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40762278
作者:【意】乔吉奥·阿甘本
页数:48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代表作之一,以语言、历史和潜能为专题,收录了作者三十年来的重要论文共22篇,集中体现了阿甘本的哲学论题、基本概念、关注领域和著述风格,涵括了阿甘本最关键也是最著名的思想成果,例如他对亚里士多德“潜能”概念的当代诠释。这些论文涉及哲学、语言学、古典学、文学、宗教、艺术史及历史等多个领域,虽各自独立,相互间又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

书籍目录

卷一  语言
物自体
语言的理念
语言与历史
——本雅明思想中的语言和历史范畴
哲学与语言学
——让克洛德•米尔纳:《一门语言科学的导论》
召命与声音
我,眼睛,声音
论言说“我”的不可能性
——傅里欧•泽西的认识论范式及诗歌范式
卷二 历史
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
不可记忆者的传统
*Se,绝对者与Ereignis
起源与遗忘
——关于维克多•谢阁兰
瓦尔特•本雅明与神魔
——本雅明思想中的幸福与历史救赎
科莫雷尔,或论姿势
弥赛亚与主权者
——本雅明的法律问题
卷三 潜能
思想的潜能
事实性的激情
——海德格尔与爱
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
不可追忆的意象
Pardes:潜能的写作
人的工作
绝对的内在性
巴特比,或论偶然

内容概要

乔吉奥·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生于1942年,曾先后任教于意大利以及欧美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著述颇丰并且在欧美学界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除《潜能》外,另著有《诗节:西方文化中的词语与幽灵》《语言和死亡》《散文的理念》《开放:人与动物》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神圣的人”(homo sacer)为主题的系列著作体现了他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建树,其中包括《神圣的人》《例外状态》《至高贫穷》《神的作品》等等。阿甘本曾主持编辑本雅明著作的意大利文译本,并与帕索里尼、卡尔维诺、英格博格?巴赫曼、皮埃尔?科罗索夫斯基以及20世纪法国诸多思想名家有过交往或合作。


 潜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从一粒种子,到一朵花的开放,复杂的生命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描述为潜能的绽放,其结构正如一朵蒲公英:存在着丰富的主题标示出不同的领域,而这些主题又彼此缠绕着分享共同的源头。于是思想的图景表现为一个错综的球面,语言与历史、眼睛与声音、记忆与遗忘、神魔与弥赛亚,所有无关都是相对的,它们构成球体本身,并且最终以张力的形式展现出什么是哲学。乔吉奥•阿甘本在《潜能》一书中写道:“然而,潜能却是最难思考的东西。因为如果潜能永远只是做或者是某事物的潜能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经验到它本身了;……思考一种不思考的潜能何以是可能的?对一种不思考的潜能来说,变成现实又是什么意思?而如果思想的本性就是潜能的,那么,它还会思考什么?”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潜能”就是哲学的一大议题,而由此又延伸辐射出了众多宏大的研究主题。 对于柏拉图关于哲学的题外话,阿甘本在《潜能》的开篇便做了深入的探讨。“物自体”的概念,既难以界定又无法抹除,它或许是虚幻的花枝,而谁若真将其忽略,也必将面临巨大的空洞。对物自体的思索便是一种言说,这种言说是如此地困难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用噤声来代替宣告,以背离来体现追求的勇气:因为对于物自体,只有放弃的姿态才可能是较为正确的态度。从柏拉图开始便延续至今的一个惯例是:对语言的思考是哲学的中心议题之一,于是便引发出一连串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哲学问题。在太宰治的故事里,乌龟对浦岛太郎说过这么一段颇具哲学意味的话:“语言那东西啊,是出于对生活的忧虑而产生的,如同腐坏的土壤中长出的红色毒蘑菇,对生命的忧虑发酵产生出了语言。”这种忧虑或许也引发了关于物自体等等其他难解概念吧。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海德格尔,阿甘本的论述仿佛在为我们勾勒蒲公英花枝的轮廓。如果说语言就是思维本身,那么历史则为思维描绘了一幅地图。马克•布洛赫曾写道:“我们,要警惕,不要让历史学失去诗意。”由此看来,阿比•瓦堡的图书馆正是这样一幅生动的思想地图。在阿甘本的描绘中,瓦堡的图书馆是一幅迷宫般的图像。书籍不是根据常规的类别而是随着图书馆主人的兴趣和思想体系来摆放。整个图书馆就如同一张神秘的探险地图,相邻的书籍构成一段段互相链接的道路,而这些道路又是灵活的,随着问题的转变不断进行着新的组合。完全可以想象,一本艺术史的画册紧挨着柏拉图的对话,而占星学的研究则与地质学报告毗邻。在阿甘本看来,这种谜一样的思想方式是富有深意的,而瓦堡图书馆通过阿甘本的文字,也向我们展现出了异常丰富的魅力。A .J.艾耶尔曾说:“一个分析命题愈复杂,它就愈有机会使我们感到兴趣和不可思议”,虽然这样一个命题未必提供新的东西,但其间的复杂性也着实产生出了某种含义丰富之物。瓦堡的图书馆便是这样一个思想的场所,于是我们都将像初入其中的恩斯特•卡西尔那样,“要么立即逃走,要么会在里面待上几年”。  在全书的第三部分“潜能”中,阿甘本以更为精妙的思维风格对激情、意象、写作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其中,特别收录的“巴特比,或论偶然”一篇更是充满了严谨的想象与不拘一格的分析。拜占庭的辞书《苏达》,为“亚里士多德”下的定义为“亚里士多德是自然的抄写员,他把他的笔浸在思想中”。阿甘本从中剥离出了书写、潜能、思想等诸多概念,为我们的思考展现了一个古老领域的新维度。而在论及莱布尼兹“可能世界”理论的部分,阿甘本又结合了诸多相关文献,为这个本身就奇妙无比的理论赋予了自己新的理解。故事中的塞克斯都,由于不满神谕而转去拜访帕拉斯神庙。女神为他展现的无数个房间,每一个都包含不同的生活。面对如此丰富的可能世界,人会如何抉择?又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获得怎样的生活?阿甘本的文字,其精彩之处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在思考某个主题时所可能遵循的多种路径,而这也正是思想之潜能的展现。  作为当代思想家的阿甘本,在语言学、文献学、诗学和中世纪文化等领域均有所涉猎。《潜能》一书所包含的思想,既无限深邃,同时也十分单纯,正如一朵洁白的蒲公英,悄然绽放着属于自己的丰富性。而沿着这株蒲公英的任何一根细小花枝,我们都终能到达思想之球体的表面,并轻易跃上另一根花枝。于是,种子与花,凭借无限丰富的潜能,完成了生命的跳跃。
  •     人类潜能具有特别的双重性,他在原始结构上与其自身的丧失紧密联系。所有的潜能都是非潜能,就其是同一物的非潜能本身,而且是相对于同一物而言。非潜能,在此并不意味着所有潜能的缺席,而是不付诸行动的潜能。因此这个观点定义了人类潜能的特别的双重性,在其原初结构上,就与其自身的丧失联系着——就同一个事物而言,永远是存在与非存在的潜能,做与不做的潜能。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正是这个关系才建立起潜能的本质。因为与它本身的“非存在”和“不做”相关,它才可以“存在”和“做”。在潜能中,感觉是合法地感觉缺失,思想就是非思想,劳动就是非劳动。
  •     从一粒种子,到一朵花的开放,复杂的生命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描述为潜能的绽放,其结构正如一朵蒲公英:存在着丰富的主题标示出不同的领域,而这些主题又彼此缠绕着分享共同的源头。于是思想的图景表现为一个错综的球面,语言与历史、眼睛与声音、记忆与遗忘、神魔与弥赛亚,所有无关都是相对的,它们构成球体本身,并且最终以张力的形式展现出什么是哲学。乔吉奥•阿甘本在《潜能》一书中写道:“然而,潜能却是最难思考的东西。因为如果潜能永远只是做或者是某事物的潜能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经验到它本身了;……思考一种不思考的潜能何以是可能的?对一种不思考的潜能来说,变成现实又是什么意思?而如果思想的本性就是潜能的,那么,它还会思考什么?”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潜能”就是哲学的一大议题,而由此又延伸辐射出了众多宏大的研究主题。对于柏拉图关于哲学的题外话,阿甘本在《潜能》的开篇便做了深入的探讨。“物自体”的概念,既难以界定又无法抹除,它或许是虚幻的花枝,而谁若真将其忽略,也必将面临巨大的空洞。对物自体的思索便是一种言说,这种言说是如此地困难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用噤声来代替宣告,以背离来体现追求的勇气:因为对于物自体,只有放弃的姿态才可能是较为正确的态度。从柏拉图开始便延续至今的一个惯例是:对语言的思考是哲学的中心议题之一,于是便引发出一连串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哲学问题。在太宰治的故事里,乌龟对浦岛太郎说过这么一段颇具哲学意味的话:“语言那东西啊,是出于对生活的忧虑而产生的,如同腐坏的土壤中长出的红色毒蘑菇,对生命的忧虑发酵产生出了语言。”这种忧虑或许也引发了关于物自体等等其他难解概念吧。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海德格尔,阿甘本的论述仿佛在为我们勾勒蒲公英花枝的轮廓。如果说语言就是思维本身,那么历史则为思维描绘了一幅地图。马克•布洛赫曾写道:“我们,要警惕,不要让历史学失去诗意。”由此看来,阿比•瓦堡的图书馆正是这样一幅生动的思想地图。在阿甘本的描绘中,瓦堡的图书馆是一幅迷宫般的图像。书籍不是根据常规的类别而是随着图书馆主人的兴趣和思想体系来摆放。整个图书馆就如同一张神秘的探险地图,相邻的书籍构成一段段互相链接的道路,而这些道路又是灵活的,随着问题的转变不断进行着新的组合。完全可以想象,一本艺术史的画册紧挨着柏拉图的对话,而占星学的研究则与地质学报告毗邻。在阿甘本看来,这种谜一样的思想方式是富有深意的,而瓦堡图书馆通过阿甘本的文字,也向我们展现出了异常丰富的魅力。A .J.艾耶尔曾说:“一个分析命题愈复杂,它就愈有机会使我们感到兴趣和不可思议”,虽然这样一个命题未必提供新的东西,但其间的复杂性也着实产生出了某种含义丰富之物。瓦堡的图书馆便是这样一个思想的场所,于是我们都将像初入其中的恩斯特•卡西尔那样,“要么立即逃走,要么会在里面待上几年”。在全书的第三部分“潜能”中,阿甘本以更为精妙的思维风格对激情、意象、写作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其中,特别收录的“巴特比,或论偶然”一篇更是充满了严谨的想象与不拘一格的分析。拜占庭的辞书《苏达》,为“亚里士多德”下的定义为“亚里士多德是自然的抄写员,他把他的笔浸在思想中”。阿甘本从中剥离出了书写、潜能、思想等诸多概念,为我们的思考展现了一个古老领域的新维度。而在论及莱布尼兹“可能世界”理论的部分,阿甘本又结合了诸多相关文献,为这个本身就奇妙无比的理论赋予了自己新的理解。故事中的塞克斯都,由于不满神谕而转去拜访帕拉斯神庙。女神为他展现的无数个房间,每一个都包含不同的生活。面对如此丰富的可能世界,人会如何抉择?又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获得怎样的生活?阿甘本的文字,其精彩之处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在思考某个主题时所可能遵循的多种路径,而这也正是思想之潜能的展现。作为当代思想家的阿甘本,在语言学、文献学、诗学和中世纪文化等领域均有所涉猎。《潜能》一书所包含的思想,既无限深邃,同时也十分单纯,正如一朵洁白的蒲公英,悄然绽放着属于自己的丰富性。而沿着这株蒲公英的任何一根细小花枝,我们都终能到达思想之球体的表面,并轻易跃上另一根花枝。于是,种子与花,凭借无限丰富的潜能,完成了生命的跳跃。作者:叶子摘自——2014年2月14日《文汇读书周报》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2017.27 博学+博思。
  •     仿佛隔着钢化玻璃看一位杂耍艺人的精彩表演。
  •     这里有一章讨论科莫雷尔 记得耿幼壮也提了这人
  •     翻译得不好,晦涩难懂,看看有没有英文版本拿来读,当理解句子含义时才发现真是一本不得不读的书
  •     阿甘本的分析清晰细致,又充满了想象力。神一般的存在啊。
  •     牛逼
  •     其实我没读完,但又感觉自己妥妥地读过了
  •     确实一字一句读的很吃力,感觉是对自己智商的羞辱,哈哈,还要再读一些书再回来重读吧。
  •     有讲瓦尔堡那篇
  •     文史哲全才
  •     精妙的分析,真的有一种畅游在思想世界的感觉。
  •     精彩的书,阿甘本的分析非常富有想象力
  •     看了最后一部分,围绕潜能对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尼采等文本的重读,最后抄写员那章很奇妙!
  •     绝对不能说看懂。感想是:阿甘本尽情展现他有关文字词汇的古典学功底,在他看来,词源就是一种历史,制度史乃至心灵史,就是哲学的答案的现象。因此,他在寻找无声的,不可言说因此得以准确的语言,不被主体和自身掩盖的绝对的纯粹历史,情感所冲击蔓延开来的共识,潜能预示着生命要突破生理的藩篱。有趣的是,我觉得他竟然是相信存在一种绝对的,他是那么反对「永恒复归」,将之定性为一种抄写;甚至于,他相信一种新姿态的神灵的存在:这代表一种解答。
  •     柏拉图《第七封信》中哲学的离题,为思考“显露”而不再思考“预设”;长胡子男人躲于眼球后,“语言的主体不能触碰眼泪的源泉”;放弃继承权建图书馆迷宫,无名之学化作悖论;法的门前或许是阴谋,为了到达“一个为不到来而到来的时间”;被剥夺意义的神圣之人,不能用作祭祀却无人间法律保障其存在;生物学家与纳粹理想主义者的相同词汇:“生物遗传是一个命运……一个使命,这个使命被赋予我们并且我们必须去完成它”;他者摘下了真理树的枝条,最后的拉比得以安然离开;消极抄写员向死而生,“有围墙的院子也不是一个伤心的地方。哪里有天空与草地。”……个人知识浅薄,60%的内容有看没有懂,只能勉强抓住其中的一些诗意了……
  •     阿甘本这学术底子和知识渊博的程度也是没谁了,跪服~ 阿甘本所说的潜能与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截然相反,潜能并非是有待实现的现实,而是一种“非潜能”,是摆脱在场的潜能,潜能 外在于任何可见的意向性里,这是一种纯粹否定的状态。其实从德勒兹的理论反观阿甘本的潜能理论会相对容易,潜能的实现也即是“生成”。阿甘本大量涉及解经学、词源学的知识太过古奥、艰涩,实在吃不消,以后还得再读一遍。
  •     你是个好人,是我配不上你。
  •     通过英译和法译搞的
  •     每一次读都要感叹阿甘本之博学,不读完三四遍,我都不敢在豆瓣上标记“读过”。
  •     老娘我看不懂=。=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