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全二册)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41136900
作者:双石
页数:1274页

后记

本书在写作中参阅了《军事历史》、《军事史林》历年有关朝鲜战争的研究文章和国内外出版发行的大量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和回忆录,在写作中曾得到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专家齐德学同志的指教。本书曾以《百战青锋劈泾渭》为名在国际互联网《烽火神兵》、《世界军事论坛》等网络BBs论坛上试发过若干章节并引起过热烈的反响,诸多网友也向笔者提出过诸多建设性的意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名署名“中尉”、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华裔美军军官为笔者提供了美军的相关历史资料,一名署名“将军”的中国赴美留学生和我进行了若干有益的探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的军史专家赵一平、李荣耀、鲍明荣老师对本书进行了认真的审校,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批评和建设性意见。在此,笔者向他们致以衷心感谢。    在查阅有关历史资料的过程中,笔者还得到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成都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与协助。笔者的工作单位——成都电视台经济资讯服务频道的领导和同事们也对笔者的写作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    在此,笔者一并向他们诚致衷心谢意。    本书在采访、写作和修订过程中,笔者的老同学杜红、何启跃、王建西及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此也忱致谢意。    抗美援朝老战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副院长李际均老将军拔冗为本书作序,更让作者倍感振奋和激励。笔者在此不避拙陋,不揣冒昧,步将军《西江月》原韵唱和一阙,以示挚忱之谢:    西江月·和李际均将军    匆匆跨世春秋,    铁马冰河悠悠。    千钧一线抵浊流,    霹雳雷声依旧。    当年镝鸣剑吼,    铿锵叠叩心头。    眼底吴钩看不休,    宁移丹心白首?!    由于笔者不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查阅核实资料以及向亲历者们采访又受诸多局限,加上自身学识上的浅陋,书中错讹之处恐难避免。在此,笔者热诚欢迎读者和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战士们予以教正。    感谢创造了这段辉煌历史的前辈们。    我要说,你们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作者。    我要说,这本书,是你们用生命、鲜血、辛勤和智慧写就的。    我,仅仅是一个记录者。一个笨拙而且蹩脚的记录者。    本书曾于200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本年度又将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再版,作者根据读者和各方人士反馈的意见以及近年来新发掘的史料,再度作了一些修订,并补齐了个别删节的章节,但错讹及遗漏之处仍难避免,恳请读者予以谅解。

作者简介

《开国第一战(套装共2册)》是著名军史研究专家双石20年的积淀和心血之作。这部曾以《百战青锋劈泾渭》火爆各大军事论坛的作品,在海内外千万军迷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描写朝鲜战争“最精彩纷呈的佳作”。一位长期受美式教育影响的海外华人称:“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真实感人的记录,从中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军队将士的伟大。”这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波澜壮阔历程的长篇军事作品,详尽记述了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从背景到发生、演变、结束的全过程,真实再现了战争的原貌,揭秘了战争最隐秘的细节:朝鲜的进攻过程,美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志愿军的出兵经过,美军的战略布局,朝鲜战争的历次战役……全书饱含激情,笔触犀利,军旅气息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作者用扎实丰富的史料,鲜活感人的细节,复活了当年那场巨战,让人感同身受,如临现场。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故事,全系有据可查的真人真事,集文学性与史学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书籍目录

序  章
百年羞怯 病夫萎糜落劫灰
一朝崛起 雄师奋勇破强梁
第一章
秘密交易 雅尔塔东西抗衡
公开分裂 高丽国南北对峙
第二章
轻言北进 李承晚舞刀弄杖
重兵南下 金日成镝鸣剑吼
第三章
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励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第六章
患得患失 斯大林幕后游疑
大智大勇 彭德怀阵前运筹
第七章
两水遭遇 温玉成先拔头筹
云山奇袭 吴信泉续竞新功
第八章
熙川踌蹰 梁兴初痛失战机
黄草坚守 吴瑞林怒拒精甲
第九章
敛锋蓄锐 关东铁骑隐弓弦
轻出浪进 麦克阿瑟入瓮坛
第十章
出手迅疾 梁兴初将功补过
上阵匆忙 宋时轮忍饥耐寒
第十一章
闸门紧锁 三所里钢浇铁铸
威名远播 万岁军劳苦功高
第十二章
当断不断 大同江新军遗恨
说打就打 长津湖劲旅奋勇
第十三章
语无伦次 六神无主麦帅慌
魂丧歧路 一命归阴沃克亡
第十四章
败生危机 参联会屈躬筹策
胜扬斗志 怀仁堂锐意进攻
第十五章
大刀阔斧 左纵队摧枯拉朽
短剑薄刃 右集团斩钉截铁
第十六章
汉城易手 金日成兴高彩烈
大军止步 彭德怀虑远谋深
第十七章
初搏云天 刘亚楼放雏鹰飞
首开纪录 方子翼迎英雄回
第十八章
拧一股绳 彭德怀开高干会
烧三把火 李奇微换指挥官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第二十章
背水列阵 曾泽生壁垒重重
破釜沉舟 梁兴初铁骨铮铮
第二十一章
分进合击 邓华挥师扫横城
负隅顽抗 保罗壮胆守砥平
第二十二章
清潭当关 雷保森炸坦克车
华川开闸 吴信泉淹陆战队
第二十三章
凄楚下岗 麦帅回家发牢骚
慨然进军 彭总击掌动雷霆
第二十四章
三路突进 中华劲旅雪兵刃
一战蒙羞 英伦王牌当俘虏
第二十五章
汉江示形 杨得志敲锣打鼓
县里起脚 宋时轮破门得分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危机重重
第二十七章
决心坚定 李长林冲破重围
指挥犹豫 郑其贵吞咽苦果
第二十八章
芝浦里前 秦基伟抢得时间
铁原郊外 傅崇碧稳住阵脚
第二十九章
投石问路 杜鲁门摇橄榄枝
顶天立地 洪学智当粮草官
第三十章
没脸没皮 乔伊开口要补偿
有理有节 解方反唇讥泼赖
第三十一章
审时度势 邓华上书荐良策
扼险筑垒 金雄浴血洗甲兵
第三十二章
保存自己 坑道工事现雏形
消灭敌人 装甲集群褪凶焰
第三十三章
粉碎绞杀 诸兵种齐心协力
剿灭细菌 各单位紧急动员
第三十四章
保运输线 初生犊拼搏老狼
争制空权 米格机挑战佩刀
第三十五章
争夺要点 步炮协同战马良
喋血海天 陆空联合取大和
第三十六章
捞取稻草 乔伊蛮横扣战俘
巩固阵地 陈赓点拨筑坑道
第三十七章
敢打敢拼 张积慧斩戴维斯
有胆有识 聂凤智斗范登堡
第三十八章
零敲碎打 狙击手屡屡斩获
猱进鸷击 小分队纷纷得手
第三十九章
张网设套 李长生猎杀坦克
避短扬长 耍清川扑击要点
第四十章
各有盘算 美韩离心生龃龉
迭施打击 中朝联手试锋芒
第四十一章
轻敌上阵 江拥辉白马失手
重拳出击 李德生粟洞传捷
第四十二章
声西击东 克拉克测算有度
顾此失彼 秦基伟思谋欠周
第四十三章
剁砧板肉 王近山以守为攻
堵机枪眼 黄继光舍生忘死
第四十四章
泡开蘑菇 崔建功退入坑道
当了炮灰 丁一权坐上火山
第四十五章
固三角山 李德生豪迈出阵
丢狙击岭 詹金斯黯然退场
第四十六章
两日三战 王海沉稳钓鱼饵
一箭双雕 鲁珉智勇折佩刀
第四十七章
战和两难 艾总统举棋不定
上下一致 毛主席决策果断
第四十八章
一山难取 克拉克脸上无光
全线反击 王建安心中有数
第四十九章
卧薪尝胆 张祖谅打翻身仗
丢盔卸甲 金益烈失京畿垒
第五十章
想单独干 李承晚节外生枝
要分别打 毛泽东优礼有加
第五十一章
忍辱负重 罗伯逊当出气筒
出奇制胜 杨育才袭白虎团
第五十二章
无私无畏 李家发捐躯报国
又急又气 克拉克指桑骂槐
第五十三章
年少志高 韩德彩擒来王牌
心明眼亮 侯书军斩得夜贼
第五十四章
得势拿分 尹先炳意犹未尽
签字画押 克拉克心有所失
第五十五章
当和事佬 尼赫鲁玲珑两顾
迎子弟兵 周恩来酣畅一醉
尾 章
否极泰来 旧时代尘埃落地
今非昔比 新中国光焰冲天
后 记
参考书目
代 跋

编辑推荐

《开国第一战(套装共2册)》一部令海内外百万军迷如痴如醉的热血巨著,每个中国人不可错过的重磅好书。当前,朝鲜半岛战云密布,波诡云谲。朝鲜核爆后宣布不承认停战协定,美国B-2轰炸机飞临朝鲜半岛,中国首艘航母部署东海……朝韩背影中的美中俄日,六十年前吊诡棋局再现。开国第一战(套装共2册)为你还原那场奠定世界格局的宏大战争全景,正是:“一战扬威,震慑对手数十年;百年雪耻,稳定家国半世纪。”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李际均将军赞其为:“中国人生命中的一本书”。

前言

生命中的一本书李际均李际均:陆军中将,研究员,教授,战略学博士生导师,1949年4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底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侦察参谋,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师、军司令部参谋,军事科学院研究室主任,陆军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一师师长,第三十八机械化集团军军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第12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13、第14、第15届中央委员,第9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主要著作有:《军事战略思维》、《论战略》、《中国军事思想传统与防御战略》(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出版),主编有《中国军事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世界军事年鉴》等。今年春节前,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新华通讯社记者熊蕾、云杉同志看到我写的《西江月──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词中写道:阔别五十春秋,又到鸭绿桥头。英雄碧血染山丘,半岛纷争依旧。世纪风狂雨骤,一代壮志何求?韶华不为少年留,谁解丹心白首。两位记者或许感念我这老兵缅怀那场战争的心情,便把双石写的《开国第一战》的书稿送我看。老实说,作为从战争走过来又长期从事军事科研工作的我,对军事文学作品,向来是很挑剔又缺乏耐心卒读的。然而这部巨著却使我不能释手并为之动容。一本好书就是一位难忘的教师,让人终身受益。前几年,《光明日报》书评周刊编辑计亚男为“生命中的一本书”栏目,向我约稿。我便把当年在朝鲜战场读苏联小说《恐惧与无畏》的感受,乃至后来对人生的顿悟写了篇短文,在该报上发表。我相信《开国第一战》更有资格成为许许多多读者“生命中的一本书”,因为它真实地记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它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有人是这样高度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的: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的复兴是不可能的。数百年里第一次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抹去那种黑色屈辱胎记的,是那藐视一切敌人、勇往直前的志愿军将士。当中国今天能这样站立着,是因为黄继光在前面,是因为中国当年在上甘岭站立着。我们今天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到他们为祖国和人民争得的的尊严。这就是那些在朝鲜战场殊死而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改变了中国的位置,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面孔,他们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他们所获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评判。每一个要自尊的中国人,和民族一体,在五十年前重新出生了……。我想这段话是半个世纪后对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志愿军英灵最好的祭奠。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作者和责编提出要将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那篇短文作为代序言。我把标题改成《生命中的一本书》,正文照录于后:每一个人都有一生难以忘怀的往事,尤其是在严酷的战争中,似乎每一种真实都比小说深刻。有时候一首唱过的歌或一本读过的书,都能唤起对往事的追思,甚至升华为对人生的感悟。1951年夏天,我们部队在朝鲜战场完成连续五次战役作战任务后,从三八线以南返回成川地区休整。半年以前,我还是个16岁的高中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后,在艰苦的行军作战途中,边走边打磕睡,仿佛仍然走在上学的路上,直到被敌机轰炸和扫射声震醒。有一天宿营在半坍塌的防空洞里,我发现一本被人丢弃的、撕掉了封面的小说,里面有些书页已经缺损,可能被人卷烟抽了。我读完后还不知道书名。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我返回祖国,才在书店里看到这本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小说叫《恐惧与无畏》。它真实地反映刚上战场的一群年轻战士怎样在战争中成熟起来。记得那本小说的开头,是写营长乌雷•莫维什•巴武尔章(也许记忆有误)在一场苦战之后,集合全营官兵宣布处决临阵脱逃的士兵。他面对一个还像个孩子似的逃兵,产生了一刹那怜悯之情,从其他士兵的眼神里也能看出似乎在为这个逃兵求情。于是营长饶恕了他。这个逃兵带着微笑和感激的神情回到队列里。谁都不怀疑他以后会成为一个勇敢的战士。但这只是营长思想上的一闪念,在严酷的战争情况下,他必须执行铁的纪律。那个年轻的逃兵被处决了。全营官兵经历了从恐惧到无畏的过程,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恐惧,是生存本能的反映;无畏,则是教养和锻炼出来的品质。50年过去了,我深感在生活道路上,或许要经历从恐惧到无畏的三次升华,才算是完整的人生。当一个人初上战场,身边枪炮齐鸣、弹片横飞时,不论阶级立场多么坚定,可是那颗未经战火洗礼的心总是不由自主地剧烈跳动。如果不克服恐惧心态,人的所有才华在面临危急的时刻都会毫无用处。随着战争经历和血与火考验的增多,一个真正的战士终于会通过这一关,成为英勇无畏的人。这是一个征服自己心灵的过程。任何豪言壮语甚至悲剧式的喧聒都代替不了沉着坚毅和勇敢无畏的精神。这是人生从恐惧到无畏的第一次升华。从恐惧到无畏的第二次升华,“恐惧”已经不是生存本能的反映,而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即孔子所说的“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就是人们今天常说的:从最困难的方面准备,向最好的方面努力。从个人来说,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办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慎终如始。从国家和民族来说,就是要有忧患意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而“无畏”也不仅仅是在作战中保持沉着、冷静的性格和品质,而是认识必然之后的自由,是摆脱了私欲之后的无所求也无所惧,即“无欲则刚”,“不以盛衰易节”的坚定和超越自我的思想境界。从恐惧到无畏的第三次升华,是到了人生的冬季,能积极而坦然地对待生命的凋谢。中华民族是以先人的血泪洗面才得以容光焕发。比起先烈们壮丽的人生,我们是何等渺小;比起那些伟大的生命,我们又是多么微末。步入老年,没有往日那般绚丽多彩,却不乏浓重与恢宏,少了一些浮躁与偏狭,多了一些深沉与宽容。不论是与身俱来的缺陷,还是成长中的伤痛,都渐渐淡化。从回忆与沉思中重新发现和省察自己的人生体验,并从中得到欢乐和激情的驱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两万五千天,从出生到白头。漫漫人生路,坎坷何其多。有阳光就有阴影,只有心中的理想才是永不熄灭的光明。无论成功与失败、胜利与挫折、艰险与平淡,作为人生体验都是财富,但从挫折和艰险中获得的智慧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更弥足珍贵。直到不期而至的那一天,闪烁在脑海里的灯火突然止熄,喧腾在胸中的心潮归于沉寂。在人生谢幕之时,可以坦荡地说:尔今尔后,庶几无愧!至于有没有观众并不重要。

内容概要

双石,军史研究专家,原名周军,互联网上笔名“Two Stones”。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原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外军研究室。1994年干部复员,现在成都电视台任编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军事历史,著作颇丰,出版的著作包括:《魂作楚天雄——刘少卿将军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毛泽东的神来之笔——记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拂去历史的尘埃——西路军问题再考辩》(香港大风出版社,2013年)等。
双石功底深厚,作品考据扎实,与冰冷雨天、王外马甲和萨苏并称为四大军博作者。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认为:“双石的军史研究,必将长留在学术史和革命文化史上。”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网上读到双石先生的《开国第一战》的头几章后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正是我想读的。它是史料,却不枯燥;它不是文学作品,却像成功的文艺作品一样引人入胜;它旗帜鲜明,却完全尊重历史事实,对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都毫不避讳。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结合了历史事实、逻辑分析和语言艺术于一体的史料。读了后既长知识又长见识,更大长中国人的自豪感:中国的确不好惹。难怪美国国会中骂中国的人有,恨中国的人有,但主张跟中国断交开战的人却没见过。这就是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你可以不喜欢她,可以恨她,骂她,但你无法无视她,更不能随便摆布她。这就是抗美援朝的历史效应。——留美学者·黎阳《开国第一战》令人耳目一新,是多年少见的让人欲罢不能的精彩文章。作为军事纪实体裁,首先要求史实准确、翔实,作者在这方面十分突出。文中对交战各方每一支部队的历史、主要将领的经历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准确。《开国第一战》再一个特点是夹叙夹议。观点客观,鲜明,一针见血,以理服人,褒贬赞骂,挥洒自如。《开国第一战》另一个引人入胜之处是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军旅气息。既不同于那种干瘪无味的书生文字,又异于故作粗俗的土匪流氓语言,只有当过兵的才能感受到这种地道的“兵痞”“丘八”语言和思维。——原第三十八军老战士·宋柏林大作第十二章是我读过的最感人至深的军事纪实文学。我生在美国,原来对长津湖之战知之甚少,只是在美国影院看过一些美国纪录片,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一片皑皑白雪和冻得瑟瑟发抖的美国官兵。直到读过《开国第一战》,才知道祖国子弟兵们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为自己民族浴血奋战的,看得抑制不住地潸然泪下。——“北美自由论坛”网友一气读罢《开国第一战》前几章顿觉热血沸腾,不能自已。说实话,还没有哪一篇作品能像《开国第一战》一样令我为中国军队而激动和骄傲。这是一本值得永远珍藏和广泛传播的作品。——网友·书虫

名人推荐

在网上读到双石先生的《开国第一战》的头几章后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正是我想读的。它是史料,却不枯燥;它不是文学作品,却像成功的文艺作品一样引人入胜;它旗帜鲜明,却完全尊重历史事实,对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都毫不避讳。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结合了历史事实、逻辑分析和语言艺术于一体的史料。读了后既长知识又长见识,更大长中国人的自豪感:中国的确不好惹。难怪美国国会中骂中国的人有,恨中国的人有,但主张跟中国断交开战的人却没见过。这就是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你可以不喜欢她,可以恨她,骂她,但你无法无视她,更不能随便摆布她。这就是抗美援朝的历史效应。——留美学者 黎阳《开国第一战》令人耳目一新,是多年少见的让人欲罢不能的精彩文章。作为军事纪实体裁,首先要求史实准确、翔实,作者在这方面十分突出。文中对交战各方每一支部队的历史、主要将领的经历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准确。《开国第一战》再一个特点是夹叙夹议。观点客观,鲜明,一针见血,以理服人,褒贬赞骂,挥洒自如。《开国第一战》另一个引人入胜之处是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军旅气息。既不同于那种干瘪无味的书生文字,又异于故作粗俗的土匪流氓语言,只有当过兵的才能感受到这种地道的“兵痞”“丘八”语言和思维。——原第三十八军老战士 宋柏林大作第十二章是我读过的最感人至深的军事纪实文学。我生在美国,原来对长津湖之战知之甚少,只是在美国影院看过一些美国纪录片,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一片皑皑白雪和冻得瑟瑟发抖的美国官兵。直到读过《开国第一战》,才知道祖国子弟兵们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为自己民族浴血奋战的,看得抑制不住地潸然泪下。——“北美自由论坛”网友一气读罢《开国第一战》前几章顿觉热血沸腾, 不能自已。说实话, 还没有哪一篇作品能像《开国第一战》一样令我为中国军队而激动和骄傲。这是一本值得永远珍藏和广泛传播的作品。——网友 书虫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邓岳只好通过翻译亮出身份:“我们是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我是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师长邓岳。” 对方立刻亲热起来,说他们是金日成首相的卫队。 怪不得,背的拿的都是这么硬的家伙。 邓岳和政委张玉华想见见金首相了解一下情况也好,就跟着他们往沟里一座房子走去。一进门,迎头撞见的却是彭德怀。 邓岳大吃一惊,赶紧立正敬礼报告: “报告彭总,第一一八师师长邓岳、政治委员张玉华前来晋见。” “好啊,总算把你们盼来了!”从来都绷着脸让人望而生畏的彭德怀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吃饭没有?” “吃过了!”不想叨扰彭总的师长和政委异口同声地说了谎。 彭德怀一挥手:“拿地图来,拿电报来!” 一张四十万分之一的作战地图铺在了桌面上。 “敌人攻占平壤后肆无忌惮地分兵冒进,我们的飞毛腿恐怕难以赛过他们的汽车轮子,很有可能赶不到预定地域进行防御了,过了北镇你们就要准备随时与敌人遭遇。”彭德怀一面把毛泽东的电报和他给毛泽东的电报底稿递给邓岳,一面指点着地图说。 什么?北镇?北镇离这儿不过几公里,彭总在这儿太危险了。邓岳又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 “彭总,你这儿太靠前了,太危险了。”邓岳十分担心。 “你们来了,我还危险什么?”彭德怀镇定自若,谈笑风生。 一股热浪从邓岳胸中涌上喉头,漫上眼眶。 彭总这样信任自己的部队,不好好打,不打出个样儿来,行么? “你们第四十军是先头部队,要打头阵。出国第一仗要打得漂亮,打出威风,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掩护我志愿军主力的集结与展开。目前还要按原计划,争取赶到预定地区进行防御。如果情况有变,你们就要独立自主,果断处置,运用阻击、袭击、伏击等各种手段,不失时机地歼灭敌人。” 彭德怀的大嗓门震得屋顶直往下掉灰。 “是!”看过电报的邓岳和张玉华知道毛泽东和彭德怀正在编织一张大网,十分振奋地向彭总敬礼告别。 “好!我等着你们的胜利消息。”彭德怀把邓岳和张玉华送出门。 还是放心不下彭总安全的邓岳留下了一个连队,临时给彭总充当警卫,然后带着透亮和踏实的心情,率领自己的部队向温井方向奔去。 一出大榆洞沟口,邓岳就听到了从熙川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 炮响四十里,敌人离我们不远了。 出于丰富的战争阅历积淀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邓岳决心不去与敌人争时间抢速度夺温井。 温井距北镇17公里,原命令要我们25日拂晓前赶到,按我们旋风部队的铁脚板,几个小时赶到当无问题。但有可能在途中和敌人遭遇。敌人昼行夜宿,车载行军,能得到充分休息;而我们夜行昼宿,徒步机动,在人困马乏的状况下与敌人交手,非常不利,倒白白让敌人捡了以逸待劳的便宜。不如我们现在就放慢速度,缩短行军距离,以预期遭遇的姿态进占北镇至温井间公路以北的高地,提前宿营,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就可将不利变作有利。 政治委员张玉华、参谋长汤景仲、政治部主任刘振华都同意师长的想法,当即作出部署:前卫第三五四团暂不过温井,在温井以北的丰下洞和富兴洞地区隐蔽休息并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阻敌北犯。师主力集结于两水洞和北镇地区,视情况投入战斗,倘敌不来,则明晚继续前进。 为保持无线电静默,命令由骑兵通讯员送交各团并报军部。 晚上22时30分,各团全部到达预定位置。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它不仅直接带来了出国第一仗的胜利,也对整个战役的顺利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开国第一战(全二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的爷爷是一位抗美援朝的志愿兵,当过连指导员,左手的大拇指被美军的机枪子弹打掉。他在战场上救下一位受了重伤的战友,这个战友的儿子每年都会来看我爷爷。一、第二次朝鲜战争会开打吗?  最近朝鲜半岛又不太平,朝鲜不承认停战协定,一个劲叫嚣要打美国和韩国,美韩毫不示弱地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作为回应,连B-2轰炸机都出动了,中国东北边境也风声鹤唳,举行局势演习,朝鲜半岛局势顿时剑拔弩张。二、最热血、最好看的抗美援朝战争史 《开国第一战》还原了六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它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以近似于评书幽默通俗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抗美援朝的全过程。虽然讲的大多是史料,但读起来像小说一样非常流畅,引人入胜。它从抗美援朝爆发的背景、经过讲到1958年中国最后一支军队第二十三军回国,跟王树增的《朝鲜战争》(只讲到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随后两年的战役没有涉及)相比更全面。可以说,这是市面上资料最详实、内容最全面的抗美援朝通俗读本。对于想了解朝鲜战争的读者来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三、悲壮的长津湖战役 抗美援朝中,除了180师突围失败外,长津湖战役是最为悲壮的战斗。宋时轮的第九兵团穿着南方的棉衣在朝鲜东北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下,给予美军精锐的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三师、步兵第七师以沉重打击。 第八十师第二四0团第五连在进攻中被敌火力压制在雪地上。 冲锋号再次吹响时,却无人站起来向前冲击。 他们永远站不起来了! 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整整一个连的干部战士,全部冻死在雪地上,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准备冲击姿态,怒目注视着前方。 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已经家喻户晓,也许人们也还记得打死200多敌人的狙击手张桃芳,可很少有人知道在1950年朝鲜东线那个寒冷的冬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中,还有着众多没有留下姓名的士兵。四、抗美援朝到底值不值? 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关于六十年前中国是否应该参战的争论。抗美援朝,中国有18万将士阵亡,欠下苏联59亿人民币的贷款。然后从美国人的角度看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不难理解当初中国出兵的理由了。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里论述朝鲜战争:“这个新共和国令人尊敬的军事强国的地位正是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卓越战绩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安全得到了保障和中国国际威望提高所带来的益处超过了代价。” 海外华人也深有感触。朝鲜战争前李光耀在欧洲旅行,人们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连获胜利后,西欧海关的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看到共军后勤吃紧 蒋介石赶紧申请上前线 可惜被美国识破
  •     特别好的一本书,意想不到这么便宜。
  •     双石先生的文笔太过做作,全书充满了顿挫感,读起来十分不顺畅。
  •     很详细,就是言辞比较激动,义愤填膺太明显,基本一些都有讲到,版本较多,看得这一套豆瓣竟然没有显示
  •     是原装的,马上就看完了。
  •     作者双石功力深厚 尤其是对于共和国解放军史如数家珍 不少叙述行文老辣 讽刺针针见血 却又处处有史 不失严谨 相对于王树增的朝鲜战争 双石的这本无疑更完整 涉猎的角度也更新颖 看温井之战 云山之战 从松骨峰到尖堵峰 从什么主力到39军万岁 铁原阻击战的傅崇碧 上甘岭的秦基伟 还有曹玉海 刘光子 石宝山 王合良等等英雄也许正应了范天恩团长的那句话:一旦打仗 英雄是那些士兵让我们记住这一些事吧 在这个浮躁的时候 敏感的时候 危机的时候
  •     摆事实,讲道理,故事性、可读性都非常强,而且内容依据夯实,体现了作者身后的文字功底以及军事研究造诣。感谢双石能够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抗美援朝战争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胜利者的后人,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感恩。感谢卓越网。
  •     修行34th,爱军教育,非常提气的一战,读来神往,然而想起无家的结局,有些黯然,当然不是本书的错,非常不错的作品
  •     孩子在看,我也抽空翻了一下。问孩子,说是挺好
  •     一套好书可惜让印刷质量毁了!收书后翻阅发现下册有近十页漏印,自助申请换货却无法生成新的订单,无奈只有电话联系客服帮助仍然无法生成新订单,只得选择退货!谢谢客服的耐心及热情帮助!
  •     朝鲜战争,永远都是值得我们军迷深思的话题。已经买过美国人 贝文.亚历山大... 阅读更多
  •     不错,但有些地方有些做作,总体写的不错!
  •     一种观点吧。其实中美都是赢家、也都是输家,北朝南韩也是如此,只有斯大林才算是赢家。
  •     非常好的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书,值得一读。
  •     描写朝鲜战争的书中相当不错的一本,值得推荐
  •     好书,印刷好,价实惠
  •     夹叙夹议,评论的部分充满了自豪感……
  •     已经收到货,是双石老大的书,很高兴。
  •     最近朝鲜半岛风云突变,朝鲜与韩国互不示弱,中国东北边境风声鹤唳,美国虎视眈眈……朝鲜半岛的命运扑朔迷离。本书带我们重温60年前那场改变朝鲜半岛命运的战争,向读者展示出这次战争的全貌,既有全景式的战役记叙,又有战斗场景的细节描写。厚厚的两本书,1300多页,资料非常详细。相比较,王树增的《朝鲜战争》只写到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其后两年的战斗没有涵盖。《最寒冷的冬天》史料就更短了,只写到1951年4月麦克阿瑟被解职。另外,书的可读性很强,有些章节令人捧腹大笑,有些章节令人热泪盈眶。第十二章最感人至深,宋时轮第九兵团的一个连在进攻中被敌人炮火压制,等冲锋号想起来时,几乎全部冻死在雪地上,真是惨烈、悲壮。
  •     印刷质量不错、内容上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