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书评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3
ISBN:9787807770244
作者:威廉・曼彻斯特
页数:800页

光荣与梦想

我们为什么研习历史?因为我们相信今天在一定意义上便是对历史的重复。鉴古必能知今。《光荣与梦想(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最新版本的封底赫然印着这样一句话:“我们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遇到的问题,与其说与美国的次贷危机相近,不如说与1930年代大萧条时美国遇到的问题更相近……”读完此书,危言在耳。掩卷深思,彼时的美国令人震谔。这几乎不是一个可能孕育今天之美利坚的胚胎。而若把那个美国作为明镜,中国今日之问题在镜中者何止一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处危局,却于历史的迷雾中难以窥出端倪:如此一来,恰恰更如当年美国,国家“精英阶层”满怀梦想的一意孤行,但孰不知国家和千万国民却正处在未来历史上光荣与危机的岔路口。一念之差,美国便可能不是今日之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而只是和拉美诸国一样仅仅作为地理上的大国而存在于世界地图中。细细思量,不测之险,命悬一线,这实在是颇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之患的。方今之全球,“中国时代”来临的呼声日益高涨,国人信心与眼光一日千里的跃进,然而我还是有意把中美两国相距七八十年面临的相似问题作些检阅。杞人忧天未必有害,人怀远虑或将有益。其一便是自由经济的执著。以前一直不太分明美国两党政治理念上的分别,这本书的开篇至少在这个方面把历史上两党的态度讲清楚了:共和党人多年来信奉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重视财政收支平衡,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甚至包括经济危机中大规模的贫困援助;民主党虽然也不能在一开始就完全接受英国人凯恩斯的经济哲学,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坚持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赤字,加强经济事务中的政府干预。而作为两种政策的结果:共和党胡佛总统下台并留下无数以“胡佛”冠名的贫穷相关贬义词而名著历史,至于民主党,大家都知道了,那个著名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四连任总统罗斯福……中国目前是否有这样的危机?相信大多数人不会这样认为,毕竟我们还是处于一个对市场逐步松绑的过程中。但是,事实是,自由经济,特别是完全的自由经济是中国许多经济学家梦想中的“上古之治”。在北大张维迎院长的演讲和茅于轼的文集中,我们都读到过类似的观点。这若干年来,政府决策机构的经济顾问智囊里也不乏此派重量级人物。我粗略的学过经济学,曾经很浸染过一些他们的文字和演讲,那确实是听起来颇为令人神往和鼓舞的:那双“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修复多少市场创伤,给人们以多少自由。但那毕竟只是理论。美国1930年的经济危机抛开不看,南美、独联体国家,甚至我们自己前两年在某些行业走过的路足以成为教训。我把这个对于“对于自由经济”的执著写在第一点,就是因为我认为这个病症对于我们具有特别高的潜在风险。这一来是由于我们和前苏联一样受计划经济桎梏太久了,很容易就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毕竟我们对于它们是没有免疫力的;另外一个方面,也可能会有一些人或者团体轻易的利用这种观点,甚至利用这些经济学家为他们鼓噪,主导政策,在变革中不公平的取得社会全体或者集体拥有的财富。十年以来通过所谓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发生的寻租和国家与集体财富流失大约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总之,完全的自由经济很有些像经济学家眼中的桃花源,但是通向这个虚无的桃花源的山洞那一面却并没有光,而是无尽的黑洞。今天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中,要求对于凯恩斯主义重新审视的声浪日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目前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衰退的政府大规模投资政策不会是,完全的自由经济更不会是,并且全球贸易成熟以来,它们从来都没有真正成功过。要说到两国七十年前后相似的第二点便是财富垄断阶层的傲慢、虚伪和无知。当我们今天的房产巨头们坚持消费者对房价坚强的承受力的时候,当个人所得税以财富实际拥有情况的负相关斜率分布的时候,当血汗工厂和黑矿窑被揭露但是老板们却振振有词或者满腹委屈的时候,当宝马以践踏他人生命的方式招摇过市的时候,当财富榜单上的人物一个个黯然倒下的时候……美国三十年代早就预演了这一幕:摩根在无数中产阶级走上流浪路途之时言之凿凿的坚持美国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女佣和保姆的消费,无数的大企业主几乎不纳税,大股东在股市上对公众肆意欺骗和侵犯却获得同阶级的监督者屡屡保护,包括美国钢铁、福特、通用在内的所有工厂没有休息的工作和及其低廉的薪水,工人在企业主枪口棍棒下流淌不尽的鲜血……这其中的一部分在美国的今天还在重演。用我上周读到的一句话来概括:看来“财富从来都不是用来解决问题,它只是带来了更多问题”。你可以注意到,当时的美国财富阶层傲慢的证据:他们不只一次完全预测错误了民意的方向—从民主党的总统议会选举到工人工会兴起的大势,从人民对经济变革的渴望到社会平等的追求,还有很多。那个阶层觉得他们拥有财富便无所不能,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福祉,是他们带来了这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应的,他们便应该享有一切特权,法律、政治、经济,最后是更加集中的财富。但是他们忘记了,这个世界是相关联的。危机不会只是穷人的危机。当作为国家大厦基础的国民财富迅速下降,社会危机相应到来:整个美国都面临破产,从政治制度到经济体系。只要稍微关注一下中国如今关于“仇富论”的报道,便能明白无误的发现同样的观念、同样的行为、同样的心理状态在中国财富阶层中弥漫。不同于“自由经济的执著”只是潜在所存的风险,这一风险对于社会的压力是现实的。罗斯福政府通过与大企业主、大财团和一切保守势力者坚忍不拔的斗争“释放”这种压力:通过规范法律完善社会每个公民在具体义务和责任上的平等。但是我们的政府有这种魄力吗?我们的政府有勇气没有妥协的立法创造一个尽可能公平的社会并因此可能触犯财富阶层的利益?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建立一个公平社会的驱动力?我们是否需要真正等到危机来临才会大梦初醒?相似点之其三便是罗斯福的改革。这真的是一场艰难的改革啊!没有成功的先例,没有时间等待,甚至连改革者自己也不知道是否会有效。如果说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这个改革甚至情况紧急到连摸石头都没有时间了,罗斯福和他的追随者几乎可以说是跳下水冲过河的。现在看来,罗斯福是成功的。但在当时,身处其中的人们却对改革是非纷纭难下定论。我个人觉得,当时虽然局势艰险,但是罗斯福还是幸运的,第一,面对共和党明显的错误,他选择了相反的方向,而这是他唯一的选择,但却是正确的选择;第二,正因为那几乎无可挽回的局势让人们不得不抛弃争论,授予了他几乎是独裁者般的权威、力量和信任。而后来,当局势好转,他的新政却反倒要面临夭折了。不客气的说,一定意义上,这便是民主的盲目。我们的改革在目前阶段没有这些条件,但是却有罗斯福新政后期是非纷纭不清的特点。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之处:除了领导者的执著、坚定、果断和勇敢,最重要的是真正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罗斯福没有只是说在口中,他出台的每一条政策都为达到此目标而努力。他有无数的“耳目”得到最底层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可以给他写信去电话,他一一作答。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总统。我认为,这是他成功的关键。这是许多次共和党预测罗斯福即将失败但他却屡屡获胜的根本。这本应该是我们政府最擅长之处,但是我们在现在的改革中是否还能多大程度做到这一点?这将决定我们的改革是否会最终成功以及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或者减缓更大的社会和经济危机的到来。《光荣与梦想(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作为美国历史的断代史中的第一卷,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却要言不烦。我在其中看见中美两国彼时此时类似点何止以上三点,但是这三点相似处却给我印象最深,我相信它们可以非常决定性的影响其他方面的细节。所以,我忽略其他,只及如此。我非经济学专业人士,也非社会学专业人士,但我身处历史上影响人群最大规模的改革之中,也因此得以亲身经历史上曾经最伟大国家的再次崛起之过程,“光荣和梦想”亦是我们这代人所期望的后人能够给与我们的评价。明天还未来到,历史尚可为鉴—如果心有梦想,追寻历史线索中对未来暗示的隐隐前路,我想,大约光荣的到来并不会很遥远吧。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力量

P3,序幕/沟底:要想知道40年前美国人如何眼光短浅,只要约略看看当时的军队编制,就最说明问题了。按照当时的的兵员计算,美军在世界上居第16位,居捷克斯洛伐克、土耳其、西班牙、罗马尼亚、波兰等国之后。如果月饷17.85的大兵全部满员的话,也只有132,069人服现役,若从纸上谈兵,他们未尝不能跟南斯拉夫的138.934名陆军好好较量一番:但是当真两军对垒,准会一败涂地,因为麦克阿瑟将军(时任陆军参谋长,艾森豪威尔任他的副官,军衔少校)手下的大部分官兵不是在做机关工作,就是在毗邻墨西哥的边境上巡逻,或是驻守在美国海外各处的领地。参谋长手头只留3万部队,比英王乔治派来镇压北美殖民地的兵力还少。

还是不错的

当年大学里虽然学的不是新闻,但对新闻广告很有学习兴趣这套书当时读了大半部,因为一些原因没读完当时就觉得很不错的也可能是太孤陋寡闻,至少读过的国内这方面的著作超越它的不是太多

怀念商务的老版

那是我在图书馆借了看的,泛黄的页面看得特别有感觉,很多地方都写得非常出彩,那个时候看得简直是废寝忘食。后来买了一套新版,都不太想翻看了。把我以前摘抄的贴在这里供大家分享: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美】威廉 曼彻斯特商务印书馆 广州外国语学院 英美问题研究所翻译组78年8月第一版 书号:11017·430因为觉得人穷丢脸,所以大家总是遮遮掩掩,不让邻居知道,而且常常也能瞒得过去。对门人家的底细,谁也识不透。那位衣冠楚楚、每天早上按时出门的青年律师,说不­定是拣个偏僻地方去挨户兜售杂志、便宜领带、真空吸尘器、高压锅、“二合一”牌鞋油之类的东西的。他甚至可能干脆换一套破衣服,在另一个市区向路人行乞。他也可­能像千人万人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找不到工作,眼看孩子日渐消瘦,只有彻夜同绝望交战的份儿。当然,人在街头流浪久了,也能找到一些窍门。譬如,花五分钱­要一杯咖啡,然后白要一杯开水,把柜台上的番茄酱倒一些同开水一搅和,就算是番茄汤了。冬天,报纸塞在衬衣里边是可以御寒的;如果料到在职业介绍所外面要排上几­个钟头的队,事先用麻包片把腿包扎起来就是了。鞋可是个特殊问题。硬纸板可以衬鞋底,有些人还喜欢在鞋后跟垫上棉花,走水泥地少硌脚。但是如果一只鞋子真的完蛋­了,那就什么办法也不中用了。最先磨破的是纸板,接着是袜子补丁,于是雪水渗进鞋里,糊满了脚丫子,加之鞋钉直扎脚跟,结果只好用一种特殊的姿势走路。英萨尔使用的花招是合法的,逃税同样也是合法的。但是尽管当时的税法漏洞百出,有些人还是不免越轨、陷入法网。如果所谓天才就是极其善于利用各种人才、各种事物的人,那么,这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确可算是一个。罗斯福抬头对儿子说:“吉米,你知道我这辈子只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失火。可是今天晚上,我好象为了一件别的事担心起来了。”芝加哥市长安东.舍马克听说伊诺斯州不肯拨款救济芝加哥市的六十万失业者,便告诉州议会:“要是你们想停办救济站,那就先把军队派来吧。”明尼苏达州州长弗洛伊德.B.奥尔森更是直截了当,竟对一位华盛顿政府官员说:“告诉他们吧,奥尔森正在给明尼苏达州国民警卫队招募队员,谁要不是共产党,他就­不收。”为了让人家明白他的意思,他再补充一句:“明尼苏达州是一个左翼的州。”根据在纽约小学生中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他最受欢迎,上帝其次,得票远不如他。<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托马斯·马歇尔教授新著的那本被广泛采用的《美国史》(1930年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中,有如下一段话:奴隶:尽管黑人是奴隶,他们在种植园时代通常很快活。他们喜欢跟别人在一起,喜欢唱歌、跳舞、说说笑笑,喜欢鲜艳的颜色,如果头上裹上了一块红色或黄色的印花大­手帕,就扬扬得意。他很想得到人家的夸奖,对于仁慈的主人或监工总是忠心耿耿。他总是慢吞吞的,什么事都想拖到明天才动手。大多数种植园主认识到,要得到最好的­效果不是用皮鞭打,而是重视奴隶,善待奴隶,奖励奴隶,这样就能博得他们的一片忠诚。内政部长哈罗德·伊克斯公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残暴的独裁者一手抢劫和虐杀成千上万的人民,一手又向某些美国人发奖章。这样的奖章,试问有哪个美国人能接受吗­?也许亨利·福特和林白上校愿意回答一下吧。”因为两个人都由希特勒授过奖。P292罗斯福总统给希特勒拍了最后一个电报,劝他罢兵言和,可是所得的答复是:“元首睡着了。不过,他是睡不了多久的。P294可是托马斯答记者问最后还有一句话,他们可没有提到。这句话是:“要说有什么成就,只有上面所说的这么一些。至于一般人所谓成就,我可没有多少。”是没有多少;有之,只是一线永垂不朽的光辉。 P299这个坏消息必须告诉罗斯福,可是怎么告诉他呢?美国境内懂得裂变的核物理学家大多数是新来外国移民,他们没有掌权的朋友,有的连英语也不大会讲。西拉德和特勒到­华盛顿去过,可是遭到了白眼。甚至得过诺贝尔奖金的弗尔米也受到冷遇。陆军部和海军部都忙于采购常规武器,没有工夫来过问新玩艺儿。国务院觉得无须着急。档案里­明明说,铀是稀有而用处不大的元素,产地有几处,包括捷克和比利时。欧洲的安静日子不多了,各国军队已在动员,危机一触即发,那些头发像乱草、说话象叫花子、口­口声声说要分裂原子的怪人,外事人员哪有工夫去应付他们呢?P306有些人的反应是始料所不及的。罗伯特·A·塔夫脱倒是感情激动,他声音颤抖地说:“盖棺论定,他是个战时英雄,他为了美国人民,确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纽约时报》发表了讣告式社论,作者悲痛之情,溢于言表。“正当强大、残忍的野蛮势力,威胁着要蹂躏整个西方文明的时候,幸而罗斯福坐镇白宫。百年以后,人类也会­为此俯伏而感谢上帝。”纽约交响乐团取消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这是1865年林肯逝世以来的第一次。在伦敦,丘吉尔正要步入唐宁街十号书房时听到这个消 ­息,他说:“真是晴天霹雳,我仿佛身上挨了一拳似的。”英国白金汉宫的《宫廷通报》发表讣告,外国元首而非皇室成员的丧耗登在这报上,也是破例的事。莫斯科下了­半旗,旗边围了黑边。《纽约时报》的记者来电报导说,人们一再相告,“我们失去了一个朋友!”P508它由六匹白马前引,车后还有一匹乘马。马的眼睛都戴上眼罩,马镫倒悬,指挥刀和马靴从马镫倒垂挂着:这是阵亡战士的象征,自从成吉思汗以来,就是这样的传统。P514人群散得很慢,似乎拿不定主意下一步该干什么。当那位父亲和冷得发抖的儿子离开时,男孩说:“我全看见了。”那个人说:“那就好了!要把看到的一切永远记在心头­!”P5181870年詹姆士·罗斯福开了这一条路,而他的儿子富兰克林老爱称之为“河边路”。那时那个小孩就是在这个河边,学会了游泳、划船。又在那阳光灿烂的高地上学会­了骑马。而这时,一匹驮着空鞍、马具倒悬的马,正在缓步踏上河岸高地。P518不管物价管理局有什么条例,逃避的方法总是不可胜数,钻空子的人样样精通。你给侍者领班二十元的小账,一盘上等的烤肉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也可以用一部汽车换­一所公寓,或者用汽车电池换威士忌酒。至于那瓶威士忌的来源,可能是要买一箱葡萄酒或啤酒才搭买进来的。这种办法叫“搭配买卖”,可以千变万化,无奇不有。举个­例说,在俄克拉何马市,一个汽车代销商会答应卖一部汽车给你,条件是你要用四百元代价买下他的狗,而过后不久,那条狗又会自动跑到老家。 P569杜鲁门在1945年4月23日痛斥莫洛托夫。这是第一个迹象,说明这位新总统并不打算在上述任何问题上作出让步。俄国人震动之下,正式邀请杜鲁门参加波茨坦会议­。会议本来是要讨论如何将雅尔塔协定付诸实施/杜鲁门对参加这次会议有些顾忌,但他有很多原因要参加。后来他写道, “在我心里最迫切的一个原因是要斯大林本人重­申俄国参加对日作战,这也是我们军事首脑最急于抓住的问题。”其实,他真正感兴趣的是乘美国军舰“奥古斯特”号作一次远洋航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还没出过­国。我们从他给“亲爱的妈妈”和玛丽那些东拉西扯的家信中,就可以看出他那副快乐高兴的情景。他身穿敞领短袖衫,头戴水手帽,在舰上到处跑,个个角落都要看看,­还在水手中认个远亲,和水手们一起进餐而冷落了军官。旅程结束后就是波茨坦会议。这次会议对他颇有启发,但使他非常沮丧。现在他毫不怀疑:“俄国人只懂实力”,­他们的“计划是要征服全世界”。会议后他“很高兴走上回家的道路”了。P587如果杜鲁门能象罗斯福那样有魅力,它也许能克服两个性格倔强的人之间的分歧。可是他全无策略,当然就一定和新政派一个个地闹翻。P588事先看了讲稿的记者在下午4时,也就是在演说前三个小时就来到白宫,参加总统记者招待会。有人问总统是否已同意商务部长的讲话,他点点头。它准确地反映政府政策­么?他也说是的。接着他就去克拉克·克里福德家里参加一个只有男宾参加的宴会,满以为华莱士会支持既定的政策。闪电发作的时候,他还在那里。 P590取代他的职位的是一个卑微得多的政客,看起来很像个纸糊草扎的人。杜鲁门外貌丝毫不像罗斯福,他身材中常,戴副普通眼镜,说话时音调很高,却又平板,缺乏他前任­那种有教养的特别预科中学学生的腔调,使人一听就显得身份显赫。P635“假如杜鲁门被提名为候选人,”约瑟夫和斯图尔特?艾尔索普兄弟写道,“他就会被迫进行近来最为孤立无援的竞选运动。”甚至他本人也有顾虑。1947年秋天,他­又一次向艾森豪威尔试探。他请陆军部长肯尼思·罗亚尔告诉这位将军,如果艾克愿意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竞选总统,杜鲁门很愿意当他的竞选伙伴。艾森豪威尔请罗亚尔转­告总统,表示衷心感谢,但同时又表示遗憾。也许他想的是,如果杜鲁门当他的副总统候选人,他的竞选就会失败。P6361948 年这个民主党人支持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的运动,富有喜剧味道。他们并不知道他已经两次拒绝总统的类似建议,也不了解艾克自认是个保守的共和党人(这点连­ 杜鲁门也不知道)。于是,期望艾克作为他们党的领袖人的,除了上述那些倒杜鲁门派的人以外,又加上泽西市的弗兰克?黑格、康涅狄格州的约翰?贝利、肯塔基州的哈­皮?钱德勒、佐治亚州的理查德?拉塞尔、芝加哥市长爱德华?凯利以及亚拉巴马州的参议员利斯特?希尔和约翰?斯帕克曼。而最滑稽的事——也是一件难以原谅的无礼­行为——就是华盛顿州的民主党领袖休?米切尔给白宫一封电报,请总统担任动员艾森豪威尔当民主党候选人的行动委员会的主席。P638但在人们记忆中,这舞台往往令人想起那些小小的不幸插曲。有些民主党人以为他已同意请艾森豪威尔当候选人,带着自制的牌子出来欢迎杜鲁门。牌子上写着:欢迎艾克­当总统!哈里当副总统!内布拉斯加州的民主党主席威廉·里奇,想登上“费迪南德·麦哲伦”号车厢,却被推下车去。P641史塔生在那年春天之所以成为杜威的劲敌,可说是事出偶然,对杜威也颇为不幸。杜威身高五英尺八,史塔生则高达六英尺三,他们在预选期间凑巧在休息时同照了一个相 ­,看上来活像一个成年人带着他儿子。到了举行代表大会时,杜威穿上了一双特制的厚底鞋。但是,以前那种形象已经形成。加上没有预料到史塔生会在预选取得那么多票­,就更使杜威头痛。P645杜鲁门把他的讲话稿通读一遍,以为到达会场时就直接上台讲话的。后来不是这样,也不可能这样,因为大会正在进行提名发言。他还得在闷热的后台等上四个小时。这是­他生命中最倒霉的时刻。就在这时,人们把他带到台下一间阴暗的房间,那房间有个小阳台,望下去是一条垃圾遍地的小巷,这倒合适。房间靠近铁道,他可以听到机车轰­隆而过,也可以感到他的硬背椅子随之震颤。他一会儿和巴克利谈话,一会儿又和霍默 ·卡明斯交谈,不时朝外面望望那烟尘和垃圾,抹抹前额上的汗,修改着讲话提纲,­浏览一会儿,又独自沉思一会儿,等啊等啊。P647他按照6月份的预演如法炮制,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和颜悦色,赞扬一下当地的乐队,介绍一下贝丝和玛格丽特,在结束非正式的闲谈时,要求大家:“11月2日去投票站­,投民主党的票,那么,我可以再在白宫多待四年。”或者说,“做正确的选择,免得我在1949年1月20日缺房子住。”每次停车到点,火车司机就会拉一下警笛,­这个江湖卖药的班子就又继续走上征途。P656一直到最后时刻,杜鲁门在列车里不断收到账单,因为服务行业的经理们生怕将来成为烂账。P660现在超过40岁的美国人,在记忆中有四件事特别突出:珍珠港事件、罗斯福逝世、1948年的选举和约翰?肯尼迪被刺。男人们也许会忘掉他21岁生日那天发生过什­么事,女人们也许会忘了她怎样失去童贞,但每个人都想得起来他或她听到这四件事时是在什么地方。这些事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里程碑。正好像他们的双亲会说“我们是在­停战后相遇的”,或者说“股票市场大崩溃时,我们刚搬了家”;而他们这摇摆音乐的一代则把个人生活的事情,在日期上和达拉斯的枪声、日本对夏威夷的袭击、罗斯福­在温泉中风、杜鲁门竞选获胜的奇迹联系起来。P665午夜,杜鲁门醒来了,他过了一会才弄清自己是在这个陌生的饭店房间,接着他又打开收音机。那是H?V?卡尔登邦在广播,他说按选民票计算,杜鲁门虽然以120万­票领先,他“无疑仍已被击败”。总统把他的播音关断,又翻身入睡。P668接着那几分钟真是狼狈异常。他把第一批卷宗夹移来移去,声称他准备只提号码,不说具体姓名。这样做本身就已经够使人怀疑了。因为在参院讲台上发言,法律上是不能­够称诽谤罪的。——但随后出现的事,更使全场震惊。在场的人发现,原来麦卡锡还是头一次看这些档案。他看每份档案时都要停下来,翻翻各页,看看里面有什么内容。­如果换了另一个人,就会觉得困窘不堪,不知如何是好。但麦卡锡却若无其事。他在那里几乎站了六个小时,把这幕荒唐透顶的丑剧演下去,如果有什么材料难住了他,他­就满不在乎地耸耸肩膀。总之,他不肯离开讲坛。P743但是麦卡锡还是固执地慢吞吞地说下去。第九号和第七十七号是一样的。第十五号、第廿七号、第三十七号和第五十九号都纯属乌有——这些档案袋是空的。第十三号、第­七十五号只不过申请工作。至于第十四号“主要是道德品质问题”,但他的材料却误放在第四十一号里。第五十二号之所以值得注意,因为他是为第十六号工作的——而这­“第十六号”,麦卡锡就象淘金者终于找到了金矿,用喜出望外的口气说,“是国务院里最危险的间谍之一。”当然,这人不是间谍。这些人中一个间谍也没有。 P744是的,麦克阿瑟在朝鲜的敌人没有铀-255弹,可是他们的莫斯科盟国是有的。这一点就足以使他不能为所欲为了。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理由,也同样具有说服力。那些 ­把军队交给麦克阿瑟指挥的十五个联合国会员国,不愿卷进规模更大的战争。即使美国准备不要联合国的名义而单独作战,根据它的全球战略,它也不同意在亚洲进一步卷­入战争。第三世界正在崛兴,在满洲进行战争将迅速激起这些国家的反美情绪,实际上也会使美国帮助重建欧洲的计划停顿下来。P780宣读了他那封承认失败的电报后,他的眼光穿过人群看向远处。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他们全部都感觉到这一点。摇滚舞音乐一代的民主党人,在他们自己党的几届政府下­,都已成长起来。现在,随着改革时代的过去,他们看不见前途。同样,他也看不见前途,但是作为他们的领袖,他还想说一句话。停顿一下以后,他说: “当我走到街上­时,有人问我有何感受,这使我想起一个同乡经常讲的故事——那位同乡就是亚伯拉罕?林肯。他说他觉得自己好像在黑暗处绊了一跤的小孩。他说他年纪已经不小,不能­哭了,但又觉得太痛,也笑不出来。”  他离开了。千千万万的人发现,至少是当晚,他们不是由于年纪太大而没有泪。在那个灰心丧气的时刻,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共和党人20年来所体验过的那种处于在野地位­的寂寞荒凉的痛苦——习惯于掌握权力的人一旦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时所感到的沮丧。P909他们第一次赚大钱是在1957年制造弗里兹比。弗里兹比是一种轻巧的塑料盘,一个人扔给另一个人时,它会在空中慢慢漂滑过去。1958年3月,在纽约的一次玩具­博览会上,有个熟人告诉他们,有一种木圈很快在澳大利亚到处流行,孩子把它套在屁股上转着玩。回到公司后,内尔和梅林便开始制造木圈。但做了二十来个,就停下了­。他们不喜欢木头的,想用塑料来试一试。到5月,他们做出了符合他们要求的东西,他们用花花绿绿的聚乙烯管做成三英尺大的圈,每只售价九角三分,可得毛利百分之­十六。惠姆-奥公司的这种新玩具定名为呼拉圈。P1153在街上,不时可以看到情绪激昂的年轻人举着标语牌,称美国副总统是“种族主义者”、“帝国主义者”、“狗样的”。有一块标语牌劝告尼克松“滚回到你那以拷打黑人­、屠杀印第安人为乐的美国去”。尼克松显出自己是个直爽干脆的政治家,只要可能就停下来向人们解释,他并不是种族主义者或帝国主义或狗养的,也并不赞成私刑拷打­或屠杀,而且事实上,他也从未参与过这类行动。P1163乐队队长这时竟重奏起了委内瑞拉国歌。尼克松夫妇只得呆呆地站住。这位副总统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只“觉得天下起雨来了”,后来才知道实际上全是唾沫。P1167他们回来后,肯尼迪总统再次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由他们两人分别作报告。克鲁拉克将军说,战争正在取得胜利,吴庭艳干得再好也没有了。门登霍尔说,吴庭艳政­权已临近崩溃的边缘了。全场沉默。然后,总统问,“你们两位先生去的是不是同一个国家?”P1391有一次他刚在国会两院联席会上致辞过后,一位参议员向他祝贺。约翰逊说:“对,大家鼓了八十次掌。”这位参议员去核对记录,证实总统完全没有说错;显然他一面演­讲,一面记着会场上鼓掌的次数。在他的椭圆办公室和卧室里,各并排放着三架电视机,以便同时收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的时事评论节目。他的电话控制盘共有四十二颗按钮­;他可以让四十二个打电话的人拿着话筒,等他逐个同他们谈话,或他同时跟大家交谈。有一次他签署三件议案,共用了一百六十九支笔,这是创纪录的。 P1418另一个在一开头谁也没想到,而最后也因此吃亏的是卡修斯·克莱。他在重量级比赛史上以最快的速度,仅仅一分钟便击倒桑尼·利斯顿,取得世界冠军之后,却加入黑色­穆斯林,改名为穆罕默德·阿里,以良心不容为理由拒不接受征调入伍,而使一切拳斗迷们都感到莫名其妙,最后,他也和金兹伯格一样,进了监牢。P1454许多无所事事的人,就给亲友们打打电话。电话还通,当晚市内通话次数增加了八倍。还有别人却在干着别的事。整整九个月后,所有议员都报告说婴儿出生猛增。P1524那些数字,不管怎样,是容易使人受骗的。极端主义者总是只能吸引少数人。1861年北部只有少数人是废奴主义者;1776年真正要求独立的殖民地居民可能也是少­数。要了解一个集团的趋向,最好的指针是它获得的同情,而不在于有多少人参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大学生中有百分­之八十一对大学院校的行政当局不满。另一个民意测验报告说,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大学生对美国国内外政策表示了重大的保留。P1540在休姆宿舍楼东西两侧楼的寄宿生供认纵火之后,这危机才算得到解决。住在宿舍楼都西两侧楼的学生比赛那一侧楼能够引来更多的救火车。这一事件的特别惊人之处是,­这是前几代的人决不可能想象的事。休姆楼竟是一座女生宿舍。P1552在曼哈顿四十二号街上第七大道和第八大道之间的街区上,一个警察说:“如果一位矮小的老太太想要买一份《纽约时报》,她就得爬过三排的《操尸穴》杂志才能拿到。­”P1555据赫钦格夫妇调查,在某些特殊的社会中,一个女孩子在她过十六岁生日的那天就一定得和她的男朋友性交,如果她拒绝,她就会被人看不起。P1557男人们把他们的房间的钥匙扔在一张桌子上,妻子们便过去随便抓一个,抓着谁的钥匙便和谁一块儿去睡觉。P1558据说,1968年保险统计员发现,社会上欠债不还最多的人是那些钱学费贷款的年轻大学生。有一次,一位学院院长给刚毕业的一个欠费者写信,得到的答复竟是这位校­友裸体呆在山洞里的一张相片。P1613司法部在处理市中心区骚动问题上已经变得如此老练,以至制订了什么叫做大骚乱的标准。那就是必须有暴力行动,参加人数必须在三百名以上,至少得持续十二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还一定得出现开枪、抢劫、放火和破坏公共财产等情况。P1614各航空公司也的确尝试过各种办法。在机场设立标语牌,警告说,空中劫持飞机可以判处死刑。旅客持武器上飞机者将判处徒刑,对旅客可以搜查等。还要求公众提出建议­。于是有人提出了下列的一些令人难忘的建议:把女服务员训练来勾引空中劫持飞机者;要求旅客不穿衣服上飞机;在空中劫持飞机者站立的地方装上活板门;机上人员通­过扩音器演奏古巴国歌,然后把每一个起立的人逮捕起来。P16381970年当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电影制片厂气息奄奄的时候,一个名叫拉斯·迈耶的导演在这一年完成了他连续获得成功的第21部影片。他一开始就知道这部片子的票­房价值必然很高。它前面的那些影片没有一部亏本,也没有一部赚的钱不达到六位数字的。他的影片之一《狐狸精》,摄制费用7.2万元,但是赚了600多万元。迈耶­说:“我对观众是不耍花招的。我的影片在15秒钟之内——一开始的15秒钟之内——你就知道你将看到什么了。”你在片中将看到的是电影业所说的“性爱片”,或一­般人所说的色情片。贩卖色情在美国已成了一项大企业,每年获利5亿多美元,而这市场似乎是永无止境的。色情商品有各式各样的包装。市内大街的电影院里放映X级关于影片分级参看本书第32章。——译者的影片;1970年最轰动的电影包括《丹麦的性自由》、《调皮姑­娘》(“使得《好奇嫉妒》都显得暗淡失色”——《纽约每日新闻》),还有艾伦·芬特的《面对一位裸体的太太你会说什么呢?》(“你能说什么呢?”广告问道。“我­们说‘喔唷’”),这部影片在旧金山一家电影院中整天整夜连续放映,每周为该电影院净赚七千元。曼哈顿有二百家“成人书店”,那些坐落在第七和第八号大道之间的­一天24小时开放的“成人书店”,像超级市场陈列商品那样,货架上面都挂着分门别类的广告牌——异性交、同性交(男)、人兽交、狂交、女同性交、乱伦交、口交和­舌交。路旁的放映机放映二角五一看的黄色影片。《八种美妙姿态》的图片两元一份。有九个裸体女演员的影片《一笑置之》,被美联社剧评家威廉·格洛佛叫做“在这艺 ­术上日益容忍的时代前所未见的最为直率和满不在乎的同性爱实录”的《乐队男儿》,以及表现一个乡下人专喜欢和一头母猪性交情景的《佛兹》等影片曾在纽约引起普遍­愤怒。但百老汇之外还存在着无比广阔的市场。乡间的一个单身汉可以买回黄色密纹唱片来聊以解除寂寞之苦。正像南卡罗来纳大学莫尔斯·佩卡姆教授所说,在街角杂货­店里,顾客现在可以“用极少的代价买到不久之前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淫秽作品”。P1674比较荒唐的战斗之一是在旧金山,围绕一本叫《一位医生同五至八岁儿童的谈话》的无害的书引起的。该地的极右派在印发的传单中,复制了书中一只癞蛤蟆趴在另一只背­ 上的插图。书中原说明是,一只母蛤蟆背着自己的小蛤蟆。但是传单把它改成了“交尾的癞蛤蟆”,因此使性教育失去了很多支持者。P1676共和党领导1970年进行的中期选举是在按照理查德·尼克松第一次竞选运动的总顾问默里·乔蒂纳定下的原则进行的。这个原则很简单,那就是,美国人投票只是为了­反对某个候选人,而不是拥护哪个候选人。有心追求总统职位的人,按照乔蒂纳的教导,对自己的竞选纲领满可以不必认真考虑,而对他的竞选对手的经历、观点、作风和­私生活中的最见不得人的方面,要尽量予以猛烈抨击。如果他找不出对手有什么事情,那就捏造一些。P1709最令人难忘的是阿瑟·赫尔曼·布雷默,他于总统预选前夕,在马里兰州劳雷尔的市场中心枪击乔治·华莱士。在押往监狱的途中,布雷默竟问警官:“我要写出回忆录来­,你看能捞多少钱?”P1765

不学新闻?你仍然需要读一读

研究生卖猪肉是今天中国特有的问题吗?这本书告诉我们,几十年前的大萧条时代,美国就有高材生在百货公司开电梯了。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人之处,如果能在美国的30年代看到中国的今天,那么,从美国的50年代是否能看到中国的未来呢?:)它的另一个价值所在,就是横跨40年,极其丰富的事例和数据。并且,没有自作多情的分析和判断。其实,如果你在40年间,读了主要的新闻报道,并且把你认为有趣的汇总起来,尽量克制的加入自己的评论。。。那么,你也可以写一本类似的书,叫做19xx-2xxx中国社会实录:)

没光荣,没梦想

在许多年前的图书馆里,在许知远的《新闻业的怀乡病》的序言里,吴晓波动情地写到, 我相信,总有一代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总有一代人,会象李普曼那样地等到敲门的声音,等到笔直地站在“总统”面前的时刻,等到《光荣与梦想》式的中文著作轰然诞生。。。。。。。。19岁那年的一个春天早上,哈佛大学二年级生沃尔特.李普曼听到有人敲他的门,他开开门,发现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正微笑地站在门外,老人自我介绍:“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26岁的一个华盛顿之夜,《新共和》的年轻编辑李普曼被介绍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面前,总统微笑着对他说,“我早就知道你了,听说你是三十岁以下最著名的美国男士。” 我想一定是那煽情的语言迷惑了我,以至于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对这本《光荣与梦想》痴恋难忘,对李普曼的人生轨迹充满向往。当年这本书我只看了几页便因为时间原因无法细读,据说这是一本影响了一代新闻人的作品,但我现在再来细读更多的只为寻找一种历史的痕迹,新闻对我来说早已是一个没有光荣,也没有梦想的职业。

还是这个两卷本的好

新出的一册的精装本第一字太小,第二纸张和印刷都有些粗糙,第三因为是精装本,所以是硬皮的,看起来很费劲,也不舒服。 拿在手里便于阅读的书才会去读,书就是应该可以随时拿起来阅读才好,因为它不是工具书,不应该天天摆在书架上。 不过两卷本的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太容易散架。我的上卷读完的时候已经散掉了,书整页的从书背上掉下来,所以读下卷的时候不得不一直握住书背读,还好,至今完整。希望大家看得时候要小心,也希望以后再版的时候出版社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其他都没问题,握在手里很舒服,所以也愿意读。书的内容就不用说了,很有名的。

靠!美国原来是这样子——读《<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有感

第0章 引言美国是一个离不开的话题,总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么重要的国家,我想多了解下它。事实上我对美国了解非常少,高科技、硅谷、总统选举、苹果……。当我读完《光荣与梦想》时,我吃惊地发现,原来美国还有这些故事啊。第1章 书用什么方式讲了什么《光》是一本历史书,我看的这是第一本,主要是讲罗斯福总结当政时期的美国史。书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新闻报道,类似于剪报集一样的。作者一定是一个每天都读各种报纸,并且收集文章的人。作者挑选了各种历史故事来记录美国人日常生活,从总统到平民无所不包。这些故事浓缩美国那一段时间的断代史。书中体现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衣着、口头语,还有性观念,等等等,是一种全景式重现那一个时代的美国。读罢此书,我可没学会如何做一个伟人,更没有看到作者一种歌颂美帝的情怀,我感受到的是吵杂与混乱的历史,如同我现在过的日子一样。可合上书,你不得不承认我看到一个真实完整的美国。第2章 美国也有大屠杀《光》书一开篇就讲述一群退休老兵向总统和国会讨救济金的事,结果是大名鼎鼎的麦克阿瑟开着坦克驱赶这群手无寸铁的老兵!!!并且造成大量的伤亡。这是胡佛当总统下令的。不过被描述成美国救星的罗斯富当总统统治下,也有屠杀案件,受到屠杀的是工人阶级。美国工厂的打手竟然装备了机关枪!!!美国同样有黑煤矿,劳工在煤井里挖煤,竟然有机关枪朝着矿井洞口!!!矿工爬出来的感觉如何啊。政府向百姓搞暴力,小百姓也动不动就暗杀政府高官。书中记录了好几起百姓成功刺杀著名人物事件。那一个时代的美国乱糟糟的,简直就是旧社会。可美国的制度,包括总统选择、三权分立、言论自由……这些无论社会多乱,这些根基都不能被动摇。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有大量和国会和最高院的冲突和斗争,总统天天跟一般国会议员过不去。电台想骂哪个政治家就骂,经常就是诽谤,胡说。你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无论乱成什么样子,他们都还会围绕这些制度建设制造更多的混乱。这要是在中国早TM的出现一个独裁者,力排群议,搞这搞那了。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血泪故事,你要是拿出一个孤立的报道来读,一定会气的跳起来大骂美国就是黑暗的旧社会。但把它们串起来读完,我竟然还会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第3章 总统尽干些非君子所为的事罗斯福这个总统啊,把美国完全地变了个样。在他之前的美国是小政府,一个保守的自由义经济体制。他一上台搞新政,政府大举积极干预经济,废除金本位,大搞货币贬值,搞各种政府投资,罗斯福完全是被凯恩斯附体。这几个字写出来轻松啊,但书中记录了大量的罗斯福跟各个资本家的斗争。那种表面说一套背后捅一刀的手法尤如清宫戏啊。看了很难相信这TM的是总统所为。罗斯福之前的美国奉行光荣孤立,整个国家都说,欧洲的事咱不管。他妈的一战就是上了英国他们的旦,到现在还不还钱。罗斯福想尽了办法把美国变成了民主世界的领袖和捍卫者。这话说的好听啊,民主、领袖、捍卫。可事实上呢,这个总统就是骗啊,跟老百姓许诺,“我绝不会送你们的孩子上战场”,转身就派船去欧洲。使用租借武器给英国苏联的方式骗过国会的预算法案。各种骗,为了达到开战的目的,罗斯福巴不得希特勒的潜艇炸死几个美国人呢。罗斯福还搞小三,他老婆很丑,他天天睡一个漂亮的护士。后来这个护士都嫁人,他还睡人家!!!很难相信一个堂堂总统在作者笔下就是一个小人。但你看完这些故事,我又油然觉得这是一个伟人。一个正常的伟大的人物。奇怪的很。第4章 鸡毛蒜皮民间故事一般人写历史啊,就写些政治人物啊,历史事件啊。反正是一些很牛逼的事和人。但《光》这本书不一样哈,写了大量的鸡毛蒜皮的民间报道。我们教科书里可以把美国人倒牛奶的事说成是资本主义的罪恶啊,可《光》一书写出了奶农的苦和泪啊,人家只是由于把牛奶运出去卖的费用高过卖牛奶的费用,不得不把成吨的牛奶倒掉。书里面写了很多美国商人做广告的报道,非常有意思。有些广告语现在我们的企业家还在用,比如汰渍的“不留顽渍”。作者把这些广告写出来表达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变迁。作者写美国人的性观念的变迁,也找些避孕套的广告,澡堂里的故事,家长和孩子之间吵架。反正就是些日常生活中看的到的事件。那些小故事展现了大量生活细节,真是鲜活的人物全景式地再现。从来没有看过历史书可以这样写,狗日的,看完之后你会惊呼,我靠,这TM的竟然是历史书!!!第5章 结束语吵杂与混乱的史料,如同我现在过的日子一样,合上书,你不得不承认我看到一个全景式的美国再现,一个真实完整的美国,也不得不承认我觉得那个国家挺伟大的。(想第一时间看到我的科普比特币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闪电HSL)

立体的历史,更接近真实

三个星期的寒假,寒假里冬日的夜晚是漫长的,幸好有《光荣与梦想》和极品飞车与我为伴。三个星期里,极品飞车玩通了,这本一千多页的书,终于在返校前最后一刻读到最后一页。整体感觉:本书很有立体感,因为几条线索随着时间的坐标一起流动,在叙述方式上采用插叙的方法。在介绍完政客的政治之后,又插叙一段民间服装流行趋势,和热门电影音乐。既有国家的大国外交,又有处于国际政治之下普通百姓的生活。让我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全貌,有种宏大的感觉,就像上下两本厚重的书带给我的感觉一样。总之,谈及叙述方式,让我想起略萨《酒吧长谈》。读完全书抬起头看看天花板,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国家和世界。下面说说这本书的语言吧。来到豆瓣看到其他都有评论之前,不知道这本书深得新闻学同学的喜爱。我在序里看到,译者说这本书对中国一代人有着相当的影响。我看看翻译的时间,恰逢文革结束,于是简单的认为影响可能在视野上,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方面。因为我发现第一版译者的前言,语言非常具有战斗性,或者说冷战思维,生怕读者在读罢此书会军心不稳,不再信仰共产主义。论及语言,我想幽默是最鲜明的特点,读着读着,经常会笑出声来,甚至笑得不能自已以至于需要喝口露露,吃几粒开心果。来两局飞车,看会儿电视,然后坐到暖气边,继续读。。。现在说说这本书对我的改变。这本书说的夸张点,可以说让我的信仰先崩溃后来重新扶稳。为什么崩溃?其实我在读此书之前,已经读过一些关于美国的书。比较系统的算是林达所著《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了。读林达的书很少会发笑,反而常常是含着泪读完某个章节,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正义 的追求和向往,感受到的是一种信念。而此书(《光荣与梦想》)的第一章就让林达的自由的浪漫派的气息一扫而光。那个不听指挥的麦克阿瑟指挥着坦克车,拿着刀枪,把补偿金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创造了胡佛时代的一大污点,类似的还有肯特大学枪击案。这本书的叙述更接近现实,让读者去面对;而林达的书最大的价值不在对历史的记录,而是一种信仰的表达和传播。前者是纪实文学,后者更像是抒情散文。说崩溃是在于林达给我建立的浪漫的自由主义,在现实中病没有那么完美。或者说林达所代表的自由派,可以归并到本书中的一中声音去,即自由派——反对种族隔离,反对战争,争取自由和平等;与之对立的是保守派——喜欢自由竞争,不喜欢政府对市场管制,冷战中的鹰派……现实一些的美国是,并不是所有犯罪的人都得到应有的追究。比如民权运动时期打死打伤自由乘车运动中的黑人和同情黑人的白人;越战时期大学反战抗议中使用不必要武力的警察。我想这些片段如果被断章取义,可以被一些人用来证明资本阶级的黑暗本质。但是如果你读完全书,心智健全的你就会和作者在后记里发出相同的感叹——你也许会为那些不好是事情的清单感到叹息,但是另外一条记录光荣与梦想的清单会更长。回顾整个历史,会感到在那么多的时刻,美国的民主已经到了最危险是时刻。这台国家机器经常出故障,有时候出现分裂,暴力横行。但是竟然还算顺利得一路走过来了。美国总统并不好当,他有自己的内阁,内阁内部有时会有相反的观点,他选在哪个?即使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保守的国会不一定认为是正确的。有时候又不得不顾及民众的感受做些让步,甚至做出无法实现的诺言。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平民,或者说像本书的作者一样,关心国家走向的知识分子,或者记者,时时刻刻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不容易的。你可以在二战参展前不受“孤立主义”的诱惑吗?你可以在冷战时期坚持和谈吗?在争取民族平等的时候,难道马丁路德·金一定比马尔科姆·X有效吗?我感到做出正确的选择非常不易,而一个人又很容易受当时的社会气氛所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学家为什么在事后都会变得极其聪明的原因。改变世界,一个人所能够做的极其有限,即使当时的美国总统也是这样,无法脱离时代的思维,这也不怪他们。这种感觉和我玩极品飞车的感觉是一样的,我开着高速行驶的飞车,我无法使之停止,只好握着放线盘,视线直盯前方,尽全力确保不会撞到前边的车,也不会飞出道路,撞到大树。我所坚持的,我所自豪的,我曾自诩的美国自由派,也仅仅是一个健全的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我想,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各个派别之间的角逐,相互作用达到平衡,至关重要。这是美国这辆赛车没有车毁人亡的重要原因。这就是崩塌的信仰的扶稳过程。所以,我一直在想,那个翻译会不会突然之间良心发现?就像《他人的生活(窃听风暴)》里东德的特工。或者译者的前言不是译者所写,而是老大哥的意志。至少,我觉得,如果这个译者完整的度过此书的话,是不会写出这样的前言的。多说一句,同样经历过冷战洗礼的美国,竟然出现这样一本全面,比较好的遵守新闻原则的著作;对比我们这一边文化的荒凉,充满政治火药味的“宣传”,对独立思想的憎恶。孰优孰劣,有判断力的同学早就得出结论了。虽然我不能保证我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单单对这一点来说,我相信它是对的。我愿意接受历史法庭的审判。

好书!

文革收场后不几年,意外买到第一版的一、三、四册。第二册是托北京同学到内部书店帮我配齐的。国内真是难以读到描写我们自己的社会实录。四册明显有删节的大作,貌似琐碎,但通过对每个历史阶段底层、高层点点滴滴的描述,我们自然而然地跟着回溯了一段难忘的历史。作者本人,没有过多枯燥武断的评述,但那些典型的大小事例,加上生动出奇的语言描述,其意自现 ,让人回味无穷。用那样的写作笔法来反应社会历史,国内绝对没有过。文章的中文翻译,也是出自享誉国内的几位语言专家。喜欢看反应社会历史或是搞理论新闻之类工作的朋友们,静下心来,请看看这本著作,你是必有所得。几十年一直梦想弄本英文原版的, 网上看到一次有下载的,不过那网站是要收费的。恳请知道有办法买到此书英文原版的 朋友,告知为荷!

正在看,书的质量一般

书是好书,可是这次再版感觉质量不行,感兴趣的最好还是去找商务印书馆发行的第一版,在海淀图书城见到过二手的。正在断断续续的看,还没什么感受~~

40年的碎片

历史是由散乱的碎片串起来的,这些碎片有时候比结论重要。但下结论是容易的,花费心思去整理碎片,心高气盛的有志之士常常不屑为之。《光荣与梦想》罗列了大量碎片,去反映美国那40年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文革也40年了,谁来整理这40年的碎片?

惭愧,没有早点遇到这本书

还没有看完。这部书刚开始就有一句话震撼了我:“……在同一时间,同一国家里,既是生产过剩,又是消费不足。”历史果然总是不断重复,不过,这次是在天朝。


 光荣与梦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