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套路的剧作法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10038617
作者:[美]肯·丹西格(Ken Dancyger),杰夫·拉什(Jeff Rush)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反抗传统,创立风格
《蓝色大门》导演易智言&《海角七号》监制黄志明等联袂翻译
本书为长期圈囿于各种狗血俗套、立志于找到全新创作方向的编剧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冒险之旅。作者采取了欲破先立的讲授方式,详尽剖析了好莱坞传统三幕剧式结构、类型、角色、基调和叙事手法,再以极具针对性的方式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层层打破古典主义的围困,为我们推开电影剧本创作的另一扇大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当今如潮的商业类型片时,本书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在三幕剧式结构中减少一幕,给你的角色来点致命的缺陷,将科幻片混合恐怖片元素,在黑色电影里加入反讽的调料等,非常行之有效。只需要稍稍逆转一下你头脑中那些一成不变的万用套路,便可发现在剧本创作的重重迷宫中,随时都能找到全新的视角。希望这本书能解救你陷入瓶颈的创作,并帮助你建立独具个性的编剧理念,想象力也许就在拐角处。
----------------------------------------------------------------
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编剧书,尤其是对那些反好莱坞、但不知为何反的“进步分子”;尤其是对那些拥好莱坞、但不知为何拥的“保守人士”。翻译这本书应该是回台湾五年来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蓝色大门》导演,台湾著名电影人易智言
从编剧着手,这本书言简意赅地将剧本的结构、角色、戏剧情境、对白、类型部分做引介提示,并且鼓励各种创意突破。其虽然偏重好莱坞主流影片的勾勒,但是所有的例子都耳熟能详,提供最基本的编剧思维方向,是管窥编剧创作相当基本的入门书。
—— 华语世界重要电影人,金马奖主席焦雄屏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规则之外
第二章 结构
第三章 对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的批评
第四章 反传统结构
第五章 跟着类型走
第六章 反类型而行
第七章 重新设定主动和被动角色的差异
第八章 延伸角色认同的限制
第九章 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
第十章 潜文本、动作及角色
第十一章 剧本的文字及其指涉
第十二章 角色、历史和政治
第十三章 基调:无法避免的“反讽”
第十四章 戏剧的声音和叙述的声音
第十五章 叙述声音的写作
第十六章 修改
第十七章 个人式写作
出版后记

编辑推荐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希望能解救你陷入瓶颈的创作,并帮助你建立独具个性的编剧理念,想象力也许就在拐角处。

前言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以多种角度检视编剧与电影制作的艺术。我们首先重新评估众所周知的主流三幕剧式结构,然后再鼓励编剧考虑以非主流的另类手法来编写传统或反传统的剧本。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采取了一种混合类型的方法。我们刻意让理论与实践并置,以呈现写作其实是知识与直觉交互作用的结果。本书搜罗了各种主要问题、例外情况、个案研究和参考练习,希望大家在充分且广泛地了解编剧的实际情况后,能整合出适用于自己的编剧方法,从而为我们源远流长的叙事传统带来新的变化。最后,由于本书强调的是各家编剧方法的差异性,因此本书的两位作者并无意于统一彼此观点上或写作风格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会造成阅读本书的困扰,反而更巩固了作者的艺术创作没有标准答案的信念。艺术创作不是靠套路,而是靠超越套路才能得以蓬勃兴盛。肯•丹西格杰夫•拉什

内容概要

肯·丹西格(Ken Dancyger),从事编剧教学数十年,任教于纽约大学提斯克艺术学院,曾为广播及电视台编过多部戏剧节目与纪录片,并以资深剧本顾问的身份活跃于美国和整个欧亚地区,著有《广播剧写作》 (Broadcast Writing)、《全球化的剧本写作》(Global Scriptwriting)、《导演理念》(The Director’s Idea)、《电影与视频剪辑技术》(The Technique of Film and Video Editing)等。他的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全世界电影教学课程的核心教材,已出版中文、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十四种译本。十八年来,他开办的编剧、后期工作室遍及南美洲、德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
杰夫·拉什(Jeff Rush)美国天普大学电影及媒体艺术系教授、艺术硕士导师。除此之外,他也从事编剧工作,撰文及著作颇丰。
译者
易智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硕士。回国后至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担任制片策划工作,也担任电视广告导演,曾获得时报广告奖。他执导的《寂寞芳心俱乐部》《蓝色大门》等多部电影,获得观众和影评人的许多赞扬。
黄志明,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资深电影人。曾担任《赛德克·巴莱》《海角七号》《爱》等多部著名影片制作人。
林智祥,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曾担任《双瞳》等影片副导演。
唐嘉慧,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毕业,自由翻译。
陈慧玲,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电影公司策划。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编剧书,尤其是对那些反好莱坞、但不知为何反的“进步分子”;尤其是对那些拥好莱坞、但不知为何拥的“保守人士”。翻译这本书应该是回台湾五年来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蓝色大门》导演,台湾著名电影人易智言从编剧着手,这本书言简意赅地将剧本的结构、角色、戏剧情境、对白、类型部分做引介提示,并且鼓励各种创意突破。其虽然偏重好莱坞主流影片的勾勒,但是所有的例子都耳熟能详,提供最基本的编剧思维方向,是管窥编剧创作相当基本的入门书。——华语世界重要电影人,金马奖主席焦雄屏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关于如何把剧本写好,各派观点不一。为了更容易抓住重点,我们最好一开始就说清楚本书的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我们认为编剧基本上是个说故事的人,只不过这故事凑巧被拍成了电影。事实上许多编剧都不止写电影剧本。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突破》[Breaking Away,1979]编剧)和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1990]编剧)都同时写舞台剧本和电影剧本。大卫·黑尔(DavidHare,《无吊带上装》[Strapless,1989]编剧)、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编剧)和约翰·塞尔斯(JohnSayles,《无怨青春》[Baby It’s You,1983]编剧)不仅编剧,也写小说。余者不胜枚举。我们要说的重点是,电影编剧不过是说故事的大传统中的一支而已。使自己与其他的写作形式断绝关系,或是自以为电影编剧是可以故步自封的艺术形式,无异于将自己排除在更普遍的文化共同体之外。 第二,剧本不能只是结构精良而已。编剧经常被当作某种技术人员,相当于建筑业的制图师。虽然有些编剧会满足于做个技术人员,但是很多编剧并不这样。而我们也并不认为你应该只当个技术人员。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你的写作超越结构的套路。 第三,你必须先通盘了解传统结构,然后才能超越它。唯有先仔细把它弄清楚,才能加以创新。正因如此,本书将花大量篇幅解释传统的剧本结构。 既然你已经了解了我们的基本观点,那么现在介绍一下我们的讲授方法。我们会先概述一下传统的编剧模式,再提供改良传统的方法。同时我们会引用实例来解释说明。我们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帮助你写得更好。我们将从形式、内容、人物、字句锤炼等各个层面分别讨论,帮助你了解传统并超越传统,以便早日创作出最好的剧本。正如在马克斯·弗赖伊(MaxFrye)的《散弹露露》(Something Wild,1987)里,露露(梅兰妮·格里菲斯[Melanie Griffith]饰)曾向保守拘谨的查尔斯·迪格斯(杰夫·丹尼尔斯[Jeff Daniels]饰)说:“我了解你,你的叛逆藏在骨子里。”所谓人不可貌相,她了解的是他外表底下的内涵。我们也期望你去探究编剧“外表底下的内涵”并大胆超越其套路。希望你获益匪浅。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这本书买了2年了,那时候随便的翻了几页,就扔下了。回来,电脑桌不平,垫了桌脚,真的,哈哈哈。其实电脑桌上一堆的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偏偏拿起了这本,一个月前,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垫脚摆平了电脑桌,才顺手拿起来看,因为最近一年看的编剧书蛮多的,才发现这本书简直就是套路大全,然后又超越了套路,顿生欣喜,一鼓作气读完。一本很多干货的书,一本总结很多方法套路,而又想方设法去打破的书。想打破传统,打破套路,必须先了解传统,了解套路,然后才能超越,这本书就是如此的思路,对传统的套路的总结很全面,对超越的路径很合理。强烈推荐(大家可以看我的书评,就知道我批评的书几乎和推荐的书一样多。所以我可以人格保证,不是书托)
  •     很早以前混论坛,老能看到一类汇总贴周而复始地会被不同ID发出来。大致就是归纳影视剧里的各种俗套现象或设定。比如一男一女事后躺着,那毛毯总是盖住女方大半身,却只挡到男方下半身。比如听到噩耗总会摔个杯子、或者打个雷,比如黑客不管在操作什么指令总会迅速地敲击键盘,比如被一下就击倒的坏人经常会再起来一次。比如动作片结尾总会有个危机线索与拯救线索较劲的过程,俗称“最后N分钟营救”什么的。这类贴子大同小异,点击和回复倒也总不低。说明观众对套路的敏感与反感,一方面其实会觉得有趣,一方面也期待着有变化。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桥段是在慢慢变化和死亡,有些则依然傲挺在那里。其实细说起来很复杂,以上举的这一丁点例子,就囊括了很多因素导致的俗套。毛毯问题总体跟电检制度有关,男女被许可裸露的尺度不一样而已。欧洲片在这方面则经常是无视点的存在,露不露看感觉,包括近年来HBO这类有线台,更是会拿着此类画面当卖点,所以那条L型的毛毯就无影无踪了。那么仅仅说到剧作上,“套路”跟“规律”很大程度其实是同义的。好的电影和差的电影,区别可能只是有没有让观众意识到套路的存在,甚至带动观众希望规律发生。事实证明,往往很多挑战观众思维,刻意制造意外的作品,并非能获得广泛的认可。人性中有些期待反而是亘古不变,走出电影院前,他们渴望的一些东西如果得到了正常的满足,是不会心生怠慢。《超越套路的剧作法》不是秘笈书,跟《逊毙了》那一类简明教程明显不同的是,倘若没有编写故事的经验,很多关键词的延展和举例,并不能太对读者产生什么触动。虽然看到很多短句,也会产生“哦,说得对”的心情。不过如果是带着一些困惑看,可能倒真能翻出些谈不上是答案的心得。比如“前提往往是整个剧本的中心问题,通常,主角在他的人生历程中碰到一个特殊的状况而处于两难的困境时,前提就出来了。这通常也就是故事真正开始的时候。”说起来,麦基大师那本编剧圣经——《故事》里花了一大章讲的“选择”也是这么个事。《故事》开创了一种神棍化与散文化交融的体裁,之后很多写作者也在这么试,希望讲述上不要太循规蹈矩,《21天搞定电影剧本》《救猫咪》算这里面执行得比较有力的。但《超越》显然还是选择了保守一点,更接近理论阐释的写法,但跟菲尔德也有距离。这一定从作者对“了解并超越套路”的目标来说,应该还是可以理解的。这决不是让人看完就可以打出一套好拳法,但至少可以先从正骨开始。《超越》一开始花了不少篇幅介绍和解释好莱坞“三幕剧”式结构。很认真地剖析了这个经典结构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也吐槽了一些过于遵守这个法则而导致创作人物失真的例子。然后再开始就反结构和反类型的事聊下去,如果能把三幕剧了解清楚,对后面的内容就会看得更明白些。比较遗憾的是,作者可能为了兼顾各类读者,经常在深入的时候,又要回头解释一些不必解释的道理,弄得信息量略有点失衡。总之从头到尾,这本书所针对和解释的,都是建立在三幕剧造成的那些影响之下的套路。它未必真的就提出了特别出色的解决办法。事实上三幕理论也并不是一个真正会成桎梏的因素,它只是协助人写故事的方法。相信类型的价值,然后才能破它。如前面所写,明白不同的类型片一定会引起某种期待是每个写故事的人必须面对的环境,所有试图反讽和颠覆的态度,背后要有更加严肃的思路。超越表面套路是为了让套路更有力,而纯粹为了反套路而反,很容易沦为杂耍,或者仅仅是一个趣味。比如《虎胆神偷》的那个结尾。书的印刷和排版都正常,好像一系列的几本略看来都没什么区别,翻着翻着经常以为是在看《21天》,这倒也没什么问题。
  •     关于如何把剧本写好,各派观点不一。为了更容易抓住重点,我们最好一开始就说清楚本书的几个基本观点。第一,我们认为编剧基本上是个说故事的人,只不过这故事凑巧被拍成了电影。事实上许多编剧都不止写电影剧本。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突破》[Breaking Away,1979]编剧)和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1990]编剧)都同时写舞台剧本和电影剧本。大卫·黑尔(David Hare,《无吊带上装》[Strapless,1989]编剧)、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编剧)和约翰·塞尔斯(John Sayles,《无怨青春》[Baby It’s You,1983]编剧)不仅编剧,也写小说。余者不胜枚举。我们要说的重点是,电影编剧不过是说故事的大传统中的一支而已。使自己与其他的写作形式断绝关系,或是自以为电影编剧是可以故步自封的艺术形式,无异于将自己排除在更普遍的文化共同体之外。第二,剧本不能只是结构精良而已。编剧经常被当作某种技术人员,相当于建筑业的制图师。虽然有些编剧会满足于做个技术人员,但是很多编剧并不这样。而我们也并不认为你应该只当个技术人员。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你的写作超越结构的套路。第三,你必须先通盘了解传统结构,然后才能超越它。唯有先仔细把它弄清楚,才能加以创新。正因如此,本书将花大量篇幅解释传统的剧本结构。既然你已经了解了我们的基本观点,那么现在介绍一下我们的讲授方法。我们会先概述一下传统的编剧模式,再提供改良传统的方法。同时我们会引用实例来解释说明。我们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帮助你写得更好。我们将从形式、内容、人物、字句锤炼等各个层面分别讨论,帮助你了解传统并超越传统,以便早日创作出最好的剧本。正如在马克斯·弗赖伊(Max Frye)的《散弹露露》(Something Wild,1987)里,露露(梅兰妮·格里菲斯[Melanie Griffith]饰)曾向保守拘谨的查尔斯·迪格斯(杰夫·丹尼尔斯[Jeff Daniels]饰)说:“我了解你,你的叛逆藏在骨子里。”所谓人不可貌相,她了解的是他外表底下的内涵。我们也期望你去探究编剧“外表底下的内涵”并大胆超越其套路。希望你获益匪浅。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帮朋友买的,反馈不错。赞一个。
  •     扯淡的一本书
  •     打破套路的剧作法。
  •     肯·丹西格的书很棒
  •     过于学院化,干货并不多,举得例子基本上是20 30年前的电影,个别章节有启发
  •     扎实,基础,很适合我们学习
  •     说是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但是,其中对传统三幕剧的梳理还算清晰,为有用;对所谓传统三幕剧的超越建议,真没有什么实质价值。书还可以,但是不值8.8;此外,书名太言过其实,愿望当然是好的,问题是看你做到了哪一步。
  •     虽然我也读了一些剧作书,可是还是写不出剧本
  •     本地新华书店没有,于是就上亚马逊买了,三天时间送到,全新的书,内容很丰富,对于编剧作家都很有帮助。
  •     我需要提高我的观片量,等我把里面提到过的片子都大致看过一遍之后我会再读一遍的
  •     有意思
  •     买来了 正在看 同学推荐的
  •     不错啊,举了很多的例子,让我了解了电影
  •     权当梳理与提醒
  •     挺好的,简单明晰,在类型片基础上融合创新的案例精讲。就是书的纸张有点薄,笔记划的线翻页都看得到。
  •     不错,同学说好,下次还来
  •     没看出来超越套路,但却看了不少老套路
  •     入门狗很受用 编者很负责任 看似针对已经在写剧本的人 其实很多名词都解释得很详尽 很多盘旋在读者脑子里的剧作问题 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
  •     收做参考书,不错,内容很期待
  •     从一种窠臼走进另一种窠臼。还有,我不能忍受的是作者把结构和意义混淆,或者说,作者认为会安排结构就可以赋予文本意义。本末倒置。
  •     很实用
  •     到底是该按照套路来写作还是该推陈出新,这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前提是你知道什么是最合适的。
  •     除了编剧和手法,还默默地在里面看见无数想看的电影名字。我觉得掉坑里了还是大坑
  •     学院教条派,故事要考积累和反复的写不停的写,本来买了一大摞想要看看都说了些什么,结果全是一些马后炮的东西。枯燥无味纯纯的上课骗学生混时间的东西,不值得买,也不会再看这本了,打算送给朋友。。。尽信书不如无书系列的最坑一本、
  •     泛泛而谈
  •     能够反思的东西就是好的
  •     丹西格眼里,悉德·菲尔德恐怕就是教条主义,但是反传统必须建立在熟悉传统的基础上。剧本写作是从套路到个性的训练,但最终还是还原于生活。
  •     基本功~
  •     类型片为其亮点,其他的都是表面文章
  •     看不懂。等以后道行深了再看吧。
  •     影片罗列太多,分析不够详尽,对于没有看过案例中影片的读者来说,有点不明所以。“超越套路”,其实书中都是老套路。
  •     后浪电影学院040
  •     比较系统
  •     美中不足就是采用的案例对我来说年代久远!
  •     讲结构的
  •     书本有一点点用。内容说得很乱,东说一说西说一说的。无系统说法,看来作者也不怎样,对深入的东西也是一头雾水的样子。
  •     推陈出新的前提是拥有“陈”。在重看一次和就此丢下之间迟疑,毕竟这本书推崇舍弃一切规则,那当然也包括它本身。大师都是从旧世界杀出来的,“旧”有迹可循有规可依,新路怎么走,全然看自身了。2016年第一本看完的纸书。
  •     入门书籍看还是不错的吧
  •     前边还好,怎么感觉后边越写越懈,关于戏剧声音和叙述声音的理论不是很站得住的样子
  •     实在且高飘的编剧书。拐不过弯儿的时候能给脚油儿~
  •     超越套路可能只是建立新的套路。然而梳理得不错,可以入手。
  •     去你妈蛋
  •     靠谱的剧作法
  •     这样我是不是有点文化产业的样子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