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伎回忆录》书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32738779
作者:阿瑟.高顿
页数:398页

日本、艺伎是失落的世界的艺术家。

不知道这算不算缘分、那个红极一时的艺伎叫小百合。她没有较好的容貌、婀娜的身材,甚至是十几岁才开始学习当一名真正的艺伎。可是,不得不说、影片中的小百合和现实中的章子怡一样。她们都是上帝宠爱的孩子,同样的幸运、不一样的幸福。但是我猜想她们也应该有个可怕的后妈,所以才显得上帝溺爱。同名电影剧中、章子怡的角色曾被无数国际影星争逐,但无一胜出。时候有很多人对(艺伎)争论不休,但是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艺伎不是妓,她们不是出卖肉体的工具、艺伎真正的含义是艺术家,一个真正的艺伎就是一个活的艺术品。

娓娓道来的细腻之作

几年前看了艺伎回忆录的首映。当时看得一知半解。今天再次回顾英文版的电影不由得对艺伎由衷地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为她们举止优雅为她们善解人意。怀着这样的心情读了中文版的小说。惊讶于一个美国作家可以把内敛的东方形象如此细腻地展现于纸上。小百合人前,小百合是个聪明出色的艺伎,可以玩男人于股掌之间. 内心深处,却是一名不知所措暗恋未果的少女。这样矛盾的人格,被描写得生动逼真恰到好处。小百合温柔细腻聪明伶俐的艺伎形象跃然纸上。电影中,叹章子怡的形象虽好但是未能表现出这样一位举止得体,温声细语冰雪聪明,内心却害羞惊慌的矛盾体。章子怡的表演只表现了小百合莽撞的少女形象,却未能体现艺伎的善解人意和极高的社交技巧。然而书中把这小百合这样一个矛盾的心理和举止写得极其细腻。得以让成熟和稚嫩同时展现在小百合身上。延这位其貌不扬的男二真是让人难以忘怀。他的阳刚莽撞又痴情的形象栩栩如生。对小百合的深情欲盖弥彰。他本人并不善于表达情感,却也因此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让他的深情无时无刻地不在热烈的爆发着。这位脾气暴躁却用情至深的男二除了把他的爱和忧伤化为愤怒还化作了实实在在的付出。时刻准备着守护小百合。这样的男子没有动听的言语只有实际的关心和呵护。会长优雅,笔墨不多的男主角。不论是他的外貌,言语,扑朔迷离的情感都是优雅的。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魅力十足,偶而出现就振动着小百合的心,也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结局没有像电影那样,在团圆的场面嘎然而止,末尾还有一章忧伤。正是这样一笔不完美的结局才让此书显得真实可贵。让它远远超越了爱情小说的范畴。让读者欣赏到艺伎的凄美一生。

书中的重大BUG!

一个细节小百合在回忆中说过“我这一生从没有查过黄历” 但在战争期间,她又“仔细地翻查黄历” 这个BUG让我觉得不太舒服,似乎是个太明显的硬伤了……我相信这不算是一个非常吹毛求疵的错误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艺伎是活动的艺术家”

一段风花雪月的感伤

《艺伎回忆录》是美国作家的作品,没有了日本那种用词考究、却失之于矫揉造作,极尽铺排、却略显拖沓的叙事风格,只是用不温不火的语调娓娓道来。于是,文字也便像紫烟笼罩的软玉,被赋予了可触摸的质感。“想象一下,一个下午,你和我一起坐在能俯瞰花园的静室里,啜饮着杯子里的绿茶,闲散地谈着过去的经历。然后我对你说……”。故事就是在这样波澜不惊的氛围中开始的,夹杂着呼啸而过的暗涌,穿过漫漫的光阴,回到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出生在渔民家庭里的小百合拥有一双极为罕见的灰色眼睛,也许这双眼睛暗中注定了她不寻常的一生。幼年时,小百合的父母为生计所迫,将她卖到了一家艺馆。于是,成为一名艺伎便是她别无选择的出路。十二岁时,小百合因受人嘲弄,独自来到河边哭泣时,遇到了一个将影响她一生的人——日本某电器集团的主席。当时的主席已步入中年,他用善言安慰小百合,还给了她一点钱。朦胧暧昧的情愫开始在少女的心中蔓延,小百合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成功的艺伎,以便在宴会上重遇主席,为他表演,让他开心。命运还是垂青小百合的。不久之后,最成功的艺伎豆叶收她为徒,为她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她秀丽的容貌、聪慧可人的言行举止,小百合的道路可谓一帆风顺。到十八岁时她结识了很多社会名流(包括主席),让其他艺伎望尘莫及。后来,战争爆发,艺伎们不得不各自另谋出路。再后来,已年近而立的小百合重出江湖。在一次和主席的单独交谈中,她得知, 自己之所以能成为豆叶的学生,完全是主席的暗中安排。多年前的那次碰面,不仅让小百合邂逅了一生的依恋,也给主席留下了袅袅的情丝。最后,小百合做了主席的情妇(在当时的日本,也许这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身份),扶持他、照料他,直到他去世。“如果没有遇到这些,我的人生不过是一条小溪,在固定的轨迹上静静流淌;而现在,我发现,世事就像海上的浪花般无常,无论我们经历了哪些起落沉浮,无论我们忍受了多少苦痛,一切都会被时间冲刷过境,一如宣纸上的墨渍。”在老去的小百合的感悟中,故事结束了。但那种淡淡流转的氛围却不断萦绕着,透过浮华的梦境,沉淀出洒落一地的哀愁。小百合定然是可怜的。不必说她早年在艺馆里遭受的虐待和侮辱,也不必说她之后的种种艰难,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她的、不能被称之为“爱情”的爱情。其实艺伎是不应该有爱情的,如豆叶所说:“我们成为艺伎并不是因为我们愿意,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艺伎不过是取悦男人的玩具,她们的智力应该被用于梳妆打扮、研习技艺,甚至被用于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但绝对不应该去发展什么感情。只是小百合在情窦初开的年龄,遇到了平生第一个给她关怀的人。于是,埋藏很深的情感也便喷薄而出。就像当恶毒的谩骂、尖酸的嘲讽都不足以让一个人哭泣时,一句温柔的安慰反而会使其泪流满面,主席的善意,恰恰碰疼了小百合内心的忧伤。我曾质疑过,山盟海誓蜜语甜言都会瞬间成为泡影,年少时稚嫩单薄的感情又何以维系一生?细细想来,明白了个中的凄楚。也许,对于小百合而言,这份情感使她惟一的精神慰藉,在灯红酒绿之间,只有一个男人的身影可以填充她的心灵,让她愿意相信——也不得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温暖的。《倾城之恋》里范柳原对白流苏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普通人的爱情在纷扰世间尚脆弱如此,何况小百合这样一个艺伎?理解不了,以主席的身份和地位,身边的漂亮姑娘应该是数不胜数的,他为何对一面之缘的小百合念念不忘?也许使作者不忍心让小百合的故事以凄凉收尾而作的安排,也许主席不过是想把美女占为己有,我也不必深入思考了。值得一提的是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氛围。艺伎们雪白的脸和鲜红的唇仿佛“滴在雪地上的鲜血”,颜色鲜艳、样式繁复的和服,走路时细细碎碎的步态,一颦一笑、一怒一嗔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程式,但在我看来,依然具有着琐碎而奢靡的美感。那如同玩偶一般的面孔下面都埋藏着怎样的过去?无人知晓。“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徒留一段风花雪月的感伤。

就这样过了一生

因为曾经看过电影的前面一部分,想知道后面的情节发展,抱着猎奇的心态翻开了原著。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对艺伎这样一群人的重新的认识。起初对艺伎的看法不是很好,在读了书之后对她们有一种敬佩,能够忍受这么多的磨难只为成为一名艺伎;也对她们有一种同情,太多的东西束缚着她们,很难主宰自己的命运,受当时的环境的左右,受到整个时代的左右。在她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不平等。

细致的绘画

没有看过电影,不知道拍出来的效果如何,但相信有些书中非常出彩和重要的地方,是很难用电影表达出来的,例如那色彩纷呈眼花缭乱的和服文化,真是让我叹为观止了一把。书中对和服的色彩、质地、花样、款式、穿着方法以及什么阶段穿何种和服描写得很详尽生动。(这衣服真美呀,可是穿起来真是受罪)人物塑造并非十分丰满,但是那时那地的氛围刻画得很好,还有艺伎的生活、所学的各类课程、行事待人的方法神韵,精致细腻。就像小百合形容的,她听一首歌曲的时候,脑中会出现随着音乐变化的景色,看这本书时,就仿佛缓步穿行在那时的京都富永町。顺便一提,感情这东西,有些时候真是愈亲近愈伤人,例如小百合与南瓜。当初这样的情同姐妹,也正因为情同姐妹,更加容忍不了对方的伤害,即使是无心和不得已,而心里的怨恨也更加压抑。倒是小百合和豆叶这样,有情谊,也有距离,互相需要,虽然平淡,却是长久。

艺伎:书与影-从《艺伎回忆录》到《门萨的娼妓》

在阿瑟.哥顿小说《艺伎回忆录》的结尾,纽约街头,“一个矮小的日本老妇,穿着和服”,正在“穿过公园大道”,这是属于渐渐逝去时代的身影。同名影片中,章、巩、杨的倾力演出,由于“倾力”,已乱了方寸,顿失“艺伎”这个名称所指涉的舒缓、雍容。这一代的所谓名伶,竟是怎么也攀不住唐风遗韵、曼妙身姿后的一片衣角。    也不奇怪。小百合哀叹,“我刚到祗园时,那里有八百名艺伎,现在则六十个都不到,学徒也不多。而且这个数字逐日递减,因为变化的步伐不会减慢,即使我们相信它会减慢。” 变化的步伐不会减慢,因此,怅然若失是徒劳无益的,抱着猎奇的心态观赏《艺伎回忆录》,才是正道。当然,适当的考据也是必要的。    上古倡优不分,而后由倡而伎,由优而伶。虽然日本人,以及自以为的知日派,一再为我们解释“伎”“妓”之别,但实际呢?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与刀》指出:“到艺妓处玩乐比到妓院花钱要多,但与艺妓玩乐一夕的费用并不包括性行为的过夜。他所享受的乐趣是欣赏训练有素、衣着入时、举止得体的美女的款待。如果要与某一艺妓进一步接近,男的就必须成为这名艺妓的保护人,签定契约规定是他的情妇,或者男的魅力动人,打动了艺妓而自愿献身。当然,与艺妓共度一夕之欢也绝不排除色情之事。”在此书中,是将“艺妓或妓女”并称的。而《艺伎回忆录》也指出,“所以你明白了吧,祗园里一流或二流的艺伎,是不会随便出卖一夕之欢的。但是假如有个合适的男人对别的关系感兴趣-不仅是一夜,而是较长一段日子-而且他愿意支付相应的代价,唔,在这种情况下,艺伎会很乐意接受这种安排。”在这里我们比较井原西鹤描绘日本古代风俗业的名著《好色一代男》,其中对古时日本高级妓女“太夫”的叙述:“而后,吉野弹琴、咏诗、点茶、插花、调整时钟的钟摆、给姑娘们梳理头发、与她们一起下棋吹笙、与人们谈论宗教信仰和家庭生活的安排,自始至终,言语举止文雅得体,众人感到非常愉快。”(《好色一代男》之《名妓吉野》篇)这与《菊与刀》提到的“艺妓的舞蹈、风趣、歌谣、仪态,都是传统的,具有调情性,而且故意表现上流社会夫人所不会表现的一切”,以及《艺伎回忆录》所说“只有最具潜质、外貌最美丽的艺伎才会被鼓励去专攻舞蹈,其深厚的传统,或许唯有茶道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并无本质区别。(小泉八云则直称为“以跳舞为业的艺妓”。)甚至米什莉娜.布代为“茶花女”的原型、巴黎名妓玛丽.迪普莱西所撰《茶花女正传》中,迪普莱西为晋身名妓,也要“学习音乐、收藏图书、学习礼仪,并且变成了谈话艺术的专家”。艺伎与妓女,二者都提供性服务,只是享受才艺、情趣必须有相配的代价和礼仪。    在我们这个浮躁的消费主义时代,一切都是急就章。“帅哥,照顾一下生意嘛,100元就行。”“用嘴吗?”(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你将我遗忘》)即使随后有“那姑娘还在练吐纳功夫,长发飘在我的腰间。但坚硬渐渐消融,世界戛然一声断裂,记忆中那些细节又象河水一样翻滚奔腾”的伤情描写,也已不是当事两造的绮情互动。而今日被视为“纸醉金迷”“高消费”的桑拿包房里的光猪游戏,在同为井原西鹤所著《好色一代女》中,只不过列在甚低等的“澡堂的搓澡女”妓女等级,并为波斯大哲王阿米尔.昂苏尔.玛阿里所诟病。(《卡布斯教诲录》第十六章“论沐浴”强调,“同时也不要在浴室性交。特别在蒸汽浴室内。”)一切趋于粗俗,即使《围城》中赵辛楣、方鸿渐客居小店所睹题壁“路过鹰潭与王美玉女士恩爱双双题此永久纪念济南许大隆题”的打油诗“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今朝有缘来相会明日你东我向西”,那份默存先生暗讥其伧俗的闲情逸致,也已令人觉得恍如隔世。世风如此,今人如何能体会艺伎及其所代表的含蓄、优雅的古之风流?    日本文化、礼制受唐影响最深,娼妓文化亦莫能外。经常有人把艺伎与歌舞伎混为一谈,其实《艺伎回忆录》中已指明,“歌舞伎是一种相对年轻的艺术形式,直到十八世纪才出现。”而艺伎,是由唐代官妓制度在日本传承沿革而来。“唐代北里风气好尚…三、妓女以色为副品…唐时嫖客最注重的为‘诙谐谈吐’,其次为‘音律’,其次为曲中‘居住及饮食’,而妓女色相反觉无足轻重。”(王书奴《中国娼妓史》P75~77)与艺伎的状况并无二致。看影片中艺伎们频频出入官贾的宴集,佐酒为欢,实是承唐遗风。王书奴同书指出,“曲江宴会为初举进士最得意的事。”这种新考录公务员与首都国营妓女的联欢,已成为大比之年的盛事。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城中花”之“花”者,就是长安城最出色的注册官妓。及宋,“正像唐代一样,高等妓院的妓女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荷兰人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第三编《帝国的全盛时期》)该书引周密《武林旧事》,指出宋代有“三种不同等级的妓院制度”即“勾栏瓦舍”、“酒楼”与“歌馆”。而“祗园”就相当于“歌馆”的等级。同样,艺伎在战前日本,也“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战后商业经济的急速发展,艺伎所代表的那种缓慢、繁琐的生活方式,已渐为都市的快节奏所不容。前述艺伎人数不可逆的减少,反映的就是这一趋势。  而在中国,娼妓文化的没落更早就开始了。周劭《清明集》之《明末士子的气节及与政治和妓女的关系》指出,“南明便成了中国娼妓史上最有文学气息的一页。”在那个时代,柳如是能诗、能画、善写工笔小楷,且有丈夫气,与陈子龙以“弟”与“先生”相称,诗酒唱和。以她为代表的“秦淮八艳”,在动荡的危亡之秋,与南社的士子们,共同奏出了江左风流的一曲挽歌,婉约与豪放兼具。此后,“我们只能从余怀的《板桥杂记》抚想当年的鬓香钗影、红巾翠袖”。(施康强《媚香楼记》)    乔治.奥威尔在《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中慨叹,“我国发生谋杀案的伟大时期,也就是说我国的伊丽莎白时期,大约是在1850年和1925年之间,凶手的声誉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的有如下几个:(例举,略)”。但是,举了一个美国“公路片”风格的草率的谋杀案之后他慨叹,“很难相信,这个案件会像以前的那种家庭毒杀戏剧那样为大家长期流传,后者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的产物,到处左右一切的伪善至少能保证像谋杀那样严重的犯罪应该有强烈的感情作为动机。”说得何其的好啊。同样地,在性交易中,人们也不可能仅仅耽于肉欲,并且多少会希求一些追求的障碍、以及形式上的“伪善”和“感情…动机”。在这个意义上,吴梅村的以下这首诗,就不免使我们感慨万端:  “休将消息恨层城,犹有罗敷未嫁情。车过卷帘劳怅望,梦来挟袖相逢迎。青衫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负卿。记得横塘秋夜好,玉钗恩重是前生。”(《琴河感旧》诗四律之三,此为吴梅村为“秦淮八艳”之一的卞玉京而作。)  “卿怜我”、“我负卿”,这就是慕容雪村书中那种仓促交易所缺乏的“有强烈的感情作为动机”的互动了。即便是旧上海的“长三堂子”如会乐里等,也因为它徒有表面的“高级”,却没有内在的底蕴,铜臭味太重,而为识者不齿。    因此,我们叹服伍迪.艾伦的天纵奇才。在《门萨的娼妓》中,他描绘了这样一个妓业的理想国:  “一个男人想找多少妓女都可以,可是真正有头脑的女人-短时间内,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  “花一点钱,她就会来跟你谈任何话题-普鲁斯特、叶芝、人类学等等。思想交流。”  “50,聊《白鲸》可能得100块。你想进行比较性讨论,把梅尔维尔与霍桑进行比较吗?100块可以搞定。”  有了如此一番有别于“先生,要不要加钟”的高雅图景,我们也许不必为艺伎时代的衰落担忧。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我们的心中,能容纳的胡思乱想何仅限于一座断臂山?至少还可以有一座失乐园、一座丽春院,还有一座祗园。  可惜,它们通通是违章建筑。  

随便说说

过了几个月才来写评论,不管怎样,都有些忘却。。看完书以后还把电影找出来看了,但是觉得书更值得一看!小百合这个人物刻画的很真实,就觉得她是自己身边的人。很喜欢隐忍这个词!用来形容她很好。爱的炽热而隐忍,所以没有烫伤自己,并一步步走向自己对自己承诺好的世界…

读《艺伎回忆录》

我不知道艺伎的“伎”字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若写成“妓”没准被人笑话。。。我说的是阿瑟·高顿的小说,我终于把它看完了。先看的电影,看的没头没脑,莫名其妙,以为美国的大导演胡乱窜改,后来才明白原来不是。只是这样的讲述一个特别名族的特别族群的故事,不用文字来详加解释大概是看不明白的。你现在若要我一句话概括这小说的内容,我只会说,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艺伎”——日本人是不承认美国人写的和拍的东西,但让他们说个清楚他们又会支支唔唔欲言又止——艺伎也算是一种政治的产物,同时与日本的天性中的耽美分不开,你说她们与妓女有本质区别吧,没有;归根结底是一种取悦男人的事业。 但小说还是一个彻底的爱情故事,我喜爱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宿命感,小说一开始就说主人公命里五行多水,令人倍感亲切——也许,中国的某些文化在异域保存的更为原汁原味。作者是一个女性,并充分体现女性感知世界的特点——她总爱用比喻,她总能贴切精到的描写出某些难以言说的特殊感受。  言归正传,小说吸引我的地方,是这样一个命题——“迷恋”——一个比“爱情”形容PASSION更为恰当的词语。我想起泰坦尼克的一句台词:女人的心中充满秘密。一个女孩子辗转半生,努力从丑小鸭蜕变为天鹅,只为年幼时的一次偶然的邂逅,从此将迷恋藏于心底。 年少时的这种迷恋是弥足珍贵的,无论是对同班一个男(女)生的暗恋,还是对一个明星的崇拜和迷恋——这种单向的、屏弃了诸多社会掺杂因素的情感,反而更为纯正发自内心而原汁原味。我听说中年人爱看三国,然过了天命之年的人反爱看红楼,是什么道理呢?人生值得珍贵的是这种本真的原初的情感。年纪越大,迷恋的东西越少,也算是一种悲哀罢。Leslie的一首歌《有心人》里林夕作的一句歌词,我很喜欢:但愿我可以没成长,完全凭直觉觅对象,模糊地迷恋你一场,就当风雨下潮涨。  看这本书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Leslie,他喜欢这本书。曾经疑问这是为什么,现在也许有了一些答案。他该是爱看这样一个默默努力向上游自我修炼的故事的;艺伎的吸引人之处——惯于优雅从容,熟捻谈话的艺术也会是吸引他之处;我想,他也是一个宿命论者。。

再美的电影镜头也爱莫能助

1999年曾有青海出版社的中文版本。当年读过,以飱猎奇之心,对文本本身没过多留意,那醉醺醺的房子、灰如水银的眼睛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历经数年,好莱坞要拍电影,我知道后很乐,匆匆翻了一下旧书。不久之后,99.com的编辑告诉我,作为影视同期书的新版书上市了。我第一句话问的就是翻译问题。拿到书之后,两本一起看,天了,之前的那本可能错误太多,惊诧自己居然没觉出前言不搭后语之处。电影带来的打击甚重,远远大于糟糕的翻译导致的粗糙。影像原本拥有的力量在这本书、这个故事、这个特殊的背景以及携带的所有细节面前,几乎只是几笔昂贵的涂鸦。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大宣传营造的不可悔改的误读,对文本本身,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好。留下了一块华丽无用的垫脚石。在本书前言中,有一个恰好能用来解释电影和小说关系的比喻。人物传记和自传的差别就好比跑在田野中的兔子和兔子自己,确言之,以小百合口述写成的《艺伎回忆录》是彻头彻尾的个人故事,有童年、有心结、有每一个人生阶段微妙而坚定的决心……而电影变成了一个空洞的陈列风景画的架子,人物带着脸谱,性格剧烈而毫无根基,电影自以为是地再现了艺伎的“田野”,小百合只是一只精彩的“兔子”。也许这恰是导演期待的结局,但可惜的是,我认为这个工作最好还是交给日本本国人去做,那样,对华丽的茶屋、狂乱醉态的男人、裂桃发式的性寓意……都会给出最精准的画面。所以,请务必踩着华丽昂贵的垫脚石,去品味文本的《艺伎回忆录》。初读时令我惊诧的,并不是身为艺伎要经历的学习、陪酒、辗转于男客寻求资助者等场面,我惊喜的是,小百合对其生活场景的叙述和想象力是那么可爱、那么有诗意。这是某种天性的东西,而几乎只有借助文字才能重塑。如果不读这本书,我们怎么会知道:小百合眼中的田中先生、会长是如何吸引人的?小百合的眼光曾如何在华丽的和服上下流转(在镜头里,这几乎是被淹没掉的细节)?小百合成为艺伎之后的叙述反而是显得乏善可陈的。生活万象,令女人不再天真地善用比喻和联想。她的天真变成了在复杂游走的人际关系中的天真,还有对爱情的偏执的单纯。诸如多年后,会长给的那个吻,在电影中,你无论如何体会不到那是她一生中的初吻。难得的是,这样一本回忆录从未陷落入夸张的悲切,传统意义上这种境地的女子应该背负的耻辱几乎不存在,只有思乡情、念家人的瞬间你会感到她的无助,这些童年的痕迹留存着邻家男孩的粗鲁、重感冒的大海的咸腥反复出现,直到回忆录的最后,平顺为一口入口的好汤。而这恰恰是真实的。她不是在受苦,虽然受制于人;她不是在生活,但她很明白华丽和鄙俗落差间的真相。这一切,电影做不到。电影的失败之处,我觉得是难以避免的,面对人生之漫长之丰富,100分钟是很勉强的,尤其有文字的对比;其次,聚焦于小百合对会长的感情,便是最大程度削弱了她身为成功艺伎在悬殊落差中的生活真相,企图用无数华美的镜头,却恰是磨灭了她的成熟、八面玲珑和不张扬的倔犟;再次,电影只能通过三个艺伎间的争夺来反映这片暗夜中的“田野”,可两个演员对角色的再塑造并非恰如其分,删节后的来龙去脉也无法呈现艺伎社会中的等级森严,于是,一切看起来就像是个体的运气和剥削、对她人的嫉妒和利用的混合体,要知道,在书中,小百合阐述了一套极其详尽的艺伎社交法则,乃至五行、皇历之类的风俗,这才是“田野”之精髓所在。电影的特质恰恰增强了误读。法国交际花盛行的年代里,才女著书(情爱小说、诗歌、乃至哲学都有)不是什么新鲜事,还有不少交际花退休之后都靠写爱情小说过活。论及日本的艺伎,抛去其生活的神秘感、美学的诡谲不提,首先她们的本质和交际花是一样的,生存方式、社交层次、才艺需求都基本一样,但因为日本文化中对女性严格要求的特殊的色情和诡秘,艺伎群体显得和欧洲交际花们截然不同,后者放荡、时髦、抱着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也可以身为礼物被男人送来送去。而艺伎的根本美学基调就不一样,致使她们的表现方式、处事原则也和交际花不一样。这就诱使斯通大导演对其充满幻想,而幻想最适合的光影不是白晃晃就是黑漆漆。甚至也诱使了阿瑟•高顿,有消息说,作为素材提供者的艺伎本人已经以诽谤罪上告这位畅销书作者,令所谓“真相”又突然扑朔迷离起来。平心而论,本书的后半段是有点乏味的。尤其是几个重要男性的塑造方面,几乎毫无“塑造”可言,我们无法得知这些有财力的男人在艺伎社会里的真正心思,显然,这不是这本书要讨论的内容。这本书的情节跌宕起伏、细节纷呈、结局无法预测,其实未必是文学的功劳,它可以是畅销书,但也仅仅是畅销书。这也致使一些读者认为本书人物空洞。因为要转述和高层男客的交往无疑是复杂的,谈话是没有新意的。作为一种回忆录,到最后,你发现人们面对现状总不及回忆往昔一点一滴来得珍视、来得努力,而没什么比习惯了一生的“现状”更让人失去联想力。仿佛人们总在追寻时发现人生的乐趣,也能够细腻咀嚼悲切。

漫幽的东瀛女子

很早很早就拜读了《艺伎回忆录》,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国际张小姐还没有出名呢。自然封面也不是这位蓝眼睛的暧昧女子,而是以为婉约的穿着和服日本女子,坐在屋子的一边。一眼望向远方。(记得书中的序言,作者多么希望张曼玉扮演小百合。)这不是一本单单回忆小百合的一生,而是整个日本艺妓的文化和历史。日本女子的那种楚楚可人,那种欲言还休的清幽,让人勾心;让人动魄。赞叹和服的华丽,欣赏东瀛樱花的灿烂。当然还有那一段“不堪的往事”。请相信,《艺伎回忆录》不单单是一本个人的传记,而是整个日本民族。

书写的很细腻

对服饰,心理等令人惊人的细致而逼真的描述。我很喜欢,觉得真的很不错,看艺伎回忆录的电影时倒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书写的真的很细腻。真不敢想象这是个男的写的。

轻松道来心酸事

首先这本书对了解“艺伎”这种日本特有的神秘的社会群体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抛开“艺伎”这个特殊的背景,只是作为一个社会底层、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那个艺名唤做新田小百合的女人,终其一生、奋不顾身、殚精竭虑,不过是为了如蝼蚁一般渺小的她能够挣扎着靠近她的爱人。虽然她是一名成功的艺伎,但在她看来,费尽心机成为一名成功的艺伎,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她追求的结果。而那个唯一的追求目标,需要她不断放弃仅有的珍惜的东西,不断做出牺牲,不断进行可能万劫不复的选择。小百合最终有一个好的结局,所以,这个故事也许不能称之为完全的“心酸事”,况且,生活对谁来说是美满的呢。让骚客去感叹古老的艺伎文化的消失没落,生存的艰辛和理想的湮灭几时缺失过。这是一本非常容易读的书。也就是说你会被它所吸引,然后轻松地一直读完。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叙事的轻松有趣,且很女性化,很难相信出自一个西方男人的手笔。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中有很多形象、有趣的比喻,就像我国有些地区常用的比兴的手法一样,很有生活的气息。不在这里举例,(事实上是时间比较久了,想不大起来了。)如果你读过这本书的话,一定会留意到这一点的。我不会去看最近一版的它的同名电影,跟章子怡的隐形眼镜没有关系。我非常担心章子怡跳起书中盛赞的歌舞伎舞蹈的那一刻,象一把早已预知的悬在我头顶的刀,在我的惊恐中随时都会掉下来。我对该片的监制、导演、演员都没有什么成见(至少是在这里),但我觉得有些热闹与章子怡们无关。如果日本人来制作这部片的话,倒还比较值得期待。

要遵从你的命运,如同遵循水流的方向

一年前看过的故事,最近又重新拿出来阅读。寂静的黑夜——静的不是房间,音乐早就被调到最大声。寂静的是内心。看近一个世纪前的一个女人经历的生命,跌到她的往事中,不去想,那也许甚至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即使------只是个被编造的故事,仍旧会让人感动。老人看到9岁的小百合,同她说,第一眼看到你,就知道你的生命里有很多水,知道命中多水的女子会怎么样吗?她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命运的手,将她们引导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做的,只是适应,而这恰恰是水的特性---------------。简单的预言,却诠释了小百合的一生,她无法预料到,她接下去的生命会碰到身吗,母亲早逝,父亲无能,被卖到祗院,受到嫉妒的人迫害,逃跑却没能成功,最好朋友的背叛,战争,以及无数的生离死别。同是,她也成天同时代最成功的艺伎之一,并且和自己爱的男人终身厮守。这些,所有她的命运,都不是她可以控制。她唯一可以做的,只是心存希望。她的希望,是渴望得到一个男人的爱。那是一场超过10年的暗恋,不露声色的荡气回肠,她将他放在自己内心的最深处,只有在深夜,独自躺在床上时,她才会放任自己的思绪暗暗汹涌。当她以为再也无法看到光明的时候,她都要想着会长才可以有勇气坚持下去。直到某天,她即将失去这个希望的时候,她才明白:如此残酷的命运,之所以没有让她变成一个像初桃一样残忍女人、或者像妈妈一样贪婪、再或者像南瓜一样对生命以及人性完全的失望,只是因为她心里一直有希望,那就是,终究一天,她会得到他的爱。因为企图逃跑,妈妈不愿意再在小百合身上花费一分钱,她的生命也许只是如此了,无法学习,永远也无法成为一名艺伎,但也无法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她的将来很可能是做个受人欺负的小女仆,甚至有天当她不再有利用的价值,只能到最低等的妓馆了却残生。在某个夏天的午后,她突然意识到,这就是11岁的小百合很可能面临的未来。她蹲在河边,伤心的哭起来,这个时候,她看到会长,他扶她起来,为她擦干眼泪,给了她硬币,让她去买个冰激凌,他对待她,充满怜惜,他并没有嫌弃她只是有脏又瘦小的孩子。他就像阳光一样,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也许就是因为她赋予在会长身上的意义,让他充满了魅力!让他成为她努力下去的动力,她用会长给的钱买了冰激凌,很小心的吃完。钱没有花完,还剩下三个硬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数额巨大。“我奔到四条街,又一路跑到祗园东端的街尾,祗园神社就在那里。-----------我把三个硬币投进那里的供奉箱——这些硬币可能足够把我带出祗园了——然后我拍了三次手并鞠躬向神祝拜。我紧闭双眼,双手合十,祈求神明保佑我成为一名艺伎。为了有机会再次吸引到一个像会长那样的男人,我甘愿经历艰苦的培训,承受一切困难。”也许从那刻开始,她的命运之轮开始转动。这是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一个人的力量非常微弱,也许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我们也只能尽人事,天命,在某个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层次。但即使如此,生命之所以灿烂,就在于人心中所保有的的执着。心中存着一个希望,这个希望,是什么并不重要,别人是否可以理解和接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坚持。即使很多时候,连自己都在嘲笑自己的愚蠢,但——却是可以支撑我们去面对这个惨淡生命的唯一法宝。同时,对我而言,我是相当钦佩小百合将对一个男人的爱,做为她的希望。将近20年,她努力甚至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如何的接近会长,并让他可以爱他。甚至很多年,她连他是谁都不知道,她只有个简单的想法,只要她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艺伎,那么终于有一天,他们会再次相逢,然后-----也许会长会认出,她就是那个多年前,被他救起的那个女孩,她可以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还可以用以后长长久久的岁月,告诉他这许多年来,她对他的思念,以及——只是对他一个人的思念。可惜——我却没有一个人来让我如此思念。但我同她一样,会是永远心怀希望的人,无须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因为那注定落空,我们都是没有任何预料被抛到这个蓝色的星球。记得许久前,做的梦,有声音对我说,神为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回家的路,只是我们不知道这条路有多远。醒来后,我一直在想,也许无论我如何的心情,也是踏在这条回家的路上,一路上,该安排的早有安排,该伏笔的,也在某处等待着我的来临,我只需要一路的走下去,自然会在时间来临的时候得到我所需要的结果,幸福与否,不会被我控制。但我相信,一路走来,会有许多礼物等待我来开启,一切无须强求,该得到的时候终会得到,而该离去的,即使勉强挽留,也迟早会离去。

书比电影好多了

先前的时候看过电影,现在看书真是觉得比电影要好看得多!刚看了一半,看完了小百合出卖了她的水扬!书里对性的描写我觉得很有意思,也许若干年以后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现在的我也希望像小百合那样得到一枚幸运的硬币!

Cinderella Geisha.艺伎灰姑娘

小说《艺伎回忆录》封面上,章子怡那对蓝灰色的眸子,仿佛一个隐秘的按语,暧昧地宣示了这个长篇虚构文本的本源属性——一言以蔽之即是,艺伎华美和服和惨白妆容遮掩下的西式灰姑娘传奇。小说原著作者阿瑟.高顿精心虚构了一个名为新田小百合艺伎的生命历程,小百合出身于一个叫“养老町”的小渔村,从“那样的垃圾堆”开放出一朵光鲜靓丽的艺伎,“就像是用水桶泡茶一样荒谬”,于是,这个故事就这么“荒谬”地发生了。由于母亲病重,当时原名“初代”的她和姐姐一起被卖到京都,更漂亮一些的她,进入艺伎馆成为学徒,而姐姐则步入妓女的路途。经过生活的磨砺和专业训练,“初代”蜕变成“小百合”,满身鱼腥的小女孩涅磐为京都祗园的红牌艺伎。小百合的生命卷章里,铺衬着刻毒悭吝的“妈妈”,处处打压她的前辈初桃,收她为妹妹助她上位的“仙女”豆叶,当然,还有命中注定的“白马王子” ——一个大电器公司的会长(即董事长),他不仅是少女小百合暗恋的对象,历经波折后还成为她的“旦那”(终身伴侣)。好莱坞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蛊惑过全世界的《PRETTY WOMAN》有一个精妙的中文意译——“麻雀变凤凰”,现今应用在《艺伎回忆录》上仍然妙哉。当然,在隐秘的“灰姑娘”西式本源主干外面,阿瑟.高顿精巧地覆盖上了一袭日式浮世绘模样的菁菁枝蔓。以噱头十足的“艺伎”为切入点,高顿用小百合的第一人称口吻和视角,诱导读者层层透视进入他铺陈展示的日本风情奇观。高顿通过详尽描述一个头牌艺伎的诞生经过,将艺伎现象的面面观——衣食住行、教育培养、组织结构、经济运作、男女关系包括潜规则等等逐步呈现,丰富细腻的细节描写,给小说的真实性增加了沉甸甸的筹码,而“五行”、“黄历”之类东方文化符号的镶嵌使用,使得窥探猎奇的心理渐渐得以满足愉悦,于是一个老掉牙的经典“灰姑娘”文本焕发出异样动人心魄的舒泰。为了方便西方读者的理解,高顿经常采取一些简易的对照比喻,如在谈及为何艺伎沿着发际线留出一小块皮肤不上妆刷成和脸一样惨白时,透过小百合之口解释道:“日本男人对一个女人脖子和喉咙的感觉就像西方男人对女人大腿一样。”其实,考察高顿的学术履历——哈佛学院专攻日本艺术、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史硕士、北京大学进修一个夏季、东京工作一段、波士顿大学英文硕士——不难发现,长期浸润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经验体悟,造就了这部小说的畅销传奇,而这样的传奇,自然会被好莱坞的金手指点击而中。“假做真时真亦假”,小说《艺伎回忆录》的前言,虚构得言之凿凿的对小百合进行过18个月采访录音的“纽约大学日本历史研究‘阿诺德.拉索夫讲座’学者雅各布教授”,一开篇就搞得像真的一样描述着1936年十四岁的他在京都亲眼见到艺伎的兴奋心情,但是实际上,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上映前高顿接受采访时却坦陈,他并没有接触过真正的艺伎。据说,“一切阅读皆是误读”,既然小说不过是美国文化精英炮制的面向西方受众的“悦读”畅销书,因此,当章子怡、巩俐、杨紫琼这三位华人女星占据了好莱坞出品电影的主角位置时,自然也毋须惊奇更毋须欢喜,上纲上线的事情这次虽是日本人来操心聒噪,但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艺伎”和“艺妓”的纷争中,就可以明晰,《艺伎回忆录》是个多么“暧昧”的文本——让人联想到大江健三郎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时候的演讲《我在暧昧的日本》,与28年前川端康成的《我在美丽的日本》相应成趣——暧昧与耽美的纠缠交融,成为《艺伎回忆录》从文字到影像的广泛传播进程的催化剂。当章子怡被日本人批评后又遭国人指责她在电影中那双蓝灰色的眼睛时,我从小说中得知这是高顿有意设置的,小百合从母亲那里遗传到的特别眼睛有一个相当东方化的命理解析——因为命中带了太多的水。这种议论纷陈的“蓝灰色眼眸聚焦下的艺伎之道”,究竟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颇耐人寻味,但是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好像却有点世界大同的一致。

侧面日本

艺伎跟妓女的交集不为空,并集是能歌善舞的小三专业户。看完这本书,再一次见识到日本人的冷血本质。可是,冷血往往可以奔腾出辉煌的成绩,只是毋庸置疑的。总体来说,我是比较耐心的听完她的回忆录的,语言风格是明显的美国作家腔。

今日看到某游日本的帖子里艺妓的照片忽然想起读过的一本书

少女时代读过的书!此书还在我娘家闺阁的书柜里保存!以前那个封面的已经没有了哇!国际章的这个封面一点意境都没有,喜欢当年的那个封面!

还不错

必须承认我是因为同名电影的强大造势而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但事实上,对“艺伎”这一特殊职业的好奇,早在好几年前就有了。寒假的时候一直在看这本书。感想是,他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太多了。作者阿瑟.高顿的文笔是华美而细致的,但又不缺少幽默,也并不让人觉得不真实或沉闷。情节的起伏,优美的措辞,以及不时的幽默,还有对于艺伎生活的详细又深入,真实的描写,使这本书当之无愧成为一本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顺道一提,后来又看过了电影。觉得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把情节删减太多了,难免让一些没有读过的小说的人不知所以。而且我想任何看过小说的人都会觉得小百合是个非常聪明而精乖的女孩,但在电影里丝毫没有感觉到这点,相比之下,章子怡饰演的小百合显得太过平庸又没有特色了。有兴趣的可以先在这里读一下部分章节。毕竟不是合适我的就一定合适你的。

视角转换中的探讨

看过两者,确实容易产生书强于电影的感受。书的叙述立足小百合的个人视角。容易让读者为她的始终如一的简单梦想激动,心境起伏跌宕,何况背后展开的又是异国华丽神秘文化的幕布。电影虽然情节贴切了原著的每个细节,但调整了整个视角,让观众作为旁观领略一个艺妓的人生。这个方式,会降低观众的感受程度,毕竟,也就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才觉得小百合的困境和希望是如此的重要和吸引。一旦旁观起来,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辛苦执著,太多人的挣扎苦乐,都比这个看似困窘,实则运气不错的艺妓都动人更多。电影平淡化的旁观视角,反倒更有些额外的意味。再分别权衡一次这个视角转换的差异。书本虽然因为人物个人的跌宕起伏吸引人。但真实感却比较低,只要阿瑟想掩护其实仍在人世的原型,这很有可能完全是个编造。真实感的降低,对这种团圆型的故事自然有影响。弱化电影表现力的,除视角感觉外,还有章子怡的表演。她唯一表现出的,就是那些女的都嫉妒小百合,百合同学很委屈。唉……一声长叹。我还觉得这角色能让此人发挥一把,她和小百合都一样有运气,但她却实在是没有实力。上述的探讨,并非为了说明电影强于原著,更觉两者的优劣无可比较。只是觉得观其两者,这个故事本身从内在到外在的侧面被书和电影各占一角,对理解故事都相当有益。当然,看完两个侧面,我依旧是有个最终结论的,这个故事是平平之作,不值得过分咀嚼,但从理解故事的经历中所能获得的自我发现,仍旧有趣。

杰克苏

作者的杰克苏已经到了人苏合一的境界,我觉得他写作的时候已经把自己带入“小百合”这个角色。尤其是最后的结局,作者本意应该是弄个HE大结局,但是由于会长和小百合的接触描写以及他本人的出场描写十分之少........牵强╮(╯_╰)╭

艺伎回忆录

这是我在每个琐碎时间,包括厕所(坏习惯哈,以后要慢慢纠正)时间读完的书,在翻到最后几页时,有种“悲伤逆流成河”的感觉,在宿命面前人的抗争力量有多大,一个自幼出生在海边的女子,经历了父母双亡,姐妹被卖给艺馆,而这样的开始决定了她今后所有的努力梦想都是取悦男人,赢得一个情妇的职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从一开始,她的命运都无法自己掌控,如同漂浮在水上的落花,永远无法欲知未来的方向,初桃、豆叶、南瓜、医生、将军、延、男爵、会长这些穿插在她生命中的人,像河水中的各种石头,随意改变着她前进的方向,女人们或落井下石,或慷慨帮助,男人们或真情实意,或无耻贪婪,而这一切她都如履薄冰,并且无法真正辨别。她没有自己的人生,仅存的爱情在这个风霜刀剑的网中或许到死都永远无法兑现。最后几页小百合为了心中仅存的梦想孤注一掷,终于有惊无险,让剧情突然豁然开朗,故事平安结局,而这样的结果在领略了前面各种各样的惊险后总觉得不可思议,而当最后知道了这一切都是被人早已布置好了,就像一个小孩子突然从树上掉下来,却不知道下面早已经有人在暗中接着,她的各种努力又显得及尽悲凉。整个故事最鼓舞人心的不是结局,而是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书中的文字富有智慧,展现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智慧而又忍耐的女子形象让人欣赏。

好书如好茶,越品越香

一开始听闻《艺伎回忆录》是来源于网上对章子怡出演此片的消息,大量的宣传,把一代艺伎渲染的沸沸扬扬。不由得多了几分好奇,偶尔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一时兴起,就买了回家。故事源于主角的孩提时代,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了主人公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被卖到京都的祗园,经过重重磨难,终于成为日本大萧条时期的著名艺伎。书中大量穿插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细致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人物对生活的不安与向往,刻画出一个鲜明的形象。书中有大量对日本民俗文化的描写,向我们读者展开了一个新的神秘的艺伎生活的世界,也了解不同文化对美丽的另类的理解。总而言之,是本好书,值得细细品味。

当故事看看就好

很搞笑的是我是被盗版摆了一道而看的,之前根本没想刻意去找这本来看。有天无聊的时候在院里的打折书摊(那种书摊上基本上都是盗版)上看到它的时候,封面上大大写着“山崎峰子”原著(我想看的其实是那一版),更要命的是序也是用的山崎峰子的原文,我一看挺便宜的,一时无聊就买来看看(因为它实在没让我好奇到去买正版看的地步……)买完了就上街逛去了,结果等到晚上在家细看才发现货不对版,晕。故事挺曲折,有畅销小说那种典型的吊人胃口的布局:一开始是《美少女梦工厂》式的养成游戏走势--小百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击败对手。然后再加上了一个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来信》式的隐忍单恋来给主线补充细节。这样有效地吸引了读者追看的兴趣。当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艺伎”的生活的猎奇性和刺激性也是不必怀疑的,我无聊,居然想到了很多热门的行业剧--我是行业剧的热心观众,吸引我看什么医生啊警察啊律师啊法医啊生活的绝对是里面那些反映行业特色的东西。任何一个行业,你只要尽量把它的行业里的小秘密和特色跟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故事连在一起,绝对是好看的,更不要说“艺伎”这种够噱头的行业了。看着玩打发时间也不坏。不过不看它也没什么损失。

我常常梦见你站在我面前

像是一只手轻敲了左心房的空隙,在我尚未准备齐全时,那双灰蓝色眼睛头发乱乱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探进头来,小声地对我说:我进来了,可以吗?那样的无法言喻的亲切感,令我想眯着双眼微微将头向左倾并保持笑容,如同面对一个自己思恋已久却不敢冒然表明心意的对方——或许这比喻并非那么恰当,但当我合上书的封底时,这强烈的依恋令我几乎想俯面在这书上并呓语些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叹词适用于这种情感呢,思索许久,却都似乎讲不出口。最后只得远远默默地看着它那以那双从始至终的灰蓝色眼睛为封面的漆黑的书籍,心里暗叹一句,真是美好呢。同时心里泛上层层的暖意,在终有些凉意的初冬季里,心如探汤。但大都见到过这个故事梗概的人也许都不会认同我的“美好”一说:无辜的小女孩被信任着的人卖到城里并与亲人分开,在毁灭与排挤下生存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如无数同职业女性一样终老的故事。无论是在腥臭的布满鱼内脏的房间里,还是初桃刻意的陷害下,或者螃蟹医生变态的嗜好前,以及大臣丑陋的权威下,什么都不会是美的。但是小千代手里的樱桃冰淇淋,白川溪河水边的绅士,延亲善的眼神,和最终岩村坚如父亲般的宠爱,令我真的开始有些嫉妒这美丽的姑娘了呢。眼灰,命中多水。“水是五行中最灵的物,水可灭火,可冲土,可蚀金,就连水无法毁灭的木,也只有在水的供给下才能存在。”于是千代,或者小百合也成为邸园中最灵的姑娘。从她的小时候到成年,如同一株草——或者说是一片草地——卑微却蓬勃的萌发。这令我想起了某个夜晚在校园里走动时所见的标语“请勿打扰,小草正在生长”。我曾好奇地蹲在路边察看,在灰褐色土壤上遍是淡白色为主的蕾。次日清晨经过时,竟绿绿的铺满了大部分的土壤,只在少许的间隙中露出质朴的颜色,如此蓬勃舒展,急速坚韧。而千代,正让我想起了这样的草——不畏阻拦。事实上,她是无法被阻挡的。她心中有念——无论是初桃的毁坏,或是南瓜的背离,甚至是佐津的离弃,都无法阻挡她成为一名出色的艺妓,并接触那个在她绝望时递给她一张包裹着希望银币的手帕的人——岩村坚。或许她那一天醒来之前有过那样一个梦——被手帕包裹着的蛾,在阳光出现的同时化为粉末,预示着曙光的出现,丑恶难过的生活将告一段落。难以想象载着面具般的妆容的妖娆女子在华灯初上的时候,伴奏在三味线简单的音调下起舞的姿态。她在登台的前一瞬间,就应尝到了她未来的味道——耀眼,出色,光明……却逃不掉的宿命,那令人同情的生命。她的生命是被牺牲的对象。为初桃牺牲,为会长牺牲,为延牺牲,为豆叶牺牲,为艺馆牺牲,到最后为自己牺牲。从被迫在华丽的和服上涂抹不成形的图案开始,她就应明了这是她注定了的故事,会想到会长对他隐忍却捆缚于友情的宠爱,想到延对她欲留却忍于事业未来的喜爱,想到豆叶为打赌的输赢而将她侍奉于螃蟹先生的左右,想到妈妈为维持艺馆物资来源而安排淡漠的鸟取将军为旦那的哀伤,甚至自己不甘于成为心爱人朋友的情妇的尴尬关系而弄巧成拙的大臣事件。这一切的终点就是会长不期而遇的到来。那饮上一杯清酒之后款款而来的细语,当我听见会长向小百合描述起二十年前白川溪河边的女孩时,我几乎与她一样震惊!他记得!他都记得!我一直深藏在心底的手帕,那爽身粉的味道和细滑的手背,在我几乎就要放弃了你的时候,你居然站出来承认了我在你心中的存在!于是即使是经历了世界大战的小百合,终于停止了命运的石头在她生命中的涟漪,平安无事。我并不将她最为一部传奇,因为我始终无法摒弃那灰蓝色眼睛的小女孩在门口张望时的情景,她敲响了我的心房,小声地问我,我可以进来吗?我则牵着她细细的手,对她说,这里本来就有你的位置呀!在靠近窗口的,最美好的位置……


 艺伎回忆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