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逆境为喜悦》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 转逆境为喜悦

出版社:北京大方弘文(中国藏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800577581
作者:佩玛·丘卓
页数:209页

将你的人生当成一场实验

将你的人生当成一场实验野兽爱智慧人生充满苦痛,苦痛的来源有二:一是自己的身心,二是外在的世界。因此,解除苦痛的途径就有二个,一是圆满自己的身心,二是圆满外在的世界。人类的进化都是沿著这两条路线。圆满的个体身心和整体世界,在现实人生中几乎是不可得的,於是出现宗教的理想世界,成為古今往来人类的终极目标。佛教唯识宗认為「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观」,外在世界皆系个人心识所显现;如来藏思想更认為一切万法都源自「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本来圆满」的佛性。因此,佛教解决痛苦的根本之道,便是「止息妄心,证悟真心」。妄心受到无明和烦恼的薰习,暴起如四十里流,因而覆盖真心,轮迴不已。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无不在力求「止息妄心,证悟真心」。大乘佛教倡践菩萨道,内涵包括四无量心、六波罗密、四弘誓愿、菩提心。歷来詮释菩萨道的论点甚多,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是藏传佛教最常引用者。《转逆境為喜悦》以寂天的《入菩萨行论》和阿底峡的《修心七论》為基础,配合现代情境详述如何透过自利利他解除痛苦而圆满佛道,扣紧现实人生,不啻為现代人最佳疗癒手册。您不必是佛教徒,本书不是為佛教徒而写的,而是為一切尚有苦痛的眾生和世间而作的。将你的人生当成一场实验每当佩玛授课之前,总是先带领大家许下慈悲宏愿,希望大家都能将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并因此而解脱自己跟他人的痛苦。佩玛鼓励观眾闻法时保持开放的心胸,就像孩子一样,以毫无成见的惊喜之心来看待世界。禪宗学者铃木大拙曾经说过:「初学者的心中有各种可能性,专家心中的可能性却寥寥无几。」课程结束时,佩玛通常将功德迴向给所有眾生。这种向宇宙表达友爱的举动曾经被比喻成一滴泉水。如果我们将它放在烈日照射的岩石上,它很快就被蒸发了。然而把它滴到大海中,它却永远不会失落。我们的愿望乃是将佛法用来脾益眾生,而非佔為己有。此宏愿反映了所谓的三项高尚的準则:一开始便是良善的,中途保持良善,结尾也还是良善的。这样的準则可以应用在所有的日常活动中。无论是一天的开始、吃饭前或开会之前,我们都发愿敞开心胸,活出慈心与善性。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入一种追根究底的探索,诚如创巴仁波切所言:「将你的人生当成一场实验。」眾生都有能力感觉到自己的柔软--柔软地经验自己的心碎、痛苦和不确定感。因此我们都拥有早已解脱的那份菩提心了。内观导师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曾目睹一则发生在柬埔寨赤棉时代的事件,当时有五万人在枪口下被逼成了共產党员,因為他们不放弃佛教的修练就有生命的危险。一座佛教寺庙就在这样的威胁之下兴建於难民营中,有两万人出席了落成大典。典礼中没有任何演说或祈请仪式,参与者只是不断地颂唸著佛陀的核心教诲:恨永远无法止息恨只有慈爱能治癒一切。此乃古老而永恒的定律。 成千上万的人一边颂唸一边低泣,他们深知这些话语中的真理远比他们的痛苦重要得多。发现最根本的菩提心,就像探入暂时被封闭在岩块中的泉水一般。每当我们触及到痛苦的核心,或是禪坐时觉得浑身不舒服却不试图调整自己,或者面对亲人的背叛和反对时,能够让那份痛苦软化我们的心,这些都是我们和菩提心连结的宝贵时刻。探入那令人颤慄而又柔软的地带,富有一种转化自我的效果。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会感到烦躁不安,却又如释重负。但如果能安住在那种情境中,即使是须臾片刻,感觉上也像是真的在善待自己了。与自己的恐惧和解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当然,这麼做有点违反自保的本能,不过这正是我们需要达到的行持工夫。我们误以為自我是坚实存在的,而自己和他人是分离的,这样的概念的限制性真是令人痛惜。我们绝对有可能穿透生活中的剧情,不再坚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得太严重,且认為自己太重要了,这才是问题所在。我们总是合理化自己的烦恼,甚至合理化自己对自己的中伤,或是总感觉自己比别人聪明。自我重要感其实会伤到自己,把自己侷限在好恶的狭窄世界中,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感到乏味透顶,永远也得不到满足了。根据佛法的观点来看,训练自己保持开放和好奇--消解信念和假设--是最能善用人生的一种方式。一旦学会觉醒菩提心,就是在滋养心灵的韧性了。以最普通的话来说,「无我」乃是一种富有伸缩性的存在感。它往往显示出好奇、适应力、幽默感和游戏三昧。那是一种对未知感到放鬆的能力,它并不想把每一件事都弄明白,也完全不确定自己是谁--或者别人是谁。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15:54,野兽爱智慧居

摘抄附录:相关练习

阿底峡修心七要一、 修学诸加行1. 休息各种前行法二、 正修菩提心修胜义菩提心2. 思诸法如梦3. 观心性无生4. 对治亦自解5. 道体住赖耶6. 中间修幻夫修世俗菩提心7. 杂修二取舍 彼二乘风息8. 三境毒善根9. 诸威仪持颂10. 取次从自起三、 取恶缘成菩提道11. 罪满情器时 恶缘成觉道12. 报应皆归一13. 修一切大恩14. 乱境观四身15. 空护为至上16. 随现遇而修四、 归纳为一世修持17. 总摄教授心 应修习五力18. 大乘死教授 五力重威仪五、 修心所成之量19. 诸法摄一要20. 二证取上首21. 恒当依欢喜22. 散能住即成六、 明修心三昧耶23. 恒学三总义24. 欲转住本位25. 不应说残肢26. 全莫思他过27. 先净重烦恼28. 断一切果求29. 弃舍毒食30. 莫学直报31. 莫发恶语32. 物候险阻33. 莫刺心处34. 载莫移牛35. 不争先得36. 不作经忏37. 天莫成魔38. 乐因莫苦求七、 明修心学处39. 诸瑜伽修心40. 诸岛户修一41. 初后做二事42. 二境皆应忍43. 二事舍命护44. 当学三种难45. 取三主要因46. 修三无失坏47. 成就三无离48. 于境无党修 遍彻底善习49. 于怨敌恒修50. 不依赖余怨51. 今当修主要52. 不应颠倒53. 不应间辍54. 应坚决修55. 观择令脱56. 不应自恃57. 不应暴戾58. 不轻喜怒59. 莫着声誉发四无量心愿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愿众生永离苦恼及苦恼因。愿他们永不离失无苦之乐。愿他们原理爱欲、侵略性和偏见而永住平等心。每一个愿文都代表一种心量:第一句是有爱,第二句是慈悲,第三句是洗了,第四句是平等心。我有时喜欢将“他们”改成我们“,强调我们应该和众生一起经验四无量心的裨益。友爱练习传统式友爱修习的愿文如下:愿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1. 为自己觉醒心中的友爱:愿我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或者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发愿。2. 为自己所喜欢的人觉醒心中的友爱:愿×××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或是以你自己的话来发愿。3. 为某个朋友按照以上的愿文或自己的话语发愿。4. 为漠不相干的人觉醒心中的友爱。(愿文同上)5. 为难以相处的人觉醒心中的友爱。(愿文同上)6. 将友爱的范围扩大到包容以上所有的人(这个步骤成为“消解屏障“)。愿文如下:愿我、我所爱的人、我的朋友、不相干的人、难以相处的人,都具足安乐及安乐因。7. 将友爱拓展到全宇宙。你可以从家人开始发愿,然后愈来愈扩大友爱的范围:愿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发慈悲心此项联系所采用的是四无量心第二段的愿文:“愿众生永离苦恼及苦恼因。”和友爱练习一样要按照七个步骤来修持。1. 为自己发慈悲心:“愿我能永离苦恼及苦恼因。”或是以自己的话来发愿。2. 为自己所疼爱的某人或宠物发慈悲心:“愿×××永离苦恼及苦恼因。”或是以自己的话来发愿。3. 为友人发慈悲心(愿文同上)4. 为不相干的人发慈悲心(愿文同上)。.5. 为难以相处的人发慈悲心(愿文同上)。6. 为上述所有的人发慈悲心(愿文同上)。7. 为宇宙众生发慈悲心。先为家里的人祈愿,然后愈来愈扩大范围:“愿众生永离苦恼及苦恼因。:你可以按照这七个步骤发欢喜心和平等心。愿文不妨以自己的话来说,或是依照四无量心第三段的“愿我和众生用不离失无苦之乐”来发愿。也可依循四无量心第四段的平等心愿:“愿我和众生远离爱欲、侵略性和偏见而永住平等心。”三个发愿的步骤愿我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愿你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愿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你可以善用这三个发愿的步骤来觉醒慈悲心,欢喜心和平等心。当然,你永远都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发愿。

《转逆境为喜悦》

同一时段还看了《西藏生死书》。它们陪伴我度过前周曾脆弱的时刻,那时满腹心事,经历飞机晚点,一下机场马不停歇前往另外一个城市,一路饥肠辘辘,舟车劳顿后到达暂住的酒店房间,在睡前看着感受到上师与诸佛的慈悲,那些本来无处安放的烦躁不安,孤独无助的负面情绪,都得以抚平。两本一起总结吧。以下是那时的读书笔记。索甲仁波切说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引用莲花生大士的话:「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 他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如何面对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生命。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各自有一份谋生工作,很多人受到朝九晚六的生涯所缠缚,久而久之就觉得生活一潭死水毫无意义。他说我们的使命是求得平衡,发现中道,学习不要沉溺在现代生活的享受中,关键在于单纯,不要以外界活动来过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 两本书有很多共通点,比如都提到了“无常”。《转逆境为喜悦》作者佩玛·丘卓说,佛陀认为人生有三种特质。无常,苦,与无我。无常-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或固定不变的,凡事皆无常乃人生的第一印记。我们无法抗拒这个事实,却总是很难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它。因为无常意味着变迁,意味着有得有失,我们在得到美好的感受时总奢望着它能永恒不变,渴望那样让人踏实的安全感一直处于恒定的状态,甚至对自己的肌肤,自己的容颜,身边陪伴自己的人,亲情,友情,爱情,都抱着这样的希冀。虽然嘴上谈及的时候会承认世事无常,却没法真正去接受这个真相,也很难去做到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她鼓励我们要学会逐渐去放松,因为我们永远都生活在过渡期,如果我们能轻松面对它,就没问题了。无我-这是人生的第二个印记。无我并不等同于没有自我。如果这样,那就是丧失个性了。而是我们往往把自己所犯的错所经历过的不好的遭遇看得太过严重,我们觉得自己太过重要了,一个个问题也就随之而出了。我们总是合理化自己的烦恼。自我重要感时常会中伤自己,因为这时候的我们,会把问题都局限在好恶的狭窄世界里,受困当中。她让我们学会觉醒菩提心,即滋养心灵的韧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不能太顽强地执着于“我就是这副模样你就是这副德性”,我们不是别人眼中的那个人,或者是自己眼中的一个人,不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苦-人生的第三个印记。她引用铃木大拙的一句话,只有通过一连串愉快或不愉快的考验,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接纳痛苦乃是与生俱来的,活出这份体悟,是在为快乐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时常会这样误解。比如我们错把痛苦当快乐。飞蛾扑火般地奋不顾身,为了寻求一时的慰藉,却毁掉自己更为珍贵的东西。重复再三,变成恶性循环。这三法印我时常在心里默念,它叫我不再刻意趋乐避苦,努力放松,全然地活在当下。PS:要大赞译者胡因梦的翻译功力。她真是美到极致的大才女!如同她前夫李敖说过,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就是胡因梦。作为当年台湾第一美女,她既擅长写作,又熟稔翻译,既寄情于表演工作,又投身环保公益,样样都颇有建树。不期而遇的各种因缘的生灭,提供了她个人心灵成长的契机。胡因梦说:“能够不拣择地面对生命的每一个面向,以最宽容的关怀,允许生命自自然然地展现,才能愈趋于圆融,愈趋于无我跟空的境界。”这语录犹如她的座右铭“平常心”。值得学习。

会让人终身受益的书

佛缘,哪怕只要一点点,都会受益无穷。之前一直纠结的问题和在最痛苦挣扎的时候,是这本书帮助了我,怎样放下,怎样修行。胡因梦翻译的很好。

挖掘内心深处的恐惧

现在不是战争年代,生活中也没有生死抉择的时候,所以,我们不大真正了解内心深处的恐惧。其实,恐惧无处不在。我们只是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去面对。比如死亡,就是每一个人早晚都必须要面对的。做了期货,我才一下把自己的恐惧看得很清楚。

实修

转逆境为喜悦----佩玛•丘卓摘要:佩玛•丘卓(Pema Chodron),西藏金刚乘比丘尼,金刚乘(VAJRAYANA),源自梵文的VAJRA(金刚)及YANA(即工具或通道的意思)。金刚乘是指无上瑜伽部的通称,有时专指时轮续,称为时轮金刚乘。她是创巴仁波切(创巴仁波切融通东西方哲学、宗教、心理学、艺术、戏剧等文化素材,他以西方人的思维模式诠释了传统佛法的最高旨趣) 最杰出的大弟子之一。她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长,是现代人身心修持的精神导师。《转逆境为喜悦》是佩玛•丘卓的著作,本书以寂天的《入菩萨行论》中的四无量心法和阿底峡的《修心七论》为基础,配合作者自己在生活和实修中领悟到的点滴为内容,讲述如何化解逆境,如何在逆境中获得力量,治愈伤痛,发菩提心,走上菩萨行,获得六波罗蜜,利他利社会。本书通过二十二个段落,让读者释放出内心深处的友爱、慈悲、喜乐与平等心,修行在当下,修行在生活的每一处。精彩语录:菩提心存在于两个层次。一是无量菩提心(又称胜义菩提心),也就是脱离一切的概念、意见和习染的当下体悟,那是一份无法执取的至善,就像心知肚明自己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损失一般。第二种层次是相对菩提心(又称世俗菩提心),也就是在面对痛苦时仍然开放心胸的一份能力。不论身处何方,我们都可以讲自己训练成一名精神勇士。我们的工具就是禅定、友爱、慈悲、喜乐和平等心。透过这些训练,我们才能揭露那个被称为菩提心的柔软地带。菩提心的修炼之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意自己的一行一言。不带任何批判地,我们只是对自己心中的反应抱以友善的观察。终有一天我们会决定不再以旧有的方式伤害自己了。铃木大拙(Suzuki Roshi)曾经说过,只有通过一连串的愉快及不愉快的考验,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接纳痛苦乃是与生俱来的,并活出这份体悟,就是在为快乐创造必要的条件。坐禅有时被称为正念察觉训练,它也是培养菩提心的一种基础练习。它是精神勇士或菩萨的天然宝座。坐禅能培养友爱与慈悲,而它们都是与菩提心相关的品质。坐禅能让我们贴近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觉知到自己的身体。坐禅要培养的四种友爱的素养如下:定力。洞察力,体验情绪的烦扰,留意当下。这些素养不但适用于坐禅,也是菩提心的精髓,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境的基础训练。坐禅的精要就是:安忍、安忍,只要安忍就对了。静坐需要耐性和友爱。许多人,包括长期修行的人,都可能利用坐禅来逃避情绪上的困扰。某些进阶的修持方法要求你刻意激发情绪,譬如回想那些会让你生气、渴欲或恐惧的人与情境。金刚乘认为智慧是伴随着情绪而来的。每当我们对抗自己的情绪时,就是在排拒自己的智慧之源。不执著的怒和清晰的洞见其实是相同的东西。不执著的傲慢刻意被经验成平等心。不紧抓的贪欲则是一种全观的智慧。坐禅时要练习放下心中的剧情故事,学着趋近心中的情绪和恐惧,学着安住在情绪的烦扰里。如果感到失望或认为自己遭到了背叛,我们会不会利用那些情境来修心?通常不会。然而就在困惑无明时,你才能领会阿底峡修心七要的力道。与其陷入报复或自怨自艾的反应,不如逐渐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反应,放掉心中的剧情故事。大部分人一直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负面习气,并因此种下了痛苦的种子。然而菩提心的修炼却能播下安康的种子。尤其是四无量心——友爱、慈悲、喜乐和平等心——的修持。在培养友爱的过程中,首先要训练自己以诚心、善意和仁心来对待自己。与其助长自责,不如开始培养清明的善意。正统的友爱练习分为七个阶段。首先要为自己发愿,然后以自己的步调逐渐拓展到我们所爱的人、朋友、漠不相干的人、令我们厌恶的人、上述所有的人,以及时空中所有的众生。正式的自他交换有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也是要静坐一段时间,然后敞开心胸去体验内在的无量的菩提心。第二个步骤是观想和感觉心中的幽闭恐惧与空性。第三个步骤才是此法的精髓:吸入任何一种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而呼出一份解脱感。第四个步骤开始拓展我们的慈悲心,将具有相同感受的众生纳入观想。永远保持欢喜心是修心七要中的一则口诀。学习不要武装自己的本善,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平等心的修持就是要学习对众生敞开心胸,迎接各种生命的来访。勇气的精髓就是活着而没有任何自欺。被情绪淹没指的是一份无助感。我们觉得世上有那么多的痛苦,无论做什么都是徒劳无益的。我们充满着挫败感。菩提心的五种力量:1. 培养心中的意志力和承诺,开放地面对人生所呈现给我们的各种遭遇,包括情绪上的沮丧在内。2. 熟悉菩提心的修持方法,并将它们运用在正当的禅修和日常生活里。3. 不论我们处在愉快或悲惨的情境,都要灌溉菩提善种,这样我们才能对心中正向的种子产生更大的信心。4. 善用破斥力——带着友爱与幽默感——逮住自我的执著,尤其是在我们还未伤害自己和他人以前。5. 滋养发愿的习惯,但愿痛苦和痛苦的种子减少,而智慧和慈悲能增长。永远要培养好的习惯来助长心中的善性和开放性。传统的大乘佛法通常以六种慈悲的方法来锻炼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智慧——无量的智慧。传统上称之为六波罗蜜,梵文的意解为“渡到彼岸”。每一次静坐,我们要训练自己的就是安住。看到心中生起任何东西,只要抱持着善意去觉知一下,便立刻放下。

喜悦的感染...

对于一个内道弟子而言,这是金刚上师的无上甘露在流淌,是窍诀性的教授实修宝典。 对于广大的读者而言,可以通过这位尊贵的仁波切(人中之宝)智慧和慈悲的引领,逐渐把我们流浪、漠然、恐惧的心带到深沉、深广的祥和、慈爱和智慧的海洋里...

转逆境为喜悦

我深爱的一本书,她陪伴我度过最曾脆弱的时刻,并且不抗拒,张开双臂与自己深深拥抱。回到令人抗拒的城市,太阳直射在少荫的地面,路边低矮的植物倾诉着他们的焦躁,飞机晚点等候长途汽车的时间也长了些许,回到暂时住下的房间会有一种淡淡的无所安放的感受,当我睡下的那一刻,我再次感受到上师与诸佛的慈悲,让我贴近真实的自我,看清那有些烦躁不安的情绪,我回到了无所依持的空间,无法知道未来的方向,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支撑点。所以我看他人的心也更加透明,想获得更多信息,拥有掌握未来命运或者他人的心,让自己处于一个主导地位的心是痛苦的加速器。


 转逆境为喜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