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书评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40462949
作者:浅白色
页数:288页

女人心底有个他 ——《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之钟子筠

“我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宿命感:仿佛此前度过的漫长岁月都不过是为了走进这个房间,过往那些未曾与他相遇、为了与他相遇的时光在这一刻面前如同虚耗。不曾有惊心动魄的初遇,却是潜滋暗长的温暖。”不识是幸运,错失却是煎熬。看罢钟子筠篇,心头添了一份沉思。“我坚持过荒谬的念头,也放弃过合情合理的选择。”只是在爱情面前,什么是荒谬?什么是合情合理?一切都只因还是年少。若知会错过,宁愿从未遇过。张爱玲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其实,每个女人心底也都有一个男人——“如电影《雷恩的女儿》里那么英俊迫人的”。《倾城》里,三毛在车站里晃来晃去看人的脸时,两人目光相触,“哦!你来了,终于。”是,或者不是,只在那一眼,那一句,那一刻,便能顿悟。这个人,会在她心底,如同一汪泉,滋润黏湿;如同一支曲,缠绵悱恻。他一直不在,让她孤独一人;他又一直都在,埋藏在最深的心底。他让她孤单得勇敢,他让她的回忆丰满。情缘萌发于瞬间,思念与记忆却是永恒。若干年后,可能只是一缕月光,一首老歌,也可能只是一张相像的笑靥,一声类似的咳嗽,让人悟了——“等到过了30 岁,我才知道,谁是我始终会想念的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总觉得人生还有那么长,未来还有更好的尚未到来。我们害怕那个冲动的选择会成为这辈子做过的最蠢的事。却不知有些事不在乎迟或早,区别只是遇到或遇不到。《倾城》中三毛不愿放手,“我留一天留一天!请你请你,我要留一天。”最终却还是不得不上车离开,这幕如同一把弯刀,此后在她心中一直割,一直割个不停。书中的钟子筠,第一次放开手,是因为不确定未来;第二次放开手,是因为什么?浮生乱流年,恍惚百年间。

你又如何与别人一样

其实拿到《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已经有些日子了,前几天熬夜看完了书,不得不直言不讳地说很好看,真心好看。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类淡雅清新的书了,看得文多了,人也杂了,再看这等清新淡雅的文竟然大有久旱逢甘露的感觉。 记得曾经有段话对浅白色文字的描写是这样的:不虚伪,不做作,不迷茫,不奢华,不哗众取宠,不自以为是,我认为亦如是。 浅白色《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用三个互相关联的女性的故事,诠释了一个很普通的与爱情有关的故事,告诉我们该如何独自成长,正如她自己所说:成长时依赖直觉和本能生活,成熟后靠着经验和规则生存。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部毫无章法却丰满动人的小说,只是我们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秩序井然的大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像大多数成年人那样习以为常地活着,在学会规避烦恼的同时,也不再对一切感到好奇。原来我需要的并不是任何一个不同以往的故事,我需要的是曾经会讲故事的自己。我们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地长大,途中渐渐磨平了与生俱来的单纯与莽撞,回过头只看见仍栩栩如生却不再那么鲜活饱满的青春。 随着年龄渐长,我们学会了筛选感官记忆。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只记住有关的部分,直到成为习惯。成长时依赖直觉和本能生活,成熟后靠着经验和规则生存。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聂蕙葶是一位25岁的曾经的畅销书作者。大学刚毕业,自从选择成为职业作家后,一下子从“畅销书作者”成为“滞销书作者”。从天堂跌入地狱,她是迷茫的。她没有自己的想法,选择宅在自己的世界里,回避外界的一切。她需要一个好故事,她在与私家侦探李惟的相处中,慢慢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慢慢学会试着适应与融入这个社会,并渐渐的找回了曾经的那个会讲故事的自己。  29岁的倪茵与其前男友的故事更有代表性。身边有两个男人,是现在经典的模式。gay蜜季然和前男友兼初恋傅明,倪茵与初恋男友傅明的关系兜兜转转,最终爱与不爱已经不重要。倪茵是个矛盾综合体,明明忘不了初恋却总是嘴硬的为自己寻找任何可寻的借口。倪茵的可爱之处正在于有勇气并能忠于自己的本能。 梁文道《我执》的开篇之语:我都知道了;这一切谎言与妄想,卑鄙与怯懦。它们就像颜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无数的场景和遭遇。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之谓我执。感情没未来就即时放手的人真的很令人欣赏,别以为你现在仁义地尽到了所谓的责任就能无愧于心,你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也必将承受对方因为你的踌躇消耗了双方的生命而产生的恨意。每次你想努力得到什么,命运就会把它夺走,也算是墨菲定律的一种延伸吧。愿倪茵能够想明白。最后一个故事是34岁的钟子筠与偶像。她的故事发生在她27岁。 用一个简单的话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来表达她与她的“查理”。《献给阿尔及侬的花束》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然而读懂它,却需要别人从未经历过的的体验。我想钟子筠的选择是对的,至少如果六年前钟子筠留下来,两个人的结局绝对不会比现在的更好。  被称为“情感素描家”的浅白色很细心的在最后列出了书中曾出现的音乐,许多音乐还附加了自己独到的点评。无比感动。正如浅白色自己所说:我们为什么会迷恋旧事物?因为它们记载着我们的来处,它们是我们曾存在的证据。遗忘过去,就无法拥有未来。在年纪小的时候,你常常与回忆抗争,用尽各种方法去忘记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宁愿将某些真实的记忆变作乌有;到很多年后才会发觉:真正的遗忘就是时间本身。即使再回到那些记忆曾发生过的现场,或许都只见到时过境迁与面目全非。往事偷偷地被抹去了痕迹。人就是种奇怪的动物,想遗忘时力不从心,想记住时又无迹可寻。得不到已失去的道与理,古人一早说尽。王尔德说了,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一种是得到。只愿我们能在互相辨认中慢慢长大。

我们在跌跌撞撞中前行,有钝痛,却终将长大

25、29、34,三个不同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不同年纪的三个女孩或者说女人的不同的故事。她们的故事,或迷茫或狗血,有无头苍蝇式的冲动,也有因错过而留下的遗憾,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认真的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不知疲惫。聂蕙葶 ,25岁,过气作家。因为一部小说过早的成名使得她一毕业就坚定自己要当一名专职作家的决心。然而用她自己的话说,也许是灵感被过早的挥霍,终有一日,她由一名畅销书作家变成了一名滞销书作家,正所谓“生得耀眼,死得干脆。”她迫切的需要一个好故事,一个能咸鱼翻身的好故事来摆脱目前的窘况,于是她在网上成千上万的私家侦探中,找到了李惟。这个敏锐、多疑、其貌不扬的侦探成为了她最后的救命稻草。收集素材的过程漫长又毫无目的性,宅女的生活从每天宅在家演变成了盯梢、和李惟拌嘴、接受侦探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挑战。25岁的她,有着为梦想坚持的孤勇,介乎于女孩和女人之间,逐渐在学会试着适应这个社会,融入这个社会,并且渐渐的找回了曾经的那个会讲故事的自己。倪茵,29岁,辞职待业。矛盾综合体,明明忘不了初恋却总是嘴硬的为自己寻找任何可寻的借口。勇气虽然有增无减,却开始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结果,还会犯傻,却不再冲动。信奉既然已经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何不继续等到自己的Mr.Right。身边有两个男人,GAY蜜季然和渣男傅明,前者是自己的精神慰藉,而后者却是道一错再错的选择题。29岁的年纪,不上不下,还有着年轻的冲动却也逐渐对所有的事与愿违习以为常。活在昨天的幻想中永远不能对那个“渣”说“NO”,按着repeat键重复昨天的故事,直到某天醒来,擦除记忆重新上路。钟子筠,34岁 ,著名编剧。她的故事发生在她27岁时,年轻似乎意味着不可理喻的勇敢,一身咖啡渍陪着他们穿过特拉法加广场,逛进国家美术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那是怎样美妙的一天,似乎早曾相识。年轻仿佛预示着无所不能,一头栽进去而不问结果,轻率么?人生还那么长。直到6年后和Joe的再次重逢,那时,她34岁。回忆过去就如同在时间的河流中逆行,彼此辨认着时光的流逝。如果回到过去,她的选择是否会不同,恐怕这不该是一道选择题,因为我们从来无法辨别不可预知的未来。他的不确定,她的不敢。每个女人从女孩转变成女人的过程中,都将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他。25岁时的侦探,29岁时的渣男,34岁时的查理。其间却没有什么必然性。那个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满身勇气的小女孩逐渐学会规避烦恼,靠经验和规则生存;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间,我们也学会有更快乐的选择,无论糟糕还是圆满都能坦然接受;年轻时的“不在乎”变成岁月积淀下的沉稳,没有后悔与不后悔,面对选择后的结果不再有值得与不值得,一切变得释然却依然有梦。《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的查理,从智障到天才的过程,漫长又短暂。智力衰退的过程仿佛一场让人绝望的梦,在手中流逝却又无能为力,他曾亲见晨曦微露却又很快黑暗降至,却最终归于平静。这是一场对自己的辨认,短暂却曾有希望,我想,如果给查理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依然会如此选择,因为至少曾经存在过。这不是我第一次看浅白色的书,说实话,以前对她这种清汤挂水的文并不太感冒,《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三个女孩的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细细品读,却发现,其实故事中的女主可以是她,也可以是她,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个女孩,从女孩到女人的过程,漫长又短暂,25-29-34,看似简单的数字,20岁时,我们觉得自己就是全世界;25岁,突然意识到,其实世界并不是想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怀揣梦想却处处碰壁的我们,开始学着用世故和冷漠武装自己,有些幼稚,有些迷糊,犯着孤勇的傻气;29岁,似乎是个坎儿了,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婚了,有娃了,一个电话随时就能出来胡吃海塞的人少了又少了,到最后开始怀疑自己的这份坚持是否值得,是不是也该找个人嫁了?只是他不愿将就,我不想凑活,总是一遍遍安慰自己说:已经坚持了这么久,还有什么等不了的,我的Mr.Right一定会来。对爱情依然存有幻想,连自己也不知道这该叫单纯还是矫情;34岁,岁月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细小的皱纹渐渐爬上我们的脸,逐渐被归到大龄剩女的队列中,开始恐慌,更多的是迷惘,审视自己的过去,却发现,曾经的孤勇似乎变成了对生活的坦然接受,单纯鲁莽渐渐离我远去,换来的是沉静内敛,还有对生活的释然与包容,曾经的人与事我以为他已消散在岁月的长河中,但其实并没有,他一直都在,回忆如此清晰,只因我从未敢忘记。当我们不可避免的老去时,曾经的自己却并未消失,在经历了迷茫,挣扎,抗拒,最终,我们学会了坦然和感激。人生似乎是一场互相辨认的旅行,我们彼此辨认着曾经的自己,也许还有遗憾,也许也曾后悔,但是一切却又似乎不那么重要,我们还怀揣梦想,还有期待,对与错,成功与失败,何不就让他消散在风中,三个女孩儿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们也将会有我们的40,50,60......生活在继续,我们也将遇到属于我们的下一个阿尔吉侬。

互相辨认中老去

首先说如果有3.5星的话我会那么选,因为这本书用“还行”描述就太可惜了,用“推荐”描述又太不客观,原谅我腹黑,不过文字这么好,那么我就给四星。书中描述了三个阶梯年龄单身女性的不同生活状态,作者最擅长的其实不是所谓的情感白描,而是人物塑造,我粗略的计算了一下,作者最少让七八个鲜活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尤其对书中gay蜜的描写尤为生动,不难推测作者身边是否也有个gay蜜。说到底作者做到这一点十分不容易,因为如果想要人物丰满的话,必须要用足够的故事,作者对这一点力道掌握的很好,我十分欣赏。关于作者描述的小资情调或者什么氛围,我觉得这些生活离我们当代中国大众女性已经不远了,因为至少我遇到的很多女性会这样生活,我不代表大众。这世上有多少个女性就有多少种性格。这不是什么名句,这句话是我说的。女性就像猫,很难猜透她们的性格,这本书也满足了一些窥看瘾。不过说回来,大家都说书中三个女性有着不同的人生,其实我觉得,她们之间也有一些相同之处,她们就好像经历着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聂蕙葶经历过的此刻,也许钟子筠也有过同样感受,钟子筠此时的感情,倪茵可能将来也能感受。毕竟这世上只有两种人,这世上也只有一种主旋律。我们对生活什么态度,生活就对我们什么态度,我们期待爱情,爱情也随时可能敲我们的门。聂蕙葶的感情相比至少有些懵懂,虽然不乏自己选择的因素,但是毕竟是爱情来找她的,我猜如果倪茵读到聂蕙葶的故事,必然要感叹聂蕙葶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去浪费去享受去思念,总之,做一个让宅女出屋的男人,李惟做到了。而对我来说最同情的就是倪茵了,我看得出来,倪茵的情感最脆弱也最细腻,不过漂浮不定的感情让她比聂蕙葶显得更加懵懂,究竟爱情在哪,究竟值不值得,我估计早已不是倪茵要考虑的了,她只是做了,自己此时此刻想做的,剩下的交给时间和可恶的男人。钟子筠是这三个女性中事业的典范,有出国的经历,也有不错的职业,前不久还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只可惜孑然一身,唯一的女伴也认识不久。我觉得这样的女性心中应该最乱吧,虽有那种曾经沧海临危不乱的处事态度,但一段往事如果窜上了心头,她的心里必定翻江倒海。我爱你,可惜我不想和你在一起,你只是我的一段记忆,这是种子筠对爱情此时的态度,我还记得你的温存,只可惜现在我不是那个年纪的女孩了。我们在时光中辨认对方,也在时光中辨认自己,旧时光给了我们太多的浪漫,镌刻在回忆中就变成了我心中永远的伤。女人是情感动物,他们有时会用大脑思考,有时会被回忆左右,有时不顾一切,有时却头也不回。但是我坚信,如果不让一个女人等待你,那么女人也永远不会让你失望,珍惜他们,因为互相辨认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最后帖子一首我最喜欢的描写女性的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给予老去不再颓废的理由

给予老去不再颓废的理由柳白/文我们都希望爱情浸泡在文艺青年的世界里,密封多年都不曾改变,直到婚姻剥离生活的细微,才同意让岁月入驻那看似真切却已然飘邈的思绪中。无情性爱带给我们麻木的生活习惯,真爱不相伴却始终让生活无法靠岸。我们在习惯中一天天老去,不分白昼而近的夜色难以撩人的缘份,种下一地苍凉收不起的泪水。剩下的是多少,留下的是多少,施舍后的还有多少,刻骨不再铭心的又会是怎样?所以,我还值得庆幸,文字给予了我最难以忘怀的过去。如同柳白遇见张小娴的淡雅,只言片语间流露出自然的流恋,永远怀揣青春时代的梦想,那一刻或许我们真的不曾长大。而当柳白读到浅白色的文词,总觉时间太窄,指间太宽,每一次的邂逅原谅每一次的流光,任由浓情画面展现内心的苍白,一点一滴拯救如今的爱情与婚姻。当年柳白形容浅白色的书,透着女人时尚的美,传递出《日光微澜》式的忧伤与浓情。然后,她把这种情绪带进书中,以最强烈的语言来完成那个让我们都需要路过青春的爱情故事。《巴黎没有摩天轮》细密宛如一场生命的叫嚣,让婉约的文字像花中水落的纤红一样镂空浮弱城市街角的任何一种穷忙。如今铺于美式咖啡旁的《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一书开始共鸣起柳白这个即将三十男人的另外一种情怀,对生活的迷茫,对爱情的失望,对婚姻的习惯,对生命无法奋斗的流浪,空虚,不知所措,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觉得是一种负担。我试图在找寻能够给予我人生的新的力量,努力面对好一切固定式的捆绑,只强调一个答案,我活着还有怎样的意义让我青春激荡。我喜欢书中的一个个故事,连接成一种信仰,不再迷失方向,即使远行,总有一种情感在心底宽恕岁月留给我们的蹉跎。那是我们留给过错的借口,面对老去不再颓废的理由。

流光容易把人抛

磕磕绊绊看了几个月,总算把这本书看完。从前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天天掰着手指头,想怎么还没毕业呀,光阴似箭什么的是很遥远的东西。可当我小升初,再到高中毕业,同样是六年的时间,却是连手指头都还没开始数时间就过去了,这个时候才算体会到什么叫白驹过隙。这时收起一直前进的脚步,回头想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竟是蒙了一层薄纱,只能看到一点模糊的影子。什么时候开始,我的世界里再也看不见原来的颜色?最初的梦想我是否还在坚持?什么时候开始,我已不再年轻?而在慢慢老去的我,又是否有勇气再去寻回那丢失的初衷?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彷惶,时间飞逝,而我再也找不到小毛孩时与时间的那种强烈的摩擦感。可聂蕙葶能为希望依然渺茫的未来重新振作,倪茵有了可以安心依靠的肩膀,钟子筠能有一个完整的道别......她们都曾在世界周围寻找自己曾经的影子,我是不是也可以毫不犹豫的迈出新开始的第一步?流光容易把人抛又何惧,老去是无法避免的现实,即知人生有限,那就抛开追求完美的小肚鸡肠,紧握手边的幸福,如此亦是无憾。

衰老是人生最棒的礼物

70后看不惯80后,80后瞧不起90后,大家都恐惧00后,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年长的总是对身后的毛头小子不满,觉得他们幼稚、任性、不靠谱,还没有理智和责任感。正撞上我们的后辈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这种感觉就更甚了。那么,面对这些“后”们,我们就无计可施,教不会他们人生的悲喜和苦痛了吗?或者,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听天由命?再过一年,女作家浅白色就迈入30岁大关了,站在“奔三”的分界线上,她推出了新作《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这个小说,描写了三个单身都市女性的生活片段,勾勒出她们内心的焦灼、彷徨和信念。25岁的聂蕙葶是个典型宅女,沾了“出名要趁早”的光,在学生时期就成为畅销书作家,以致毕业后没有找工作,一门心思在家写作。但是,年轻时的才华很快耗尽,她便由畅销书作家变为滞销书作家。为了改变现状,聂蕙葶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钟子筠的创作班学习,并与一名私人侦探达成协议,跟随他进行跟踪、盯梢等工作,以便收集写作素材。钟子筠,34岁,曾在美国做热门电视剧的编剧,现在回国搞舞台剧创作。她看起来很年轻,很洒脱,但周围的人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她有不平凡的感情经历。是的,27岁,她还是个无名小卒之时,在途径伦敦时和一个英国男子邂逅,并催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恋。他们彼此倾心,互相吸引。只是,在分离之际,他们都没敢给对方承诺。倪茵也是创作班的学生,像作者一样,29岁,应该是稳定下来的年纪,却跟相识9年的男友若即若离。男友曾经背叛她,曾经弃她而去,到国外发展,但只要男友召唤,她仍不知悔改地前去相会。当年的感觉太强烈,倪茵再也不能从别人那里找到,所以,男友就成了她唯一的情感寄托。三个女性有各自的痛,也有各自的精彩,如果时光停滞,她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沉溺、迷醉。可是,上天不会给人止步的机会,衰老就像魔咒一样敦促着留恋青春的人们,让他们做出应对老去的准备。因此,聂蕙葶虽然有吃有喝,但必须走出家门,改变宅生活的沉闷,重新找回灵感。这期间,她战胜了对陌生人的恐惧,也收获了私人侦探的爱情。钟子筠的光环最强,但也最害怕失去。六年后,和英国男子重逢,即使万般不舍,她也没有随之同去。她怕失去一生最宝贵的记忆,怕这份至真至美被时光磨损。在衰老面前,她做了逃兵。还有倪茵,等待9年,只想为了证明男友值得爱。当男友遭受了别的女人的情伤,终于明白自己对她很“渣”,想守在她这个值得爱的人身边时,倪茵与时光妥协了。她终于认清楚,男友当年对她就不曾像她对他那样认真,男友的改变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成熟,她接受了这份迟来的真感情。毕竟,她也回不到过去了,时光改变了他们,他们也在时光流逝的过程中互相辨认、互相了解,直到节拍合适,再次携手。看了浅白色的故事,我们就明白了时光的伟大和残酷,它能让性格各异的人不得不成长、成熟。在时光的洗礼和打磨中,不管你是什么“后”,不管你是不是物质喂大的独生子,你都无法不解答这个致命的人生课题。所以,我觉得,衰老是人生最棒的礼物,它能让有权有势的人清醒,让叛逆暴戾的人平和,让彷徨无助的人坚定,让畏缩不前的人勇敢。没有衰老,独裁者会不可一世,富贵者会不懂得惜福,娇生惯养的人会永远不明白人生的真谛和意义。那些替后生焦虑、对年轻一代不齿的人,可以放宽心等待,等待时光将老去悄悄送给每个驻足在青春中的人,让他们抬起脚来,走向成熟,也走出自己应有的人生之路。

时间老去

我曾年少懵懂,如今我正要老去。我早已经意识到:当我有一天我们不可避免地老去之时,也将目睹曾经的自己渐渐消失。我想我可能会为自己错失的一切感动懊悔,但胸中还积满了如此多值得想念的食物,我的心涨得想一直即将爆破的气球。单这段强烈的感觉会慢慢消退,因为没有谁会舍得让它迅速燃尽。关于我往日经过的每一个瞬间,此刻我出来感激别无他想。我没有心存不甘,也不在惧怕老去。我知道,你不懂我在说什么。这不要紧。总有一天,你会懂。浅白色的文章总是这般的让人看着觉得有道理却又有种无法说出的感觉,让心里沉甸甸的,有些压抑的难受。成长本是很平常的事情,成长的过程也多多少少的有着各种的事情的发生,让我们去经历让我们去思考探索,然后开始新的生活。经历过自己的磨砺,回头再看看,总会有 很多的感悟。往往身边的她们,如同我们每天路上擦肩而过的人一样,有着栖息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美好、焦灼、悲伤和快乐。书中是三个女人的故事,三个不同年龄的单身女人的生活片段。她们的年龄分别是25、29、34,三个岁数是女人生命中觉得可能会有改变或者不一样感觉的年龄。过了25岁,你就会觉得一个女人已经开始老去,但是还是着希望和期盼。不想这样生活,却不知道如何改变,对未来依旧迷茫。29岁,已经是和三十挂钩的年纪了。它是一条分界线,有着不知意义的迷惑。34岁,心境已经无处去寻了。岁月渐长已经不会带来任何答案,改变我们的不是时间,而是一个又一个不期而至的契机。时间万物皆有联系,无须犹疑太多,做认为对的事情。然后体会这三个不同年龄女人之间的故事,慢慢的感悟最会有豁然开朗。人,终将会老去的,这是能预知的未来,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相同。原先的害怕担心迷茫最后会安然接受。不怕日老,只怕日复一日的平淡,虚度光阴。年岁的渐长让我们虚幻斟酌,学会思考,虚幻犹疑,让我们少去了好奇,无知的勇气,热血的直接和单纯的相信。浅白色说让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那么就如此的生活中学习着吧。最后:很喜欢作者提供的歌曲和歌词。很久没有的对外文歌曲的欣赏,很是怀恋,是很棒的推荐!

爱情是个梦,而我睡过头

“二十五岁”对单身女性来说好像是一个唤醒睡美人的吻,强迫每个人醒来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这是童话的结束,现实的开始。再也没有安静无梦的睡眠,有的只是回不去的过去,和不得不面对的将来。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之一倪茵感慨的那样:“二十几岁快三十的年纪并不大,想起可说的故事却都是很久之前的回忆。我们都单身、独居,独立之后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便是给自己的世界砌上墙。墙内安全温暖,回忆是一箱珍贵的行李,唯有通过它才能触摸曾经的自己。”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个故事也不例外。25岁的聂蕙葶,从曾经的畅销书作家到如今的滞销书作家,眼看着自己逐渐失去了讲故事的能力却无能为力;29岁的倪茵,事业爱情皆无着落的双失青年,和Gay蜜相依为命;34岁的钟子筠,曾经是某部热门美剧的主创之一,回国后第一部作品是由《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改编的话剧。粗看起来,三个女人除了都是独身之外,没有任何共通之处。然而,根据六度分离理论,我们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的距离都只有五个人,所以命运奇妙的把她们联系到了一起。钟子筠开了一个业余写作课程,而聂蕙葶和倪茵都是她的学生。但作者浅白色并没有将三个主人公放到一个交叉叙述的故事里,她给了每个人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他两人在那个故事里只有淡淡的侧写片段。三个部分单拿出来都是一篇精彩的中篇小说,并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合在一起又像是高中低三个声部,共同为一首爱与生活之歌唱出了动人的和声。她们唯一的交集是在课上讲述自己最难忘的经历,她们都被对方的故事所打动,但仅此而已。因为她们都在自己的故事里自顾不暇,那些自认为是独一无二此生不换的经历,对他人而言最多也不过就是精彩的故事罢了。所以,她们的共通点比她们自己想象的要多,她们都是沉浸在回忆中停滞不前的人。她们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将来的生活,站在曾经的自我和未来的自我的分界线上,现在的我何去何从?这类故事题材总是能激发出文人墨客的创作欲望,尤其是女性作者。从开山鼻祖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丁开始,作家们就热衷于探讨“未婚女性25岁之后的人生”这一充满生命力的命题,根据自己第一手或二手的经验,为读者提供种种莫衷一是的答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女性独立意识的提升,无论是婚恋还是个人生活,女性都有了更多选择。因此以数名女性的日常生活为缩影,挖掘女性深层情感和心理,展现女性命运丰富可能性的作品应运而生。例如美剧《欲望都市》、张艾嘉执导的女性电影《20 30 40》、张小娴的成名作《三个A CUP的女人》等等,都曾风靡一时,备受白领女性追捧。然而,从来没有一部类似题材的作品像本书这样打动我。因为她不仅写出了我们的“爱”,更写出了我们的“怕”。爱情本来就有这矛盾的两极,爱上一个人就像是突然有了软肋,又像是突然生出了铠甲。大多数作者都能写出爱,那些粉红色的仿佛空气中弥漫着糖粉的日子。然而我们的怕呢,谁能那么准确地看出我们的怕?小说里钟子筠对好友范蕾说,小时候怕的只是样子变老,长大了才发现唯一可以努力保持的也只有样子了。我们都在不可遏制地变老,年轻的时候,我们坚信未来我们能遇到最好的人,更好的爱,然而逐渐老去时才懂得爱这种东西必然的结局:它只是个选择。我们怕自己最终选择一个过得去的,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人;更怕别人也把我们当成了还凑合的选择;最怕的是到最后,已经别无选择。最后,她们都有了各自的选择,有的欣喜,有的如释重负,有的心存感激。钟子筠说:“坚持从来都很容易,难的是决定什么时候放手。”无论是坚持还是放手,最重要的是能够为这个选择负责,而不要心有不甘。有的人可以习惯一个人生活,也可以装作不曾爱过,那都是因为,他们明知道爱情是个梦,但仍然选择睡过头。

有一种苍老叫无能为力

不知道怎的,我总觉得我读《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时有种偷窥的感觉,像刻意闯入这个世界,审视,然后随时准备抽身离去。我想,或许是开头的那种违和感吧。故事一出来就是“23华氏度”、“克雷格叔”、“阿斯顿马丁的DBS”,这些让我读惯了开着奔驰、宝马的网络小说有点不适应,而随着故事的推进,我又觉得我似乎应该属于这个世界,看着美剧、在大城市里奔波、习惯的使用各种无节操的段子。于是,我努力看成自己是这个故事里的一员。整个小说其实分为三个故事,聂蕙葶与私人侦探、倪茵与前男友、钟子筠与偶像。我不知道整个小说有什么三段论,对于一个对“三”有点执着的人,我很希望能将这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什么、什么和什么,但我找不到共同点。只知道,他们在彼此的故事里充当跑龙套的角色,然后又演绎着各自的故事。这点,或许更像我们狗血的人生,我们既需要人去分享,但又生怕别人抢了自己的戏份。或许,整个小说只是浅白色一个精巧的布局,既然不能写一个大气磅礴的爱情故事,就让那些细节去描述曾经发生的过往,难怪,她被称为情感素描家。我最喜欢的或许还是倪茵与前男友的故事,如果要说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我也曾负人与被人负。当倪茵在与过去纠结时,我总带着歉疚的想对她说,你傻的,别人不过是拿你当个充电器,充满电了就走。尤其是读到最后,我突然有种释怀。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在梦中梦见给某某道歉,却发现人家早已忘记自己。《为了报仇看电影》里面,有一个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成熟,要么让他当领导,要么让他变老。所谓成熟,就是适应和原谅了世界的不平等。看完《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我也忽然有这样一种感觉。当我们年轻时,我们以为爱情就是天大的事,我们也愿意相信,只要自己心中有爱,就是石头也会被自己感动。但是,我曾经的一个闺蜜对我说,如果每一个对她好的人她都要接受,那岂不得三夫四郎?于是,我们开始知道,要想在一起,除了对你好,也要你喜欢。——这话,在书中那个比女人还女人的季然也这么说过。再后来,我们相信,原来即使相爱也不一定能永远在一起。我们也开始试着原谅这个世界,原谅他或者她。我不知道倪茵最后的结局是怎样,只希望不要再去找回过往。

女性的自我辩证

我想这不是关于青春的作品,而是一场女性的自我辩证过程。三个不同时期的女性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在自我的视野里,不断地认同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一个极具个人意识的女性的声音,大龄文艺女青年就是这样的么?最起码她表达的是一类女性的声音!但是文章真真儿的长句子太多了!直接怀疑者丫是否外国文学读多了!别的就不想说了………..

有多少青春愿意重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春”成了时下热词。大银幕、小荧屏、小说、媒体到处可见热议“青春”。正当青春的 “吐槽”青春,青春不在的 “追忆”青春。浅白色新作《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也是一部与“青春”有关的作品。读过她,一个问题会油然而生,你可以回避不答,但却不能不去思考。如果可以,我愿意重回青春么?曾几何时,我们跌跌撞撞、懵懵懂懂成长,孤勇、执拗、坚持。岁月在一分一秒中潜移默化着我们的生命。“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然而时间的刷子渐渐磨平了我们的勇气、天真和想象。在岁月的沉浮中,我们学会了妥协、宽容和放弃。浅白色《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用三个女性的故事,诠释着我们如何与青春挥手作别,留下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聂蕙葶是一位曾经的畅销书作者。一个随着年龄渐长,失去了想法和坚持的人。她宅在自己的世界里,回避选择和变化。表面波澜不惊,内心焦虑不安。在与私家侦探李惟的相处中,慢慢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每个人生来都是一部毫无章法却丰满动人的小说,只是我们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秩序井然的大纲。”当聂蕙葶像大多数人一样习以为常的生活,不再对外在的一切满怀好奇,便失去了那个曾经会讲故事的自己。从聂蕙葶的故事,浅白色想告诉读者,青春不代表年龄,代表一颗敏感热情的心。岁月可以改变容颜,磨平棱角,但夺不走属于自己的那颗心。倪茵的故事更具有代表性。很多时候,青春的意义就是浪漫而不靠谱的爱情。一旦我们开始循规蹈矩,一旦我们能够辨识爱情的虚幻,似乎就意味着青春正与我们渐行渐远。倪茵与初恋男友傅明的关系兜兜转转,最终爱与不爱已经不重要。在彼此的见证中慢慢变老,曾经沧海,我们的爱过了保鲜期,却依然可以在保质期内相伴彼此走过人生四季。“直觉和冲动是生而为人的本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日复一日努力克制并日渐丢失的东西。”倪茵的可爱之处正在于忠于自己的本能。人生这么长,总要为自己找到舒服的姿态生活下去。不要以为伤痕会永远留疤,时间是诚恳的,它会公正地抹掉你可以承受的印记。谁说幸福不是一种愚钝和妥协呢?如果聂蕙葶的故事是一杯平淡之中蕴含草木温润的茶,倪茵的故事是一杯刚入口略带苦涩却越品越香醇的咖啡,钟子筠的故事一定是一杯红酒,令人心神摇曳、唇齿流芳。一个人一生有多少概率,可以在异国他乡、特别的时间地点、邂逅特别有味道的异性?浅白色故事写到这里,我以为离生活越发远了,离情感更近了。浪漫的邂逅故事漂亮得让你赞叹,而在最精华的部分却戛然而止。其实生命原本可以有很多精彩,却因为我们的贪婪,将心中的欲望付之行动而扼杀了绽放的可能。试想,如果六年前钟子筠留下来,两个人的结局绝对不会比现在的更好。电梯里紧紧的拥抱,生命中有一个人会永久地被记念,这是一种多么可遇不可求的幸福。当我们渐渐成熟,激情和冲动被深深埋在心底只有瞬间喷薄而出的可能。即使这瞬间,也被我们恰到好处地把握。这也许是上天赐予我们青春不在最好的补偿,将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留在我们心里,而不是让它演变成柴米油盐。我愿意重回青春么?回答这个问题,要有个前提,如果可以弥补曾经留在青春里的所有遗憾,我愿意回到青春重新来过。如果无法弥补,眼睁睁看着遗憾再来一遍,那么我宁愿留在此时此刻此地,拥有一颗清明的心,因妥协、宽容,放弃,而幸福。

《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时间的答案,随风而逝

可以这样讲:“是作家的真诚,提高了她语言的魅力。”作者用三个互相关联的讲述者,撑起了一个很普通的与爱情有关的命题。或许这样的安排难称惊艳,但作者的笔调是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没有浮华的矫饰,可以跌宕的情节起伏,有的仅仅是平淡的叙事以及,因时间而生的,淡淡的忧伤。作者是真诚的,比方说在最后作者列出了书中曾出现的音乐,许多音乐还附加了自己独到的点评。有些声音是不会褪色的,文字如此,爱亦是。25,还可以守望浪漫就像电影《20,30,40》一样,年龄在这部作品中是很重要的标志。首先登场的聂蕙婷25岁,大学刚毕业,凭着一部畅销书轻易品尝到成功滋味的她却迅速遭遇低谷,前途漫漫,可以用来希望,也可以用来迷茫。25岁的她选择的是坚守梦想。这似乎也是只有在这样的年纪才有勇气和资本选择的赌注。她继续不靠谱地走在“自由作家”的路上,报了个学习班,跟了个私人侦探积累素材。我相信每个以文字为伴的人都是任性的,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成功遥不可及,毕竟相比起其他自诞生便是用来迎合大众而存在的产品,文字之于作者必然要有更多的意义。真正的文字是诚实的,诚实的一定是美丽的,只是审美,有多种标准。25岁的她的故事,结局是浪漫的。差不多是因为她不曾放弃做梦吧,更重要的是她终于明白,每段记忆都是值得珍藏的故事,至于落成文字,则需要曼妙的心境。29,站在十字路口伊坂幸太郎在《沙漠》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有勇气,沙漠里也会下起雪。29岁是这样一个年纪,来自青春的勇气注定不会一夜之间消弭,然而来自记忆的内容提炼成阅历,理智与情感仿佛一条路的两个方向,每个决定都步履维艰。29岁的倪茵开始学着靠谱,只不过这代价,似乎是要让心灵经历长久的煎熬。但理智,会让来自煎熬的痛苦,淡薄了许多。浅白色是被称为“情感素描家”的,这个有趣的称谓在这个故事里体现得很明显。倪茵的故事与她曾经深爱的男人有关。如果这样的故事交给法国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一定会用浓重的心理刻画去推动情节。只不过这样的写法,会让读者也很煎熬。但在这部愉快的作品里,作者丝毫没有使用浓墨重彩去展现心情,但一切已然淡淡地跃然纸上了。34,花束给阿尔吉侬《献给阿尔及侬的花束》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然而读懂它,却需要刻骨的体验。世间总有很多事是两难的,比方说爱情。34岁的年纪,总算在经历后才懂得了该怎样去经营,只不过当时的心情,已经无处可寻了。34岁的钟子筠已经实现了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了。尽管这几乎是以爱情为代价的。所谓成熟,一定是与变老同时发生的。尽管有关浪漫的记忆依旧鲜活,但冲动已经不再了。戏剧的重点在于表现冲突,以戏剧为业的钟子筠的生活也充满了变数。原本已经深埋心底的声音重新回到身边时,该如何续写完美呢?答案都飘在风中。且听风吟,因为你要的答案只在风中,从不停留。人一定是会老去的,只是爱永远不会。或许有一天,我们已经天各一方,但我最渴望的是对于那段共同的记忆,我们还会有甜蜜的默契。Just hope,you know my name.

最暖不过爱情,最凉不过人心

浅白色,是我一直喜欢的作家,读她的第一本书是《巴黎没有摩天轮》,简洁优美的文字瞬间惊艳到我,于是开始固定追寻她出书的脚步。直到《始终不聪明》,单单一个书名已经让人神驰,恰好那时因一些事情在怪罪自己太聪明,所以感觉浅白色是用心思在写作的人,所以才会这么轻易的走入我心。所以这次看到《我们在相互辨认中老去》,就毫不犹豫的收了。我猜,这本书中某些故事、某些原型,一定和作者的生活或经历有关,毕竟这么文艺的一个小众圈子,故事不是随便谁偶可以靠臆想揣测的。三个三十岁左右的感性女人们,在事业低谷、爱情无果的惶惑中深陷迷惘,三个相互独立又互有融合的故事,写出了希望,也写出了绝望,所谓最暖不过爱情,最凉不过人心,如若在三十而立的年纪而未立,也便不得不孤绝的发出这样的喟叹了。正如那句话所说:“我们真正惧怕的并非老去本身,而是怕自己与这世界之间的关联变成一种贫乏而僵硬的模式。”聂蕙婷:从畅销书作家到滞销书作家,幸福来得太容易,失去得也太匆匆,过山车般的职场生涯令她变得缺乏自信,不知不觉中宅了起来,幸而她还懂得自救,还有热心的闺蜜拯救,开始积极收集写作素材并投身写作培训班,此后的故事不需着墨,已然是一条明朗的大道了,最重要的不是未来是什么,而是能够面对未来的积极心态。这个故事同样适用于正在辞职对未来深感迷惘的我,十几年如一日的重复着同一个类型的工作,职业上的厌倦,事业上的瓶颈,无法突破的自我,以及日渐消沉的激情。。。当我思考何去何从之际,读到这篇文章突然豁然开朗了许多,对于未知的未来也多了几分果敢,时间就在这里,路就在那里,最重要的还是往前走而已。倪茵和钟子筠的故事有几分相似,一样的爱情题材,一样若即若离的关系,是相忘于江湖,也是只在乎曾经拥有,爱情走到最后总是若有所失,拥有或失去只是一种形式。我想那些散落于江湖的爱情最终都会变成午夜梦回的耳语,关于得到或失去,也是关于爱情与亲情,再没有悸动的心,有的只是难以割舍的关怀。两个内心戏都很磅礴的爱想事情的女人,一个用一段阴差阳错的“爱情”无意间刺激了对方,另一个在时间的消耗中不断相互追寻关于爱情最户的蛛丝马迹,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不愿轻易的相信直觉,不愿轻易的开口,于是不断的错过。。。故事也许发展下去永远不会有最完美的结局,但生活,始终在继续,而人们就这样在故事中渐渐老去。正如作者所说:“她们就像每天在路上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那一张张陌生的、渐露疲态的脸,她们是你、是我、是栖息于我们内心的美好、焦灼、悲伤和快乐。”通过故事中的悲欢离合,我们很轻易的就可以部分对号入座,而在这些故事中,永不缺乏的就是真诚的投入。其实这世上的女人们,并没有太多种不同的思维组合,无非是,关于爱情,关于未来,关于人生。。。

爱情三选一

不可能换个方式共同生活下去,也不可能换个方式相爱:世界上没有比爱更加艰难的事情了。 ——马尔克斯《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浅白色真实叙述大龄文艺女青年的感情,大概不是很多人喜欢或者理解,他们想看的是虚拟的爱情,那样的爱情热闹,而真实的爱情总被过滤,更不会被记起或者倾诉。却这本书不是浅白色最好的作品,也不是最差的一部。A day in a time,我们淹没在每个日子里,却无人生活他的生命。真正的生活,距离我们是最遥远的银河。或许像无人居住像月球一样, 但我们却不让丝毫感觉孤独,却是你我共睹的巨大沉默。当旁观原来的一个世界, 人,声音,断片,无数小小的事情,延伸进入我们的视觉,原来丰满的日子一直立在我们的面前。若是不举起一天的充盈,你指望怎样承受这一生,这比一切日子加起来还要长的一天。在自己的“一天”,应该一直留有一个地方,独自留在那里,然后爱。不知道是男还是女,不知道如何去爱,不知道爱的如何,也不知道可以爱多久,只是要有一次爱情的等待。呆宅的女作家聂蕙葶,近似的选择困难症。她永远不是真实的自己,因为如何去考虑鱼和熊掌兼得取舍的问题,那做一个选择真的无比艰难。做或者不做,她没试。聂蕙葶只是把主动权交给他人选择,所以她总是以接受的姿态延续人生,她的生活总是被种种的选择干预与改变。她知道,生活的选择项只有两个,可是她只想一个。而且选择太多往往会选个最差的。当她开始面对写作事业的一个紧急选择,聂蕙葶不得不独自开始人生路。不然真的只有慢慢的扑街了。她去上有名的写作课,她跟着私家侦探盯梢。她所做的一切,是想唤醒过去那个过去会讲故事的自己,而不是现在平淡的日子。当她开始和李惟恋爱了。小概率事件不再是不可能。我写了那么多的故事,活了那么多的日子,可是在那么多的搜索结果里,最后我遇见你了。倪茵和前男友傅明,保持多年的酒店爱情。这是爱情吗?他的性,她的爱。从两人和平的破裂,她自己知道还在傻逼的爱,竟一直拖延至今,到现在依然没看到改善的迹象。她放下的是过去的那个人,而不是那段过不去的感情。她知道傅明不再爱他,但是她会想到他会爱上另一个人,还是会觉得伤心。也许到不是有多爱,而是不甘心吧。她这么多年一直孤单着,感情也没有更多的起色。只是与傅明的每次见面,却觉得存在感特别强吧,那种被需要和需要的关系让她对渴望。当看着她和傅明带着千帆过尽的心情,再次走在一起。突然想起一句话,“理解生活比改造生活重要得多,因为生活一旦被理解,它就会自愿地改变。”既然找不到对的人,其实可能是,改不掉错的自己。那么就此将错就错,这样总不会出错吧。但如果爱要爱的如此傻逼,这又是哪个女作家造的谣?钟子筠的伦敦爱情,没有蓝莓之夜,只剩热咖啡的烫身,一张有字的餐巾纸。她和他不在一起,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感情世界没有任何人是不可取代的,不可取代的是我的记忆。我只是在回忆里爱过你。爱情三选一,简单爱的背后就是复杂。我们孤独一人,但是内心强大,不要为你无法为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做选择,更不应该为此而烦恼。

爱情不会随着时间老去

在时间的长河里,爱情是人世间永恒不变的话题。无论哪个朝代,对于饮食男女来说,爱情是永远无法忽略的事情。浅白色是睿智而特别的,读她的文字,总是能够让自己的心灵淡定,纯粹甚至净化。那些原本很激荡迭起的故事在她娓娓道来之后总能让人轻易看到实物的另一面。从喜欢上小说和文字开始一直就喜欢这种淡淡的但引人入胜的文字风格,曾经有一阵疯狂迷顾漫,《何以笙箫默》的故事风格和叙述方法让自己大爱,原本忧伤深情的故事,在她的笔下娓娓道来,淡淡的风格,却让人欲罢不能。后来看《始终不聪明》和《巴黎没有摩天轮》,从名字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再到内容,总是能一次又一次地让自己入迷和沉思。《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叙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三个女孩子身上的故事,用她们看似不同却有着某些共同点的经历来告诉我们青春易老爱情却永不会老去的故事。25岁,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刚刚过去,这个时刻的我们不再像20岁的时候那样幼稚和单纯,却也因为刚刚踏入社会不久还怀揣着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于爱情,这个时候还是勇敢和执着的,心里带着浪漫在期待着想要遇到那个人生中属于自己的唯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从25岁到29岁,我们不停的识别,不停的相识,不停的分别,不停的错过,终于来到了人生的所谓的分水岭,往前踏一步,即是奔三了,面对亲人、朋友以及周遭那些相识不相识的人投过来的目光,面对自己近三十年的经历,你开始变得小心谨慎且靠谱,开始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想现实这个问题。对于爱情,开始滋生了将就、凑合的心理。青春稍纵即逝,然而对于爱情不得不说即使将就,在心底某个角落却依然存着希望。终于,跨过了30,到了34岁。《献给阿尔及侬的花束》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却也是最能引人深思的故事。钟子筠在34岁遇到了曾经的恋人,曾经因为梦想而放弃掉的恋人,爱情是否能够重新拾起?在生活中,我经常听到人说,哎,年纪大了,不懂那些情情爱爱了,只要平平淡淡的过就好。我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总是忍不住问自己 ,年纪大了,真的就不懂或者不需要爱情了么?错,恰恰相反,在我看来,年纪越大才能越看清什么才是爱情,才会知道什么该珍惜,该如何去珍惜。就如同故事里的钟子筠,六年后能够重遇曾经的恋人,有谁能说这不是爱情在考验两人呢?或许冥冥之中就是爱情的力量在维系吧。青春会老去,而爱情,随着时间飘散,只会愈陈愈香。


 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