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书评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515333561
作者:吉姆·洛尔 (Jim Loehr),托尼·施瓦茨 (Tony Schwartz)
页数:240页

关于精力管理的一点总结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怎么样,本书读起来并没有很顺畅和让人沉浸其中的感觉,再加上其观点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因而只能给出2星。文章关于精力的概念倒是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精力有点像钱,如果你想消耗,必须有一定的储蓄,而且,精力也会像钱一样越用越少,注意储蓄和合理消耗一样重要。概括一下几个重要的结论:精力管理:- 节奏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无法永远高效,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效率是会不断降低,只有保证间歇性的休息,才能让人恢复精力,可参考「番茄工作法」- 锻炼 锻炼是增加体能的最好方式,锻炼可以增加可掌控精力的上限。另外,体力与脑力劳动对人体的消耗是不同的,大部分工作疲惫,只是脑力疲劳,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锻炼,则是对脑力的一种放松- 营养 营养与锻炼同等重要,避免油腻、高卡的食物,多吃高蛋白的食物- 睡眠 睡眠是恢复精力的主要方式,要想有精力可以用,就要通过睡眠和营养来储蓄精力- 习惯 生活中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消耗精力,而如何把一件事情消耗的精力降到最低呢?这就是习惯养成。就像刷牙一样,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不需要通过大脑反应,我们起床以后就会自己去,不需要提醒自己,甚至在刷牙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问题。目标管理:- 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有持久的动力。

听说你想当超人,我教你怎么做

你是不是很羡慕这样一群人:除了做本职工作之外,还有精力折腾别的,比如烹饪,写作,参加各种社群活动之类。你心中一定有疑问:他们是人么?为什么精力这么充沛,跟打了鸡血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像是一天有48小时呢?为什么他们每天都不感觉累呢?为什么他们就像超人一样?这是因为他们精力管理做的比你好。这本《精力管理》告诉你,合理安排精力才是王道,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体能是做任何管理的基础意志力就像电量,需要充电专注才是王道终极目标形成习惯体能是做任何管理的基础你没有足够好的体能,就别想干好事情。很多人都在学时间管理,买了很多书,听了很多时间管理技巧。但然并卵,对你却没有用处。其实你忽略了一个大前提,你的体能充沛么?这就跟体质测试跑800米一样,技巧你都懂,但你就是没有这个力气跑。为什么?因为体力不够啊。体能是你做任何事情的基础。你的体能充沛,那就代表你充满活力。《欢乐颂》安迪,一个职场精英。不管心情如何,每天早上都雷打不动的跑步。为什么?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背后一定要有强壮的体能支撑。所以一定要锻炼。你会发现很多名人访谈,他们在谈成功时,其中都一条就是再忙都要锻炼。以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虽然意识到锻炼很重要,但基本上都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坚持不住。但进入工作岗位后,我坚持每周锻炼3-4次,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工作第一个星期,到了周三我的颈椎就不行了,开始出现酸疼,我没当回事,仍旧没锻炼,到了周五,整个颈椎又酸又疼,码字的时候,都不敢过分动。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我必须要保证自己身体是健康的。所以我下定决心:开始锻炼。下载了keep,上班时间以keep为主,双休日去楼下的操场上跑步或者走5-8圈。没有任何人催我,我每天主动锻炼一直坚持到现在。不管你胖还是瘦,你都必须锻炼。不要认为运动目的就是减肥。瘦子不需要运动。我是一个瘦子,体重就两位数,怎么吃也吃不胖。但是瘦就意味着健康么?不是,你看看王珞丹,以前也是瘦子,到你看到照片时会觉得像是生病一样,没有活力。但现在王珞丹,开始花样锻炼,整个人充满了阳光。你有没有活力,就看你是否锻炼。你的身体,你的体能决定了你是否能接受高强度的工作和打击。同样的道理,当你受到高强度的工作或者压力之后,给自己休息时间。恢复体力。关于体能我推荐的书籍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意志力就像电量,需要充电现代人,天天把拖延症挂在嘴边。认为拖延症是最大的障碍,其实你有拖延症,是因为你贪,嗔,痴,其中一个你占了。这是人的本性。人本来就懒,不想改变,现在要违背天性去做事情是很不容易的。你需要打鸡血,但打鸡血就是消耗意志力的事情。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当你坚持做一件事情时,是靠意志力支撑下去的。好像只要你意志力足够强,你就能坚持到底。而如果你无法坚持,那一定是意志力的原则。拜托,你当意志力是天上云啊,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都在啊。事实上,意志力就像手机的电板,用了一段时间没电了,需要充电。而不是永远都满格。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靠意志力坚持某一件事,基本上中途放弃的可能性很大。你越依赖它,你越容易失败。那你一定会问不靠意志力,那靠什么?第一靠目标和动力不管这事是你主动要做还是你被动要做,既然是你要做。那请先问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要干什么?你最终想要什么?先找到你的动力。就像我当初学做ppt,我坚持每周做一份,我的动力是:在班里做汇报的时候,我的ppt可以让别人印象深刻。最终目标:将ppt变成我的核心技能。第二:所有事情最终形成习惯才是王道。这部分在第四点“最终目的养成培养习惯”中详细讲。关于意志力我推荐你看《意志力》和《拖延心理学》这两本书。专注才是王道有熟悉我的小伙伴,以为我做事可以一心二用甚至可以更多。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时候会出现一心二用,是因为我在干不怎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手头上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那我一定注意力集中。比如我写文章,我先提前倒满水,电脑关掉,手机网关掉(因为我喜欢用手机码字)。然后先用白纸画出思维导图或者提纲。对照着提纲,开始码字。这中间我不看微信也不看qq的。码完字看过一遍之后,我才会上网。因为一气呵成,才是最省事的事情。如果你总是一会停,一会休息。注意力永远都不会集中。如果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建议你每天冥想。冥想可以帮助你解决注意力不集中问题。你不需要什么双盘,单盘这种技能,最简单的,坐在椅子上,呼吸吸气。你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呼吸吸气,注意力不集中的人,连5分钟都坚持不住,就会觉得很无聊。而一个注意力集中的人,冥想可以坚持一个小时甚至更久。我目前只能坚持30分钟。为什么冥想有利于你提高专注力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冥想的本质就是放空,一次只想一件事。就像佛经中所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关于专注,我推荐的书籍是《专注力》终极目标形成习惯在《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让你告别三分钟热度,你听不听?》一文,我详细阐述了如何培养习惯以及习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没有看过,请移步看。你只需要记住:在复杂的行为背后,其本质就是习惯。习惯是检验你是否做成功一件事标准。习惯需要一步步养成,不要一步登天。比如我现在最想养成的习惯是早上5点半起床。(我是一个喜欢睡懒觉的人,但现在我发现早上时间真的真的很重要也很稀缺)但是你让我现在就做到早上5半起床可能么?也许第一天可以,但最多坚持一个星期。所以我先学会每天7点起床,坚持21天甚至更久,然后慢慢的变成6点半,6点,最后变成5点半。当你养成习惯以后,一切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了。关于习惯我推荐《习惯的力量》《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好习惯,坏喜欢》《精力管理》这本书里边内容不新鲜,你如果看了我推荐的书籍后,核心内容就是这几本书上写。单看《精力管理》里边就讲的比较浅了。那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呢?这个名词“精力管理”。他用“精力管理”来代替时间管理,而在我们国内还一直普及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这个名词告诉你,你需要管理的精力,合理安排好你的精力。先搞定你的精力,你才能搞定时间,搞定生活甚至是你的事业。

每次做一件事就够了

每次做一件事情就够了。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开始反思的第一句话。读完它以后,我的书上满满的勾画和总结,有很多想摘抄的语句,有很多想总结的规则,可是我思来想去,与其与背那些条条框框,倒不如反复读读那些句子后总结出最为受用的原则并将其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行为中。这本书带给我的原则就是:生命苦短,要把一切用在刀刃上,包括精力。今天看到一则信息,说是“微信已经覆盖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同时半数用户每天用上90分钟。”抛开睡觉的时间,一天貌似也没多少个90分钟吧,而我们之中却有这么多人用来刷了微信。可能有人说我在用微信工作,用微信阅读,这些都是90分钟的内容。可就我的经验而言,当你在聊天的时候,别人不一定会立马回复你,所以,你会不自觉的去刷朋友圈,时间就这么浪费了;当你在阅读的时候,消息来了,手机震动了,你需要退出阅读页面,回复了别人以后才能继续去找那篇文章继续读下去,反反复复,估计长文你也没读几篇。以前我并不觉得这是个什么大事,直到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精力这么经不起分散。精力真的是我们一个宝贵的不能再宝贵的财富啊。老是把精力花在了各种琐碎的事情上,人也会一同变得琐碎不堪吧。原来还老是羡慕那些能够一心多用的人,上个自习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聊天一边听音乐说不定还能张望一下妹子。现在发现我要成这样的人我才着急了,人不是机器,开几个后台都无关系(实际上,手机后台开多了也没办法运行),机器尚且如此,人我想更没有这个本事了吧。你在一心多用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将精力不停进行平分的过程。所以,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但最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一个原则,节约精力,不要妄图一心多用,一次把宝贵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势如破竹,将问题迎刃而解。想到什么说什么了,欢迎一起讨论读后感,把好不容易读完的书价值最大化。^_^

【笔记】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4来源1. 身体:为身体添柴加火* 呼吸:感到紧张时长呼一口气* * 焦虑和生气会明显地使呼吸变得急促,这对于处理眼前的威胁非常宝贵。但是,这种呼吸方式很快会减少我们得到的能量,削弱我们恢复思想上和感情上平衡的能力。结果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深呼吸不仅能使身体静下来还能让思想和情绪平静下来。平稳的和有节奏的深呼吸同时是精力、机敏性和专注以及放松、安静和平静的源泉—最基本的健康的脉动* 喝水:等到我们觉得渴的时候,我们已经脱水很久了* * 不够充足的水合作用也会影响精力的集中和协调* 咖啡因是利尿的,从长远看来它会促进水分流失和导致疲劳* 饮食:吃太多、太勤和太少、间隔时间太长一样成问题* * 饥肠辘辘时很难过多考虑食物以外的问题* 长期吃得过多,意味着太多的"恢复",会导致肥胖和精力受损,对效能和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早饭不仅可以提高你的血糖水平,还可以带动新陈代谢* 隔多久进餐一次也会影响我们全方位投入和保持高效能的能力。每天吃五六顿低热量高营养的饭能确保精力的稳定再供给。即使是最富含能量的食物也不能供应保持两餐之间4~8小时的高效能所需的燃料* 为了使身体的承受力达到最强,我们必须和真正的身体满足感更合拍—既不觉得饿也不觉得撑着了* 生理周期&睡眠:* * 体温、荷尔蒙水平和心率在内的日夜节奏中作用最大的* 即使稍微有点睡眠不足—按我们的话说就是恢复得不充分,对我们的力量、心血管的承受度、情绪和总体精力水平也有重要的影响* 恢复精力的时间太少(<4)和太多(>10)似乎都会大大增加死亡的危险* 早睡早起有助于优化效能* 每天的工作节奏* * 为了保持全方位投入,我们必须每隔90~120分钟做恢复性休息* 小睡:必须在午饭和晚饭之间睡一会儿,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脱掉衣服就寝* 白日梦:在白天多次小憩,而不是晚上睡很长时间* 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休息* 不要想因为你白天睡觉你干的活就会减少,那是没有想像力的人的愚蠢观念* 训练:间歇性+力量* * 不仅仅是因为它对身体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引导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挑战方面的实用性* 增加能量储备并承受更多压力的方式2. 情感:把威胁转化为挑战* 获取正能量:愉快、积极的情感(高兴、挑战、冒险和机会)* * 威胁或者不足而产生的情感—担心、挫折、生气、伤心,毫无疑问有毒害作用,这些情感和特定的压力激素的释放有关* 为积极的情感提供动力的关键的"肌肉"或能力是:自信,自制(自我调整),社交技巧(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和理解别人的感情* 更小的、支持性的"肌肉":耐心、坦诚、信任和欢乐* 消极的情感可以让人生存,但它们会让我们的效能付出很大代价* 跌倒处站起* * 锻炼情感承受力最好的方法,就像锻炼身体的承受力一样,是逼迫自己突破目前的舒适区,然后进行恢复* 有效领导的核心是在压力非常大的时候能调动起积极的情感* 让人际关系促使精力再生* * 能否得到为效能服务的“情感肌肉”,取决于在定期锻炼和周期恢复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扩充情感容量* * 任何愉快的、有成就感的、肯定的活动都是情感补充和恢复的源泉* 接纳不同情感* * 对情感承受力最深层的表现是经历各种感情的能力* 让大脑同时把握两种相反的神经冲动非常困难,我们往往会选择占上风的一方,重视某些情感技巧而忽略甚至贬低其他的,实际上两个代表的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情感肌肉"* 坚强和柔弱、自制和自发、诚实和同情、慷慨和节俭,直率和谨慎,热情和超然,耐心和急切,小心和大胆,自信和谦卑* 品德是相互需要的,任何品德自身都不能称之为品德,所有的品德都需要其他品德的映衬。比如没有了同情,诚实就成了残忍* 我们是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复合体。实际上,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失去平衡,我们都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增强情感承受力上。最终目标是在我们自己的对立面之间更自由、灵活地移动3. 思想:保持专注和乐观* 放松中思考* * 想想别的:我们在思想方面最为低估周期恢复的重要性* 思考会消耗大量的精力,恢复不充分的后果包括判断错误增多、创造力降低、无法理性地考虑所面临的风险* 精力恢复产生创造力* * 创造力的最佳状态依赖于在投入和退出之间、思考和漠视之间、活动和休息之间有节奏的运动。两方面都是必要的,只靠任何一方面是不行的* 关键的支持性的"思想肌肉"包括:思想准备,心灵演练,自我积极对话,有效的时间管理以及创造力* 重塑大脑* * 思想上的承受力是我们用来安排生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最有助于全方位投入的思想方面的精力是现实主义的乐观精神—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看待世界,但总是积极地朝着期望的结果努力。4. 精神:活出人生的意义* 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 * 为热情、毅力和承诺提供动力* 源自它和最坚定的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以及超越自身利益的目的* 为了他人或一项事业而把个人利益放到一边是勇气的表现* 承诺按照我们最坚定的价值观生活,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一个更稳定的中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关键的支持性"精神肌肉":性格——热情、承诺、诚信和诚实* 重视他人* * 通过恰当地关爱自己来平衡对他人的责任可以保持精神能量* 提高精神承受力需要让我们自身的需求服从个人利益之外的事物*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热衷于自己的事最终会消耗掉精力并妨碍效能。我们越是老想着自己恐惧和担心的事,我们能用于积极行动的精力就越少3步骤:1. (动力)明确目标: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全情投入* 衡量人生目标的力量* * 如果成长和发展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从身体到情感到思想到精神,变化则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获取能量。* 积极的人生目标* * 从消极变得积极,从外部转向内部,从自我转向他人。* 内心的目标* * 当我们缺乏强烈的目的感时,我们很容易被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风暴所击垮* 内在动机来自想参与活动的愿望,因为它能带来内在的满足感* 超越个人的目标* 价值观与美德* * 跨越不同的文化、宗教以及历史时期,人们敬仰并渴望同样的普遍价值观:诚信、慷慨、勇敢、谦虚、忠诚、富于同情和有毅力* 拒绝对立面:虚伪、贪婪、怯懦、自负、冷酷、不忠和懒惰。* 言行一致* 全情投入的构想2. (起点)正视现实:你的精力管理做得如何* 防御系统* * 回避现实会消耗大量的精力* 没有同情心的现实就是残酷—对别人也对我们自己* 影子中的自我* *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我们为了保护我们的自尊而欺骗自己* 未察觉的事实* * 面对现实让精力得到释放* 我们没有承认的有关自己的情况,我们往往无意识地通过行动把它们表现出来* 收集事实* * 对没有准确看待自己或他人的可能性永远保持开阔的胸怀* 观点与现实* * 一种常见的自欺形式是假想我们的观点代表事实,而实际上这只是我们选择用来看世界的透镜* "我也可能是错的"* * 接受自己的缺点会放松我们的防范心理,并增加我们的积极精力的储备* "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人"* * 当我们太过于用单一的眼光看我们自己时,这既是一种危险又是一种欺骗。我们都是光与影、善与恶的混合体3. (改变)付诸行动:积极仪式习惯的力量* 应激性适应* * 我们的行为中只有5%是有意识地自我指引的。我们是习惯型生物,我们所做的事中多达95%是自发的或者是对要求或焦虑的反应* 我们有意识地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容易耗干* 压力与恢复的仪式习惯* * 仪式创造界限—清楚地分出要补充和重新加油的机会,而且还仔细思考并为下一次挑战做准备。* 有意识的意志和纪律具有局限性,是因为对我们自我控制的每个要求都需要从同样有限的资源中汲取能量* 不过,我们可以在我们最坚信的价值观的驱动下,通过确定能尽快变成自发行动的仪式来弥补我们有限的意志和纪律* 持续性与改变* * 成就是最大的成功,过度是最大的失败。因为改变需要突破我们的舒适区,最好从小的、可控制的步骤开始* 否则,有限的意志和纪律不堪重负,自我约束的精力储备迅速耗尽,甚至产生不可能改变终身习惯的想法* 关键的行为* * 每次把精力放在一个重大的改变上,为整个过程的每一步制定可以实现的目标* 仪式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有效平衡精力的消耗和补充,为全方位投入服务* 精确性和确切性是在30~60天的学习期里确定仪式的重要方面* 精准具体的规划* * 挑战越艰难,我们的仪式就要越严格* 仪式创造一种把我们的价值观和优先考虑的事转化成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行动的方式* 做还是不做* * 尽量不要做很快耗干我们有限的意志和纪律储备的事* 量变达到质变* * 要想做持久的改变,我们必须确定一步步的仪式,每次着眼于一种重大的改变5危险:补充不够/储备不足1. 精力不济2. 没有耐心3. 消极4. 人际关系缺乏深度5. 缺少热情4原则:1. 精力金字塔:身体→情感→思想→精神;2. 钟摆式运动:周期性地消耗和恢复精力;3. 突破舒适区:让人感到不适的任何形式的压力都有可能增加其精力储备4. 习惯成自然: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一个高效率的部分都是习惯使然

进阶版时间管理

这类书往往在国外已经有较好的畅销业绩,加上吸引眼球的标题和名人的荐言。整本书的结构清晰,观点往往以归纳性为主,且通过比较多的案例来说明(非证明)。虽然创新性的点不多,但能把诸多的观点串起来系统化也是一种创新。这本书的创新点就是把精力管理系统化了,以至于最后总结出一个自律管理的工具,用于约束自己,通过惯性养成好的习惯(偏时间管理的习惯)进而达到精力利用的最高效率。当然工具归工具,用了才知道,坚持才出效。真正能达成目标的话还是见仁见智。其实所谓精力管理,个人觉得只是时间管理的升级版。在时间管理的方法上更加注意选择,少即是多的选择。并不是花时间越多产出越多,而是注意人本身精力这个变量。虽然不可量化精力,但既要有消耗也要有恢复,需要达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同时还要注意影响精力的不光有行为上的能量,还有情绪中的精神,都要充分考虑到。就想书中最大的一个案例,罗杰的改变,这是一个多方面的整体管理。2016-4-25

通过精力与思维的管理,找到真实的自我

这是一本令人赞叹的书。评分的话我会给10分,这本书完美的诠释了10分书籍的定义,真诚,实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并且观点非常的有价值。对于均分的7点几,也是评分不能决定书籍好坏的例子。为什么我如此的赞美这样一本书,就如空气一样,对于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反而由于它太平常,太普通,往往就没有人在意。但这一点不影响空气本身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目标,浑浑噩噩,那这本书对于他没有任何价值。但是但凡对自己有要求,对当下不满渴望改进的人来说,这本书就是基石。我以下所讲的方向,仅仅是在我目前需要进行高强度持续性学习的前提下所讲的。用另一本《自制力》里的观点来说,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这里跟精力很像,就学习这件事来讲,你没有办法一天到晚维持一个高效的集中,就是因为精力的不足。你越累,越无法控制自己,导致整个学习计划的崩塌。而一天只能学习5小时的人,跟一个学习12小时的人,差距凸现出来。而这本书所讲的内容就是让人能从5小时学习时间,增长的到12小时的管理办法。整本书的核心可以说围绕着3方面来讲身体、情感、思维1、身体很多人有误区,认为脑袋和身体不是一个系统。从科学的理论上《自制力》一书中已经说明了身体对于我们思想的影响。而本书所说的精力,从实际上就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每天刷微博,他并不需要特别多的精力,但是对于高强度的学习来说,精力尤为重要。而这本书提到的观点和方法基本涵盖了所有已知的认知,其中包括呼吸:这里对呼吸的强调,我更倾向于理解为间歇性的休息,就是所谓的把时间分为番茄。在间歇休息,并利用类似内观禅的呼吸法进行对精力的恢复。书上所说生命的节奏,是一个非常有创见的讲法,也就老子所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生命的节奏就是如此。如果要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必须把握这种节奏。类似的观点在斯科特·扬的学习当中被反复强调,而且实行有效。饮食:低升糖,多次加餐(在《自制力》一书中吃糖能提高自制力的佐证),吃健康食物,多喝水。睡眠:定时睡眠满足7到8小时。就是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观点,就如某些评论所言,这本书前面讲了什么,吃饭,睡觉,喝水,锻炼,就这么简单,而这些简单的道理,在这里繁忙的世界上被多少人所遗忘,而这些基本的道理就构成了精力管理以及达成进行持续高强度学习活动的基石。2、情绪这部分仅仅讲的是调节自身,降低负面的情绪,毕竟靠自己调节情绪太难,并没有特别多的实用性,但是,或许我们不能做到通过调节让自己变成一个移动的小太阳,但是可以通过修行,达到消除负面的情绪。得到心灵的平静,比如我目前了解的佛教,禅修这样的方式。3、思维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最后的这一部分,可能就是被我们的惯性,或者性格上的缺陷所误导,导致精力用来维持一些虚伪的假象,麻痹,催眠自己。最后反复纠缠导致自我的崩溃。最后一部分的所讲的,就是如书中所说,认识自己,认识全部的自己。以一种真诚开放的态度来审视自己。我们总是会对未来的事物的发展做出估计,但这种估计作用于自身的时候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仿佛就是一种预言者却无法预言自己的悖论。推断发生在自身上的时候,总会受到自卑,恐惧,焦虑的影响,导致结论往往极端,或者远远背离于事实本身。而这时候真的就需要我们“看破障壁真实光明的妄念之墙” 看清楚这件事事物的本身。而不是二度创作的所谓事实。而里面提到的谦逊等美德都是避免动用精力进行自我欺骗的美德。还记得十年前普遍说欧美人不谦逊。因为要展示自己。这个用来抨击我们民族劣根性的词,却是那些欧美CEO卓越的品质,一叶障目,以此为甚。如此种种,深感读书明理的重要性。同时里面很多问题,都是非常好的自我审视,帮助你找到全部的自己,开放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弱点。从而加以改善。里面的仪式习惯也是非常好的,可以持续改变一生的卓越技巧。总之,这是一本如书中最后面所写的,可以使人得到救赎的书,当得起这个10分的评价。

每天一百页之第六本

【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只有持续正确的行动才有可能积累效果,才可能引发真正有意义的变化——李笑来】9月9日,阅读时间85分钟,笔记时间45分钟。2星。目标-事实-行动【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关注现实,不自欺欺人,有规划周期性的训练。】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 体能,情感,思想和精神【精力,不仅仅是体力,意识到要管理自己的体能,情绪,专注和乐观,价值观与目标】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 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仪式习惯”指的是定义明确、具有高度计划性的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养成自发的仪式习惯来抵消主观意愿和自制力的局限性。为了确保持久的变革,我们需要养成一系列仪式习惯,一次只作一项重大改变间歇训练为了保持全情投入的状态,我们必须工作90~120分钟就休息片刻。张弛有度”是全情投入、维持机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 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既要超出日常的极限,又要定期休整恢复,系统性地将自己置于超出惯常极限的压力当中,并在过后得到充分恢复【间歇训练,给自己足够的刺激,足够的休息。要有具体时间,清晰指向的仪式习惯,必须要有计划】补充体能精力需要睡眠,运动,食物和水,还有呼吸【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每周有几次运动,每天4-6次进食,储备健康零食,暂选上午吃点花生,下午吃水果,晚上和牛奶。每天和1.8升水,至少要和三杯水,经常做呼吸训练】单纯变换频道就可以有效增加情感精力。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正面情感精力的关键因素是自信、自控、人际关系与共情。首先真诚地对该员工的良好表现给出正面评价,然后以讨论而非宣讲的形式提出批评意见——因为自己的看法或许并非完全准确,最后以鼓励结尾。【 定期与亲友沟通,聚餐,多陪家人。奖励自己看视频。学会尊重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同时提升自身满足感】看清事物真相,却仍朝目标积极努力。面对现实从可靠的数据收集开始自我欺骗的常见形式是认定自己的看法就是真相,而它不过是我们解读世界的方式。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在于思想准备、构建想象、积极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创造力。洞察、汲取、孵育、启示和验证【讲的不清晰,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认清现实,提升认知。学会转换思维频道休息。】内部动机指的是我们对某件事物本身渴望,渴望仅仅源于其带给我们的满足感。 价值观能够提供实现目标的精力。它会带来精力管理标准的变革。 在行动中体现的价值叫作美德。品质——依照价值取向生活的勇气意志精力源于价值取向和超出个人利益的目标。【明确自己最主要的价值观,带着价值观审视每一天】

精力如可再生资源,用尽后需静息恢复

通篇读下来,引起的共鸣并不多,也没太大感受,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每工作90分钟后,要休息个10-15分钟,以便精力恢复。书中引用的论据也缺乏说服力,可能但凡这种类鸡汤或者说理论阐述书籍,都是拿一个例子往支持自己的方面去说,无异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书中讲到精力管理主要是管理体能、情感、思维、意志,不知是否是翻译问题,反正我是分不清情感、思维、意志的区别。体能管理上,人类普遍的有最直观的感受,你体力不足了,身体马上就会有反应,自然而然的大脑会发出信号说该信息,人类也普遍的知道休息之后体能能够很快恢复。加强锻炼我是认可的,书中也说锻炼也要有计划、目标的去锻炼,否则很难突破瓶颈,达到更高的水平。同理情感、思维、意志也需要突破瓶颈。但书中并没有论据说加强锻炼后,对体能“管理”上有何帮助,更多的是说我把体能提高上去了,基础就打好了,不至于说想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时,却总是会遇到体能不足的障碍。书中说精力管理分三步,1明确计划,2认清现实,3付诸行动。但通读下来,书中更多的是讲明确计划怎么怎么好,认清现实怎么怎么样,付诸行动有什么什么成效,并没有一套明确的方法论。方法论这东西因人而异,我喜欢方法论。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我的知识面及认识上的肤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都懂,可今天就是有像我这样急于学习急于实践的人,不想去从理论里再次钻研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书中在思维精力章节有句话说的很好:为了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们必须保持专注,在整体方向和局部目标之间灵活游走,我们还需要调用现实的乐观主义,一方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还能朝着目标成果积极努力。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享受专注红利,但专注的前提是你有明确的计划,以及分阶段目标,否则你很容易在大的层面上游离出去,脱离目标,这就不专注了。在专注的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深入到事物本质中去,这样的产出无疑更加的高效及丰满。专注是我现在最欠缺的东西。韩寒电影里有句很火的台词: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讲道理,能不能做好精力管理,其实最终依靠的是自制力,而自制力的源泉来自你对自我人生、职业清晰的规划,如果你对自我认知并不清晰,那很多事情都会事倍功半。假使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内心渴望的是什么,就像鱼缸里的金鱼一般,虽然一直在动,一直在探索,可始终逃不出这个缸。人没了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差别。这句话不记得哪个电影里的,其实最终的,精力管理的过程,就是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

精力管理丨懂得自律,才有可能放纵人生

之前一篇文章《为什么我明知道要努力却总是一再拖延?》里已经说明了精力管理的重要性,是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今天的分享详细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精力管理,从而达到在生活中完成许多事情的时候,都能够做到全情投入。文章很长,而且很多都是理论性的语句,理解起来会比较累,但是饭饭还是选择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浅度的,碎片化的阅读的确比较轻松,但是真正的收获还是需要跳出我们的舒适区域,理解我们以前没有了解过的概念,获得成长!精力的主要的四个来源:体能情感思维意志1、体能精力—充沛的动力源泉体能精力是最基本的精力源,从生理学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从实际生活来看,精力储备取决于我们的「呼吸」「饮食」和「生理周期」。01 调整呼吸节奏焦虑或生气时呼吸会变得浅而急促,这种模式在我们受到即时威胁时会帮上大忙。然而它会迅速燃烧精力储备,损害我们重塑思维水平和平复情感的能力,诱发恶性循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应愤怒和焦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腹式呼吸。呼吸是自律的有力工具,既能聚焦精力,又能带来深度放松,延长呼吸时间有利于精力恢复。深度,平静,有节奏的呼吸会激发精力、敏锐和专注,也能带来放松、宁静和安宁。02 进食的内容和时间体力的第二个重要来源是食物,高糖高脂的食物和简单碳水化合物也可以产生精力,但它们与低脂蛋白和蔬菜谷物等复合碳水化合物相比,不仅转化效率低,释放的能量也不如后者丰富。我们进食的频率也会影响全情投入的能力和维持最佳表现。一天内吃5-6餐低热量而高营养的食物能够供应稳定的精力,因为即使最精力丰富的食物也不足以支持4-8小时的高效表现。Tips:可以在工作间隙,进食坚果,葵花籽,水果,或者半条能量棒,进食热量应该控制在100-150卡路里。我们还发现,喝水或许是最常被人们忽视的体能再生方式,口渴不会像饥饿一样散发出明显的信号,等我们感觉到口渴的时候,身体或许已经缺水很久了,一般来说每天喝8杯水(2000cc)左右。03 调整生理周期与睡眠除了进食和呼吸,睡眠是人类最重要的精力恢复来源。每天保持有效的睡眠,一般人每天需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当然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和方式,提高睡眠的质量至关重要。了解过睡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们晚间睡眠的时候会经历多次睡眠循环(入睡,浅睡,熟睡,深睡,快速动眼期),周期是90-120分钟,精力波动与次昼夜节律息息相关,白天的时候生理信号同样以90-120分钟为周期,因此应该在工作90-120分钟之后就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另外,下午3点或4点是次昼夜和昼夜节律的最低点,即一天的最疲倦的时刻,这个时候不要勉强自己保持专注,可以选择放松和休息一下。小憩是一种很棒的精力恢复的手段,但是如果小憩超出了30或40分钟,就容易出现眩晕无力,甚至比不睡眠更加疲倦。【锻炼体能精力的方法】01 间歇性训练的价值虽然适度锻炼有诸多益处,但很多人还是几乎不锻炼。原因很简单,提升力量和耐力需要我们踏出舒适区,体验不适的感觉,并且要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见效。但大多数人在看到明显效果之前就放弃了。间歇性训练在于持续的有氧训练,它的核心理论是:如果加入休息时间,身体可以完成更高强度的工作。人们普遍推崇的健身方式是20-30分钟的连续锻炼,每周进行3-5次,锻炼期间心率达到最大值的60%-85%。但是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发起一项联合研究,发现一系列短时间、高强度的有氧练习—维持60秒左右—加上完整的有氧恢复过程,对于受试者有出人意料的积极影响。只需8周,受试者的心脑血管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心率变化减少,情绪得以改善,免疫力提高,舒张压也降低不少。间歇性训练不但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每天应对挑战的能力。参与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爬楼梯、短跑,骑自行车甚至举重,只要能够节奏性地提高和降低心率即可。02 增加力量训练提高精力力量训练与心血管训练同等重要,体力丧失是机体衰老和能力下降的显著特征。过了40岁,如果没有日常的力量训练,人们平均每年失去1/2磅的肌肉重量。越来越多的生理学家认为,肌肉损失是导致老龄化虚弱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要坐在办公桌前工作的大批白领来说,日常锻炼的缺乏阻碍了机体的自然增强,这一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大多数人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都逐渐下降。2、精力情感—把威胁转化为挑战体能精力是点燃情感精力的燃料。从精力角度来看,负面情感代价昂贵切效率低下,它们会快速消耗我们的精力储备。为了发挥出最佳水平,我们必须调动积极愉悦的情感:喜悦,挑战,冒险和机遇。减少因威胁或缺乏而滋生的情绪——恐惧,沮丧,愤怒和悲伤。情商的意义在于有技巧的管理控制情感以保持正面积极的精力,避免自己陷于负面的情绪中。如何获得正面情感?过去10年,我们惊讶而又失望的是,大部分人做事几乎极少体验到愉悦或者深刻满足的感觉,也无法获得情感的滋润。思考一下你的生活,每周你会拿出几个小时仅仅做一些有趣放松的事情吗?有多少时间你感到自己彻底的放松?你上一次摒弃杂念、完全投入某件事情是什么时候?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由于每一个人的兴趣各异,这些活动可能是唱歌,园艺,跳舞,亲热,瑜伽,读书,体育锻炼,听音乐会或者社交之后静坐自省等等。我们发现,关键是要表达出你对这些活动的重视,并将投入在他们上面的时间视为神圣而不可侵犯。不仅快乐本身便是奖励,从实际的角度看,快乐也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因素。情感再生的深度或质量是另一码事,它取决于活动本身的吸引力,丰富程度和生动性。例如看电视剧是很多人寻求放松的首选,但是看电视对思维和情感的影响等同于垃圾食品对健康的影响。看电视或许可以带来暂时的恢复,却缺乏营养,容易使人消耗过度。相比之下,情绪恢复的来源越丰富、越有内涵,我们越能补充自己的精力储备,恢复力越好。有效的情绪再生使我们的表现更高效,在压力之下尤为明显。【锻炼情感精力的方法】01 让人际关系促使精力再生维持一段友谊可以带来积极的情感精力以及其更新。盖勒普公司发现,保持优秀表现的诀窍之一是在工作环境至少交一位好友。一段稳固的关系包括付出与回报、倾诉于倾听,珍视与他人和被人同等珍视。02 积极扩充情感容量和身体的负重能力一样,情感的容量也是有限度的,只能帮助人们容忍某些事情不变的消极负面。情感容量的最高境界,是足以驾驭所有情感的能力。因为我们的思维,很难处理相反的冲动,我们倾向于选择向上的一面,重视某些情绪技巧,忽视甚至看轻另外一些。比如我们过于看重强硬,而蔑视温和,也可能恰恰相反,其实两种品质对情感肌肉同等重要。还有很多品质也是如此,耐心与急迫,自信与谦虚,激情与淡漠等。请留心你对那些对立品质的评价和态度,只有接纳那些看似相反的品质,不逼自己在其间二选一,才有可能获得最深刻,最丰富的情感能力。我们都是复杂和对立的结合体,因此,我们必须在失衡之前建立足够强大的情感能力,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在对立面之间自由灵活地转换。小结:正面情感精力的关键因素是自信,自控,人际关系与共情。高强度压力下调动积极情感的能力是领导力的核心。任何带来享受,令人满足和安心的活动都可以作为情感的再生和恢复方式。3、思维精力—保持专注和乐观体能精力既是 情感能力的基础,也是思维技巧的基础。没什么比不能集中于手边的工作更能损害工作表现和投入程度了。缺乏思维精力,容易注意力涣散,过于悲观,思维固化,眼光狭窄等。为了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们必须保持专注,在整体方向和局部目标之间保持灵活游走。我们使用思维精力规划生活和集中精力,想要做好这点,我们需要调动现实的乐观主义,一方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还能朝着目标积极努力。01 乐观有助于精力恢复保持专注于乐观的秘诀在于间歇地变换思维频道,达到精力消耗和再生的效果。转化思维频道可以激活不同大脑部分,提升创造力。两个大脑半球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本质的差别,左半球坐落语言神经,有条理,按次序地工作,通过推演得出结论。大脑右半球更擅长视觉化和空间概念,有更强的全局观,能将食物的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由于右半球不如左半球那样单线化、对事件敏感,因此它更容易凭借直觉和顿悟处理问题。许多学者都在尝试定义创造活动的步骤,现在最被广泛接受的是5步论:洞察(灵感),汲取,孵育(斟酌),启示(突破)和验证。我们可以发现,创造需要左右半脑交替思考。创造大部分都是无意识发生的,而且通常产生在左半脑有意识地、理性的寻求解决方案之后。简而言之,创造其实是依靠投入与抽离,思考与放松,活跃与休息之间有节奏的交替产生的。02 在放松中思考思考会耗费巨大的精力。只占体重2%大脑需要人体25%的氧气供给。如果思维得不到足够的恢复,会判断失误、创造力减弱、或无法合理评估风险。思维也需要从精力消耗中恢复,大脑需要一定时间将所学东西巩固,编码。如果大脑没有得到充足的恢复或休息,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就会降低。03 锻炼我们的大脑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大脑的运作方式类似肌肉——积极使用能提升能力,使用不足就会萎缩。每当人们学习新事物,都会建立起大脑细胞新的联结,持续的挑战大脑,能够预防老龄带来的退化。身体锻炼也可以助长认知能力,学习新的体育活动会帮助我们打造新的肌肉,锻炼不同的身体部位,学习新的技能、新的课程、甚至每天记几个新单词都能帮助我们锻炼思维肌肉。思维精力锻炼小技巧:早上的时候思考一天的工作和挑战每天早上列出困难处理清单每天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日记进行自我积极对话不断学习新的有趣的事物4、意志精力——活出人生的意义尼采有句名言:"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能耐一切。"我们随时可以取用的精力储备量反应了身体素质,取用精力的动机则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本质上说,意志力精力是一股掌握所有维度行为的独特力量。意志精力为所有层面行为提供动力,带来激情、恒心和投入。意志力源于价值取向和超出个人利益的目标。01 按自己的价值观进行生活这里的意志力并非是指宗教概念,而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定义:通向最深层的价值取向和超越个人利益的意图。实际上,无论我们有什么使命,任何能够点燃人类精神的事物都有助于全情投入,促进最佳表现。最强大的意志精力是激情,奉献,正直与诚实。意志力精力的关键动力在于性格品质:依照价值观取向生活的勇气和信念。意志力来源于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启发和重获。经常思考我们的价值观取向,并且做出与之契合的行为实属不易,但它们同时也是激发灵感和动力的方式。有些活动不需要太多精力就能够大幅获得精力再生。例如在大自然中散步,读一本给人启迪的书,听音乐,或者听一场精彩的演讲。02 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将个人利益置后期初会让人感到不安,但是这样做回报丰富——提升个人价值观,丰富人生意义。我们必须创造自己生活的意义,即积极拓展意志能力,这样做会毫无疑问地引起不适。思维健康需要保持一定的张力,它存在于已取得的和未完成的目标之间,存在与个人现状和思维理想自我的差距,人们需要的并非是毫无紧张感的环境,而是为了自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努力付出。5、精力管理训练系统建立仪式习惯的三个步骤:明确目标正视现实付诸行动01 明确目标—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全情投入只有树立目标,真正深刻地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情,认为自己所为真正有意义,人们才有可能做到全情投入。人生目标是一种独特的精力源。人生目标会带来专注,目标感,激情和恒心。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生活赋予你怎样的意义,而在于你是否主动将生活变成自己价值取向的载体。如果你坐在一艘行驶在海上的小船,船底突然开始漏水,你的目的肯定是阻止小船沉下去。但如果你一直忙着舀水,肯定无暇顾及小船的航向。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忙着填补漏洞,不让自己沉底,就没有多余精力探寻更深层的意义了。当目的从外部转移到内心,也能够提供强大的精力。外在动机反应了我们对某种事物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欲望—金钱、认同感,社会地位、权利甚至爱情。而内在动机则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它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内心带来满足感。外在的激励实际上会损害内在激励。人们可以被物质奖励或外部激励所驱使,但是,只有在自由选择并且符合自身价值观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表现出更多热情,从中获得更多乐趣。人生目标02 正视现实—不认清自己,改变就无从谈起我们常常在周围人身上看到愤怒、憎恨,傲慢或贪婪,却很少承认这些情绪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厘清价值观是一回事,每天都按照价值观做是另外一回事。认识到当前的我们与理想的差距,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对于自我欺骗都拥有无限潜能,我们有数不清的手段将意识从不愉快、令人沮丧或不符的设想从事实上转移走。如果不能吹散迷雾、擦亮镜子,诚实的看待自己,改变便无从谈起。我们常常会自我欺骗以保护自尊。当我们害怕真相,就会变得防备心重,思维固执,思维局限。否认好似一剂麻药,让我们不再因为真相痛苦,但同时也剥夺了我们自由感受的能力。不仅如此,否认和自我欺骗需要耗费精力,可用于重要事务的精力也会相应的减少。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身上具有某些品质,却仍然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自我期盼的最常见形式是认定自己的看法就是真相,而它不过是我们解读世界的方式。承认自己的局限性能帮助我们将降低自我防御,增强积极精力。03 付诸行动—积极仪式习惯的力量许多人都在用心不在焉的方式对待生活,通过不投入任何事来保留精力,也不留给自己深入思考的余地。人类行为只有5%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我们是习惯的造物,因而我们的行为有95%都是自动反应或对于某种需求或紧急情况的应激反应。正确的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力量,将后天习得的精准行为融入日常,接受清晰的目标感的支配。清晰的事实是,我们每天只有非常有限的精力来进行自控。主动性和自律性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稀缺,因此我们必须选择性的取用,即使很小的自控行为都会消耗储备,这次主动运用精力意味着下次可用的精力减少。仪式习惯04 关键的行为精准具体的规划:成功建立有效的精力管理仪式习惯依靠多种因素,但最核心的是30天或60天的养成周期中对于时间和行为的准确规划。将时间精准化和具体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渐进:每次把精力放在一个重大的改变上。要注意过犹不及,做出改变需要跨出个人的安全区域,因此改变最好由浅入深。一次性设定了太多改变,远远超出个人意愿和自律的有限能力,所以很快又退回到原来的生活模式。面对的困难越大,人们越容易退回旧日的生存习惯6、尾巴这两篇文章都是饭饭在阅读《精力管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饭饭在阅读后收获很多,文章中有很多非常棒的提升自己精力的小技巧,大家稍微回顾一下,找出其中适合自己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吧。^_^健健大侠公众号:jianjiandx简单生活,认真码字,努力做有个有趣的人!

最喜欢实用性书籍!!

这是一本教人们合理分配自己精力从而游刃有余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实用性书籍。虽然本书一般被归为时间管理类书籍,但书中没有从时间视角而是从更加人性化的词语“精力”入手,以“明确自己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分析自己现状—培养仪式习惯进行改变”这条主线来讲本书方法论部分。虽然书中大量以工作中的人作为分析举例对象,但提供的方法对任何想要自我管理的人都应该是适用的。书中部分观点虽然在看书之前就已认同并实践,但能用精准的语言与自己的观点印证契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欣慰的体验呢,更何况一本好书大部分内容能给自己启发。初次粗浅阅读不敢再多加评判,规划二次阅读

普通上班族究竟为什么要好好吃饭、睡觉、运动、读书、冥想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精力管理。似乎说到精力管理这个词,就免不了想到时间管理,有节制的人生、自律而规律的生活,以及或许很快就可以逆袭人生的希望。而事实上,作为80%的普通人中继续普通的我们,终其一生也未必也未必会有真正的“所谓逆袭”,或者实现赚个1000万的小目标。可是,即便如此,即便或许我们的一生都注定平凡,那是否意味就着我们再也没有必要去费心思了解自己的精力状况,并且对之进行管理?在这个所有商家都在拼命用尽一切方式夺取我们注意力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鸡汤与干货盛行鼓动所有人热血起来不要平庸的时候,我们才更需要留心去保护我们原本就有限的时间与能量。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各种信息的冲击中保持自我的知觉与理性的判断,才能更笃定自己的选择,才能更信任自己的力量。1, 精力管理是什么?于我而言,精力管理并不是干货也不是鸡汤。它首先而是一门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与理解,然后是一种自我知觉,一种可以也应该持续一生的自我意识:我们是否能够有清醒的觉察,能够留意自己的能量摄入,留意自己的精力消耗。我们能够尽力在大部分清醒的时间里地保持自己身体、思维 、精神、情感的精力状态,持续地寻找或者投入到自己在意的事情中,而不仅仅只是按照惯性生活。《精力管理》 一书里说,“从生理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从实际生活来看,精力储备取决于我们的呼吸、进食的内容与时间,睡眠的长短与质量、白天间歇恢复的程度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所以,把“精力管理”(这里侧重于讲身体的精力,思维、情感、精神精力我们之后再讲)放到我们日常每一天的生活中,那就是呼吸、饮食、睡眠以及运动。2, 普通上班族为什么要好好吃饭、睡觉、运动、读书、冥想1) 冥想《精力管理》 里说,“生命中最重要的节奏常常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尤其是呼吸和进食。延长呼吸时间有利于精力的恢复,也是健康的终极脉动。”如果说饮食还算比较容易被注意到,那么呼吸与精力之间的关系几乎是被大部分人所忽视。常常做瑜伽的人会知道,瑜伽从调整呼吸唤醒身体的热量开始,最终也以调整呼吸完成全身的放松而结束。平静,有深度、有节奏地呼吸可以激活身体的能量,也能带来放松,平和与宁静。所以,那么多人在说冥想或者坐享确实是有道理所在。如果我们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也愿意在瑜伽中体会呼吸的带给人的不一样的感受,那么坐享/冥想几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刚起床的清晨或者下班回家后的时间,又或者睡前,找一个不吵闹的地方,躺卧或者盘坐,闭上双眼,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深深的呼,深深的吸。不用以为冥想一定是要思考或者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本身,就是一件足够有难度、有意义且有回报的事情。每天15分钟专注于自己呼吸的冥想,如果你常常觉得很累,不妨试试看。2)饮食我们体力的第二个重要来源就是食物。可即使是那样日常的一件事情,也未必表示我们在以相对更有利于精力恢复的方式进行。比如,有些人常年喊着减肥,也常年用节食的方式期望体重能降下来。且不说体重是否真的能降下来,也不说体重降下来是否就等于身材更好,仅说饥饿的状态代价就是对我们日常精力的必然损耗 -- 我们将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糖原转化为能量。在饥饿的情况下,除了食物之外很难有其他事情能吸引我们的注意。我们的精力会更容易集中到食物上,而不是其他。对于饮食,《精力管理》给出了3个建议:吃适当的食物(血糖指数低、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 )、以适当的频率 (少量多餐,每天吃5-6顿 )、吃适当的份量(6、7分饱,既不过饱也不过分饥饿)。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更常见的方式,是我们就按照自己长大的方式生活 - 读书、饮食、睡眠。年纪小的时候随着家人的习惯而饮食,成年之后随着社会里上班族的习惯进行饮食(餐厅或者外卖或者快餐)。所以,我们常常吃低营养高量的快餐,并被其“美味”所持续吸引。所以我们常常吃到过饱,以至于下午总是瞌睡连连。即便我们忧心过饮食与体重的关系,在了解精力管理之前,或许也从未真的思考过饮食与精力的关系。要保持精力,我们需要对自己的饮食有所思考、有所节制和有所挑选。这并不表示我们需要对饮食有多么不近人情的控制。事实上,长期的适度自律,搭配适度地自由享受,才是饮食的最佳的打开方式。因为根据“80/20”原则:“如果你摄入的80%的食物都是健康且高效的,那剩下的20%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事物,只要分量控制得当。”3)睡眠除了进食和呼吸之外,睡眠就是我们最重要的精力恢复来源。尽管睡眠也是我们每一天的日常,我们或许也未必真的了解睡眠的原理。(今天篇幅有限,不展开,下次单独说。)我们最常见的想法是:持续加班之后只有狂睡才能将能量补充回来。当我们热血沸腾的时候,就希望自己应该24小时能量满满,觉得睡觉根本是浪费时间,应该尽可能缩短。包括尝试早起的人,或许很多也是通过减少睡眠时间从而腾出早上的时间来做一些事情。而事实上,只有当我们得到了足够且高质量的睡眠,无论是身体还是思维都才能更有效地运转。《超级精力管理术》里建议我们: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时间;睡前尽量不要工作或上网,让自己放松下来;睡前不要摄入咖啡因和酒(微醺真的并没有有助于你的睡眠质量,尤其是后半夜)如果你愿意将思考精力与睡眠的关系,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去体会,逐渐的你一定会明白:即便是每一次打了鸡血后,也真的不需要通过减少睡眠去成就点什么。因为减少了睡眠而多出来的时间里,你也未必能够拥有足够的思维和体能状态真的去做好些什么,或者持久地做些什么。即使你每一次从无尽疲惫的加班状态中解脱后,你也不愿只通过超长的睡眠来补充体力。你会明白,足够质量的睡眠就能够带给你一定程度的体能恢复,而全方位的休息与放松,还需要安排一些时间做适量的运动、见一见想见的人、投入一个让你忘掉压力的爱好。4)运动其实运动根本不用多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运动的长期价值。但是即便如此,大部分人还是几乎不锻炼。原因也很简单,真的运动起来需要我们踏出舒适区,体验不适的感觉,并且这样“不适状态下的运动”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见效。受到人短视与自动寻求舒适的本性限制,大多数人在看到明显的效果之前就放弃了。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并不是人人都要成为马拉松跑者,参加健身选美,成为体能冠军。我们根本不需要给自己订过高的运动计划。有时候,甚至只是每天一个俯卧撑就能让你的生活变得大不一样。当我们不对健身和运动的效果有太过分的期待,只是将它当做日常的一个简单的环节,那它则很有可能想呼吸一样自然地持续每一天伴随我们。就比如《微习惯》的作者就是从给自己设定“每天一个俯卧撑”开始,做到了后面一天100个俯卧撑。他从头至尾的真实目标就只是“每天一个俯卧撑”,以少量到没办法做不到的任务来要求自己务必完成。至于超额完成的部分,那都是附加值。有状态的时候就超额,而再辛苦的时候你依旧能保持这种持续运动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与给自己设定“每天100个俯卧撑”但从来坚持不到三天并在内心觉得自己毫无毅力根本无法坚持运动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也愿意拥有更充沛的精力而付出一些额外的努力,给自己培养这样一个微习惯,未必不是一个好主意。5)阅读精力管理和阅读有什么关系?因为,如果不是阅读,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在我日复一日又惯常的生活中遇到“精力管理”这个概念。我也不会去了解到自己的精力状态原来有不同的四个维度(身体、思维、情感、意义或者精神),我也不会在这里将自己的所读,所想,所观与所感书写出来。读书的确可以带给我们很多额外的价值,打开网页也有很多文章在讲怎样读书更有效,读什么书,以及读书怎样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包括我自己的文章)。但从本质上讲,持续阅读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运动、就像饮食、就像呼吸一样,从来不需要有太多的目的和技巧。所以,即便你不是大篇幅的主题阅读,即便你从来不做读书笔记,阅读也永远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信的话,你去问问那些写读书文章的人,即便是远在自己还没开始写读书文章的时候,即便是我们最初并不知道读书有这番实用价值的时候,即便是别人都笑我们是书呆子的时候,我们依旧是和现在一样在阅读。3,我们为什么要有意识地生活所以,于我而言,精力管理就是这样一种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当下在如何生活,知道自己最终想要如何生活。而尽可能地去缩小这两者间的距离,则是我们毕生都将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去生活,而不是按照惯性无意识地跟随感觉生活的理由。昨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两位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开始创业做自己的工作室的独白,文章是这两位姑凉一起写的。文章的最后她们写到,“十年过后,我们也可以说,我们的二十几岁,每一天过得都充实而有意义。每一天,都是为自己而活着。”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十分触动。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能明确感受到自己内心所追随的事情,二十多岁就有能力真的开始做这件事情,二十多岁时可以不受制于太多束缚裹足不前,那是一种多么令人羡慕的美好。但现实生活就是,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实力和勇气,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大放光彩。但我们依旧有机会,也有权利,也有力量去把握住当下尚未流逝的每一刻,并在以后的每一天都更有自我知觉地生活。我不为成为牛逼闪闪的人物。我只为平凡如我的人生,如果那十万分之一的运气在人生的中间段果真出现,我终于在某一天遇见了让自己内心发热的事情,那时,我还能保持着充足的身体能量与心里的勇气去追随它,即便我不再是年轻的岁数,不再有年轻的身体。

一点感想

在大批时间管理学中脱颖而出的一本书,讲究管理精力而不是时间,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有张有弛才能弹性使用。这和《自控力》一书某些观点不谋而合,不做一件事情是很花力气的,当我们把时间花在安排1个小时看书30分钟健身15分钟吃饭直到24小时全部塞满的时候,我们的精力也就花完了。但当我们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几个时间段的时候,这些精力创造的效果会倍增。另外对于目标管理,设立一个高尚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找到重点,不至于被俗事埋没而迷失方向。其他内容就是作者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案例,有些和我的境况不谋而合,学习了不少。有点像集中参加LP1-3,简直可怕

这只能算是一本入门的书吧

书的实际内容很少,指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一、书中提到了"波动"的学习方式,这显而易见的可以抽象出一个与精力有关的函数。进一步应该是通过个体短时期特征(长时期的话应会有不小的误差),对应到常规意义上的时间上。这一步没有太大问题。但真正作为行动指导的话必须加入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对最终成效作为修正,睡眠的作用也需要单独考量。当时间趋于零的时刻,记忆曲线一开始是很陡的。拉长一个周期的时间的话,"波动"带来的效果会变小。它们之间应该存在一个极值点,这个极值点应该如何找?有没有逻辑上严密并且可操作性强效率高结果比较准确的办法?能不能用数学描述它?如果能描述的话,我觉得在10min区间内应该有一个很高的y值就可能能被找到,这样应该对学习有更大帮助。二、考量实际的人体结构,将大脑和身体分开,书中的四个精力来源应就可以抽象为供能设备和使用设备,供能设备是身体。情绪关于大脑的边缘系统,思维与额叶关系密切,意志应与人长期的行为模式固化有关。这样使用设备就能抽象为两个系统,一个是思维,帮助我们做事,另一个是潜意识和思维,拖延我们的脚步。这样来描述应该更准确而且系统的可拓展性更强。

精力管理笔记

精力管理笔记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重要。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能的基础。出色的表现、健康和快乐,都建立在有效的能量管理基础之上。全情投入表现:早晨,开开心心上班;傍晚高高兴兴回家。我们能很好地划分工作和家庭的界限。也就是说,你能够你全心投入到你的每一项活动中去,无论你是从事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管理一个大团队的项目,与爱人共度时光,还是从事别的什么活动。全情投入,会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性的转。原则一:调动4种能量源:身体,情感,思想,精神。原则二:过度使用或调用不足都会使能量下降,必须平衡使用,并周期补充。原则三:要提高能量等级,必须突破极限,像运动员哪样系统训练。原则四:详尽规律的程序,是全情投入和高效能的关键。

30分钟读完《精力管理》,我分享这些干货

BY刘安娜160729读书和文章的时候早就听各位大神讲精力管理的重要性,我也很认同相对于管理时间,管理精力更为重要,因为精力不足的时候即便有时间也什么都做不了。就像上周我在轻断食,尽管已经预留了运动的时间,却因为饿的体乏无力,稍微运动一下就已经要瘫,不得不中途放弃了运动计划。但对于什么是精力管理以及如何进行精力管理,光靠想象不够,还需要科学系统地学习。这就是我阅读《精力管理》这本书的动因。考虑到昨天“慢阅读”的教训,今天仍然采用王者速读法(准备以后读此类书籍都采用此法,谁也拦不住我~),结合我自己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并思考的习惯,预计阅读流程为5分钟目录预览 + 25分钟阅读做笔记 + 30分钟阅读做笔记。之所以把同样的阅读+做笔记的流程拆分为两个阶段,是为了设立两个deadline(截止时间),通过“即将到期”的刺激感激发肾上腺素起作用,从而更高效的阅读。结果证明,很有效。一 目录分析《精力管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如何全情投入,讲了四个原则和三个步骤,罗杰遇到的5个障碍,以及找到高效表现的节奏。第二部分讲了精力的四个来源,第三部分讲了精力管理的训练需要经过三个步骤,显然我们的罗杰经过这三个步骤的训练,掌握了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从而改变了人生。二 精力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和三个步骤按照作者的定义,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涉及到四个方面,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和意志精力。这个定义通俗易懂且十分贴切,没有精力确实就没有了做事的能力。而精力管理的三个步骤:目标 – 事实 – 行动和精力管理训练的三个步骤重合,放在精力管理训练的部分解释。1. 四个基本原则原则1:全情投入需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方面。原则2: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原则3:为提高能力,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原则4:积极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诀窍。2. 找到自己的节奏感张弛有度是全情投入、维持机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人与自然天生存在一种波动基因,因此在有波动的状态下才能彻底释放和充分补充精力,而单线化的生活将导致一系列的例如罗杰遇到的种种障碍。所谓单线化的生活可能是长时间的会议,48小时不间断的工作,一周7天的不间歇训练,没有适当的休息,个体精力就没办法得到及时的补充,从而将导致无法做事。最佳时刻,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的身心为了达成艰难目标而完成有意义的事情,而资源达到极限的时候。——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心流》三 精力的4个来源1. 体能精力体能精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呼吸、选择性的进食、90 - 120分钟的工作生理周期和7 - 8小时的睡眠去影响。体能是我们精力最重要的来源,可以通过间歇训练法提升。正如华尔街精英运动会表现出来的那样,正因为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应该是全球最忙碌压力最大的人群之一,他们同时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体管理,因为只有充沛的体能精力才能保证他们的出色工作表现。2. 情感精力高强度压力下调动积极情感的能力是领导力的核心。任何带来享受、令人满足和安心的活动都可以作为情感的再生和恢复方式。积极情感可以为效能提供动力,主要包括自信、自控、人际沟通和理解他人。消极情感虽然也可以管控生活,但是代价高效率低。锻炼情感精力除了学会倾听和独处,与周围人定期的相聚并更诚恳相待,还可以掌握三明治批评法:01先给予真诚的积极评价;02意见是讨论而非训斥;03用鼓励的话结束反馈。这样在沟通中就可以创造更多的积极情感,恢复了而不是消耗了沟通双方的情感精力。3. 思维精力最有益于全情投入的思维精力是现实乐观主义——看清事物的真相,仍超目标积极努力。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在于思想准备、构建想象、积极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创造力。转换思维频道可以激活不同的大脑部分,提高创造力;身体锻炼可以提高认知能力——正如作家村上春树一边跑步一边写作,而清崎一边跑步一边寻找适于购买的地产项目——锻炼身体能向大脑提供更多的血液和氧气,而慢跑能使人进入一种身心和谐的状态,起到和冥想类似的作用。4. 意志精力意志精力的核心观点是按价值观进行生活。它源于价值取向和超出个人利益的目标,只有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符合价值观的目标,才能为意志精力注入能量。支持意志精力的“肌肉”有热情、承诺、诚信和诚实。意志精力的锻炼方法在于:01尊重别人的时间;02:反问自己“我究竟相信什么”;03 出现问题时暂停;04不夸大其词。四 精力管理的训练精力管理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需要三个步骤:明确目标 – 正视现实 – 付诸行动完成仪式习惯的建立。明确目标:只有树立目标,真正深刻地关心自己所做的事,认为自己所为真正有意义,人们才有可能做到全情投入,使命感是我们的火种,我们的动力,也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因此,价值观就是我们的行动的路线图,只有做我们内心认为有意义的事,才有动力全情投入,这是由内向外生发的动机,这种对于事物的渴望能鞭策我们行动。所以我建议减脂的小伙伴们,注意力不要放在健康饮食和坚持运动带来的肌体痛苦上,而是放在塑造身体成功后带来的满足感上,是因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身体的渴望,才促使计划的执行。正视现实自我欺骗的常见形式是认定自己的看法就是真相,而它不过是我们解读世界的方式。如果一个人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精力管理是存在问题的,自然没有办法针对性的采取有效行动。我们需要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对未来构建预想,针对自己精力管理上的首要障碍建立习惯,如果不能从理论上找到突破口,也可以打开《精力管理》,从具体案例中找灵感,通过比较找到与自己存在类似问题的角色,借助TA的方案管理自己。付诸行动任何一种理念、工具和方法,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学会了很多道理,却仍然无法过好这一生”。而付诸行动最好的方法是高度细化、科学设定的训练计划,而不是依靠自制力,因为自制力的局限在于每一次自控都会耗费有限的精力资源。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告诉别人,减肥不要依靠毅力,因为毅力,正如意志力一样,是很容易被消耗光的,要依靠切合实际的、高度细化的计划。通过体验阶段性成功更容易实现目标。最后,书中提供了个人精力管理计划表格,以供个体自我检查和自我训练。五 总结1.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可怕!目录清晰,用罗杰的故事前后呼应,而且每一节前面都有一幅图全面讲述本节的重点内容,结尾有一处要点总结,最可怕的是书最后专门有一章“实用资料”专门总结了全书的内容,所以赶时间的人,这本书的正确读法是:标题+大图+要点+实用资料。2. 通过设置deadline阅读,我充分体验到了“最有效率的时间是最后五分钟”的意义,眼看着手机上的倒计时进入最后五分钟,就会感觉头脑飞转,眼睛一目十行,连写字的手也要飞起来了;3. 无论是把笔记记录在书上空白处,还是笔记本上,或者使用语音、电子笔记等,应该从一而终的采用同一种方式记录,如果一边一点,就会打断记忆,事后回想也十分困难。相比较而言,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记录在笔记本上的形式,可以同步完成眼睛阅读+手书写+头脑思考的事项。4. 速读时,有些要点一时不能理解,也不必过于纠结,可以花一点时间到具体的章节里阅读作者关于此要点的解释和阐述,也可以先记下来、放过去,因为既然是书中要点,后面还会再次讲到的。即便遗漏了一些内容也没有关系,速读的关键在于花费20%的精力获取80%的知识,本来也并不追求100%。速读的这种“选而读之”就像是去吃自助餐,当然不可能全都吃下去,要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或需要吃的或者最贵的~-END-

笔记整理

【一、 关于“精力管理”】【1.1“精力管理”的核心思想:高效的基础是——“精力”,而非时间】我们所有的想法、情感和行为都对精力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生命的质量并非由寿命衡量,而是由我们如何在拥有的时间里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精力。精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学习如何高效、明智地管理精力,会为个人和组织带来革命性的改变。【1.2“精力管理”的四个原则】①{原则一: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人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精力系统。流过我们身体的精力同时需要体能上、情感上、思维上以及意志上的动力,每一种动力都很重要,而每一种都无法构成完整的精力,同时又对其他三种有着深刻影响。为了发挥出最佳表现,我们必须有技巧地管理好这四部分。②{原则二:“精力使用过度”和“精力使用不足”都会使我们衰弱,需不时更新精力以保持平衡}最丰富、最快乐和最高产的生命的共通之处,是全情应对眼前的挑战,同时又能够有间断地放松,留给精力再生的空间。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将生命当作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逼迫自己超过健康消耗的范畴。当我们不断消耗精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恢复,情感和思维的跃动会变成一条没有变化的直线;当我们没有消耗足够的精力,体能和意志的跃动也会变成一条沉闷的直线。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衰弱下去。因此,要想保持生命的跃动,我们必须学习如何有节奏地消耗和更新精力。大自然的波动:自然本身存在规律的脉动,在活跃和休息之间有节奏、波浪形地交替。涨潮退潮,四季更替,日升日落,不胜枚举。同理,所有有机体都遵从恒久的节奏——鸟类迁徙,熊类冬眠,松鼠收集坚果,鱼儿产卵,生物的活动都有一定的间歇。人的波动:人类也具有内在的节奏,有些是自然所为,有些由基因决定。季节性情感障碍由季节变化和身体机能无法相应调整共同导致。我们的呼吸、脑电波、体温、心律、荷尔蒙水平和血压都有健康(或不健康)的节奏波动。睡眠有90~120分钟的周期,从浅层睡眠——大脑活动频繁和做梦的阶段,到深度睡眠——大脑静止并深层修复。大脑清醒状态下也存在同样的90~120分钟的周期。张弛有度是全情投入、维持机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我们常常通过人工方式制造波动,缓解生活的单线化。人工方式制造波动的方法: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休息。顶尖选手利用比赛的间隙力争最大限度恢复体力,而许多排名靠后的选手根本没有恢复体力的习惯。得分之后间的16~20秒内,顶级选手的心跳竟然能够降至每分钟20次。通过建立高效的体力恢复机制,这些运动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精力再造。普通选手没有相应的赛间习惯,在整场比赛中心率都停留在较高的水平,因此身体很难支撑下来。③{原则三: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压力并非是我们生活中的敌人,相反,它是我们成长的关键。为了增强肌肉的力量,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向它施加压力,使它爆发出超常水平的精力,造成肌肉纤维的微小撕裂,运动结束后几乎丧失运作能力。但只需24~48小时的休整,它会变得更强壮,能够更好地应对下一次刺激。这种方式目前广泛应用在体力训练中,亦可用来锻炼生活各个层面的“肌肉”——从共情和耐心,到专注力和创造力,还有正直和守信。身体的训练系统同样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锻炼情感、思维和意志能力,采用的是与锻炼体能相同的方法。通过突破极限和休整恢复,我们可以在各个方面获得成长。④{原则四: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习惯成自然”}变革是艰难的。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有意做出的改变常常无法坚持下去。我们的意愿和自律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薄弱。如果某件事你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你很可能不会长久坚持这件事。维持现状对我们有莫大的吸引力。“仪式习惯”由深层的价值观驱动,依靠它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消耗很少精力地区做某些事(即习惯成自然,自然而然就不觉得消耗精力了)。比如刷牙,你并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去做,它已经变成因健康观念而自发产生的行为。仪式习惯的优势在于,确保我们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减少意识精力的消耗,让它可以节省下来用在其他需要的方面。————————————————————————————————————————————【二、 精力的四个来源】【2.1体能精力】体能不仅是敏锐度和生命力的核心,还影响着我们管理情绪、保持专注、创新思考甚至投入工作的能力。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从实际生活来看,精力储备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模式、进食的内容和时间、睡眠的长短和质量、白天间歇恢复的程度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建立起体能消耗和恢复的节奏性平衡,能够确保精力储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走出舒适区,然后等待恢复,则是拓展体力的方法,适用于体力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①关于呼吸焦虑或生气时呼吸会变得浅而急促,这种模式在我们受到即时威胁时会迅速燃烧精力储备,损害我们重塑思维和平复情感的能力,诱发恶性循环。应对愤怒和焦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腹式呼吸。呼吸是自律的有力工具,既能集聚精力,又能带来深度放松。延长呼气时间有利于精力恢复。三次一组吸气、六次一组呼气可以使体能、思维和情感平复下来。深度、平静、有节奏地呼吸会激发精力、敏锐和专注,也能带来放松、宁静和安宁。②关于饮食食物: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同样重要。升糖指数用以测量糖分从食物进入血液的速度。缓慢释放的糖分能够提供更稳定的精力。一顿低升糖指数的早餐可以提供高效并持久的精力,例如全麦食物、蛋白质、草莓、梨子和苹果等。相反,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如松饼和甜麦片短期内可以激发精力,但30分钟后精力水平就会显著下降。进食频率:我们进食的频率也会影响保持全情投入的能力和维持最佳表现的能力。一天内吃五至六餐低热量而高营养的食物能够供应稳定的精力,因为即使精力最丰富的食物也不足以支持4~8小时的高效表现。喝水:喝水或许是最常被人忽略的体能再生方式。口渴不会像饥饿一样散发出明显的信号,等我们感到口渴的时候,身体或许已经缺水很久了。一家研究机构称,每天至少饮用1.8公斤水对维持体能有诸多好处。肌肉若缺水3%就会失去10%的力量和8%的速度。喝水不足也会损害大脑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③关于睡眠思维能力(即反应时间、专注力、记忆力、逻辑分析及辩证能力)会随着睡眠不足而衰退。睡眠能使精力再生,同时还是身体细胞成长与修复的阶段,人体每晚需要7至8小时的睡眠才可以运转良好。④间歇性训练的价值大众普遍认为,最好的健身方式是持续的有氧运动或稳态训练。但从我们总结的经验来看,间歇训练却优于持续稳态的训练。它的核心理论是:如果加入休息时间,身体可以完成更高强度的工作。间歇训练可以增大精力的容量,使身体可以承担更多压力,并且更加高效地恢复。间歇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短跑、爬楼梯、骑自行车甚至举重,只要能够节奏性地提高和降低心率即可。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发起一项联合研究,发现一系列短时间、高强度的有氧练习(维持60秒左右)加上完整的有氧恢复过程,对于受试者有出人意料的积极影响。只需8周时间,受试者的心脑血管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心率变化减少,情绪得以改善,免疫力提高,舒张压也降低不少。【2.2情感精力】①

合理管理自己的精力

个人觉得这是2015下半年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仅仅是个人感觉)下面就粗略的写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吧1、要想高效做事,就要合理管理精力颠覆了我对时间管理的概念,以前总是在关注“时间管理”,而现在这本书告诉我,要想做到高效率做事,我们要做到好好管理自己的精力,而非时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正如,我们认知心理学当中经常学到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这一理论是一致的,心理学中,著名的双耳分听实验证明了认知资源是优有限的,当个体在一个复杂的任务中消耗了过多的认知资源,那么他在下一个任务中很可能无法高效的做事情,因为认知资源不够了....同样的道理,我们明天的精力值也是有限的,当我们一大早到办公室打开网页,浏览微博,朋友圈,查看邮件等,做了一大堆重要不紧急,或者即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精力已经被消耗了一点,那么当我们刷够了微博,真正开始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总是无法做到高效,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事情,于是我们用番茄钟来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然后休息3分钟等等之类的。用番茄钟固然很好,但是有时候我发现,即使自己用着番茄钟,但是还是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因为我一直在看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想着25分钟可真漫长啊,怎么还没到,我不想工作,我想休息.... 看了这本书,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就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总以为自己采用番茄工作法,不断的休息3分钟,好像自己就不会疲倦似的,但是事实情况是,我会感到累,我会感到厌烦,不想学习....原来是我们精力值几乎快用完了,当我感到累,疲倦的时候,我应该做的不是强迫自己再学一个番茄钟,而是停下来,休息,补充精力,出去走一圈,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吃点东西,健康的零食(比如,坚果,水果之类的)或者喝口水,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可不要小看这十几分钟的休息,因为对我来说蛮有用的,就在这十几分钟内,我完全放松下来,静静的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自己的思想不受任何限制,真正做到天马行空,随意的去想象,这种感觉很好.... 这对我来说,补充了能量,然后又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 (或许我写的有点乱,但是给我带来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我不那么焦虑了...我能够分清自己在什么时候脑子比较清醒,然后在这段清醒的时候做比较重要的事情,效率较高些,然后休息的时候我一般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写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2. 我们要一点点的改变,不要一下子改变太多这一点对我来说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我忘记了这个观点是否是本书中所提出的观点。个人切身经历,11月份我办了健身卡,然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和师姐几乎每天都去,虽然离我们学校有点点远,每次锻炼一个小时的身体要在路上花费一个小时,那段时间我们很开心,真心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可是,一旦稍微忙一点点,我们就都不去了,谁也不督促谁,然后到现在都不再去了,虽然我知道锻炼身体对自己很好很好,可是我无法战胜自己的惰性,总觉得好浪费时间啊,然后又太懒...一边愧疚,一边不想去,然后现在我才明白,之所以无法坚持是因为我一下子改变太多,而我的身体拒绝改变太多,所以无法坚持下去...现在我也在尝试着锻炼身体,不过没有去健身房强度那么大,我只是每天在吃饭,回宿舍的时候尽量绕远路,多走走,走路的时候也不听音乐,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双腿上,左右左,左右左,这样,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之前看过一本关于冥想的书籍,说走路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双腿上,也可以进行冥想,然后我就试试这样做是否可行。结果发现,还真有一点点效果,当我走路的时候脑袋放空,什么都不想,注意力专注于自己的腿上,发现还蛮有意思的....(1)每天去办公室学习,一般情况下,能绕远路的我绝不走近路,尽量让自己多走走,锻炼下身体...(这是我做的第一个小小的改变)(2)作息规律 :尽量每天作息规律,早睡早起,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不和别人盲目比较,(以前总是很羡慕机房的师兄为啥都能学习到这么晚才回去休息,然后自己也曾经模仿过他们,学习到很晚回宿舍,结果发现由于晚上睡太晚,结果第二天总是精力不好,或者无法成功起床)(3)早起,这个才坚持了没多久,我也不晓得自己能坚持多久,坚持一天算一天吧好像有点写偏了,总结下,《精力管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两点:1、改变从小处着眼,循序渐进,一点点走出舒适区,太大的改变只会让身体吃不消2、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做重要的事情,劳逸结合很重要,(作息规律,多进行有氧运动,累了就补充能量)你善待身体,身体也善待你。要顺应精力变化的规律去做事,而不是逆规律.....高中政治常背:正确把我事物的客观规律(前提),在此基础上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什么我明知道要努力却总是一再拖延?

专注成长而不是成功,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事情是,不管你获得了怎样的成功,你依然需要成长。@李笑来成长是我们每个人永恒的主题,极简生活同样如此,通过极简的生活方式,剥离掉生活中多余无益的东西,少点东西,多点空间,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留给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成长(健康,情感,学习和创造...)以后饭饭除了分享极简生活理念的文章还会加入自己对成长思考,希望大家喜欢^_^1、为什么自我管理总是无效?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情绪管理,目标管理...相信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对这些词都不陌生,肯定也都尝试使用过其中一些技巧。但是很多时候方法论说起来是天花乱坠,真正做起来总是惨淡收场。我们总是在看完鸡汤之后,激情满满的开始实践各种方法论:番茄时钟工作法列清单法设立具体的可量化的目标花费80%的时间完成最重要的20%的工作...但似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结果:不了了之。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些自我管理方法论之外还有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词:拖延症。拖延症就是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要做这件事情但就是拖着不做,宁肯躺在沙发上挺尸,漫无目的的刷手机,也不愿意拿起书本看几页书。虽然每次时候想起来都满满的负罪感,但是每次回到房间还是继续玩手机,躺沙发看剧...2、为什么我明知道要努力却总是一再拖延?自我控制的错觉我们95%的行为其实是被我们原始大脑的本能控制(潜意识),而我们的大脑皮层(显意识)能够主导的只有5%的行为,而且在两者选择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本能更强大,它直接接管了我们身体的控制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要锻炼身体,要学习,但是我们就是无法做到,因为本能在支配我们95%的行为。我上面说的这点大家可能不太信服,其实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例子:把一块宽20厘米长2米的板子放在地面上,我们走过去非常简单,但是将这块板子放在悬崖的两侧,我们还能走过去吗?其实我们都能从这块板子上走过去,但是危险的环境让我们的本能控制了我们的身体,让我们产生害怕的情绪,全是颤抖,阻止我们不去做那种危险的尝试。正是由于我们的祖先有这种本能才在远古时代存活了下来,那些没有害怕基因的猿猴都被自然淘汰掉了,但是到了现代,许多本能变成了我们的拖累。想要变得更好,就需要不断克服本能带来的惰性,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很多文章都提到过的,只有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域才能成长。3、挑战舒适区域的意愿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接受挑战才能成长。但是是否愿意挑战舒适区域有部分取决于我们潜在的安全感,不论我们多么焦虑地尝试填补空缺,都不会倾向于做出让自己不适的选择。一旦燃料不足,感觉到对自我存在的威胁,我们会选择贮存现有的精力,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自我。这会导致我们固步自封,而非持续的成长。很简单的例子:著名的工作之外的8小时理论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让我们到实际的生活场景来看一下,经过一天的工作已经把我们的精力消耗殆尽,这个时候我们做的不是恢复我们的精力,反而花费更多精力克服自己的惰性,完成有挑战的学习和锻炼,这明显是违背了我们的本能,想要实现当然极为困难。饭饭用的方法很简单,下班吃完饭后,散步回家,在家中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之后,躺在床上小憩片刻,起来冲一个澡。这个时候精力恢复的比较充足了,再开始看书学习或者写作。拓展能力需要为了长期回报接受短期的不适,克服这种惰性的关键在于精力管理。绕了一大圈终于说到了今天的主题:精力管理!4、精力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精力简单来讲就是做事的能力,精力这个词可能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可以用克服困难需要的能量来理解精力。我们常常认为那些成功的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具备超出常人的毅力和自律,总是精力充沛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其实并非如此,意志力或者说精力是一种能量,一直依赖意志力去完成挑战是没办法长期持续的。5、意志力的伪命题正确的方式是建立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仪式习惯指的是定义明确,具有高度计划性的行为)。仪式习惯的优势在于,确保我们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减少精力的消耗,让它可以节省下来用在其他需要的方面。比如刷牙, 你并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去做,他已经变成因健康观念而自发产生的行为。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大多数行为都是非自觉和潜意识的,每天重复上一天的行为。回顾生活中那些积极而高效的时刻,你会发现背后少不了某些特定习惯的帮助。为了确保全情投入,建立良好的仪式习惯是精力管理的最有效的方式。6、如何有效的精力管理?精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所以成长最关键的就是精力管理。精力管理的奥秘就在于保持「精力消耗」和「精力再生」的动态平衡。我们要将自己的生活看着一系列短跑冲刺,在某些时间段全情投入,在另一些时间段闲云野鹤,更新精力储备,以应对下一个挑战。精力管理在于保持压力(精力消耗)和恢复(精力再生)的动态平衡。我们称之为有节奏的波动,它代表了生命的本质脉动。我们可以发现练习长跑的人精瘦而且面色看起来并不好,而短跑运动员浑身充满活力,好像猎豹一样充满了爆发力。其实人体的很多方面都是如此,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够不停地搏动而不疲倦,其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活动具有节律性,每一次波动都会休息0.5秒。要保持生命的跃动,我们必须学习如何有节奏地消耗和更新精力。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挑战的压力和刺激,消耗超出我们日常水平的精力,然后通过合理的休息使精力再生。例子: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压力并非我们生活中的敌人,相反,他是我们成长的关键。为了增强肌肉的力量,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施加压力,使它们爆发出超水平的精力,造成肌肉纤维的微小撕裂,运动结束后几乎丧失运作能力。但只需要24-48小时的休整,它会变得更强壮,能够更好地应对下一次刺激。7、警惕:你有压力成瘾吗?压力荷尔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会让人亢奋,创造出一种带有诱惑的冲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肾上腺素迷幻。我们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长时间运转,会渐渐失去换挡减速的能力。当需求增多时,我们会本能的逼迫自己。慢慢的我们开始抗拒本能帮助我们高效运作事物——停顿,休息和自我恢复。我们陷入超速怪圈,再也没办法停下来。比如,一旦你收到消息提醒,你就会条件反射的点开消息,在来得及思考之前,你的手已经自动开始回复了。不知不觉,45分钟就在回复消息中过去了。由于我们习惯于反天性而为,无视生命本身的节奏,我们必须学会为一天画上休止符,强迫自己在固定的时间离开跑道,停止先处理信息,把目标从成果转向精力恢复。方法: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休息,因为事情来得总比你的处理速度快,如果不腾出时间休息,你就会失去效率。8、尾巴今天的文章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这是了解一个新事物必然的过程,下一篇精力管理的文章饭饭会列出很多实际的精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敬请期待。精力的主要的四个来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下一篇文章饭饭会逐个讲解每种精力的消耗和再生技巧,推荐很多很棒的建立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通过有效的精力管理,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断成长。健健大侠公众号: jianjiandx 简单生活,认真码字,努力做有个有趣的人!

你为什么学不会精力管理?其实是你不会目标管理

精力是什么?精力就是指做事的能力,包含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方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精力管理?如今社会节奏太快,时间永远不够用,我们唯一的办法只有在每一天里最大程度地生挤硬塞。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在高效的时间管理也无法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每一件事。所以,精力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要保证在有限的精力下使其价值达到最大化。精力的来源在哪?精力的来源包含四部分: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体能精力作为最基础的精力来源,我们必须清晰的意识到,体能不足是我们精力不够的首要原因。要像进行改善,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习惯,调整饮食结构。相对而言,正面情感可以有效地支配个人表现,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够激发正面情感。从更实际的角度看,快乐本身便是奖赏,也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原因。思维精力,保持专注和乐观。为了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我们必须保持专注,在整体方向和局部目标之间灵活游走。我们还需要调用现实的乐观主义,一方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还能朝着目标成果积极努力。意志最简单最基本的定义——通向最深层的价值取向和超越个人利益的意图。精力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1.全情投入需要调用四种独立且相关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2.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3.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4.积极的精力意识习惯,即细致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上面说了这么多,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精力管理所服务的对象是谁?其实就是我们的目标。无论生活或者工作,我们都需要保证精力的消耗与恢复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就会出现精力低下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表现。为什么我们学不会精力管理?就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目标不够清晰就会不聚焦,当力量全部分散开来,也就全部化解。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没有要到。所以,我们必须要筛选对我们来说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那20%的事情,然后投入80%的精力。剩余的20%用于处理生活中大部分不重要又避免不了的问题。所以,只有充分明确的目标才能够充分利用精力来达到价值最大化。

精力管理 读后

个人比较认同这本书里的观点,要从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方面对精力进行管理,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使用不足会造成萎缩,使用过度会造成损伤。对自己精力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改善,可先从四个方面里面自己最薄弱的方面入手,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让其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后再一步步加入新的思路和习惯,这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切勿妄想一蹴而就,立刻改变成完美形态,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压力过大,会有要么做的最好要么不做的心理。不要总想自己的生命短暂要立刻改变,不然就是浪费生命,要沉住气,慢慢接受慢慢改变,既要走出舒适区又要适度。没看过个人管理、时间管理书的人推荐仔细看一下这本书,看过《把时间当作朋友》、《暗时间》这类书的人花两三个小时略读一下就够了。整本书说的比较啰嗦,最后的实用资料部分基本把我想要了解的内容都覆盖了。最后附上书中三张图。


 精力管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