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家庭教育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
ISBN:9787802111547
作者:艾琳
页数:201页

作者简介

《美国式家庭教育》是一本献给为人父母的书。每一个父母都热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但是常常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美国式家庭教育》的作者以一个中国母亲的视角,出于对子女的热爱,深入研究了美国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收集了大量在美华人所遇到的两种教育文冲突的第一手材料,以日记的形式为我们揭示了美国家庭教育中的有关细节,相信无论学历的高低、城乡的差别还是地域的差异,只要是为人父母,只要是热爱自己的子女,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会有所收获。不过,《美国式家庭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国人提供一套完整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而是为我们提供一面镜子。面对异域的迥然不同的伦理亲情,面对完全不同于我们东方民族的对爱的表达方式,面对大洋彼岸的这面镜子,也许,我们会把自己看得清楚、更透彻,亦会有更多的警醒和借鉴。

书籍目录

前言(代序)1.3岁的小孩也有正规名片为了让孩子尽早学会并适应各种社交礼节,给小孩印制名片只不过是美国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社交中基本需要的一项。2.蹲下你的身子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帮助,还在于他们走出娘胎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3.平凡的小名名字只是表面文章,是形式主义,真正的、最具内涵的爱,仍旧是——给孩子一个完整、务实、健康的教育环境。4.父亲和儿子的对话有效的爱和性教育的规则之一,就是永远不要郑重其事地正式“谈性”,而应该实施“机会教育”。5.1美元25美分也要存进银行美国家长除了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外,有些消费,则让孩子用自己的积蓄去支配。这样,就使他认识到储蓄的意义,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而且也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6,破坏与创造是种正比关系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拿剪,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而是会感到高兴。孩子破坏东西不要紧,要紧的是有没有在他破坏的物品里找到能使他吸取营养和开花的机会。7.父辈的成功与孩子无关美国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让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真正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努力。8.我真正地承认了错误一个人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中国的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但中国人却总喜欢拿着这些不算十分科学的东西死命地驱赶着孩子们往前跑。9.玛丽的儿子美国的孩子们为了零花钱,常常会趁着空闲的时机出去打短工。10.孩子,请自己保重美国父母虽然都很爱孩子,但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并成为强者,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溺爱儿女,从幼儿起就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11.当孩子摔破了牛奶罐孩子做错了事,迷失了方向,最重要是帮他反省:错到哪里了,怎么改正。多数美国家长从来不会不停地责怪孩子,那样除了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外,没有任何用处。12.拜访玛丽父母出于善良的愿望,包办一切,替他们解决所有问题。排除所有困难。这使得孩子无法发现自己。……后记

编辑推荐

  深入美国家庭,体验美国式家庭教育,知名畅销书作家艾琳女士倾情奉献,多位教育专家联袂推荐,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家庭教育经典。

媒体关注与评论

  虽然美国式的家庭教育和我们有很大的差异,但关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相信只要真心关爱你的孩子,本书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范 先佐教授    父母们,尤其是当代中国年轻的父母们,实在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他们对孩子太溺爱了,而太溺爱并非是对孩子的真爱。爱是需要有科学的、恰当的方式的。  ——知名学者、翻译家 尹承东先生    虽然我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但该书所揭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仍然给了极大的启发,相信他对每个家长都是有益的。  ——著名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 白梦萍女士    这是一本神奇书,不仅因为它展现了大洋彼岸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是由于作者笔端充满了爱和关切。  ——著名图书策划人、作家 麦金先生

章节摘录

  晚上,回到自己的小卧室,打开互联网,用“名片+孩子”作关键词搜索了一下,终于找出了以下一些说明——通常,美国的父母们都有给小孩子印制名片的习惯,为的是让孩子尽早学会各种社交礼节。但在一般的情况下,由于小孩子的交游程度有限,这种名片一般只在赠送礼品时用一下。名片上应写孩子的全名,爱称和绰号不能使用。孩子的名片比成人名片的规格小,年龄越小,名片也越小。男孩年满18岁,可在姓名前加上“先生”的字样。女孩子年满13岁,可在姓名前冠以“小姐”。  关上电脑,我想起了10年前。  那时我26岁,研究生刚刚毕业,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单位上班。而上班的头一件事,便是单位的头儿将我们这一群愣头愣脑的研究生和大本生们叫到一起搞培训,培训的内容也是极其简单:怎么样与陌生人交换名片,与人握手的姿势应该怎么样,什么样的场合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以及其它的一些基本的礼仪礼节等等。  当我在电话里无意中把单位培训的内容讲给我的早年就留学美国的小学同学玛丽听时,大西洋对岸的她幽幽地叹了口气,说:“中国的教育方式太落伍了。这么小儿科的事情,早在儿童时期就应该学会的。”  可能是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观念吧,我当时十分反感,冲着玛丽叫道:“就是因为这些事情简单,所以没有必要早早地打基础,浪费时间天天来研究它。你看看,我才花了半天时间学习,不,也全会了吗?!玛丽呀,你中洋鬼子的毒太深了!改了个老外的名字也就罢了,还拿了绿卡,变成了假洋鬼子,连思维也变了,看不起中国人了!”  玛丽沉默了足足有一分钟,便无声地挂上了电话。  可能是彼此感觉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隔得实在太远,从此,我和玛丽再也没有通过电话。这种状况至今一直维持了10年。  难道是我错了吗?有时,我也会去想这个问题,但总是找不到答案。现在,猛一回首,却发现:错的果然是我。  在中国,除了上班一族因为业务需要才会考虑给自己印制名片外,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想起给自家小孩子也来一盒名片!  中国人的思维里似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孩子的社交能力也需要从小就进行培育!甚至连我这个硕士研究生也从来不会有这种念头,更不会去有意给小孩子灌输各种礼仪礼节,包括印制名片。在大人们看来,礼仪礼节对小孩子们来说,还是很严肃、很遥远的,等他们将来长大了,自然会水到渠成地明白的。  遥想起远在大洋彼岸的我的9岁的儿子小宝,在今天以前,我还一直认为他很优秀,甚至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他学习成绩好,听话,除了见着生人脸红、不爱见陌生人、在公共场合不爱或者说不敢说话外,几乎找不出什么缺点。而且,出于母爱的自私本能,我一直认为,孩子害羞不是错。等他年龄大些了,自然就好了。  ……

图书封面


 美国式家庭教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坦言说,我觉得很水。还是到处拼凑来一些东西,只不过用一个虚拟的亲身经历串接了起来。开始我还觉得,诶,很不错,在美国富人家庭的做家庭助理真是一个难得的经历,但是随着越来越多被用滥的事例的出现,越来越证明这本书只是有了个更好的技巧和角度,其他也没什么突破了。
  •     作者文笔还行,叙述得都很清楚。我对这个美国家庭的教育其实还是挺感兴趣的,但是忍着恶心看啊看啊,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有一个特严重的倾向:凡是这个家庭的教育方法和她所熟悉的中国的做法不同的,一定是“美国的是先进的中国的是落后的”;另外一个严重错误是,这个美国家庭的教育并不具有代表性。从我对美国的了解来看,这个家庭是个很特殊的家庭,也许能代表极有钱的1%中的一部分,但绝对没有普遍意义。我特别受不了的是她拿这个家庭的做法和中国家庭的做法去比较,然后得出的结论。比方说,这个家庭从小教育孩子1块25也要存银行;作为比较,她说中国的小孩子的钱都花掉了。然后结论呢,就是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理财。但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是,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都长大成人之后,中国人普遍比美国人更有理财观念。美国为什么会发生次贷危机?一方面是华尔街的金融秩序出了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美国人普遍不善理财,背了自己负担不了的债务。书中写到的这个家庭,真的是个案,代表不了普通美国家庭的。再比方说,从这个家庭教孩子自己动手做圣诞礼物,得出结论说“即使富有的美国家庭也会教育孩子懂得节约”,这个也太离谱了。首先,“节约”在美国文化里并不是个美德,教育孩子节约的仅仅是她见到的这个家庭而已。我甚至怀疑,这个家庭并不是在教育孩子懂得节约,而是在教育孩子自己动手,然后她错误地做了“教育节约”的解读,因为在她自己看来节约是美德。在说到春节她没回国的时候,她说美国人如何如何重视亲情,每年超过3060万美国人开车回家过感恩节,还有约660万美国人乘飞机火车和公共汽车回家。作为比较她说中国人心深处的意识是“回家团聚的意义不是太大。打个电话、捎点钱去,就代替了一切”。然后说“我们下一代的亲情淡薄的意识,甚至已经远远超过我们。在他们的眼中,物质胜过一切,家已经越来越不重要”,看到这我真是无语了。大姐你把春运的人潮都当成是空气吗?大姐只有你家孩子的眼中才是“物质胜过一切家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吧。总之,这本书读着吧,关于那个家庭的事情我还是觉得多少长点见识吧,如果作者只是叙述她的所见所闻,我还是愿意读下去的,但坏就坏在她的观点啊看法啊什么的。就好像,本来是条鲜鱼,清蒸就好了,被她拿来胡乱烧一烧,作料、火候完全不对,没法吃了。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太散了,全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想法
  •     语气很夸张,不过美国父母的教育的确很高明…但这样的教育只有在那样一个社会体制背景下可行,换在这里,这样的教育会变味…
  •     囧
  •     女主代表的中国文化形象有点偏激,不过全书还是挺有意思,尤其是两种文化在对话中显著的差异
  •     亲身经历日记体记录,真实,可是对研究生文采来说未免太简单,并且有点崇洋媚外,不是所有外国教育都适合中国。
  •     ……虚构………………算不算假货~~~~~~~~~~~~~
  •     我是首先看了一篇写美国孩子寄居中国家庭,给中国母亲各种震撼的微信,我也即将为人母,所以也难免被震撼到了。所以才在网上找了这本书来读。虽然书中所有场景并不一定是真实纪录,但是所有的场景都值得我们深深思索。我想,等我的孩子大一些了,我还会把这本书重新再读一遍。
  •     = =
  •     有些拼凑,只有很少的可参考性,内容空洞
  •     不成系统,但抓到几个点也不错了
  •     “美国式家庭教育”是个很好的题材,但是作者过分自贬,让人看得很不舒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