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姑娘》书评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510442735
作者:戴潍娜
页数:219页

既然是梦中的, 就让它在梦中吧

我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做了个梦,醒过来,决定自己做的这个梦太牛逼了,写下来,就是拿诺贝尔奖小说的,拍成电影,就是要拿奥斯卡的。可惜的是!醒来,撒完尿,已经不记得了。我自己有过多次这样的体验,又一次,乖乖隆地洞,我又做了这样的梦醒来后,厕所不敢上,先记录下梦里的所有,边记边忘,好不容易记下来所有。一看,什么狗屁玩意儿!当然,作者的这本书,自然是比我记下的梦要好写,但是,老实说,恕我肤浅,我实在不太明白作者在写些什么。说是故事,也没个起承转合,要人物也没人物。说学卡夫卡吧,但是实在没有卡夫卡那种虽然我不一定看得懂,但却会被牵着进入小说中的笔触。说是意识流小说吧,但我看伍尔夫明明很看得下去啊。评价里孙郁说是“故事相似童话与神话的交织,意识流盼中多见奇气。”也许吧,也许是我已经被世俗所沾染,所以实在欣赏不来这种小说。诚然,作者确实是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满脑子的奇异想法。“海滨的“天年小镇”上,每一个居民自出生就无可逃避地知晓自己的天年,名叫白雨点的姑娘在20岁生日那天,决意将余下的阳寿平均分配给家人,以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她能否克服诅咒,走出“逻辑圈套”打破“确定性”;晨雪山岗上住着一群少女,她们早上采露水泡茶,晚上接雨水煮饭,这一刻她们是美丽的女子,下一刻她们是风,是云,她们只道生命是变幻。有一天少女们的灵魂被爱情掳走,为了寻找姐姐,年幼的阿伊莎必须走回娘胎;”确实奇特,但我看不懂,她到底要说什么?又或许,梦本来就不是让人懂的。索性我打下作者的第一篇文章,让文章自己说话吧——“她在想,两个情深意重之人后来不在一起了,会怎么样呢?这个漂亮的星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地方,他们离彼此并不能太远。也许昨天他突出的一口气今天就进到了她的肺里。他们依旧惺惺相连,不会永隔。当他们其中一个有一天想到这一点,想起他虽不陪在自己申报,却也是与自己同时生活在这同一时空里,胸中定会充溢起巨大的莫名的幸福感,当他终于有一天倾吐出这一感受时,那一位没准儿没能听见,也许根本不可能听见,可这话一生了出来,吐进了空气中,就与那毫不知情的他同存在,共呼吸了。这样,不也很好吗?”有点张爱玲那篇《爱》的味道,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既然是梦中的, 就让它在梦中吧。

用笔记录生活,享受生活

戴维娜,从扉页的签名上,我深深地记住了作者。感谢她对我们这些读者的尊重。读着《仙草姑娘》这本书里的几个故事,感受着作者那富于想象力的文字,虽然知道作者是在记录梦境中的故事,不过我想,绝对不会是单纯的梦境再现,这些梦境里有作者的梦想,追求,有她的人生价值所在。比如白雨点姑娘的善良,她对爱情的向往。还有那两个男子,他们在人生路上的种种需要,哪一个不是善男信女们的经历?爱情,大千世界里每个人一生的追求,幸福一生的向往。仙境中的仿佛如真空里的那些姐姐们,她们宁愿放弃纯美的生活,奔向男人的怀抱,不管结局如何,最小的妹妹,当她义无反顾地去寻找姐姐的灵魂的时候,遇到了那个她忘不掉的大眼睛,于是,不管不顾……爱情的魔力,谁能抗拒……梦,并不是梦。戴维娜的梦里,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想象,当这些想象由点连成一条线的时候,脉络就更为清晰了。用文字记录下来,用笔画出这些字,每天,生活中因为有了梦,因为有了梦的记录,日子一定会变得与众不同。生活在大千世界里的我们,能在梦中一点点努力实现梦想,但梦也是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的一条途径,要学着做梦,做美梦。戴维娜是个诗人,能天马行空地讲述自己的梦,自然就是一个诗人。她的诗也一定自成风格。就如本书一样,风格就是那么截然不同!在众多文字中,能够另辟蹊径,写出属于自己的特点,在如今茫茫字海中,每一位作者都在努力着。戴维娜的《仙草姑娘》是别具一格的。当你带着欣赏的视觉去赏析的时候,你从文字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纯净!那是一种与世无争,是一种淡定自若。

Uri Geller 以色列传奇人物, 世界著名通灵大师如何评论仙草姑娘:

Uri Geller 以色列传奇人物, 世界著名通灵大师:戴潍娜这些令人惊异的童话小说, 如此深刻地沉眠于她美妙的梦境里,由她托管,并经她创作、唤醒,成为一个个可触摸的现实。每一个故事,都温柔地吸引迷住我们内在的灵魂。作者显然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年轻的语言大师。阅读一旦开始,我就再无法把书放下。我强烈推荐《仙草姑娘》给所有年龄段的读者。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评价《仙草姑娘》

自成一格。小说有童心和神性的因素,带有出其不意的想象力。故事很感人,相似童话与神话的交织,意识流盼中多见奇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评价《仙草姑娘》

戴潍娜说梦

后 记《仙草姑娘》是一本由六年的“梦话”攒成的小书。书里的近二十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属于我的个人创作,我仅负责拉起它们透明的小手腕,把它们从神秘奇诡的梦境里领出,带到这个世界上。事实上,我写文章一不小心就陷入这样的境地:写得很卖力的段落,回过头瞧时总觉得不够好;倒是那些空灵中随意拾来的几笔精美灵动、大工不俗,又过分的好了,老怀疑自己是从哪儿剽来的,惶恐得恨不能将句句都添上引号一般。面对这些梦中偶得之物,诚惶诚恐的文艺心终于坦荡,可以安然一笑,窃梦者不为偷也。人究竟是如何入睡的?这是个真正玄妙的问题,南怀瑾曾用它问倒了不少修道之人。每天睡觉的众生,大概没几人能弄清从醒到睡的那个瞬间过程。想想这实在是一场奥妙又温馨的奇遇,睡眠的磁场像一台巨大的时空穿梭机,我们每天都要进去逛一圈,却从来不知道时空穿越的入口在哪里。每当诱人的黑夜降临,只管躺倒累熏熏的身子,待奇迹自己找上门来。尽管每个人都能享用睡眠的神效,“做梦”却和“年轻”一样,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天分。比如有些人,就一辈子都没年轻过。我常常遇到一些人,他们坚强地声称自己从不做梦,或者一醒就忘,并以此作为高质量睡眠的佐证。每当听到这样的事,我都在内心为他们哀鸣叹气:做梦——实在是我们人生可以拥有的最好部分。揿下梦的按钮,五官神经于是坐上了一列失控的极速列车,大脑未被开发的广袤领地上升腾起激情与癫狂的金蛇狂舞,在那个比现实人生丰富一千倍的世界里,禁忌无处掩身,一切的权利、道德、伦理遭遇到最坦然最无畏的蔑视与冲击。此等境界完全符合哲学大师福柯终身向往的“危险的生活”。逼仄狭窄的现实里哪里容得下这种失控的自由?尼采口中“最卑鄙的人的时代”不可避免地降临,快乐成为了众人的唯一追求。这些年,我越发感觉,这个时代只不过是惊鸿一瞥,世界不光是空间的概念,更是辩证性的时间,甚至远超于逻辑概念之外。有的时候,我忍不住推开电脑,愤愤地想:我真不想再过同时代的人所过的生活,做他们所做的事情。要把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撤出来,寻求一点快乐之上的意义,“做梦”是最迅捷彻底的途径。深植在那些丰饶的梦境里,沐浴着原始的“抒情的光辉”,在另类智慧的巅峰体验中,一次次地,我与自己内心中最孤独的深核张开一回回最深情的对望,由此得以过上理想中的审美性的人生。如同许多人对美妙恋情的执迷,我的神经也会陷进一些难以置信的梦里,拔不出来。大约是在六年前,我开始珍惜自己的梦境,胜于珍惜现实岁月。在梦里,我过上了另一场更丰富的人生。尤为奇异的是,我的梦里,除了声音、画面、还有文字!现成的,叫我佩服的文字。这捡来的便宜弄得我常常做了一个美梦就逼着自己醒过来,不敢再次睡去,生怕把前梦给弄丢了,天还不亮就从床上腾起身来,抓黑拧开台灯,疾疾录下梦里的故事;也有很多犯懒的时候,拖下几天再去记梦,便遗失掉了多数精华,只能靠着后天人工的拼拼补补,去凑出点原样,却不及梦中现成的那么“仙”了,我常为此懊恼唏嘘不已。就是这些匆匆记下的梦,安静地躺在蓝色笔记本上多年。有一回和蝼冢笔聊,说起我有一本忆梦录,他很欣喜并在回信里说,他做梦最常梦见的就是“飞”。我惊诧不已。我从来不记得自己梦里有飞过啊……可能是在这世界上混迹久了,身子重了,浊物了,需等人给我托梦过去,也让我试一试飞的感觉。我后来又给蝼冢附寄了一篇梦中速记下来的《仙草姑娘》,他会心极了,鼓励我从忆梦录里择出几十篇来,便有了现在这本痴人说梦的集子。在此感谢本书出版中给予过帮助的所有人,特别感谢全家人一直以来的爱与了解,以及他们永动机般无穷无尽的助力!2011年中秋

童真的梦呓

很高兴收到这本书时,内页竟然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孩子问是不是戴潍娜的书迷,我笑着说是的,读她的书并被迷住,这应该就是书迷的一种解释吧!在序言里,我了解到戴潍娜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手抄文稿习惯,而并未如同其他人一样“同流合污”地使用电子文档。这令我很惊奇,也对她瞬间产生奇异的感觉,是有多么不世俗的女子才可以做到如此不食人间烟火呢。常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戴潍娜收集的这些梦也证明了她每天所思所想,从思维的角度看,她的确是一个飘逸的女子,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放纵自己的思绪漂泊在每个可以停靠的港湾,这份自由是令人羡慕的。有多少人在生活中受尽了条条框框的约束,不仅很多事不敢做,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呢!开篇第二个故事就深深地震撼了我,天年小镇这样的构思的确精妙,不知为何我读的时候脑海里飘的居然是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和《悬崖上的金鱼姬》,或许是其中的一些浪漫幻想和人物状态有些类同之处吧。若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完全可以写成一本有趣的漫画故事,又可以写成一本恢弘的科幻小说,还可以是一部凄美的爱情剧集。。。 。。。所以我信,曾有人在评论中说这本书适合每个年龄段的人读,不打妄语。书中很多故事都带有这样神秘的色彩,可塑性很高又引人遐想,最令我惊奇的还是在片尾的“古代逸情”部分,果真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啊,通篇流畅的现代文之后奉献的这片甜点很合我的胃口,仿佛满汉全席之后再来一壶香茗,清新宜人回味悠长。驾驭文字深厚的功力就体现在此处了。这本书是戴潍娜献给母亲的书,的确是充满了童真的梦呓。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渴求永远保留一点永不沾染世俗尘埃的空间。

童话的飞升:读《仙草姑娘》

童话的飞升:读《仙草姑娘》侯磊现在市场上最为热销的图书就是少儿类,虽然有那么多优秀的儿童读物,但作为文学的一种题材——童话的创作,现如今还算不上壮观。如果童话仅仅是算作一种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那就太贬低它了。如果作者有精神世界的追求,童话是最好的载体。女作家戴潍娜的《仙草姑娘》恰恰是一部“伪装”的童话集,它写的是童话故事,而内涵是哲学思想。这样的书即便是忘了故事情节,也最好不要一次读完,因为全书一直维系在童话的氛围中。本书作者是写诗出身,致力于“智性”与“灵性”相结合的文学创作与研究。本书中收录了作者将近二十篇各个时期的作品,不少篇章值得回味。在《海岸线上的白雨点》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的天年小镇,在镇子上有汉舍、方糖两个年轻的帅哥,和一个纯洁少女白雨点构成了《朱尔与吉姆》那种两男一女的模式。白雨点试图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犯下忌讳,另众亲人瓜分自己的余生,由此引发了一场追寻先知历史的悬案。三个主人翁都无法快乐地面对天年的到来,于是方糖出走了,汉舍去寻找方糖,白雨点第一次出逃这个被诅咒的小镇……但最后他们的结局是否确定?这令人想起了维特根斯坦的关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命题。而在《晨雪山岗》中,阿伊莎的六个姐姐的灵魂被人偷走了,阿伊莎必须返回娘胎寻求解决之道。一提起童话,我们首先想到西洋风格的王子公主、古堡巫婆之类,而戴潍娜笔下的童话则广阔得多,她的故事背景是千奇百怪的,可以发生在古代、现代;中国、外国,最终都写得空灵、飘逸,像飞一样。在《那个名叫S的灵魂》中,刚开始讲述了当代社会中一个名叫朵朵的女子的感情经历,失恋的她决意暂且离开北京,通过道家的修炼,发现身体不过是灵魂的房子,她所经历的情爱,不过是久远劫前种下的因果。一段亚特兰蒂斯的覆灭之谜被讲述得销魂动魄。朵朵在图书馆里追查到了S与亚特兰蒂斯的关系。这个靠着能源祭司的心灵能量来维持的城邦的历史,再一次以无可辨认无可触摸的面目出现在现实世界,最终引发了朵朵生活以及“三观”的大海啸。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古老文明与现代社会在童话中开始有了沟通。作者在本书后记中写道:“忍不住推开电脑,愤愤地想:我真不想再过同时代的人所过的生活,做他们所做的事情。”读这本童话集,首先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心,然而她并没有把思想停留在毫无保留地展现真善美的层面上,而是将童话、童心、童年变成“三位一体”,以此为基础展开哲学、心灵学上的深思。哲学是从童心开始的,从安徒生、格林童话、豪夫童话到《匹诺曹》的故事、再到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都是如此。李贽在《童心说》里写道:“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我们没有外国王子公主的那种文化氛围,也没有西方逻各斯的那种逻辑思维,但那种灵动的心和对童话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苦苦追问都是人类共通的。通过阅读全书可知,作者通过笔下人物来说明,童心就是源于小时候对于世界的敏感,敏感是种灵性,这种灵性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悲悯、同情和爱,即最有人性的一面。而在成人眼里,童话是“伤春悲秋,做作矫情”的,原因并不是童话太假,而是所谓的“成年人”丧失了内心的灵性。丧失了灵性,也就丧失了哲思,即丧失了走向精神家园的机会。童话、哲学和年龄并不矛盾,美国、日本的不少卡通片都像宫崎骏的作品那样内涵深刻,,观众是从青少年到成人都有。当代社会少有本书作者这样的作家,往往认为是由于应试教育使得孩子过早地成熟起来,他们丧失了内心的欢乐,缺乏对于纯真的想象和虚无世界的追问。其实在现代化社会,同样有《仙草姑娘》这样从现世到飞升的童话。思想的杀手并不是高科技,而是所谓的“成熟”和自我机械化的内心。

仿佛一场空灵美妙的旅行

有幸在《仙草姑娘》新书发布会见到了作者,还有许多同行的诗人,仙草姑娘仿佛是戴潍娜的一场梦,场景跳跃着,好像没什么逻辑可言,但整体看来又那么美妙,好像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看到的也许不是气壮山河的宏伟,而是路边偶然发现的野花,或是荒野上突然出现的童话般的小木屋,惊喜而回味。

“荒诞书”还是“自白书”?

从文字到钢笔的插画,都萦绕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诡秘感,让人看得一身的鸡皮疙瘩。话说,拜这本书所赐,我真心的受到了深刻的教训OTZ……以后买实体书的时候,断断要先买电子书看了再说。毕竟,虽然因为只看网页介绍买书,吃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看书看到晚上做噩梦还是第一次呀!怎么说呢,对这本书我的期待还是很大的。书名多美啊,感觉小清新的让人联想到雨后滴露的兰草,像那样水灵灵的。但是这个内容,却让人想起《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 》。与其说是本童话故事,还不如说只是本小说文集。佛洛依德说过,“梦是愿望的达成”。所以在现代,梦一贯是被看做是人类心理的投影,那么,作者说过这本书里的内容不过是她记述下的自己的梦。从这些呓语般恍惚的梦境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体例从段子到短篇到中篇,题材从科幻到古风,内容从魔幻现实到惊悚奇情,天上地下星空海洋。作者随笔记录下了自己的梦世界,那种怪诞的风格,宛如似写给作者自己的迷梦,如夜半无人的枕畔私语。不想长大的孩子,执着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扭曲的世界,哈哈镜的里外都是荒唐。【能围着你打转的只有电风扇,能陪着你说话的只有汤姆猫,能为你遮风挡雨的只有雨具,能跟你花前月下的只有蚊子。】亲爱的,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什么总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如此的孤独无望,不被别人理解啦;感觉自己是跑错了窝的丑小鸭,是被“抱错了了的孩子”啦……话说,每个女孩小时候都得过公主病,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觉得一切的一切都是别人的问题,自己完全是无辜的受害者。其实长大了就会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义务围绕着任何人转,这个世界离了谁都无所谓。萝莉时期的思想主体,一方面是心理的不成熟,另一方面是不想当小孩,总会不自觉的觉着,自己就是整个世界的主角,整个世界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也会因为自己的消失而覆灭什么的。正是这种相当唯心主义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喜好用用红袖潇湘的虐文来满足自己成为造物主的操控欲。当然,作者的写作风格更适合“榕树下”的那种文艺的。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人总要长大。就像这本故事集,只是年轻时候的梦,长大时候看就会觉得自己幼稚。生活不是小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无可奈何。但是这种发泄式的文字,为虐而虐的故事,把悲剧写成了惊悚风格的能力,实在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宿命的悲悯】,大抵于作者,人世间的欢愉总是抵不过命运的捉弄,于是,怨憎会、爱别离。……喜欢这种风格的不是没有,只是大概见识过了太多现实世界的不美好,我更期望能够看到书中人物拥有一个美满的结局。这本书不是不够好,只是不适合我罢了。PS.【】内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牛津大学Maria Jaschok教授 读完此书后评价戴潍娜

作者有一双极好的敏感耳朵,去捕获各种带有性别色彩的语言,这是一份罕见的天赋;在张扬天分和累积经验的基础上,她用折射现实的女性主义视角关照这个天地。世间再没什么赞美的语言,可以高过我此刻渴望阅读她更多的作品的激动之情!———Maria Jaschok, Ph.D. 牛津大学性别研究中心主任

仙草姑娘引:手抄书与闺秘

仙草姑娘引:手抄书与闺秘这本书要出版了,潍娜让我在前面做一篇序,后记自己写。我说让她牛津大学的导师写前言就很好,她说导师要是看到自己的这本书,肯定吐血,会被逐出师门。我既然是始作俑者,那么,作序以遮掩其背叛师门的事情就要嫁祸于我了。她自己是写诗的,有一首《瘦江南》颇令人心动,也搞这搞那的,有哲学,人类学,或者哲学人类学,还有新能源之类。满脑子奇异想法。认识久了,对潍娜的写作方式也有所了解,她大概是一位让我感到很“吃力”的朋友,因为她的写作习惯还停留在笔和纸共和的似乎是很遥远的过去,既不上网围脖,也不QQ,MSN,所有的文字还写在纸上。我诱她公开这些作品时,废了不少工夫,她说那得等等,好久才弄来一篇《仙草姑娘》,一看,很养眼,继续催,说再等等,我以为是等她再修订。结果是一等再等,原来是找人誊稿录入去了,录入费用不菲,说自己的字写得潦草云云,所以耽误的时间长。我也没有问她为什么没有“同流合污”,像我和我认识的写作者一样使用键盘(专指写作)。这个问题似乎是不适合追问下去的,好比她的文字都是闺秘和梦的记录。但是作为一个曾是牛津大学中世纪及现代语言学系毕业的读书人,保持此种手抄时代的情趣的确令人十分好奇。不过作为一种写作方式似乎也是没有办法去特意选择的,有一次,大概是五六年前,我们聊到周作人和周树人使用书写工具上的差别,一个用毛笔,一个弃用了毛笔。这到底有何不同?放在历史人物身上便是有很多的不同的。而在我们而言,也就仅仅是癖好,或者习惯了然了。闺秘是潍娜写作的一种状态,而这些篇什的内容全部是梦中所得,“梦”构成了这本书的气质。在后记中,潍娜把自己写作的情况交代得很明白,在此不再赘言,我想这部经过潍娜自己精心挑选的梦的小册子会找到喜欢它的人。而她的另一个庞大的写作计划应已接近尾声。她是一个对“2012”信奉不渝的人,在冬至日到来之前,她要说服她的所有长辈,弃城,逃往高地。这种末日感在她那里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也为她感知和思考世界留下了一条被窥视的通道吧。所以梦,成了她必经的输出途径。在我们的时代,写作已经信息化,平面化,而在她,仍然是一种秘密的仪式。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蝼冢于来复书院

诗人西川评价戴潍娜

内秀和外秀在戴潍娜身上获得了均衡。其年轻、干净、优美、幻异的文字令人联想到蒲松龄和圣埃克苏贝里。她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即此世界和另一个幻想的世界。由于有了另一个幻想的世界,她的此世界与我们的此世界大为不同。

说说戴潍娜

戴潍娜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上课迟到的她穿了件亮亮的橙红色羽绒服,戴了顶英国女士们钟爱的帽子,优雅地从已经挤满人的后排,走到前排的空位。我心里笑了下:她是来喝英国的下午茶吗?那时她可能还没有倒回时差。   还没见面就听说,有个从牛津回来的姑娘是写诗的,心里多少有点好奇。见了面,真也觉得好玩,这个诗人上课时的发言总有那么点天马行空,比如,在我们谈论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时,她谈到了:现在有个思想很流行,认为人不只是有弗洛伊德认为的童年创伤,还有前世的创伤,有人专门研究怎么测试人的前世创伤。这是与文学史纠葛已久,快要被资料淹没的我,很久没听过了的对自我那么有探索劲头的发言。    戴潍娜诗人,必然是专注于自我的。她的《瘦江南》诗文集中的诗歌趋向于情感的细腻盘剥,我想那上面已经包含了最丰富的她,其中的一部分会长大,成为她日后的书写中最鲜明的自我,更多的部分会独属于她怀念的青春期。她自己说,这些诗写得太幼稚了。我调侃道,因为那时还没受过伤吗?戴潍娜笑着说,受伤是会让人变得世俗,不会让人变得成熟。可见,尽管她对自己多有不满意,她对语词使用的细致,也已是诗人式的。    这本以梦钻研人类之谜的小说集,从描述也能看出,依然是戴潍娜诗人以她自己个人化的方式在细心地理解和刻划世界与自己。它们大概是和所有让人不愿意梦醒的梦一样美丽的梦,才让她如此沉溺。你能想象一个人可以做的美梦有多美吗?我是很喜欢身边有这么个专注于自我和感性对梦念念不忘的人的,中文系学生普遍的在自我表达上的克制,无疑也是一种压抑人的气氛。    朱天文形容自己的写作是“奢靡的实践”,戴潍娜这些作品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甘将青春挥霍其中。这个年代挥霍青春的方式太多太多了,书写作为过分个人的事情,青年人喜爱热闹的脾性其实很难真正抵守,而她,竟坚持了用笔创作。她似乎无惧于为此长出与大多数人太不一样的自我,成为孤独的源泉,这只能是源于对文学的真正的热爱。    这是我初识的戴潍娜。


 仙草姑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