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以后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5
ISBN:9787500823711
作者:苇岸
页数:295页

作者简介

苇岸是二十世纪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以质取胜的优秀散文家。他扶病将自己所有文章,精选出十七万字,编成《太阳升起以后》这部散文自选集。作为大地的代言人,十九世纪牧歌式的诗意和世界最初的朴实与原质,都被苇岸捕捉并记录在这本书中。他那简单、诚实、聪睿、美好的文字,是经得起时间长河淘洗的,一如他笔下的大地上的麦子、草木、蚂蚁、胡蜂、蝴蝶、麻雀、喜鹊、啄木鸟、野兔、雪、阳光,都将永存。

书籍目录

序 未曾消失的苇岸/林贤治

第一辑

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大地上的事情

第二辑

去看白桦林
美丽的嘉荫
天边小镇
放蜂人
上帝之子
武汉的东湖
鸟的建筑
我的邻居胡蜂(一)
我的邻居胡蜂(二)
海日苏
第二条黄河

第三辑

少数的意义
――致一平
梭罗意味什么
――致树才
艺术家的倾向
――致宁肯
散文的殊荣
――致谢大光先生
谨读赠书

第四辑

人必须忠于自己
我与梭罗
我热爱的诗人
――弗朗西斯・雅姆
去看食指
诗人是世界之光
――关于海子的日记
我认识的海子
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诗人黑大春
写诗是我保留的一种权利
――诗人田晓青访谈录

第五辑

答《美文》“九十年代散文写作随访”问
在散文的道路上
――答《新生代散文选》问
关于《蔚蓝色天空的黄金》
我喜爱的五本散文集
――答《散文天地》“名家荐散文”栏
散文的可能
――《蔚蓝色天空的黄金》散文卷跋
作家与编辑
关于一平散文的推荐语

第六辑

人道主义的僭妄
土地道德
马贡多与癞花村
幸福
没有门户的宝库

第七辑

一个人的道路
――我的自述
太阳升起以后
自序
现代的孩子
素食主义
回姑
作家生涯

最后几句话

苇岸生平年表

内容概要

苇岸,北京昌平县北小营村人,中国著名青年散文家,1999年5月19日因肝癌医治无效辞世。享年39岁,生前任教于昌平干部职工学校。


 太阳升起以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苇岸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编了这一本薄薄的书,这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祈祷,正如他嘱咐朋友在他丧礼上所吟诵的诗《为他人得幸福而祈祷》。作为一个写作者,苇岸留下的这些文字足以抵过一整个书店中绝大部分的书,然而这20万左右的文字对于这样一个拥有着大地一样宽厚胸襟的写作者来说又是多么得单薄。苇岸走得太过匆忙,在他的路程刚展开的时候便匆匆离我们而去,甚至来不及写下他深深眷恋的二十四个节气。大地上的太阳依然升起,人们依然奔忙,有谁知道大地失去了她最善良的孩子,人们失去了一个最好的兄弟。我是幸运的,在浩若烟海的书丛中找到了他。我视他为我最亲密的兄长。苇岸早年写诗,之后才转入散文的写作;他热爱乡村,热爱自然和万物生灵,茹素,这些都使我对之一见如故并深深的联系在一起。我从来不是在寻找一个作家,我长久以来的阅读历程都只是在寻找一个平常的人,一颗大地上真切跳动的心。苇岸是一个写作缓慢,并不追求作家的名声的写作者,他更像一个对眼前的大地和大地上的生命充满着热情和爱的纯真的孩子。他安静的观察着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观察着地上拖着一条青虫的蚂蚁,观察着窗口辛勤筑巢的胡蜂,观察着旷野里肃穆着站立着的白桦树,观察着田野上变幻的风霜雨露……。在安静的观察中彻底消融着自己,人类再不是大地的中心,万物都在一种声韵里呼吸,呼吸的波纹里只有爱在起伏。在生命的面前,写作变得无足轻重。那些炫耀着智巧才识和文采的写作,只能让我欣赏却不能让我热爱。苇岸的文字是那么朴素,却散发着最纯净的光芒,那些文字是这片大地上开放的花草,是花草上清晨的露珠。苇岸的文字是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的,如果他的生命是一颗树,那他的文字便是风中响动的树叶。这是一个太多智巧和虚夸的世界,太缺少苇岸这样的文字,它们安静朴实,充满谦卑和善意和温情,是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生长的姿态便是一种对于这个世界的赠予。可惜世界并没有挽留住他最好的孩子,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在这个世界上长留?我在为苇岸扼腕叹息的时候,也只有默默跟随着自己兄长的脚步,把他未歌颂尽的这片节气流转的大地继续歌颂。苇岸,你是一株植物,在我的心里继续地生长。2010-4-21玉山草堂
  •     我的童年在山村度过,接着换到一个随着国营厂的倒闭而逐渐衰败的小镇,在那里我长成一个少年,然后继续向外进发,在县城里度过高中。现在,我活在城市,成为无数现代游子中的一员。今年初,我在家中闷头呆了四个月,经历了一场大雪和之后的晚冬,接着春风从远方吹来,樟树落叶、发芽,桃花映红了池塘,青蛙排卵,一群群蝌蚪又长成青蛙,竹笋从坚硬的大地中冒出尖来,被人们送进铁锅,和腌菜一起成为饭桌上最为人喜爱的菜肴,采茶的姑娘和姑娘们的妈妈围着藏青色大口袋围裙,钻进大山,映山红则躲在谷底悄悄绽放,被贪玩的孩子扯下花瓣放进嘴里。在乡村公路间行驶的班车上,我凭窗而坐,看见远山一层一层地往天边荡开,落日的余晖温暖了近景中正升起炊烟的村庄:背着书包的孩童手里甩着树枝摇摇摆摆地往家走;田里的老牛和它的主人一起慢悠悠地转身。就是这一刻,我发觉我爱着这片土地。我爱这里的蓝天白云,村庄和小溪,还有年迈的大树,亮晶晶的田野,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各种水果树以及它们多汁的果实,最重要的,我爱土地本身还有泥土的气息。在大楼林立人潮涌动的城市中,我们已经丧失了亲近大地的机会,虽然它就躺在我们脚底,却隔着冰冷坚硬的水泥。所以我时常想要逃,逃离机械的朝九晚五,工作和人群。我想过一种自由的生活,只和大地发生关系。然而这不可能,今天的我们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好处与方便,也同时承受着因它而起的压力和罪恶。地球的钟表被刻意拨快,并且越来越快,以致于我们变成机器的时间更多,成为人的时候越来越少。我们忘记了泥土的味道,忘记了牛羊在田野草原中的样子(只吃它们的肉),忘记了鸟儿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忘记了繁星满天的夜晚(因为城市之光永远不灭),忘记了枣是长在树上,西瓜是土地的儿子。然后,就是无知。我也活在这无知里。我不知道太多树木花草的名字,不知道什么时候种土豆什么时候种玉米,不知道蜜蜂和胡蜂的不同,不知道蚂蚁的一生要搬几次家。一种质朴的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也被遗忘了。面对孩子的追问,你没有答案,只有叹息。苇岸在他的文字里写满了这种忧虑,并且不遗余力的以正面能量赞颂着自然、大地,通过他的散文,你会发现曾经忽略了大地上多少美好的事情,日出与日落,胡蜂与蚂蚁。他在开放性散文《大地上的事情》里真诚的描述了他所感受的一草一木,太阳、空气、月亮、庄稼、蚂蚁、鹞子、啄木鸟,以及我数不过来的自然意象。《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写的则是每一个节气日,他所观察和想到的事情,比如《立春》中他写“能够展起旗帜的风,从早上就挂起来了。在此之前,天气一直呈现着衰歇冬季特有的凝滞、沉郁、死寂氛围。这是一种象征……天空已经泛蓝,它为将要到来的积云准备好了圆形舞台”,他仿佛带着所有的爱与真诚,在写这些文字。套句海子的诗,苇岸是这大地忠实的儿子。《太阳升起以后》这本书结尾的《最后几句话》中他写道:“数年前我就预感到我是一个不适宜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甚至生活在二十世纪也是一个错误……我非常热爱农业文明,而对工业文明的存在和进程一直有一种源自内心的悲哀和抵触,但我没有办法不被裹挟其中”。像一句箴言,他的生命果然停在了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没有进入更为混乱的二十一世纪。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只是想表达对于苇岸的敬意,以及对他作品的喜爱。不过最后却在一开始就偏了题,现在才转回来,然而,我却不知有什么好说的了。谨此。
  •     苇岸辞世一周年,在友人的努力下,他的散文集《太阳升起以后》由工人出版社出版问世。而几个月以后,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厚重。记得第一次阅读苇岸是在一年前《大学生》杂志上,在99年的第三期刊登了一组纪念海子的诗文。我那时在拼命搜集有关海子的文章,苇岸的《我认识的海子》自然不会错过。我曾不止一次阅读它,从那些平实、质朴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诗人的热爱。随后又在《散文选刊》上读到了他的两篇文章,这就是以后被评为99年度最佳散文的《一九九八·节气》和提名散文《太阳升起以后》。苇岸是用心灵写作的作家。林贤治在《未曾消失的苇岸》一文里这样评价苇岸:“说苇岸是一位作家,首先因为他从人格出发,从心灵的道路上通往文学,而不同与一般作家,是通过语言的独木桥走向文学。”“对于他,写作是人格和实践活动,人格和艺术一致性的要求,使他一次又一次回到历史的原点。”我读苇岸并没有如宁肯所说“世界安静下来的感觉”,却惊异发现他那慎微的观察和对自然、农业的熟稔。据宁肯所讲,苇岸写《一九九八·节气》时,曾亲种一块农地,在每一节气来临时,观察、拍照、记录,然后得出一段文字。其实,在他的文章里,完全可以读到这种观察的迹痕。而正是这观察的迹痕却深植着作者厚重的人文情怀。诚如林莽所说,“苇岸以文字的简约与质朴,关注人类文明的永恒情怀与人的内在精神的延伸力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一种通过他这样优秀和美好的文字,拯救不断被破坏的人类文明的可能”。苇岸热爱农业文明,热爱弱小的动物。苇岸是位活在大地心坎上的作家。他承继了梭罗对生命、自然的关怀和普利斯文的内蕴。苇岸为人和善,对待友人如朝阳般温和。他曾不止一次地帮助他身边的友人,已逝的海子、健在的郭路生(食指)。在他许多友人写的纪念文章里,我们都可以读到因失去这样一位友人而感到的痛心。苇岸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严格,《太阳升起以后》是在病中,他熬煎着癌症的苦痛整理而得,删去大量应时而作的文字。他的一生作品有限,却仍做出了这样的举措。黄灿然说,时间不一定把所有劣质作家淘汰,但一定能够把所有优秀作家给凸显出来。苇岸是经地起时间考验的作家。在他逝世一周年后,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读者》在2000年的第七期选发了他的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中国青年报》同年的5月21日也发表了他的友人宁肯、林莽纪念文章。长期以来,苇岸一直默默无闻。较散文界许多炙手可热的作家而言,苇岸是生活在地下的作家。但他一旦被发掘,将会给我们带来特别的震撼。如今苇岸离世已经一年多了 ,当我抚摸着这本不足300页的散文集时,内心不断翻涌。梭罗《瓦尔登湖》影响了一代代对生命、自然充满无限关怀的人,我相信《太阳升起以后》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苇岸活着,活在大地的心坎上!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让人慰藉,让人清醒,让人怀念,让人坚定的好书啊。
  •     一心一意地写书,一心一意地行走。。。
  •     很清澈纯净
  •     自然之子
  •     有一种传统的美好笔触。他是个简单纯良的人,这是必定的,从他的书写中就看得出来。他的关怀很大很深,对抗现代的坏处的方法是用他从小养来的与土地相亲近的品格。(最爱托尔斯泰,总能看得出什么)很好的一本书,可惜与我还是有点隔,不是他的问题,是我。我生在长在现代城市,已经是一个“异化”(其实我还挺讨厌这词的,不过一时想不到怎么表达)的人了,无论如何也融不入他那种自然的简单中了……叹。
  •       大地上的事情,大地上的孩子。
      对于土地和自然,苇岸并不是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或旁观者。其实,他就是那生活在大地上的事物之一。在他的文字中,我们更能感觉到正是这样一种亲近、热爱的灵魂在土地上自然地温润地生长。对于土地,他有一种谦逊的热爱和祈祷。他的文字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散文界是不可多得的,正是这种不可多得,才让他过早的离开,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自己仿佛不适合二十一世纪。
      无论是大地上的事情还是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我都能读出来比土地和自然更为让人向往的东西,那就是诗人苇岸的伟大灵魂:对自然和人类的感情。对于我来说,他文字中所包含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表达的。瓦尔登湖我早就买过了,可是我往往翻了几页就轻易的放下了。我想,苇岸的文字和心灵更加可亲、可敬。
  •     二十四节气
  •     不知你说的3个版本是指什么???
  •     苇岸,我尊敬的兄长……
  •     纯粹的散文,纯粹的人。不该被忘记,纪念苇岸。
  •     人类已经成为他们工具的工具...
  •     大地,深沉而朴素的母亲~~
  •     这本书结尾的《最后几句话》中他写道:“数年前我就预感到我是一个不适宜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甚至生活在二十世纪也是一个错误……我非常热爱农业文明,而对工业文明的存在和进程一直有一种源自内心的悲哀和抵触,但我没有办法不被裹挟其中”。
  •     自然主义
  •       在有良知的人都活的很痛苦的时代,苇岸以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一条幸福之路,他的道路由梭罗启发,如同粱从戒的“自然之友”,尊重和观察着大地与自然。
      
      他的节奏是缓慢的,但似乎应当更缓慢些,然而,生命和世界的节奏仍快了些,在感觉他的思考几乎再次升华之前,生命的升华提前到来。
      
      虽然身后只薄薄一本书(虽有各个——3个吧——版本),但即使更少,也足够了。
      
      just y
      20060101
  •     这本书大学时读了三遍,是《瓦尔登湖》的中文版,我为了学他,还写了散文《桐柏村札记》,现在那个时代过去了……
  •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本书都是我唯一的床头读物……为我的梦乡带来几许泥土的芬芳和宁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