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的拷問

出版社:傾向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9572840801
作者:瓦茨拉夫‧哈維爾
页数:245页

作者简介

哈維爾寫於二十世紀六○年代的那些「荒誕」戲劇的真正意義,正是對語言的「徹底去神秘化」。這些戲劇展示了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言語沒有意義,或者說與一般公認的意義不同,也或者說是一些帷幕,在它們的後面,現實已經消亡。1968年後,當哈維爾被逐出那家戲院並被禁止繼續從事他對語言的文學探索時,他把自己的生活轉變為莊嚴的對官方語言的去神秘化:他成了「七七憲章」運動背後的主要推動者、它的創始人和發言人之一。


 來自遠方的拷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看书发现水平还是有点的。对西方的批评比较切中要害,对利比亚局势神预言,对国有企业和官僚机构的弊端抨击也非常精准。但是不能说因为国有企业有弊端,就否定了所有制的重要性。而且这兄弟居然自称唯物主义者啊,值得一读http://www.haomutong.com
  •     是自传式的访谈录。虽然自传难免美化传主,但这本书里还是透露了哈维尔的坦诚。世界上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捷克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完成历史的使命。哈维尔并不是非当戏剧家或总统不可。坐牢纯粹是个人经历,不值得反复提及。观点之争不重要,因为执着的语言是腐朽的。
  •     瓦茨拉夫·哈维尔与捷克记者卡雷尔·赫维茨达拉完成于1986年的自传性谈话录:《哈维尔自传——来自远方的拷问》,也是迄今哈维尔唯一的一本自传,我是听完的,一个MP3文件。一问一答的谈话形式,酣畅的语言,深遂的思想,声声入耳,痛快淋漓。那些频频出现的逻辑谨严,纵述横演,睿智深透的大段落,一气呵成,听得真是荡气回肠,深深为之叫绝。思想,如此深潜、浩淼、错综复杂的神秘物件,哈维尔却总能用最畅达的语言,明白无误地表达。从剧作家,到异议者,到囚犯,到全国第一位民选总统,哈维尔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出精彩大戏。他披挂上阵,出演自己,形神兼备:形,丰富到难以概括;神,则是他一生都在践行和坚持的真实,自由,民主,道德,良知……他既是他思想的践行者,又是他行动的思想者。“先有一个使世界更美好的想法,然后再付诸实施的思想是不正确的,相反的,只有通过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经历才能创造那种办法并将其表达出来——从现存的‘这个世界的题材’去创造它,用‘这个世界的语言’明白无误地表达它。”哈维尔出生在一个大资产阶级家庭,却成长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于是他常常被视作“阶级斗争”的对象。他说正是这种并非因为他自己的错误而被排斥,被边缘的经验的感觉,才使他成为一个多产的剧作家。“有时候我甚至惊奇,我的创作或者我所有的原始想法只是为了克服这种没有归属、令人难堪、无所适从、荒诞不经的基本体验,还是更多地是为了学会带着这种感觉生活呢?”他强调“人”,个体的“人”,认为对所有的结构的衡量,都应以人为标准,而不是相反,以一切结构来检验人。“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个家而不是一个住处;这个世界应该有一种秩序、一种文化和一种风格;自然环境应该得到保护,应该很敏感地去开发利用,那怕以生产力迟缓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大自然的无限创造性和各种创造性之间的复杂关联应该得到尊重;街道和城市应该有自己的面貌、气氛和风格;人类的生活不应该落入生产和消费的老套,而应该多姿多彩;人们不应该只是沉醉于消费品的选择和电视消费文化,受其操纵而过一种标准化的生活……”2011年12月18日哈维尔谢世,享年76岁。在这本谈话录完成后的短短两三年,1989年12月29日,他在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民主选举中当选总统,一举跃上世界政治舞台。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捷克共和国成立。次年,哈维尔当选捷克共和国总统,任期满后获连任,直到2003年。十三年间,捷克平安经历了剧变。保罗·威尔逊在《导读》中说:“本书不仅使我们认识作为一个总统的哈维尔,一个重生后勇敢地争取民主政权的抗争中的哈维尔,而且让我们认识一个自视为凡人——有着凡人的需求、欲望、期待和性情的哈维尔(他曾说他只是一个捷克的乡巴佬,从不曾想过要移居国外,他喜欢呆在捷克),一个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哈维尔,无意之中成为政治家的剧作家哈维尔,真正把自己写进了自己国家的历史。无论作为作家还是政治家,他所具有的能力都来自同一源泉,即能够反映他周遭众人的希望和担忧。”这本听起来不厚的自传,确实蕴藏着非凡的价值,我想我会反复聆听。没有速记的本领,又只找到扫描版的不完整的PDF文档,仍然做了些听录、抄录的笨活。面对真知灼见,最当做的,一定是传播。标签是我加的,不一定恰当。◆ 被排斥感“除了一种深刻的被排斥在外的感觉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能够使一个人更清楚地看到世界的荒诞和他自己的存在,或者更冷静地看到世界的荒诞性和自己的存在呢?”◆ 人类“一旦人类开始把自己看作是世界上最高意义的源泉及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时,这个世界便失去其人情味,人类也就开始失去对世界的控制。我认为现代人高傲的人本主义执迷,认为人能了解一切、控制一切的思想是现代危机的部分背景原因。在我看来,如果这个世界要想朝好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从改变人的意识开始,从改变现代人的人性开始。人类必须醒悟过来。……只有把我们自己转向道德和精神的方向,以对某种超世俗权威的尊重,对大自然或宇宙秩序的尊重,对道德秩序及其超人的源泉的尊重,和对于绝对的尊重为基础,我们才能进入一种状态,即地球上的生命不再受到“集体自杀”的威胁,变得可以忍受的一种状态。换句话说,一种具有真正的人性之状态。这个方向,也只有这个方向才能导向创造一种社会结构,一种人在其中重新成为人,并成为具有其独特人格之人的社会结构。◆ 作家“我是一个作家,我一直认为我的任务是表达我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的真理,揭示这个世界上的恐怖与不幸。换句话说,就是要告诫人们注意世界的变化,而不是告诉人们如何对付变化。”◆ 死亡“这也许让你听起来很吃惊,我对此是毫不害怕的。我把老年梦想为可以休息的时间,那时不再有人对我的什么期望。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不安就是我不能看到这里的情况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角色“我偶尔也想大声疾呼:我已对担当先行者的角色感到厌倦,只想做一个作家该做的,我只想说真话!……自己去承担风险吧,我不是救星!但我总是欲言又止,想起帕托切卡对我所说的话:考验一个人,并不在于他是否成功地扮演了他自己给自己认定的角色,而在于他是否成功地扮演了命运交给他的角色。”◆ 自由“想想吧,突然间,你可以自由地呼吸了,人们可以自由地来往了,恐惧消失了,禁忌被扫除了,社会冲突可以公开讨论了,各种兴趣都可以得到表现,传播媒介又开始做其应该做的一切了,公民的自信心开始恢复,一句话,冰雪融化,窗子开始打开了。”◆ 牺牲“如果人们愿意在极端的情况下为自由而流血,那么他们获得自由的机会要比他们不愿为之流血的机会要大得多。这一点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要加上重要的一点:这只能由每个人自己做出选择。如果你原意为我们共同的自由而牺牲生命,你可以这么做;如果我愿意牺牲我的生命,我也可以这么做。但是,你我都没有权力去强迫别人这么做或要他不这么做。”◆ 社会“社会是一个有着多种面目、有许多潜在可能性的动物,如果把你在一个特定的时候偶尔看见的那张面目就当作社会的真实面目,那是极端片面的。我们没有一个人能了解这所有的潜在的可能性,也没有人能知道在事物——无论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社会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令我们吃惊。”◆ 坚持“我比别人更加强调每一个让步都会导致更多的让步,我们不能后退,因为我们的背后只有深渊,我们必须坚持我们的诺言。我坚决反对任何幻想和任何形式的自我欺骗,这是我的一贯主张。不管这个令人不安的时期对我有多大影响,我都尽力保持一种冷静和平衡。”◆ 知识分子的作用“知识分子应该不断使人不安,应该作为世界之痛苦的见证人,应该因独立而引起异议,应该反抗一切隐藏着的和公开的压力和操纵,应该是体制、权力及妖术的主要怀疑者,应该是它们的谎言的见证人。因此,一个知识分子不能去扮演被分配的角色,也不能屈从于胜利者们所写的历史。一个知识分子不应该属于任何地方;他不管在哪里都应该作为一个刺激物;他不应该有固定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知识分子注定是个失败者……知识分子成为胜利者的可能性总是令人怀疑,然而在另外一个更深刻的意义上,尽管遭到不断的失败,他仍然是个没有失败的人……他实际上通过自己的失败而胜利。”◆ 希望“希望不是一帆风顺时的欢乐或对有望早日成功的企业进行投资的诚意,而是一种为某种事物奋斗的能力,而之所以要为之奋斗并不是由于这种事物有成功的机会而只是因为它是好的。越是在不利环境地中表现出的希望就越深刻。希望决不是像乐观一样的东西。它不是对某个事物会好的结果的确信,而是对某个事是有意义的把握,不管其结果如何。”◆ 自杀“有没有人从来没有想过要自杀?当然我是想过的,不止一次这样想过,而且现在还在想。……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企图自杀过,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不可能企图自杀。相反的,尽管发生了过去的一切,我还是要努力活下去。这听上去或许有些自相矛盾,正是由于存在自杀的可能性,我才努力活下去,自知总能自杀,也就给了我不去自杀的力量。……自杀者在某种意义上,把生命的价值看得很高。他们认为,生命是如此的宝贵,而不愿意用没有目标、没有内容、没有意义、没有爱、没有希望的生活去贬低它的价值。有时候我在想,自杀不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悲壮的保卫么?”◆ 语言“我对语言很感兴趣。我对语言的矛盾性和语言的弊病感兴趣。我对语言感兴趣,是因为语言决定我们的生活、命运和世界,语言是最重要的技能,语言是一种礼仪、一种魔法,语言是历史的载体,语言能使事物具有合理性,语言是自我肯定和突出自我的一种方式。我对陈词滥调及其意义感兴趣,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语言上的评价、结论和诠释比事实本身还重要。”◆ 意义与荒诞的互补性“缺乏意义——即荒诞——的感觉越深刻,意义就越会得到积极的探求;没有同荒诞经验的殊死博斗,就没有什么可以追求;没有对意义的深刻的发自内心的渴求,也就不会被荒诞伤害。”哈维尔对中国读者说:“这些话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作家说的。现在的世界需要所有的人相互对话和了解,这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请勿转载)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8th 很有幸拜读哈维尔的文章 很客观 分析的很到位
  •     看不到那个大时代;避免一般思想争论,具体行动上的彻底斗争。
  •     红红给买的
  •     DW有声书
  •     最深刻的印象是冷静。只有在谈论戏剧的时候能读到一些文艺青年的味道。
  •     挺有难度的,讲得有点深,不仅仅是讲经历,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作者本身思想和政治的变化历程
  •     逝者已去,时隔一年多重读此书,竟然能从哈维尔的人生观和政治观中找到以前没留意到的诸多亮点,不止是和昆德拉关于捷克民族性和历史观的争论,还包括对于西方国家政策的见解,还有这20多年前对于卡扎菲和利比亚的预断
  •     想起念书那会儿写了哈维尔的读书笔记,导师批注是: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把文学美学性的东西加进文章,而哲思表现不够突出。笑
  •     探寻真理之路没人可以阻止,世人也会记下哈维尔,作为不为人知的剧作家,作为备受关注的异议分子。不管怎么说,他试图按好的方向改变世界,他做到了。七七宪章也好,08也罢,自有其力量,与其说他们在撼动什么,不如说他们在保护什么。
  •     今儿死了
  •     不知道再看一遍能不能给打五星
  •     这是理性的民主探索
  •     这里有一个很丰盈的人。
  •     这其实是访谈录,说传记内容还少了点。最大的特点就是诚恳朴实,思想性上没什么亮点。
  •     虽然一直在中国被禁,但据说也参考了1992年PARTY为“党、政、军领导同志及有关人员了解研究捷克政局”而“内部发行”的同名书籍——讽刺十足
  •     希望是灵魂的一个尺度,它不是基于对世界的观察或对环境的估量。书很薄,一本自传式的访谈录。克制悲悯又充满力量。
  •     政治家的良心!
  •     真实的人,很喜欢他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那一部分的述说
  •     最有特色的传记,国内没有卖的,跨国公司不就是更大的斯巴达么,真的敢说,敢想,开启我们的大脑的书。开篇是一个访谈
  •     要反复读,太值得一读了。可到德国之音上下载有声书。
  •     平实的一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