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书评

出版日期:2016-1-15
ISBN:9787222138854
作者:蒋廷黻
页数:176页

百年小册

老师的作业,写了3000字论文,来贴豆瓣上保存着哈哈。一本小书,却贯穿了中国19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到20世纪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的历史。1838-1926,这正是中国饱经风霜的年代,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的落后与政府的腐败、一次又一次的救国运动,这些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也是中国由封闭自满到被炮火击溃再到民族新的希望成为星星之火的艰辛之路。作者蒋廷黻不愧为民国时期最富盛名的史学家,这本书其实只是作者关于近代史的整体思考,他在1949年7月为台湾启明书局将之改名为《中国近代史大纲》重排出版时写的《小序》中有所说明:“我在清华教学的时候,原想费十年功夫写部近代史。抗战以后,这种计划实现的可能似乎一天少一天。我在汉口的那几个月,身边图书虽少,但是我想不如趁机把我对我国近代史的观感作一个简略的初步报告。这是这书的性质,望读者只把它作个初步报告看待。”然而就这样一个初步报告,却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传世之作,这恐怕是作者所未料到的。本书读起来言简意骇,仿佛在读一本通史小说,实际内容丰富,是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思考,无论对于学生阅读还是史学研究,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在本书总论中写道:“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民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这四个问题道出了中国近代在挣扎中前行的步伐。作者认为唯有变法,让中国向西方学习才能实现现代化。作者说到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这些即使放到更近的历史时期也是正确的。比如新中国成立后,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基本也算是封闭的,与西方国家往来不多,美国更是头号敌人,中国人沉浸在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中,服从着毛泽东的指挥,结果中国还是在倒退,挣扎在阶级革命中。到了邓小平时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以市场为主导,跟西方国家合作,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人民变得富裕起来,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可见作者的思想放到今天也是适用的,作者最后写道:如果能找出中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确实如此,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我读完本书之后的感受。一、 中国近代化的阻碍近代中国史中,我们有着很多的机会去学习西方,去变成一个富强的国家。也有很多人士在国家危难之际尝试要救国于水火之中,而大部分人却吃到了失败带给他们的苦果。那么究其原因,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中国想要实现近代化所遭遇的困境及阻碍实在太多。首先在第一章‘剿夷与抚夷’中作者就讲到:欧洲人想要与中国通商,同时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举出英国的例子,英国派使节来为乾隆帝祝寿,送上上等的英国礼品,并迁就中国的礼俗,而中国帝王狂妄自大,以天子自居,中国以天朝自居,将英国使节的要求全部拒绝,后来甚至直接把英使赶走。英国知道和平交涉的路不通,于是发动了战争。近代邦交是我们的大困难,也是我们的大机会,而中国就丧失了这些机会。后来李鸿章他们开始进行“洋务运动”,即“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场救国图存的自强运动。恭亲王、文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投入其中,实行新政、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化交通、国防近代化等等。他们的自强运动路线虽好,但还是不能救国救民族,此其故何在?在于他们的不彻底,而封建王朝的时代允许他们的不彻底,他们自己也不愿意彻底。他们认为中国的军事虽然落后,但政治制度及立国精神是至善至美,无须学西洋的,所以他们的建设事业就遭到旧的制度和旧的精神的阻碍。再到后来,西太后要庆祝寿辰,大肆挥霍,使得军费都被调用以兴土木。结果北洋舰队七年没有添加一艘新船,炮弹不足加偷工减料,最终导致甲午落败,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中国进入一个新的黑暗时期。接着,后面的戊戌变法也以失败告终。顽固派以自身强大的势力影响着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阻碍了中国朝着振兴富强迈进。二、 近代的救国人士近代中国涌现许多救国之人,虽然他们的方案和措施不尽相同,目的也有所区别,但救国于危亡之中是他们共同之处。本书中对于这些人也有着精彩的、甚至不同于我们以往认知的评论。首先是林则徐,在我们的印象中,林则徐是禁烟英雄,民族功臣,是那时旧中国的希望。而作者说林则徐“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的是中国旧文化做好的产品。”不难看出,作者在指责林则徐。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独善其身,不肯发奋去唤醒中国这头睡龙,致使中国的觉醒晚了二十年,作者的痛心疾首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一个禁烟英雄,作者写出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其次是曾国藩,他认为曾国藩一直以来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大清帝国的统治,因为曾国藩认为,一旦发生革命,必会导致国家长期内战,在强敌入侵的时候,若此事发生,亡国的危险很大,所以他所做就是为了防止亡国,维护清朝。这种看法作者是同意的,也对曾国藩表示了赞扬之情,但一心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也必然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后还有李鸿章,作者写出了他在近代史中的多面性。一方面,他在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中表现出极高的远见性。作者认为“这封信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对日本的狼子野心也一直颇有防范!认为“他的眼光远在一般人之上”。同时,他也有着实干精神。洋务运动的一系列举措与建设也显示出他的精明干练。另一方面,作者说李鸿章自己的科学知识幼稚也是他的事业失败的缘故之一,他自身不太廉洁,手下更是如此,所以自强运动也以失败告终。而且,作者认为“光绪二十二年的《中俄秘约》是李鸿章的终身大错,”“威特的本意不是要援助中国,是要利用中东铁路来侵略中国的。以后瓜分之祸,及日俄战争,二十一条,九一八国难都是那个秘约引出来的。”李鸿章的多面性也使历史对他的评判不一,或许他就是中国新旧文化的一个结合体,也是一个转折点。三、 近代史中的救国方案救国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必须有着详实而可靠的方案,引领近代中国改革的那些风流人物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自强运动可以说是改革先行之风,学习西方科学知识,使用西洋武器,实行新政等,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由于旧中国腐朽的制度与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最终一场甲午战争将其毁灭。不过洋务运动还是为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技术,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后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打响,他想要建立新朝,推翻清政府,一开始军事顺利,胜利不断,不是太平军本身优秀,而因为它是一种全新的势力,富有朝气,能拼命、能牺牲。而后来洪秀全荒淫无度,内讧不断,也导致其必然失败。作者说道:“洪秀全想打倒清政府,恢复汉族自由,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想平均地权,虽未实行,也足以表现他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但他不能为民族造福。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中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再后来,甲午落败后,青年人士愤慨不已。很快,康有为提出方案,想要借助光绪帝的力量变法。他推行新政,如不用八股文,靠真才实学,调整行政机构,裁汰无用衙门和官职等。他虽以孔子学说为护身保障,但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在西太后的势力下,变法很快失败。于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方案再次被抹杀。最后就到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复兴方案。孙总理的三民主义实为民族之光,作者作为孙的信徒对先生的革命事业也倍加推崇。孙总理结合海内外势力,并集结兵力,进行一系列起义,革命,所到之处莫不受人民欢迎。最后,十三个省宣布独立,然后清政府瓦解,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民族复兴的障碍被扫除,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史为鉴,这是人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也是我非常赞同的。当历史的横流带着往日的人和事涌入大海,我们能否探寻它的脚步,从一个个细微之处发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之路?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研究历史的原因。蒋廷黻先生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我们的近代史曲折而艰辛,探明历史带给我们的真谛,会给历史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

以自由的视角解释神圣的史实

提起中国近代史,涌现在眼前的只有几个不愿提及的词:腐败、落后、不平等条约、耻辱,等等。小时候听故事,知道这段历史很乱;上学读书,教科书教导我们,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签订了一大些不平等条约,外国列强如何瓜分中国,以及当时的中国是如何忍辱负重,如何地任人欺凌。每次读史,都刻意的避开这段历史,尽可能地享受秦皇汉风的骄傲风骨。少时求强好胜,不知愁滋味。长大之后,方才明白一个道理,吸收教训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如果对以往的教训视而不见,大多只会重蹈覆辙,因循老路,同样的耻辱将依旧继续。知耻而后勇,怀着这种心情,百度过了一些知识,指导蒋廷黻先生的史书非常有价值,而自己也有幸读到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这是一本相对而言非常薄的书,但是它涵盖了中国1838年至1926年以来的重要历史。这段历史对我而言,一直是个盲点,造成了我对中国历史的断代。但是读了蒋廷黻先生的书,不但让我续接了历史,更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和主流媒体的认识。m(>^ω^<)m震惊于蒋廷黻先生对中国朝代更迭的认识——经济因素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因素。我们中国经历了18个朝代4000多年的历史,每次朝代更迭,我们只是知道改朝换代的原因在政府的腐败和对人民的压迫,而从未深刻思考期间的真正原因。蒋先生独辟蹊径,从清末朝代的内政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内政是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要素。不独中国如此,世界潮流依然如此。在朝代初起之时,由于战乱,人口稀少,对于封建社会的民耕时代而言,土地资源相对丰厚,固定的土地产出使得民众丰衣足食,从而很容易产生政通人和的“盛世”。盛世之时,衣食无忧,必然导致人口的不节制生育,造成人均资源的严重匮乏。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口的加速繁殖,就造成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土地产出之间的严重矛盾,从而引发了社会矛盾激化,致使朝代更迭。蒋廷黻先生亲切的将这种循环称之为“中国历史的循环套”。我深以为然。m(>^ω^<)m震惊于蒋廷黻先生对中国吏治的认识——是否倾听民意是吏治清明与否的重要因素。对于历史的天理循环,蒋廷黻先生又提到另一个循环套。每个朝代的开国君主以及大部分开国元勋都来自民间,知道民间疾苦,办事认真,所以能够造就内政昌明、吏治澄清的辉煌时代。但是随着统治阶级的欲望提高,奢侈标准随之提高,各级官吏已经严重脱离了普罗大众,走向奢侈腐败,进而加速政府的衰亡。周而复始,终无停歇。我们当前社会提出的反腐倡廉工作,其根本也是源于此。官二代、三代已经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导致腐败现象此起彼伏。幸而党和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大力惩治腐败,并开展了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多种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当政者了解民众疾苦,体察民情,做到从民众利益出发,从而维护政权的稳固以及人民的昌盛。知而后动,民之幸也。m(>^ω^<)m震惊于蒋廷黻先生对不平等条约的理解——国际贸易是联系国际社会的重要纽带。针对清朝的屈辱,蒋先生也有自己的解释。最让我感慨的是这一句: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由于几千年来的闭关锁国,造成了我们中国为世界中央的错觉,认为其他国家均为“夷族”,处于劣势,瞧不起人家。当英国先后两次向乾隆、嘉庆皇帝提出通商请求时,依旧对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极力否认,闭关自守,对正常的外交关系视而不见,甚至以为洪水猛兽,对对方不理不睬,轻而慢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欧洲列强用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并不坚固的防线,自然西方世界携战胜之余威,自然不会以平等国家而待之,不平等条约自然也就找上门来了。之后,破窗效应日益显现,各种各样、花式翻新的条约也纷纷出炉,使得中国社会民不聊生。m(>^ω^<)m震惊于蒋廷黻先生对革新人物的认识——人才的建设才是民族发展之本。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各路英豪,历史教材大多没有给予很高评价,仅仅对林则徐的禁烟赞赏有加。但是,通读此书,我们便可以了解到历史潮流中依然不乏傲立潮头的先锋人物,比如李鸿章,比如康有为,比如袁世凯,比如孙中山。所谓的保守派也好、裱糊匠也好,也都是为了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荣辱,自强不息,力图创新。期间的差别,也只是立场和角度,历史观、世界观的差别而已。试问,在人心思变的当时社会,有几人能够挺身而出,不顾个人荣辱,力图改革的?我自问不能,同样林则徐也不能。书中提到,林则徐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也曾帮助魏源写就了震惊世人的《海国图志》,但是自己依然没有勇气提出革命的思路,所有的想法也只是存在于与友人的书信之间。蒋廷黻先生出生于1895年,殁于1965年。我认为,他对历史的分析非常深刻,但是对于自身经历的时代,认识仍有其特定的局限性,比如对袁世凯的坚决否定,抹杀其不世功绩。除此之外,更让人感佩的是蒋廷黻先生“经世致用”的理论,读史不但是对历史的感怀,而更应该是对未来的借鉴。对此,蒋先生书中也有深刻的见解。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只是个人的理解。如果想要换个角度阅读历史,建议读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不但有不同于世人的理解,更有客观的历史记录。


 中国近代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