我妹妹

出版社:印刻文學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9866631696
作者:張大春
页数:224頁页

作者简介

我所不了解豈止是我妹妹的,
還有騷動的九O年代,甚至是我自己! ──張大春
九O年代台灣青春小說的時代領軍作品。
《海角七號》導演 魏德聖、《九降風》導演 林書宇、
《囧男孩》監製 李烈 . 導演楊雅吉吉 專業推薦
《我妹妹》是九O年代風靡台灣書市的《少年大頭春生活週記》續作,雖是續作,但整體風格迥異於張大春作品裡向來以男性為主的基調,透過家喻戶曉的角色少年大頭春寫其妹妹的故事,這本銷售突破十多萬本的暢銷書並非以逗趣搞笑贏得讀者,它深入處理少年的青春困擾,觸及少有的兩性問題。主角藉著觀看妹妹0歲到19歲的生命旅程,穿插對自己家庭父母關係的感受,思索自己(男性)對兩性問題的迷惘與坦承的悔悟。張大春透過本書給台灣的少年啟蒙書做了一次強大影響力的示範,通俗卻不落俗地寫出台灣高中到大學生世代青春的騷動與不安。更有人以台灣版的《麥田捕手》形容之,十多年來多次被中學老師選為新生必讀書單,因為性別議題,北一女等女校老師們更推崇有加。
近年寫作邁入成熟期的作者張大春當年捕捉青少年的內心,幽默怪誕,自成風格,一時引領風潮,十多年過去這本書不但仍趣味橫生,更讓人注意其主題的深刻,就像小說裡主角大頭春曾自道:男性的誠懇是如此艱難的啟蒙經驗;它可能來得很晚,可能永遠不會發生。

◎ 然後我妹妹搖了搖頭,嫣然一笑。「很賤!你們男人。」她說。
她們笑,人們看見那笑容,往來之間有極其短暫的一剎那,人們誤會她們的笑出於一種快樂;而她們則利用那一剎那去思索快樂以外的情境的意義。帶著對青春的讚頌,對自由的謳歌,對率性的崇拜,對威權的撻伐,並且將這一切名之為寬容,我們墮入了另一個迷思的夢裡。但是,我們處身所在的八O年代即將在下一個十年裡遭到痛恨,痛恨我們的人裡面很可能包含了我們自己。 ──張大春
◎「只有在這樣走走走走走的時候,我知道我活著。」
就是這樣連續五個「走」字的語態,表示「我妹妹」活著的一種樣式,她是被動醒覺的人,才華洋溢、隨心所欲、言詞犀利、眼神斜睨,在不斷「聽、聽、聽」的環境中,大膽質疑「有什麼意義?」的活著的人。……不禁跟著懷疑自己是否也大意遺忘了生命的細節,失去了啟蒙的關懷。而敘述者「哥哥」時而懺悔自省;時而關心傾談;又多半旁觀解析,終無法理解「孕育生命的機關不宜輕易開啟?飽藏無限母體動能的裝置已經封閉?——那麼,她為什麼又懷孕了呢?」這是書中最令人困惑的誕生與死亡。 ──陳美桂(北一女教師)
◎……被《我妹妹》書裡大量滲冒出來的憂鬱哀愁氣氛深深凍傷。
《我妹妹》的懺悔意味,一方面是敘述者拋開社會陳規,暴露自己及家人扭結、反常的執念,戳破表象的風平浪靜,細看底下的波濤洶湧;而另一方面貫串全書一次次回到過往情境的記事,有一股若隱若現的伏流,不斷嘗試要賦予這些零星、片段經驗一個完整的意義聯結,有頭有尾的因果串連。書裡記錄的其實是一次次想解釋記憶往事,卻一次次失敗的嘗試。這種搜尋不得的焦慮、悵惘,更加深了書裡凝重、憂傷的色調。沉重的大字眼充斥,細細碎碎的肯定、否定往往復復,這是《我妹妹》非常不像張大春其他作品的特色。而如此細膩經營的結果是:我們會發現生命中的無常冷酷真的超過所有找得到的修辭模式。真正的哀愁悲傷是無從明白的,跳過修辭、跳過肯定否定,我們才勉強捕捉到生命現實的殘酷光影。
在成人的世界裡,我們往往習於躲在修飾、語言的陳規裡,以為那就是真實。徹底反省這些陳規,經歷了「打倒一切敘述」的否定階段,張大春才終於能夠回到青少年未被模塑前的憂鬱狀態,透過《我妹妹》告訴我們面對生命中無窮騷動、焦慮的種種哀愁。 ──楊照

内容概要

張大春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曾任教輔大、文化等大學、亦曾製作主持電視讀書節目,現任電台主持人。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著有《認得幾個字》、《春燈公子》、《戰夏陽》、《聆聽父親》、《城邦暴力團》一~四、《最初》、《公寓導遊》、《四喜憂國》、《雞翎圖》、《大說謊家》、《張大春的文學意見》、《歡喜賊》、《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我妹妹》、《野孩子》、《沒人寫信給上校》、《撒謊的信徒》、《尋人啟事》、《小說稗類》(卷一、卷二)、《本事》等。


 我妹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好奇荒谬无意义直率漠然回过头来瞟一眼,原来这就是——青春大春的后青春的反思
  •     話說九十年代,台灣報界和文學界,有一風頭小子名曰「大頭春」,在中時晚報上有個反應極佳的專欄叫「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內容佻皮好玩,譏刺教育、政治、家庭的權力時亦犀利,復有文類小說的後設色彩,挑戰「週記」這一體裁的權力設置,後結集成同名小說。《我妹妹》乃是「大頭春系列」的第二炮,當年銷量達十數萬本,成為第一本進駐7-11便利店的文學書籍。重印之日,此書成為台北名校「北一女中」的推薦讀物,想想名校的宣傳效應:真的,可以把滿街的女孩都變成「我妹妹」?這個夢有點怪。本書以哥哥(暗示為大頭春)為敘述者,講述了「我妹妹」0至19歲的生命,也敘述著「我」8至27歲的生命。承接《大頭春的生活週記》,《我妹妹》的主角家庭也同樣破碎,父親外遇、母親精神失常,主角兄妹二人相依為命地組成了嘲弄權威抗拒成人的弱小軍隊。書中充滿油腔滑調貧咀毒舌:「凡是被人供奉在某一個角落裡的傢伙,都被我視作必須除之而後快的圖騰。而且我絕不掰你:在那個年紀,你眼裡必須除之而後快的東西真他媽的多,最可惱的是你連青春痘都擠不乾淨。」混雜在少年的巿井鄙語之中,是《我妹妹》相當知性的結構,乃由當年台灣知識圈流行的理論話語包括佛洛伊德、沙特、卡繆、李維史陀等等,為寫作的聯想關鍵詞。至於情感,更是沉重:幾乎每個章節都提到泡馬子、幹炮、性和身體,而貫穿全書的重點場面則是我妹妹墮胎的事件;兄妹二人鬱悶而無可奈何的成長過程構成敘述主線,其間綴以奪目驚心的,直面死亡之啟悟。生猛而嚴肅的青春書中的性別定位鮮明而穩如泰山:女性(我妹妹),是男性(我)的他者,她永遠無法被完全了解,有慣性句子「我真搞不懂xxx……」,同時會突然因為「喜歡隨便說話」而放棄女性主義的政治正確;她持續挑戰男性,然始終因妹妹式的嬌俏和真誠不惹厭惡。當她想證明自己滑稽時,反而顯得非常嚴肅:較之男性把存在主義的「荒謬」掛在口邊或用來泡妞,她八歲那年就怒斥一名火燒女同學辮子的男生「你太荒謬了」,然後用地拖棒迎頭痛擊之。《我妹妹》是不願屈服的女孩的隨身聖經,可用來學習攻擊和贏得寵愛的技巧。「我妹妹」成為一面誠實的鏡子,男性在其身上照出自己扭曲的身影:虛偽、逃避現實與責任,通過知識、藝術甚至陰謀來進行對女性的統治,「我爺爺」、「我爸爸」以至「我」三代,與純潔坦率勇猛的我妹妹相比,都是反派。甚至連最後結局高潮,公開撕破爸爸的虛偽、以承認家庭遺傳的惡與瘋狂作為反抗,來搗毀父權的堂皇場面,也是由剛墮胎的我妹妹領軍。女性同時作為男性的懺悔對象,青春磨難裡唯一徹底包容的知情者,及反叛衝鋒隊的首領。作為定位這是合理而穩妥的,作為夢想這是合理而美好的。就把滿街的女孩都變成「我妹妹」吧!十五年來好談創作的大學女生,對《我妹妹》滾瓜爛熟;年月過去,回神再看,不知會否覺得,用26日寫完的《我妹妹》是一場完美的計算。讀過張大春的新版長序,我覺得那與其是對另一性別的懺悔,不如說是在報館工作的張大春,對於知識、寫作與現實的懺悔。交織在有時接近電視劇式的感官性場景之中,「我們活著就是讓別人死掉」那樣沉重的句子,是一種面對媒體資訊爆炸的創傷抑壓與懺悔反應,它並且可以表現為厭世的坦率。張大春現在離開媒體工作圈,維持與古中國語言的親密,像風改變沙丘的形狀,他寫出了逾萬字的新版長序,重新勾勒一次《我妹妹》的寫作脈絡,風動流沙,他的懺悔慢慢也許會被他自己改寫為批判。在這過程中,我真正感受到所謂變異,作者所擁有的不同自我脫鉤變異,背負種種矛盾情懷與利益的「大頭春」終於得到釋放。
  •     張大春有個好妹妹,我相信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妹妹,她從不善罷甘休地對哥哥消停,逼着他在每一次敷衍妹妹的問題之後都猛然醒覺到什麼,於是拿起了筆。每一次重複的“你為什麼要寫作”,就像一種癮,妹妹的挑戰,哥哥的不屑,同一屋簷下生活所積聚的多年默契,過一夜,就主賓置換,妹妹的敬慕,哥哥的奮進。張大春實在是很幸運。我哥哥就沒有這樣一個煩他的妹妹。我哥的妹妹,就是我,陰險得很,少有正面交鋒,常用計謀就是調動父母的偏愛來滅其威風。要貪玩時又死皮賴臉跟在後面,杖着哥哥的保護混進在街巷和院子裡衝鋒陷陣的孩子群。好像從小,哥哥的存在就是為了和我對比,突顯我的好,彰顯他的壞。小時候一出生只有5斤,兩三歲又肺炎,寄養在老家時又被開水燙傷住院,媽媽帶我,爸爸和他兩仔爺在家裡自己食自己。和書裡張大春自己生病被放在眷村給爺爺奶奶照顧,期待着病好時有個妹妹作為禮物的經歷相反,生病的是我,做禮物的也是我,哥哥只有長期陪老竇每週坐3小時車,估計是不大心甘情願地探望這份似乎是惡作劇的禮物。“那時去看你,一點都不像有病,還在床上扎扎跳。”記得他這樣說過,現在想來,終於明白其中隱含的酸楚和委屈。我的哥哥不會被妹妹追問哪個馬子好,換過的馬子也不會被妹妹當面評價。小時候就算挽着馬子的手帶到我前面炫耀或是激漲,我都只是冷漠不屑地走開,啊,真是殘酷到滿足他小小的虛榮心也不願意。其實心裡怎麼會不注意?張大春妹妹邊拉小提琴邊偷聽電話的同時,我也故意在客廳練電子琴,偷聽那個比我大4歲的世界的故事。異性兄妹都要經歷的成長發育期,那種禁忌的秘而不宣,卻是被作者寫到肉了。我不知道我哥是在哪一個瞬間突然發現妹妹開始成熟,跟自己一樣似乎一夜之間身體多了什麼東西,然後產生了張大春所說的羞赧不敢看,但又想和其他馬子區別開來於是不得不想看的時刻被我也同時發現,爭吵的日常突然被沉默的尷尬代替。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家裡洗澡時都有種被注視的緊張感,笨拙地在浴室裡不會久待,以致於現在我還是沒有用洗面奶等延長在浴室逗留時間的習慣。今年年初,有一次回家,在客廳裡和他馬子看電視,兩個都沒有穿bra,他在外面回來調侃了一句:等陣卡卡(他朋友)過來睇見你地飛釘就67了。聽到那句話的一刻好像才真正釋懷,找到兄妹和其他異性關係確切不一樣的踏實感。兄弟姐妹,就是,小時候同分一對父母,長大後同分擔一對父母的不能選擇的終身伴侶。我們都有個神經質的老媽,有個在我們看來不斷想法子折磨老媽的老竇。儘管和書中不一樣,他們最後沒有離婚,但倒寧願這件事真的發生,或許我們就會有個藉口可以更親密,至少有種相依為命的感覺而不是現在的大家一起見證了二十年裡無數個崩潰邊緣,走不到互相安慰的那一步,只能各自默默消化,讓殘存的影響分歧成更大的隔閡。孩子長大了,父母老了,我哥也成熟了。倒好像只剩下我一個在延續憤怒期,對激鬥的疲倦念念不忙,終於等到自己也有權利表達憤怒的時期他們就散場了,一副獨自生悶氣的架子,看不慣假惺惺的水靜鵝飛。書中尾聲提到張大春猛然發現爸爸和和爺爺的某個面部抽搐如出一轍,到最後一幕妹妹在爸爸的畫展開幕式上痛快的揭露發言,爸爸絕望地只吐得出三個字:你,瘋了。妹妹說“基因遺傳。”我驚醒,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和解的時候。因為,基因遺傳,關係的淡薄感是如此明顯地一脈相承,甚至於我只要遇見家庭的溫馨場面就會一身雞皮。我們都已經習慣,將會繼續習慣這種無聲的最熟悉的安全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忍着竖版的困扰,读了台湾版的《我妹妹》,后来想想,幸好读了台湾版的。只是读到最后,更好奇除他妹妹以外的人了。
  •     2012-05-09
  •     是你一生最初的迷惘。
  •     满溢大头春对青春时期的哀愁与忏悔。杨照的后序,耐看度不亚大头。
  •     当一切无法变换也无法被变换的时候,我们只能另外找一个躯壳。
  •     文笔好成熟啊,主线、叙事蛮像剧本作品,政治倾向及高度通过他人点评才看出来,汗颜
  •     你青春时不见得能读懂的书。
  •     格局偏小。报刊文学很难谈得上别的。。。
  •     實習的時候無聊看的...好想去上張大春的課啊,可是他都不在輔大惹
  •     好会说故事的大头春,一位我不敢正眼看,不敢说话(浪费他时间)的叔。
  •     大头春啊大头春
  •     全书最精彩的篇章是张大春先生的自序。如果小说本身是对青春的疑惑与探索,那这篇序言是对自己所爱所忧的一切从来处到去处的自问自答。像镜子一样,及其身而止,又映像万千。
  •     误打误撞在图书馆拿的第一本书居然是阿信看过的【看到一半因为要还掉就没看了,大概就是讲一些作者和他妹妹那一代的事情吧~~~
  •     一般
  •     精彩!!!!好久都没有读完东西之后心跳加速手脚冰凉的感觉了!!!!!!
  •     疯狂 倾听 真正的哀愁是无从明白的 它远远超过所能叙述他的方式(于兜兜转转最后一场晚上)
  •     如果只看书的封面,国高中女生的穿着,配上《我妹妹》这样的书名,也许会认为这是一本青春小说。但书内充斥着浓浓的抑郁怨怼之气,死亡、性、疯狂,这样承重的话题让我匆匆忙忙囫囵读完正文,没有看完张大春的序更是不想再去读后记,不读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想把这些再留一些时间,待到我有勇气再读正文一次时,也许是感同身受,也许是嗤之以鼻,这都好过无感的读完。
  •     多智近乎妖
  •     还是挺有意思的,特别是把画展演讲作为结尾这样的结构设定;妹妹在成长过程中时常冒出的对人生的想法很有意思、哥哥对死亡的探讨也很值得思考,羡慕一对兄妹这样精神沟通无障碍的默契。
  •     overrated.
  •     用台湾腔读,很不错哦~
  •     张大春好有孙悟空的感脚万能百搭通灵可爱
  •     真想个神经质妹妹
  •     青春总是一首忧伤的诗。我是女生,独生女。很难理解大男孩对亲生妹妹的感情。但突然思念比我小12岁的表妹,希望她成长的道路能比我顺利一些、再顺利一些。不要被逼着练琴,不要被逼着学教科书。听歌、看书、旅行,渐渐变成心胸开阔的女人。
  •     虽然总是被冠以青春故事甚至张大春的青春文学,但追问、质疑、思辨的样子很与库切相仿。不过不能太密集,太过容易添堵,张大春最好不要成为写小说的简桢。
  •     “我何尝创作过什么呢?我只是把贫乏生活里的一点点这个加上一点点那个;把原本在A时间B地点C人物身上发生的D事件换装到E时间F地点G人物身上,再补上少许的H作料。”创作正是这种组合方式,跟纪录片剪辑一样。也因此,我和我妹妹包含了一个时代的整体生活。
  •     一个敢于向凡事皆为“好玩”叫板的作者,一个在三分笑料背后透出七分严肃的家伙
  •     台湾的高中生读物~
  •     直到與記憶中的歲月重逢之際,回過神來,才明白自己告別了什麼。
  •     致生猛而严肃的青春。
  •     不管你有沒有妹妹,或者你就是誰的妹妹,青春都是一首憂傷的詩。
  •     如果把它看作青春小说,那青春时候的困惑哀愁骚动绝望倦怠,都传达得好。不过看张大春自己十几年后的补记,有不少段落是暗合当时的大环境和对政治民生的感慨的。这个,可就跟“画眉深浅入时无”一样,不知道背景的完全读不出第二层意思了。
  •     生猛得文明,生猛得不低俗,生猛得恰到好处。
  •     在此书的序言里,作者还特意反复梳理了他对“老顽童”这个称谓复杂心情,我一直不觉得张大春写的是游戏文章啊。。这看他的城邦暴力团的下半部分就知道,游戏文章不是这么写的。内里的无奈与困窘必然反应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那么真实、诚恳。。《我妹妹》相较来说是这种诚恳的简单侧面吧~好玩!
  •     没大头春好看啊
  •     我看的那本是旧版,也就是他还叫大头春的时候。那时候他头顶光环还没有那么大,随心随性,痛快淋漓。
  •     这样的谜样生物的妹妹终究太虚构了。读的时候觉得如果我有一个如此洞察力惊人的姐姐或者妹妹,可能我会拥有对很多我现在不得不模糊对待的东西直面的勇气吧。嘛想想而已。
  •     张大春的角度还是比较独特的,相比于《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这本更苦闷一些。
  •     好逗!
  •     雖然不喜歡張大春的口吻
  •     在这之前一直很想有个哥哥,看完之后却很想有个妹妹。也许两个人加在一起并不会减少生命的荒诞和成长的迷惘,但有人跟你一起面对总是件安慰的事情。它很适合改编成电影,几乎可以看到那些对白、片段、时空、戏剧性如何排列组合在一起,让人发笑也让人无法自拔地哀愁。
  •     有那么几个情境是反复出现的,逃脱不了这个家庭,外人零零星星。最后一个“荒谬”的秘密与“我”在小学时和同学所讲的“用意念杀人”同辙吧!
  •     《我妹妹》:我校ib中文必读的书目。第一遍读完觉得张大春是在炫技,小故事拼凑起来的妹妹与“我”在眼花缭乱的伏笔平行意识流写法里肆意成长。第二第三遍为了做IOP而读,似乎是感觉到了又一层深意,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本值得探索和多重解读的小说。
  •     大名鼎鼎的说谎家;)
  •     实在不喜欢那封面。。。
  •     好看好读。
  •     于《欢喜贼》中,青春倦怠的自己分析家庭成员的位置,写得好细。
  •     这是琐碎的人性又或者是琐碎的偏激思考
  •     真是费尽心力搞到的一本书啊。然后其实好像也没那么期待了,读后感亦是如此,看来简单的话语,却有一些道理。
  •     2013.02@哈爾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