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 她们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41130519
作者:默默
页数:273页

画家和她的一个世纪:乔治亚•欧姬芙

幽灵农庄的神秘画家。1973年的秋天,年轻的陶艺师胡安•汉密尔顿来到了美国新墨西哥州一座名为“幽灵农庄”的地方,这里曾住过那位崇尚自然的作家D•H劳伦斯,而查尔斯和戴安娜也曾浏览过这里的风光。不过,现在这里的主人是一位神秘的女画家。那位画家正是乔治亚•欧姬芙,那一年她刚好84岁。这个曾是现代摄影之父背后最传奇的女人如今患上了黄斑退化症,疾病正一点点地让她失去对周围光线的感知,她能感觉到自己正一点点地失去与周围的联系,这在她八十岁那年就已经隐约出现了的征兆,只是现在的情况更加糟糕,让她时常不得不放下了手中的画笔。而就在这个当口,她也的确需要雇一个人替她打理生活杂事了。以前她的一切总是由她的丈夫阿尔弗雷德•斯蒂费尔兹去处理安排停当,而现在则交给了她年轻的管家兼情人——胡安•汉密尔顿。“我的第一个记忆是光……周围全是光。我坐在铺在地上的一张被子上,四周围都是枕头,很大的白枕头……” 在最初失去对外界的视觉时,欧姬芙并不十分慌张,有时白天和夜晚的梦境竟能混作一团,只要不拿起画笔,生活似乎都还能照常运作。那些她画了一辈子的花朵枝蔓总是在她闭上眼睛之时出现在脑海中,姹紫嫣红粉白冷绿,这种感知甚至比她亲眼看到还要真实。最近,她常常想起艾达——她的母亲。在镜中她常常能看到了她的形象,五官模糊只是一列的纯白,既而是他丈夫的脸孔。每个清晨从农场棱角处刮来的微风总是会送来新草长成的气息,这让她想起了幼年曾在牧场生活过的时光。不过那几乎是短暂的,从她母亲开始,家中所有的姐妹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先后成了这个城市中的姣姣的职业女性。就在这种默而不宣的传统里,她渐渐地也被推上了某个风口浪尖。在很小的时候,她便说出了自己以后会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宣言,虽然在当时她并不知晓艺术家意味着什么。画家应该是当时并不时髦的职业,特别当这个职业的头衔上加注了女性的标识。而她最终还是拿起了画笔,从威斯康辛州一直画到了芝加哥艺术学院。而在学院的时光也是断断续续,凭着天生的观察能力,她总能很快地学到那些既已成规的流派和画法,可她痛苦挣扎的仍然是找不到自己的笔法,这段时间她几乎厌恶起了她所有的作品。这个低迷期几乎持续了四年,而这几乎是停滞了的四年竟像是让她劫后重生的雨季突然到来,她开始尝试用炭笔勾勒出一些自然简单的形貌,一种出于本能积蓄的力量让她突然之间挣脱了过去所习的教条框架。“我完了。但至少,我给了世界一个女人。”多年来,人们一直对他们的婚姻争论不断,因为当年的阿尔弗雷德•斯蒂费尔兹毕竟比欧姬芙要年长约二十四岁。在他们最初相爱的那年,斯蒂费尔兹已然是五十四岁的老牌摄影师,并且还拖累着一段因财富而结合却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将死婚姻。他常常是有家不回,或是邀约艺术家朋友或是一个人住在“291”的画室里。而最终众口一词的说法是:1918年年芳三十出头的欧姬芙回到了纽约,很块地她便成了另一个斯蒂费尔兹夫人。不过他们的感情似乎来的并不猛烈,从之后的几十年看来他们之间即没有疾风暴雨般的热情也没有纠缠不清的伤害。正如斯蒂费尔兹第一次看过她的画后所说的,我爱上了你的这些画,而非你的人。虽然说这话时他几乎多少带着玩笑的成分,但他们的感情一直都扑朔迷离。不过这两个天才的结合的确像是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更多的意义在于孕育新的生命力,而非那短暂愉悦后留下的落寞空虚。而欧姬芙在与斯蒂费尔兹的结合那一年所孕育出的则是欧姬芙最著名于世的系列名画——花卉系列。她试图以微妙的曲线和渐层色来组成神秘又充满了生命力的构图,超大幅的花朵内部微观图,像极了那生命的起源地——子宫。这一系列的创作在当时几乎就像原子弹般地炸响了原本平静的画坛。看过那些画的人都像经历了一次魔幻或是梦魇,对于一向看惯了写实派的花草绘画的人来说,那些花实在是太大了,所有经过那些画的人都像是一下子被上帝缩小了一般。不知不觉就被卷入了一种色块和线条构架的洪流里。一个当时的评论家说了一句话:仿佛我们就像是蝴蝶,穿梭其间。而就在结婚之前的头两年斯蒂费尔兹就曾为欧姬芙拍了一系列的人物写真,在那个年代裸体写真自然是极不平常的事件,虽然斯蒂费尔兹把这一系列的作品都命名为——女人。企图模糊人们对那照片中的女人实体的关注,而欧姬芙最终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了,从镜头后被人们的目光逼到了镜头前。一段时间里,她甚至成了一个没有姓名的话题明星。不管乔治亚•欧姬芙是否愿意,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出名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她的作品的标价一下飙升至千万。其中一幅名为《海芋》的画最终尽已两万五千美元的高价卖出,也许在现在的绘画市场上这并不算是惊人的天价,而在当时那可是在世的艺术家的拍卖品中所出现过的最高价了。一朵孤傲的沙漠之花,这并不是最后的告别。这曾是坊间流行了许久的笑话,一批慕名想造访乔治亚•欧姬芙的学生不远千里来到了位于新墨西哥州一处几乎荒凉却可以生活的清净的农庄。学生和崇拜者们经过了一系列的颠簸后兴奋地来到了神殿的门前,而欧姬芙只是镇定如常,说:“好吧,这是我的正面。”转身之后又对他们说“这是我的背面。”就在人们还在纳闷的当口,她就当着众人把门关上了。事后人们也只是把它作为了一个笑话所谈论,欧姬芙那与世隔绝的个性早就是出了名的。她一生只穿黑色和白色的衣服,也从不化妆,基本不看书。著名的毕加索想要一睹这位神秘女神的风采时,还被她一口拒绝过。而她的这种独特个性还构成了她和阿尔弗雷德•斯蒂费尔兹之间长达三十八年能保持彼此独立宽松的婚姻关系。“好像我得了一种病,必须离人远远的,病情方能得到好转。”在这段长达三十八年的婚姻里,欧姬芙和阿尔弗雷德•斯蒂费尔兹真正住在一起的时间却不到四年。实际上他们刚结婚没多久,欧姬芙就迫不及待地逃离纽约的城市生活了。她绘画的主题总是和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更重要的是只有在极致孤独极致荒原的所在,她才能发掘出生命里最本真的意义。去繁从简返璞归真,这个女性艺术家所具备的最好的品质恰恰是这种表里如一的童真气质。自1929年她第一次涉足新墨西哥州时,她就发现了这里将是她日后隐居的好处所。铺天盖地的茫茫沙漠,有的只是毫不经人工修饰的天然地貌,变幻莫测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真正坚强的生命,就这荒原之上顽石勾缝处藏匿的植物与动物死后风化了的尸骨形成了一种悲悯莫名的情致。这也是她创作中晚期集中把注意力放到了自然风景和动物骨头的题材上。不同于早期烂漫肆意的花卉系列,大大张开的花蕊,夸张并细化了的茎叶,人们总忍不住把这些作品和情色联系到一起。有的说那象征了贞洁,也有的人说那就是一种直接的性暗示。欧姬芙对这些铺天盖地的评论总是反应冷淡,最终忍不住了她才冷冷地说上一句:“当人们用情色的眼光看我的作品时,心里想到其实全是关于自己的风流韵事。”她就是这样的直接和毫不隐瞒,在1946年之前欧姬芙一直都坚持着每年夏天独自跑到新墨西哥作画的习惯,等作品告一段落她就回到纽约把画交给丈夫打理。这样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八十二岁的斯蒂费尔兹因病离开人世。没有了婚姻和后顾之忧她彻底固守在了这片荒原之上,成了一个真正的隐士。从此她的作品里除了花朵又增添了另一件隐喻的标识——头骨。她把这一转变比喻为生与死的根本对立和尝试融合。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上帝一点点地夺去了进入她眼球的每一寸光线,但同时他也送给了她另一个天使——胡安•汉密尔顿。这个年轻人比她小六十岁,是个陶艺师。虽然所有人对他们的关系都莫名唏嘘,可这并不妨碍两个人共同度过了一段隐士般的生活。直到1986年,欧姬芙在九十八岁高龄时安然过世,神秘的画坛女神终于放下了紧握一生的画笔。就在她离世的这一年,人们又意外地将视线重新回归到了这对长久以来最受人争议的恋人身上。而这次争论的焦点不是感情,也不是伦理,起因还是那位名声太响的过世画家所留下的巨额遗产和那座充满了神秘和回忆的幽灵农场。

给朋友的生日礼物

在新华书店看到的这本书,封面不起眼被名字吸引的,翻开内页觉得内容很好玩。最后还是在文轩网买的,貌似价格比北发更便宜。http://www.xinhuabookstore.com/product/1684429/

默默的活在现实中...

几个月前在去云南的火车上已经读完了一部分, 余下的是坐在阳光底下的旅馆小院里看完的, 其实字不算多, 十万左右吧, 但对于某些人比如我来说真算是个天文数字了. 我从来不敢写有关书的评论, 是因为本来平时看书就不多, 很长时间以来, 为了生活, 为了父母, 我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努力, 以弥补自己曾经因为固执而犯下的过错, 我总以为凭一己之力就能将伪善的现实世界完全挡在自己的心灵之外, 以为那时的自我才是最纯粹的, 也活得最痛快, 但现在我却发现一切都仿佛是徒劳的, 它们"浪费"了我太多宝贵的时间, 自私地伤害了那些很在乎我的人的心, 以至于现在当我也面临着和书中人物所同样的十字路口时, 我不知道自己所选的路究竟是好是坏, 也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 我只能暂顾眼前的生活, 摸索着脚下的路前行, 自然也不期望能获得书中人物那些或成功或失败但却名留永恒的结局. 树人曾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之后却找不到路在何方", 也许这正是我目前所处的境地吧.对于这样一本书, 我无法做出什么的评价, 毕竟里面人物的生活和命运都曾是我所向往过的, 只是现在都正随着现实而逐一幻灭, 没啥好多说的,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中, 也许一个人的命运根本不值一提, 自然也出现不了像书中人那样凭借个体去影响世界的女性. 对于本书的作者我反倒更感兴趣一点, 关于她的故事和她的生活, 一个始终以"默默"之名做着"默默"的事的低调女子, 认识她是在几年前的BLOG上, 也知道她是音乐家, 老师, 书痴, 爬格女, 旅行者, 佛学迷等等等等, 目前正朝着"琴棋书画, 诗书影乐"的才女方向努力着,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她, 能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只提一点小意见, 感觉书中的文字很理性, 却有点过于冷静和客观, 也许再多放些个人情感在其中会更吸引人一点吧,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传记这种文体所必有的一些局限. +U, MOMO. :) Beside u 4ever.

我与世界争斗时,失去了我的中心.

当我们谈论女性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呢?这是《她们》这本书提出的问题。回到这个问题上,或者说我们谈到这些女性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我与世界争斗时/失去了我的中心/一个个梦想碰得粉碎/撒得到处都是——/而我曾试图建立一个地上的乐园。”庞德的这几句诗也许能够说明,在她们试图建立一个女性的乐园时,付出过更多的代价。一个美好的世界意味着,“她们”本不必为了这样的不平衡的争斗受到伤害。而这个世界不只是为了女性,还包括男人。

她 们

一个女性要得到社会的认同,需要做到什么呢?也许在一个男性那里,他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就必须成为他自己。而女性是不同的。对于女性而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却需要放弃她们自己。当然,也有那样的一些女性,她们成为她们自己,并且在某个历史阶段、某一范围内展现出她们自己的能力,创造出她们自己的成就和辉煌。这可以视作是女性独特的光芒。这也就意味着,她们的人生历程要比男性更艰难,充满着种种的磨难和不平。而打着“女性”标签的她们要比男性更坚强,更有毅力和恒心。她们也许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她们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甚至会被冷落和遗忘。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女性,也许正因为如此,她能更容易地体验到女性在秩序之中的挣扎。她试图通过列举在二十世纪产生过一定影响力的女性的名字,来为女性做一个注脚。乔治亚•欧姬芙、迪安•阿伯斯、弗利达•劳伦斯、弗朗索瓦兹•萨岗、卡密尔•克劳黛尔、西蒙娜•德。波伏娃、蕾妮•里芬斯塔尔……即便二十世纪刚刚过去十年,这些名字都难说还会被更多的人记得。即使记得,可能也是围绕在她们身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花边和争议。这是不是也说明了,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把她们摆在她们应该在的位置上。

评《她们》

一个女性要得到社会的认同,需要做到什么呢?也许在一个男性那里,他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就必须成为他自己。而女性是不同的。对于女性而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却需要放弃她们自己。  当然,也有那样的一些女性,她们成为她们自己,并且在某个历史阶段、某一范围内展现出她们自己的能力,创造出她们自己的成就和辉煌。这可以视作是女性独特的光芒。  这也就意味着,她们的人生历程要比男性更艰难,充满着种种的磨难和不平。而打着“女性”标签的她们要比男性更坚强,更有毅力和恒心。她们也许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她们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甚至会被冷落和遗忘。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女性,也许正因为如此,她能更容易地体验到女性在秩序之中的挣扎。她试图通过列举在二十世纪产生过一定影响力的女性的名字,来为女性做一个注脚。乔治亚?欧姬芙、迪安?阿伯斯、弗利达 劳伦斯、弗朗索瓦兹?萨岗、卡密尔?克劳黛尔、西蒙娜?德。波伏娃、蕾妮?里芬斯塔尔……即便二十世纪刚刚过去十年,这些名字都难说还会被更多的人记得。即使记得,可能也是围绕在她们身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花边和争议。这是不是也说明了,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把她们摆在她们应该在的位置上。


 她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