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的倒影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563355242
作者:木心
页数:204页

作者简介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书籍目录

上 辑
九月初九
童年随之而去
竹秀
空房
论美貌
遗狂篇
同车人的啜泣
带根的流浪人
两个朔拿梯那
林肯中心的鼓声
哥伦比亚的倒影
明天不散步了
下 辑
上海赋
从前的从前
繁华巅峰期
弄堂风光
亭子间才情
吃出名堂来
只认衣衫不认人
后记

内容概要

木心,1927年生,原藉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2006年返回乌镇。


 哥伦比亚的倒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这本书是看了梁文道的介绍后读的,在火车上,果然满口余香,难得一见的好文字。梁文道说,他在一般只介绍些他认为一些值得一读的书,如果是烂书,还要再写个书评,那简直是浪费精力和时间,这是典型的南传精神,只要自己解脱就行了,其实最好也把一些不好的书也提上一提,省得我们这些穷人一不小心买错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     像是看了一出光怪陆离的人生大戏,其间悲喜交加,杂糅着人生的各种情绪,统统在这一处尽情发泄了出来。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褒扬赞颂也有低沉的埋怨,总之这便是一个艺术家眼中的人生百态。本无所谓好坏,终究只是他们表现出来的样子罢了。该淡的地方绝无浓墨,该幽的地方绝无轰鸣,像是涓涓溪水,温和的浸润着人们阅读的感官,随着笔触之端细腻着、推进着而已。人们总说上佳的文中能让人如同亲临一般,拥有着油画一般鲜活的笔感与情感的倾注,甚至可以说是要比临摹的山水画更要真实,因为其中夹杂着笔者自身的触、嗅与心境,这让文字艺术俨然成了为读者提供的一次灵魂附体,倒像是一次身心旅行了。且不论那些所到之处是好是孬,总归这一切是真实的是存在着的,那又何必介怀旅程的舒适程度呢。现实就是这样的,你看看就好。
  •     如题,买了两本,生僻字词太多,像我这种没读过什么古书也背不出几首诗词的人来说着实难懂.....好在有几篇意识流的文章让我心动,若不是木心老师名声在外,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造诣之深,我还真耐不住性子。只怪自己造化和行道都不够。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因为在读木心的《文学随想录》,找了他这本散文集一读,想看看知识、眼光如此独特的人,自己的文学作品怎么样。各篇文字的文风确实与其它人不一样,显示了深厚的古文化功底,是我们解放后成长的几代人没法相比的。这证明了一个人所处的时代和教育会非常彻底地影响与制约着你的知识与文风。这么多年我在电影学院招生考试中,也只遇到过一位知识与文风与时代迥异的考生,就是后来以独特视角及文风写出与拍出小说《逝去的武林》及电影《师傅》的作者徐皓峰。木心这本书里,以《上海赋》一篇最佳。但只有独特的文采与知识,要成为文学大家还是不够的,还得有扎实的、有分量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
  •     木心是孤独的
  •     关于上海的篇章~非常的上海,以海派捻指刻薄犀利回顾旧时风物~声调蛮轻~和写云雀叫了一整天和素履之往的,感觉不是同一个木心~不知道谁先谁后,是消磨完了优雅所以刻薄一下人情,还是发泄掉了戾气所以优雅到底?或者本就是双面,只是被我们太惯常用滥调贴标签而已。
  •     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     “带根流浪者,精神世界的漂流者,在航程中前前后后总有所遇合。一个地球仪也够了”这便是文人的气质吧!
  •     囫囵吞枣看了两遍,还是yangwu
  •     有很多历史方向的内容的确是读不懂的呀。看来历史功课果然做得太差了,要好好恶补才行。喜欢里面关于碗和美貌的说法。
  •     文字优美,语言平和。满满的诗意,娓娓道来。
  •     哥伦比亚的倒影也即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倒影 前任的文化与生命同在 与生命相渗透的文化依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 我们仅仅是得到了它们的倒影 写了童年写了疯狂 写了上海写了流浪 写了衣衫写了美食 木心先生 我看到你眼里的哥伦比亚的倒影 ❤️
  •       一
        
        “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
        这句话被广为人知,是陈丹青转述木心引用的法国作家福楼拜的话。我不会法语,身边也没有通法语的朋友,只好借助于网络。结果被告知有两个出处,一为福楼拜,一为纪德。但是原文及原文出处仍然杳无踪迹。
        那么好吧,我对着这块石头细看,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古斯塔夫·福楼拜(法语:Gustave Flaubert,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法国作家,自然主义大师。与屠格涅夫、都德、左拉为终生挚友,据传他和弟子莫泊桑一样身患梅毒而病逝。
        安德烈·纪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 (1869年11月22日---- 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其作品众多,体裁多样,很难确认是哪个流派,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萨特是存在主义,但他似乎在诸多主义中游走。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同性恋。1947年诺贝尔奖得主。
        假如他们都说了类似的话,参照二人生平主张,福楼拜说这个话,与其“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一脉相承。以《布瓦尔和佩库歇》为例,在这部未完成的伟大著作里,福楼拜构建了一个无限真实的小说世界。他的“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是因为艺术有了自己完整独立的生命,在其背后的艺术家,无需多说,也已足够。纪德说这个话,则是强调艺术是艺术家灵魂认知的展现,艺术家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其生命过程无法复制且无从言说,他的“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是对渺渺终生,强调灵魂与艺术的共通性,作品是探求作家内心的不二法门。在时间面前,肉体生命终将淹没,唯作品和精神得以不朽。
        但是,纪德比福楼拜晚生半个世纪,那么,纪德说也许是福楼拜说的再创造。至于福楼拜说又是谁的再创作,这不重要。因为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
        法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一条原文,可以有N种译文。木心的引用,也可能是红楼梦里贾宝玉似的杜撰。那么,和以上两位相比,木心的“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又有何不同呢?
      
      二
      
      木心生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卒于共和国六十二年(2011年),终年84岁。显然,他是一个民国少年。
      那民国呢?从1912到1949,一直都是战乱。军阀混战,中日之战,世界大战,国共内战,战火似乎一刻不曾熄,但其实一直在转移。火过处,春风一来,野草自生,未到处呢,更是要生,生的妖娆且诡丽,租界地的上海,把无数欧美小城镇都给比下去。
      这个少年,在离上海不远的乌镇,怎么打发日子呢?在《童年随之而去》里,木心讲述了他的小少爷生活。那时候有庵,但庵很大,还有很多和尚,母亲带他去礼佛,他很不乐意长时间跪坐在大雄宝殿里,总算挨过去了,在回家的船上,忽然想起忘掉了一件好玩的东西,仆从中一人飞奔而去,好不容易拿回来了,却失手掉进河水里,于是,童年随之而去。在《竹秀》里,他为了躲避战乱,跑到深山里,和一家农人生活,听着雨声,做着笔记,门外有老虎低嗅路过。在温莎日记的《序》里,他跟着父亲去听戏,站倌儿客气有礼,外面是水声灯影的秦淮河岸,吱吱呀呀的,是月光下的船浆。在《夏明珠》里,父亲过世,日军打进来,红颜知己的夏明珠,不甘屈辱,愤然自杀。母亲决定替她收尸,并立排位,老仆冒险寻找,却遍寻不到。
      沿着这条脉络,我们可以知道,木心是隐居在战乱之外的,过着他阔少爷的安乐生活。这时候,比他大二十的胡兰成,崭露头角,渐渐向王兆明先生靠拢。比他大七岁的汪曾祺和张爱玲,一个跑去远在昆明的西江联大读书,一个开始在香港的杂志上发表作品。比他小十岁的白先勇,在重庆广西的大院里,听着父亲转战南北的传说。即使和另一个十四五岁少女讨论圣经,那也只是一种消闲的娱乐。他跟时代,有一条看不见的沟。
      这里面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什么特别,没有一点曲折,所以一旦变天,山雨欲来,他就成了孤岛,从此与世隔绝。
      
      三
      关于那场余波至今的十年大地震,我想,不必多说。这中间的逃路、死亡、背叛、掩护、绝交、失忆、杳无音讯、形同陌路,说也说不清楚。这是一个世纪的烟火,终将掩埋腐朽,剥落成传说。所以同情中断了,所以废墟了,所以被文艺一点一点救出来,所以素履之往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讨生活。
      是的,跟陈丹青不同,木心没有幻灭与重生,虽然苟延残喘,一息尚存,但他终究活过来了,他的根仍在,他血液里巍巍中华的自信仍在。但是,时代不同了。时代正常了。在西方的大客厅里,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数世同堂,他挤不进人家的餐桌。只能强迫做出自己的特色,炼成一手绝活。面对胡兰成的山河岁月,今生今世,木心退了一步。面对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色戒流言,木心再退一步;面对汪曾祺的受戒晚饭花,还退一步,面对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孽子谪仙,依旧只能退步。
      木心有什么呢?他什么也没有,于是把自己打碎,从汉字里一点一点复活。
      
  •     木心的所有作品,唯爱文学回忆录,其他的没太大意思。
  •     读得时而阻隔时而吁叹,文白间杂。
  •     我、我、我,全是我。(纪念当年一路耽读木心)
  •     想象延伸很远,上海写的很真。
  •     好温暖
  •     其他不表,太絮叨有点吃不消。不过上海赋写的很有意思,读来有切身之体。
  •     妙不可言
  •     若有似无的故事,举重若轻的文字……这本书可以看做是木心随意涂写的集结吧?描写老上海的那几篇很精彩,文字的凝练可见一斑!
  •     进进退退反反复复的读这本书,而一些文段朗读起来更有感觉。母语里的存在被这样的文字揭示哦,还是要多读点中国古人的诗文。
  •     初看觉得文字雕琢刁钻,后来才渐渐体会到遣词的美。没有经过琢磨的文字是经不起琢磨的。语言对民族性格来讲太重要了。习惯了大白话甚至网络语言表情包的现代人,很多时候是自己无意识地弄丢了我们这个写诗的民族骨子里本该有的优雅从容自信,怪着这个浮躁的时代和复杂的社会,却没意识到时代和社会正是由个人构成的。对文字真正慎重的人,也许大多数时候是失语的。对于木心的文字和内容,最恰当的形容词或该是“玲珑”,褒贬都在这二字了。
  •     嗯。。。。真的是没读懂 当初买这本是因为语文大阅读 童年随之而去 结果发现先生涉猎广泛,我孤陋寡闻 但是一看就知道词句清丽 而且很多生僻字我连读都不知道怎么读 还得现翻字典
  •     《上海赋》写得真是牛逼呀!
  •     读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思考"哦,这个字还可以这样用?""咦,这个词放在这样的语境里没毛病?",太累。对于散文现代诗什么的,真的很无力……
  •     小书192页,9w言,胜在装帧精美。收录两部,一类是在国外的散文,一类是上海赋。只有《哥伦比亚的倒影》一篇文章看的迷糊,反复读两遍,依旧一知半解,初始以为写作随意,但肯定有我功底不及的原因在。作者引经据典,西方文化信手捏来,我即便是科班出生也赧颜羞耻,更何况原本就是半吊子。不过停留在理解“忘川”一类的词汇再疏通句子而已。后部的《上海赋》写得活色生香,区区六篇,倒写出一个如在眼前的上海,吃食,穿衣行头,澡堂,弄堂,无不周到,可见木心先生功力之深。最近越发觉得读好书其实是读文化,后记部分在谈到没能成稿的“全盘西化之梦”时,他说:“而今而后,只有异化,全盘异化是指日可待的”读罢,观照今日世风,不禁悲从中来。看的透彻。
  •     美到不行
  •     看的过瘾~
  •     先生的文字,总是那么淳朴与率真
  •        在昨日滚滚的春雷和瓢泼的大雨正肆虐着的时候,我看了这本书,不禁感慨万分。
       在当今的书店中,抑或是网上书店中,很难再找到这样一种令人愉悦的一本书,没有杂质,宛如一泓清水,滋润心田,干净而透彻。对文化的剖析,也颇有见解。安静,空灵、美妙,一切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
       又看见了书店中的那些名著,称其“名著”,想必有古今千千万万的人读过,也会有千千万万的人有千千万万种感慨,可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冷冰冰的故事叙述,以及下面的枯燥的注解。到头来,连本现代的垃圾小说都不如。唉,文章再好,也没用了。
       再回来看木心时,你就懂得什么是精辟了。
  •     旧上海众生相的部分赞。
  •     上海赋着实有趣
  •     这还不是一个可以读木心的时代。
  •     有些篇目看得吃力,但总要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对你说嘿 文学还可以是这样的
  •     第一次读木心。文字如此之美。经常不由得忘记他写的内容而细读文字间。为什么现在一把年纪才会读到他?先生都已经仙去好几年了。2017.2
  •     老爷子水平高,写给自己看的。反正我看不太懂。
  •       在木心先生平淡、随性的文字里,有阅尽人世的悲怆与沧桑,以及微凉的温暖。面对过去的时光,在意识流过的每一瞬,用笔构建所有源于记忆的情境和不断沉浮的想象。他曾引用伍尔芙的话“我说的话,你们不会懂的”,确实是年岁尚浅,来日方长,此去今年,或木心而已。
  •     一首从前慢,一句人生在于体会,今时哪及昔时。
  •     上海赋一篇,惊为天人
  •     在日记里说“想念你”也不恰当 想念什么
  •     那篇《哥伦比亚的倒影》里的意识流太精彩了!有几篇看得倒是有点儿犯困
  •     飞花流水,炉火纯青,以至于木心老年说他应该再收敛些,再朴实些。
  •     生命是什么呢?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     很畅快。
  •     总觉得这样的木心是海派的风格,与众不同的笔风,古韵古香的行云流水中透着对近代中国的深厚理解。这一本较于《素履之往》更难懂一些,但还是坚持每天看一点一周的时间看完了,更想多一点了解木心,了解他笔下的世界。
  •     读着就是舒服……
  •     “明哲,是痴心已去的意思,这种失却是被褫夺的被割绝的,痴心与生俱来,明哲当然是后天的事。明哲仅仅是亮度较高的忧郁。” “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自然和上海两篇写得真是好啊,心中最好的散文之一,文字既练,又有思考。木心先生一定不是太过开心的人,因为不够糊涂。
  •     童年随之而去 和 明天不散步 超喜欢!!
  •     中学生作文,写得面儿到底有什么意思??
  •     上海赋印象深刻。面面俱到而不琐碎,旧上海众生相活灵活现,读来有亲切感。然而越是如此,越是悲从中来。再见吧,再见了。那些我心心念念却无缘经历的年代,像平常的每一天一样,一去不复返。世界的大船已经没有船长了,英雄们另造一个世界吧。
  •     除了上辑最后的两篇意识流外,其他都还可以。
  •     并不是很喜欢他写散文,喜欢文论。 喜欢一句话: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真好,又浪漫,又慌张,笑着笑着就热泪盈眶。
  •     上海赋一篇极佳,其余便不知所云。
  •     木心先生笔下的旧上海,莺莺燕燕蝇营狗苟。
  •     高中找不到兴趣读下去的书,现在喜欢的不行。运笔用字很有意思,常常来几个不常用的叠词或拆分,仿佛面对面闲谈,带着民国味讲着现代腔。
  •     「以后会有人认知痴心者见悦于明哲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