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婚姻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505414594
作者:安妮·泰勒
页数:264页

作者简介

故事描写了巴尔的摩市的一个精明刻板的杂货商迈克尔,遇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鲍林。鲍林热情奔放。生气勃勃.在许多方面都与迈克尔截然相反。然而也许正是由于两个人在性格和行为处事上的巨大差异,使彼此感到一种强烈的吸引,于是一对年轻人对未来没有多想就陷入了情网。但是因对立而产生的吸引并不意味着真正感情上的依恋,两个人的关系甚至在他们走向结婚圣殿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问题。在以后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一切矛盾都爆发了出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序幕第二章 锡制闹钟第三章 不安的躁动第四章 秘密的希望第五章 海蒂的祖父第六章 慢慢走向结束第七章 希望第八章 孤枕难眠第九章 永远的孩子第十章 甜点先生附录:和安妮·泰勒的谈话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国作家安妮·泰勒2004年出版的第十六部小说,该书排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经济学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亚马逊网站六家英美权威报刊、网站评选的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小说榜首。小说的时间跨越六十年,从1941年爆发的珍珠港事件一直写到2001年为此举行的纪念活动。安妮·泰勒是一位以描写美国小城生活享誉美国文坛的女作家,在故事的结尾,迈克尔在回首自己的不幸婚姻时,显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存在,他的结论是“我们中是……不那么在行”……

内容概要

安妮·泰勒是一位以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为基地的南方女作家,多年来以其描写小城生活的作品享誉美国文坛。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倘若清晨会到来》(1965)、《开发条的钥匙》(1973
)、《摩根之死》(1980)、《在思乡饭店吃晚饭》(1982)等。据美国《时代》周刊2004年2月9日一期报道,最近她又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新作《业余婚姻》(The Amateur Marriage.科诺夫版)。
同泰勒以往的许多小说一样,对破裂婚姻的关注是这部作品的基本主题。泰勒是现代美国社会生活中人们所陷入的现存困境的一位冷峻的观察者。如果说这部作品与泰勒以往作品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这部作品由于描写了战争和社会巨变对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的影响,从而具有了她以往作品所没有的更广阔的视野,涉及了更广大的世界。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6月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巴尔的摩市的一个杂货商迈克尔踏上了自己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年轻然而精明世故的男人,遇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鲍琳。鲍琳热情奔放,生气勃勃,可以说在许多方面都与迈克尔截然相反。然而也许正是由于两个人在性格和行为处事上的巨大差异,使彼此感到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于是一对年轻人对未来没有多想就一下子陷入了情网。但是因对立而产生的吸引并不意味着真正感情上的依恋。两个人的关系甚至在他们走向结婚的圣坛之前就已经开始出问题,他们不过是在一见钟情的惯性推动下迈过了那道关键性的门坎。而在以后30多年的婚姻生活中,一切矛盾都爆发出来了,他们的关系总是若即若离。同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田园诗》中的那对夫妻一样,他们也有一个迷失在20世纪60年代的诱惑中的女儿,不过迈克尔和鲍琳的心中没有那一对夫妻所具有的高尚的情感之火。迈克尔在回首自己的不幸婚姻的时候,显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他的结论是“我们只是……缺乏技巧”。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长达60年。到故事结束的时候,迈克尔的小店已经被一家世界性的食品连锁企业吞没了。
书评认为,泰勒在这部作品中保持了她一贯的文风,以一种平静透明的笔调,有意识地不事铺张,轻描淡写地交代情节,在宁静中让人体会到人生困境本身所具有的令人震撼的力量。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这本书对保持家庭完整的向心力,激化家庭解体的离心力,以及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中的平凡乐趣和各种矛盾做了精辟的描述。                          ——《纽约时报》    安妮·泰勒很有幽默感和同情心,这种特点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他们反映的是我们的生活,也就是我们自己;他们让我们知道了那些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的渴望,也让我们理解了那些伤害我们和我们所伤害的人的辛酸。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波士顿全球》    安妮·泰勒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没有忽视这些人们最熟悉的题材,也没有嘲笑这些令人心痛的生活琐事,更没有给作品的结局加上千篇一律的失败,她只是简单而现实地描述了迈克尔和鲍林的婚姻生活。                          ——《费城调查》    当你打开这部小说的时候,你将体会到一位普利策奖获得者的真正实力。《业余婚姻》无疑是一部非常专业的小说。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吸引力和很深刻的洞察力。                          ——《太阳公告报》

章节摘录

书摘街坊四邻的人们都能描绘出迈克尔和鲍林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那是1941年10月初的一个星期一的下午。圣·卡西恩大街还像往常一样狭小压抑。这是一条位于巴尔第摩市东部的小街,一排排狭窄拥挤的房屋林立在街道两旁,一间间窄小的民房与跟客厅一样大小的店铺混杂在一起。戈尔卡家的双胞胎,戴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头巾,正透过斯威达家的药店玻璃窗比较着里面摆放着的红铁粉饼;波茨尼亚克夫人手里拿着一个丁当作响的棕色小纸包走出了五金店;科斯特卡先生的B型福特汽车噗噗作响地开了过去,紧接着跟在后面的一辆豪华克莱斯勒轿车也嗖地一下飞驰而过;过了没有多久,肉店的厄尼·莫斯科维茨骑着一辆破烂的送货自行车驶了过去。    在安东家的杂货店里——一个塞满了货物、昏暗狭小的店铺——有个呈L形摆放的木头柜台,货架上面码放的货物一直顶到了低矮的天花板,迈克尔的母亲正在给布鲁尼克夫人包装两听豌豆罐头。她把罐头紧紧地捆在一起,然后面无表情地把它们递给了布鲁尼克夫人,甚至连一句“欢迎再来”之类的话都没说。布鲁尼克夫人的一个儿子——不知道是卡尔、保罗还是彼德,他们长得简直太像了——把鼻子紧紧地贴在柜台玻璃上看着里面的糖果。摆放谷物食品旁边的一块地板吱嘎作响,而这座老房子的骨架正是深深地埋在那里。    迈克尔正站在左边较长的那段柜台后面,忙着把伍德伯里牌肥皂一块块地码放到货架上。那时的他刚刚二十岁,个子高高的,衣服穿得不合身,头发乌黑,剪得有点太短,脸庞也显得太过消瘦,胡子黑漆漆的,尽管他经常刮胡子,却不断地总有黑茬冒出来。此刻,他正把肥皂码成金字塔的形状,最下面码五块,上面码四块,再上面码三块……虽然他的母亲曾经不止一次地强调说不喜欢他的这种富有创意的设计,而情愿让他把肥皂码得稳固些。    不久,门外传来了丁当、丁当的声音,紧接着砰地一声响,从门外闯进来一群姑娘,速度快得就像是一股急流破门而入,并带进来了一股寒气和汽车尾气的味道。“帮帮我们!”万达·布赖克尖叫着,她最好的朋友凯蒂.维尔纳用胳膊挽着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陌生女孩儿,另一个女孩儿正用一块手绢压着红衣女孩儿右侧的太阳穴。“她受伤了!需要急救!”万达大声喊着。    迈克尔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布鲁尼克夫人吃惊地把一只手捂在了脸上,卡尔、保罗或是彼德深吸一口气,吹了声口哨。然而安东夫人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便说:“带她到这儿来干什么?”她问道,“该带她去药店。”    “药店关门了。”凯蒂答道。    “关门了?”    “门上是这么写的。斯威达先生加入海岸警卫队了。”    “他加入什么了?”    穿红外套的那个女孩儿长得很漂亮,尽管正有鲜血顺着一只耳朵流下来。她比邻家的那两个女孩儿要高一些,身材窈窕,深褐色的头发上戴着一顶有叶子装饰的帽子,上唇的轮廓十分清晰,像是用画笔画过的一般。迈克尔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更近地打量着她。“发生了什么事?”他问道,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    “给她拿个创可贴!把碘酒拿来!”万达·布赖克命令着。她是迈克尔的小学同学,似乎觉得自己可以对他任意差遣。    红衣女孩儿说:“我从正在开着的车上跳了下来。”    她的声音低沉,还有些嘶哑,和万达那种令人恼火的口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迈克尔吃了一惊。她的眼睛是圆三色堇花般的蓝紫色,迈克尔使劲做了个吞咽的动作。    “杜布罗斯基街上有一支游行的队伍,”凯蒂向众人诉说着,“你们听说了吗?萨普家的六个男孩儿还有他们的一帮朋友都应征入伍了。他们打出了这样的标语——‘小心,日本佬!萨普家的男人们来了!’人们都在为他们送行,所以他们吸引了一大群人,交通都堵塞了。鲍林当时正下班回家,许多地方都提早关门了,结果你们猜她做了什么?她就从一辆疾驶的车上跳了下去,加入到了游行队伍里!”    如果交通堵塞的话,在街上行驶的车辆肯定不会开得那么快,但却没有一个人指出这一事实。布鲁尼克夫人同情地咕哝了一声,卡尔、保罗或是彼德问道:“我能去吗,妈妈?我能去吗?我能去看游行队伍吗?”    “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尽力去支持我们的男孩子们。”鲍林对迈克尔解释说。    迈克尔又吞咽了一下,说道:“哦,那是当然的。”    “要是傻乎乎地把自己摔伤,可对那些男孩子们不会有任何帮助。”拿着手绢的女孩儿说道。从她宽容的口吻中,可以看出她和鲍林是朋友,但她却没有鲍林那么引人注目——她那头棕色的头发,镇定自若的神情,长而平的眉毛,让她看上去缺乏热情。    “她可能把头磕在了电线杆上,”万达说道,“当时那么慌乱,谁又能确定呢。她摔在了我们脚边,差不多就是那样,安娜在她后面有一段距离。当时我喊道:‘天哪!你怎么样?’哦,必须得有人来帮忙了,我们不能眼看她把血流干死掉。你们这儿连创可贴都没有吗?”    “这里不是药店。”安东夫人说道,“斯威达到底是怎么了?他至少也有三十五岁了!”    与此同时,迈克尔转身离开了鲍林,回到柜台后面他母亲待着的地方——那段收银台所在的短柜台的末端。他弯下腰,然后消失了一小会儿,随即又出现在人们面前,手里拿着一个烟盒。“绷带。”他解释说。    里面不是什么创可贴,而是人们早已不用的卷成卷的棉絮,用深蓝色的薄纸包裹着,纸的颜色深浅几乎和鲍林的眼睛一模一样。还有一卷白色的胶布和一瓶棕红色的碘酒。万达想走上前去把东西拿过来,可迈克尔却没有给她,而是自己把棉絮展开,从其中的一个角上撕下了一小团。他把棉团用碘酒浸湿,然后走到鲍林面前。“让我看看。”他说。    屋子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好像每个人都明白这是重要的一刻,就连那个拿着手绢的女孩儿也是如此。万达管她叫安娜,尽管安娜当时还不知道迈克尔‘安东是整个牧区公认的最保守的男孩子。她把手绢从鲍林的太阳穴上面拿开,迈克尔先从鲍林的头发里费力地择出了一个花瓣,便开始用沾着碘酒的棉团轻轻地为她擦拭伤口。鲍林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那个伤口是一道两英寸长的口子,很长却并不太深,已经开始愈合了。“啊,”布鲁尼克夫人说,“不需要缝针。”    “我们可不能那么确定!”万达叫道,似乎不愿意让这场闹剧就这样草草收场。    但迈克尔说道:“她不会有事的。”说完又撕了一团棉花,把胶布弄成十字形贴在了鲍林的太阳穴上。    现在她看上去像是个连环漫画里的战争受害者。她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笑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她还有一对酒窝。“非常感谢,”她对他说道,“和我们一起去看游行吧。”    他答道:“好吧。”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地进行着。    “我也能去吗?”布鲁尼克家的男孩儿问他们的母亲,“我能去吗.妈妈?求求你了!”    布鲁尼克夫人却说:“嘘!”    “那谁在店里帮忙呢?”安东夫人问迈克尔。    他好像没听见她的话,转身从角落的衣架上取下衣服,那是件学生式的夹克衫——一件宽大的、灰色和黑色相间的粗格子上衣。他缩拢身体将夹克穿上,扣子也没系。“准备好了吗?”他向身旁的几个女孩儿问道。    其他人都在身后望着他,他的母亲、布鲁尼克夫人和卡尔或是保罗也或是彼德,还有身材矮小、上了年纪的佩洛斯基小姐,当迈克尔和那四个女孩儿飞奔出门的时候,她恰好向这边走来。“发生了什么事?”佩洛斯基小姐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啊?……去哪儿啊?……”    迈克尔甚至没有减速,他已经跑到了马路上,三个女孩儿紧随其后,还有一个女孩儿在他旁边。她紧紧地抓住他的左臂弯,穿着那身耀眼的红外套在一旁飞跑着。    据佩洛斯基小姐后来讲,当时她就已经知道他是个无法挽救的人了。    P1-4


 业余婚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我一直很喜欢一些女作家的作品。私意以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女性可以称为伟大的作家,但是她们当中绝对不乏天才。女作家对现实的细微变化有种特别的敏锐,文法和思维方式也富有异质魅力。你可能会想,某个男作家再加上某个男作家,就差不多等于另一个男作家——比方说,粗略地讲,康拉德+莫里亚克=格雷厄姆.格林——但你实在想不出哪些男作家的组合可以代替卡森.麦卡勒斯或者凯瑟林.安.波特。她们更是不可复制的。女作家们的人生往往是如此不可思议,以致有时候你会觉得她们对孤独哀愁的体会进入了男性无法企及的层面。女作家们的另一个优点是写作水准稳定,一旦有作品达到某个高度就很少再跌落下去。男作家们则大多属于不一定型。她们惟一的弱点可能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当然,这是一个大弱点。这本书的作者,安妮.泰勒,亦是你可以一直信任的好作家。在中国她一直不热门,但是《思家饭店的晚餐》你丫总该听说过吧?美国南方是文学天才辈出的地方,那里的女作家尤其不赖,泰勒就是其中之一。顺便说一句,我觉得英语作家最懂得如何理解世界,而美国作家们尤其继承了英国文学中最具有绅士态度的一脉,其中甚至包括垮掉的一派。恩横就是垮掉的一派,你没看错。相对来说,法语和西班牙语文学中都有一部分谱系源自人类精神的堕落一面,用句典范中文讲就叫流荡失守。像无数好小说一样,这本小说讲了两件事:1、生活如何成为悲剧;2、人们如何通过悲剧找到人生。
  •     一直想在新年期间看那本<追风筝的人>,可是,自己无意之间拿起了这本<业余婚姻>, 或是因为看了一下简介的缘故吧,<业余婚姻>的时间从20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有60年吧,这之间一定有故事,即便平淡,也会是一针一针的.于是,就慢慢地看了起来.后来,<业余婚姻>这个名字也让我有些心惊,因为,在读了很多内容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觉得它能够发生些什么. 确实,没有什么天崩地裂,也没有什么海誓山盟.可是,在第9章<永远的孩子>一开始,就觉得要发生些什么了,那个出走了20多年的小姑娘林迪回来了,当年那个用沉默甚至出走来批评父母婚姻的小姑娘,那个60年代追求个性的小孩子也不复出现了,她已经变做了一个中年妇女.她只能跟踪了弟弟几天,因为,从电话簿上只能查到弟弟的电话.那一刻她在弟弟面前也变得局促,弟弟似乎也一直等候或惧怕着这一刻的到来.林迪抵挡不了所有时间在一瞬间的冲撞,她想问问爸爸,她想问问妈妈,她想见见被自己遗失的那个孩子.婚姻是属于他俩的,迈克尔与鲍林.那是1941年10初的一个下午,20岁的迈克尔在自己家的杂货店里,帮着妈妈整理着货物,忽然一个穿着红色衣服姑娘出现在他的面前,在欢送男人们奔赴战场的游行队伍中,她的头部被划伤了.迈克尔认真地帮她包扎伤口,他,喜欢上了这个热情美丽的姑娘.后来,迈克尔参了军,再后来他们结了婚,有了三个孩子,大的叫林迪,儿子叫乔治,小女儿叫卡伦,这一家子一起欢欢乐乐,磕磕碰碰地度过了30年.然而,就在乔治一家子与卡伦为他俩庆祝结婚30周年后的晚上,迈克尔与鲍林吵了一架,然后他离家出走了,自己租了个房子住.没有人会想到,他们在这样的年龄离婚了.后来,鲍林总以为迈克尔还会回来,可是,没有,几年后他与别人结婚了.一开始,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有一些失望或疲倦,因为真实的生活总是琐碎而无边际的.于是就放下了,当再一次读起的时候,我渐渐地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作者在不停的酝酿酝酿,她不停地用薄薄的,厚重的云朵聚集在一起,以等待着那场没有人知道来由的暴雨的降临.我很感谢作者安妮·泰勒,是她让鲍林后来的生活那么充实,即便是死去,也只有几语带过.因为,我担心自己在后来的阅读中承受不了.一直到了年老的迈克尔对林迪说着”拜托你,宽容一些吧,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竭尽所能了!我们只是……不那么在行;我们从来没有试图放弃过,那绝对不是缺乏尝试的结果”时,我觉得自己似乎有了一些明白,可是,还是会想起年老的鲍林,她一直不是很清楚自己家周围的路,直到有一天她把车开到了一条废弃的路上出了车祸.写这篇文字时,有一些所谓的预感,一直觉得会写的不好.写着写着才意识到,真的是自己的不自量力.其实,安妮·泰勒把<业余婚姻>暗含的格局与气场做的太大了,把时间的真实性与冲击都铺在了人们面前,我不可能再用一些看似浅淡的语言,轻松的口气描述他们.在《业余婚姻》中,你可以察觉到安妮·泰勒的写作技巧,可是,那些文字在人生与来来去去中,一切都变得不可阻挡.所以,你最后可以看到,80岁的迈克尔开着车路过了自己的老杂货店,一路上看到了很多陌生的与新的人与建筑,可是,他的脑海里全是那30年前,40年前,50年前以及那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姑娘,他仿佛看到了属于他们的埃勒姆维 埃克斯街,他仿佛幸福地看到了可爱的鲍林带着微笑,正向他走来.
  •     看着里面鲍林的种种“劣迹”,想到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她的翻版。可是,没有战争的催化,没有匆忙的选择,为什么我的爱情也还是糟糕的一塌糊涂。她跟迈克尔的争吵就像是我和他的争吵,吵了很久,然后和好,然后再继续争吵,日复一日。只是,他们将争吵维持了30年,而我们仅坚持了3个月。其实,我相信,直到他们离婚了很久,直到鲍林已经去世,直到迈克尔和安娜已经习惯新的生活,在迈克尔的心中,他始终深爱的,还是鲍林。那个红色的女孩子!这就是婚姻最伟大的地方之处吗?一旦向上帝宣誓过,那个人就深深的烙在了心里,即使你已经选择和别人生活在一起。看着鲍林糟糕的样子,让我也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多么讨厌。可是,一切都结束了,我只能在未来的下一段感情中去改进。可是,我能不遇到迈克尔那样的男人吗?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拜托你,宽容一些吧,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竭尽所能了!我们只是……不那么在行;我们从来没有试图放弃过,那绝对不是缺乏尝试的结果"
    ---------
    也许会找来看看
  •       说实话,读完业余婚姻,我真的有点迷惑了。作者在书中真实的展现了一对平凡生活的真实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但是主人公Micheal 和Pauline的喜怒哀乐就是普通夫妻都会经历的情感。他们不激进,他们会因为分离和思念冲淡了彼此的情感,他们性格不同,Micheal冷淡理智,而Pauline热情感性。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夫妻一样。琐碎的生活会使他们厌倦了彼此的相处,但是每每在他们觉得不能再忍受彼此的时候,他们就会回忆起刚刚相识时甜蜜的时光。这一切似乎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都经历过的感情历程。就连他们故事的开始也是一种自然而迷惑的状态,两个人似乎没有理由的,又合情合理的突然就坠入了情网,不能自拔。但是回头想想我们自己的开始,似乎也是这样一种盲目而冲动的状态。理智似乎无法解释其中的逻辑。作者如此坦率写出了夫妻相处的这些点点滴滴,不能不引起读者的同感。
      
      但是到了故事的中间部分,在他们共同生活了三十年并养育了三个儿女后,Micheal忽然因为一次小小的争吵而终结了他们三十年的婚姻。当然,起因不只是因为这次争吵,而是三十年各种不愉快的累积。这是全书最让我迷惑的地方,他们已经努力生活了三十年,Micheal为什么会突然放弃呢?但是他也不是不爱Pauline了。她始终是他生命中唯一重要的女人。即使在他再婚二十几年之后,即使他已经八十岁了,他依旧只记得她的笑声,依旧会不自觉的走向他们共同生活多年的房子,想像着她站在那里迎接他回来。Pauline也一直爱Micheal,离婚多年之后,她都不曾再婚,尽管她身边总是少不了男朋友。那为什么要分开呢?难道真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当多年之后,他们离家出走的孩子终于回到家,一家人又可以聚在一起的时候,Pauline已经因为车祸去世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流泪了。是岁月的无情,那种世事沧桑的感觉,无法释怀。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每对夫妇都会有着不同的性格,都会有各种争吵,有无法忍受对方的时候。如何才能让相爱的人永远相守再一起呢。也许真的应该细心经营。我真是觉得这是MIcheal的不对,他该明白这些,坚持下去。
      
      整本书不过300页,却写了50多年的故事。所以很多故事都似乎只是片段的记忆。我认为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其实在多年之后回首往事的时候,留在记忆中的早已不是完整情节的故事,而是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令人感动的片段。尽管有的时候这些片段似乎已被遗忘,但是在那么一刻,它们还是会被唤起。这种片段的累积,是这本书更加真实感人。
      
  •     作者描绘了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细节,但却没有描写鲍林的死,在详略上值得探讨
  •        我一直很喜欢一些女作家的作品。私意以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女性可以称为伟大的作家,但是她们当中绝对不乏天才。女作家对现实的细微变化有种特别的敏锐,文法和思维方式也富有异质魅力。你可能会想,某个男作家再加上某个男作家,就差不多等于另一个男作家——比方说,粗略地讲,康拉德+莫里亚克=格雷厄姆.格林——但你实在想不出哪些男作家的组合可以代替卡森.麦卡勒斯或者凯瑟林.安.波特。她们更是不可复制的。女作家们的人生往往是如此不可思议,以致有时候你会觉得她们对孤独哀愁的体会进入了男性无法企及的层面。女作家们的另一个优点是写作水准稳定,一旦有作品达到某个高度就很少再跌落下去。男作家们则大多属于不一定型。她们惟一的弱点可能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当然,这是一个大弱点。
       这本书的作者,安妮.泰勒,亦是你可以一直信任的好作家。在中国她一直不热门,但是《思家饭店的晚餐》你丫总该听说过吧?美国南方是文学天才辈出的地方,那里的女作家尤其不赖,泰勒就是其中之一。顺便说一句,我觉得英语作家最懂得如何理解世界,而美国作家们尤其继承了英国文学中最具有绅士态度的一脉,其中甚至包括垮掉的一派。恩横就是垮掉的一派,你没看错。相对来说,法语和西班牙语文学中都有一部分谱系源自人类精神的堕落一面,用句典范中文讲就叫流荡失守。
      
       像无数好小说一样,这本小说讲了两件事:
       1、生活如何成为悲剧;
       2、人们如何通过悲剧找到人生。
      
  •     写得太死板,太概念了,不如去看金婚呢
  •     不怎么样,书名很吸引人,但是内容上很粗糙,不喜欢.
  •     我快失去耐心了,同类型的有《革命之路》但泰勒的人物要比耶茨更立体更饱满。爱情看上去总是那么简单,但生活从不这样。
  •     这样也能过一辈子,,,
  •     剩下的一粒豌豆绝对会出现在下顿饭的餐桌上,我笑喷了!
  •       婚姻早已云烟,人生亦到了尽头,只说:我们,只是不那么在在行.   我真的不讨厌.   是爱不足,不够,远远不够.   婚姻或者是个人生活,都有麻烦的.   只是,有的麻烦,是比较有趣就是了.   其实每个麻烦都会成为过去,能一笑而过,最好,能在每一个麻烦过去之后,自省,或者是想到某个情节,某个表情,然后能说:嗯,有趣,太搞了.真有意思,哈哈哈~~~   婚姻生活,往往如是,随时,随地,都会有这样的或者是那样的麻烦.   我们要一一应对,学习应对,无法逃避.   和任何人一起生活,都不可能不面对婚姻中的种种麻烦,习惯,个性,爱好,亲戚关系,朋友,消费习惯,穿衣读书看电影听音乐的品味甚至于出行习惯,买汰烧洗......无一不有麻烦.   幸福的家庭,总是能找到意趣,因为爱了,爱了那个人,爱了那个人的一切微不足道的个性习惯而且能懂得并欣赏.   爱不足,于是有了业余婚姻,或者是说只是不那么在行,我这样认为.
  •       
       钱老在《围城》里讲述的是婚姻的矛盾。城外的人想进去,觉得是个港湾,有保障,安全不易丢失;城里的人却想出来,觉得看透了实质,被压抑被约束,还我自由身很重要。或者这不能用来解释有很多一而再再而三结婚离婚的人,当然也不适用于《业余婚姻》里的迈克尔和鲍林。
      当迈克尔在结婚三十周年的纪念日愤然离家,决定结束婚姻的时候,我开始想到我的父母。鲍林身上就是有我妈妈的影子。操控感极强,总是大着嗓门说话,家是她的堡垒。不同的是,鲍林看起来总是不能独立地生活,但我的母亲却极其坚强。这么看来,或许安娜的能力更接近我母亲。与此同时,迈克尔也跟我的父亲一样,沉默少言,当然,我的父亲看起来要比他不那么冷漠些。
       于是我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在我的父亲母亲结婚三十年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会因为偶尔的一个争吵而决然地离婚,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却只是不能再相互容忍对方。当然,这应该只会是我的臆想,因为连书里都写,他们的离婚并不代表他们不再相爱,即便他们可能从来没有真正相爱过。
       作为儿女,我想我能理解鲍林和迈克尔的这些孩子们。成年人有时候甚至比不上一个孩子懂事。林迪的离家是种反抗,但却是真的很不负责任;卡伦的单身多少肯定是受到了父母婚姻的影响;所幸似乎会是个不小的麻烦人物的帕根,最后却也是个努力生活的善良的人。性格决定命运固然正确,但可能性格决定婚姻这样的话听起来会更符合我们对导致事情结局的因素的断定。鲍林的红衣服太过张扬,注定与迈克尔的沉静和循规蹈矩不能相容。按照书里的解释是:鲍林和迈克尔都是婚姻里的业余选手,他们无法让自己的婚姻经营地如专业者那样秩序井然并保持活力。最终他们还是失败了。但安娜显然比鲍林更能理解婚姻的实质,她也比安娜更懂得保证婚姻维持的手段。
       此书不是宏篇巨著,倒也把时间拉长了半个多世纪。从四十年代到21世纪,横跨这许多岁月的一家人最后的聚首竟然缺少了最重要的妈妈,鲍林,要是她知道了,又该大呼小叫了。
       不过,无论是作者的偶然还是巧合,婚姻、家庭、还有历史、战争,合在一起又变成了一句老话:无巧不成书……普通人的生活还是没有那么多的聚合点,不过是每天每天加在一起,就过了几十年。
      
  •     居然真的在给我的推荐里看到这本书。对于一个没有过婚姻经验的人来讲,我真地认为只有三星,细腻但略微枯燥。
  •     看得很难过
  •       花了三天时间看完了安妮•泰勒的《业余婚姻》。
      在图书馆的时候本来都打算只借《佐贺阿嫲的幸福旅行箱》和《插座》,结果在经过某个书架的时候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大致看了一下简介后就决定借来看看了。
      书中鲍林和迈克尔的离家出走的大女儿对迈克尔说过:“鲍林是玻璃,而你是冰,极为相似,却容易对孩子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我觉得,鲍林像火,热情,饱满,充满激情。同时又太过张扬,一旦挨得太近,就容易被灼伤。
      其实很喜欢鲍林这个人物,也很同情她。在这段婚姻里,感觉大家都没有错,然而总是麻烦不断,争执不断。是因为他们太过武断了吗?仅仅是年轻时的一场冲动,年轻人的一种邂逅,然后就在那一瞬间认定了对方,在没有经过长期相处,在没有彼此深入了解,在没有深思熟虑,就认定了对方是自己的另一半。
      距离产生距离,距离产生美。当迈克尔远在战场,而鲍林留在原地时,书信成了唯一的沟通手段。从来不相信异地恋,因为在你开心、在你难过的时候,你的另一半都不在你的身边,不能和你一起分享一起分担。然而距离也能产生一种朦胧的美,因为不在一起,所以不会在日常生活中有争吵,因为对对方始终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只会想念,深入骨髓。
      迈克尔受伤了,退役了。他们结婚了。开始共同生活,孕育孩子。开始被一堆堆的日常琐事围绕。开始怀疑,开始厌倦。开始沉默。
      十分不喜欢迈克尔的沉默,这是一种冷暴力,极为伤人。但是我身上也有和迈克尔一样的性格,遇到不开心的事,遇到烦躁的事,觉得对方伤害到自己的时候就不想开口说话,尽管知道这种会让对方很尴尬很难受。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尝试着改变一下吧。
      离婚之后的鲍林很孤单,极其孤单。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原来的朋友也已经渐行渐远。人生已经度过了大半。我想,当她一个人在空荡的老房子里醒来的时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酸与难过吧。尤其是在迈克尔与她曾经的好朋友安娜结婚了之后。别人的幸福只会更加突出自己的失败。我不知道最后的车祸是意外还是鲍林有意为之,但是我想,这样的结局对她而言,是最好的解脱吧。
      鲍林在迈克尔要和她离婚的时候对她妹妹说过一句话:“既然他这么不能容忍和我一起生活,为什么不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和我说,和我离婚?那样的话,至少我还能开始新的生活。”是啊,迈克尔自认为的容忍,自以为的负责,只是另外一种不负责任。要容忍,要负责,就要坚持到最后。结果呢,在耗尽了对方的青春后,说一句我过不下去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这是负责吗?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坚持到最后,那么,请不要开始。或者请尽早放弃。于人于己,都好。不要到时候一副我已经坚持了这么久,已经仁至义尽了的样子。殊不知你所谓的仁慈其实是对对方最大的残忍。是对她过去的完全否定。
      迈克尔和鲍林,是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他们的结合最后惨淡收场。而迈克尔和安娜,却是两个性格相同的人,一样严谨,一样规律,他们安安稳稳的二十多年了,并且不出意外的话会继续下去,直到死亡。然而迈克尔已经开始厌倦,开始怀念和鲍林在一起的日子。这恐怕也是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另一个版本吧。
      人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是会选择跟自己相同性格的呢,还是会选择和自己性格互补的人?两者都有利有弊吧。
      Ok,so much for this。
      
  •     欲解不解之迷
  •     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因为社会客观原因走在一起,可以说他们的婚姻并不算很幸福,但也不能说是一种不幸。起码有过快乐的时光,就够了!
  •     一段跨越60年时间的故事,让我们去了解自己所爱人的渴望,婚姻生活中,我们都是新手,只是找不到彼此合拍的方式而已,最后的分开,不是因为不爱
  •     一开始读,没有在意,过了中段,就开始用心,后来就交出了自己.
  •     努力活成悲剧的典范~ 大跨度处理得举重若轻 没啥花活儿全靠笔力 好~
  •        以前看过安妮·泰勒的“思家饭店的晚餐”,两部写作方法都一样,都是在几十年的生活里分别以不同人物为主观叙述不同时段的一小件事,最后在读者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家庭印象。另外还有一些局部的相同之处,比如都有一位家庭成员中途意外离家,在最后又意外归来,一家人重聚时,感觉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安妮喜欢不厌其烦的描写细节,她是在写作时根据对人物的想象加进去的,而我们在耐心地读完这些细节后,就会觉得书中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我们在与他们一起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由于自己经历不够,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的婚姻,但我能看出他们的生活是充满遗憾和希望的。带着遗憾和希望结束生活,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结局,所以读完她的书总会鼻子酸酸的。
      
      
  •     超级喜欢美国家庭伦理小说,这部跨度60年的故事描述了迈克尔最终走向失败的婚姻和自己子女的叛逆。他的结论是:“我们只是。。。不那么在行!”
  •     书名很抢眼——业余婚姻——大凡婚姻都是很重要的,将婚姻当作业余实在是很新奇。这不由让我想起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往往可以得到不一般的结果……
  •     一部家庭剧 一部爱情剧 一部美国历史剧
  •     你是冰,而她是玻璃,这是两种极其相似的物质,而他们却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     2006年11月阅读。内容忘了。
  •     24岁的我是不也应该开始了解婚姻?
  •       一直想在新年期间看那本<追风筝的人>,可是,自己无意之间拿起了这本<业余婚姻>, 或是因为看了一下简介的缘故吧,<业余婚姻>的时间从20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有60年吧,这之间一定有故事,即便平淡,也会是一针一针的.于是,就慢慢地看了起来.后来,<业余婚姻>这个名字也让我有些心惊,因为,在读了很多内容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觉得它能够发生些什么.
      确实,没有什么天崩地裂,也没有什么海誓山盟.可是,在第9章<永远的孩子>一开始,就觉得要发生些什么了,那个出走了20多年的小姑娘林迪回来了,当年那个用沉默甚至出走来批评父母婚姻的小姑娘,那个60年代追求个性的小孩子也不复出现了,她已经变做了一个中年妇女.她只能跟踪了弟弟几天,因为,从电话簿上只能查到弟弟的电话.那一刻她在弟弟面前也变得局促,弟弟似乎也一直等候或惧怕着这一刻的到来.林迪抵挡不了所有时间在一瞬间的冲撞,她想问问爸爸,她想问问妈妈,她想见见被自己遗失的那个孩子.
      
      婚姻是属于他俩的,迈克尔与鲍林.那是1941年10初的一个下午,20岁的迈克尔在自己家的杂货店里,帮着妈妈整理着货物,忽然一个穿着红色衣服姑娘出现在他的面前,在欢送男人们奔赴战场的游行队伍中,她的头部被划伤了.迈克尔认真地帮她包扎伤口,他,喜欢上了这个热情美丽的姑娘.后来,迈克尔参了军,再后来他们结了婚,有了三个孩子,大的叫林迪,儿子叫乔治,小女儿叫卡伦,这一家子一起欢欢乐乐,磕磕碰碰地度过了30年.然而,就在乔治一家子与卡伦为他俩庆祝结婚30周年后的晚上,迈克尔与鲍林吵了一架,然后他离家出走了,自己租了个房子住.没有人会想到,他们在这样的年龄离婚了.后来,鲍林总以为迈克尔还会回来,可是,没有,几年后他与别人结婚了.
      
      一开始,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有一些失望或疲倦,因为真实的生活总是琐碎而无边际的.于是就放下了,当再一次读起的时候,我渐渐地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作者在不停的酝酿酝酿,她不停地用薄薄的,厚重的云朵聚集在一起,以等待着那场没有人知道来由的暴雨的降临.我很感谢作者安妮·泰勒,是她让鲍林后来的生活那么充实,即便是死去,也只有几语带过.因为,我担心自己在后来的阅读中承受不了.一直到了年老的迈克尔对林迪说着”拜托你,宽容一些吧,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竭尽所能了!我们只是……不那么在行;我们从来没有试图放弃过,那绝对不是缺乏尝试的结果”时,我觉得自己似乎有了一些明白,可是,还是会想起年老的鲍林,她一直不是很清楚自己家周围的路,直到有一天她把车开到了一条废弃的路上出了车祸.
      
      写这篇文字时,有一些所谓的预感,一直觉得会写的不好.写着写着才意识到,真的是自己的不自量力.其实,安妮·泰勒把<业余婚姻>暗含的格局与气场做的太大了,把时间的真实性与冲击都铺在了人们面前,我不可能再用一些看似浅淡的语言,轻松的口气描述他们.在《业余婚姻》中,你可以察觉到安妮·泰勒的写作技巧,可是,那些文字在人生与来来去去中,一切都变得不可阻挡.所以,你最后可以看到,80岁的迈克尔开着车路过了自己的老杂货店,一路上看到了很多陌生的与新的人与建筑,可是,他的脑海里全是那30年前,40年前,50年前以及那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姑娘,他仿佛看到了属于他们的埃勒姆维 埃克斯街,他仿佛幸福地看到了可爱的鲍林带着微笑,正向他走来.
      
  •     迈克尔这个混蛋。。。。。
  •     是好的小说,但不算是好的文学作品----在我的眼里
  •       看着里面鲍林的种种“劣迹”,想到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她的翻版。可是,没有战争的催化,没有匆忙的选择,为什么我的爱情也还是糟糕的一塌糊涂。
      她跟迈克尔的争吵就像是我和他的争吵,吵了很久,然后和好,然后再继续争吵,日复一日。只是,他们将争吵维持了30年,而我们仅坚持了3个月。
      其实,我相信,直到他们离婚了很久,直到鲍林已经去世,直到迈克尔和安娜已经习惯新的生活,在迈克尔的心中,他始终深爱的,还是鲍林。那个红色的女孩子!
      这就是婚姻最伟大的地方之处吗?一旦向上帝宣誓过,那个人就深深的烙在了心里,即使你已经选择和别人生活在一起。
      看着鲍林糟糕的样子,让我也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多么讨厌。可是,一切都结束了,我只能在未来的下一段感情中去改进。可是,我能不遇到迈克尔那样的男人吗?
  •     内容还没来得及看,但是拿到书之后觉得印刷稍微有点粗糙,但总体感觉还可以,因为主要是对书的内容感兴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