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的艺术

出版日期:2016-7-12
ISBN:9787122260542
作者:[美] 阿曼达·帕尔默(Amanda Palmer)

作者简介

源于2013年十大点击率最高的TED演讲之一
美国著名音乐人阿曼达·帕尔默倾情讲述
一段低落与精彩、接受与给予、爱与被爱的精彩人生
★ 今周刊越洋专访
★《纽约时报》畅销书
★ TED同名演讲「The Art of Asking」点阅率破800万人次
★ 首位透过群众募资筹到百万美元的音乐人,将启发你重新思考对于请求、给予、艺术与爱的想法!
★ 各界名人媒体一致盛赞:
《赫芬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
U2主唱波诺(Bono)
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MIT媒体实验室创办人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脆弱的力量》作者
赛斯·高汀(Seth Godin),《部落:一呼百应的力量》作者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作者
凯特琳·莫伦(Caitlin Moran),《我不是大女人》作者
劳伦斯·雷席格(Lawrence Lessig),《谁绑架了文化创意?》作者
珍妮·罗森(Jenny Lawson),亚马逊书店著名书评家
「请求的核心是合作。
请求协助时心里不觉得歉疚的人,认为自己与世界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带着羞愧请求协助意味着:你的力量高过于我。
带着傲慢请求协助意味着:我的力量高过于你。
心怀感激请求协助意味着:我们有力量互相帮忙。」
身为摇滚明星、群众募资先锋与TED讲者,没人比阿曼达更懂得请求的学问。
她曾穿着婚纱扮成行动雕像,不发一语地请求数千名路人打赏。
当她成为歌手、词曲创 作人与音乐人时,她毫不怯于请求观众在群众冲浪时支持她(巡回演出时还让她睡在他们的沙发上)。
后来她离开唱片公司自立门户,她还请求粉丝们的支持,为自己的新专辑筹资,最终筹集到120万美元,成为众筹网站Kickstarter历史上最吸金的13个项目之一……
踏入音乐界后,她经常毫不胆怯地利用推特和Facebook 求助——到粉丝们家里当“沙发客”,请支持者们一起开狂欢派对,甚至请他们到自己的巡演会上高歌。
阿曼达因无惧请求而闻名于世,但也同时饱受攻击。她发现自己身为音乐人、朋友或妻子,仍有一些重要的请求开不了口。她发现自己不是唯一有这种状况的人。许多人都害怕请求别人帮忙,致使自己的生活与人际关系陷入瘫痪。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她探索 自己与周遭人士生活中的阻碍,并发掘“请求的艺术”之情感、哲学与实务层面。
本书是一个艺术家奋力厘清21世纪在线与线下新交流规则的故事。《请求的艺术》将启发读者重新思考自己对于请求、给予、艺术与爱的想法。
2013年,阿曼达·帕尔默应邀登上了 TED 讲台,讲述了自己逆向成功的故事——请求的艺术:我如何学会不再忧虑并寻求、接受人们的帮助。
《请求的艺术》的源头便是这次点击阅读率近800万人次的精彩同名演讲。
在这本真情之作中,作为摇滚巨星、互联网集资先锋和TED演讲人,阿曼达便激情讲述了自己近40年的跌宕人生与心路历程,以及从中体会到的请求和爱的真谛,重新启发我们对请求与接受、爱与被爱、低落与精彩的思考。

书籍目录

目录
序言
1.卫生巾与众筹 001
2.手机,关联,分享 019
3.八英尺新娘 027
4.音乐之路 099
5.互联网+我们的大家庭 159
6.吃个甜甜圈吧 191
7.请求,尼尔,100万 213
8.痛苦、快乐,后众筹时代 265
9.我爱你 301
10.给你想要的一切 331
11.尾声 353
12.后记 359
13.作者注 361
鸣谢 363

内容概要

阿曼达·帕尔默(Amanda Palmer)
摇滚歌手、作曲家、活动家、导演兼博客主,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她因任“德累斯顿玩偶”乐队(The Dresden Dolls)主唱、钢琴手,并同时为乐队作词、作曲而受到关注,目前担任Grand Theft Orchestra乐队主唱兼作曲。
阿曼达出生于1976年,从十几岁就立志成为一名艺术家。
大学毕业后,阿曼达从事过很多工作,包括5年在哈佛广场扮演一动不动的新娘人体雕塑。
直到28岁,阿曼达的音乐事业才有了起色。而此时,已经是一个艺人的“迟暮年华”了。之后,她成为一位著名摇滚歌手、作曲家、活动家、导演兼博客主。
阿曼达目前是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她与丈夫——作家尼尔•盖曼一起居住在波士顿、纽约和墨尔本等地。
序者介绍:
布莱尼•布朗(Brene Brown)
最会讲故事的心理学家,人际情感专家,美国TED超人气讲师,演讲视频播放达1000余万次,启发了一代美国青年对自卑展开思考,被权威媒体评为“最具影响力女性之一”。
著有《我已经够好了》《不完美的礼物》等百万级销量畅销书。


 请求的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请求也是一门艺术,当自己需要帮助 的时候,当自己需要支持的时候,需要帮助也好,给予的也好,考虑的不到位或者词不达意,都会令人误解。所以请求说话动态是一门语言艺术。
  •       初初看到《请求的艺术》,还以为只是一本廉价鸡汤。毕竟在这个市场上充斥着教导别人如何做人的手册指南的今天,人生中的一切活动与步骤,在某类人生观的视域内,好像都成为了程式与程序,可以依着说明书和图式达到成功和圆满。“艺术”这个词,在指导人生的语境下,也反而更像是“技术”。然而,粗粗翻了一遍这本书,便发现,它与鸡汤、指南、说明书都毫无关系。《请求的艺术》,是且仅是一个题目而已。细细读来,这本书的内容和内涵,更远远超过这个题目本身带给人的印象和感受。  自然,我并不是在说这本书文不附题。在这中文版足足有近400页的自传里,从始至终,作者都没有离开过“asking”这一主题。从最早的时候,扮成沉默的新娘站在街头等待着路人的驻足与钱币落在帽子里的声响;到后来走穴,与歌迷互动,期待着与回应着他们的支持;再到被网络改变了轨迹,让社交网络上的声音和众筹网站成为了自己事业与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作者有不敢请求的时候,有请求失败的时候,更多时候,却是因为请求他人的帮助而获益,甚至一度将此变成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只不过,比起她之后更加体面与光鲜的生活,我反而更被书中关于街头卖艺的部分所吸引和感动。在伦敦的Covent Garden街头,总能见到五花八门的街头艺人,有时驻足欣赏,有时和他们插科打诨,却从来也没仔细想过,那个沉默的站在那里的人究竟是怎样的心境。值得庆幸的是,阿曼达的自传,给了读者了解街头艺人的机会。而她做街头艺人时的经历,也使我更体悟到作者所谓的“请求”的真谛。  书中,作者有一段叙述令我感动:  “洞悉他人——真正进入他人内心,他人也洞识了我——彼此之间达成了默契。  “这些街头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无须歌声、无须言语、无须灯光、无需故事情节、无须购票、无须评论、无须背景。   “我戴着白色‘面具’,站到牛奶箱上,无声地询问每一个路人:  “你爱我吗?   “那位刚从扰扰俗世‘转身’的路人,匆匆答道:   “是的,我爱你。”  与作者的观点相似,我一直觉得街头艺人的表演,比舞台表演更加坦诚,也更加艰难,它就像即兴表演,但其中不存在任何“买卖”成分,只求过路人自主自发地驻足与付出,所以它或许最为接近作者的主题——请求。但我想,这种“请求”,绝不同于词典里的定义“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它与其说是要求与满足,不如说是期待:期待着一场邂逅,与邂逅的刹那跟那个陌生人的灵犀。而等待这样的邂逅与灵犀,其背后或许不可避免着物质的匮乏,核心支撑力,却绝对是精神的富有。只有拥有真正富足的心灵,才能日复一日地浸入着、享受着这样常人视野里的荒诞与孤独,只为了等待一个有缘人,得到一枚硬币,赠出一朵鲜花。以真心等待,换来真心相遇。  沉默坦诚的“请求”中,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甚至比那更多。  而这,也正是作者在写作这本自传时自然流露出的态度。虽然书题是《请求的艺术》,但作者并不试图教给读者如何去请求,这也不是她写书的目的。在我读来,这本书更像是分享,像讲述,甚至更像倾诉。因为它足够细致、足够耿直,言辞之间透着难言的爽朗。很遗憾,我没有读过英文原版,在读到这本书之前,对作者其人也缺乏了解。然而这本书中译本中,作者本人的真诚(与译者活泼朗然的心性),却透过文字不加修饰地传递给每一本捧起这本书的读者,真像是实实在在地与作者谈了很久,续了一壶又一壶茶,不知不觉地,便与她交换了思想——关于请求、关于艺术、关于生活、更关于爱。  虽然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有些怀疑。但是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却觉得神清气爽。因为,在这本题目看似是教人如何索取的书里,我读到的,满满都是内心的丰足、真诚和勇敢所能带给人的幸福。而这样的幸福,是需要你用等待、用付出、用真心而坚强的生活去抵达的。所以,如果这真的是一本“请求艺术指南”或“幸福艺术家之路导航”。我相信,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爱和勇敢。因此,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请求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爱的书——爱生活,爱艺术,爱亲人,更是爱自己。哪怕只是穿着二手的廉价婚纱,日复一日站在街头的雨里,也相信着、等待着,手里的鲜花可以送给一个值得的人,沉默的收获,也远远不止帽子里那些在尘世流转了许多年的几十枚硬币。
  •     互联网的兴起,给一大批有各种特长的个体展示自身才华和能力的平台和渠道,有了一群忠实的拥护者,也催生出“网红经济”和粉丝经济,个人可以凭各种奇奇怪怪的才能,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式。今年,分答横空出世,一众网红们在分答上都被提问者疯狂提问,收入如流水一样进入荷包,提问提得好的人也得到相应比例的分成。近来,朋友圈常常可以看到好友分享的各种原因的众筹,诸如为穷困家庭的病患筹集治病费用;为某个独特有趣的设计产品众筹,并以上市后低于市场价的形式返给资助者;为某个创业项目众筹……等等。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分享经济的时代,只要你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你愿意乐此不疲的与人分享,时代会给予你超乎你想象的报酬,而如何实现特长到现金流的转变,本书的作者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本书的作者,音乐人阿曼达,最初通过行为艺术谋生,在哈佛广场做街头新娘,和行人进行眼神交流,获得别人的资助,并以此为工作,干了五年。与此同时,她和志同道合的音乐伙伴们一起创作各种让人沸腾的音乐,无私和大家分享,一点一滴的和粉丝互动,情感互动,相互交流,逐步扩大自己的粉丝圈,粉丝们也纷纷尽自己的能力为她的巡演、演出等提供各种帮助,每一次,她的请求,都得到大家超乎想像的回应和帮助。诸如:她在冰岛巡演后,因为飞机晚点,她必须在那里住一晚,而在网上发布这个消息,打算在冰岛举办一场演出,立刻有粉丝表示愿意提供场地,提供钢琴,有人愿意当志愿者,有其他的乐队愿意来共同演出,全部免费,但来看演出的人可以自愿付费,一场需要耗时巨大的活动,从发布消息到成型,一切就绪定下来,不过花费一个多小时,作者将此归结为请求的力量。她获得更大关注的事情是为自己的音乐专辑筹集到120万美元的资助,成为众筹历史上筹集资金最多的音乐项目,她在TED演讲中,提出情感互通后,人们愿意帮助你。而情感互通的方式,于作者而言,就是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更真诚的倾听,以及源源不断为大家提供好的音乐,她的网页有她所有的演出信息,她最新的音乐,无偿提供给网友,于是她圈了一圈志同道合,懂得并喜欢她的音乐,愿意为她的困难慷慨解囊的粉丝,也就创造了众筹史上的奇迹。回归到其他需要通过众筹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个例上来,要想取得众筹的成功,首先就是要有一项值得粉丝众筹的项目,或者是音乐,或者创业项目;其次,是要真诚的和网友互动,能够做到情感的互通,简言之,有了真正的追随者;最后,众筹的经费需要用在该事项上,能够看到钱花在什么地方。这是一本作者从众筹成功延伸到TED演讲,接着延伸到写作自身经历的传记,可能因为语言转换的关系,内容稍显冗杂,但也不失为有众筹需求者提供借鉴的书籍。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人性
  •     看看
  •     请求的力量
  •     福音!赞
  •     心怀感激请求协助意味着:我们有力量互相帮忙。」
  •     很棒的一本书,学学会有很多收获。
  •     请求也是一门艺术,当自己需要帮助 的时候,当自己需要支持的时候,需要帮助也好,给予的也好,考虑的不到位或者词不达意,都会令人误解。所以请求说话动态是一门语言艺术。
  •     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而不艺术
  •     重新思考对于请求、给予、艺术与爱的想法
  •     很不错的图书,棒!
  •     如何请求是门学问,也是艺术。
  •     请求是门艺术,人生是门艺术
  •     没有重点,不知所云
  •     真正理解请求
  •     一段低落与精彩、接受与给予、爱与被爱的精彩人生
  •     请求的艺术
  •     感觉很不错
  •     本书是一个艺术家奋力厘清21世纪在线与线下新交流规则的故事
  •     请求的艺术~~~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