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斯蒂娜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
ISBN:9787806392126
作者:萨德
页数:346页页

内容概要

萨德的从容不迫的语言同样既汇集了非理性的临终遗言,又赋予了它们一种在未来时代的更深远意义.在戈雅的不连贯的绘画作品和萨德的从第一卷《朱斯蒂娜》到第十卷《朱莉埃特》毫不间断的语言溪流之间,显然几乎毫无共同之处。但是二者之间有一种共同的倾向,即回顾当时抒情风格的历程,穷尽其源泉,重新发现非理性虚无的秘密。 

在萨德书中的主人公自我禁闭的城堡中,在他无休止地制造他人痛苦的修道院、森林和地牢中,初看上去,似乎自然本性能够完全自由地起作用。在这些地方,人又重新发现了被他遗忘的而又昭然若揭的真理:欲望是自然赋予人的,而且自然用世上循环往复的生生死死的伟大教训教导着欲望,因此,欲望怎么会与自然相抵触呢?欲望的疯癫,疯狂的谋杀,最无理智的激情,这些都属于智慧和理性,因为它们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身上一切被道德、宗教以及拙劣的社会所窒息的东西都在这个凶杀城堡中复活了。在这些地方,人最终与自己的自然本性协调起来。或者说,通过这种奇特的禁闭特有的道德,人应该能够一丝不苟地忠实于自然本性。这是一项严格的要求,一种无止境的任务:"除非你了解一切,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如果你太怯懦,不敢固守自然本性,那么它就会永远离开你。"反之,如果人伤害或改变了自然本性,那么人就必须通过一种责无旁贷的、精心计算的复仇来弥补这种损害:"大自然使我们所有的人生而平等。如果说命运喜欢扰乱这个普遍法则的安排,那么我们的职责便是制止它的胡作非为,时刻准备着纠正强者的信越行为。"事后的复仇与放肆的欲望一样,都属于自然本性。人类疯癫的产物不是属于自然本性的表露,便是属于自然本性的恢复。

但是,这种既理性又情感化的、带讽刺意味的辩解,这种对卢梭的模仿,仅仅是萨德思想的第一阶段。这是用归谬法来证明当时哲学的虚幻,而其中充满了关于人和自然的冗词赘语。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出真正的决断。这种决听也是一种决裂,人与其自然存在之间的联系将因此消失已〕。著名的"罪恶之友社"和瑞典宪法草案,除了有损于它们所参考的(卢梭写的)《社会契约论》以及(他起草的)波兰宪法草案和科西嘉宪法草案的名誉外,仅仅确立了一种否定一切天赋自由和天赋平等的、绝对至高无上的主体性:一个成员可以任意处置另一个成员,可以无限制地行使暴力,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杀戮权利。整个社会的唯一联系就是对一种联系的摒弃。这个社会似乎是对自然本性的一种排除。个人结合的唯一目的,不是保护人的自然生存,而是保护自由地行使控制和反对自然本性的主权权威以而卢梭所规定的关系则恰恰相反;任何主权再也不得改变人的自然生存地位;后者仅仅是主权者的一个目标,主权者据此来权衡自己的全部权力。根据这种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欲望只会在表面上导致对自然本性的重新发现。实际上,对于萨德来说,人根本不可能通过自然本性用自责来确认自身的这种辩证法回归到出生时的状态,不可能指望人类最初对社会秩序的拒斥会悄悄地导致重建幸福的秩序。如果说,黑格尔依然像18世纪哲学家那样认为,欲望的独自疯狂能把人投入一个在社会环境中立刻重新恢复的自然世界中,那么在萨德看来,它仅仅是把人投入一个完全混的、支配着自然本性的虚空中,投入循环往复的饮鸩止渴的状态中。因此,疯癫的黑夜是无尽头的。曾经可能被视为人的狂暴本性的东西,不过是无止境的非本性。

这就是萨德的作品极其单调的原因。随着他的思想发展,作品中的环境逐渐消失了,意外事件、插曲和场景之间戏剧性的或扣人心弦的联系都消失了。在《朱斯蒂娜》中还有一个变化曲折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包含着人世沧桑体验的事件。而到了《朱莉埃特》就完全变成了一种游戏,没有挫折,一帆风顺,以致其新颖之处也只能是大同小异。正如在戈雅的作品中看到的那样,这些精细刻画的《异类》不再有什么背景。没有背景就既可以是彻底的黑夜,也可以是绝对的白天(萨德作品中没有阴影)。在这种情况下,读者逐渐看到结局:朱斯蒂娜的死亡。她的纯真无邪甚至使折磨她的欲望也一筹莫展。我们不能说,罪恶没有战胜她的美德。相反,我们应该说,她的天然美德使她能够挫败任何针对她的罪恶手段。因此,当罪恶只能将她驱除出自己的权力领域(朱莉埃特将她驱除出努瓦尔瑟城堡)时,长期遭受统治、奚落和亵渎的自然本性,才完全屈服于与自己相冲突的东西:此时,自然本性也进入疯癫状态,而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仅仅在一瞬间而且只有一瞬间,它恢复了自己无所不能的威力。暴风雨铺天盖地而来,雷电击倒并毁灭了朱斯蒂娜。大自然变成了犯罪主体。这种似乎逃脱了朱莉埃特的疯癫统治的死亡,比任何东西都更根深蒂固地属于大自然。电闪雷鸣的暴风雨之夜是一种迹象,充分地表明大自然在撕裂、折磨着自己。它已达到了内在矛盾的极点。它用这金色的闪电揭示了一种最高权力。这种权力既是它己又是它之外的某种东西:即属于一个疯癫心灵的权力。这个心灵在孤独中已抵达这个伤害它的世界的极限,当它为了驾驭自己而使自己有权与这个世界合而为一时,它就转过来反对自己并消灭自己了。大自然为了击倒朱斯蒂娜而迸发出的闪电与朱莉埃特的长期存在是异曲同工。朱莉埃特也将在孤独中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或任何能够属于大自然的东西。在理性的虚无中,大自然的语言已永远消亡。这种虚无已成为一种自然本身的和反抗自然的暴力,以至于自然最后会野蛮地消灭自己。

与戈雅一样,在萨德看来,非理性继续在黑夜中守候,但是在这种警戒中它获得了新的力量。它一度是非存在,而现在则成为毁灭性力量。通过萨德和戈雅,西方世界有可能用暴力来超越自己的理性了,有可能恢复超出辩证法允诺的范围的悲剧体验了。


 朱斯蒂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很多人【包括读这本书之前的我】认为萨德就是“SM”,但是其实萨德远比这个丰富,他在文学上的品德,可以用“高贵”来形容。第一个证据是,他的性虐描写并不是为了讨人喜欢,而是想法的真实反应。因为他的文字已经远远超出讨人“喜欢”的程度而直奔让人“反感”的地步。第二个证据是,他有庞大、完整、甚至极具独创性与启示性的世界观,来支撑他所有的性虐情节。安伯托•艾柯在他的《误读》里,将《茱斯蒂娜》与《圣经》、《奥德修斯》、《神曲》等放在一块儿调戏了一番,称其为“阳春白雪”的“哲学著作”。【当然你可以看出艾柯并不拿这本书的“哲学内涵”当回事儿,因为他只“随手翻过三次,三个不同的地方”。】从《茱斯蒂娜》中德•布勒萨克侯爵【有充分理由相信,萨德将自己的人格赋予了德•布勒萨克,因为他们在出身、头衔、放荡行为上都极为相似】的话语,我们可以一窥萨德的世界观:1:受科学革命的影响,,萨德认为世界上构成生命的因素是恒定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其构成及表现形式:“如果现在是以一个女人的躯体形式存在的一堆血肉,明天将以无数的不同类型的昆虫的形式生长出来,它对于生生不息的自然又有什么利害呢?”那么,破坏之“恶”就意味着创造,因为一个女人的死亡可以带来无数新昆虫的诞生。那么,同情、遵从之类社会所提倡的“善”的举动,因为制止了破坏,也就制止了创造。那么,“恶”比起“善”,反而能促进世界的流动与新事物的创造,2:人的本性里就存在恶。恶的集中体现在于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从“性”这个最关乎人性的行为上反应出来。总结1和2,就产生了类似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强者【多为有权有势的男性】对弱者【多为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在性上的虐待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所谓“道德”只是宗教和社会灌输的钳制人思想的工具。【解构呀解构呀】之前已经说过,萨德写这些东西并不是出于功利性地讨好世人。他在被关入监狱之后奋笔疾书。但作品遭遇了最初长时间的封禁,一直到重口味时代来临时,才因为色情文化服务而走进少数人的视线。自然不是说SM不好或者低俗,只是当你给萨德贴上一个“SM”的标签时,你已经断绝了从他的作品中获得其他启发的途径。就比如说,从David Coward的书评中得知,萨德可以被视为“哲学家;文学的一部分;科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分析的研究对象;极端主义者、反成规主义者的偶像;自由的极端鼓吹者”。阿波利内尔称其为“最自由的精灵”【毕竟他能够毫无顾忌地写下定会被后人避讳的语句】。巴塔耶视其为社会和道德禁忌的爆破者。他甚至被升到了解构主义、后现代先行者的圣坛。当然啦,学者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过度阐释,说不定萨德伯爵根本没想到启发世人对社会控制机构的反思,而只是一个色情恐怖爱好者,但从他的文字中,看到更多的是一个当时欧洲走到文明死胡同之时的可能性,完全跳出旧有条框的、骇人听闻的可能性。再说了。如果你想看纯粹的SM,那么多文字多他妈烦人啊,直接看AV得了。
  •     这部书是被女权主义者深恶痛绝,其实,萨德应该超越了所谓的女权主义,在这个天才疯子眼里,女人和男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差异是有的,可他应该是从不顾及现实世界的性别不平等,对他来说,只要是所谓的善良美德就是要被撕裂开的伪善!我们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的道德秩序在他看来是令人作呕的。当知道道德只是必需后,便不会在对它进行正面的价值评判了。而萨德有这种可谓天理难容的思想和他自身阴暗的内心品性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虔诚地真心真意地为这世上的恶开脱,呵,何“开脱”之有?对他而言本来就没有什么善恶。本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欲望,释放掉才是对自己的负责,才是健康。我很欣赏其人,亦推崇放任自己的欲望,但始终仍是社会所定义的正常人。我看得清清楚楚这标尺,无奈又无时不刻地不得不使用它。这也是萨德极具争议评判但却倍受推崇的原因吧。
  •     可怜的茱斯蒂娜一再的行善,但次次都不得善报。反而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找到姐姐洗清罪名之后却意外死于天灾我想大概上帝也懒得再安排别的灾难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出自恶心邪恶变态的萨德之手,朱斯蒂娜的遭遇同样很邪恶,但是能说这本书的思想邪恶吗?也许我们更应该检视这个社会是否真如书中描写的那样 2010.5.13
  •     我只想说,白天和晚上的道德感都不再允许我只从审美意义上阅读这部作品。“富士康女工:生活得像畜生”这样的控诉(联合早报讯,2012-2-10)在当代仍然每天都在发生。我怀疑萨德先生是在写他那是个时代的风化史。
  •     深深折服
  •     最后结尾是点睛之笔,侯爵真牛逼!
  •     不知道爲什麽要說《朱斯蒂娜》和《淑女的眼淚》是同一部,只是翻譯而已。這兩本不同啊,即使主人公一樣,結局卻完全不同,後面發展也不同,應該是因為薩德在獄中修改中,而版本前後洩露不同造成的吧。朱斯蒂娜被雷劈死的結局很戲劇性,多少年後我看武俠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感覺,但朱斯蒂娜被雷劈死卻沒有那麼突兀,因為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沒有最慘,只更有慘,好不容易被姐姐所救都不知以後會突發什麽變故,故事要完結非得天意了吧。
  •     读过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哲学家都研究萨德
  •     女主角太天真,社会太黑暗,女性的日子不好过。
  •     大部分几乎就是十日谈的翻版与受虐情节细化
  •     萨德 萨德
  •     【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 】written around 30 years after Samuel Richardson's 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
  •     为什么总是觉得有删节
  •     昨晚一口气读到第11章都没看出什么重点,难道我读的是导演剪辑版?
  •     绕不开的人
  •     看完《鹅毛笔》后冲着萨德而来~~看完中文版后很有看原文的冲动
  •     .....不知为何非常喜欢这本的叙述风格,相比之下《爱的诡计》就有点失望。
  •     感觉所有的故事重点并非侧重与心灵的体验,而是善与恶如何定义的问题。一个女子以善的法则如何在这险恶的世界里处处碰壁,被侮辱被欺凌;而一个以恶为法则的女人又是如何如鱼得水~~看得挺怵,一个触目惊心的世界,或许,会让伪善的宗教也得以反思。比较喜欢的是《一个濒死者与牧师的对话》,死者与自己的某些想法很相似,尤其是在反驳伪善宗教的问题上,显得倍加真实、赋予真正的人性。
  •     我们从神话研究到传奇然后到英雄,最后到平民,最后的最后我们研究精神病,性变态,因为不是他们疯了,而是我们,我们在这些所谓的病态的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其实鲁迅何尝不是,我们该如何看自己的身上最大的毒瘤??
  •     就是那本相当著名的小黄书……
  •     萨德简直是个哲学家
  •     教科书
  •     这个版本删节太多,就剩下些平庸的说教
  •     与sadlism无关
  •     这真得不是情色小说!看到的是宗教的伪善和道德的困境-----分割线-----看完阿多诺的《朱莉埃特或或启蒙与道德》后,我的大脑彻底当掉了。。。启蒙精神和理性精神从起点渐渐走向了反面,与权威结盟(先这样简单标注下)
  •     没有传说中的惊世骇俗,估计是简化版。核心观念很朴素嘛,谴责道德的沦丧、宗教的虚伪以及人性的腐坏。这封面太囧了,跟九十年代地摊黄色小说似的。
  •     “由于他人的邪恶,我们遇到的只是荆棘而恶人们却得到了玫瑰。”
  •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远远没《少年阿宾》等著作有力,关于对上帝的疑问与鞭挞也无关痛痒,可能是时代太久远了吧
  •     挺一般的感觉。。。
  •     天命给她开了好多玩笑,可她愣是没看懂这黑色幽默……
  •     好傻啊
  •     萨德留下的最有趣的问题是,欲望和权力,何者是第一位的。
  •     恩····略显单薄的虐待···但都可怪罪在翻译身上吧
  •     因为旻乐教授读了这本书。萨德用疯癫的性虐和狂暴冲破秩序,把人性之恶推向极端的毁灭与释放,这实际是一个追寻出口的过程,因为善与恶、压抑与反叛、文明与野蛮永远只有一线之隔。所有的混乱中都潜伏着理性,如波伏娃所说,他最突出之处在于“一种寻求完全放任肉体欲望又不迷失于其中的意志的努力“。
  •     三流的小说家和哲学家,加上sex和sadism,也不算上等。
  •     圣母被雷劈的故事...literally==
  •     挑看了章节,大概了解了内容,看不下去了,书籍偏幻想,但后来者可模仿。其实我不赞同萨德的坏是合理的,因为无论好或者坏,在残酷的事实面前,都毫无较量之力。 另外:这个“朱斯蒂娜”的翻译怎么不改改,不就是“贾斯汀”。。
  •     【茱斯蒂娜】是部“描写了一个天天行善的女女性不断被迫害最后被雷劈死的SM故事”。SM不露骨却内涵。书里面每个恶人都是话痨,总是在对女主动手前进行一番现实教育,于是较之女主的贫乏语言,其世界观怎么看都比女主来得完整。小说看上去讽刺但其实颂扬了道德——幸福只有天国有不是。
  •     黑暗过了吧
  •     关于美德与邪恶的真理性见解。
  •     删节本(显然),在萨德这里算是相对好一些的(口味上)……每一个美德要得到一项惩罚……
  •     好看,才看了一遍就被人顺走了~~~
  •     看完了才知道这是本SM的禁书。
  •     充满哲学论述的A书。哈哈 艾柯的玩笑话可谓的语
  •     非常18世纪,但是某些地方又如此不18世纪的小说。大家对萨德感兴趣是理所当然的。
  •     前大半段看的开心,都不及最后两段看的我上气不接下气的要吐血。萨德啊你真是个好精神分裂的被迫写的最后两段 对吧
  •     "真正的幸福只存於道德中,如果上帝让有德行的人在人世间受迫害的话,那是因为上帝在天上为他准备好十分美好的奖赏。 " 我呸!
  •     觉得这设定模仿了伽利略那个两个体系的对话啊,完全是他在宣传自己的看法,把这种新看法当成全部是狭隘了,不过攻击得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就是了
  •     搞什么搞?萨德的作品翻译的名字都不一样,这个小说也被译为《淑女蒙尘记》,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的。
  •     justine的苦难令人同情很多遍,然而真实是铁石心肠的,反对道德也许只是萨德对生活的绝望认为宗教是幻想,或地上的宗教也被误用,唯有以恶制恶才得以生存。况且自己也保留了性本恶的宗教残余,只好用极端的办法表达出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     果然再版很少的书 清华还是偶尔给力的
  •     美德的不幸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