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中条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1
ISBN:9787010046662
作者:郭义民,徐剑铭,张君祥
页数:421页

作者简介

立马中条,ISBN:9787010046662,作者:徐剑铭等著

书籍目录

代序 关中娃,岂止一个冷字
引言 有些事,不能忘记……
第一章 沧海横流
第二章 大军东去
第三章 背水结阵
第四章 东原壮歌
第五章 血战永济
第六章 智守韩阳
第七章 转战东延
第八章 立马中条
第九章 盐池夺盐
……
后记
本书参考资料要目


 立马中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夜渡黄河镇守中条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风陵渡。而此前,杨虎城因“西安事变”被迫出国,临行前,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西北军交给了结拜兄弟孙蔚如,并一再告诫:一定要牢记“兵谏”之初衷,一切以抗日大局为重。“芦沟桥事变”后,孙蔚如向蒋介石请战,并向国民政府和陕西民众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蒋介石批准了孙蔚如的请战要求,将孙蔚如为军长的38军(杨虎城的17路军在西安事变后被缩编为38军)扩编为31军团,由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17师、177师番号保留,师长分别由耿子介、陈硕儒担任。1938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位于黄河北岸的中条山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长约三百余里,它是黄河的一道天然防线。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十一次大扫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与此同时,两万多关中子弟也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在这十一次反扫荡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全营将士无一生还1938年8月8日,日军牛岛师团三千余人,从运城方向扑向永济。中条山西端的永济(旧蒲州)是晋西南名城,紧靠南北走向的黄河,与风陵渡成南北直线,是守护风陵渡的前沿要塞。孙蔚如率军渡河前,已派独立46旅旅长孔从洲先期过河,占领了永济,在城外修起坚固的防御工事,随后,又调在河西执行河防任务的警备一旅张剑平团进驻永济城,担任守城重任。黎明,日军十几门大炮同时向永济城外的中国军队东原阵地开火,九架飞机盘旋着投掷炸弹。从中条山下的西姚温到黄河岸边的永乐庄,中国军队20多里的防线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在东原防线上指挥作战的是陕军名将孔从洲,而为了鼓舞士气,孙蔚如的军团指挥部就设在中条山的最西端、半山腰上的六官村,这里不仅“山下鼓角相闻”,而且可以俯瞰整个永济战局。黄昏,日军出动装甲部队,天上飞机呼啸,地下坦克轰鸣,东原岌岌可危!孔从洲叫来17师补充团(102团)团副杨法震,指着地图说:“正面阵地压力太大,你速带一个营冲出去,绕到敌人背后的栲栳镇,从背后敲他一下!”杨法震随即率领五名机枪手一字排开,五挺机枪怒吼着,织成一道扇面形火力网,三百名壮士杀开一条血路。杨法震对弟兄说:“兵贵神速,要打就打他个冷不防。”说完,从一名机枪手手里夺过一挺机枪,冲在队伍的最前列。杨法震率一营士兵一路冲杀,在黑水村灭了敌警戒哨,在唐家营端了敌预备队;在北古城炸毁了日军增援的汽车队。一连数日左冲右突,神出鬼没,搅得日军后营大乱,从而大大缓解了中国军队主阵地的压力。8月15日清晨,大雾弥天,日军调集一千二百多人,向杨法震设防的上高市猛扑过来。杨法震在指挥士兵们打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自己亲手击毙了十三名鬼子后,与三百名弟兄们一起魂归上高市。当晚,东原防线上,日军见主阵地攻不下来,便沿着中条山绕道攻打北麓的制高点尧王台。尧王台下一场血战,终于将日军击退了。但从尧王台退走的日军又迂回偷袭,一夜间占领了东南方向的西姚温、解家坟、万古寺,使中国军队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永济城外,日军又突破了东原防线,兵临永济城下。在六官村坐阵指挥的孙蔚如急调有“铁军”之称的教导团去夺回万古寺。三营营长张希文一马当先,在收复了万古寺后又逆袭西姚温。由于战局瞬息万变,通讯中断,三营被日军困在了西姚温。40年后,孙蔚如将军在他所撰写的《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抗战经过》一文中深情地写道:“敌旅将我西姚温阵地突破,我张希文营向该处逆袭、肉搏一昼夜,该营全部殉国,我主力及炮兵得以安全转移、厥功甚伟。”8月17日,日军从东、南、北三面(西面是黄河)包围了永济城。张剑平团长带领全团官兵坚守城池,日军用炮火将城墙炸得到处都是缺口,城墙外的护城河已被双方士兵的尸体堵塞,变成一条“血河”。下午5时许,日军在坦克大炮掩护下冲进城内,中国军队官兵在城内展开巷战,连炊事员也抡着菜刀杀入敌群。6时许,永济失陷,五百名关中子弟壮烈殉国。8月26日,当时的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的名义发来电报:“自张团长以此牺牲壮烈,特电慰勉。”永济失陷后,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在永济到风陵渡之间的韩阳镇筑起第二道防线,在当地民众的支援下,以灵活机动的战术阻击日军。期间,团副魏鸿纪带领一支便衣队多次插入敌后,奇袭敌营,搅得日军一时风声鹤唳。在一次奇袭完成后,撤退途中,年仅25岁的魏团副不幸遇难。一个小小的韩阳镇,竟使鬼子半月之内久攻不下。于是他们又故伎重演,从中条山西部的王官峪迂迴包抄。教导团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遵照孙蔚如命令,撤出韩阳镇。至此,永济战役结束。八百壮士投身黄河日军进攻的重点是位于芮城与平陆交界的陌南镇,在陌南镇设防的是我96军之主力177师。虽然,孙蔚如早已料到了日军会以分割包围的战术先攻陌南,并且制定了陌南会战的拒敌方案,但日军攻打陌南兵力之众多,火力之集中还是让中国军队一开始就处在了非常被动的地步。177师的第一道防线云盖寺很快被敌突破,陈硕儒师长退兵至陌南镇外;日军的十几辆坦克又摧毁了镇外的防御工事,陈硕儒只好退守至镇内,一面顽强阻击敌人,一面等待38军增援,但38军在驰援途中又遭到日军的封锁,而177师的47旅又被日军包围在中条山南麓的茨林沟无法脱身。陈硕儒苦苦支撑,战至下午4时许,陌南镇失守,177师被日军逼到了黄河岸边。面对着日军愈来愈小的包围圈,年近半百身材瘦削的陈硕儒命令40名机枪手排成一道墙,一声令下,40名陕西冷娃甩掉血渍斑斑的军衣,端起机枪杀向敌阵。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日军万万没有想到陈硕儒会杀个回马枪,一时乱了阵脚。177师杀出重围,有人问:“师长,往哪里打!”陈硕儒大手一挥:“回陌南镇!”他料定日军虽攻下陌南镇,但举兵追杀中国军队,镇中必然空虚。陈硕儒回马第一枪冲出黄河滩;回马第二枪又杀回陌南镇,越过陌南,穿插至中条山腹地休整数日,收拢散兵后陈师长回马三枪,复夺陌南。此举成为“六六战役”中的一段“神话”。但是,177师杀出黄河滩后,有两支队伍没能跟上,他们是新兵团和工兵营。这两支队伍分别被困在了黄河岸边的许八坡和马家崖。新兵团有一千多人,都是些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小战士们在黄河滩上与日军舍命拼杀,在牺牲了二百多名弟兄后,八百多人被逼上了河岸边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悬崖。八百多名陕西新兵弹尽粮绝,在持枪荷弹蜂拥而上的日军紧逼下,视死如归,齐刷刷地朝着西北老家方向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从容不迫地扑入奔腾咆哮的黄河。与此同时,在相距十余里的马家崖上,200多位宁死不屈的陕军工兵营将士也集体跃入黄河。天昏昏,水滔滔,山川咽,鬼神泣。这些从三秦大地走出的陕西官兵,用年轻的生命奏响了一曲比狼牙山五壮士更壮烈的悲歌,展现出大无畏的中国军人精神!三天后,孙蔚如总司令在黄河滩召开公祭大会。将士一律臂挽黑纱,孙司令面对黄河,眼含热泪,攥拳起誓:此仇不报,我孙某自当引颈自戮,以谢国人!6月11日,李兴中、陈硕儒率96军主力177师杀回陌南镇,击溃了日军;孔从洲的46旅从夏县折回,封锁了平陆境内的南北要道:张(店)茅(津渡)大道;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应孙蔚如之请求,指令黄河南岸的友军用炮火封锁了黄河河道。骄狂一时的日军终于被中国军队四面围住。6月12日,中国军队从东、西、北三面向被日军占领的茅津渡(茅津渡由古王、计王两个渡口组成)发起全面攻势。战至黄昏,日军全线崩溃,我38军、96军胜利会师,中条山保卫战取得胜利!此战役后,全国新闻、报纸、电台均以“我军在晋南又获大捷”为主题作了报道,西安媒体发出真诚的感叹:“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第四集团军英勇将士在黄河北岸艰苦支撑所赐。”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亲临平陆慰问第四集团军官兵、热情盛赞陕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六六战役”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近万名官兵壮烈殉国。但日军死亡人数亦不在中国军队之下。战后,日军在运城召开追悼阵亡将士大会,会场上,仅阵亡军官的骨灰罐就摆了1700多个。顶着压力坚守阵地“六六战役”过后不到半年,蒋介石下令,将李家钰的47军(47军在六六战役中担任中条山东、北两面阻击敌援军的任务),升格为36集团军,调出中条山,这就使原本兵力不足的第四集团军更加捉襟见肘。但孙蔚如从维护抗日大局出发,并未提出异议,只是对中条山的防务重新做了一番部署,战术上也作了调整,由死守改为灵活机动的协防作战。此时,由于中日双方在战场上的胶着状态,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已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有所收敛。新任日本首相坂垣抛出了他的“坂垣停战线”,其中划定日军在夺取陇上重镇兰州后即不再西进。而欲取兰州,仍须跨过黄河占领陕西,因此,中条山仍是日军必夺之地。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这场后来被称为“望原会战”的战事是第四集团军与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对弈”。日军的扫荡是从中条山中部突破,沿张茅大道直取茅津渡。这次的规模仅次于“六六战役”。孙蔚如事先也得到敌军的情报,经过与参谋长陈子坚、秘书长李百川以及赵寿山、李兴中等将军磋商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日军诱至平陆东部的望原一带,设伏兵以击之。然而,正当中国军队布好口袋阵准备围歼日军时,一战区参谋长郭寄峤从洛阳打来电话。孙蔚如唯恐郭的电话会打乱部署(此前已有这等先例),故而不接电话。郭寄峤又打给赵寿山,说:“望原你们是守不住的。你们应当带部队绕到敌后,在同蒲线上作战。”赵寿山说:“望原是中条山的心脏,望原丢了,敌人就会举兵过黄河。”郭寄峤说:“那你要是守不住怎么办?”赵寿山说:“你给卫长官说,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赵寿山的头扔进黄河!”4月17日,中国军队有意识地边打边退,直到把日军主力诱至望原。望原会战的主战场在望原、淹底两个山头,两山之间有一道深沟,沟底是一条宽约三十多米的小河:洗耳河。4月19日清晨,中条山下突然涌来一股巨大的寒流(俗称倒春寒),雨雪交加,狂风怒号,碗口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赵寿山趁风雪之夜,调动前线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军,一夜间将望原周围的鬼子打得狼狈逃窜,收复了大部分被日军占领的村落。4月21日,日军从望原以北的张店据点扑向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李振西将一个炮兵营摆在半山腰,将五个步兵营排列在炮兵两侧,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机枪,形成一条钢铁防线,在三日之内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十次进攻。在战争最危急时,铁血虎将李振西对一营营长殷义盛(共产党员)说:“鬼子来势汹汹,你马上给我抽出一百个不怕死的后生,每人发一箱手榴弹,冲下山去,收拾狗日的!这边我用炮火掩护。”殷义盛迅速挑出百名精壮后生。百条汉子齐声怒吼:“杀敌报国,在此一举!”在炮火的掩护下,殷营长奋勇当先,这一百个陕西汉子呐喊着冲下山去,趟过洗耳河,冲入敌阵,一排排手榴弹炸起漫天烟雾。日军全线溃退,而我百名敢死队员也多半阵亡。25日,中国军队各路人马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中条山东部的山头,对日军形成包围之势。战马嘶鸣,刀光闪烁,望原会战打得昏天暗地,日军半数以上被击毙。望原会战持续数十日,以中国军队大捷而结束!赵寿山将军在他所写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作为此役的喜剧性结尾:“(望原)战斗结束后,我打电话与家中联系,正逢我的小孙女出生。她的祖母刚刚接过生,净了手来听电话,我即在电话中把小孙女命名‘望原’,以纪念这一战役的胜利。”1940年10月,孙蔚如接到蒋介石的调防命令,率部离开了浴血苦战将近三年的中条山,到中原战场参战。晋南百姓含泪送行。孙蔚如和他的军队离开中条山后,晋南三角地由国民党的17万正规军把守。然而,半年后,他们只坚持了20天就全线失守了,7万官兵罹难,8位将军被俘,这就是被称为“最大之错误,亦为抗战中最大之耻辱”的中条山会战。日军既占中条山,然终成强弩之末,已无力西进关中。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移防河南后,参加了中原战役等大小战役。1945年,孙蔚如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授上将衔。日寇投降时,他为第六战区受降主官,在武汉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投降并全权处理六战区受降事宜。武汉中山公园内至今还有一座受降碑,碑上镌刻的草书铭文是孙蔚如将军亲自撰写的:“中华民国三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二十一万人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题。”1946年春,第六战区改组为武汉行营,程潜为主任,孙蔚如为副主任。不愿卷入内战的孙蔚如自此消沉,后隐居上海。解放后,孙蔚如曾任民革中央常委,陕西省副省长,中央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9年,84岁的孙蔚如将军病逝于西安。尾声:西北军的“中条山战役”和国民党正规军的“中条山会战”并不是一回事,很多人都知道中条山会战的耻辱性失败,却不知道中条山战役的骄人战绩。这一方面因为参战部队是“西安事变”的杨虎城部队,国民党不想要,共产党不敢养;另一方面,人们关注的是数十万上百万军队参加的会战,而三万关中子弟浴血奋战的中条山战役就这样湮没在漫漫历史尘烟中。小时侯,曾听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外公讲过,在战役相持阶段,身为团副的他奉命回陕西老家征兵。他大呼一声,应者如云。整村整村的青年跟随着他奔赴中条山前线。陕西男子被称为“冷娃”,意思是性子刚硬,不怕死。在抗战初期,就是这些“冷娃”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乡保卫大西北的长城。工作后,我曾在关中一部县志中,看到满满十余页的抗战烈士名录,他们全部死于中条山战役。那个时候,该县人口不满一万,而在此战役中捐躯者竟有一千多人。谨以此文献给中条山战役中牺牲的先烈们!
  •     阎处长:记得在西安的一个餐会上,你曾经激动地叙说了这一段故事,当时我即被你激动的声情感动,如今再详读你与这段历史的因缘,对这八百壮士的壮烈之举,更是钦佩和感动。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为正义呐喊的正义之士,都有为文化道统而牺牲的忠烈之士,就是他们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命脉。中条山的故事真的打动人心深处,秦地中原本来就是好汉汇聚之处,英雄魂魄可能早充塞在山川之间,只要有触动他们的不平不义,就会激起那已深植骨子里的义气,所以写下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史事。800多人,这是很大的数字,当跃下的那一刻,响彻云霄的嘶吼声,将是多么悲壮啊!我读到“在‘宁跳黄河死,不做亡国奴’的吼声中,纵身跳下高崖,随着滚滚黄河,魂归东海”,我也湿润了眼眶。看到“旗杆从一个人的后背戳进去,穿透前胸,这是日本士兵的尸体,压在日本鬼子身上,而手里紧紧握着旗杆的人是中国士兵。”我真是情不白禁泪水夺眶而出了。看完你整篇文章,我更佩服而感动的是高志云先生,还有胡余女士。高先生听说了这段历史,可以想方设法的去求证;得到证据了,还能到处奔走为他们建园立碑,他们的努力,让后人认识这段故事,缅怀这一段历史。没有他们的奔走何来这一段感人的历史?没有他们的奔走,又怎能为这些为国壮烈牺牲的志士安魂?“德不孤,必有邻”,老天有眼,总会让事实真相还原的,我要在这里向壮烈牺牲的士兵致敬,也要向高先生和胡余女士致敬。谢谢你寄来这感人的故事,文史工作者还会挖掘更多社低层不被重视的小故事的,祝福你新年有更多的创作。敬祝吉祥如意罗秋昭敬上2012年1月28日(本信的作者是台湾抗日英烈罗福星的孙女,退休国文老师,台湾抗日亲属协进会理事)
  •     网上搜到这个——指挥中条山战役的抗日名将孙蔚如所做的《满江红·中条山抗日》: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代鼓。怒皆裂,岛夷小丑,潢池耀武。锦绣江山被蹂践,炎黄胄裔遭荼苦。莫逡巡迈步赴沙场,保疆土。金瓯缺,只手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剿绝天骄申正义,扫除僭逆清妖盅。跻升平,大汉运方隆,时当午。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不怕您笑话,刚刚过去的这个大年,我是捧着一本书伴着泪水度过的。书名是《立马中条》,泪水是被它“赚”出来的。 按说不应该,年近花甲的人了,什么事没经过,如今竟然管不住眼泪了。但是,就是没能管住。多少次,我被书中的情节所打动,泪水打湿了书页…… 书是朋友送的。朋友送我书的经过是一个故事;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故事;朋友和他的朋友们正在书写的还是一个故事——
  •     高中时看的,内涵一种叫人热血沸腾的爱国情怀
  •     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