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孟加拉》章节试读

出版社:军事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11
ISBN:SH5319-51
作者:[印] S.辛格少将
页数:236页

《喋血孟加拉》的笔记-第25页

印度的情报部门至今还未发现中国在喜马拉雅山边境一线聚集力量,但是,一九六二年印度吃过一次苦头之后,我们的计划家们不会只盲目地依赖情报部门。他们更多地依赖喜马拉雅山的大雪封山使中国不敢进行一次军事冒险。【这是在对情报部门吐槽吧】

《喋血孟加拉》的笔记-第38页

   正像其他的东方国家一样,印度的公众易受情绪左右。重要的问题被闹到街头,而不是平心静气地进行辩论。政党领袖们利用高呼口号的人群制造公众舆论。甚至新闻界用主观臆造的报道和评论予以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时被这种大吵大闹的公众舆论逼入困难的境地,采取以后往往会感到后悔的行动。一九六二年曾发生过这种情况,当时尼赫鲁总理为了安抚公众情绪,命令陆军与中国人较量。一位懒散的陆军参谋长服从了命令,虽然他知道他几乎没有取胜的机会。一九七一年,陆军和国家有幸,印度有一位强有力的总理和一位同样强有力的参谋长。
【不止是印度有这个问题。】

《喋血孟加拉》的笔记-第125页

最大的战斗是在加尔各答东北杰索尔地区的巴伊拉进行的。印度步兵第9师在一次进攻性防御行动中,奋力越过边界追击巴基斯坦进犯的军队。双方出动了飞机和坦克,在巴基斯坦境内五英里处的加里布尔村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该村几经易手。但印度终于在十一月二十三日控制了该村,同时还占领了丘加查镇。
  十一月二十四日,甘地夫人就此事件在国会作了如下说明:“十一月二十一日,巴基斯坦陆军在坦克和炮兵支援下,向我东部边境五英里处的‘马克蒂·巴海尼’运动占领的解放区发起了进攻。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巴军推进至我边境,威胁到我防御阵地。他们的炮弹落在我国境内,炸伤了我们一些士兵。当地指挥官采取了适当行动,打退了巴军的进攻。在这次进攻中,十三辆巴基斯坦霞飞式坦克被击毁。
   “十一月二十二日,巴空军四架佩刀式飞机对我阵地进行空袭。我们的塘蛾(蚊蚋)式飞机在我国境内进行截击,击落了其中三架,两名巴基斯坦飞行员跳伞后在我国境内被俘。这证实了巴空军侵犯了印度领空。我们认为这纯粹是局部冲突。”
【印度占领了巴基斯坦的村庄,然后说巴基斯坦飞行员侵犯印度领空。这些都是争取舆论的方法。】

《喋血孟加拉》的笔记-第39页

一个国家没有作好适当的准备是不会打赢战争的。准备需要时间。军事计划者们虽有应急计划,但这些计划必须进行修订,才能适应变化着的形势。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敌人的力量有多大?他是如何部署的?他有哪些选择?谁将是我们的盟友?谁将站在敌人一边?战争的阶段性是什么?交通状况怎样?战区地形怎样?我们自己的部队状况和装备状况如何?我们有必要的优势吗?如果没有,我们如何在攻击地区作比对我有利的安排?还有诸如气候条件和当地人民的态度等其它许多因素,我们的计划者们都要加以考虑。有些问题则需要政客们来解答。

《喋血孟加拉》的笔记-第136页

尼亚齐以实力来扼守边境的决定进一步增加了对现有的正规部队的压力,使他们更加分散。随着争夺边境哨所的斗争在广度和激烈程度上的增加,尼亚齐发现,准军事部队和新集结的圣战者和拉扎卡营抵挡不住马克蒂·巴海尼部队的进攻,特别在他们受到印度人支援时更难抵挡。他认为,以正规部队的成分为核心来加强这些哨所是有利的。这一措施走得太远了,以致在战争来临时,旅以下的部队均是混编的。甚至在一个连里,也经常出现正规军一个排,东巴基斯坦民兵武装部队一个排和圣战者一个排的情况。
  毫无疑问,采用这种临时性的编组方法,虽然增加了战斗分队、部队的数量,但却大大地削弱了它们的军事潜力。
【前文写到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印度也犯过这个错误。根据《六十四军战地日记》中写道:“79年自卫还击作战的一条重要教训,就是乙种编制不能打仗。临时扩编起来的部队,干部认不得战士,战士认不得干部,无法进行有效地指挥,发挥不出应有的战斗力。”】

《喋血孟加拉》的笔记-第28页

印度计划者们决定,用足够的力量来守住这些敏感地段,阻止中国人轻而易举地取胜,后撤的部队将部署在能够迅速增援其他防区受威胁的地段的适当的地域。这就是说,必须坚守更加敏感的地区,到最后一刻才能撤退。在孟加拉作战的这些部队的部署必须是在得到紧急通知后,就能够迅速地撤走,但不会影响作战计划的主体部分。这就要求在情报机构和作战计划者们之间相互紧密地配合,而这种配合在印度还从未进行过。
【从未进行过,印度人到底靠什么打仗呀。】

《喋血孟加拉》的笔记-第132页

没有地图看军事行动真是很困难。从维基上找来的图。凑合看吧。肢解孟加拉之战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0/Bangladesh_1971_Liberation.jpg

《喋血孟加拉》的笔记-第35页

被称作为马克蒂·巴海尼的这些部队约由三个能独立行动的旅群组成。五个兵员不足的东部边境步枪营是现成的,如果按照印军的编制将东巴基斯坦步枪队人员补充进去,装备起来,就有了强大的战斗力。此外,也计划分阶段组建另外四个步兵营。但结果是,在战争爆发以前,只有三个营具备作战能力。
   在改组过程中,主要难关是缺乏军官干部和缺少训练新兵的时间。主要从学生中招募的一百三十名学员通过了速成训练。在孟加拉部队中占据着要职的由巴基斯坦训练出来的军官们认为,印度的武器、火力和组织均达不到标准,而他们不知道印度陆军为了装备他们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损害了自己的军事能力。
   我和齐亚·拉赫曼及其他军官讨论过这个问题,得到的印象是,他们在美国军援的全盛时期接受了美国的军事思想。他们表示宁愿进口武器。我发现这些军官受到过很好的专业训练,但是缺乏把知识运用于解决在现有困难条件下的各种问题的灵活性。难怪他们没有从先前的起义中取得太多的教训。
【装备几个营就很大程度损害印度自己军事能力。】

《喋血孟加拉》的笔记-第50页

   独立之后,全国建立了民主政府,不再考虑忠诚和忠于职守的精神,而卢比、衣着和馅饼等变成了首要的东西。其结果,补助金、退休金和对战争中死伤人员的其他利益降低到了可悲的程度,几乎等同于把他们的家属赶到了街头。从英国人的统治过渡到新的印度来得非常突然,军人们只有在查漠、克什米尔战争结束后才意识到它的作用。
   拉温德·辛格·格雷沃尔中校(后来升至少将)在查漠和克什米尔战争中腹部和大腿被机枪子弹打穿,由于住院治疗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保留现职军衔的期限,二十八天后被降到上尉军衔。据说,这位军官走到当时的参谋长卡里亚帕面前,指着他的伤疤说:“长官,你是否认为我负这些伤对我的健康有好处?我为国家所冒的生命危险得到的酬报是失去了军衔和薪金。相信我还会再次为你作战。再见吧,长官。”
   卡里亚帕和他的继任们清楚地知道这个问题,但面对只重金钱的政客们的顽固态度和墨守成规的官僚主义,他们不可能作出重大的改进。情况没有变化,尤其和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所推行的物质第一主义的环境中,军队的士气在继续下降。老战士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与他一起消失的是老的忠诚感和责任感。新兵是在卢比价值迅速变化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喋血孟加拉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