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知》书评

傲骨贤妻--只说希拉里

假如本期的封面人物不是当今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我不会购买。看到她那著名的短发以及英姿飒爽的面部表情。我就不由得生出一丝羡慕的心情来,而曾几何时我是那么讨厌她。准确的说,应该是嫉妒。那时候正是莱文斯基事件闹德沸沸扬扬。我看在着小报摊上出售的八卦新闻专刊,居然笑了。好啊,这个出身美国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儿,贵族学校的学生,常青藤名校的骄子,成功的律师,州长妻子,第一夫人,天哪,你简直太幸运了,嫁给了美国总统,堪比当年的肯尼迪夫妇。而且比尔很帅啊,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女人不梦想着嫁给下面的男人,王子,富翁,总统。权势和财富,名誉和地位。我很同情那个被搞得狼狈不堪的男人,这么英俊而有魅力的美国国王,就那么点破事情,至于吗,假如是我,也是个总统身边的实习生,说不定也会没有主张。多年以后,我看到意气风发的她又进精神抖擞的参选总统,更加漂亮和干练,还多了几分成熟,我又一次感到心里不是滋味,真是风光啊,不过假如是我真是不敢再去竞选,难道那次还不够丢人,难道第一夫人的头衔还不够满足,非要做历史上的第一不成?她输了,我窃喜。毕竟你还是个女人。有人说亚洲女性倾向于崇拜美国女性。我想应该是欣赏与羡慕吧。作为一个生长在有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的女性,在一个有着牌坊和至今依然存在着拐卖妇女,社会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性别歧视的国家的女性,当然是欣赏美国职业女性的。虽然我深知,即使在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也存在着对女性的种种不合理的压制,而且只有一个希拉里,她的故事是不 可复制的传奇,不过就是为着世界上毕竟还有这样一位坚强,勇敢,独立却不乏传统女性美德的女人,她的宽恕和大度,她的忍耐与贤淑。在我以往的观念里,忍耐与独立似乎是不可以并寸的,如果我致力于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就要牺牲自己个性中女性化的一面,和男人一样去战斗打拼,驱除自己内心温柔和脆弱,才可以彻底的赢得些许的胜利。就象我北方农村家族中那些能干的却有泼妇性格的女人们,她们在一个男性统治的世界被迫要把自己也变成男人才可以生存下去。这种自幼的耳闻目染深深的影响了我,自己没有美丽的资本,只能依靠凌厉。斯特林堡说,半男半女是新出现的一种类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当今的社会似乎是赞同这种倾向的,而且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中,这种倾向一直存在,所以在我们的历史上从不缺乏女人的力量。但是这正是以牺牲女性天然的性格为条件的。亚洲的妇女,东亚的女性骨子里都有点女奴隶的成分,她们要么刻骨的憎恨和奴役男人,要么崇拜和无条件的崇拜的男人,深层的原因是,平等的人这个观念还没有萌芽。即使在今天,我们大多数女性依然把男人作为房子,钞票的工具。或者反过来毫无条件的养着好吃懒作的男人。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两性是平等的人。彻底的平等不是等于,而是同为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人说希拉里不和丈夫离婚是因为不想放弃第一夫人的头衔。我不这么看。他们的爱情故事中使我想起艾里奇西格尔笔下的奥里弗和詹尼,一个发生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纯洁真挚的爱情故事。我相信他们是因为共同的理想而结合,正所谓志同道合的伴侣。她结识的他的时候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谁会想到后来的一切呢。她原谅了他,也是因为爱情,而不是政治利益的算计。她拥有家庭,但是也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对所有女人来说这都是个难题,幸运的她做到了两者兼顾,这也不能不归公于她的丈夫。她的背后绝不是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个令她伤心的男人---他是伤害过她,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大男人。她的胜利中当然也有他的功劳。本期希拉里的主题是宽恕。宽恕不是无条件的妥协,而是一种豪迈与坦荡。假如当年她象个泼妇或者怨妇一样毫无涵养的到处哭诉--这不是威尔斯利的风度,那么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务卿,正是她的大度与宽恕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成就了她的理想。而这种平和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对一个女人来说更加不易。有个流行的词语叫做知性女人,这内里的含义是说,女人本是感性的,因为不曾有知性男人的说法。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观念在作祟。其实,无论男女都有理性与感性的一面,与个体有关与性别无关。我不喜欢被别人说成什么知识女性之类,因为带着这种标签就意味着歧视,好象我读了几本书不是文盲就怎么了不得,似乎其他女人都是文盲女性一样。这样不好,都是人。我素来喜欢英美作家中的女性,一个能产生出斯托夫人和路易莎奥尔科特那样勇敢坚毅而又虔诚的女性的民族是令人敬重的,这些女人的身后是一个崇尚独立自由平等与公正的国家,正是这种自立与平等造就了艾丽诺罗斯福,海仑凯勒这样伟大的女性,她们用自己的坚强与温柔既服务了别人也在这其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了经典女人。斯特林堡说,女人永远赶不上男人,B永远追不上A。不过,即使追不上也不能原地踏步。自然的赋予的本性固然不可抗拒,但是后天只要可以改变的应该努力改变,人类就是在这种西西弗斯式的战斗中不断进步的。我喜欢希拉里。

被放鸽子了!《普知》09年9月刊无故缺席

这种什么水土不服,冲着《读者文摘》牌子而来的废话就不多讲了。现在已经几日了?居然才和我讲9月刊不出了,吧啦吧啦,你还有没有一点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啊?!现在上至销售商,下至读者,统一口径:说什么因为技术原因?!拜托,不要当大家都没有常识好咯?印本书很简单的,怎么?你难不成想印个宣纸版,丝绸版还是super水印版?其实一年看下来还是觉得《普知》在进步的,内容嘛还是可读性挺高的,除了字小了点。现在这个样子确实令我很失望。我估计问题还是出在内容上,请雇点有专业水准的编辑吧!不要以为什么自己英文好,口语溜,再来个硕博连读就能做好杂志的!没有职业敏感度什么都白搭地。我举双手要求一月3000兼职替你们杂志把关。请选择性阅读此文,以上。

这是一本少有的杂志,我几乎看过里面的每篇文章。

为什么大家不喜欢这本杂志呢?我是越来越喜欢了!!这是一本少有的杂志,我几乎看过里面的每篇文章。里面的文章很有内容,涉及面很广,可读性很高;精致的印刷和材质,摸上去很有手感,不油腻。比起其他杂志一味的讲述作者的观点,本杂志的文章更多的是讲述一个事实,人后让读者自己体会,所以我很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我坚持订阅着

太过分了

偶然买了一本,觉得不错,订了半年,可是从第一期以后,就等得心都碎了,也等不到!打咨询电话,就总说正在投递中,隔一周再打,接线员听我听得不耐烦,竟然还给挂了!太过分了!!杂志能办成这样,真TMD丢人!!

《普知》、《读者》是“杂志2.0”

内容如同10年前,我在报摊前望着林林总总的杂志不知如何选择一样,现在我面临着无数好看、好玩的FEED——我订阅了601个RSS,每天都更新量都在1000+,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一份报纸媒体可以阅读的新闻也不过20个,这意味着我每天主动订阅到的信息超过了50份报纸的含量。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它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焦虑感——每当“阅读器”上的未读数字超过500,我的就有一种了一种压力感。于是,我更多的是看阅读推荐,是看经过用户推荐过的“Friends’ shared items”。它们其实就是互联网上的“读者文摘”。而《读者文摘》,按照互联网行业目前通行的观点来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杂志2.0”。它上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经过了读者这个“过滤器”的加工整理,再次付梓。通过这种互动过程,实现了对用户阅读兴趣的收集和杂志内容的定位。我前几天,曾经购买了一本经过了“版权合作”的《Reader’s Digset》的中国大陆版《普知》。在这本杂志的创刊号上,第一页就是《编者的话》,这个文章,可以看作是《普知》的发刊词。和中国很多标榜为“主流” 、“精英”、“高端”的报刊不同,这个发刊词简单而直接地把“健康、财经、家庭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充满科学、智慧和实用”的知识推荐给读者。和中国《读者》类似,在第一期的《普知》 中,也充满了平凡人的故事,其中隐藏着“信念、勇气和希望,散发着温馨、妙趣和刻苦精神。”中美两国的《读者(文摘)》都是一种充满了“温情、励志”的平民读物。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这同样也是web2.0的元素。在《普知》的创刊号第12页上,是一个介绍《Reader’s Digset 》发展历史的文章——《一个梦想的诞生》。讲述了该刊物的创始人华莱士是如何发现了这个主意——“由读者参与产品的内容制作过程,并经过编辑加工删除原文中不太有趣的部分…”今天的Digg、del.icio.us、cnBeta等网站,甚至Google News等新闻聚合类网站,几乎无一不使用了类似的技术和元素,以读者(网民)的参与来实现内容的聚合和归类。在中国《读者》和美国《普知》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非常重视与读者的互动。两本杂志都提供了详细的网址、电邮、投稿方式等等,同时在纸质的刊物上,也有大量的读者参与评论的页码。2008年,第五期的《读者(三月A)》上,甚至有几个文章是直接从网友的博客中摘取的,自然了,按照《读者》的习惯,还在文尾备注上了投稿人的名字。从一开始就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尊重用户的劳动和信息反馈,这不也是web2.0们一再彰显出的自我特性么?广告尽管中美两国的两大文摘类杂志都标榜“平民 ”,但是《普知》上的广告明显不是给平民看的,甚至比很多标榜“精英”、“主流”、“高端”的中国杂志的广告都精英。比较而言,中国的《读者》在广告经营上,好像稍微落了下风。十几年来,《读者》的广告客户始终是那几个电子产品大厂、邮购服务商、学习机、函授…从中,也可以看到《读者》这本杂志面向的读者群体。《普知》就不同了,216个页码,16开本,上面的广告大多是汽车(本田、三菱帕杰罗)、手表(蒂托表、天梭表、西铁城)、境外旅游(泰国、马来西亚)、数码相机(奥林巴斯、索尼、三洋、宾得、柯尼卡美能达)、垄断企业(中国邮政EMS)、电器(小天鹅洗衣机、日历洗衣机、三菱洗衣机)、日用品(统一鲜橙多、善存片)、银行(交通银行)…这明显好像不是给中国的普通平民的,而是给中国日益兴起壮大的中产阶层的家庭主妇以及她们的丈夫看的…从广告上看,美国人大概已经知道了《读者》、《青年文摘》在中国彪悍的市场垄断地位,尽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成为《读者》的读者,但《普知》瞄准的是另外一个阶层。《普知》和《读者》在中国市场上不会有明显的竞争和碰撞。后者也不急于进入前者已经牢牢把持住的市场。对市场进行细分,交叉竞争,充分进行合作,而不是进入对方已经把持住的成熟市场,也是美国人比较精明的一步棋。前景我曾经读了十几年的《读者 》,甚至还从旧书市场上回购过创刊以来的《读者(文摘)》,但是,今天,我却很少看读者了。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很可能去读《普知》。《读者 》给我的感觉是青春期的课外辅助读物,而《普知》则是成年后的生活读物。这种感觉,是读者们给予两本杂志的,并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因为,他们自己的内容就是读者们奉献的。十年甚至几十年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市场口碑已经将它们分别奠定在了不同的位置上。是文摘类杂志的读者决定了杂志的发展,还是编辑决定了杂志的发展?这点已经通过Digg大佬与站方工作人员一次次地较量体现在了互联网,当一个网站的站方已经决定不了网站的发展和内容取向的时候,是不是太民主了?还好,杂志与网站不同,再“2.0”也没互联网的互动效果强,互联网可能更需要对用户“曲意逢迎”,而杂志则不必,因此,对于《读者》和《普知》来说,他们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塑造自己不同的“产品属性”和“品牌内涵”。Tags: Reader's Digset, web2.0, 产品经理, 普知, 读者, 读者文摘, 过滤器

很差很差很差

2个月了。都不知道钱怎么退!我想组织一个活动在微博上让他知道中国消费者不好欺负!真无语了,难道我又是一个被他们网站骗的人。。。.........................................

知识非常丰富的一本杂志

每个月都买些杂志,几乎是一水的没有太多知识含量的时尚杂志。到不能说那些杂志看完之后没有获取一点的知识,但是真的相比较“普知”这本杂志来说,真的是性价比太差!少则15元,多则20元的一本时尚杂志,一个月两三本就已经很奢侈了对于我!一次在杂志超市中看到了这本美国普知杂志,简单的翻阅了几页,真的对于里面的一些文章和知识性的文字深深吸引。很多健康的知识,很多历史的知识,很多当今流行的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杂志中的所有资料都是百分百的经过考证的,一本杂志也不贵,10块钱一本!所以我买了第一期之后,一下子订阅了一年的,折算下来每个月是几块钱的花费,很不错!推荐给大家,可以试着买一本来阅读一下,觉得好了,继续购买!我想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停刊了

还能说什么呢?我也算忠实读者吧,创刊号到现在,除了暂停的两期,都有。结果今天收到了邮件。。。还能说什么????还有啥好说的???搜索新闻说这个杂志以后可能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现。NND

能送我个放大镜么?蚂蚁一样的字号

我就想问,这本杂志你敢把字体弄得再小点儿么,或者你随刊附赠我个放大镜?我的眼睛不想葬送在这书上。

很可惜的停刊了

当时看的时候还小,很多东西看不懂所以就隔了几年没定,结果12年想定了竟然停刊了。各种杂志转了一圈以后,发现除了读者,真得只有普知是不那么肤浅的。其实关于服务质量,至少我定的那两年里,没有像网友说的那么夸张,偶尔几期丢掉也都是邮局或者门卫的问题。现在真的很怀念也只能翻翻旧的,感觉这本杂志的编辑们有一种骨子里的倔强,不肯像知音做骇人听闻的标题党,也不肯像意林什么都做只要有钱可以从不错的文学杂志做到幼稚园注音刊在做到无病呻吟的所谓“青春校园”,普知从一开始就走的高端路线,编辑们甚至可以形容为偏执的高端情节从纸张就可以表现的出来:你见过那本杂志不只是广告包括所有的内容整本书的纸张统统塑料化?大把的人物访谈,清新高雅却未必市场宽阔的文字和文章选择,我能理解为什么即使杂志价格不菲依然赚不到什么钱,我能感觉到办这样一本杂志就是在理想化的烧钱。也许,这种杂志无法生存在像这样一个染上了快餐病的社会吧

《读者文摘》简体中文版

我只看过香港和台湾版的《读者文摘》,相当不错。。现在推出了简体版的,有《读者文摘》血统,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可能中国只能接受山寨版的《读者》。。还有价格可能不是一般读者接受的,尤其是不敌像《外滩画报》这类的时尚杂志。。

跟这本杂志没有缘分了,我认栽了

注册这个ID就是对普知憋了一肚子火,想上来发泄的。现在我对这本杂志的心情从喜欢到失望到愤怒到绝望现在是无语了。我跟这本杂志彻底无缘了。2月份的杂志没有收到,打客服电话说是 可能是春节放假的缘故,会有邮件遗失,会给我补寄。然后两周后我收到了,一个小本的,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字体。天知道我买第一本杂志的时候,可是大开本的啊。3月份的杂志到现在也没收到,呃,再收不到,我也不会绝望了,以后坚决不碰这本杂志了。

8月份订阅后,9月10月连续停刊,还不通知订户,怎么有这样极品的刊物啊??

看了7月份李安那一期的杂志,觉得还不错,看广告定全年挺便宜的,就定了。我是8月底付款的。打电话过去说订购成功,9月份可以收到。然后9月底没有收到杂志,我打电话过去问,客服很客气的道歉,说停刊了,让我再等10月份的。10月初,收到一个包裹,是定全年杂志送的小包,包装的盒子还挺漂亮的,打开一看,黑色的小包上布满了绿白的霉点。当时很火了,杂志停一期就忍了,怎么还能寄给我发霉的包。打客服电话,占线。打公司电话投诉,接电话的人倒是很客气,他们早知道这批包是有问题的,但是还是寄出去了,因为总有些人会怕麻烦,不退货,这样他们就赚了!他们给我重新寄了个小包,也很垃圾的。算了,等杂志吧。10月30号还没收到杂志,有一丝不祥的预感,打电话过去问,果然,又停刊了,然后客服像背书一样通知我,给我延续到明年两期,再补偿一期。从小到大订过很多报纸杂志,从来没遇到这种的,还是号称美国来的,就这素质,说停刊就停刊,根本不会跟你打招呼,他们有订购用户的邮件、手机号码、地址,哪怕你发个电子邮件通知停刊了,顺便道个歉,也行啊,没有通知,就是这样对待订户的么,我再也不会订他们家杂志了。给订户寄发霉的包,这种居心的公司能办好什么杂志,见鬼去吧。

可能是目前看到的最差的杂志!买了后悔得不得了!!

创刊第一期,还是创刊号呢,非常令人失望。1月20日正式出版的,我是在2月28日在书摊买的,1大堆堆着呢,卖家看到我要买,看到卖家脸上幸福得如同捞到救命稻草的溺水者,我就突然有点不想要了的感觉。很小的开本,除开印刷质量不错,封面还过得去,有点象推销商品的免费杂志,内容实在不知道要告诉什么,当然也是劝人说善的说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宣传说教,类似老鼠传销会前的洗脑运动。买了后悔得不得了!建议各位千万不要再上当了!愿意自我上当的,建议在买之前千万千万要求先翻看1分钟再做决定!千万!千万!!没有人愿意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不是?!不过我以为卖家是千万千万不让买家在掏钱前先翻的,哪怕半分钟......

慈善

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安吉丽娜朱莉,莫文蔚,他们是明星,更是真真切切的的慈善家月熊,和熊猫一样聚居于四川,待遇却是天壤之别——拯救月熊

停刊了,

5月28日,作家叶倾城在微博发表消息:“今天接到一个噩耗:《读者文摘》全球总部发出通知,《读者文摘》即日起退出中国大陆,中文版《普知》办公室从今天开始进入员工遣散流程。这是一本好杂志,结果被劣币驱逐良币了,真值得扼腕一叹。”

封面尚可,内文让人不知所措的读者文摘中文版

读者文摘作为全球最成功的杂志之一,一直吸引着我,不是因为杂志内容,而是因为杂志本身。陆续看过些英文版本的。后来看到过海南一个出版机构以书代刊出版的中文版本,很快被喝止。上海方面推出的这个新版本封面是很成功的呢。除了因为读者文摘四个字之外,封面也是吸引我购买这本杂志的重要因素呢。但是内文却格外的让人不知所措,真的不知道她要干什么。当然,多数时候我对很多杂志的不良看法都是因为我是专业的阅读者,苛责的多,赞誉的少。

《普知》,给谁看

知道《普知》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小小的它躺在7-11店里那一堆大本大本的杂志里,显得很另类(查了一下:185mm×135mm),“美国《读者文摘》版权合作”注解吸引了我。当然买来试读也是冲着这个著名的标志。读后有以下感想:1、正如我的预想,小本本在等yoyo及乘车回家的半小时内读完。作为八元一本“著名”月刊杂志,有点阅读量不够的感觉。2、标榜版权合作,所选文章可体现这点。最具代表的要算是当然的小笑话了,80%的笑话明显是从美国读本里word by word的翻译。逐字翻译不要紧,国情在幽默里显得太重要了。这些笑话思维是美式的,作为没有国际观的中国人看来,可能是笑不出来的。3、(也说说优点吧。)杂志内容还是紧跟时事变化的。当时是金融海啸的初期,内容已开始介绍如何在经济不景气中保持生活质量等“中产阶级”思维了。对我而言,如不是临时促销价8元,而是正价12元有点贵,与我认为的竞争对手来比都来得贵:励志文章与幽默小品,本土《读者》《青年文摘》4元;时尚中产,《三联生活周刊》10元;中国现状与生活状态,《南方人物周刊》8元;国际观点,《亚洲商业周刊》20元,周刊内容充实,数据分析到位。在这个对比之下,我在想一个问题:普知面对的目标读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群?普通大众吗?12元价格与它所标榜的“国际视野、中国特色”好像不太适合。所谓中产吗?自贴中产标签的生活水平又好像比普知介绍的生活要高那么一点点。普知介绍的生活多少像“中产”入门的样子。之后再次关注《普知》是在它“长大”之后(255mm×185mm,还是比其他杂志略小)。内容紧跟时事没变,笑话虽然旧了些,但可以笑一笑了,内容变多,在保持“合资”的外国背景下,多了一些本土“中产”内容。从中还是看得出《普知》还是努力在作调整的。对于一本一年多历史的杂志,叶公级读者的我,还是有期待的,希望能在流连报摊时多一本选择。《普知》,不要辜负12元的身份与传统优良血统呀。http://hugo.openarm.com/blog/post/224.html


 普知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