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性史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208074736
作者:安格斯·麦克拉伦
页数:386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从法律、医学、社会学及文学的视角,阐述了现代性观念怎样在不同的人种、阶级、性别中存在并呈现的状态。本书提供了一个20世纪欧洲和北美洲人们性生活状态的历史图景。
导言
第一章 阴蒂崇祀:性恐慌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章 纵欲的年轻人:婚前性行为和性教育者
第三章 自私的畜生:婚姻手册和婚姻的色情化
第四章 种族自杀:节育、堕胎和家庭稳定性
第五章 性变态:男子气的女人,女人气的男人和性医生
第六章 性冷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性别
第七章 强迫性异性变:优生学家、法西斯主义者和纳粹分子
第八章 性调查:从金赛到赫夫纳
第九章 性革命?:避孕药、性开放与政治
第十章 逆流:艾滋病和性反革命
结束语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阴蒂崇祀:性恐慌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章 纵欲的年轻人:婚前性行为和性教育者
第三章 自私的畜生:婚姻手册和婚姻的色情化
第四章 种族自杀:节育、堕胎和家庭稳定性
第五章 性变态:男子气的女人,女人气的男人和性医生
第六章 性冷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性别
第七章 强迫性异性变:优生学家、法西斯主义者和纳粹分子
第八章 性调查:从金赛到赫夫纳
第九章 性革命?:避孕药、性开放与政治
第十章 逆流:艾滋病和性反革命
结束语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性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安格斯·麦克拉伦是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性史》杂志的副主编。曾在卡尔加里大学执教,并在圣安东尼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克莱尔学院等高等学府做访问学者。他1990年出版了《人类避孕史》,1999年出版本书,在堕胎史和优生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

章节摘录

根据官方的报告,战争使家庭生活处于巨大压力之下。1914至1915年,结婚人数的骤增很难让人安心。事实很快表明,匆忙结成的婚姻,通常难以承受长期分居而造成的紧张。而在战争临近结束时,离婚率则飙升。例如,在法国,离婚个案从1909至1913年的15000例骤增至1923年的40000例。长期分离后重修旧好的种种困难是绝大多数离婚个案的罪魁祸首,但道德家则注重这种看法,即,当丈夫在前线英勇地冒死作战时,妻子却背叛了他。不忠现象是如此普遍,以致几乎成了可笑的事情。在中欧,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电影院经理警告其观众,一个告假的全副武装的骑兵正准备进入戏院,以搜寻他的妻子和情人,结果立刻有23对男女逃之天天。女人们背叛丈夫,与那些因不适合服兵役而留在家里的男人勾勾搭搭,已是恶劣得可以。英国报纸抱怨说,妇女们还同收入高的美国军人勾搭。在德国,政府因发现有妇女与战俘交往而愤怒异常。尽管如此,当殖民势力将非洲裔的士兵带进欧洲时,民族主义者才算真正遭遇到了最可怕的噩梦。种族主义者认为,正是这种兵源补充造成了对“白肉”(whitemeat)的天然嗜好,他们还为欧洲妇女变态渴求这类艳遇以及与之相关的可卡因和吗啡而感到悲哀。地英国和德国的种族主义者歇斯底里地公开指责道,法属塞内加尔军队根据凡尔赛条约驻扎在莱茵兰地区不啻是对强奸的一种鼓励。


 二十世纪性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读品】罗豫/文跨入二十一世纪没几年,越来越多围绕着性的社会问题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婚外情、包二奶、同性恋、未婚妈妈……岁末年初,知名主持人的性丑闻又再度引发热议。社会观念在迅速变迁,上一代人颇为介怀的婚前性行为,这一代人即便不亲身实践,也大都表示理解,未婚女子去堕个胎也不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种变化虽然迅速而广泛,不过除了媒体上的大肆讨论,总体上是缓和进行的。相形之下,上个世纪发生在欧美的类似变迁,就显得更加复杂、艰难、轰轰烈烈。很难想象在1971年的法国,为支持对堕胎法进行改革,包括西蒙·波伏娃、玛格丽特·杜拉斯、弗朗索瓦丝·萨冈在内的343位知名法国女性,在《新观察家》杂志中声明她们都曾做过堕胎手术。更难想象为了挽救现代男人的男性气概,非裔美国人在1995年发起百万男人大游行,聚集在华盛顿特区起誓做优秀的父亲和丈夫。躁动不安的二十世纪,性的问题在“生命在于运动”的欧美,上演了不少精彩的文戏与武戏。这本《二十世纪性史》就是加拿大历史学家安格斯·麦克拉伦对欧美整个二十世纪与性有关的思潮、事件和社会运动进行的一次梳理。和许多欧美中心主义的学者一样,麦克拉伦在编写这本“史”时,好像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亚非拉各国都早已解决或者无望解决性的问题一样,有意无意地不给标题加上一个地理限定。不过从他详尽的记述中,我们还是可以一睹那些困扰过欧美人,如今正在困扰或者将来可能困扰中国人的以性为中心的问题。麦克拉伦的前提很简单:性不是一种生物学事实,而是一种社会学构造。这意味着诸如同性恋是先天还是后天一类的问题在他眼中并无答案,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两个意识形态阵营之间的较量。在他的假设中,每种文化特有的道德警世故事也是权势操控者用以监视、训诫和压制异己者的。而二十世纪的性史也不是一部“讲述新的人道标准如何取代旧的禁欲标准,新的科学事实如何取代古老的神话”的一部“进步史”。麦克拉伦尝试提供的,正是一部性的“政治史”。作者敏锐地指出,西方文化中,仅仅经过几十年时间,强制禁欲的社会演变为要求高潮的社会。近年来,发端欧美的种种性高潮的神话在中国也获得了市场,不少男人都相信要让女人得到“满足”方能稳定婚姻关系,相信同时获得性高潮才是夫妻生活的最高境界。低俗杂志重复着欧美色情文化中的老套故事,越来越多的中国女人怀着欧美女人曾经怀有过的不正常期许,越来越多的中国男人则体验着欧美男人曾体验过的性挫败——不用看《欲望都市》就知道,Make Love实在是件出力难讨好的活计。与此同时,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将男性视为压迫者、敌人,认为异性恋象征着女性的失败,女性寻求解放,不仅要摆脱男人,而且要摆脱性。如果不摆脱性,阴蒂高潮的发现至少也给女权主义指明了一条实践道路——女同性恋。至此,与历史悠久的男同性恋相比,女同性恋似乎在更大程度上是和二十世纪的性文化相伴而生。当然,欧美文化舞台上热闹非凡,离不开批评家们在进行文化解读和批判时的敏锐嗅觉。开始受到中国新贵家庭女孩欢迎的进口玩具“芭比娃娃”,在欧美批评家眼中就暗示着一种“性感又性冷淡,节食又消费”的意识形态。不论观点是否中肯,消费进口商品时顺便消费一下相关的观点,或许可以让中国人在“走向世界”时知道自己走向的是什么。不论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性”与“不性”都各有各的幸与不幸。这一系列问题无论在欧美曾挑起过怎样的是非对错,引发过怎样的社会事件,对地球这一端的泱泱大国,都不乏镜鉴。时至二十一世纪,主流杂志依然从封面到广告处处暗示“性感”,关于性的感性认识,恐怕要审美疲劳了。来点史学的理性分析,不失为一种调剂。
  •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这本书先说总体感觉:寻章摘句,堆积如山本来以为这本书可以让自己对20实际的性方面有清晰的理解。然而事与愿违。一、本书采取严谨到拘谨的态度写成,几乎每句话的后边都注明来源出处。由此导致叙述的涩滞,大家可以想象,将N个人的观点堆积在一段内是一个什么样子,虽不能说前言不搭后语,毕竟各个人的观点、表述方式等等都是有差别的,这种存在差别的观点、语句放在一起,只能感觉五光十色,让人目眩神迷,模糊不清所注明的来源自然都是国外著述,译者几乎就是英文照搬,对我之类不通E文的人,全无用处,更谈不上有助理解了个人以为,对此类注释,译者应该加译者注,说明所引著述的主要内容(当然是与本书有关部分)然而,没有!有的是莫名所以的E文二、翻译之模糊不清,含糊其辞极尽能事书中大量语句模糊不清,含糊其辞,如果不是作者的问题(很怀疑原作不会这样),自然就是译者自身理解模糊不清,所以含糊其辞。三、译者的中文表达能力实在是差,差到如“两次大战之间的期间”的句子俯拾皆是。不明白“两次大战之间”难道不能表示“两次大战之间的期间”这个意思吗?
  •     相比较李银河,这本真的好看太多。有观点有材料有例子,有论证过程。贴一段博客:之前读《二十世纪性史》(一本非常冷门的书我都不知道哪儿买的,家里现在藏书的品位是很好,动不动拿一本出来上厕所能让人便秘)有一个小小的现象我觉得十分有趣当然说的是西方说过去婚姻的主要功能是缔结家族间的财产契约 因此成功的婚姻就是对两个家族都有利的婚姻然后夫妇双方相处和谐就非常完美但进入现代之后在财产方面变为缔结夫妇双方个人财产的契约由于个人的财产数量比较少尤其对于依赖工作收入的中产阶级具备某行业的工作能力比继承财产更重要或者说现代家庭的财富主要是在婚后通过工作积累的因此判断一个现代婚姻是否成功的标准已经变为夫妇双方是否从婚姻中获得快乐/安全感/养育子女的稳定环境又由于西方社会对于单亲/二婚等等环境下的子女提供一样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又对离异无职业女性也提供社会保障婚姻的目的便只剩下获得快乐在这个基础上性被抬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肯定的,更加使人焦虑中产夫妇很难不认同“如果性都不和谐婚姻就谈不上和谐”的观点一旦这个观点成为社会共识性变成了和必须上名牌大学必须谋求高尚职业一样的压力保持体态 完善技巧 都不仅仅是取悦爱人的事情 而变成了家庭稳定的基石中国在最近的二十年比五四运动后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清朝随着房子增值婚姻主要是两个家庭缔结财产契约而不是两个个人缔结财产契约(父母赠予等于十年个人收入)个人的需求和偏好被压缩到很低的程度新婚姻法固然有各种弊端窃以为 对于打破这个现状真是好事因为结婚不再能改变一个人的阶级在社会保障完全跟不上趟的年代嫁的特别好的姑娘 和攀了高枝儿的小伙子们最好把婚姻的财产优势转化到自身例如换一份工作什么的不然早晚也是悲剧在我们的社会里 性爱技巧被抬到很高的地位因为它是优势方的享受也是劣势方用于取悦优势方的工具它也带来焦虑但比在西方被当作婚姻基石的焦虑要轻一点最后一句话 社会学是不是太需要有一批新的三十岁的博士来撑场面了走进书店除了“不能说的那一年那一天”之后的两三年著作蓬勃而出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作者了我相信伟大的政府不会阻止学者们研究如上议题但是 学者们自己已然不再对这个感兴趣了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很好看,作者把材料串起来自证其说的能力真是厉害,不说里面有料吧,单看行文也是够享受的,喜欢第4+5章。
  •     晕,这本书这么偏门啊……
  •     观点太陈旧?还是时间跨度已经太远?如今看来,这本书已没多大意义。
  •     翻譯的一般般吧,而且前后的水準不一啊。第一章翻譯地最匪夷所思了。
  •     很重要的著作。表现在一战后女性参与工作,获得相应的性解放,而二战后,60年代左翼思潮兴起,更进一步推动。遗憾的是,所谓的性解放并没有真正地解放个人,而绝对的性自由也是性堕落。因此,关于性与婚姻的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反思的。
  •     到学校图书馆经常能借到很新的没人借过的书,比如这本。是书冷门么?
  •     姿势不够用~~
  •     不会感觉干涩!
  •     读了1-4和9章,就这样了,已经够写读书报告了。很多时候果然需要依靠科技的发展,因为历史上在今天看来错误到离奇的观念,都来源于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可靠的知识的缺乏。
  •     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书做得不错。我得到的这本很新。
  •     不错,可能有点太专业了。
  •     挺好的教材
  •     类似综述,翻译也够呛,不过仍然长了知识
  •     我突然发现我读的最快的书都是这些毛毛。。。
  •     翻译实在是太烂太烂 看到后面完全失掉耐心了...每句话都要来回读才明白在说啥...怎么评价书本身呢?涨知识吧...
  •     太黄,不适合我这么纯洁的人。比较关注同性恋,对家庭和婚姻的描述不多。后三章的统计数据要留意一下。
  •     看看增长些其他知识也不错 总之 二十世纪是个性解放的世纪食色性也!
  •     痛苦地在本书英文书评。
  •     基本上可以视为意识形态的书,而非历史书。核心论点是性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自然行为,而是由社会规范塑造的;书里也特别强调了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阶级性。这样的分析还是很深刻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