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的宗教》章节试读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3
ISBN:9787536023437
作者:苟嘉陵
页数:255页

《觉的宗教》的笔记-第五章 - 第五章

不少年轻人动不动就说三界太苦,要“出轮回”。事实上是从小衣食无缺,父母疼爱。再不然就是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动不动就问你修净土是否“保任得住”?口气好像买了三十年的国库卷一般,倒是把其他人视为买股票的“投机分子”了!2333333

《觉的宗教》的笔记-2016年4月 - 2016年4月

事实上佛教中的开悟、解脱,并不是神秘的事。一个人对事情看不清而有惑,就是迷。若增加了觉观力而能看清不迷了,就是悟。而人若没有生命中的自在力,而为东西所束缚,非要他不可,就是缚。若增加了离执力而能不要它,不受缚了,就是解脱。洞察力的终极就是悟,离执力的终极就是解脱。其意义是很平实的。人类因为不安,才会借不断地累积及拥有来壮大自己。而毕竟这一个“浮沙建塔”的美梦,终究是要幻灭的。没有安全感的人,才会疯狂地要抓那么多。没有自信心的人,才会借着“悟”来肯定自己,使自己变得和其他人不同。权威型人格不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也是一种自以为比别人高一头的傲慢。这一种人格一旦形成,会使其失去自我反省与调整的能力,而莫名其妙地坚持某种思想或价值体系。不只是有权、有名的人容易有这样一种性格,就是一般人也常有权威人格的表现,而发生在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里。佛法是一个讲究“业”,也就是讲究“行为”的宗教。而讲行为就不能不讲动机,佛教处处讲行为的净化,讲的就是这个动机。杀生就是杀生,其中有杀生的行为,杀生的动机。一个人若真的很执著于肉食,最多只能说他贪吃,染爱深,不解脱。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他犯杀戒的。无论是生命还是财富,皆如河水一般因为种种因缘流经此处。有一天这些都会走。你如果有智慧珍惜这因缘和合的“相聚”,就当善用河水。如果不能善用这条河水,在整个的法界中,你就是一个“贼”!因为你占据了法界的东西,不愿拿它来为众生服务。却愚蠢地以为那些东西是“你的”。在讲在家佛友的性生活时,有一点基本的前提是应被了解及肯定的,人生中只要有执著就会有苦恼。而对“性”的执著正是人类主要的执著之一。因为人对情及欲的执著的确是很强的。若不能使其有所规范和导向,生命是很容易陷于混乱中的,也会造成对自己及他人直接的伤害。只是在摒弃欲望,却没有真地用觉观的力量把它看清楚。结果不是挣扎得很痛苦,就是变得很虚伪。佛法是讲“业”。而业的真正意义,就是行为。 在佛法中有人类存在的尊严。你不是一个罪人,也不是一个圣人,你只是一个人类。佛法的立场只是说:“修行人!你们当有智慧,而不可为情欲冲昏了头!也当有慈悲心,而不可做伤害他人之事!”这就是佛教对在家人性生活的基本看法。很简单,没有什么玄妙,但同时也很深刻。而若要讲究到了极至,却就是大乘教中之“悲智双运”。一个人要能享受到解脱之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身心皆能放松。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中没有挂碍,精神里没有张力,也没有太多“心机”。一个正直的心灵不需要在讲话时用太多力气,也不用顾虑要如何才能自圆其说。因为心很坦荡而没有压力,故能自然地放松而趋向解脱法乐。故我常会提醒朋友打妄语的可怕。一个妄语所能令人得到的也许是一些东西,但它令一个人失去的,却是原有和平的心。这一种互换,对未闻佛法的人是一种可惜,而对已闻佛法的人,就是一种不值了。在佛教现代化的在家五戒中,我以为其他的戒或可以视不同的情形而有所伸缩,唯独这不可妄语一项,我认为是要谨守的。因为他直接地影响到修行。一个不直的心,再修也只是热恼。佛经中有“直心是道场”的教说,那真是一点也不假的。 同一个缘起论,在横的来看是无我,空无自性;而在纵的来看,就是无常律和因果律了。一个欺诳的行为,其真正的作用和影响是法界中的一个心灵变得更不安,而另一个心灵变得更不信任。这就是法界的一种污染了。没有解脱的心灵,就像是一池混浊的水,而池中的泥沙,就像是修行人贪着的种种我见和法执。结果是云来了也是混浊,月来了也是混浊,池水中并没有如实地现出云和月。在今天提倡现代化的佛教在家人不饮酒戒,除了要能在狭义上戒醉酒及使用毒品,也要能在广义上不沉迷一切的东西。要培养全人类一种“不醉”的觉的个性。要能超越个人的得失成败,而能不断地对社会及人类付出关怀。不可因为一点的挫折,或他人的误解,就钻进另一个世界里不肯出来。真以觉观修行的教说看来,任何内心世界的创建,同时也就是一种形式的“醉乡”! 修行人当有广阔的思维视野和实践空间,不能只是死抓着一条地平线不放。佛陀根本就认为所谓“世界”,是在人类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间。离开“六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及由中而生的“六识”,人类并找不到“世界”。故佛法的世界观,是由我们众生出发而有的。离开众生,并没有世界这回事。故佛法的教育思想是主张启发与制约并重的。不主张近代西方文化中的偏向放任,也不主张中国人一向的偏向制约。原因是佛教对生命如实观察后,会承认生命的和谐要靠经由启发式的自觉,但毕竟生命的现状存在“我见”之染著。若不透过制约的力量,人类的人格很难形成一个成熟的基础,而让自觉得到健康发展。讲到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潮,就不能不提到现在仍流行于全世界工商业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这一种思想的形成,我个人以为只是假借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生物演化理论,来解释并支持资本主义中“优胜劣败”之事实。个人主义思想若探究到深处,就会发现佛所说的“断见”。因为对自我的分量执著得太厉害,自然就增益了我见及我执,以为生命在当下具有“实体性”。一旦以为生命有实体性,面临到“死亡”时就会有锥心之痛。这就是全人类在思想上所无法突破的“生死关”!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在近代的西方思想界可说是十分深刻的,但毕竟叔氏整体的思想与人格仍是悲剧性的,并未能为人类找出生命的意义与实践的道路。这就是难怪近代美国及欧洲的文艺中会有强烈的“犬儒主义”讽世传统,及颇为灰色的“虚无主义”人生态度。 纽约派的当代电影大师伍迪艾伦,可说已是把人生的荒谬和矛盾讽刺到极点了。但除了能使观赏的人在心中点燃片刻的火花,又能如何呢? 正是因为没有想通,没有觉悟,才会去嘲讽。而嘲讽本身,往往也正意味着当事人觉得很矛盾,很好笑或很痛苦,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它的确是达到“发泄”的作用了,能使人的生命不会太痛苦而崩溃。但当逃避得太厉害时生命就失去了。“终极”观念的本身,恰好正是人类被生死幻网罩住的主要原因。 故真正儒家的哲学,是和佛家一样地主张不依靠外在终极观念的。若有什么凭借,就是凭借自己的人格了。超越生死就是“了生脱死”,也就是解脱“轮回”的束缚。其意义很深刻,也很平实。就是一个人本来不了解“生死相”的本质,而在生命中有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后来透过智慧和觉观力之提升而看清生死的真面目了,生命就不再为原来的不安所推动,也不再有那一种苦闷和压迫感。生命中的忧苦,原先在未悟以前是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在心湖中涌上来,无以解脱。这就是“轮回”。无论你是如何打压,如何念、如何“修”,均没有办法。后来彻悟了缘起的生命哲学,不再打压,不再“修”,也不再想办法了,那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反而退了,不再来了。以佛法来看当今人类的生命,当然是受到生死大苦的驱迫而“轮回”。生命中的束缚处处皆是。只是没有觉观力的心灵看不出来而已!一个人到底是为什么要积聚那么多东西呢?为什么要“拥有”那么多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欲望呢?以佛法来看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不了解什么是“死”。


 觉的宗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