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並不如煙》章节试读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10-25
ISBN:9789571342108
作者:章詒和
页数:448页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388页

左起第三列中間 “載高樂當選總統等”中的“載 高樂”應為“戴 高樂”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321页 - 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段

“国家越是专制,密告的数量就越多,质量也越高。人们通常只是去谴责犹大,而放过了残暴的总督。”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00 - 00

140.魯迅認為「真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利害的」,「他們對於社會永不會滿意的,所感受的永遠是痛苦,所看到的永遠是缺點,他們預備著將來的犧牲」
185.就拿現在的人來說 最大的生活目標不外乎自我價值的實現 繼之而來的事 便是如何經營推銷自己 實現目標 而所謂經營推銷 就意味著一個持久又複雜的運作方式 這其間包括精密的算計 有效的操作 小心的防範 合理的攻掠 利益的謀取 以及心狠手辣等等 如此經營人生 自然 屬於人性的 審美的東西都要擯棄
213擔任北京市衛生局顧問的母親感嘆道「醫院壓根兒就不該這個樣子 可是在官本位的制度下 我們的醫院就認部長 局長 紅卡 藍卡 不認得張先生的真正價值」
其實 就算把官本位取消了 如果一個民族對文化的認識尚未達到成熟的話 像張伯駒這樣的文人 其社會地位就一定會排在要人 貴人 闊人 及各色成功人士的後面 甚至在末尾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42页

但歷史從來沒有什麼東西,是突如其來的。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储安平 - 储安平

“党这样做,是不是‘莫非王土’那样的思想,从而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一家天下的清一色局面。”而且进一步指出:“这个‘党天下’的思想问题,是一切宗派主义现象的最终根源,是党和非党之间矛盾的基本所在。”-----------储安平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221页 - 最後的貴族——康同璧母女之印象

“與世日離天日近,冰心清淨不染埃”。大隱於市,濟困扶危;正直賢良,克制寬恕;凝韌虔誠,優雅無為。她們靈魂高貴,所以是“最後的貴族”。
——讀章詒和《最後的貴族》小感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01页 - 亮片落葉,偶爾吹在一起:儲安平與父親的合影

在一個自古以來就提倡依附權勢、講究人際關係的環境里,儲安平完全是憑藉他所精通的東西、他所能干的事情而生活的。他的自尊也在這裡。不可否認,儲安平也有進取之想,有事還很強烈。在封建制度下,進取的條件是依附權力,服從權力。然而,無論是在九三編《社訊》,還是在《光明》當總編,他是想靠競爭,靠人格來謀取成功。這,就註定他是個失敗者。
只要一個國家和社會是由人組成的,都逃不開人際關係的枷鎖。競爭、人格和能力,在哪裡都是一個人進取的食材,而人際關係這種調料,才讓人以進取的菜肴得以成功。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正在有情无思间 - 正在有情无思间

从书展回来,疲惫不堪,放下一袋子沉重无比的书,下楼吃了饭,回到家中,卧室里混乱一片,床上,窗台上,到处都散落着书和衣服,于是退出房间,坐在客厅沙发上,打开淡黄色的大灯,没有开电视,也没有开空调,就看起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来。之前读过章诒和的东西并不多,那时候年轻气躁,很少能沉下心来读一些故事情节并不出彩的杂文回忆录。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仿佛性情大变,狂热的爱起短篇和散文起来。喜欢看作者的内心独白,往事回忆,用最真实的语言,最真实的感觉。好像就是从高尔泰开始,经常会一时兴起大半夜从床上翻下来拿出寻找家园反复阅读,被其中让人心酸的黑色幽默逗得大笑不止,笑完后,却陷入了另一种极端的难受。
章诒和一针戳中我的时候就是这次的书展。她讲的太好了。没有明确的演讲提纲,她说了,时间短,要说的很多,所以,就说到哪算哪吧。我喜欢她的这种说到哪算哪的性情。这种毫无意识的演讲正是她最真情流露的时候。我不喜欢那种提纲和演讲稿做的完美无至的人,我怀疑他们所讲的,所说的,是否是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留白。而我,向来不喜欢虚伪的东西。章诒和的真性情,真直爽,直叫人听得欲罢不能。说起那段让人无法启齿的不堪历史,章诒和至今仍保持着激昂的愤青劲,丝毫没有任何的妥协,也没有被那段黑暗所打垮。她犀利的语言,精辟的观点,让人无不乍舌。在大部分人都走中庸路线,被一场革命整的身心俱损,草木皆兵,整个社会都变成了人云亦云随大流谁也不得罪的环境中,章诒和仍然敢说就说,说得非常准确,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
其实,谁不心痛我们所失去的那些历史,那些经典,那些传统,那些一切我们都有可能再也见不到的东西呢。昨天,我读了伶人往事的序,讲到了解放后的梅兰芳,哑声了的京剧,而历史的真相在哪里,又如何去验证呢。
今天,翻开往事并不如烟,看到在百度百科上查询到的关于史良的各种职务的词条背后,史良那热爱美丽,讲究仪表风韵犹在的侧影,一点点的从冰冷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妇联主任等面具中跳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干瘪的职务词条。
这些还原了血肉的人物,让我们觉得,历史其实是多么的美好啊。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83页 - 均值之間——張伯駒夫婦與我父母交往之疊影

在中國的文化里,詩的地位是最高的。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也是詩的。張伯駒在任何場合,都忘不了詩。隨時可吟詩,可賦詩。這風度,傾倒了包括毛澤東、陳毅在內的許多中共高管。別說是外出做客、看戲歸來,他有所感。就是午眠乍醒、半夜起風,愈能引出詩興。於是隔三差五便有新作。他作詩吟聊填詞,比我心算一加二加三等於幾還快。我隨便出個題,他張口就來。既合乎格律又切題,真叫絕了。這是什麼?這就是文思、才思和神思啊!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63页 - 君子之交

</原文开始>革命吞没人,尤其像中国的各种运动和革文,其吞没与消化的程度,因人的硬度而不等。当然,知识分子往往是其中最难消化的部分。张伯驹自然属于最难消化的一类人,而他的硬度则来自那优游态度、闲逸情调、仗义作风、散淡精神所合成的饱满个性与独立意志。他以此抗拒着革命对人的品质和心灵的销蚀。任各种潮汐的潮涨潮落,张伯驹都一如既往地守着做人的根本,过着他那份生活。张伯驹的一生见过许许多多的昂贵之物。而我所见到的昂贵之物,就是他的一颗心,一颗充满人类普通情感和自由的心。</原文结束>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君子之交 - 君子之交

讲到这里,张伯驹喟叹道:“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
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
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为了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唐代韩干的《照夜白
图》,就是溥心畬在(19)36年卖给了外国人。当时我在上海,想办法阻止
都来不及。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人搜刮中国文物就更厉害了。所以我从30
岁到60岁,一直收藏字画名迹。目的也一直明确,那就是我在自己的书画
录里写下的一句话──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
传有绪。
  潘素还告诉我们,抗战爆发以后,他俩为保护这些文物珍品,把所有的
字画一一缝入衣被,全部携往西安。一路的担惊受怕,日夜的寝食不安。怕
土匪抢,怕日本人来,怕意外的闪失,怕自己的疏忽,时刻地小心,整日地
守在家中。外面稍有动静,气不敢大出,心跳个不停。总之,为了这些死人
的东西,活人是受够了颠簸和惊吓。
……
  在中国的文化里,诗的地位是最高的。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也是诗的
。张伯驹在任何场合,都忘不了诗。随时可吟诗,可赋诗。这风度,倾倒了
包括毛泽东、陈毅在内的许多中共高官。别说是外出作客、看戏归来,他有
所感。就是午眠乍醒、夤夜起风,也能引出诗兴。于是,隔三差五,便有新
作。他作诗吟联填词,比我心算一加二加三等于几还快。我随便出个题,他
张口就来。既合格律又切题,真叫绝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文思、才思和神
思啊!与他的诗相匹配的,是他的字。因独创一格,人称鸟羽体。我甚至觉
得张伯驹在自己的生活中就扮演了诗作中的人物。或者说他的诗作是一面镜
子,里面映照出来的一个风流俊赏之人,那便是张伯驹自己。
……
现在的人提起张伯驹,便说他是大收藏家,认为他最爱文物。但我认为,张
伯驹自己最看重的,仍是诗。他曾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文物,有钱则可到
手;若少眼力,可请人帮忙。而诗,完全要靠自己。”
……
在惊叹他的热情与记忆的同时,便不由得想起在课堂上老师给张伯驹下的“
保守派里的顽固派”的判定。我觉得如此判定,也恰当,也不恰当。他的确
保守,保守到顽固的程度。可是他的保守与顽固,与其说是思想的,不如说
是艺术的。他的保守顽固,是来自长期的艺术熏染和高度的鉴赏水准。要知
道,中国戏曲是以远离生活之法去表现生活的。这种表现性质注定它将形式
美、高级的美,置放于艺术的核心。它的魅力也全在于此。而魅力产生的本
身,就露出了滑向衰微的趋势。张伯驹要抗拒和阻止这个趋势。故尔,他的
顽固与保守完全是出于对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度维护和深度痴迷。
……
中国戏曲的艺术精粹在于表演,而表演的艺术精粹在于技术、技法和技巧。
而这些高度技艺的东西,只存活在具体的剧目中。它实在不像西方的舞台艺
术能够拆解为元素或提炼为一种成分,并独立出来。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439页 - 附录:越是崎岖越坦平

“对一个贫穷国家来说,经济就是政治。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是畸形,我想连毛泽东也不知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政治上是巨人,经济上则是侏儒,加上我们总爱学苏联,把军费开支列在第一。现在一时看不出来。就像刚出娘胎的畸形,过几年,我们作为社会的每个细胞,就会承受这种畸形的痛苦。对共产党的最大威胁是什么?不是抗美援朝,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一旦国门大开,老百姓发现外面的生活比自己好的时候,对一个执政党的真正威胁便来临了。
近代中国之败,败在热衷权利的人太多,始终忠于理想的人太少。发动批判的人如不能自我批判,他一定是把批判当做获取权力的另一种形式。”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01页 - 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储安平与父亲的合影

“况且,家庭出身、英式教育、职业生涯又使他具备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人格和在于他人竞争中肯定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态度。在一个自古以来就提倡依附权势、讲究人际关系的环境里,储安平完全是凭借他所精通的东西、他所能干的事情而生活。他的自尊也在这里。在封建制度下,进取的条件是依附权力、服从权力。然而,他是想靠竞争,靠人格来谋取成功。这,就注定他是个失败者。”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 - 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

思想与政见是人人不必尽同的,亦事实上所不能尽同的。如强人以相同,或胁之以相同,只是徒劳而已。在不同之中,何以相安?何以共处?则唯有尊重民主之精神,确立民主的作风,尊重异己,接收批评,取人之长,去吾之短,这是择善而从,不必攻乎异端,如能如此,斯能安矣,斯能处矣。
“长期共存?荣幸,荣幸。互相监督?岂敢,岂敢。”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74页 - 正在有情無思間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歲月飛逝,留給我們的只有記憶,好在我們還有記憶。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213页 - 君子之交:张伯驹夫妇和我父母交往之叠影

“其实,就算把官本位取消了,如果一个民族对文化的认识尚未达到成熟的话,像张伯驹这样的文人,其社会地位就一定会排在要人、贵人、阔人及各色成功人士的后面,甚至在末尾。”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382页 - 一片青山了此生:罗隆基素描

“国家宪法的要义,就是政府守法。国家尚无法,中国人的基本权利问题就没有解决。”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03页 - 兩片落葉,偶爾吹在一起

在一個自古以來就提倡依靠權勢、講究人際關係的環境里,儲安平完全是憑藉他所精通的東西、他所能幹的事情而生活。他的自尊也在這裡。不可否認,儲安平也有進取之想,有時還很強烈。在封建制度下,進取的條件是依附權力、服從權力。然而,無論是在九三編《社訓》,還是在《<原文开始>光明》當總編,他是想靠競爭,靠人格來謀取成功。這,就註定了他是個失敗者g</原文结束>
說的有些沉重有些消極,但也何嘗不是一種事實呢?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68页

我相信,史良發言之前是一夜未眠,因為她在決定開口之前要先吃掉良心。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212页 - 君子之交——張伯駒夫婦與我父母交往之疊影

他已是老態龍鐘,非往昔風采。手持拐杖,緩緩而行,身著寬大的絲綿衣褲,越發顯得單薄。他老人家在這個時刻出現,我估計肯定是院領導請包括他在內的院外學者,參加什麼座談會。一個清水衙門請一群無官階的文人開會,當然只有清談,談到肚餓為止。此刻,我覺得自己當請他老人家吃頓飯。哪怕是去斜對面的小餐館,我倆只吃一碗刀削麵,也好。於是,我一邊向張伯駒招手,一邊朝他跑去。老人家好像沒有看見我,只顧使勁地拄著拐杖,徑直奔向自己的目標。順著他奔走的方向看去,有個小孩子站立在大門口,扶著輛自行車。仔細辨認我才看出,那推車等候的青年是他的小外孫。小外孫伸手接過張伯駒的拐杖,一把將他扶上自行車的后架,叫他坐好,即蹬腿蹬車,馱著自己的爺爺,走了。我癡癡地站在園中,研究院領導乘坐的小轎車,一輛輛從身邊掠。
我想,這一定是章詒和的親眼所見親身所感,所以才會如此地真實生動讓人潸然淚下。中國素來是一個政治社會下的等級社會,趨炎附勢者,彈冠相慶者,從來不缺。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24页

第二天,去了。储安平的家已从埠内大街搬到了棉花胡同。
父亲一直在客厅呆坐,连书都看不进,等着母亲带回消息。母亲回来,父亲见她一脸的平静,他的心才稍稍放下。
母亲去卫生间洗脸洗手,父亲眼巴巴的跟在后面,问:“你看到人了吗?情况怎么样?”

母亲去卧室更衣,父亲还是紧巴巴的尾随于后,忙不迭问:“他怎么样了?家里的人还好吧?”父亲像个孩子一样,母亲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
......
“他现在的生活情况呢?”
“我问老储现在过得怎么样?他说,还好。虽然工资降了很多,但现在的日子过得简单,没有太大的开销,自己也节俭惯了。谈起日常生活,老储说:‘李大姐,我带你看一样东西。’说完领着我除了北屋,来到院子东边。原来这里盖了个小羊圈,养了些羊。有两只是母的。”
说到这里,父亲听不下去了。他起身,望着窗外,不禁叹道:“共产党不给他一点事情做!”
“共产党给你事情做了吗?”母亲反问了一句。
父亲的情绪猛地激烈起来。他用拳头狠狠拍击沙发的扶手,喊着:“我是老头子,可安平还不到五十岁!”
客厅蓦然无声,谁也不说一句。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96页

"长期共存?荣幸,荣幸。相互监督?岂敢,岂敢。"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81页 - 君子之交——張伯駒夫婦與我父母交往之疊影

說到這裡,張伯駒喟歎道:“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他們不是為了錢,是怕他們流入外國。目的也一直明確,那就是那即是我在自己的書畫錄里寫下的一句話——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序。
讀畢,不禁心生敬意。一個文人知識分子的操守,不在吾身,而在吾之國心。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39页

我独自来到后面的庭院。偌大的院子,到处是残砖碎瓦,败叶枯枝,只有那株马尾松依旧挺立。走在曲折的小径,便想起第一次在这里见到的储安平:面白,身修,美丰仪。但是,我却如何想象不出储安平的死境,四顾无援、遍体鳞伤的他,会不会像个苦僧,独坐水边?在参透了世道人心,生死荣辱,断绝一切尘念之后,用手抹去不止何时落下的凉凉的一滴泪,投降了的湖水、河水、塘水、井水或海水?心境如水的离开了人间。总之,他的死是最后的修炼。他的死法与水有关。绝世的庄严,是在权力如暴力的双重威胁的背景下进行的。因而,顽强中也有脆弱。但他赴死的动因,绝非像某些人口袋里揣着手书“毛主席万岁”的字条,以死澄清其非罪或以死自明其忠忱。我是同意父亲看法的:死之于他是摧折,也是解放;是展示意志的方式,也是证明其存在和力量的方法。通过“死亡”的镜子,我欣赏到生命的另一种存在。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79页 - 兩片落葉,偶爾吹在一起

說我和她沒干係,
原不過像兩片落葉,
今天偶爾吹在一起,
誰保得明天不要分離;
犯著去打聽人家的細底?
但你說奇不,她到東或西,
像太陽的昏暗的月亮的缺,
總是那般的使我,
比自己的事更關切、更留意。
說,這是自己的原,不散勉強,
幫她的忙,為她提只箱;
或者問一問天會不會下雨,
路上有沒有風浪。
但要是她真的說出了這句話:
【謝謝你,用不著先生——
這樣關切、這樣忙,】
怕我又會像挨擠了絕崖般
一萬分的失神,一萬分的慌張。——

儲安平詩,自語。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266页

罗仪凤说:我的小愚,你还年轻啊!许多事情要提前做安排,不能等老了以后再说。特别是那些视为珍贵之物的东西,一定要由自己亲手处理,不要等到以后由别人来收拾。我说的别人,包括儿孙和亲戚。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59页 - 正在有請無思間

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储安平 - 储安平

往事并不如烟,可贵于其真实,也让人意外于作者优美的笔调,一种高贵的教养才能有的情趣。对储安平的死读来让人难过。事态炎凉。不过储安平确实比拿着毛主席万岁自杀的某些人强太多,至少他还保有自己的尊严。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205页

这一夜,母亲和我和我女儿三代,共眠与一张硬榻。女儿上床后便昏然大睡。我与母亲,夜深不寐。
这一夜,我要问清十年人间事。
我的第一件事,便是父亲的死。母亲叙述的每一句话,我都死死记住,记到我死。
母亲告诉我:首先得知死讯的,是梁濑溟和张申府。那日,父亲死在了北京人民医院。母亲从白塔寺大街出来,走到西四的时候,变碰上了迎面走来的梁、张二人。
在街头,他俩问道:“伯钧现在怎么样了?”
母亲说:“他去世了,刚刚走的。”
张申府,这位与父亲从青年时代就相识、一道漂洋过海去欧洲留学的人,满脸凄怆,低头无语。梁濑溟,这位同我爸一起为民盟的建立而奔走呼号、又先后被民盟摒弃在外的人,伫立良久。之后,梁公说“也好,免得伯钧受苦。”
......
母亲说:“自从搬到建国门,我就清静了,谁都不知道新地址。可是你能猜想得到吗?是谁第一个来看我?”

......
“我想你是猜不到的,就连我也没想到。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在家,捡米准备焖晚饭。忽听咚咚敲门声,我的心缩紧了。怕又是造反派搞到咱家地址,找上门来打砸抢。我提心吊胆的问:‘谁?’门外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这里,是不是李建生大姐的寓所?’她的话带有江浙口音,我一点也不熟悉。忙问:‘你是谁?’门外人回答:‘我是潘素,特地来看望李大姐的。’我赶紧把门打开,一看,果然是潘素站在那里,我一把将她拉进门来。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她身后还站着张伯驹。几年不见,老人家身体已不如前,头发都白了。脚上的布鞋满是泥和土。为了看我,从地安门到建国门,不知这二老走了多少路。”
听到这里,我猛地从床上坐起,只觉一股热血直逼胸腔——
我是在关押中接到父亡的电报,悲恸欲绝。《易经》上说:伤在外者,必返其家。一家骨肉,往往也相守而死,而我却不能。狱中十年,我曾一千遍的想:父亲凄苦而死,母亲悲苦无告。有谁敢到我那屈死的父亲跟前,看上一眼?有谁敢对我那可怜的母亲,说上几句哪怕是应酬的话?我寻遍上上下下亲亲疏疏远远近近的亲朋友好,万没有想到张伯驹是登门告慰死者与生者的第一任。如今,我一万遍的问:张氏夫妇在我母亲的全部社会关系中,究竟占个什么位置?张氏夫妇在我父母的所有人情交往中,到底有着多少分量?不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是看看画,吃吃饭,聊聊天而已。他怎么能和父亲那些血脉相通的至亲相比?他怎能与父亲那些共患难的战友相比?他怎能同那些曾受父亲提拔、关照和接济的人相比?人心鄙夷,世情益乖。相亲相关相近相厚德人,似流星坠逝,如浮云飘散,而一个非亲非故无干无系之人,在这时却悄悄叩响你的门,向远去的亡灵,送上一片哀思,向持守的生者,递来抚慰和同情。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01页

在一个自古以来就提倡依附权势、讲究人际关系的环境里,储安平完全是凭借他所精通的东西、他所能干的事情而生活。他的自尊也在这里。不可否认,储安平也有进取之想,有时还很强烈。在封建制度下,进取的条件是依附权力,服从权力。然而,无论是在九三编《社讯》,还是在《光明》当总编,他是想靠竞争,靠人格来谋取成功。这,就注定他是个失败者。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77页

喜欢储安平的这首诗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n - n

在沉默中,父亲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性已超过了自己原来的估计,不禁为储安平的前途担忧起来。父亲终于开口,道:“老储,你的负担重不重?”“不重。”“不重就好。”父亲继续说下去:“人要碰到那么三种情况,就困难了。”“哪三种?”“一是身体不好,二是名利心重,三是有生活压迫。遇到这三种情况,恐怕就非出来做事不可。”储安平听罢,说:“我不在这三种情况之列。生活负担不重,孩子大了,经历半辈子,名利心也淡泊多了。张伯驹对我说:“你的每张习作都有进步,足见你的用功、用心和接受能力。一个人即使聘请再好的老师,若无这些条件,是学不了画的。但是艺术和其他门类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不能传授的。她(指潘素)当老师,仅仅是向你讲解一些绘画的规则、技法罢了。拿作诗填词来说,也是一样。老师只能讲些格律音韵,或者告诉你,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至于能否画出一张好画、写出一首好诗,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要看他的修养、悟性和创造力。”我自己常纳闷儿,一位饱学之士,怎么能和一个毛丫头聊天呢?琢磨来,琢磨去,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在“三面红旗”“大跃进”“政治挂帅”、“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时代烈焰之中,还有我这样一个女学生跑到冷落的宅院,去听被时人冷落的老话、旧话、无用之话。这情景多多少少也能牵动出他的热情。另一方面是出身,修养,禀赋,学识,品行,爱好,趣味等诸多因素在他身上融合而成的文化自豪,使其自觉不自觉地要充任一个文化的传播者。而后者的成分可能更多些。张伯驹摆摆手,打断了父亲的话头:“章先生,你不必向我讲这些话。你是个懂政治的人,都成了右派。那么,我这个不懂政治的人划成右派,也就不足为怪。再说,右派帽子对你可能是要紧的,因为你以政治为业;这顶帽子对我并不怎么要紧,我是个散淡之人,生活是琴棋书画。共产党用我,我是这样。共产党不用我,我也是这样。”张伯驹讲到这里,不无感慨地说:“人知梅兰芳蓄须明志,其实北京沦陷八载,克定身处困顿之境,拒任伪职,也是有气节的。可惜知之者甚少。后来,我看他家产耗尽,生活难以为继,便将他从颐和园接到我的承泽园寓所。他住在楼上,满屋子的书,以德文书最多。他这个人,儒雅正派,每日读书译述。我们家里的诗词书画,弦歌聚会,他是不下楼的。张伯驹喟叹道:“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为了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就是溥心畬在36年卖给了外国人。当时我在上海,想办法阻止都来不及。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人搜刮中国文物就更厉害了。所以我从30岁到60岁,一直收藏字画名迹。目的也一直明确,那就是我在自己的书画录里写下的一句话──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老毛的动机从来不是出于私人的。”和张伯驹对比,父亲认为自己算是个粗人。比如对一年四季的感受,不过就是凉与热、冷和暖罢了。事情到了张伯驹那里,便大不一样。春天的梅、鹊,夏日的蝉、萤,秋天的七夕、白露、红叶,冬季的霜、雪,他都有反复的吟唱,细致的描摹。现在的人提起张伯驹,便说他是大收藏家,认为他最爱文物。但我认为,张伯驹自己最看重的,仍是诗。他曾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文物,有钱则可到手;若少眼力,可请人帮忙。而诗,完全要靠自己。”我问:“死了几个名演员,就能让京剧滑向下坡?”张伯驹点头,口气坚决地说:“是的。中国戏曲靠的就是角儿。”我在惊叹他的热情与记忆的同时,便不由得想起在课堂上老师给张伯驹下的“保守派里的顽固派”的判定。我觉得如此判定,也恰当,也不恰当。他的确保守,保守到顽固的程度。可是他的保守与顽固,与其说是思想的,不如说是艺术的。他的保守顽固,是来自长期的艺术熏染和高度的鉴赏水准。要知道,中国戏曲是以远离生活之法去表现生活的。这种表现性质注定它将形式美、高级的美,置放于艺术的核心。它的魅力也全在于此。而魅力产生的本身,就露出了滑向衰微的趋势。张伯驹要抗拒和阻止这个趋势。故尔,他的顽固与保守完全是出于对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度维护和深度痴迷。也正是这种维护的态度和痴迷的精神,让张伯驹在57年栽了跟斗。中国戏曲的艺术精粹在于表演,而表演的艺术精粹在于技术、技法和技巧。而这些高度技艺的东西,只存活在具体的剧目中。它实在不像西方的舞台艺术能够拆解为元素或提炼为一种成分,并独立出来。父亲见我面带不悦,便道:“我的小女儿,请记住,画只能由画家主动送你,而你决不能向画家讨要。这是规矩,也是修养。我有不少齐白石的画,却没有一张徐悲鸿。其实,我跟悲鸿的关系要比齐白石深得多,也早得多。他身边的那位太太,在留德留法学生的老婆当中,是最漂亮的,也是最有风韵的,令许多的光棍学生暗羡不已。现在悲鸿的马,被认为是他最拿手的。而我始终认为悲鸿的油画,特别是裸体女人画,是他的最好的作品。有一次在任公(李济深)家中,他对我说:‘伯钧,我送你一匹马吧。’我说:‘我不要你的马,我要你的女人。’悲鸿听了,摇头说:‘那些画,是不能送的。’”我是在关押中接到父亡的电报,悲恸欲绝。一家骨肉,往往相守以死,而我却不能。狱中十年,我曾一千遍地想:父亲凄苦而死,母亲悲苦无告。有谁敢到我那屈死的父亲跟前,看上一眼?有谁敢对我那可怜的母亲,说上几句哪怕是应酬的话?我遍寻于上上下下亲亲疏疏远远近近的亲朋友好,万没有想到张伯驹是登门吊慰死者与生者的第一人。如今,我一万遍地问:张氏夫妇在我父母的全部社会关系中,究竟占个什么位置?张氏夫妇在我父母的所有人情交往中,到底有着多少分量?不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是看看画,吃吃饭,聊聊天而已。他怎么能和父亲的那些血脉相通的至亲相比?他怎能与父亲的那些共患难的战友相比?他怎能同那些曾受父亲提拔、关照与接济的人相比?人心鄙夷,世情益乖。相亲相关相近相厚的人,似流星坠逝,如浮云飘散。而一个非亲非故无干无系之人,在这时却悄悄叩响你的家门,向远去的亡灵,送上一片哀思,向持守的生者,递来抚慰与同情。张伯驹对母亲说:“对伯钧先生的去世,我非常悲痛。我虽不懂政治,但我十分尊重伯钧先生。他不以荣辱待己,不以成败论人。自己本已不幸,却为他人之不幸所恸,是个大丈夫。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来看看。现在又听说小愚在四川被抓起来,心里就更有说不出的沉重。早前,对身处困境的袁克定,凭着个人的能力还能帮上忙。今天,看着李大姐的痛苦和艰辛,自己已是有心无力。张伯驹自然属于最难消化的一类人,而他的硬度则来自那优游态度、闲逸情调、仗义作风、散淡精神所合成的饱满个性与独立意志。他以此抗拒着革命对人的品质和心灵的销蚀。任各种潮汐的潮涨潮落,张伯驹都一如既往地守着做人的根本,过着他那份生活。张伯驹的一生见过许许多多的昂贵之物。而我所见到的昂贵之物,就是他的一颗心,一颗充满人类普通情感和自由的心。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59页

寬容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奮剛強,足以有執;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21页

买不到了,章的书太沉重,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有点经不起,尤其是自己有了女儿之后。要在国内活下去就得学会遗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387页 - 一片青山了此生:罗隆基素描

“努生,你想过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成为泡影与梦幻的原因了吗?
你认为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我们把共产党、毛泽东想得太好了,二由于我们都做了官了。两者相结合,使得我们这些人即是被动地、也是主动地放弃了从前的主张。”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73页

我一向认为人老了,简单的衣食住行,都是无比的沉重与艰难,他们的内心自不会再有炽热之情或刻骨之思。但我面前的史良,以忧伤表达出的至爱,令我感动不已。当我跨入老龄,生活之侣也撒手人寰的时候,史良的涕泣和那方白手帕的记忆,便愈发地生动起来,也深刻起来。是的,脆弱的生命随时可以消失,一切都可能转瞬间即空,归于破灭,惟有死者的灵魂和生者的情感是永远的存在。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83页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277页 - 最後的貴族-康同壁母女之印象

我問羅儀鳳:”她是誰?實在是太漂亮了。“
”她姓吳,芭蕾舞演員。上海永安公司老闆的外孫女。“
這時,我聽見康同壁問她:”你的媽媽好嗎?“
吳小姐答:”媽媽被趕到一間閣樓,閣樓窄得只能放下一張床。每月發給她十五元錢。領工資得那一天,媽媽必去紅房子(上海一家有名的西餐廳)拿出一塊錢,挑上一塊蛋糕吃。
------------------------------------------------------------------------------------------------------------
挑上一塊蛋糕吃,這個細節很是動人.

《往事並不如煙》的笔记-第186页 - 君子之交——張伯駒夫婦與我父母交往之疊影

張伯駒創作的詩詞不求發表,是興之所致,是習慣使然。一段時間下來,他就自掏腰包,把這些新作油印成冊。這些灰藍封面,薄薄軟軟的小冊子,一摞一摞地放在客廳沿壁而立的竹製書架旁。我有時會覺得他們酷似一個身著素色長衫的文人,長久靜立,沉默無語。有時一不小心碰擊書架,那老竹竿發出的“吱吱”聲,仿佛在提醒人們:這裡還有詩。


 往事並不如煙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