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遗脉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33469836
作者:萧三匝,陈曦

作者简介

本书系《中国企业家》杂志“民国遗脉”系列报道之选集,遴选十多位在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杨度、段祺瑞、徐树铮、黄兴、宋教仁、蔡锷、李烈钧等,讲述他们在民国历史上的史事功过及对后代家族命运的深刻影响。

书籍目录

• 风流散尽还自强:袁世凯遗脉陈曦
袁克文曾对哥哥克定说:“你想做曹丕,难道还不许我做曹植吗?”袁世凯知道后,骂道:“你们两个畜生!怪不得外面人骂我要篡位!你们自比曹丕、曹植,我这个曹操,还用得着分辩吗?”
• 旧时总统堂前燕:冯国璋遗脉赵芃
“虽然家业都在‘文革’时被抄了,但我觉得我们一家人还是精神上的贵族。”冯国璋玄孙女冯博娟说,“大家庭的品德与特质融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 极高明而道中庸:徐世昌遗脉萧三匝
徐世昌不仅与袁世凯交好,且能与新旧人物同时交好,不新不旧,亦新亦旧。仿佛是命中注定,其玄孙徐定茂最终也干了政治。
• 零落成泥碾作尘:唐绍仪遗脉朱汐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风云激荡的历史潮流中,唐绍仪的孙子与侄孙,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下行线。
• 帝师毕竟是书生:杨度遗脉陈曦
“我也有点可惜杨度,从才能上讲,他不比梁启超差,但他把自己的很多才学浪费在政坛上了。他本身又不是当官的料,他是一个书生,书生就干书生的事多好。”杨度之孙杨友麒说。
• 清风过处余荫稀:段祺瑞遗脉陈曦
强人段祺瑞一生清正,但后辈多平凡庸常,外人观之,足可叹息。
• 莫嫌英气未能驯:徐树铮遗脉萧三匝
徐家三代才子:一代狂,二代直,三代真。可惜的是,中国人本质上并不欢迎特立独行之士,这就注定了才子自古命运不济。
• 百年沧桑外交梦:顾维钧遗脉张东亚
原来中国是一个沉睡的国家,很多人感兴趣但并不关心,现在中国发达了,很多人开始害怕中国了。未来的外交格局是靠未来的人对中国的态度决定的。
• 护国其实为护法:蔡锷遗脉陈曦
相比那些豪情万丈的革命党人,蔡锷并不崇拜革命,也不是不断革命论者,他所发动的革命是有限的,也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在于维护法治的尊严。
• 英雄原来尚黄老:黄兴遗脉陈曦
“不争”是黄家的传统。时代虽已巨变,但黄兴的子孙谁都不敢背弃祖德。
• 渔父词好梦难圆:宋教仁遗脉陈曦
家运折射国运,国运决定家运。宋氏100年来家运渐蹙,与宋教仁的政治理想未在中国完全落地高度相关。
• “又穷又硬”是家风:陈其美遗脉朱汐
有人私下里提醒陈泽祯:“不要老提面包,他们都在偷偷笑你,陈英士的嫡孙沦落到这把年纪还在卖面包。”他不以为意:“陈家子孙要靠手艺生活,这才是值得骄傲的。”
• 烈火千钧胆气雄:李烈钧遗脉陈曦
李烈钧属马,也爱马,他给孩子们取的名字中多半都嵌一个“马”字,男孩就起公马名,女孩起母马名——或许,他希望孩子们要像马一样,为人处世不要畏首畏尾。
• 左右逢源玲珑透:唐生智遗脉王曦
中国现代史不断转折,唐家兄弟辛苦辗转,倒也打磨出了一副玲珑顺势的性子。
• 此情可待成追忆:张灵甫遗脉朱汐
王玉龄19岁时张灵甫就死了,此后几十年,她没有再嫁人,儿子对此有些不能理解,“她的想法已经过时了,现在的世界变化这么快,谁还会为谁等”。

内容概要

萧三匝,1975年生于四川梓潼,新锐学者、思想者、《中国企业家》杂志编委兼总监、影响力智库特约研究员。长期研究政治学、中国文化,在新生代学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力,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的鲇鱼”。著有《左右为难——中国当代思潮访谈录》《中国反围堵》《猖狂三味》(即出)等。

陈曦,1984年生于河南固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资深媒体人。2008年毕业后在人民政协报等媒体供职,2012年进入《中国企业家》杂志,长期关注思想文化领域变迁,发表文章50余万字,在文化、财经界有一定影响力。


 民国遗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这本书,像我这样的人来读正合适。对于其中人物一半认识,一半不知。然而毕竟都是民国有名的人,和多少名将都能扯上关系,所以读来也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原来他这么厉害啊。所以这本书能让我这样对民国历史人物只停留在初高中历史课本的人简单的了解他们的故事,而更多的是则是他们的遗脉的现状,总的来说,令人唏嘘不已,用宋教仁的遗脉中作者的一句话概括恰当不过,“渔父词虽好,渐成空谷音”。其实历史依然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也依然总是带着两面性。在历史课本里,这些民国名人有的是革命先驱,有的是卖国贼,有的是大军阀,然而那都是书本中写书人认为的样子,世人眼中的样子。在他们子孙后代的眼中,他们的先辈都是值得尊敬的,或不常提起,但是家风遗训长留心间,或挂在嘴边,对于先辈说起来就是满满的骄傲。历史课本里、民间书作里对先辈有所污蔑之词,他们还是义愤填膺,很是愤慨,急着辩护。在这么多年后,这些后背只要有这个能力,都想回到故乡或就义之地为先辈做些事,塑个雕像,建个纪念堂,或找些人写本书自费出版,对前来拜访的人都发一本,也不过是希望先辈能有所纪念。其实这些名人也都不过是普通人,有的甚至因为国家大事而忽略了对子孙后代的教养护庇,或因为他们的事使后代收到牵连,以至于后代生活过得困苦,这样来说作为普通人倒不是成功的。让我最有感慨的还是宋教仁的后代,宋教仁年轻有为,那么早就逝去,幸得友人帮助妻儿生活尚可,然而儿子又英年早逝,再到后代便生活过得十分拮据。一代先驱,渔父的辉煌就这么奄奄一息。读完全书我发现有所作为的后代大多都是出国留学,或在外成为博士,工作生活安逸,或在国内担任重要角色,仕途坦荡。这些历史名人都是时代的先驱,不管他是从政还是带兵打仗,都是人群中的首领才能在这么多年后还不断有人提起,所以子孙出国的,生活安逸的都是平常事。倒是那些后人落寞、拮据的才让人婉叹。我想作者集合这本书,想表达的第一点是抛开党政国家,历史的刻画,让我们以平视的心态,看看他们到底是好是坏。再看看这么多年后,后代又是如何评价,又受到了先辈的什么影响。还有让我感叹的事就是辛亥人物的后代至今依然联系着,举行着聚会。不容易。然而不管后代过得好还是不好,就像书中写道,先辈的事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就让他过去吧。我看到书中落魄的后人时便忍不住想到,此书一出,这些后人看到,心中是什么滋味。宋教仁的曾孙宋克家在作者临上汽车时问作者,是不是觉得好惊奇,他先辈那样大的人,他怎么是这样子。一语便使我心酸。曾经有那么辉煌的先辈,谁又甘愿此生落落魄魄,不过也无能为力罢了。
  •     最早,“民国遗脉”的系列文章是发表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的,“本书即是部分报道文章的结集”——《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在为本书做的序《莫道风流终散尽》中这样告诉我们。那么,民国时期风云人物的后代现在是什么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对于普通读者、乃至对于社会有什么意义呢?何振红在序中是这样总结的:一、家运折射国运,家风事关世风;二、对历史抱持同情的理解;三、重新定义历史人物。我个人觉得何振红的这个总结是很到位的,而如果还要总结的话,就只能在何振红社长的总结之上再进行总结,那就是通过对“遗脉”的探访,把所谓“风云人物”、“名人”还原为“人”。历史人物在历史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他们连自己后代的命运都左右不了,却又试图左右全中国人民的命运,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历史的洪流裹挟着一切向前奔腾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是啊,无能为力,其实他们连自己的命运都左右不了,因为,他们只不过都是凡人。——————————————————此文要发平媒,此处只保留原文一小部分,望谅解。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以此为己任,前赴后继,虽千万人而吾往矣。今读罢此书,当年民国风云人物个个生灵活现起来。他们的遗脉散落于世界各处,有的继承先辈风骨,活跃于大时代,有的谨遵家风教诲,安稳度日,还有的靠着上辈那点盛名聊以维生,算是提醒我们,民国,贵族,已经在离我们逐渐远去。历史从来任人评说,因此如何更好的活着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作为这些民国遗脉,他们毫无疑问必然会承受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压力,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要求他们就算不能光宗耀祖也必不能辱先辈英名。全书我对民国首任上海都督陈其美嫡孙印象最为深刻,当然他被请去我男神节目做嘉宾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老先生一把年纪,放弃了律师,记者,特派员种种光鲜职位,现居帝都守着家面包店,有人提醒他,陈先生的孙子都沦落到这把年纪还在卖面包。他不以为意,说,陈家的子孙到这个岁数还要靠手艺生活,这才是值得骄傲的。可能多半因为自己从来不是那种可以无视外界眼光自在过活的人,所以读到老先生这段话觉得特别燃。我们常说民国之后,再无贵族,也许我们现世所需要的就只是这种精神上的贵族呢?绵延子孙但具气骨,清华门楣何需望族。罢,罢,终将远去的民国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看了两页,垃圾东西,要广度没广度,要深度没深度,瞎掺和凑出来的东西!
  •     毕竟只是由访谈和某些引用汇集而成的一本小集子,讲得有点浅,其中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能太概了解民国人物遗脉的现状。要想看点这方面深的内容,怕是要另寻他途。
  •     渔父词虽好,渐成空谷音。 再也没有那样一个时代。看的非常唏嘘不已。
  •     另一个角度了解那些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