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2013年新版)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50215078
作者:[俄] 格拉宁
页数:210页

作者简介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 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关键不是在数量上, 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 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 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编辑推荐】
1、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56年做时间统计法。
本书讲述一个将自己一生的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2、开启心智的第一本书,《冬吴相对论》、《把时间当做朋友》不约而同推荐。
这本书讲述了柳比歇夫过得很好的一生,对于普通人非常有借鉴意义,很多人评价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个人的心智。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 / 001
第一章
怎么生活得更好:柳比歇夫一生的秘密 / 001
我确实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我的主人公的日记和文档,我从中得到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发现,使我参透了一个人一生的秘密。
这个秘密是——怎么才能生活得更好。
第二章
崇拜者眼中的柳比歇夫 / 011
柳比歇夫有他的崇拜者,有拥护者,有景仰者,也有读者。他没有学生,只有私淑弟子。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教他们,是他们向他学习。学习什么呢?很难说。主要是学习应当怎样生活、怎样思考吧。似乎咱们总算找到了一个人,他知道他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目的……仿佛他有什么崇高的目的,甚至可能领悟了他存在的意义。
第三章
令人惊叹的一生 / 017
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成的?最后几十年(他是82岁时去世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关键不是在数量上,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
柳比歇夫的遗产 / 018
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 / 020
第四章
时间开销日记中的“时间统计法” / 023
他认为他那些本本是“时间统计”。好比账簿,他是在用他的方法统计支出的时间。
我发现,每个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了一些图,列了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
令人叹为观止的编号文档 / 024
时间开销日记 / 026
时间的账簿 / 032
第五章
时间统计法: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方法) / 035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
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1小时50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如何与时间相处 / 036
“我对时间统计法已经习惯了,没有它就没法工作” / 039
第六章
缘起:一生的奋斗目标 / 045
这样到底好不好?——给自己的生活定了框框,定得那么死。
然而在事实上(这个事实很值得注意),柳比歇夫的命运并非如此。他的一生是生气勃勃、和谐协调的一生。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既定目标,在他生活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 046
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 050
第七章
人生的容量:如何做时间统计 / 053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随时随地利用“时间下脚料” / 054
时间统计法的本质: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 / 058
总结的价值和意义 / 067
第八章
时间之镜 / 073
柳比歇夫的总结公正客观地反映了过去一年的历史。柳比歇夫的方法,以它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幻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第九章
时间统计法的胜利 / 077
柳比歇夫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创造了他的方法,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
第十章
光亮的背面 / 083
他能够叫时间服从他,但不能左右环境。他无非是个凡人,激情、爱、挫折都能叫他分心,连幸福也会影响他的专心致志。
其他的事实 / 084
柳比歇夫的自我评价 / 086
生活的内容并不是苦难,而是成果 / 092
向自己提问题 / 098
第十一章
井井有条的生活 / 103
无数的日期、姓名、事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应用起来简直得心应手,这是因为他把这些材料都按一种巧妙的体系分别铭刻在头脑之中。至少可以这么认为,当需要的时候,即使不能“记忆如泉涌”,他也能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册一样,在脑中找到这些材料。
分门别类的爱好 / 104

内容概要

格拉宁,俄罗斯著名作家,一生著作等身。
2012年获俄罗斯“巨著奖”——俄罗斯最重大的文学奖,其奖金额度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奇特的一生(2013年新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2条)

  •     一口气读完了。是纪实散文的风格,不是我喜欢的,所以读得有些痛苦,重复的地方比较多,这一点特别不喜欢。有可能是自己的文学素养不够,所以很多东西不是很能理解,也不是很能看得进去。就像有些评论说的,如果想要学习时间统计法,或者一些方法论,那这本书是不适合的,这本书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述了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我倒觉得书名起得挺贴切的。确切地说,此书不适合学习,而是引发思考。我想,100个读者,99个不会去实践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想想都觉得很可怕吧,真是有一点苦行僧的味道。那么记录几点自己的思考:一、能够支撑柳比歇夫进行时间统计法的前提是他找到了自己的热爱的东西,有强大的目标是前提。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二、我也觉得他是幸福的。他摆脱了他人的评价,社会的期待,终其一生为自己而活。三、利用时间的下脚料,这是可以借鉴,为我所用的四、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这关乎能力,行动力五、柳比歇夫的时间守则:1.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2.不接受紧急的任务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有些守则不能照搬,但还是可以借鉴的。总结下来就是,量力而行、学会拒绝、劳逸结合、充足睡眠、摆正心态
  •     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本书之后会内心小激动一下柳比歇夫真牛,我要向他学习不过坚持56年好难哦,试了三天放弃了。在微信群里跟小伙伴们把我的6年时间管理的干货拿出来分享之后,小伙伴们还是来问我:你再给我单独讲讲?你用的什么软件,能推荐一个好用的软件吗?他们从来都在不断的找方法,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开始过。学英语也是如此,李阳疯狂英语、钟道隆的听写、看电影学英语、听英文歌学英语。。纠结于方法浪费了大量时间从来没真正开始过就放弃了陷入恶性循环,过去的我也是这样。我很残酷的说:我就用手机备忘录,纸和笔,最简单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好的方法,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方法,只有你自己去实践改良成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然后不断总结升级,苹果系统还要升级9次呢以后还要升级,但从一代就投放市场了。分了三个阶段:重要紧急的方法+清单,最后用了2年左右,这个方法的弊端:不容易坚持缺乏长期规划、执行力容易打折。2012年11月10日2011年11月29日,30日2013年6月20日清单法还是有它的作用的,来看第二阶段对于角色增加、有家庭有孩子的人很适用,这是我2009年左右参加新精英培训时,古典老师讲的方法-他们叫生命之花,我看他分成八个维度用得挺好我当时不会。四年后的某天我遇到问题拿出来一看会了,我把八个维度改成了四个维度:工作,家庭,学习,兴趣爱好。以月为单位,可以规划3-4个月的时间。但是缺点是每天的不好落地。这是2015年3月份和12月份的。以月为单位分解到每周,往里面填充就行配上番茄钟,但不要为了记录而记录,不要刻意用计时器。强大的第三阶段来了,时间记录法,解决具体每天的效率问题,高效珍惜时间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不要刻意为了记录而记录2016年3月6日,北京,周六开始就好,不要刻舟求剑,为了记录而记录,知道了它的好处和巨大威力不用靠毅力死扛和痛苦的去坚持,自然发生。我现在的方法:清单,番茄,时间记录,生命平衡轮的综合,生命平衡轮解决中长期时间,清单、番茄、时间记录解决具体的一天。
  •     本书描述了作者研究的主人公:柳比歇夫。Who?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他有什么好习惯?(想变优秀就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前言: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以下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一.记录时间如何支出+计划: 从1916年1月1日到1972年他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柳比歇夫每天都要结算他度过的时间,算出这个那个都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一丝不苟地记下了他的时间支出。这样的记录时间他一天也没有中断过,在革命的岁月里,在战争的年代中,住院也罢,在出门考察途中的火车上也罢,始终坚持不懈。看来,没有任何原因、任何事件、任何情况能不让他在日记中写上几行。连儿子的夭亡也挡不住他在这份没完没了的结算表上记上一笔!(p.s.他的目标,以及他的习惯记录时间,让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利用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二.如何记? 每天晚上临睡前,他坐下来计算,他都把时间花在什么上了,花了多少,详细到了无情的地步,什么也不隐瞒,什么也不缩小。最后算出基本工作消耗的时间。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1小时50分”。任何活动——休息、看报、散步,他都记下时间,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柳比歇夫写道,“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每天只合计第一类工作的时间,然后再把一个月的加起来。每个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了一些图,列了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他还拟订计划,预先安排好下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好每一个小时。(p.s.柳比歇夫的生活和它的蹉跎曲折,可以一年年甚至一天天地复制,简直可以一小时一小时地回顾。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三.自我汇报&自我总结:柳比歇夫他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他拿着秒表监督着自己,自己奖励自己,自己惩罚自己。自己向自己汇报。 ……你是你自己最高的审判者; 你对自己劳动的估价会比任何人都严格, 你满意自己的劳动吗?苛求的艺术家。 他所进行的审判比任何其他的审判都要严格,因为他根据记载下来的事实进行审判,每次都仔细地进行调查。他能多么精确地提前一年计划他的生活。 他在总结中吹毛求疵地记上一笔: 第一类工作完成564.5,原计划570,赤字为5.5,即1%。 也就是说,一切都相符,误差仅为1%!除了年度计划,柳比歇夫还把他一生的时间制订成一个个五年计划。每过五年,他就把度过的时间和干过的事分析一通,可以说是做个总的鉴定。这些总结要用多少时间?这项支出原来也统计过了。每份小结、总结的末尾都注明了它们的代价——多少小时多少分钟。详细的每月小结要耗费1.5到3个小时,做年度总结,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完成,为什么……四.为何要记录时间:假如能把一个人在生产中、生活中花费掉的时间摆出来给他看,他一定会发现他白白地、糊里糊涂地浪费掉的那一部分生命,并为其大吃一惊。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我们真诚地相信我们是在尽力而为,认真地埋头工作,蓦地发现我们真正做工作的时间说不定只有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其余的时间都流走了,消逝了,浪费在无谓的奔忙和聊天上,浪费在等待鸿鹄之将至。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3个小时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3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 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够存在,是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了解自己:说不出我一年看几场电影,听几回戏,参观几次展览会。连大约的数字,我也一下子说不上。更说不出情况有什么变化: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这个数字发生什么变化,我看多少书,看的书是逐年增加还是逐年减少,科学书籍和文艺作品的比重有什么变化?我写多少封信?每年有多少时间用在路上,用于交际和运动? 我心中没有一个准数,对自己没有一个准数。我有什么变化,我的工作精力、我的爱好和兴趣有什么变化……说起来,我原来倒是以为了解自己的,可是一接触到柳比歇夫的那些总结,我才明白我其实是对自己一无所知,一点也不了解。超越自己的可能:人在一年内能干多少事,能见识多少东西啊!太多了!每一份总结都显示了人有多大的潜力,每一份总结都使我们为了人有那么充沛的精力而感到骄傲。人的精力,如果明智地利用它,能创造多少成果啊!此外,我头一次发现,一年原来有那么大的容量。要用短时间:短一点的时间,我们马上会借口外界有干扰、客观条件不允许而难以用上。啊,不依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具有充分权力和理由的客观条件真是威力无比!把责任往它们身上一推,那是多么轻而易举啊……五.记录时间带来的益处:他的时间统计法使他珍惜每一寸光阴,使他崇敬时间。由于他从不把半个小时看成是少量的时间,他做了很多事。柳比歇夫的时间永远是够用的。时间不会不够用——时间不管多少,总够用来做一件事。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柳比歇夫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做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愈来愈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的道路。时间之神严格地计算着成就:出版了多少著作,做了哪些答辩,获得了什么学位,得到提升了没有,到哪些地方去过……在这意义上,柳比歇夫不依附于时间,也不害怕时间。 当作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时,他体验到一种解放的幸福。这样的时间充满了光明和安宁。柳比歇夫在这同样的50年中,由于记录时间,比作者多读了多少书,多去了多少次剧场,多听了多少场音乐,多写了多少东西,多干了多少事。随着对柳比歇夫文档的研究不断深入,作者情不自禁地回顾了自己——结果深信,他几乎以“低于自己”一倍的效率在生活。这是可悲的,但是作者至今还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感到满意。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他会变得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勇敢,他会变得更坚韧、更有力、更能适应环境。以柳比歇夫为例来判断,不仅在紧急的情况下,而且在所有的情况下,人都可以超越通常的可能性来工作。柳比歇夫在这个世界上能活多久,这是他不能决定的,可是他,作为一个人,能有充分价值地生活多少时间,却正是由他决定的。六.关于记录时间的可能误解:① 牺牲:他为了自己的时间统计法又做出了什么牺牲呢?他什么也没有牺牲掉。他并未由于时间统计法而吃到什么苦头或碰到什么危险。② 睡眠&享乐:我们这部书的主人公不但睡得多,不开夜车,他还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至于领略山河景色那就更别提了。他对生活的乐趣,享受得要比我们多得多。 因此作者找不到任何“然而”作为借口。七.(穿插),如何提高读书效率:我在一天之内是怎么安排读书时间的?清早,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头脑清醒的时候应当钻研数学,累了便看书。在路上看书有什么好处?第一,路途的不便你感觉不到,很容易将就;第二,神经系统的状况比在其他条件下良好。八.总结(本书价值):记录时间,这跟技巧无关,而跟人生志向、人生目标密切相关。因此,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引发人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就像作者结尾时说:“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订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我们总算找到了一个人,柳比歇夫,他记录时间,用时间,他知道他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目的……仿佛他有什么崇高的目的,甚至可能领悟了他存在的意义。“任何领域,任何职业,本方法均能使你取得重大成果! “即使才能十分平庸,本方法仍可保证你取得最大的成就! “你学到的方法并不抽象,而是可靠的,经过多年的经验验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九.附,杂记:柳比歇夫证明,谷物害虫分布极不均衡,灭虫斗争可以在不大的面积上进行,从而可以节约千百万卢布。 但防治害虫部门的领导人对节约不感兴趣。应当为自己受到侮辱予以回击——他们受到了侮辱,受到了刺激,这是重于一切的。防治农业害虫部门的工作被夸大了,如果照老样子办下去,这个部门本身,似乎也纯属多余的了。所有这些昆虫被视为一股危险的力量,是同大量形形色色的人有着利害关系的——一些集体农庄因此就可以为所欲为,还有不少人也可以……学术委员会宣布柳比歇夫的学术观点是错误的,并且建议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他的博士学位。决议一致通过,但这并未使柳比歇夫着急。他认为,在学术方面,举手通过不说明任何问题,科学又不是国会,而且多数往往并不正确。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打四星是为主人公,作者写的很多无用的话。 浓缩起来就是 时间统计法。这个方法我用了一周之多,挺有意思的。渐渐感觉自己越来越有效率。
  •     太枯燥了真的,新世相第二本书
  •     这个方法很好,但是,讲这个方法的人即作者,不够好
  •     「一个传记作家不能有更大的奢望了。柳比歇夫的生活和它的蹉跎曲折,可以一年年甚至一天天地复制,简直可以一小时一小时地回顾。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     装帧上,这个版本字大排版稀疏,硬生生搞了210页…内容上,这个方法是一个工具,但适应人群很窄,适用于有着明确且远大目标的人。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可以先找到目标后再看这本书…
  •     4月2:方法很好,但自己还没有领会到这样做的长远意义,不好实践。
  •     时间管理的书籍看多了就陷入黑洞了
  •     如果我们自己慢慢吞吞,那么生活就不等人。我那些被挥霍的时间啊。。。
  •     柳比歇夫值得尊敬,写得很差劲
  •     看奇特的一生,做时间的朋友
  •     方法很简单,就是有些赘述,翻译可能比较难到位
  •     可能是匆匆翻过的原因吧,目前对这样的时间管理法毫无好感…也只能用“奇特”来形容柳老头子了orz
  •     真的和书名一致,奇特的一生,时间虽然不可逆,但可以在纬度上更加丰富 ,精确到分钟的工作计划,可能并不适用大多数人,工作有计划,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给我们时间管理提供了一个思路。
  •     每个人都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如何渡过的
  •     全书的精华就在他的时间统计上,也没有特别详细的描述方法。领会精神即可。
  •     神奇的书,神奇的人,刷新了我的时间观。
  •     设立清晰的人生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怀着对时间大神的无比虔诚,使一生过得足够好。
  •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不少卡顿,但不妨碍主人公形象的跃然纸上。如果时间是一条激流,我也要成为建在上面的发电站
  •     虽然写的有点啰嗦,但能看到一个人有这样的人生,并以此时间统计法来管理自己的人生,还是很惊叹!
  •     奇人,不管时间统计法是不是普适,单从这坚持五十多年的事迹看,柳比歇夫已成独一无二的存在。
  •     膜拜,看不懂
  •     方法是好的,如果借用的话,我必须要改良一下,如柳爷爷那般纪录时间,我也许,只能坚持半天吧。
  •     其实我在工作中长期在用这个方法(感谢第一份工作时的老大,他们给我的职场训练终身受益)。可惜的是,如果诚实写下这些内容,没几个老板能接受你真正每天有价值的有效工作时间其实不太能超过3-5小时的这种实际状况。呵呵。
  •     新世相图书馆第十五本书。如果从传记文学性的角度来看,写得最好的部分是后记。备注:干货部分从66页到82页。
  •     最好不是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内容很散,随便翻翻可以。翻译很有水平。
  •     令人惊叹的时间管理者。自25岁后年年如一日这番坚持到自己过世。还能凭感觉,不靠钟表,将自己花费在某件事上的时间精准无比计算出来。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第二个柳比歇夫嘛?
  •     精致
  •     或许我们不能成为柳比歇夫,可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本书学会怎样去利用自己的时间,一分钟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时间的长度由自己把控。
  •     那一星没给,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我觉得很难读啊
  •     午后两小时看完,有一丁点困意。 记忆最深刻: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抓住的重点:先做记录,再由此定计划,方能有所成就。并且精力只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坚持坚持再坚持。
  •     每一个打算做时间管理的人都建议读一下,至少可以帮助自己了解时间记录的价值和意义。
  •     纪实小说,俄国科学家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经历的一生。
  •     以为是一碗鸡血,结果是一曲赞歌。作者非常钦佩柳比歇夫,而柳比歇夫严谨,克制,自律而慷慨。奇特的一生,书名起的很好,读过之后对人生,时间,自我价值与自我追求有了更深的理解。
  •     很生硬,翻译的原因?没必要全读。
  •     安利了我两个手机app很好用
  •     2017年读的第一本书,非常有意思。主人公将时间的使用做到了极致,让我真的感到自惭形秽。消磨时间真是可耻啊,不想当那种一般无知一般可耻的人。做时间的朋友。善待自己的时间,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     人生不可复制,老爷爷的强迫症很严重
  •     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活在世界上。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的流逝。他们能够争论但丁的短长,朗诵他的原文……可是他们也熟悉雨果和歌德,俄罗斯文学也不在话下。文化修养,广度和深度……。对时间崇高的责任感,向时间汇报。全部的时间都吸取着最重要和最本质的东西……被吮干了的时间的残骸……时间的消费者。一个人只有想自己提出远大目标的时候,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     早看别人推荐过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在书架间闲逛,快速浏览过,记叙了俄国生物学家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的一生。鉴于我做书账之路刚刚起步,柳比歇夫给我目前的方法提供了不少可以修正之处,例如记录时间的误差要在5到15分之间,最好纪录下消耗的“纯时间”,每周每月每年做相应的总结,甚至可以做五年小结,只有总结和反思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     “问题在于:一个人只有张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有道,术才有意义。
  •     除了看到这个人时间管理很强啊,一生贡献很大啊,犹如人体计时器啊,很幸福啊这些字眼,我从头一字不落看到尾,没看到什么干货啊!哭死,白买了书。谁要转走。
  •     这种时间观念可以给5星,然而对于一般的人,倘若缺少热情和动机,具体操作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     论文间隙的杂书乱翻,一个专注于时间管理的科学家的一生纪录,直观感觉:在某一领域成功的牛人,必然是个怪咖,多数普通人浅浅的活在时间长河里。
  •     我竟然看到了123页,我真是不爱看书的人,有收获。
  •     很震撼的书, 看了两遍。
  •     书给四星,但是kindle上的排版很差。作为传记写得也是随意了点,但比一般干说方法论的书立体太多。一直无法从各类方法论中获得启发的我,第一次听到记录每天的事件和时间,就直觉地被吸引了。今天试着记录,有种selfmonitoring的感觉,并不觉得是机械化,反思没有认真关注过时间,以及对时间和时间感知的抽象概念有了新兴趣。
  •     说实在这本书挺无聊的,没有什么实质,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突然火起来了,只是这方法一般人难以坚持,手写难度大,我是坚持每天用时间统计APP记录和写日程日记,但这种精确的人生记录方法可以作为例子去反观自身,让人察觉到有多少时间是被白白浪费掉的,用了时间统计APP后这种感受更清晰明显
  •     从二月底至今对各类纯工作时间统计了一个月,发现很难达到预期
  •     开始还一字一句的读,后来发现只要随便看看每章最后的要点就好了。而且要点很多其实也没什么用。总之这本书没什么干货,随便翻一下就好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
  •     不知道出于怎样的设计,说是“附 导读手册”,时间管理大V们的文章,却放在了书前。当然,这些都是我曾经学习和收益过的好文。只是这样放在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前,有促销之嫌。因为如果直接看原书正文,会让大家失望,这本书没有想象中那么“实用”,甚至有些枯燥,没有太多实操性的方法,也没有满足猎奇的故事。但这真是一本和豆瓣评分相符的好书,纵使年代久远,我们的生活节奏与几十年前今非昔比,却好不褪色。不得不承认,我们翻开时间管理的书,总是有一种功利的心态,希望立竿见影药到病除。而整本书只告诉了我们,柳比歇夫坚持的是不间断的时间记录,无它。如果说大V们的文章是器,原书就是气。这本书的存在就是用一个人的一生,告诉我们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是要坚守的、知道怎样为要坚守的东西去坚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