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出版社:第1版 (2007年9月1日)
出版日期:2007年9月1日
ISBN:9787806999783
作者:子思
页数:305 页页

作者简介

《中庸》是不偏不倚的立身处世哲学,有折不扣的太平和合境界
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的儒家哲学经典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天地之化本子中和第二章 世界观的选择——中庸之道第三章 道德的最高标准第四章 凡事在于把握好微妙的限度第五章 并非道不可行第六章 敦厚中正第七章 拙守中庸,勿陷牢笼第八章 愿美德长驻我们的心中第九章 可望而不可即的至高境界第十章 谁是真正的强者第十一章 固守正道,不屑炒作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广大而深微第十三章 道,深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第十四章 君子之行,安然守正第十五章 从最基本处做起第十六章 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第十七章 生命取决于奋斗第十八章 肩负起我们的使命第十九章 礼法制度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第二十章 治理国家的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第二十一章 诚是天地至德第二十二章 天道至诚第二十三章 专一于一个方向的深入第二十四章 至诚昭示天地第二十五章 诚就是无私地宽恕与包容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疆第二十七章 行乎中庸,进退自如第二十八章 以礼规范我们的行为第二十九章 以事实证明我们的德行第三十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第三十一章 至圣之德广大如天第三十二章 至诚之道浑厚如大地第三十三章 中庸,天地万物运行的最高境界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不偏不倚的立身处世哲学,有折不扣的太平和合境界  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的儒家哲学经典

前言

  万物及岁月存在的方式  天地之间,流淌着浩荡不息的时间长河。  万物在时间的长河中涤荡。人生在岁月的浪花中经受洗礼。  而这一切的存在,都固守着千古不易的法则,不论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正道,包容万物。万物生存,为我所用。人之所思所为,只是在于“时中”。就是说,是否在适当的时间做出了合适的行为。其实,万事皆然,有句成语“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就是绝妙的描述,没有永远不变的哲理,唯有世界的存在。  “中庸”就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天地间人与万物生存所依附的关系。是时间和空间的完美。是包容,也是利用。借天地间的一切,为“我”所用。  因为“用”,所以就有了方向的不同、效果的差异、初衷的善恶,于是就有了占有与平衡。自然就产生了世间的纷争,也就有了所谓的君子与小人:君子就在于“时中”,而小人失于“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君子与小人互为依存。这世间需要精英,也同样要有平民的生存。在高高的尖塔下面,是深厚的泥土基础。  对于人的行为,“我”与“非我”的共处。无论“中”与“不中”。天地都以其博大的胸怀给予包容。重要的在于修养,在于修养是否纯正。是否出于“诚”。“诚”就是“成”,努力成全他人,最终成就自己。子曰:“己欲达而达人。”“天地至诚”,至诚则无欺。  真理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而谬误也必然有其立足之地。然而说到底,处在这里和位于那里,正面和背面,正确或是错误,“我”与“非我”,都是天地间的存在,都是包容在天地间的存在。  《中庸》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中庸》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人生哲学的大书,是修己用世的最高道德标准,是指导人们进行人生实践的理论教科书。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旧时学者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所作,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但是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认为现存的《中庸》是秦汉时期儒家修订整理的作品。特别是经宋代大儒朱熹注解,《中庸》成为独立的儒学经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合称“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必读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是经世致用的学问。  《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是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在处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上要求符合于“中庸之道”,其行为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中庸”的和谐境界。这种境界的修养,来源于内心的“诚”。就是要怀着“诚敬”之心,不懈地进行主观心性的修养。在修养的方法上,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锲而不舍的勤奋精神,从而达到“至诚”的境界。

媒体关注与评论

  《申庸》是〈札记》中的一篇,经过宋代大儒朱熹注解,它便成为了独立的儒学经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它成为后世读书人争名科举、求取功名的必读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庸之德至矣,而其义微矣。首章以性、命、道、教,明中庸之义;以戒惧谨独,明执中之道;以中和,明体用之一贯;以位育,明仁诚之极功。  ——宋·黎立武  忧深言切,虑远说详。  ——宋·未熹

章节摘录

  朱子说:北方风气刚劲。故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强者之事也。  【札记】英雄,荣耀与自由  每一个时代都有体现它的精神的英雄,都有它的光荣,都有它的辉煌。  在三国故事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在他的眼中,所谓英雄,是指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大的时候能兴云吐雾,小的时候能隐身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现在正值春深,龙乘时变化,就像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一样。龙可比世之英雄。”  而英雄,总是与显赫的荣誉、辉煌的业绩分不开。  无论曾做出了多么辉煌的业绩,无数个英雄最终都七零八散地跌落在尘埃之中,只有天地永在。  能够长久留在后世人们心中的英雄又有几个?一切都是虚无,一切最终都会被遗忘,只有尘土和无边无际的大地长存。  那些写在过去的史册上的英雄们,曾几何时,总是试图让后世的人们永远传颂他们的业绩,永远铭记他们齣名字,并世世代代瞻仰他们。然而,如今他们的坟茔上荒草萋萎,人们早已把视线转移。那些当年显赫一时的名字已失去了当初的风采。  曾经的胜利和喝彩声,早已随着岁月远逝,而那些曾经承载了荣耀的陈迹也已经剥蚀,颂诗在传唱了一段后,戛然而止了,又换上了新曲。岁月无声地翻过它的书页,进入下一个主题。

图书封面


 中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中庸》之见确实没啥趣味,说了一大堆的大道理。但是在说这句话之前你得承认自己是小人。因为《中庸》里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一语言中,说的就是我这样的小人。《中庸》不长,连着注释一块加上边思考的时间,三两个小时就能读完它。这书是子思写的,子思就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算发扬了爷爷的超级思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有多超级,度娘可以告诉你,正所谓思想有多远,它就有多远。话说传奇的人都该有个传奇的开场,孔子也不例外,据说孔子出生时,因为孔子他爹叔梁纥年老而孔子他娘颜征年少,故两人结合不符合当时的封建礼仪。 所以只能有神来帮忙了, 史书记载孔子出生之前,其娘亲在大河的岸边休息,不知不觉进入了美妙的梦境。梦见自己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孔子的爹地正好前去看他娘亲,突然见到有只蛟龙盘踞在他娘子身上,当时就吓得只有直哆嗦了。不久后,娘子便有了身孕,生下孔子。这也算是一段传奇了吧。后来子思不负众望,继承了爷爷的思想,把它发展成了自己的东西《中庸》也算给爷爷长了不少脸面,不赖,后继有人。《中庸》之思想博大精深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所以这么牛掰得经久不衰,原因只有一个,它告诉我们什么叫“和谐”以及如何“和谐”。看过《金瓶梅》和《红楼梦》的都知道,它告诉我们的是人与人之间如何沟通的问题,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平衡利益,给足面子。还有就是黑社会的“以和为贵”便都是有其《中庸》的思想,尽管这些都是《中庸》思想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体现,但《中庸》的思想内核不仅仅就这些,以上还只能算是片面的运用了《中庸》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中庸》真正的思想内核应该是解决生活中我们所有的问题,其最大的问题便是我们人类如何相处的问题的。我们生于世,都会面对这个相处的问题,狭义的讲,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相处,更宽泛的讲我们要学会和社会相处,再广泛的讲我们要学会和世界相处。《中庸》的出现一举攻破了这个难题,至于如何攻破的,只有读完《中庸》你才能找到它。今天你中庸了吗?
  •     子思写的,文言文,没有细看,大致上其实在讲中和之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其实有点大智若愚的感觉,越是高明,看起来就越平和,让我想到一个故事说有个射箭的人去拜师,然后那位仙翁,手比划着出了个射的动作,就有大雁自动落到他的手上。说人的质量中,和最贵。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另外讲的是厚德载物,以天地做比,讲这样才能悠久无疆。然后我觉得可以用于指导做人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2.3 《中庸》的主要内容《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所著,论述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中庸》写道: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儒家中庸的含义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适中,无过无不及的意思。《三字经》对中庸进行了论述为:“中不偏,庸不易。”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是适中的意思,不易是不改变的意思。即中庸就是坚持适中,不偏不倚。中庸有三个主要原则,一个是慎独修身,是对自己而言。《中庸》写道:“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的时候也是谨慎的。二是忠恕宽容,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方式。《中庸》写道:“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他人。三是至诚尽性,是中庸的完美境界,是对整体而言的。《中庸》写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从而发挥众人和万物的本性,使整体繁荣。这一点与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的表述是异曲同工的。亚当•斯密说:“人,天生就是要有所作为,天生就是要运用他的各种才能,以便在他自己和他人的外在环境中,促成各种似乎最有利于全人类幸福的改变。”亚当•斯密推崇正义,从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便人类有所作为。而孔子推崇真诚,从而使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使整体繁荣。文中论述了中庸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正面讲,达到中庸可以使万物繁荣。文中写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反面将,没有中庸就没有了事物。文中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2.4 为什么选择合宜或中庸?关于美德,柏拉图推崇圆满的正义,亚里士多德推崇中庸,斯多葛学派推崇圆满正直,亚当•斯密推崇合宜,孔子推崇中庸,这些美德都是不走极端,选择适中。为什么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和道德家都不约而同的推崇适中的美德呢?这是为了整个种群的整体繁荣,或者更深入的说是为了种群长久稳定的进化。2.4.1 哲学上的理由从哲学上讲,亚当•斯密认为整体的繁荣是我们追求的唯一主要目标,他说:“整体的繁荣应该不仅是我们希望实现的主要目标,更是我们希望实现的唯一目标。” 所以亚当•斯密需要选择一个能实现整体繁荣的最好的手段。他通过对前人思想的分类总结和自己的思考,将美德分为审慎,合宜与慈善,然后通过对比选择合宜作为推崇的美德,以期实现整体的繁荣。慈善的美德要求人们选择利人,而如果我们将注意力关注与照顾别人,那么谁来照顾我们自己呢?再由别人来照顾我们自己吗?我肯定没有我要照顾的人更加清楚他自己的需求,而他人肯定也没有我们自己更清楚我们自己的需求,所以我们都选择照顾自己肯定比我们都选择照顾别人的效果要好,因为我们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并且可以一直时刻关注自己的需求。亚当•斯密说:“每一个人都被自然女神首先且主要托付给他自己照顾;每一个人无疑在每一方面都更适合也更有能力照顾他自己,甚于照顾其他任何人。每一个人都更显著地感觉到他自己的快乐与痛苦,甚于感觉到他人的快乐与痛苦。……每个人,毫无疑问,都被自然女神推荐给他自己当作首先与主要的照顾对象;而由于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适合照顾自己,所以,他也实在很适合、很对、很应当以自己为首要的照顾对象。所以,每个人对凡是直接关系到他自己的事,兴趣都会比较强烈,而对关系到其他任何人的事,就比较没兴趣。”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说,我们有合适的能力F和时间,并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的需求(作用点),可以将力量F和时间t花费在最适合的需求方向α上,这样会产生更大的成果。所以亚当•斯密在没有选择慈善。而过度的审慎(自利)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从而使整体的利益减少,不利于群体进化。他说:“美德的极致,在于把我们的一切行为导向增进最大可能的幸福,在于使所有比较低级的情感服从于增进人类全体幸福的愿望,在于把自己看成不过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因此自己的幸福,只有在不违背或有利于整体幸福的程度内,才可以追求。”由于慈善的美德产生的效果不如我们照顾自己产生的效果好,而自利又可能会伤害别人的利益而不利于整体的繁荣,所以亚当•斯密并没有选择两个极端,而是选择克己(合宜)作为推崇的美德,正义是合宜的终极完美。人类在遵守正义基础上的自利,能最大促进整体的繁荣,也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的一个核心内容。儒家的中庸思想就是适中,无过无不及。即是“中不偏,庸不易。”而中庸的完美是至诚,至诚可以使人们充分发挥本性,从而促进最大的整体繁荣。如果没有诚信,则整体就难以发展,这个社会结构也会崩塌。《中庸》写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没有真诚的社会就是大家互相欺骗和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自己也需要处处防止被骗。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角度说,人们将力量F和时间t用在破坏或防止被破坏的方向α上,而不是将力量F和时间t用在创造成果的方向α上,导致总成果MV减少,不利于社会的整体的发展。2.4.2 经济学上的理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自利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但这个自利是有下限的,这是《道德情操论》的核心,即正义,不伤害他人。所以亚当•斯密所强调的是遵守正义(克己)基础上的自利可以促进最大的社会幸福。亚当•斯密对自利规定了下限,即不伤害他人,这也是正义的标准。他说:“美德的极致,在于把我们的一切行为导向增进最大可能的幸福,在于使所有比较低级的情感服从于增进人类全体幸福的愿望,在于把自己看成不过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因此自己的幸福,只有在不违背或有利于整体幸福的程度内,才可以追求。”在不正义和缺乏诚信的社会中,人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辨别信息的真伪和防止被欺骗上,这样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导致资源很多的无效配置,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总财富。所以在正义和诚信的社会中,会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增加整个社会的总财富。2.4.3 管理学上的理由关于社会的整体繁荣是几乎所有伟大思想家的共同目标,甚至很多伟大的企业家也将其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保罗•乔布斯说:“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 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乔布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义为改变世界,而他传奇的一生也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这个伟大的目标,即使罹患癌症,即使濒临死亡。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这与孔子至诚尽性中的尽性道理是相同的。日本京瓷和KDDI的创始人稻盛和夫推崇“敬天爱人,自利利他”,他说:“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利利他”,佛教认为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稻盛和夫认为,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则生;没有自利,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驱动力。同时,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利他则久;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而京瓷公司一直奉行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前半部分是自利,后半部分是利他。2.4.4 优化算法上的理由优化算法的求解目标是最快速的获得极大值,而如果优化算法迭代中的变异过小,则求解最优值的速度变慢,不利于求得最大值;而如果变异越大,偏离前一代的基础越大,前一代的积累优势越不容易继承,前一代的影响越小,从而导致变异越盲目,容易陷入算法早熟,停止算法的进化。所以在优化算法中,变异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选择适中的变异最有利于算法稳定快速的求得最大值。2.4.5 进化论上的理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一书中,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给出了突变是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引起的结论,提出了近中性突变框架。即突变是近中性的,不是没有,也不是非常大。薛定谔在书中写到:“突变实际上是由于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引起的。……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就是量子跃迁。如果后一种构型具有更大的能量,那么,外界要向这个系统提供不低于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额的能量,才能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当然,系统也可以自发地变到较低的能级,通过辐射来消耗多余的能量。”由于分子处于最低的能级,所以只有外界给予其能量才会发生突变。薛定谔写道:“在给定的一组原子的若干不连续的状态中,不一定有但其中可能有使原子核彼此紧密靠拢的最低能级。在这种状态下,原子构成了分子。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除非外界供给它以“泵涌”到邻近的较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的差额,否则,构型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这种数量十分确定的能级差定量地决定了分子的稳定性。”自然界对阀值进行了合适的选择,所以导致突变不是剧烈的。薛定谔写道:“自然界已成功地对阀值做出了巧妙的选择,这种选择必然使突变成为罕见的。频繁的突变是有害的。对于那些通过突变获得不很稳定的基因构型的个体,他们的“剧烈的”、迅速发生突变的后代能长期生存下去的机会是很小的。物种会抛弃这些个体,并将通过自然选择把稳定的基因收集起来。”即使有哪些“剧烈”突变的个体,他们也很难长期生存。所以从量子突变讨论基因分子的角度说,量子突变需要外界提供较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的提供很少发生,导致突变是近中性的,从而使物种趋于稳定的进化,而不是极端的变化或不变化。2.4.6 系统思考上的理由物种需要稳定的进化,而负反馈恰能提供进化需要的稳定性。负反馈是通过输出与目标的偏差来调整系统行为的,最终使系统的输出和目标相同,达到系统的稳定。而负反馈也是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目标值才能使系统稳定。比如以正义这种可以精确定义的美德来说,每个人的系统的输入是稳定的正义这个目标,他的行为是他的输出,如果输出没有达到正义,那么负反馈就会提醒他需要增加努力达到正义;如果超过了正义,负反馈就会提醒他超过,减少这方面的努力。从系统思考的角度讲,在正义和诚信的社会环境中,信息的反馈要比不正义及欺骗的环境下更加准确,从而系统的信息输入准确,所以系统的决策和反应更加有效果,系统更容易趋于稳定及成果最大化。而在不正义和欺诈的环境中,系统输入的信息与真实情况偏差很大,从而导致系统的决策失误,使系统趋于崩溃。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这是我唯一一本用心背过的书!
  •     NOT MY STYLE
  •     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情.
  •     或许是境界尚不够,只觉得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与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有异曲同工之意。
  •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     中庸
  •     朴实温润,一生受用
  •     可能太年轻了吧,体会不到中庸的精妙之处。中庸,以我的理解,就是不偏不倚,不偏激,把握一个恰到好处度,是孔子心中最高的道德准则。
  •     今年8月初读完,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弄明白,中庸不是简单的折衷,不是妥协,不是骑墙派,不是调和主义,中庸是恰当,是适度,是精确,它既像是一种趋于完美的态度,也像是一种客观科学的方法。
  •     慎其独也
  •     才发现原来到这个阶段和年纪的我其实深深信仰着以“平衡”为表现形式的中庸之道。
  •     信仰之书
  •     这个5分不用解释了吧
  •     电子书看完了,感觉还行,只读的白话,以后有时间再对文言文进行慢慢赏析
  •     可能是生活阅历还不够,整书都是些教条。
  •     是中,是庸。最好理想,道德标准。只要误读,圣经也是伪书。
  •     二十五史观之大略,四书五经细窥其巧,妙绝应难有
  •     中庸,却只能做到庸而已,中是达不到!
  •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赤裸裸 的elitism, 就是明明可以当第一,硬是少做一题当个第二)
  •     幼时背的国学书,如今的宝贵财富
  •     知中庸易,行中庸難;過猶不及,謹言慎行。
  •     感觉像亚里士多德的The Renaissance Man+毛姆的“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的时刻想要冲出来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你需要有判断力和淡定平和,中立而不倚,不见知能不悔,敦笃而行,一以贯之,可谈何容易。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自勉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人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真像曾国藩说的天下事有所贪有所利者居其半, 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又像孟子的行拂乱其所为,君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定程度至非自成而已也。对于自己,能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诚己及人,由心而发,即使兢兢业业,也不觉有“不敢偷安”之感吧。ps:惰成庸,骄伤才...慎慎慎...pps: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说话真心是种能力...
  •     故至诚无息,无息意味着久远,久远之后必有所表,其所表悠远兮,神秘莫测变幻之间化育万物于点到为止,能达此,便可站立于博厚之境,以此高明也!古之君子,其言也善,流传至今,不可以不察焉!
  •     中庸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书,看完以后还想再看一遍
  •     未若佛学之中观博大精深
  •     不偏不倚的处世观念,四书中的第二本,值得反复诵读。
  •       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二、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三、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四、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五、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六、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七、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八、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九、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十、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十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十二、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十三、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十四、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十五、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十六、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十六、诚者······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十七、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十八、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十九、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二十、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二十一、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二十二、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     经典,用时间去领悟,姑且只是看到,用一辈子去感悟和验证。
  •     让自己国学一回
  •     合乎中道
  •     中庸嘛 给三分好了
  •     中庸之道,不在言语。在于行为处事,诚则自明,明则渐诚。古人的学问修行,都是在精微之处。若能不偏不倚,居于其位,安于其道,不为也成。
  •     最爱论证篇
  •     中庸之道,真的是很不容易啊!儒家思想的精华,国粹,活到老,学到老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