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秒思考》书评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50239517
作者:[日]赤羽雄二
页数:160页

思考术,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办法

思考术,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办法看完书之后,先后把遇到的烦恼挥笔写下来,把心中的烦闷倾倒出来,先做到“放下”,然后才能有效地“捡起”。为什么我的上司这么变态?这项任务怎么没完没了了? 2014-12-18 (1)• 她是个爱慕虚荣的人,虽然我明年就不在这里工作了,但是我今年的工作成绩可以算作她的领导业绩,她想要一个很好的业绩。她想要拿我的成果巩固她的名声。• 她也不想我毁掉她的名声。• 她一贯工作认真,不能容忍自己手下带得人没有用尽全力完成任务。• 态度差是因为她是领导,她的态度可以影响我现在的工作态度(努力还是不努力),而且她可以决定我这个项目工作合格不合格,对我而言几乎只手遮天,不需要照顾我的心情。我为什么觉得这么委屈,这么烦恼? 2014-12-18(2)• 她实在是个任性的领导,丝毫不考虑我的感受,无论星期礼拜,也不论我在哪里,都必须随叫随到。• 她说话很不好听,经常用一些“小姐”,“糟透了”这样的话,让我感觉被讽刺。• 她的工作指令一点都不明确,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却让我花大功夫去做,做完她又觉得没价值,让我立刻放弃。• 她不能够接受我的想法和意见,她只能接受服从。• 别人都在忙着更重要的事了,而我却为了这件事没完没了地一直做,熬了无数个通宵,也还是不能让她满意。是我做的不好吗?我该怎么办? 2014-12-18(3)• 我在和领导交流这方面确实有自己的问题,以后跟别的领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但这件事我认为我起码做得不比别人差,是她太在乎她自己的业绩了,不在乎我的时间成本(她当然没必要在意)。• 我要为自己的出路做打算了,不能一味地迁就她,等到这个项目结束我发现我无处可去的时候,那时候哭的是我自己。• 但我不能够无视她,因为她在一定上有资格决定我这个项目算不算完成。• 面对她的讽刺,我只能隐忍,她那样的性格,我不能做任何反驳,那会把事情搞大。• 所幸还有几十天就过去了,再忍忍,过后我一定要好好犒劳自己。• 面对她每时每刻变化的任务,能拖则拖,但不能把她惹毛了。拖出来的时间我得给我自己的以后找条路。• 所以我还得在时间管理上再精进一步,一定得让时间更有效率才行。• 谨慎隐忍,抓住机会,逃出生天。• 不能想太多,因为抱怨和委屈都无助于事情进展。不如多做一点实质性的事情。以上,问题粗略解决。但是,根据作者的理论,我这个“思考笔记”有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没有做到在1分钟以内写完每一个笔记。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一篇笔记的意义非常巨大。限时是练习专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有限时的存在,才能让大脑更习惯在凌乱的思绪中迅速抓出最重要的部分。目的是训练快速认清现实、分清主次的能力。但是初练的时候一分钟很难把事情思考的更精准,起码对于我来说起码要2-3分钟,我才能说我基本上把一个问题思考得差不多了。当然,这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耗时的问题肯定在以后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所谓“零秒思考”的终极意义,其实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率的思考,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知行合一”的“知”的准确性,为之后的“行”打好基础。日本人真是秉承着一贯的细致特点,我总是忍不住要去表扬他们。市面上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却很少有人认认真真探讨一下“术”。幸好我们不屑的事情,日本人都做了,从收纳箱到断舍离再到思考效率,我想我们真的该反思反思。这是一个简单的办法,简单到拿出纸和笔就能直接搞定。每天写10张,就算是一张要2分钟也不过20分钟,练习3个月见大效。写的时候貌似也没什么太大的顾忌,就是只要时间没用尽,想到什么写什么就行。脑海中的星星点点思路、抱怨、痛苦,通通“倒”在纸上就行。不过,看似简单的东西,却不一定是真的那么简单的。拙朴的办法其实都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总结,况且靠得住的办法一般都有靠得住的原理支撑。对于为什么我们要靠书写来(或者说语言)锻炼思维,那是因为语言和我们的思维、思考方式有着重大的联系。语言学界一直以来争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这简直变成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哪一派都不少语言学大家支持。不过,无论哪一派都承认,无论语言和思维谁先谁后,这两者绝对是彼此影响,互相融合的。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如果你的语言表达不清楚,那你的思维其实肯定也没你想的那么清楚。狭义地讲,你的语言就是你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大牛都强调,如果你想更深刻地掌握一个知识、拥有一个见解,一定要把它“输出”出来。所以说,用语言表达出来,是锻炼思路的最好办法。如果再加上限时的话,就可以不但提高思考的质量,也提高思考的速度了。至于为什么用原始的“写”,是因为随便抓起来就可以写,在时效性上有很好的保证。其次,所谓“清空杂念”的“杂念”除了凌乱的思绪,还包括对我们影响重大的各种情绪。正面的还好,但负面的情绪总是会影响工作。各种已经临头的deadline,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的任务,只知道逼迫你的领导,工作中受到的委屈,生活中受到的挫折,有时候就是让人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一头困兽,怎么走都找不到出口。不但自己烦躁不堪,谁来招你你都火大,冲着别人发泄了之后,又后悔自己不该冲动。这个时候就应该仔仔细细地用笔把它们写下来。通过书写的办法,把这些烂糟的事情在纸上心上都过一遍,然后放下这些自己暂时还无能为力的东西,先着手把眼前的事儿解决了。可能只有把它们都写出来,放在一边,自己才会在心里真的产生一种“现在只有眼前的事重要”的想法。以前我也会用写日记的方法排解心中的“杂念”,但是一写起来就好像是进入了创作的状态,自己写得泫然欲泣,心里舒服了,但手头的事却没有实质性进展。所以还是要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要把事项和心情罗列,不要开展太多。这样把多余的事都“放”在一边,才能全心全意地开始此刻的工作,毕竟,就算现状已经糟糕透了,我也不该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不如脚踏实地做事情,能改变一点是一点。这样写了长时间之后,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和他人交流起来也更顺畅了,也算是这个修炼这个法门得到的附加礼品包。然后呢,当你把基本功练好了之后,就该试试进阶功法了。怎么在笔记中更深入地思考,怎么用逻辑树,怎么把笔记上的东西总结成企划书。最后讲分类和整理,虽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写出来的东西还是需要回顾的,哪怕是过三个月瞅两眼,也还是能得到更多的进步提升。另外不断优化整理分类,也是对自己思考内容的深化,没准对这个题目能得到一个全新的理解呢。不过,我觉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迪,除了写笔记的方法外,还有作者罗列出来的400个主题,从生活到工作,从人际关系到自我完善,细微处思考,其实涵盖了普通人生的绝大部分方面。这些事情,还是别当作简单的题目和笔记内容的关系,它们其实是你人生会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你真的思考过吗?对这些问题,你到底是怎么看待的?如果相似主题的事突然发生在了你身上,你会用一种什么价值标准来确定优先顺序呢?没事的时候,还是多思考得好啊。最后说一句,思考需训练,我等众生,还得继续修行啊。

记录、思考与总结

茅以升说: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我很羡慕港剧中辩护律师洗刷冤屈的犀利,也非常佩服工作中boss思维的敏捷,我也希望能拥有发生问题时第一时间察觉到问题的关键并迅速想到解决方法的能力。想要达成心愿我需要做到这三步才有可能:记录、思考、总结。记录,这是形成思考习惯的起点。作者开篇就提到:思考通过语言来体现。对还没有思考习惯的人来说,首先需要做的是记录,把自己内心的疑惑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达到不自觉思考的目的。对大部分人来说,“说”和“想”非常的容易,而“写”因为需要一定的思考和整理就被大家放弃了。作者为了推动大家做记录,增加大家的信心,以普通人都会有的吐槽开始写,从问题到自己的解决方法,让读者树立起“原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难”的印象,逐渐形成记录的习惯。接下来是不断地深入分析。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记录下问题和当时的情况,我们就要开始分析是什么导致了问题的出现,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作者在书中特别强调了“避免肤浅及徒劳无功的思考”。就我个人来说,我经常迷失在这一步,因为自己没有思考清楚,所以整理出来的东西并不全面,被提到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就不能很好应对。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不同状态、需求下的笔记题目范例几乎涵盖了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这些问题的思考分析提供了思路,非常有帮助。最后是总结。总结是阶段性的进行思维整理,明确得失,好的保留,不好的加以改进,为下一阶段的工作生活树立目标。个人认为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不仅是对之前做了结,也为将来树立目标,鞭笞自己不断地前行。A4纸思维整理方法是作者实践总结出的思维锻炼方法,在书中有详细介绍,简单容易实践,看完之后非常想尝试下。说实话,在写这书评过程中就出现了满脑子的想法却迟迟无法动笔的情况,期待不断地练习之后能更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经意间的意识

千头万绪,不知道从何展开,有些想法一闪而过就不见踪影,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面对一些信息量大的内容时,虽有收益颇丰之感,但奈何思绪纷繁杂乱,难以洞悉全貌,而不及时记录下来,又容易挂一漏万。这是平时缺少深入思考和接收有效信息过少造成的结果,这本书准确地为这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零秒思考,所谓的零秒是指我们能在不经意间就意识到什么是重要的事,这是远古人类就拥有的意识,是在生存本能下激发的意识。而在各种无效信息大量涌入的今天,这个意识被封存起来,我们求助于计划、想法,各种能拖延我们做出决策的方法,在这种繁杂中感到心安。而实际上,思考的成果与你所花费的时间远远不成正比,我们失去对自己本能的信赖,在海量信息里蹒跚前行。求助于自己的意识其实并不是放弃思考和权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基于一贯的积累,平时就能深入思考,对自己的思考内容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随时在接收相关信息的状态中。因此,零秒并不意味着没有思考过程,而是塑造出本能应对的状态,所有的思考都是一瞬间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遇到陌生的问题,得到的信息少,也可以凭借强烈的问题意识来应对,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开展方案,而不是用盲目的信息收集来掩盖判断的可能性。如何培养出零秒思考的能力?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出了一个看似颇为简单的方法:做笔记。但这不同于我们做读书笔记,或是工作纪要,从纸张选材、写作格式、内容数量,到循序渐进的方法,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1分钟内写完1页A4纸,每页只写4-6行,每行20-30字,每天写10页,可以对一个角度进行深入挖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写一个重要的标题。坚持3个星期到1个月,就能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再坚持几个月,就能瞬间从宏观上看待问题。做笔记,即深入思考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对于文字理解上的思考,也就是对词句偏差的理解,我们会出现沟通不顺也是由于偏差的存在,你运用的词句所表达的含义在对方看来可能是另一种意思,如何减少这种误会,将沟通变得顺畅无误是需要思考的一大内容;另一方面在于对问题实质与解决方法的思考,可以通过训练来增加这方面的能力,努力想出各种可能性,不断深入挖掘,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排序。相似的内容可以写很多次,脑海中如果还浮现相似的内容,说明你还未完全搞清楚解决方法。这个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把转瞬而逝的想法记录下来,去除再次思考的杂念,把内心觉得真正重要的内容呈现出来。这种方法不仅促进我们工作上的思考过程,更有利于生活中对自己心情的梳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之前以为并不在意的某件事其实是横亘心头的一根刺,所谓的不在意只是代表了遗忘,而并不是释怀,很多时候郁结心中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处理这样的情绪,任它自动蒸发。把心情转换成语言,把转瞬而逝却郁结心中的想法记录下来,同样是种发泄方式,而且这种发泄比放任有用得多。零秒思考训练的是我们将大量的深入思考转化为瞬间意识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改善我们工作的效率与生活的愉悦度,对于像我这样为思绪杂乱所困扰的人来说,不啻为一剂良方!

笔记与决断力

决断力在企业工作中十分有用,因此,当今很多人都试图通过做记录的方式来培养自己。记手帐、算财务收支、记日记……此间高手大有人在,可其中能拥有清晰逻辑思维和高效决断力的人却非常少。这其中的原因,如果除去初衷本就不是培养决断力与逻辑思维等理由,大概就是做笔记的方法有问题了。许多人认为记笔记需要有本特牛叉酷炫的笔记本才有动力记录下去,实际上,这种想法反而会脱离初衷。大概是出于成本和使用便捷性等因素的考虑,我在外企和私企工作时,发现人们时常使用A4纸记录会议或草拟方案,而不是像国企那样使用笔记本。诚然,使用笔记本做记录十分方便,一页一块要点,数页纸记录一场会议,无论是记录、查找还是翻阅,使用时都毫无压力。然而,在拓展思维,整理思维方面,笔记本未必比A4纸更利于使用。《零秒思考》这本书就力推了A4纸的笔记决断记录法,将瞬间思索及其后的延伸思考浓缩于简要明了的短短数句话,然后写在纸上并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规划。这种笔记记录方式,颇类似时下流行的思维导图,只是比起导图来更随意更简单,减少画图的消耗,增加思索的时间,真可谓思索学习好助手。A4纸笔记记录方法大致如下:1、 准备一张白纸,横向,在左上角写一个标题,标题下画条横线,以便隔开标题与下面的内容。(此举便于今后查找该张笔记)2、 将脑海中闪现的灵感、思维、解决方法、要做的事等一条条记录下来,用尽可能明晰的语句(此举颇似记录小说灵感的大纲卡片记录法),但也不要太长,争取整张纸上所有想法都可以在一分钟内记录完成(必须快速捕捉思维或灵感)3、 每天争取做10页笔记或许很多人会疑惑,笔记的记录方式会与决断力有关?没错,合理的笔记有助于人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而思维越清晰,决断才能越迅速并且有效。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下慢棋者臭棋频出,而下快棋者反而奇招连连。这是为何?恰恰与决断力有关。推演棋路,落子布局,都需要敏捷清晰的逻辑思维。当局者落入因反复思索而逻辑混乱的糟糕情境时,想得越久,演算越多,反而未必是件好事。这些道理套用到笔记的记录方法上,便可以总结成:记笔记时写得越细,写得越慢越多,反而不利于进行清晰且有条理的思考。当然,再好的笔记也需要时常去阅读。无论当时记录的是什么内容,都需要过段时间进行整理吸收。譬如将笔记翻出来进行深入思索,更换更合适标题,加强归纳总结的能力,分门别类地放置笔记,从笔记中提取所需信息等等,唯有采取这些多种多样的方法,才能够更好的获取当初记录的意义与目的。如此整理吸收笔记的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出清晰的逻辑思维和高效的决断力。

很管用

推荐《0秒思考》虽然很早前,我没看过类似书之前因为一个事情烦恼,于是我就对着电脑,不假思索的把心里想到的都快速的打出来,全部的想法都变成文字后,自己突然就把那个事情想通了。这本书买来虽然才看了一小半就暂时丢下了,但是我在试着养成这个习惯:有复杂的事情盘绕在心头,就用那样的方法去找寻办法,很管用的哦。

实用,但不推荐购买实体书。

推荐者花了大约两个a4纸篇幅的文字向大家推荐了这本书。买回家后发现有用的内容也只有这两张A4纸的内容。整本书介绍了一种短期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a4纸上给自己提一个问题,然后掐表,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将我们能想到的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写在上面,要求是4-6点 并且不间断,不许停,不能超过一分钟。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头脑风暴,或是之前所了解过的思维导图。方法比较新颖,可能也有一些实际效果,但是其实这种方法真的只需要一个小章节就可以介绍清楚了。剩下的大部分内容 都是在解释:为什么要用A4纸;要提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规定时间和规定4-6点。冗长且无趣。所以,想要了解这种方法的,看看电子书就好了。另外具体的讨论一下书中介绍的方法。经过两三天的训练,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书中规定一定要用A4纸,而且不能裁开-----像我这种抠逼,一定是舍不得的, 所以我裁开用了。。。2书中规定一定要在1分钟内答完写完所有的4-6点内容-----像我这种龟速写字的人表示,两分钟都写不完。。3书中建议每天都要记,重在坚持----像我这种脑子长在咯吱窝的人,连每天记账都记不得,更别说想起还有个这么艰巨的任务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以上

思考没有效率,做什么都不会有效率

如果说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物的话,为什么每个人拥有的同样的24小时却取得相差迥异的结果呢?排除偷懒和天份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考的效率。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平均一秒脑子里就会冒出50~200个念头,然而大部分念头都属于无用的“杂念”,如何在这些念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记录下来,是十分重要的事。而《零秒思考》这本书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整理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并优化,使之效率最大化的一本书。书中细致的描写了做笔记的方法,还讲解了怎样充分利用笔记,整理并活用笔记的窍门。不仅帮助人抓住思考中的关键点,还能帮助人做出清晰、精准的语言表达,掌握了利用笔记的方法,就能高效的收集目标信息,让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零秒思考》不仅对商业上、工作上的困境提出了有效的笔头问答式的解决方法,还对情绪管理、人际关系都有裨益。心情差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冲口而出一些赌气的话或负面力量的话,然而用笔来整理思绪的时候,头脑却异常的冷静,会针对当时的状况作出理性的分析并给出自己答案。我的人生中就曾遭遇一场变故,和朋友一提就会迅速发展成“哭诉”的状态,朋友感性和温情的话语固然能抚慰人心,却无法提出有效的对策。当时一个跑到图书馆去写日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捋了一遍,分析自己会感到沮丧的根本原因,结果不仅停止了抱怨和牢骚,还明白了自己的症结所在,开始制定防患于未然的措施了。看到书中的第一页就让读者把现在脑中的感觉整理成文字,真是和我以前无意中做的事情不谋而合,有效的很。书中还提倡用A4纸来整理思维碎片,这点非常棒。我本人就有到处乱记得毛病,一本笔记本中几乎同时记录了书摘、工作日程、人生计划、日记等内容,一年下来整理就成了大工程,十分棘手。用A4纸记录的话,不仅方便记录,也能随身携带,随时把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不用同时背着好几个本子在包里,连走路的步伐都变的轻快了。人们心情不好、失去干劲或是被“拖延症”所累,所有行为上出现的偏差,多是由于思考的方式出了问题。大脑没能够给身体下达清晰有效的命令,行动上才会出问题。在修正行动之前,更重要的是重新整理我们的大脑。如果我们将本书活学活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秒思考”,在别人大脑还处于混沌状态的时候,就整理好自己的思维碎片,在别人还在行动上来来回回兜圈子的时候做出准确的判断并马上行动,那么我们就能在同样的24小时里做出比别人多几倍的事情,岂不美哉?

准备及时抓住一闪即逝的思绪,养成随时笔记的习惯

整本书主要讲了怎样在思维出现的时候,即刻(即零秒间隔)做好思维笔记,书中讲了很多好处,方法,我认为最有用的就是那些思维弹出的一刹那,书中的标题比平时自己想的精炼很多,这个可以多看看,就我自己而言,我也可以对照这些标题,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计划的。最终目的是锻炼人的思考能力。这本书提到的记笔记的方面注重短,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分钟以内。方法:1、使用夹纸书写板,笔记分类归放至透明文件夹。文件夹上按照笔记分类贴上小标签。笔记分类:(1)工作/将来/阅读/利用时间/健康管理/。(2)未来的目标、想做的事情/和他人的交流/团队管理/关于新想法的各种事情(在商业和生活中感觉不错的想法)/思考的事情/收集信息(收集信息的方法、高校的整理方法、如何检索收集到的信息)/听到的事情/会议。(3)还可以按照每个工作岗位分类。2、一般一天写10次,基本上将一天所在意的事情、想到的事情都概括完了。。每三个月整理一次分类的文件夹,并粗略的泛读。整理后,从下往上一次为旧——新。3、过了6个月再重新整理一遍,重新看一次。P79 通过做笔记,整理思绪和使自己的思考体系化将不再耗费体力和精力。。。P135 一旦写完这份笔记,消极的情绪和被害者的一是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整个人也会变得平和、积极起来。P148 一份笔记昨晚之后过了6个月就不用再看了,但是,这些笔记的存在证明了自己思考的积累,也将成为自己自信的源泉。

这本书的内容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但是我还是建议你去买书

日本人写的书很细,真的,磨磨唧唧生怕你不懂。但是这一点非常赞。做互联网产品的人都知道,只有你把客户真的当做傻子一样。让他不费力,最好一键可以搞定,最好是最浅显易懂,你的产品才会有大范围的推广性。我不得不说,后浪最近出的这一批经管类的书,都是我的心头好!!之前的《带人的技术》到现在这本《零秒思考》,实在是职场提升的必要教材。这本书内容真的非常简单。就是用A4纸总结自己。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买书。为什么呢?因为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太多了。作者在最后的章节里写过:很多人难免会疑问,为什么标题要写在左边?为什么要写4-6行?为什么要在一分钟之内?为什么啊~~为什么~~~为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为什么我们要相信你?这种怀疑主义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有时候他们真的很烦。作者说,这就好像有人学钢琴的时候也会想过问,为什么不能只用四个指头弹琴呢?有人学高尔夫的时候问,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挥?有没有我自己开发出来的独有的姿势呢?你看,其实有时候怀疑也不是错的,只是这样真的很浪费时间。作者在开始的两个章节告诉你的其实就是,这个方法的创立以及我是如何总结和得到的。后面两个章节都在讲其中的原理,甚至还想到你可能会因为没有主题而中断练习,于是给你想了不下一百个主题。然后还教你用过的纸怎么存放,逻辑树怎么搭建等等。包括如果你外出,在电车上要如何做记录,真的是不厌其烦。即便这样你还是会说,那么问题来了……所以作者又花了两个章节来让你相信,现在他教你的就是最标准的【基本动作】,你只要去做就可以了,就一定会有效果……买书,只是为了让你相信。这个时代让人去相信一个原理,特难。你不信,你就根本不会去做,去做了也做不到位,最后就没成效。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练才找到了自己的逻辑思维。现在看这本书,我当初的一些方法,原来既然可以暗合上。比如气愤的时候写一封信,哪怕对方不知道,至少可以冲淡和宣泄你的压力,这个方法我之前就用过。还有我定期给自己写信,站在另外一个立场来问自己三个为什么。这些自省的方式,在《零秒思考》的这个系统下变成了一个体系。读书,可以做总结,但是没人只看别人的总结就可以做到和别人一样领会其中的全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你去买书读的理由。对一个人,尤其是男人来说,逻辑思维是必要的。没有逻辑的人会表达不到位,做事没有前后顺序,不知道未来的目标且生活一团乱。我们可以感性的活着,但是感性不是随意。你要什么?你有什么?你为什么?大部分自我管理的书,其实都是在帮你解决这三个疑问,从而当你懂得如何审视自己,如何设定目标,如何拥有路径,如何反思和总结。在书后的勒口上的推荐书也是万分期待!!真希望能看到后浪更多管理类的书。

积年累月才有创造性思维

  这本书最开始用以启发思考开篇,是从脑海浮现的想象转变成书写的语言,到分析语言表达的竞争与偏差。书写的“畅所欲言”一番之后,人便会变得积极坦荡一些。某个程度上是积极地处理情绪的方法,让焦躁的事情平静下来。准确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展现了闪光之处,在最后引发读者思考,语言感觉迟钝的人该怎么办呢?模糊不清、话辞不达意、不知所云等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通过训练和强化“效率”这个概念来提升达到零秒思考,通过做笔记掌握零秒思考,作者说,人的本能是具有非常出色的判断力、思考能力和相应的行动力但是却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而使得这种宝贵的能力被掩盖并逐渐退化了。如何去发挥出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试试记笔记的方法,作者在书中也是非常细心的从笔记的标题,选纸,时间以及结合思考去记下,然后充分利用笔记去获得自己的新思维。书中有一个案例:25至29岁的都市女性晚上9点以后便会开始使用占卜软件,推出这个时间段限定的推广企划。针对这个想法,作者以此联想了很多进行验证的提问。目标群体的意识、价值观、行为模式,目标群体是否真的合适,使用占卜软件用户一般都是在哪个时段使用 iPhone,什么样的宣传更动心等。这都是一种列举,跟自己原本的想法相结合,深入思考的一些方面。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去看美容院的选址以及分析格局,也是针对用户群体的定位。根据上面的几点可以用笔记本记下,然后发现不足,深入到跟设想不一致的地方,改正,融入思考,完善。其实这些都是常态的东西,你经常这样子去做了,才有可能达到书名的主旨思想——零秒思考。所谓“零秒”,就是瞬间便能认清现状,瞬间便能整理问题,瞬间便能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便能决定该如何行动。没有犹豫的时间,也没有烦恼的时间。这就要积年累月的实践了。我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日记本特别多,而且特别杂,甚至都不分类。于是,可能记录某些小心情,会出现在一个工作会议的日记本里,旅行见闻的日记本里或者记录着工作学习某个软件的页面。等等,倒不是刻意,于是很多时候偶尔翻看曾经的本本,就意外那时候咋有这样的心情与特别的想法,正如书中人们常说在“三上” (马上、枕上、厕上)的时候写文章,最有助于推敲自己的想法,真的就是这样。我想也找个时间跟书中说的分类放在透明文件夹中进行整理,重新审视,也许对自己更有帮助吧。

总结

这本书还不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坚持实现还是有困难有难度的。但是不得不说交给大家一种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书中介绍的方法对于日常生活中来说,第一保密性太差,第二持久性有待商榷

大道至简

零秒思考,简单的总结就是:一分钟一页A4纸笔记法。内容为主题,日期,4-6行20-30字的文字。 每天花10分钟。经过此种方法训练,提高自己的思考力。非常简单的方法。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世上简单的道理还少吗?但是又有多少自己能知道做到呢?人倾向于寻找瞬变,而忽略坚持的力量。依据书中介绍,网购了A4纸,文件夹,塑料袋。等工具到了后,就准备开始实践。昨天无意间发现宿舍里面有A4纸,是那种再用纸。真的是很开心呢。自己可以开始实践1分钟一页A4纸笔记法。早上写了一张,没有控制时间,奋笔疾书的感觉非常好。我想我会喜欢上这个实践活动的。期待改变后的自己。

记录思维过程,练习零秒思考

一直对自己的思考及总结能力信心满满的我,当看到这一本《零秒思考》只有薄薄一小本的时候,在脑中对于它的实用性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粗略地扫过一遍,发现几个关键词:A4纸,写想法,1分钟内完成。看起来颇为简单,于是我选择在仔细阅读书中的方法之前先行尝试一下。正好手边有初次接触的工作内容,可以拿来一试。这一试,我才发现,“简单”只是因为我的无知造就的自大而已。当我信心满满摊开纸张,却发现无从下笔,甚至连标题都不会草拟。而脑中零乱的思绪更是无从下手,不停地想整合起来,在写于纸面。而在不停地整合的过程中,一些原始的想法又会突然丢失。一番折腾之后,我收起了之前的狂妄,还是认认真真地读起书来。这一读,就没再停下——它就像一部思考宝典,又像一个魔法盒子,让我找到了关于思考和总结的诀窍。这本书所讲的“零秒思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数,而是一种即刻思维的概念。关于这一点,人们可能会有两类困难:一种是当遇到问题时,脑子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想法,也就是缺少核心词——思维;另外一种是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是非常的混沌,不清晰,也不知道哪一种思维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这就是没有即刻做出反应。很明显,如果把这两类问题解决,零秒思考也就应运而生了。因为从小就天马行空地写小说写日记,我的脑中从来都不缺观点和看法。因此,我时没有第一类问题的。但是,正如我的初次尝试一样,我脑中的所有思维都在打结,张牙舞爪地向我示威,不给我任何解决问题的出路。而关于这一点,书中给出的方法便是:有想法就写出来,不要先急着归纳,也不要想是不是契合主题,只需要把最先从脑中蹦出来的想法记录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写一张A4纸只用1分钟时间的原因。对我来说,这种想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不会遗忘或遗漏任何脑中的想法,都可以及时准确地留存以便之后查看。那么,如果脑中有很多想法,是否都写在同一张A4纸上呢?书中也给出了答案——要分开不同的纸张写,可以起类似的题目,反复写,直到相似的命题已经把所有脑中的想法写完,不再有新的想法冒出来为止。关于这一点,我也试验了一下。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半信半疑,觉得这样分开写既浪费时间,又使信息分散。而实践下来,却发现和所想的又不是一回事。那是因为每当写好一张纸的时候,脑中又会更深一层地去想这上面所谓的答案中尚待解决的部分,从而引申出更具体的问题,也会向前一步更明确地发掘相关的答案。其实在这种一步一步地推进中,体系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就比如,我写的第一张纸是:为什么我对这个选题总是逃避?- 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选题,没有任何思路- 客户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导致我无法正面受到任何启发- 客户态度非常糟糕,让我有拒绝的冲动在我写完这一张纸之后,我又开始想,我怎样能够开拓选题的思路、怎样能够从客户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怎样能够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就这样,我一步一步把问题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带到了微观的领域,最终知道了自己真正应该做的究竟是什么。当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之前听过纪元老师的时间管理课程,其中有一部分的讲解是说要把任务细化成一个一个小单元完成,就讲到了其实收集信息和归纳总结是两个步骤。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很难,是因为我们常常把这两个步骤合并在一起做。其实如果分开,就会很清楚也很简单地知道自己目前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这和书中讲到的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零秒思考》则是把这种理论更加具体地方法化,让人们能够更加切实地明白该如何去做。这本书其实没有大段大段的理论讲解,却着眼于实际,任何一个章节的小段落,都能够成为工作中的小便条,作为一种指引。只是,对于这本书我还有一点疑问没有解决:书中一直强调要用A4纸,并且要横放。作者说,这是他反复实践之后得出的最佳方案。我一直期盼着看到作者解释为什么A4纸优于其他型号的纸张,却始终没有得到答案。像我这么好奇而又愿意试错的人,大概不会这么轻易认同作者的观点。我必定会将各种纸通通试过一遍,或许在那个时候,我才能真正认同作者的观点。另外,书中有一章用很大篇幅写如何列标题。虽然这也是做笔记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如此罗列总会让人觉得不那么简洁。因为读者在看书的时候,更愿意学习一种方法。在没有亲身实践的时候,基本上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看这些作者拟定的题目(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没有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所以读者也体会不到罗列出的这些标题究竟好在哪里。我倒是认为,如果用附注的形式将这部分放在书的末尾是不错的选择,既让书的正文部分更加重点突出,也方便读者查阅学习。既然如此,瑕不掩瑜,《零秒思考》是非常棒的职业书籍。其实不止是职业,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零秒思考的时候。有了这本书的指导,会朝着即刻思维迈出很大的一步!

厘清思维、整理情绪、清晰表达

花两个小时读完这本书,感觉收获挺大,主要的帮助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指引读者通过科学地记笔记达到厘清思维、整理情绪,从而更清晰地进行语言表达的目的。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我在前两年感觉非常困惑,领导和一些优秀的同事通常能够就某一个事件或问题明晰且有逻辑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且在完成某一项任务时,条理清晰,节奏明快。我常常苦思冥想却找不到存在这种差距的根源。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豁然开朗。在中国教育体制中缺乏对思考能力的锻炼,我们常常把思考能力的强弱简单归结为天生的聪明与否,却没有探索提高思维能力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本书通过锻炼读者“迅速深刻思考的方法”以及“调整心情,保持心态平衡,使头脑保持最快速运转的方法”对大脑进行大幅整理,锻炼大脑抓住问题重点,提高语言敏锐度。

如何高效整理思维碎片,提升深度思考力?

文/老显有时候坐在椅子上看着书,明明冒出一个很妙的灵感,但过一阵子,灵感不见了。和别人通话,在话筒里妙语连珠,思路多样,但电话结束之时,就算刚刚讲了很多,却也想不起讲过什么。生气了,脑中出现很糟糕的想法,自己却饶进了消极情绪的迷宫里,思考变得堵塞;心情愉悦,有个很棒的创想浮现脑海,自己却贪图这一分钟快乐,在开心过后,忘记了自己在那个瞬间的所想。你是否也会像上述这样?很早之前就养成一个不好不坏的习惯,我很喜欢在上洗手间如厕的时候去思考人生,在蹲厕时考虑选题、思索灵感。人们就在说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的时候写文章最有助于推敲自己的想法,其实还真的就是这样。后来在公众号开始写文章,出于对文字的敏感度以及写作的热情,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但凡大脑有空,不管是走在路上还是处于任何地方,脑细胞们都在时刻不停的开会议论:“今天写啥文章?”“对于那个问题,自己有什么看法?”“看到这个事情好像蛮有感觉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有想法是好事,但不好的是,没把想法及时记录下来,而更要命的是,不会对想法进行深度化思考。每每坐在电脑前憋不出几个字,甚至想哭着砸电脑的原因得归结于当初没把灵感记录下来。后来看了一本书,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度化思考、如何培养瞬间做决策的能力。这本书字数不是很多,方法倒是很多,前段时间花了150分钟看完,昨天又花了30分钟整理了读书笔记,赤羽雄二的《零秒思考》。是不是我们在经常会面对这样的情况:由于过度的顾虑而导致对策拖延,早期可以解决的问题和分歧都被搁置了。作者在书里介绍了记笔记的好方法来解决这些烦恼的问题:▼将各种心情转换成语言,毫无顾虑地写下来。不要想那些内容究竟有没有用,只要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就好。当某个想法刚一浮现,就立将其用语言组织出来,然后写在纸上。要在瞬间想到什么的时候,当场记录下来。在一分钟这个时间限制内,迅速且毫不犹豫的写出大量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倾听别人的事情时,要一边听,一边记下重点不要过于着急,就是要一边倾听对方的烦恼和困扰,一边将重点逐一记下。请针对目前在考虑的课题,尝试大胆提出假设。提出3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列举出各自的优劣,有了大致眉目后,再收集信息,便能提高效率了。如果每天花费一点点时间,高效率地收集信息增长,每天的见闻思考该如何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几个月后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情感涌出,想法浮现,整理思考,某种程度覆现出语言,做笔记,着手解决问题。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感情用事的事情,无法消化的事情,从多个角度来做笔记。将一张a4纸横放在眼前,每张只写一件事左上角写标题,每页只写4到6行,每行20到30字每天写十页,每月所花的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之内。每天做十页笔记。将每页内4到6行正文分别作为标题再写个4到6页笔记的话,那么您的思考便会更加深入,思绪会得到更有效的整理。平均每天只要写十页,就能将那一天所在意的事情想到的事情都该过完了。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将当天写的实业笔记,迅速放入相关类别的文件夹里,每3个月整理一次文件夹,并粗略的泛读。▲而我,只是挑选了部分做法去尝试并形成习惯。很多时候,我在写文章前都会下意识的运用金字塔理论模式去吧文章架构撑起来,然后填充内容,自从学了零秒思考笔记后,思考所得的每个思路、想法都能得到深度拓展。渐渐的,我在培养一种状态:瞬间便能认清现状,瞬间便能整理问题,瞬间便能考虑出解决方法,瞬间便能决定该如何行动,没有犹豫的时间,也没有烦恼的时间。这种方法开始融进我的思维模式中,导致现在与别人通电话,我会习惯性的准备好纸笔,将与别人通话内容进行瞬间记载,并进行深度发散思考,最后形成思路图。如此一来,即使对方讲得再乱,我也能听得非常清晰。【 与友人边通话边记录要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根据对方给出的信息,即时做合理有用的反馈。如果不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立场、观念,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容易引起争执。白并非白,而是灰,更有甚者,可能是指黑。有人跟我说过,如果说话直率不拐弯抹角,也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而说话恰当适度,也就不容易打击别人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会获得尊重和信赖。如果自己的想法很清晰,便能简洁明了的告诉对方重点是什么,应该避免什么。人们需要经常思考,才能深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语言的正确意思,以及是因什么意图说出来这样的言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所以需要我们培养独立的、深度的思考习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来,试试用这样的零秒思考方式。

学会想才能学会说,要想跑总要先走

虽然作者在前言里就提到这是一本教人深入思考的书,并且指出了在书的第三章节开始就是教人怎么实践的内容。如果迫不及待,可以直接从第三章开始。我犹豫了几秒还是打开了第一章,虽然我很想从三章开始。我总是太着急。有时候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先是一只脚划着一个车蹬练习平衡程度。我总是练着练着就不耐烦起来,然后就尝试直接骑了上去,不出意外地就摔了。当时我向舅妈抱怨,舅妈说,不能这样啊,你得先学会走,再去学着跑啊。当我想跳过去章节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句话。在逻辑思考方面,我一直是那个静不下心来的学车孩子。我刚刚实习两个月,在总结手头的工作了的时候,我总是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好像到了一个了不得的大门口,但就是没有能力推门进去。我直觉知道是自己太懒的深入思考,实际上正如作者提到的,我也属于缺乏深入思考能力的那类人。虽然有成长的诉求,但是因为思考的“痛苦”,我把自己无限长地安放在了舒适区。一周前,领导针对每一个人进行了谈话,对说我的评价是认真但是僵化,总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手头工作,而并没有什么突破式建议。我想辩解说不是这样,我觉得自己没有积累到薄发的阶段。他耐心听我说了许多,可是我絮絮叨叨讲了自己的困顿以后,却依然觉得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变得很沮丧。这个时候,我才刚刚看到这本书的第三章。在读到第三章的时候还极其兴奋地做了几张笔记,觉得确实像作者所说的痛快。与领导对谈以后,我对自己多了几分期望值。我甚至幻想,下一次的对谈就可以清晰而简练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能有提出对工作有建设的意见来。我深知那只是现下自己的幻想。比起我能做的更好,我更担忧的是,我能不能贯彻下去作者提出的方法,有序地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训练。这样想了两天,看了两天书,作者越是把方法写的越详细,我便越焦虑。一天至少十张笔记,随时随地地记下来自己的想法。这对我来说真的可能吗?这个时候按作者的办法,我正是应该把自己心里焦虑的事情记录下来,按格式进行分析。我耐下心来做,最终觉得,方法已经在这里,我不再是对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束手无策的人。去做,多多少少就有收获。不去做,那就什么都没有。我不能奢望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我想清晰表达自己,就先得有一个清晰的想法。正如小时候的学习新事物一样,想跑,要先学会走。而这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迈开这一个步子。我想这本书能够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能力。如果我这样做下去,这件事本身将会附加上很多的自信值。作者提到的方法是很简单的。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或者有什么平复不了的情绪的时候,把一张简单的A4纸,横放在面前,左上角写上问题,右上角标上时间。在标题下面,写上4~6行的分析内容。这一张A4纸,要在一分钟内完成。因为是在一分钟内完成,所以经历才会完全集中在这里,而不是在瞻前顾后中浪费掉时间。很多时候人们拖延的原因就是因为太过瞻前顾后,以期望一次成就一个好的作品。实际上没有必要。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尽的,只是后来被限制住。随时随地把想法记下来,原始而新鲜,反而能更好地展现出开发想象力。作者主张笔记私密,因为私密决不让其他人看到,所以可能尽可以真实的书写自己的想法,慢慢地梳理出自己的内心。笔记也不需要去补充,一个重复的问题尽可以多次去书写,因为那正可能是最困扰我们的问题。在记笔记的初期,题目是很难想的。但是一个题目可是有很多个问法,比如“我为什么总是很沮丧”可以这样来问“在什么时候我会很沮丧?”或者“我不沮丧是在神奇状况下。”这样可以多角度,更加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而且,也可以把一个问题之下的内容分析,当作一个题目,然后再如法炮制的做下去。这样会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逻辑树,在这样的逻辑树中,问题已经被层层肢解。作者还利用透明的文件袋,分门别类地把笔记整理起来。只需要回顾一下短期的笔记,就可能明了曾经什么曾困扰着自己,也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但在一切开始之前,首先要去做。

让宅懒拖的大脑高效运转起来

作为一个又懒又拖延的低效率星人,阅读完此书后下定决心按读者教的办法进行一番自救。回想起自己每次要做报告、ppt时,开始都是深感无限压力感觉一团乱麻,一段话能写半小时,期间分心严重时不时按亮手机,想想还是懒得去整理思路。还有就是经常遇到问题不反思,情绪过去了就当忘了这茬,问题没得到解决,从而反复复发恶性循环。身边有很多思维很敏捷的人,能够迅速做出自己想法的表达、抉择和行动,以前我以为这是时间积累的,等我以后工作经验丰富也会这样的啦,后来发现完全不是,省事不费心的惯性思维日复一日使得思维能力提升这项工程毫无进展。人是很聪明的动物,因为拥有思考能力,可是大多数人只用了生活中必需的那一点点,将就了事,而未向更深层次延展。学校的固定模式化学习也让我们不愿意再发散更多。人脑如岩石中的矿石,只有自己用心思考,有意地锻炼自己,使得自己各方面能力都能够不断提升,才能在灰暗的岩石中劈开平庸,雕琢属于自己的那块宝石。文中方法值得一试,也算是作为良好习惯对自己大脑的一个训练。用a4纸每页用一分钟时间写4-6行,最多不要超出十五秒,每行二十个字左右,每天花十分钟写,一想到就立刻写下来,当场记录最新鲜的想法,并且尽可能写得周到齐全。当情感涌出后,自身想法开始浮现,大脑迅速充分进行整理思考,浮现出具体语言记录下来,并快速分析如何解决问题, 在最短时间内整理自己的思路,不断训练思考能力,提高时间感和速度感的感知与控制能力。作者在文中列出一系列关于用一些通用问题作为标题的模板,涉及到情绪、人际、感情、坚持、工作、生活等各方面, 也展示了作者对于这些问题从各方面思考的角度,做了很好的示范,引导并拓宽了阅读者的思维视野,就一些挫败迅速找出原因和解决方式,并且学会思考通过浮于浅表的现状和本质区别。唯一觉得不太好的一点,也是自认为的日本人通病吧,真的有点太较真,必须要求a4纸,得横着放,最好用直液式水式圆珠笔,使用夹板书写时将夹子放在左侧……倒也理解作者一番苦心觉得这样是最好的方式,但觉得还是各人采用自己最舒服喜欢能坚持下来的方式就好啦,找到记笔记的乐趣,不要把提升自己作为一项工作一样无趣就好。

知道和去做是两回事,成与不成就在过程之间

♏ 全部看完以后发现所谓零秒思考、提升思维速度,首先是抓住零星浮现的想法,之后再整合、训练。前思后想,顾虑太多,反而会阻碍了第一思维的延展。当思绪年头扯不断理还乱,或轻蹙繁杂无续时,不要一味放任思绪,理不清条理时,拿一张A4纸,将脑中想到的任何句子全部写下,依赖渐缓情绪,二来空空的想法一旦落到纸上便会一点点浮现出来。最后,再多的key、idea,无非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丝一缕理出来的,做到实处。而成与不成就在于空想和实践 坚持 之间。2015.01.26

不只是做笔记

更是情绪管理的好方法。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如果评论涉及电影和小说的结局和关键情节,请勾选“有关键情节透露”。豆瓣将显示提示,以免没有看过的人扫兴。

一张A4纸也可以创造奇迹

你的思绪是不是永远都感到一团麻?有时你会因生活的某些触动而产生非常棒的想法,但是很抱歉,想要应用时却想不起来了。对于某件事情,你总是耿耿于怀,每天都惦记着,每天都想完成它,但是却发现一个月都只是在想,而没有去实施。零秒思考,最核心的精髓在于可以三个月内改变你的思维模式和深化你的思维深度,1分钟整理好思绪,零秒启动。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可以手把手的教你训练思维的方法,从如何列标题开始,如果你现在连标题都不会列,也不必着急,本书会有充分的案例和成熟标题分类帮你拓宽你的思路,让你下笔不再困难,你只需借鉴,相信坚持一段时间,你的思路会如泉涌般爆发出来,会不断的有新思路、新想法。在这些最简单不过的A4纸上,从列标题开始,你已经开始整理思路了,想要在1分钟内写下4-6行最精辟的想法,你会发现在初期会源源不断的写不完,或是无从下笔。原因在于,前者因为没有紧紧围绕标题而升华,很多是无关紧要或是与标题无关,但是却真实存在的想法,那么你需要重新思考,慢慢将其在脑中消化,最后重新拟出新的标题。后者,是因为你的思路从始至终都还没有打开,你需要加倍思考的训练。在第三章,都是最最基础的基本功和训练要领,你只需按照书中的步骤一步一步的锻炼就好,包括为什么A4纸要横放?为什么标题下要划线?为什么内容只要4-6行不多不少?为什么要在1分钟之内完成笔记?为什么不能用手机和电脑来代替?为什么要每天坚持写10张纸?看过之后你才会恍然大雾,每一个为什么后面都有绝对理由让你按照方法来进行。基本功的章节几乎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应用,从整理思绪到企划文案,你可以不费太多的力气从笔记中就归纳出企划书。但要明白,任何一种思考都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做深入的挖掘和多角度的拓展。认真的分析你做的笔记,你就会发现,每一个标题下的内容都可以深入的再当做标题,接着思考更进一步的内容,当内容一步一步的被深入挖掘,你就会发现思路越来越清晰,问题越来越明朗。这就是你在一张A4纸上可以训练出的奇迹,听上去很神奇,做起来也没那么难,难的是在于自己的坚持。

你会深入思考吗?

你会深入思考吗? ——读《零秒思考》有感 ■齐祺 工作不得要领,一番折腾后又回到原点?话在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口?满脑子朦胧的想法却迟迟无法动笔写企划案?相信很多人都会面临这种工作困境,但至于怎么改变却总是找不到好办法。这本书教你的就是把心中想法落实到语言和实践中的具体做法———零秒思考。 思考能力并不是天生决定的,而是后期训练的。对于提高思考能力,很多人想的就是如何提高记忆力,其实这是不对的,思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住问题就算了。因此想要提高思考力,就必须明白什么是思考。在百度百科中,思考是这样定义的: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应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理解来进行思考是必然的。通过这样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所说的思考就是加深对事件的理解。我们想要理解事情,而且能够深入的思考下去,就必须将我们的灵感及时地记录下来,那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将我们的所思所想用我们手中的笔写在一张纸上,也就一张A4纸就够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个词语叫“头脑风暴”。会思考的人的电脑上会有一个必备软件“Freemind”,但是,电脑我们不能经常带着,但是一张A4纸装在口袋里是不会有任何不违和感的。那么我就可以用这张A4纸来代替这个软件。在这本书中,5个章节用了3个章节来描写这张A4纸的。比如如何做笔记:从标题、正文格式、内容、时间、介质等角度说明了自己找到的最优方法。作者对做笔记的内容、频度和花费的时间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他也将做完笔记后如何使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笔记的整理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把过往笔记散装进一个透明的文件夹就可以,每3个月,略读过一遍就行,不要放在心上。如果需要分类,也可以贴标签,为了方便修改,做一种特殊的标签。 如果你想学习深入的思考,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这本书值得一读。链接地址: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5-01/05/content_104529.htm?div=-1

让记录成为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习惯

在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作为设计已经很久没有碰过纸质书了,原来纸质的味道是这么诱人,特别这本书是一直想拜读的时候,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下来了。阅读时,建议身边放一个本子和笔。言归正传,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工作没有条理,老是忘东忘西,做事忙忙碌碌却效率不高:如果你是个学生,学习很混乱,丢三落四,说话逻辑语言也特别乱的人(比如我),那你一定要读!不算厚的一本书,却给我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现在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一天的安排和工作写在买的笔记本上面。还记得,大学之前所有的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遇到什么好词好句的方法一定要随身带个一本子,记录下来。当时的自己并不知道这个重要的性,后来记的很多小本子上面都有很多很宝贵的话,和文章。这大概是我现在思维很活跃原因之一吧,零秒思考的核心价值,就是——记录。快速、联想、记录、整理、回顾、反思便是这本书总结的核心一:快速书中在第一章就是说了启发思考最重要的一步,当某一个想法浮现“立即”将其用语言组织出来。不关是好,还是坏的想法,立即写出来,因为脑中的片段像火花一样 ,一瞬而逝,要怎么抓住这点点的闪光想法,就需要立即快速的做出反应。哪怕身处很忙碌的环境中,能空闲的时间很短很急,也不妨碍30秒的时间,记录下这个点子的核心,如果能开这个头就是实现零秒思考的第一步了。在手机中下一个印象笔记还有高校todo ,这是我手机里面最常用的两个记录的软件,哪怕是一个我看到建筑的杂志名字,哪怕是我听到老师说的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如果运用在工作上,帮助就更大了。 快速的章节里面,我又总结了几点(1)准确(快): 让你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来,就是你写下核心的几点。有的时候我很长一段话我也会来不及写,我就写一个5-10个字的话,记在高效todo上面,然后事后来补。 我经常会说一些废话,一些无用的事情,这时候书中有句话给我启发很大——如果身边有写说话很明白的人,那么请一定要留意这些人的语言用词方式等。不要有歧义,废话不要多, 要用最你认为最简练的话表达出来,可以说的话不是很多,尝试先少说一点如果对方还不明白再加,这是我的最近的体会,也改变了一些人觉得我啰嗦的观念呢。(2)目录(准):在找准这个事情或是这句话的中心词语之后,就要像写文章一样,有了标题,然后是目录,一点点铺开来。怎么做?怎么样?然后呢?要注意什么?结果怎么样?都是可以先写出一个几个字的大概,千万不要多写,这会让你越来越乱。这次的活动展,我就利用了这个方法,把要做的每一步都写出来,然后一点点去实施。把一个大任务切成几步去,里面几小步,逐一击破。(3)效率(稳):这恐怕是最难也最需要长时间去培养的,以前有拖延症的我。把一天的目录写出来,之后就开始磨,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手帐,番茄计数法,思维导图,可是多少次都失败。后来我发现,不要把时间压缩的特别紧张,最重要的是完成的过程。在一个作业或是任务实施的时候,你要看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体的时间,5天,8天,10天是必须做完的,第一步就是把小的任务攻破。比如说:第一是要出设计稿,那我设计稿的时间就控制在一个礼拜全部源文件,数据,打印的数据全部整理好。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会好很多。二:联想如果说你现在只学会记笔记,只是每天几句话,锻炼21天之后看看第二个吧。可能是因为我做设计的原因,加上从小我爹教育我的观念就是要看的杂,学的杂。做一个好奇宝宝吧。什么都去了解,不管是天文地理,科技医学,电子信息,多了解总是没有错的。这样给我带来印象就是,脑子里面永远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思维。虽然谈不上零秒,但是也能迅速反应出来。比如我在搜一个文章的时候,中间看到不认识的人或者是说的典故我不了解的时候,我就继续搜那个,就像一个蜘蛛网,层层递进。所以不妨你在百度搜的时候,看下百度的相关,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视野。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中的男主在回答问题闯关的时候,想到很多都是他平时经历过的,他的脑海中就像电影回放一样把记忆碎片全部浮现出来。这可能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点。“快速收集信息,考虑整体,提出代替方案,进行比较检讨,决定后坚持执行”这一套基本流程,就像一个大树,一直发散出去。就好比画画,先画一个大体轮廓,然后一条一条上色,从上至下,从小到大。三:记录、整理在你学会了快速写关键词,也有一个大体的发散的思维了,那么怎么记录?怎么做又好又快的方法记录就是思维心动的第三步。应该怎么记录,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直到书中有个a4的记录方法。我最近一直再试用,但是效果我现在还不能确定。只是觉得不用带本子了,也不担心有写不完的本子了。曾经用过手帐,就是写的花花绿绿,很多内容的,可是我发现我根本坚持不下,每天要整理一大堆,然后要贴要美化。不仅让我觉得效率越来越低,更加觉得坚持的困难,花费的时间太多了。书中的一句话特别好:在笔记本上面做笔记,其实只是按照一系列的时间在书写而已,所以如果用好几天或者好几个星期在写类似的内容,是无法整理自己的思绪的。所以我的理解是:首先在极短的时间内写下关键词,在空闲的时间,或是一天抽出10分钟写下你的想法和整理整体项目的思路和方法(小步击破法),你可以沿着你的思路越写越多,那是会使你的想法思路越来越清晰。千万不可纠结和纠缠于一点或是几个字,不行就跳过或是用拼音代替,切记就是要快,不能有停顿。一开始可能有点困难,慢慢锻炼21天再看看效果!。在记录的时间上面,书中有了很明确的只是:“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的时候写,最有助于推敲自己的想法。所以我的房间,书桌,包里最多就是随手可以找到的小本子和笔,这样有想法就可以马上记录下来。我现在是一周,一段时间,一个阶段,一个工作完成,就写一段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豆瓣日记,在印象笔迹中,整理归纳我最近的表现和近期的计划,让自己做到清晰,明确。四:回顾和反思这里是经常运用在工作和任务项目中,因为我还是学生党,最多算个兼职党,所以能接触到大型的工作项目的机会不多。所以我能写下最近在接触一个学校的活动展的经验吧。书中有个特别好,把笔记归纳到企划书之后的几个章节中,给我未来在工作中一个很好的启发。在活动展中,一切都根据前面的方法很顺利的执行下来了,可是在后面我整理和回顾的时候,发现还是缺少和很多可以实现的想法和创意,比如说app,一开始展示的宣传的不够到位,还有一些人员和资源的限制,老师的一些资源的展开。这都是我以后学习工作的需要注意的。在整体宣传方案做出来的时候,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去掌控整体,所以很多事情让我心情特别烦躁,遇到的问题没有实施效果不满意的时候只能我自己去做,也没有考虑到事先应该整理一个方案的ppt让老师指导下,之后的活动展开会好很多。这是很大的一个失误,以后遇到类似的展览和活动就要注意了。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可以长期反复阅读。清空杂念,让自己思维越来越清晰,在做笔记的方面也会越来越准确。ps:最后很谢谢土豆姐,能得到这本梦想的书,真的让我成长很多。2015.2

Write down, just write down!

Write down, just write down!文/Sofia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在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之间,更愿意选择后者。自己知道自己的毛病。我思维迅捷、跳跃性强,与人对话时,A到B再到C的逻辑,我口头表述时,往往略过B直接给出C的答案,自己心中是明白的,但是听的人却难以理解。因此,我更爱文字这种表达方式。在通过文字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稍稍留心,我便会发现自己遗漏了B这个中间环节,从而进行补充,尽量做到滴水不漏。这种文字的效果是我通过口头方式而无法实现的。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文字,不仅仅是治愈我这种思维跳跃性“疾病”的良方,亦是预防遗忘、加速思维、疏通条理、宣泄情绪诸般“疾病”的处方。《零秒思考》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向读者一一展示了文字的功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老祖宗给出的通俗易懂的人生道理。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懊悔,前一秒想到一个绝妙好辞之类的东西,下一秒即将宣诸于口之际,却浑然忘却?倘若我们能在刚刚想到之际便记录在纸上,是不是不会留下这样的懊悔?唐朝诗人李贺每有佳句,都即可写下来放在诗囊之中,晚间再做整理。正因为李贺如此的“烂笔头”,随时记录,才会有流传至今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何当今络脑,快走踏清秋”。文字是否有加速思维的功效,这一点我倒没有试过。如前所述,我的毛病就是思维轨迹划得太快太远。而我偏爱书面表述,从某种程度上,也正验证了文字的疏通条理的功效。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倘若照着《零秒思考》一书中的方法,随时记录自己的浮花浪蕊的思绪,稍后再作整理,长此以往,的确可以让原本混乱而缺乏序列的思维井井有条起来,而那些原本捉摸不定的思维轨迹也变得有迹可循。如果,其间,自己再稍加自我控制,刻意去体会其中的奥妙,也能慢慢捕捉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文字有助于宣泄情绪,这一点无需我多说,甚至亦无须著书立说。很多人走上写字这条路,起因都是用己手写己心,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释放自己。那些情绪,或喜或悲,在文字成形的过程中会渐渐舒缓下来。但是,可惜的是,亦有很多人根本认识不到文字表达的这项功能,或者将满腹心事深藏心底,或者以暴力的方式宣泄出来,这两条渠道不是内伤自己就是外伤他人,都是不可取的,不如以文字宣泄出来,既可以静了自己的心,又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维,查漏补缺。以上的诸般效果,其实很容易就能实现了,就是一个词——write down!写下来就可以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且最好是用A4纸写,够大,够随性,可以继续发散思维。其实,这一点,我倒是觉得无须如此刻意,随手就写,追求的可不就是手边恰好有啥纸就拿啥纸来写吗?

学会用笔思考

学会用笔思考经济管理圈子里的大部分人都对麦肯锡了解很多,这个发家美国的全球大型管理咨询公司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的传奇已经不仅仅限于企业经营战略层面,开始渐渐延伸到职场员工自我管理的层面。当然这两层面也是相通的,谁都想管理好个人进而有野心地管理更多的人。《零秒思考》可以说落脚“任何人”,告诉大家都可以通过做笔记训练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工作生活效率,一言以概之——好记性不如练笔头,你所想的都落实到那张纸A4上后,效率大大提高。在读《零秒思考》的前两章时,我得到的结论便是:自己是一个说话重点模糊且缺少思考的人,生活中大脑语言经常跑题,基本上书中举的例子似乎都是在说我。不过我还得坦诚说出另一个结论:此书翻译得不是特别好,语言有时甚至拗口,直接导致我看书时还走神。这样戏剧且讽刺的情况真的存在在我这儿,我确定这不属于主观原因,因为明明很想学习书中讲的方法,结果还得在废话中找重点。好在从第三章开始终于出现重头戏了,实实在在地学习“做笔记”,在训练的过程中来切身感受笔记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写标题、写正文、想到什么写什么、每天要求自己写10页、快速写、乱画着写,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刚才布满龙飞凤舞笔迹的笔记,整理思绪,使自己的思考体系化不再费精力。这部分内容体现得还是比较明朗的,我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逻辑树。树干就是我们思考的标题,我们笔记里的方方面面就会变成树枝,非常茂密,而这些错落交织的枝条就像是我们思路开阔的大脑,想法多才会有视野宽广,想法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这颗大树会越来越繁茂。本书我最为推崇的就是“做笔记”的重要性及方法,一些细支末节的“用什么纸什么笔”“笔记纸如何摆放”等我觉得不可不必在意,本来是学习提高效率的方法,关注这些细节会拖效率的后腿,而且也影响不了我们的目的。难道作者是为了凑字数才说这些的?插一句,书中列举的几个做笔记的主题笔者认为非常实用,对于每个人来说“工作”“英语学习”“将来”“时间管理”“健康管理”是每天都可能考虑的内容,书中将这些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标题相关思考的方向都列了出来,似乎为低效率的我提供的便利。总之,不敢说此书能完美地治愈本人的拖延症,但是至少是一剂能让我思考自己为何拖延的良药,拿起笔想起什么写什么吧!

大家一起来愉快的吐槽吧!

-日本真是个节约的国家吗?真的是吗!!!-随身带20张左右的A4纸做得到吗做得到吗!!!-什么地方藏东西不会被其他任何人发现不会被发现!!!-作为一个随时都可能搬家的人,怎么来搬这些A4纸怎么搬!!!以往如若写书评,大部分是会理清一下思路,有些还会斟酌一下字词之间,看完这本书,急切的想尝试一下A4纸做笔记方法。当然算不上纯正的A4纸笔记:首先我没有用A4纸,其次也没有横着从左边列出等等。但是还是根据书的意思,不做太多思考,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日本真是个节约的国家吗?真的是吗!!!不是岛国,资源稀缺吗?!一个人一天就用10张白纸做笔记(不算其他内容的使用),一年就是3650张,度娘说,一棵二十年的树大概可造3000张A4纸,那么就是说一棵二十年的大树还不够一个人一年的笔记量!随身带20张左右的A4纸做得到吗做得到吗!!!前几天恰好称了包,约是2.8kg,虽然加上20张薄薄的A4纸不会增加多少重量,但是明明最近是在考虑换个小包,不要带那么多东西了啊!难道要把纸折成小方块放包里?轻微强迫症者表示不能接受啊!什么地方藏东西不会被其他任何人发现不会被发现!!!这无疑是最大的问题了:要藏在哪里才是绝对的不会被发现呢?公司肯定是不行了!万一被领导发现了满满都是吐槽他的A4纸,肯定也没有什么然后了!家里?家里人也是会识字的啊!如果被家里人看见自己吐槽他们,恐怕也会难受的不行,但是初衷明明只是想写下来而已,并不是想伤害什么人啊!宿舍?宿舍明显就是是非地,完全不予考虑啊!独居的出租房?暂时安全,但是万一哪天朋友过来了呢?!作为一个随时都可能搬家的人,怎么来搬这些A4纸怎么搬!!!括弧,作为一个随时都可能搬家的单身女性怎么来搬这些A4纸!!!嗯,也许是搬家,也许就是流浪!瓶瓶罐罐本来就多,书籍笔记本也零碎的一桌,好的,再加上这些A4纸,神啊,借我一个超级哆啦A梦肚兜吧!全给我塞进去!!!好吧,回头看看还真是对自己无语,果然满满的全是吐槽,也真够随意的。往深里琢磨,也就是两个字:畏难;再加两个字:拖延。除了第一个问题是实在想不到不太能解决的(虽然书里也就第一个问题做了说明,也提出了比较节约的方案,但是还是觉得太浪费太任性!),其他实际上也都好解决,关键在于你是否想去做这件事情。看的时候总觉得A4纸做笔记和画鱼骨图很相似,看完细想,还是有些区别,鱼骨图更侧重整体的思维把握;而A4纸做笔记更多的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如果说A4纸做笔记是点,那么画鱼骨图肯定就是面了。从前画鱼骨图总是磕磕绊绊,今后如果将这个方法使用好,相比鱼骨图也不是难事!这本书的精华,除了这个A4纸做笔记,其实还有很多,只是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讲这个方法,眼光和思绪就自然都被它所吸引,吐槽的也就都是它了。废话不多说,继续:-人类原本就拥有非常出色的判断力、思考能力和相应的行动力。-真正会有所成长的人都是顺从地吸收,当达到某种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力争更进一步。-当和团队成员想法出现分歧的时候,尝试从各自的目标群体下手。-完成企划案之后,放置至少一天左右来做其他事情,然后再重新审查是否合理。-在报告书展现在客户之前内部先自我推翻一次,制作出积极的,应对力强的方案。人类原本就拥有非常出色的判断力、思考能力和相应的行动力。周围诱惑太多,吸引力太大,以至于人们已经很少能保持专注去思考问题了,这样就丧失了人类原本拥有的判断力、思考力和相应的行动力。同事之间偶尔探讨各自工作的时候也会坦言,偶尔完成不了某项任务,是因为上班期间被别的事情吸引而占据了原本规划好的工作时间。以此可见现在重新培养这些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当你遇见狮子的时候,不是应该第一反应,或者说本能的反应出是搏斗还是逃跑吗?等你拖拉的发散思维以后也许早就小命不保!真正会有所成长的人都是顺从地吸收,当达到某种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力争更进一步。多数工具书或者鸡汤文都会很纵容读者,你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然后再慢慢怎样怎样。从作者关于A4纸做笔记方法的一些强迫式的要求,倒是让人感受到了一些日本气息,必须用A4纸,必须手写,必须怎样怎样,这些必须不仅不会让人觉得烦,反而使这个方法在还没有尝试的时候看起来更加严谨、科学。而作者所说的,真正会有所成长的人都是顺从地吸收,的确会让很多人躺枪吧!多数人肯定是跟我一样,在还没动手之前会有很多很多吐槽,会有很多想法来改变这个方法,主观上想让它更适合自己。但其实如果不能真正的吸收一些什么,怎么谈得上更进一步呢?当和团队成员想法出现分歧的时候,尝试从各自的目标群体下手。这一点完全是击中了最近工作上的一些问题,大家争论的很激烈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谈的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虽然只是作者的一个例子,但实在印象深刻。完成企划案之后,放置至少一天左右来做其他事情,然后再重新审查是否合理。非常赞的工作方法!以往在学习工作中,对于需要拿出方案的内容,通常会不停的审查不停修改,有时甚至上交以后还在修改,的确无法保持对这些内容的理性。通常回头看过去做的材料时偶尔会觉得很不堪大概就是因为这个了。如果能放置一小段时间,跳出原本的思维圈,作品肯定能更上一层楼。在报告书展现在客户之前内部先自我推翻一次,制作出积极的,应对力强的方案。作者介绍到的这种麦肯锡式工作方法确实十分积极!如果在方案给到客户之前便把所有应对方案都准备好,相信客户也没什么好挑剔的了,成功率必然大大提高!果然如作者所说,一旦开始写就容易写个不停!暂且停下做个总结:如果说前面的四点是第一反应的吐槽,那么后面的五点,希望将之归纳为态度!

思考的训练手册

看书名,这本书真是很诱人。对于经常要面对复杂局面,或者突发,未知事情的人来说,如何快速反应,抓住仅有的线索摸出脉络,做出相对靠谱判断是犹如评估两岸悬崖之间距离,然后奋力一跳从而摆脱围捕一样的重要。评估多了,担忧自己是不是能跳过去;评估少了,这一跳就要挥别人生了哟~~很喜欢书者一上来就直接点破(大意):很多人看似思考了很多时间,其实嘞,根本就没有深入思考到位,只是在原地踏步!或者是,思考了,却无法实施,最后成为一纸空文。具体原因,赤羽先生在书中有披露,我就不多言了。(很会钓胃口有没有,哈哈哈)而如何处理这种无法深入思考,或者说,如何让自己的思考快准狠的方法上,非常感谢赤羽先生给我们传授了独家秘方。A4纸,水笔,每天10分钟左右的训练。看上去很简单,却凝结了一位优秀管理者,专业职场精英的多年结晶。我们很多人都有工作经验,但被问到自己的专业时,很多人连一些基本的框架,流程,甚至术语也解释不清。每次别人请教时,只好匆匆用含糊的言语速速带过。这点,从赤羽先生的书里,我很钦佩他能细条慢理的把思考这一件事情理清,并加以具体的实施,还能传播给大家。(此处请鼓掌32下)这本书不教科真是好,不鸡汤更是极好的。拿着它,我感觉自己仿佛拿着一本思考训练手册。不管你现在的思考程度如何,按照书里的方法一步步做,完全无缝对接还能实现提升产能。这真真是一本好书该有的核心力量:读了不仅懂,还能依据辅导去做实践,实践后心服口服收获自己能力提升的结果。

写笔记,是增强思考力的好方法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相信不少人有这种经历:心里很明白一件事情,但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讲了很多话,自我感觉都讲清楚了,对方仍是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或者,面对一件紧要事情,头脑竟然一片空白,半天拿不出主意。这半年,我有好几次同类经历。有时安慰自己,可能是汇报对象不同所致吧!可是,身边总有一些人,任何时候都能非常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描述事情。当你表达不清楚时,他们帮你理顺思路,仿佛他们是当事人,因为他们表达得更到位!他们遇到突发情况并不紧张,总能迅速组织出合适的语言,有序地指导他人。前两周,无意中看到一篇关于羽雄二的书《零秒思考》书评,一下子仿佛找到了救星,于是下定决心买回来学习。书很薄,仅150页,售价却不低, 28元。读罢,感叹:超值!赤羽雄二认为,经过训练,我们可以非常迅速地思考并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提供的训练方法是,做笔记。他详尽讲述了为何要做笔记,应如何做笔记,做完笔记后如何整理归纳和利用笔记。 尤其是书的重点“如何做笔记”这一章,他讲得非常细致,连写笔记的纸如何放、使用哪种笔更利于书写都有介绍。做笔记的方法不难。取一张用过的A4纸,横放,在左上方写上标题,右上方写上日期,以1分钟为限,将想到的与标题有关的内容写在纸上,一般写4-6行,每行20-30字。每天写10页。坚持21天后,就会感受到较为明显的变化。如果长期坚持,可以做到“零秒思考。”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认为是这样的:坚持写------在写的过程中理清了思路,有了条理-----大脑有逻辑地思考问题------长期有逻辑地思考问题------思考速度越来越快,直至零秒。将做笔记这件事情纳入日程,连续不断地写,直到自己的能力真的发生变化,这点其实挺难的。就1天来说,写10页笔记不难,但要是每天都写,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每天10页,一年就是365页,我们能有那么多主题来写吗?其实是有的。打个比方,今天上午老板问我的领导,春节福利卡的折扣是多少点?领导回过头来问我。我只记得卡是有折扣的,每个供应商的折扣不一样,但具体每个多少,我还真不能一下子记起来。后来,问了买卡的同事,回复了老板。我就想到了几个问题:老板为什么关心福利卡的折扣呢?福利卡已发放一周了,为什么今天会问这事呢?是我们报的帐有误?还是他认为我们没有如实申报折扣点?老板会不会考虑只找一家供应商买卡?如果是这样,我会面临哪些问题?不是由我直接经手的事情,有哪些是我应该了解清楚、以便可以随时回复领导的?每个问题再细想下来,可能又会有好几个问题。这样下来,不愁没有主题可写。我打算坚持写下去。于我个人经历来说,写出来确实对于自己有帮助。在写的过程中,我逐渐整理了思路,对于缺乏逻辑和条理的地方,我可以调整,再按调整后的顺序来表达。如果直接口头表达,则没有调整的机会。而且,说得多了,我不一定记得自己说过什么,没说过什么,还有可能将同一观点重复表达。遇到令自己不爽或不好解决的事情,写下来之后,可能会发现问题所在,知道谁对谁错,自己的心情也会好很多。再则,零秒思考这种本领,不是天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功力,在不断的坚持中,细小的量变不断增加,增加,直到有一天出现质的飞跃。大脑同刀一样,每天都使用,就很灵光;长时间不用,便钝了,生锈了,很难使用。所以,我想,赤羽雄二提倡的做笔记的方法,除了帮我们整理思路之外,还能使我们的大脑每天有一个时间处于真正思考问题的状态,是在帮我们“磨刀。”

很实用的一本书

以前在哪里看到过推荐这本书,但是没放到心里。前段时间,小狐狸推荐了这本书,看到她推荐的时候,我内心就在说,我要看这本书!所以,看书也是要看缘分的。特别喜欢这种实用的书,清清楚楚告诉你方法,告诉你该怎么去做。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想想自己是否觉得这个方法好?如果觉得它好,就动手试验一下,看看是否适合自己。多简单啊,我喜欢这种简单直接。最近因为一些事情,总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在一些问题上兜兜转转,结果还是停留在问题上。还有就是以前手边没有太多资料,最近忽然冒出来了很多资料,一阵忙乱之后,全收藏了,然后呢,就是找什么资料都很困难,因为不会分类。这本书前面告诉了我们做思考的时候的一些困局,然后告诉我们怎么来解决(1分钟,马上记录下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最后还告诉了我们怎么来分类整理那些繁杂的资料。关键内容,请看我豆瓣的日记,有本书笔记。

高效率地思考工作

最近刚刚找到了毕业实习,身为从来没有体验过职场生活的菜鸟的我这次可是吃尽苦头,尤其是每周例会都要提交的宣传策划的点子可是让我愁白了头发。工作日所有的时间差不多全都用在了网站更新、内容梳理的日常工作中了,脑子一片浆糊,别说让我写策划了,这一阵子九九乘法口诀都还不会做了。后来知道了这本书,看到封面上零秒思考的四个大黑字,又看到“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几个字,我觉得我找到了我想要的。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超级强,零秒思考,简单来说就是运用A4纸整理思维碎片,集中一分钟时间进行“头脑体操”,从而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率高质量高创新的思考。我的一位研究古代文学的大学导师也教过我和这种零秒思考类似的方法,这位老师已经出过三本书了,她告诉我她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在这个本子上写东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哪怕是一些很随意的思维碎片或者心情记录,晚上回家坐在书桌前再看看这个本子,将记录的信息重新用大脑梳理一遍,有时候就会发现新点子与新想法,连你都不敢想象这竟然是自己之前写出来的,就是这样的做法在她著书的过程中给了她无限的灵感。这真的是和这本书的零秒思考方法不谋而合,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们更详细的做法与讲解,尤其是针对职场工作者。写过策划书的人都知道,有时候脑子里想的是天花乱坠,但是真的写出来就干巴巴了,这时候不妨试试书中的零秒思考法,其实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的积累不足,信息搜集不够,还有一种对于将思维转化为文字的畏难情绪在作怪。先在纸上列出三个可行的方案,根据这三个方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信息搜集。一开始很难形成完整的策划,但是不要只是一味地想,不动笔,这样只会加重你的拖延症。记住,只要迈开了第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后面也就顺理成章了,将思考的各个阶段脑子里想的都写下来,只需要每天抽出短短的几分钟,这样可以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在推进工作的实感,告别deadline的压力,而且现在这些A4纸记录的可能只是一些没有条理的想法,等到最后的整理阶段,这些都是宝贵的组成素材,帮助你完成由“速记”到“质成”的转化,形成一份完整的策划书。最近,我也一直在用这种零秒思考的方法,我会把最近自己要推进的几项任务写在空白的A4纸上:“准备国考面试”“为接下来的省考做好复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导师研究项目结题”“创新工程结题”;然后在每一条目后面标上1234,表示哪些是最优先任务,哪些是可以同时推进的任务,哪些可以暂缓完成;同时在每一项任务的后面都简单写一写自己的预计完成时间、完成步骤、想法与期望。其实只花费了短短的几分钟,但是这么做之后感觉之前混乱的大脑与内心都平静了,不像之前一团混乱,而且还有满满的充实感,自己更有信心更有心情去面对去完成了。感谢零秒思考法,推荐大家都来试一试,让思考与工作事半功倍。

或许,你需要的不过是张A4纸,还有一些方法

关注一个健身塑身的订阅号,介绍里有一句话是“鸡汤再好喝,变不成腹肌都白瞎”,同理,方法再管用,执行不下去也是渣渣。信息时代,我们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执行下去的动力和坚持。所以一种方法的优劣,可行性是个很大的考虑因素。基于这点考虑,对于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思考力,《零秒思考》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所谓“零秒”,就是瞬间便能认清现状,瞬间便能整理问题,瞬间变能考虑出解决方法,瞬间便能决定该如何行动。没有犹豫的时间,也没有烦恼的时间。” ——听起来是不是很理想?在这方面做过努力的人都会知道,这种应对问题的理想状态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支撑,这本书便是介绍如何获得这种强大的逻辑思维——做笔记!看下来就知道本书中的笔记方法更是对思维碎片的整理和梳理,通过记笔记的过程,也是重新梳理一下自己情绪的过程。方法如下:将A4纸横放,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至6行,每行20字至30字。一张纸控制在1分钟之内,每天建议写10页。格式基本是这样的:题目 日期—第一条第一条—第二条第二条第二条—第三条第三条第三条—第四条第四条第四条第四条—第五条第五条第五条而这样做的好处是:一、 可以理清头绪——记录的过程也是理清的过程; 二、可以变得自信积极——看看自己笔下那些不经意间的意识,人类与生俱来的自信和积极性都会自然而然的得到重塑;三、可以变得心平气和——记录是最理智的发泄情绪的方法不是吗;四、可以快速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我们如此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就是为了做一个心智上足够成熟的真正的“大人”吗?不卑不亢,谦虚有度。想想就很美好对不对?其实关于做笔记的习惯,很早以前也是有尝试的。最初是受李贺的启发,学生时代纸笔又是取用方便,书包里随时有记录的一个小本子,记一下不成句的诗或当天心情,也许不过是今天很高兴因为#@¥#¥@,或者今天不高兴因为@!#¥@!。后来有意识的对于自己意识和思路的梳理便是作文之前,随手拿来一张纸,边想边写下大体思路和关键字,还有自认很漂亮的要作为开头或结尾的句子,便是提纲,忘了当时老师介绍的提纲格式是什么了,不过自己写出来的样子倒是很像本书介绍的笔记方式。是的,写这篇之前,也是随手划拉四页提纲的,字大而凌乱,旁边有小号字辅助和提示关键词,书中要点、自己感悟什么的。但是这些都没有留存,随用随扔了。没有本书作者整理的那么尽心。后来到了手机时代,记录和整理思路的任务便落在便签身上,这是我最近的便签页面截图:图片(书评不能发图片,想看图片请移驾本人日记)基本上都是在上下班的车上,临时想起来的写文思路和要点,基本上不加解释别人无法看懂,比如便签1,便是看本书的感悟,如果写全了基本是:“我们用一生来培养手和大脑的默契,体会大脑与手指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婴儿的动动手指促进大脑发育,成年后的在大脑指令下手指的各种工作,老年为了健脑而转动核桃等等,而这本书所介绍的,通过记录对于某件事或某个想法的思维碎片,整理思路和帮助大脑思考,完成逻辑训练,达到重塑思考力的目的”。而便签2寥寥几字,是一篇三千字的书评的思维嫩芽。其他几个分别是读《西尔斯橙色亲子课》的零星心得和笔记。也许是因为原本有这种不成形的记笔记的习惯,所以对这本书的接受度更高一些,也与书中的方法做了一些优劣对比。手机便签的优点是记录及时,因为现代人常在手边的东西莫过于手机了,想到什么拿出手机就可以记录,但是这个优点很容易替代,只要把A4纸放到包里就可以了。相比于本书推荐的方法,手机便签的不足便很明显,比如不如A4纸记笔记那样系统性和可整理性,本书所介绍的写题目方式很容易把同类的笔记整理归类。还有就是时效性,手机便签因为写的仓促简短,很多不过是提示性词汇的集合,时间略长的话,记录者本人也想不起来要提示的内容了。而最最重要的,写在纸张上的平稳情绪、理清思路作用,手机是达不到的。手机只是记录,而一张A4纸运用得当的话,他会帮助你思考和成长。举个例子,最近迷《何以笙箫默》,若因此做笔记的话:笔记一:题目:为什么迷《何以笙箫默》? 2015.01.12—何以琛有理想男人的特征:长情、宁缺毋滥、英俊、努力—赵默笙很可爱—男主很精英,女主很邻家,符合女性观众心理需求—因为男主的宁缺毋滥,使得付出的感情更加珍贵,赵默笙本人也是值得珍视的珍宝—当年看小说时候便很喜欢,而钟汉良的颜值距离预期不远看吧,你教给我一个好方法,而我用它来厘清小女生心思,是不是有点荒唐?可是本书的笔记运用要点之一便是想写什么写什么呀,真实才有效用,比如写完这个笔记,随之便厘清了下面的思绪:笔记二:题目:你为什么羞于承认你迷《何以笙箫默》 2015.01.12—因为是在侄女那里知道小说拍成电视剧的,虽然侄女很优秀,但是和刚刚大一的小辈追同一个剧,还是会难为情—因为年龄,觉得有家有娃的人做花痴状很难为情—还是因为年龄,潜意识里觉得相夫教子才是正途—写下上一条之前,不知道自己潜意识里这么传统,一向自觉很女权—觉得大家都迷钟汉良,自己不要太肤浅—对于小说里把关心直接变成指令的方式很熟悉并且习惯,有一种带入的幸福感和蠢蠢的难为情写完上一条笔记,便觉得其实都很自然,是自己画地自限,所以你看,现在被人知道我在追《何以笙箫默》的电视剧并且又把以前看过的小说看了一遍,也可以大大方方的说,是呀,我就是迷何以琛呀。不过记笔记可不只是用来分析花痴心得的,比如下面这个:笔记三:题目:为什么我的订阅号订阅量不多 2015.01.12—定位问题,接触的妈妈群体有限,其中给孩子看书的比重也不是很大(不打算更改)—宣传不力,只是在豆瓣和微信好友间宣传了一下(可加强)—活动力度不大,只组织了一次活动,活动方式方法都有待改进(可加强)—内容需要加强,需要增加趣味性和互动(可加强)—要仔细斟酌一下发帖时间,或许改到晚饭前试试(可更改)以上便是我在这本书中学习到的和应用实例,或许现在还不成熟,不过我相信自己会得到锻炼和进步。对了,这本书的作者赤羽雄二在麦肯锡公司工作14年,且从零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在亲友中,有两个人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方面很厉害,看到零秒思考的定义的时候,心里首先便跳出这两个人的影子,两人都属于那种遇见事情瞬间反应,且思路清晰虑事周到的,我在他们面前,一向只有望尘莫及的份儿,读完这本书,不禁痴想,或许我和他们之间,不过是一张A4纸的距离呢,人家天赋异禀聪明非凡,那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追赶上去呢。在岁月和习惯间横放一张A4纸,等待自己的改变和成长,希望如书中所说,这种变化无关人的性别、年龄以及经验!或许,你需要的,不过是张A4纸。欢迎关注绘本妈妈,微信号:huibenmm

我们不成功是因为我们没读过成功学

书的封面上说“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零秒致胜”、“终极武器”……我不由深吸一口气,可能又是一本成功学。鼓起勇气翻看下去,果然印证了我的猜测,具备成功学著作所需的必要条件:正确的废话。成功学起到什么作用呢?成功学大师们可以让斗志缺失、拼爹失败、不知“坚持”为何物、仍在人生路上迷茫的拖延症患者们重燃希望,而且只要你按他说的去做,人生终将辉煌。历史上最庞大的成功学团体是搞传销的,和新东方。纵使我是个赚的很少还不思进取的非成功人士,但我这样的大龄女青年们都有一个通病: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为了反驳作者的成功学论断,我还是在美发店坚持把这本书看完了,因为烫头发的过程实在是很漫长。在那数小时的枯坐中,同行的朋友看完了四集《何以笙箫默》,我刷完了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渐渐被作者的理论所吸引,因为他的成功秘诀简单得不可思议,甚至让我跃跃欲试。作者给出了一种逻辑训练法,在A4纸上罗列出你的想法,写的时候要快,想到什么写什么,每天记录并整理,并持之以恒。具体请参见现在微信朋友圈的热门文章《使用A4纸笔记法100天帮你增强逻辑思维》,同时,也可以参阅本书豆瓣上的同名热门评论。概括来说就是:一有想法就写下来,并坚持100天。从而可以大大提升思维能力,以后遇到事情可以迅速给出想法,且流畅表达出来,收获成功so easy。让我有一些不解,如果一个人本身就具备高效思考能力,那么他便没有必要采纳这项做法,刻意将自己的想法书写出来;如果一个人本身思维不畅逻辑不清,那区区一分钟的速写,也只能记录下逻辑混乱的文字,并不能帮助他开拓新知,顶多只能提升书写速度,或者练字,以此缓解鼠标手的疲劳症状。带着这样的困惑,时至今日,我仍没有提笔。在获得这种认知后,产生了一种智商压制作者的满足感。所有的成功还是贵在坚持。“好习惯”听人说了一百遍不如自己做一百遍,坚持下来就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也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坚持一百天写想法,或者坚持一百天背单词,或者坚持一百天不吃路边摊,关键不在于写想法还是背单词或者不吃路边摊,关键都是“坚持一百天”,也就是三个月天天去做同一件事。如果这一百天坚持下来,并越做越好,最后因此收获了很多东西,那你也可以去写成功学。当然,还是要承认这本书逼格最高的地方,莫过于作者的名字是四个字。于是,全书充斥着日本人特有的絮絮叨叨,恨不得将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解释一遍,颠来倒去反反复复。让人不由想起中学时代写议论文,字数不够的痛苦。最后还是要肯定一件事,书的纸张挺好的,摸着舒服。而且在烫头发的时候看这本书,回头率很高,帮我上发卷的小哥一直在偷看这本书。让我拥有了成功人士的满足感,至少是优先通往成功之路的优越感。

细节处高潮迭起,浅层下暗流涌动

(一)关于“浅层下暗流涌动”      这本书我花了2个小时翻阅,整理笔记。而在这2小时之外,我将用来咀嚼书中内容和笔记的时间 —— N个周?N个月?甚至N年?我不确定。总之,此书中的方法论看似容易,但背后所需要调动的思维方式十分深刻。对于社会经验尚不丰富,思考方式尚不成熟的我来说,想要彻底参透很需花费工夫和脑力。      站在一个未出茅庐的学生角度,《零秒思考》一书最值得反复花费时间咀嚼的部分,不在于其贯彻始终的记笔记方法,而在于第三章第10节那400句范例。没错,就是这400句!      如果说其他部分,我只是用印象笔记简单地扫描、圈点甚至直接把句子浓缩输入(当然,这些部分也都很精彩,我后面会推荐几处),那么在由例子构成的3.10,我每一张都认真地拍了照。我知道这是要花时间去反复思量的东西,绝不只是在扫书的这短短一两小时内可以做到的,要参透其中的思维方式,我需要在反复推敲和实践中慢慢去磨。      这400句范例,是作者思维方式再好不过的侧面反应,是读者可以离作者之思想最近的地方。它引导你思考问题时的顺序和路径,正面和反面,纵向和横向……用浅层例子指导读者发掘深层含义,这是作者在此书中最善意和无私的地方。      反正,我是一定要花时间好好琢磨的~      作为读者,若没耐性钻研范例,只学到书中做笔记的皮毛,任由自己每天10张A4去摸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固然可以摸索出相对更高效的思维方式。但是,既然作者把他自己已经成熟的逻辑展示在读者面前,又为何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重走旧路呢?—— 你走得也未必比作者更快。花心思钻研作者的思维方式,再坚持每日实践,这样得来的进步,我相信成效会尤其显著。      (二)关于 “细节处高潮迭起”      除了专业而深刻的思考方式,本书在阐述观点和背景的细节部分也常提出一些颇有启发性的见解。      “人们都希望花费了时间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思考的时间和想法的质与量是不成比例的。思考迅速的人会变得越来越惊人地迅速;反之,慢吞吞的人会变得慢得让人难以原谅。      另一方面,再来看看经营者,他们中大多数人做事都是当机立断的。当然如果是需要慎重讨论或是与他人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他们也会谨慎行事,但是从心理上来讲,他们早已拿定了主意。即使有犹豫的地方,他们心中也非常清楚A方案、B方案以及C方案的利弊。”      这是在本书中我最喜欢也是影响我最深的两段话,直接改变了我的完美主义拖延观。后面还有方法论,我就不摘录了,分析得也很精彩到位。      另外还有零秒思考的概念是“ 瞬间认清现状,瞬间整理问题,瞬间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决定该如何行动。没有犹豫时间,也没有烦恼时间。”   “没有犹豫时间,也没有烦恼时间”非常解决心理问题。      同样戳痛点的还有第二章教授了如何高效无浪费地收集信息,吐槽了大公司因为吹毛求疵而造成信息泛滥,以及人们为了逃避判断的那一刻才会没完没了收集信息等事实。读来获益匪浅。      一言以蔽之,此书方法论浅白好懂,方便易记。而若要彻底参透其中价值观,把思想深度潜下去,那便是“功夫在诗外”了。

记录并思考才能更好的提升

一直有做记录的习惯,总觉得用笔记本太麻烦而且不能随时随地用,也怕自己那点“小心思”被人看到,于是一直用手机中的备忘录在记录,但多半是在心情不好又没办法发泄的时候。比如每次和老公吵架,觉得没吵够或者自己内心的委屈没有完全发泄的时候,我都会记在手机的备忘录里,用语言去记录那一刻的心情、探讨老公的“罪恶”、发泄自己的愤懑,因为手机打字反应的速度有限,往往输着输着就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了。等到事情过去比较久了,连我都快要忘记的时候,又偶然翻出来,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觉得很好玩,两个人挺可笑;也发现原来自己的写作水平还不错呢、成语连篇、用词精准、心情形容的那么确切呢      刚开始看这本书,赶巧我正和一个同事关系紧张。因为公司在召开部门恳谈会时,针对她们部门的工作,大家提了意见。只不过我提的问题有些尖锐,把大家都想说但是还没说的问题提了出来。会后我立刻就感觉到了她对我态度已经变了。虽然每次我都说服自己想多了,但是每次她不冷不热的态度,或者什么都不说直接反问一句:“你觉得呢?”我就更加确认她已经把我当成了“敌人”、“对立面”来应付了。那天,因为售后问题客户来公司要求找总经理,但是先被我们热情的带到了我们办公室。那边让其他同事了解情况,我这边赶紧去找她沟通,想着如果能在下面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直接捅到高层了。她也刚回到办公室,听我一说马上高声说:“他来找?找我们干什么?”这一声,把办公室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我这里,好像我做错了什么事情一样。我说:“王经理,您看这样吧,您先去和他谈谈,了解一下他们什么想法”。这时她没有就坡下驴,反而大声说:“有什么好了解的?让他去找好了,我才不怕呢”。      顿时,我哑口无言了!什么也没说,离开了她们办公室。  肺都快被气炸了,我做错什么了?我去找他她是为我自己吗? 当时真的什么心情都没了,只想大发脾气,或者找人吵架、甚至打起来,才能发泄自己的那种气愤。      坐在桌子前,心情根本没法平静,于是随手抽了一张A4纸,在上面开始画圈,就这么一直画一直画。画着画着忽然想到了正在看的《零秒思考》的方法,于是开始写自己心中的想法。标题就是:她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首先想到了那天会议我对她提出的意见和会后她立刻就改变的态度,想到她肯定是想报复我,来表明她对我得不满,想让我知道她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对,肯定是这样,写到这里我心里更加肯定了。但是,她可是一个说话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呢,而且大家都知道;刚才她好像刚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脸色不太好呢,是不是挨批了?写了几条原因,放下笔我又反复琢磨了一会。最终的结论是:也许,虽然那天我提了尖锐的问题,但今天她可能不是故意针对我,应该是在总经理那里受了批评,我点儿背,正好赶上了这个时间点了,所以她这么对我。      想到这里我长舒一口气,心情好多了,也变得心平气和了! 之后,闲下来的时候,我又拿出来一张纸,写了“我如何处理好与她的关系?”将我所想到的都写了出来,然后试着把这些想法开始落实到实际中,两个人的关系总算是开始缓和。曾经有人说:“在工作中,不要刻意的把朋友变成敌人,因为是朋友还是敌人,通常由你决定。”只能说感谢零秒思考,否则我又多了一个敌人。     这是在看书过程中,通过零秒思考化解自身的第一个问题,不仅心情舒畅了,而且再见面没了心理负担。对于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1、肯定了记笔记是一件有利于平复自己心情,让自己更能理性的思考问题的事情;2、用这种方法可以整理自己的逻辑思维,有利于理性思考,做出不受“冲动”因素影响的决定。      一直觉得一个人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是很不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在我们冲动的时候。如何在最“魔鬼时刻”让自己平静下来,冷静分析事情本身是很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现在发现通过这种零秒思考的方式可以比较轻松的实现。哪怕是你在A4纸上写下你骂他的话,写下你痛恨他之类的话,写完舒心了,那么接下来你就该想想,为什么他让你这么烦躁?别人也因为他这样烦躁吗?到底是自己真的做错了,还是他错了?通过这种先记录后思考的方式,关注更关键、更细节的问题,通过整理自己的思绪、逻辑条理,从而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更好的分析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自身也不断得到提升。      不过,任何一种好的方法还是贵在坚持。其实从现在开始,我已经要求自己针对每天工作、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能并没有很多,花费的时候也超过了一分钟,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真的是有着很大的作用,至少在某些工作上让我从繁杂的思绪中跳了出来,开始有了方向感。 记录只是第一步,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两者的有效结合才是我们不断提高的秘诀。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么就让我们从开始整理、记录零碎的想法、瞬间的感悟以及突然想想宣泄的情感开始做起吧!

思考训练神器——改变我生活的一本书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改变他生活的一本书?对我来说,《扫除力》是其中一本。我曾经是个邋遢的女生,住的邋遢、穿的邋遢,我老姨曾经偷偷告诉我妈,说我拿回家的行李箱有一股脏衣服没洗的臭味,而且很可能过几天我又会从中挑出一件看着还不错的再穿一次。“洁净的衣物是我们的守护神”——是这句话让我勤快地洗衣服,每一刻都穿戴干净整洁。“你的房间就是你的人生”——是这句话让我以爱惜物品的心情扫灰除尘,保持办公室和家里的卫生舒适。然而,《扫除力》只是解决了我生活邋遢的问题,没有解决我思维邋遢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无意间被《零秒思考》解决了。#训练思考的方法#《零秒思考》的方法简单得不像话:一张A4纸横放,从左到右开始书写,最上方写出标题和日期,然后逐条写出关于这个标题的所有想法,不能花时间慢慢写,想到什么写什么,在1分钟之内写完。#本人案例#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赶上双十二,由于双十一败了几千块,想要剁手的我在双十二之前七上八下:买还是不买;自己设定的600元预算买什么、不买什么。说出来挺可笑的,我总是因为穿衣打扮的事情弄得自己心神不宁,脑袋中杂七杂八浮现着很多想法却理不清楚。有个笑话说:选择恐惧症诸如买红的还是买黑的、买这件还是买那件,其终极原因就是穷。预算就是有限,而且不想稀里糊涂地因为想不明白就乱买一气,于是边读《零秒思考》边实践,一口气写了5张A4纸,比如下面这张:买什么样的衣服? 2014-12-11-正式的衣服已有几套,基本有个场合都能搭配出几套可心的,不需再买;-每次回家是很头疼的时候,休闲、不那么正式、展现美好生活的衣服不多,选择俏皮的妈妈的女儿形象;-旅行的衣服:适合拍照、颜色亮丽、舒服自在;-最近需要出席的场合是与家人、同学聚会,双十二买这样的衣服。暂时不能穿的衣服先别考虑,要相信到了新季节会有更好看的衣服,淘宝店铺也总说新一季的衣服品质会更好啊,没有必要屯着。接着我写了如下标题:我期待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我的身材优点有哪些?元旦、过年回家都穿什么?荷叶边衣服买酒红色还是其他颜色?#切身好处#神奇的事情就是:当我将头脑中漂浮的杂乱思绪全部诉诸笔头,在书写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竟然一一理清了。这个过程就像计算机整理磁盘碎片一般:每时每刻我们头脑里都漂浮着许多思维和情绪的碎片,当这些碎片随文字汩汩流出,堆积在胸口大团的情绪随之排空、厘清,根据写下的不同标题迅速归类、聚拢整合,帮助我看清需要、迅速思考、做出判断。#微信群实践#善用群体的力量: 2014年12月30号,我建了一个微信群,与看过这本书的豆瓣好友每天打卡,实践“零秒思考”。我们有明确的群规:每天至少写10页;连续3天不打卡自动退群,包括建群的我;设定100天的目标,互相监督与鼓励。#实践总结#问题一:1分钟写不完解决方法:缩短字数——考虑到《零秒思考》的作者是日本人,他在书中介绍每行20-30字应该是日语,对应成汉语大概十几个字就可以。问题二:不知道写什么解决方法:1)书中P87-105给出了400多个标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把想做的事坚持到底、如何整理梦想等,不知道写什么可以先从这些标题开始写。2)我原本有在手机上阅读碎片化的文章的习惯,有时觉得人家写的真好,既是鸡汤又是猛药,但过后一想啥都想不起来。现在我读完一篇好文章,会用1分钟时间把要点全部写出来,能够整理思路,真正让其为我所用。而且这样一来,就不愁没得可写了。问题三:我每行写十几个汉字,一张A4纸竖向放置,从左到右书写空间也足够了,是否还需要横向写?解决方法:先举个我学打羽毛球的例子。初学羽毛球的时候,我觉得正确的握拍方法太别扭了,根本打不着球,而本能使用的苍蝇拍握法貌似好用的多。但是正确的握拍方法是无数人实践后得出的科学方法,待我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我慢慢体会到它确实易于变换球拍角度。如同不要一上来就探索自以为合适的握拍方法一样,我们刚刚学习使用这种思维训练方法时,先原原本本按作者介绍的方法实践,他毕竟写过几万页的笔记、找过几千人试验。待我们真正掌握了这种方法再进行改进。“真正会有所成长的人都是顺从地吸收,当达到某种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力争更进一步”。#思考训练神器#这本书教的是一种思考训练方法,通过训练我在慢慢学习如何梳理飘忽模糊的思绪,尤其是对那种犹豫不定、思路混乱的事情,这本书的方法行之有效(个人经验之谈),强烈推荐存在偶尔像我一样思想邋遢的读者尝试这种方法。

思考与表达的训练

之所以想要读这本书,的确是被封面上“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所吸引。麦肯锡是管理咨询界的顶尖公司,所谓管理咨询就是说你要比做企业的人还要懂企业该怎么做。你提供的产品可能只是一份20页A4纸的报告,但是企业却愿意为之花几十乃至几百万元。这就是智慧的价值。一般管理咨询领域包括企业各个方面,比如战略、营销、人力、生产流程等等。大部分领域都有所谓的工具箱,既解决问题的一些思维方式,比如SWOT、平衡积分卡、竞争5要素、SCP、矩阵分析等等。这些分析方法要么是大师理论总结,要么来自管理咨询公司的实操经验,可以说是用一种通用的语言,来描述不同企业的情况以及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些方法,学过MBA的人基本都能用个像模像样,但是麦肯锡对员工要求之高是世界闻名的,能加入其中之人必定有过人之处,远非一般MBA所能及也。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位高人,在向我们大家分享他在思考方面的一些独特的方法。整本书看下来,作者所讨论问题的背景是在日本的语境中,虽然中日两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但是在思考和交流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问题确大同小异,因此这本书提供的方法对于中国人也很有借鉴的价值。这本书探讨的是一些比较本质的问题,如何有效率高质量的思考及表达。作者认为人的思想天马行空,变化很快,有时就一个问题长时间的思考,实际上效果并不佳,效率低下;有时脑中有灵光闪现,可能又很快就会忘记。还有就是思考结果的表达形式是语言,包括文字。但是,从思考到表达需要一个处理过程,往往很多人会因为不能准确自如的表达,从而带来很多麻烦。表达不当的原因不仅是思考不到位,还有可能是没有好好锻炼思考到表达的这个处理过程。此书其实包括两方面的深意,一是思考要有价值有效率,二是表达要准确。这两点都是可以通过锻炼后能自如运用的技能。当二者都掌握后,那么零秒思考的状态就能达到。对于一个管理咨询者来说,能够迅速就问题提供思路清晰、思考全面的答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同时对于现在职场上的每一个人而言,这点也是一项能让人刮目相看的重要技能。对于如何训练这项技能,作者给出的方法是随时随地多写,锻炼自己迅速展开思考的能力,及将思考转换语言的能力。思考需要靠平时的积累,这种积累一方面是在平时要就关注领域打开信息搜寻机器,另一方面是就关注的问题,多做全方位的思考,这样任何时候都能迅速对目标做出判断。具体而言,作者的工具是用A4纸随时将想法的各个方面记下来,同时把时间控制在一分钟。A4纸的好处还在于便于整理,作者按照每张纸的不同标签,会经常分类整理。这样日积月累,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会更清晰,思路也会更有条理。而且在不断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从思考到语言的处理过程。这个方法的好处可谓一举多得,在每天10次的训练中,可以使人越来越提高思考的质量。不仅如此,也会使人在表达自己思想时,更加迅速,准确,从容和自信。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这里烂笔头不是为了记忆而做记号或注释,而是时刻关注自己思维的火花并且能以语言的形式迅速表达出来。总之,该书在如何提高思维质量与速度这个问题上,通过自己实践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处于移动互联时代的我们,实际上可以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的思考用笔记记录下来,再经常利用标签加以整理,时刻在线的云储存功能更能使我们所有思考的火花触手可及。这点,也算是对本书一个小小的建议吧。

烂笔头可不仅仅是能帮助记忆,还能帮助你思考

这书不适合那种做什么事情都思路清晰,并且对各种知识有相当积累,还能触类旁通的天才,它比较适合大部分脑子里念头比较多,当有任务需要完成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儿上手,或者自己焦虑一件事,却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或者不敢去面对真实的恐惧的那一类人,也适合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偏中下的人。说白了,这本书说的这个方法,就是帮你捕捉和梳理你脑子里出现的念头的。不过,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的不像话:一张A4纸就够了。左上角写主题,右上角写日期,然后中间的部分写具体内容。每一页纸的内容不要太多,差不多也就是4-10行就行了。这样做有几个目的,左上角写主题,主要是为了便于你这样的内容多了,归类用的。比如相近的主题,你写了好多的A4纸,这时候同类的你可以回头集中处理。右上角的时间,可以在你整理的时候,避免归类顺序出现错误。这都是为了后期管理用的。那么重点其实是主题写什么,怎么写,中间的部分到底要记录什么,才能让这件事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帮助。书里写了非常多的案例,具体到了几乎可以拿来就用的地步。第三张第10节中举了40个案例,每个小案例有10个子标题,一共就是400个,这些我仔细浏览了一下,几乎有80%的问题都是我们平时可能遇到的。我随便举几个例子:《上司发火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变得不怯场、不紧张》《和别人变熟络》《变得爱父母》《和上司沟通变得容易》《跳槽》《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感性》《能够在会议上很好地发言》《使发表提案的报告变得出色》……整本书一直在强调学以致用,所以这些例子几乎都是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每个大问题下面,继续会分解为10个小问题。我们拿《变得不怯场、不紧张》开始说起,在这个大标题下面的十个小标题是:1.什么时候会怯场;2.什么时候不会怯场;3.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怯场的;4.在谁面前总是怯场;5.不怯场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特点;6.他们为什么能做到不怯场;7.怎样做自己才能也不怯场;8.怯场只是单纯的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吗;9.如果想着就算怯场了也没关系,会怎么样;10.就算怯场了,如果结果相同是不是就没有关系了?所以,你看到这里,大致就明白了。A4纸上的主题确实就应该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中间的部分则是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就像别人遇到同类型问题,你要帮他们怎么解决。或者说你要抱着解决你遇到的问题的想法,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帮你梳理你的困境,而不是沉浸于那种情绪之中。拿怯场这件事来说,假如现在要求你做一个演讲,你已经预示到自己很可能怯场了。那么你可能会退缩,你觉得你不是这块儿料,然后有可能你就真的放弃了。但是其实你完全可以通过仔细思考你所遇到的担忧,来把握这样的机会。用A4纸记录那些想法和念头就是最好的帮助你思考的方法。因为并不是谁都可以很有逻辑地去想清楚那些令人烦躁和害怕的问题。我相信你也曾经在遇到一些挑战的时候轻易退缩,那么不妨下一次用A4纸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对自己的担忧,以及他人的优点做一个反思和学习。A4纸这个是一个形式,其实这个多问为什么,仔细思考问题的习惯真是非常牛逼的大杀器。马伯庸写过一篇《当你怕鬼时到底在怕什么》,这其实也是非常好的遇到难题的解题思路。在那篇文章中,马伯庸说,你说你害怕鬼。那么问题来了,你具体怕的是它的什么?是它的青面獠牙?还是对它可能夺走你生命的恐惧?还是单纯对漆黑的走廊前方充满未知的不确定?接着马伯庸又说假如你害怕僵尸血淋淋的尖牙。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会怕僵尸的尖牙?具体害怕的是牙齿的什么部位,是臼齿?犬齿还是智齿?不妨再进一步想,僵尸也会长智齿?他们也会疼吗?也会一边捂着腮帮子哭泣一边追逐活人吗?如果你害怕贞子,你也可以继续问自己:贞子是怎么从电视里爬出来的?跟频道有关系吗?跟制式有关系吗?电视关掉以后,她还会出来吗?如果把电视放在高处,她会掉下来吗?如果把电视对着墙,她会撞头吗?马伯庸最后总结说:“你问的问题越多,就会发现你和现实的连接越紧密,你的恐惧就会越少。恐惧来源于未知,而很多时候未知只是因为我们太过惊慌而忘记去思考。思考并不意味着要找到正确答案,只是让你进入理性思考的节奏。当理性开始发挥作用以后,很多可怕意象就会被大量的现实细节消解,变得不足为惧。”整个的过程和这本书里的零秒思考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马伯庸这个遇到的问题是怕鬼,而零秒思考遇到的问题就是你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难。但是解决方式都是一样的,就是一直问问题。人脑太容易被各种念头干扰,被外物吸引注意力,很多时候你不能集中精力想问题,所以没办法非常快的分析利弊,迅速做出决策。马伯庸说害怕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太过惊慌而忘记思考,其实焦虑也是一样,你焦虑的时候很容易就忘记思考了。我们常听说某某焦头烂额,我们自己也一定有那么毫无头绪的时候,这时候真的是毫无头绪吗?并不是。你看美剧里很多侦探片,粤语片里,那些警探还有一些高智商的主角,比如《越狱》里的史高飞,还有警探马宏,他们都会在一个大屏幕上,贴报纸,写写画画,这些超级聪明的人,都需要借助外界的东西来帮助思考,所以可见我们普通人,要克服那种大脑容易走神,也并没有别的路可以走。零秒思考交给你的方法,就是拿出A4纸迅速地写下你能想到的各种想法。等你写出来,你会发现,你刚才还不清楚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这正是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模式。有人会说,真是要到焦虑的时候,或者遇到难题,或者情绪不佳的时候,还问什么问题啊?完全问不出来。我理解这种感受,但是这也正是零秒思考方法真正具有实操性质的地方。它不要求你在A4纸上写东西时,就完全是成逻辑的。根!本!不!需!要!现在比如你上班的时候,被领导批了一个狗血淋头。这时候,你面对压力怎么办?方法非常简单。拿出A4纸,然后写上日期,然后再写下主题:老子凭什么要被骂?如果你气儿没消,那你可以指名道姓地在A4纸上写:某某领导太垃圾,不分青红皂白骂老子一顿,草泥马。好了情绪发泄类的,你可以写两句。然后接着你可能会想:1.谁做成这样他就不会骂?2.他骂是真的是因为我做的不好,还是这神经病今天不高兴啊?3.他骂完我以后,他心里会怎么想?4.如果让他下次没法骂我,我要做到什么程度?5.我被他骂了之后,我心里为什么会这么愤怒?6.他这个人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我要不要辞职……你看到没有,就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你不记下来,有可能几分钟之后就忘记了。而且假如过了几分钟又出现一个小插曲,你有可能完全又会被拉回很愤怒的情绪之中,于是你可能面临下一次的不良反应导致的不良后果。但是假如你第一时间记下来,按照这个《零秒思考》里的A4纸的方法记下来,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么简单的一次小事故,其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假如面对第一个问题,你可能会想,如果是小李做成这样,他就不会骂,那你就可以接下来继续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是自己不对,还是说其他原因。然后你逐步就会更加清楚这件事意味着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你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并且由于你着手开始思考这些细节,你会发现,你对自我的管理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可以说把那些想法写下来,是你观察和分析自我最好的材料。你写下来你才会发现原来你自己是这样的呀。这也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个要求主要是为了便于以后回头看你自己的思路。一旦你建立成这种记录的习惯以后,回头看到A4纸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就是记录的时候尽量主谓宾完整,不要只记关键词。如果是速记,你记录关键词速度比较快,但是零秒思考这个方法中A4纸上的信息一定要不仅仅是便于你即时记忆,更重要的是要在很久以后你翻开看的时候,知道说的是什么事,这样最好。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东西。我自己的工作笔记本,半年以后回头再翻看,会议纪要里面很多东西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以前不是很注意这个细节,那么以后我做创意类的东西,或者写作有点子,我就不会只写词儿了,我一定要写完整的句子,做到过了很久拿出来再看依然能看得懂的地步才行。最后,我也分享一个小小的方法。如果你自己写东西毫无灵感的时候,不要坐着,你就把你自己的无聊状态写出来。比如说现在要你写一个日志,但是你确实没有什么可写的。你就可以这样写,我到底要写什么呢?其实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因为我现在没有一点灵感,我只想出去睡大觉,但是好像我又不能去睡觉,因为这东西不得不写,我自己放心不下,不然干脆就去睡觉了,那我到底是在焦虑什么?对了,没有好的题材。那干脆想一下,为什么平时可以,今天就不行呢?我今天主要是卡在什么地方,这样我自己写几个题目吧。比如说我写一个怎么做刀削面?或者母猪的产后护理?卧槽好无聊了,算了我还是休息吧,纠结了。得了我拿出A4纸来,我把我可能感兴趣的领域一点点往下排列吧,也许会遇到我想有表达欲望的话题呢?这时候,你拿出各种分类来,挨个儿排查,你脑子里平时积累了很多存货,也许就会被一个东西激活。假如说你到这一步依然还是没有任何一丁点的思路,那哥们别等了,随便拿起一本书来读啊。读书也不愿意,那就去睡觉吧。睡不着。那你就别睡了,来用A4纸写一下,你为什么失眠,是总失眠吗?还是偶尔会?失眠的时候你都会有啥感受?你采用过什么办法治疗它?对了你能分享一下失眠第二天的感受吗?你不失眠的时候白天是怎么回事儿?……这样一直问下去,你会发现其实你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只不过脑子突然锈住而已。我们不能太依赖于自己的大脑,永远记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不一定仅仅是辅助记忆,其实这本《零秒思考》用活生生地案例告诉你,烂笔头还帮助你思考!!

打造自己的思维殿堂

之前在看《神探夏洛克》时,就被福尔摩斯酷炫的思维殿堂震惊了,一个古典的小礼堂里,一群出场人物站着,他站在正中间,将每个人所提供的线索相互联系,不断梳理归纳,将不合理的排除,人物呯一声就消失了,一步一步,指向唯一的真相。影片用非常形象生动又高大上的方式来表现,而这一切只是福尔摩斯脑子里的运动,快速缜密,让人不得不佩服。我超佩服兼羡慕夏洛克的思维殿堂,但你我皆不是他那样的天才,怎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殿堂呢,我觉得赤羽雄二的《零秒思考》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仅靠大脑搞不定的话,我们就写出来,在A4纸里建立我们的思维殿堂。赤羽雄二作为在世界最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工作了10多年的专业人士,结合工作生活经历,提出A4纸笔记法,说简单倒也简单,你只需拿出一张A4纸,左上角写上标题,右上角写上时间,然后将脑中的想法一口气写下来就好,大概4~6行,每行20字左右即可,通过一天10页纸的不断练习,3周就能初见成效,坚持不懈下去,最终能达到脑中思绪零秒展现。有遇到过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写好的报告被领导打回,批评没有深入思考、思路混乱、内容太肤浅,但没有人告诉我要怎样才能做到深入思考,老实说,挺迷惘的,想努力却不知该如何努力,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好在赤羽雄二在这本书中传授深入思考秘诀时,非常详尽地传授了A4笔记法的使用方法,用前两章耐心细致地解释A4笔记法的原理、要义、作用,苦口婆心地强调——“一定要认真写笔记啊,对你非常有用啊”,就跟小时候老师反复劝我们要好好学习一样。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哪怕你觉得简单得很、怀疑它是否真得有用,但他那些“不管对错是非,只管大胆写下脑中所想”“从所写文字中了解自己真正想法”“为了准确表达,先要深刻了解”等一系列观点理念真得非常有道理,只是人们往往要事过境迁,才能明白其中的苦心与善意。后面几章,他则事无巨细地讲述了A4笔记法的实际操作方法,从笔记的形式、内容到标题参考、可能遇到的疑惑等,都一一写明,使得它不像触不可及的空中花园,而是更接地气,能够轻易上手去实践。像我最近心情起伏不定,难得遇到一个有好感的对象,但他最多隔天联系一下我,出来玩也是一帮朋友一起,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所以变成我这边干着急,但又不知道他态度到底是怎样,非常烦躁啊,刚好用A4笔记法整理一下心情(标题)为什么他只是偶尔联系我?—他没有很喜欢我,只是觉得可以接触—性格比较谨慎,想先慢慢了解—坚持他平日的生活工作计划,没有特地抽出时间来与我联系—既然没有很喜欢我,那我也得hold住,放淡定来—如果很喜欢他,就时不时主动联系一下他吧—要坚持日常生活规律,该干嘛照旧干嘛第一次试着做笔记,虽说没能一下子就摆解掉心中的烦闷、解决掉问题,但起码理清了一下自己烦乱的心情,明确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之后,每次多想,苦恼他态度不明时,就会记住笔记时提醒自己的,放定来,做好平日做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以平常心淡然对之,能成自然好,没成也就这样咯。亲身实践了赤羽的A4笔记法后,觉得效果确实不错。人们情绪低落、心中烦恼之时,总会忍不住打电话给朋友,但有时朋友正好在外面玩得开心,或者工作在忙,又可能他刚好没心情听你啰嗦,没兴趣当你的垃圾桶,这时,唯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通过将脑海中的想法、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生气、难过、疑惑等种种情绪都能在写笔记之后有所缓解,有所洞彻。同理也适合用于工作报告、收集材料、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当你写论文报告时,脑子里想东想西,思维活跃,点子一个接一个,从这里跑到那里,但只是在脑子里空跑一圈,报告还是一个字都没有,旁人看来你只是在放空,自己也理不出个头绪,慢慢就变成了拖延症重度患者,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其实就像书中所说,不要在意语法逻辑,只管记下你的想法。毕竟,想再多也只是空想,还不如实打实写下来的货真价实。

找回可以思考的大脑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在地铁上下班时,手捧书刊,认真读书。最美的时刻便是大家轻皱眉头,倏尔思考的样子。对生活的思考在人们不堪重负的压力下逐渐被重视。《零秒思考》是本有意思的技术类书。日本人用严谨的态度将思考做成一种A4文化。首先铺开A4纸,理清自己心情,找出重点,抓住核心;然后按着一个事件,在纸上写上4,5条内心感触与原因;最后,自己就会发现心乱如麻的源头在哪里。看似非常简单,但是不得不赞叹日本人对于用何种笔何种纸格式如何等等,都要求的几近详细。看完这本书后,有很多共鸣之处,也算是生活学习中自己有的不错的习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1,A4的大作用。虽然之前没有像作者那样每天花10分钟一口气写10页A4,但每个月都很喜欢在一张A4纸上写好月计划和一些即时想法。月底看到自己一个月的工作,有成功有失败有收获有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对自己的要求可以通过这种记录的方式,不断督促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但是不得不说,如果可以像作者一样,将新想法好创意分门别类的收集,并且每三个月复习思考有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这样会有很多新的道路去开辟。2,先思考再述说。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两种人,一类喜欢一遇到事就巴拉巴拉倒豆子似得全部说出来,别人理不清头绪不知道你的打算,也无法给你好的建议。第二类是沉闷不语,无论发生什么,永远自己在琢磨,别人无法探知其内心感情。这两类人在大家身上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实像作者一样,A4写下来,自己理清事情来龙去脉,找到因由,对重难点问题像他人叙述清楚,别人也会对症下药。想到之前去医院,很多老年人在像医生描述病情时,东扯西拉,做了很多无谓检查,花了钱还找不到原因,最后还说医德不高。真是可怜。3,与人交谈的思考。以前我是一个特别顺从别人的人,很多事哪怕不愿意也会顺着别人去做。后来我觉得拒绝也是一门学问,但也发现,拒绝不好会给人以冷漠高傲没有团队精神之类的误会。作者在书中谈到思考着说话,这个很有讨论的价值,在表达自己感想前,先考虑下别人的感受,简单的说换位思考下,这件事是不是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去处理,自己不受委屈,别人也乐于接受。如果拼命向别人推销自己想法,别人逆反心理越重,反而不欢而散。说话是门技巧,但嘴巴只是脑子的表达工具之一,更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的方式让说话更为动听。4,一有想法就写下来。在读研期间,我很佩服我的老板,她算是一个工作能力极强的女强人。她有着清晰的逻辑、富有想法的创意和实干精神。让我佩服的是她有着很好的习惯,记笔记。她的很多想法记在A4纸上,纸不会扔,每每开会,会前总会花2分钟翻看下。我想她的成功有迹可循。《零秒思考》像一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在循循善诱的跟学生们说着自己成功的习惯。效率低下,生活迷茫的人不妨在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

用A4纸的思维有乐趣吗

文/夏丽柠王小波说:思维有乐趣。他说思维里有一座智性的迷宫。赤羽雄二说:我能让你具有惊人的决断力,因为我能教会你零秒制胜的方法。顺便你也可以学着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众所周知,麦肯锡是不创造老板的地方,他们制造一群doer,就是一群整理表格,画Matrix,最后整出一套思考模型的人。或者通过数据研究,给你一个结论的人。通俗点讲,他们是制造工具的人。麦肯锡像我们各行各业一样,只有少数服务于这家公司的人是精英,大部分人跟我们一样都是伪白领。《零秒思考》,是一个很有噱头的书名,在惜时如金的今天,方便快捷几乎成了人类裁剪未来的必修课。每天有无数疲备的人说自己没时间看书,没时间交女朋友,没时间旅游……当然,肯定有人说没时间思考。嗯,这本书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一看书的目录,你就傻眼了,里面赫然写着:零秒思考,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通过做笔记掌握零秒思考。不用看作者,也知道这是日本人写的书。日本人实在太爱记笔记了,堪称世界之首。为什么日本文具业那么发达,为什么日本人男女都拎包,因为包里的纸啊,笔啊占居了大部分空间。本子要几个,笔要几种。日本人真是教条得举世无双。我曾经去日本最大的环保企业日晖公司与两位理事开会,他们的理事就是合伙人兼股东。两位老先生都已经白发苍苍,好像将近七十岁了。幸好,日本男人七十岁才可以退休。两人的西服上衣口袋里都装着三、四支笔,包括圆珠笔、签字笔、mark笔。这要是在我们国家,不就是修理钢笔的吗?我们其实没谈什么具体业务,我偷眼一看两位先生已经花花绿绿地记了满满几页,而且,其中一位老人还带了格尺,还画了两张大表格。由此可见,日本的思维方式真是有趣。但是,人家就没用A4纸,用的好像是A5大小的本子。这本书里推荐大家使用A4纸记笔记。简而言之,本书就是教你如何记笔记的,笔记记好了,你就会思考了!我知道这句话说的莽撞,其实真意是在记录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我们都知道,决策正确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是有足够的信息源,第二是根据经验判断。信息源是有真伪之分的,如果对信息源没有足够信心的话,就要依靠判断力了。我觉得这张A4纸解决的是信息源的问题。书中的第三章和第四章都是教读者怎么记笔记。比如一分种写完一张A4纸,十分钟写10页笔记,每天做10页笔记。笔记里都写些什么,按什么格式写等等。之所以要求快速记笔记,是因为如果记慢了,会有可能错过对方的话语。记笔记当然是一种训练,所以我说麦肯锡是不教人思考的地方,就是要立志给人们洗脑,让人按照他的方式思考。不过呢,赤羽雄二作为日本麦肯锡的创始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我觉得麦肯锡真是一个企业文化是日本文化格格不入的公司。美国人的文化强调创造,喜欢天马行空,而且推崇夸张。要么,美国的汉堡都会有巨无霸,而日本还追求洋果子呢,就是小小的一块。美国人追求效率,而日本人注重秩序。我在日本吃饭,排着大长队不说,4个人的位置空出来了,但是我前面排的是2个人,一定要等有2人位有了,他们进去坐好,才能轮我去坐4人位,否则4人位一直空着。这就是日本!在这本书里,作者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人们却普遍没有“效率”这个概念,也没有为了提高效率而进行什么努力。日本最厉害的是流程,有了流程以后,凡事会相对快点,中国人和美国人最厉害的是突破流程。所以,尽管作者有提高效率的先知,但是之后的几章告诉我们如何记笔记时,仍然显得那么教条。其实,我觉得在学习记笔记之初,可以什么都记,那是为了捕捉信息,锻炼自身的判断力。判断什么?判断什么是有用信息,什么是无用的。有了经验以后,只记有用的。真的不必一分钟记满一张A4纸。如果你写作或是从事创意行业,那倒是要养成随手记的习惯,是为了激发灵感。如果你就是个办公人员,你一天记十张A4纸干嘛,写多了,将来能用来写办公司故事?我觉得书里有两个有用的观点:想到的事,不论是什么,先写下来; 每页1分钟,一想到就立刻写下来。这两点的意义在于抓住细节和开发潜意识,就是启发思考。那些什么怎么在A4纸上写字,不能用笔记本之类的话,就当作者先生噫语好了。我也挺爱记笔记的,因为喜欢日记本和纸,想在上面写字所至。我不用A4纸,我最爱的倒是3M的记事贴。老美真是聪明啊,就3M这种可以贴的小黄纸帮这家公司赚了大钱,经久不衰,连创新都不用。我喜欢满本书都贴满花花绿绿的3M,做完的事就直接扯下来扔掉,每次扔的时候都很有成就感。开会时,我基本不记笔记,因为影响思考。我只记要问的问题,或者通过别人说的而引申出来的思考。还有,我每天写TO DO LIST,每做完一样就划掉一条。没做完的,第二天继续写,这样才有效率。归根结底,这本书讲的是一种记笔记的思考方法,而且必须用A4纸,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你有乐趣吗?转载请告知

从书中学到的

这本书的内容虽然不多,只花了3天的时间就看完了,但是确实让我有不少的收获:1. 当遇到问题时,应该要迅速记录自己的想法,讲究的是效率及速度,目的是为了避免自己的想法瞬间消失,从而停滞思考;2. 在记录想法的时候,讲究真实性,不要逃避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做完笔记之后,自己的心情也会舒畅;3. 想要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在于多练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思维方式也是一样;4.平时应该多关注时事热点,与外界接轨;5.学会记笔记,会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脑子是越用越活的;6.书中提到的记笔记的方法是: 用A4纸横向记录,一个问题一页纸,4-6行,1分钟写完,不推荐用电脑来记录;7.每天可以记录10个问题,当然问题中的细节也以再次延伸,这样才可以彻底分析问题,也可以培养自己思考的深度。

简单可操作的思维训练方式

本书的主要内容通过一分钟笔记法,把自己的想法真实记录下来,以此更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想法。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零秒思考笔记法的操作步骤和要点零秒思考其实是通过笔记法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而笔记法就是我们的武器。关于零秒的定义,就是瞬间便能认清现状,瞬间便能整理问题,瞬间便能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便能决定该如何行动。(P30)按我的理解,笔记法其实是围绕某一主题,将内心的想法原原本本的文字化表达出来,通过一定的记录技巧将可能原本混沌的想法梳理出来,从而找到想要的答案。所以,笔记本身就两点,一个是标题(主题),一个是正文(与主题相关的扩展内容)。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准备A4纸,横放左上角写标题,并划横线右上角写日期写4至6行正文,每行20-30字每一行以“—”开头时间控制在1分钟要点标题书写不要犹豫,想到什么写什么相似标题可以写很多次学会积累标题和延伸标题正文每一行内容要具体不用在意正文顺序每天做10页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要顾虑,只有在真实表达出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更好解决问题。关于疑问作者基本上对能想到的问题都做了解释,看的出确实是经过长时间总结出的方法。在此只列举问题,并不做解释,有兴趣可以翻书看原文。为什么是A4并且横放?(P51,79)为什么正文是4至6行?(P63)为什么设定1分钟?(P63,75)为什么每天写10页?(P73)……本书的不足没有列举该方法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作者所谓的笔记法的效果来自于个人的经验所得,但这是否能适用于所有人群并没有说明。所以,文中有句话“真正会有所成长的人都是顺从的吸收,当达到某种程度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力争更进一步。”我的理解就是,照着做吧,肯定是有帮助的!笔记法本身的缺陷。尽管有对想法的文字化,但是根本上所有文字的来源立足于个人经验,通过这种思考得到的笔记文字,梳理个人情感没有问题,因为可以让自己看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但是要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可能就所有局限,因为只是依靠个人经验,思考问题的广度或者维度就有所欠缺。其他遗憾,并没有书上所说可以让自己学会清晰表达的介绍。书本开头倒是教会了如何自如表达,也就是真实表达自己,将“意象”和“感觉”文字化。其他可以借鉴的内容《信息收集》一节倒是令人印象深刻,介绍了在收集信息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了解决办法。因为自己本身常常会有类似的困惑,所以看完之后颇有感触。《从笔记中归纳企划书》算是笔记术较为常见的应用场景,说不定以后能用到。书本最后一章讲的都是笔记法的高阶应用,而基础就是A4笔记法。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和正文进行扩展,衍生出一个又一个标题,按书中的原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写下去,思考就会更加深入。”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一个比较不花时间又易上手的方法,有必要每天花半小时进行训练。对于1分钟时间限制上,最初可能要放宽了,因为尝试了一下很难做到一分钟之内写完。但是不管怎样,一是可以训练自如表达内心想法,二是或许真像作者所说能做到0秒思考。

推荐,写字更高效了

看之前看过书评,尝试用A4纸思考写字,持续20天左右,每天写1-2张,前期先养成习惯,后面慢慢调整,希望真的能达到零秒思考。现在,书已经看了三分之二了,不大确定会不会持续看完,所以先把想法写下来:* 如何达到零秒思考?* *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到什么就写下来。* 用一张A4纸,横放着,将脑海中的想法写下来,文字大概4-6行,每行约20-30个字。背面可用作笔记。* 每天写10页,每张A4纸用时1分钟。刚开始会有点难度,持续一段时间后可以做到1分钟写一张A4纸。* 为什么写字的方式可以达到零秒思考?* * 将浮现在脑中的意象、感觉变成语言;写字也是梳理思路的过程,越写思路越清晰;* 当一分钟可以整理好思绪,渐渐地想表达的内容便可以脱口而出,能过自如准确的使用语言。* 脑中的想法往往是一瞬间,很快消失。有想法的时候,在A4纸上面写下来,有助于深入思考,并得到结论。

零秒思考只是开始,即刻行动才是王道

薄薄的一本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份内部培训讲课的讲义详细版。但是翻来覆去看了两遍,发现这本书其实就写了一件事,做笔记!如何做,怎么做,做什么笔记。用A4纸记笔记。当然这笔记是有要求,要求还挺复杂,比方说A4纸应该横着放,左上角记标题,右上角记时间,每一张最好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写,每次写4~6行为宜,大概每星期整理一次笔记,最好能够分类存档,这些具象的要求在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种方法类似于大纲类的思维导图,简便易用,可以帮你在几个月内培养逻辑思维,做到零秒思考。 其实,说是做笔记的方法,更多的是在交给大家一种行为方式,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想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俗语虽然很俗,但是说的很实在,也的确很有用。书中讲述的道理、方法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知道,这本书对于我最大的意义就是读完这本书,我重新燃起了实践的信心和决心,这些简单的方法一直就在我眼前,只是多年的视觉盲区,让我忽略了这些诀窍的存在。可以说这本书不仅启迪了我,而且也启迪了我去读更多需要整本阅读的东西,因为看似很简单的道理,里面可能有很多的门道,而正因为人们是如此的忽略大道理,所以把这些方法在多年的实践里都视而不见了,我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些东西都捡回来。 总结了一下如何才能坚持行动。第一、和自己沟通好。说服自己,同时时刻提醒自己,克服拖延症。第二,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互相督促。第三,把这种简单的方法生活化,让它成为你的一种习惯,就像到点吃饭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谨记一点,把分散注意力的东西统统抛去。例如网络、电视、聚会等等,统统抛弃才好。作者说,“说一个人聪明、工作能力强,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这个人的语言感觉敏锐,良好的沟通能力展现了其闪光之处。 ”而我认为,应该做一个愚笨、努力工作的人,因为聪明是一种天赋,努力是一种选择。我们不能决定天赋,可我们能做出选择。

我们都需要的“头脑体操”

相信许多人在写一个企划,或者归纳一篇总结时,往往会遇到材料不够、词不达意、表达不畅等等令人头疼的情景。这其实是大脑向我们发出的一个信号,它反映出了我们在决断力、思考力及行动力等方面的不足,如何培养我们这方面的能力,使大脑能够随时随地保持思路清晰、反映敏捷、高效运转呢?手上这本《零妙思考》就为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本书的作者赤羽雄二,自1986年进入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后,先后领导了经营战略的立案、市场营销等众多项目,后又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等,这本书所介绍的经验就是他通过自己多年来的积累,并经一千多人进行尝试后总结出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零秒思考”。“零秒思考”的方法很简单,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具体方法是,每天在横着的A4纸上,写一个标题,然后再围绕这个标题写下4到6行的正文,每行不下20到30个字,整个过程要求在1分钟之内完成,每天要坚持写够10页。作者解释说,这个方法的原理可以从下面这两个举例中得到有力的支持:一是棒球运动员在挥棒的瞬间,就能正确的判断投手投球的路线、击球的方向,并决定该往哪个方向跑;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如果在大草原上遇上了狮子, 也会瞬间决定是用矛决一胜负,还是跑为上策,抑或是叫来伙伴支援。由此可见,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非常出色的判断力、思考能力和相应的行动力,但是却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而使得这种宝贵的能力被掩盖并逐渐退化了。作者所极力倡导的“零秒思考”就是对这种能力的唤起,用如此极快的速度可以使我们僵硬的大脑迅速做到高速运转,因此上堪称一种最不费力、最合适的开动脑筋的“头脑体操”。在这本只有7万多字的书里,作者为“零秒思考”这种独创的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大胆的尝试。这种独特的记笔记的好处,可以使我们迅速理清头绪,可以让我们变得自信积极,同时也能让我们变得心平气和,关键是能够让我们从这个方法里得到快速成长。仔细想一想,作者的话非常有道理,拿我这个平时喜欢爬格子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许多时候都是有了好的创意,有了灵感,而忽视了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致使这些东西白白地溜掉。而有的时候,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固化下来以后,以后再稍加修改和整理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从这点来讲,生活中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至关重要,而快速的记笔记则能让自己的大脑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高速运转,时间久了,也一定能养成高效的好习惯。书的最后,作者还就如何整理利用这些笔记做了详细介绍。其中包括从这些笔记中如何快速、高质量的归纳出一个企划书;把正文中的4到6行分别做标题,再进行深入挖掘,这样做的好处便是思考也会更加深入,思绪会得到更有效的整理;把一个标题进行深入挖掘,则难题瞬间就会被分成许多个小问题并得到整理,同时还可以形成从整体看问题的视角;定期对这些笔记的整理和加看,既证明了自己思考的积累,也必将成为自己自信的源泉等。长久思考不一定稳赢,有效率的思考才是胜出的关键。记下每天的所思所想,充分领略“零秒思考”的巨大魅力,让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从此插上金色的翅膀,我们的人生也必将早日拥抱不一样的精彩!

训练你从理性思考到清晰表达的途径之一

就我而言,似乎一直以来都处于想法有余、思考不足的状态。因此,可以说是《零秒思考》最佳阅读人群了。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总是感觉有好多的想法东西窜,但是话到嘴边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似乎那些想法一下子又无所踪迹,最终搞得听的人和自己都不知所云。如此,便不敢再轻易讲话,轻易发言。到后来,每每脑海中冒出了什么想法,渐渐习惯将它们写到本子上,想到什么写什么,指望找个时间再做整理。有时候,埋头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写完的瞬间似乎得到了什么关键的结论,或者有价值的想法,但往往事后再转换为书面语言时,才发现,实在是不值一提。一年下来,依旧是原地踏步,毫无所获。直到读到《零秒思考》,这才有了豁然开朗的惊喜。原来,写下来是真的有助于我们快速思考。但是,这“写”又绝非如自己之前那样毫无条理地乱写,而是在不受拘束下有所克制的写。读罢,瞬间有了任督六脉被打通的畅快感。“写”,也是一门需要长期训练的技术活。这里,你找不到什么让人昏昏欲睡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让人不知从何学起的虚妄之语。它有的只是,作者关于零秒思考的经验做法,简单又不简单,复杂又不复杂。它没有给自己冠上心理学或者其他什么学上的理论术语,也没有找所谓名家名说来装帧门面。它只基于一个理念,实践出真知。作者将他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和传授给我们,而你我所需要做的是,认真看,认真做,别无其他。所以,不需要去论证,不需要去说理。它直接了当地告诉你,我就是这么干的,你认同我,那你就得按我说的做。你可以想着灵活变通,你可以想着因地制宜,但是建议你还是按他说的来。至于怎么做,一二三四五六七,条条框框已经给你摆好了,按图索骥即可。中国有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来形容本书的旨意或有所失当,但也有几分贴合。无疑,两者都强调了“写”对思维的影响,前者侧重于对记忆的作用,而后者则侧重于对快速思考的帮助。作者想要通过“A4纸笔记法”给我们传达的讯息是,无需烂笔头,只需短短一分钟的书写,长此以往,就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快速有效思考的能力。每一个一分钟的书写,你无需避讳话当不当讲,无需考虑别人爱不爱听,你不再逃避,你在直面自己的内心,越来越看清自己。每一个一分钟的书写,你慢慢地意识到了只是“想想”所不及的地方,你的思想会变得清晰了些,条理了些,更具有可视化,同时也更加趋于客观和理性。事实上,这更类似于一本计算机速成书籍,我们要做的只是严格谨遵教程,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但是,必须得承认的是,这其中或许会因人而异,而看得见的成效或许更是润物细无声,但无论如何,就一句话,信还是不信,试还是不试,由你自己决定。可是,不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呢?反正,我是信了。A4纸已经铺好,开始,继续……

这些效果,作者都没告诉你

《零秒思考》这本书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作者用了整本书的篇幅就讲了一件事,那就是用A4纸记笔记。当然这笔记是有要求,要求还挺复杂,比方说A4纸应该横着放,左上角记标题,右上角记时间,每一张最好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写,每次写4~6行为宜,大概每星期整理一次笔记,最好能够分类存档,这些具象的要求在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如果看完书评,想要尝试一下,不妨自己翻阅该书,个人不做搬运的工作。在这里,个人更多想要谈的是用A4纸做笔记的效果,或者说好处,这篇书评可以说就是用笔记的方式整理出来的,这部分内容在书中必然也会有提及,但不够“诱惑”,不够深入,由我来补充。第一点, 锻炼思维能力。其实用A4纸记笔记的方式最终极的目标是要达到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够无障碍的快速产生思路,当然这种思路最好是有结构的,条理清晰的,归根到底咨询顾问最终的成果呈现一般都是PPT报告,一份报告要打动客户,必然需要是条理分明,切中要害,因此,锻炼思维能力说穿了就是锻炼PPT逻辑结构的能力,这算是麦肯锡系列书籍中老生常谈的内容,方法不少,这只能算其一。另外,记笔记的方式很锻炼瞬时的专注力,有人曾说过,做事最重要的不是时间、不是能力,而是专注,虽然每次写笔记只要求一分钟,但这一分钟的时间内全部精力集中,不分散,确实能够一定程度治愈懒散,深有体会。第二点, 克服完美主义、拖延重症。曾经也为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过,总是要在面临截止的最后几天,在不能再拖下去的压力下才开始写报告,其实在前几天脑子里一直都在构思这份报告应该怎么写,但是总觉得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路,没有在大脑里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框架,就不愿意下笔,总是想着要一蹴而就,一旦下笔就会完成一篇完美的报告,在这种“完美主义”思维作怪下,最终只能熬夜赶出一个“差不多”的报告,而且,前段时间脑中闪过的一些非常不错的点子也总是要在报告交上去以后才一点点又回想起来。这种零散记笔记的方式确实能够很好的缓解这个问题,虽然散乱,但简单几行字的笔记翻看起来很便捷,通过几页笔记的整合,一个简单的框架也就出来了,重要的是对大脑不会再有“要想一个完美架构”的压力了。第三点, 学会与自己沟通。相比前面两点而言,我觉得最重要的收获其实应该是第三点。在现在以“关系”为主导地位的社会网络中,我们越来越在乎与他人的关系是否和谐,很多人在他人面前总是强颜欢笑而背后寻找不同的途径发泄不满,像这样的人际交往模式对自身而言是很有害的,而记笔记的方式,也是一种让自己情绪抒发的途径,随意而写,在一张张笔记中从发泄情绪到梳理问题,再到反思原因,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负面的情绪已经慢慢如雪般融化,在不断问自己为什么的过程中,如雪水滋润大地般不断强化着自身的情绪管控能力,这个过程,我称它为“自己与自己沟通”,只有做好自己与自己的沟通,才能真正做好与他人的沟通。以上三点是个人在通读该书后,尝试写笔记三天的切身感受,初期的效果可以说很不错,但是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最关键的还是坚持,作者也前言中提到,想要知道效果如何,坚持21天再来评价,不多不少,21天恰恰是养成一个习惯所需的最短天数,如果能够养成这个习惯,确实应该受益匪浅,与君共勉。

烂笔头原来还有如此功效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时常因为生活中一些小事产生一些小情绪,当这些小情绪无法得到排解慢慢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内伤,严重的时候会火山爆发,最后伤人伤己。情绪化的人一方面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外泄,另一方面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自我调节,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多年来的困扰没想到因为看了这本《零秒思考》得到快速缓解。说起来《零秒思考》这本书讲了很简单的一件事就是A4纸记笔记:也就是将自己脑海的想法情绪一点一点写下来,不需要思考,直接将最原始的想法记录下来就可以了。但并不是写在Word文档里也不是自己的笔记本里,而是一张张A4纸。具体做法如下:将一张A4纸横放于面前,每张纸在左上角写一个主题,主题下方写4到6行的想法,每行20到30字,纸张的右上角写上日期,写每张纸所用的时间要控制在1分钟以内,每天写10页,相当于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做笔记。因为此书是日文翻译成中文,可能会有一些误差吧。我自己写的经验是一张笔记需要花费1分到1分半钟,每行是1-2句话。最近工作上有点摩擦,于是写了如下一个笔记:想跟什么类型的人做同事 2015,1,131, 热心,遇到事情会主动跟人沟通。2, 有什么说什么,不会背后耍什么心机。3, 自己擅长的东西不会藏着掩着,愿意去分享。4, 做事情偶尔也会为你考虑一下。(亲爱的友邻同事,请不要对号入座,我爱你们,么么哒)写完这几句话,我自己都笑了一番,能做到这些都成为闺蜜了,更何况是同事呢。不说别人,自己都不一定做到呢,自己都做不到的,怎么能强求别人呢。就这样简简单单将自己不爽的事情写出来,将自己的期望写出来,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泄过程,将不好的垃圾倒出来,留下一片净土,顺便也为自己理清了思路,彻底解放自己。这种简单的方式确实帮我从很多杂事,小事中解放出来,身心轻松了不了,如果你以为只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抒写自己混乱的思绪,凌乱的想法,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会将一些不舒服的戾气散发掉,将各种想法整理一番,让人变得更有条理性,同时将思绪转化成文字,这样一来笔记就成了一个外部储存器,头脑运转的速度也会有得到很大的提高。零秒思考是思考的“质”与“速”终极目标,所谓“零秒”,就是瞬间便能认清现状,瞬间便能整理问题,瞬间便能思考出解决办法,瞬间便能决定改如何行动。没有犹豫的时间,也没有烦恼的时间。那如何进入达到这种境界呢,进入深度思考模式!!还是记笔记!!根据写好的一张笔记,将每一页那4到6行的正文分别作为标题,再写个4到6行的笔记。譬如最近写的有关工作上的一个笔记为什么工作一天比一天累 2015,1,131, 作为小团队的leader,做的不称职。2, 很多事情需要别的部门配合,但是配合度不够,成效出不来。3, 渠道做的太多,过度开发,导致越来越差。4, 目标完不成,亚历山大。分裂成:作为小团队的leader,做的不称职 2015,1,131, 没有及时反馈成员的工作内容。2, 忙于自己的工作内容,没有空出时间多培训他们。3, 针对他们自己的工作内容,没有足够的给予具体的指导。这样一次次下来,各种问题得到了很详细的梳理,很多事情很快得到改善。时间久了,头脑反应速度越来越快,解决事情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也要注意笔记的分类以及保存。书中都有特别详细的指导。这本书或许不适合那些反应特别迅速的人,也不适合高智商的天才们。但却很适合那些想法很多,但是经常抓不住的人,情绪化的人,适合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我们不会一夜之间就能从宏观上看问题,也没办法拥有瞬间的决策力,和很多其他事情一样,这些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如果你只是干坐着,等待其发生,那不会有任何结果。为了接近“零秒思考”,做到瞬间抓住问题关键,并进行整理,从而找到答案,这本书给了一个很好契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开始做笔记吧!

以管理思维碎片的方式来锻炼逻辑思维

书本内容简单易懂,整本书发挥了日本作家啰嗦的特点,此作者“强迫症”的特点暴露无余总结通过提问-分析-解答-逻辑整理的方式(类似根源分析)锻炼大脑快速分析能力达到零秒思考的极致如果用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即为不断练习达成条件反射通读后对本书依然存在一些疑问,那么就正好用本书所教的方式来做几个练习为什么非要用A4,A4的优点-A4纸在工作中较常见,易取得-A4书写面积较大,写的舒服写的畅快-即使写坏没关系,最多换一张,不用像写在笔记本上一样纠结-A4容易装订成册,可以随时调换顺序-A4价格便宜,到处有得卖-一张纸就写个几行是不是为了美感而做的留白用A4的缺陷-不够环保浪费纸张-不便于携带,并不是所有人都拿公文包-虽然对于作者有提到可以将A4三折后携带并随时记录,如果要搭建逻辑树,用A4来搭建对于空间要求太高-A4纸张一般较薄如果不带垫板不易书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详细的解释为什么要用A4纸,只是有强调这是他上万次使用后的最完美方式但考虑到这样浪费纸张的行为并不可取,更不环保,所以我建议大家把A4裁成4份,或者直接可以去购买卡牌,这样即环保也更容易携带,甚至当你在做逻辑树的时候更方便摆放和整理。这种卡牌也不够,淘宝上一般10块钱能买到200-300张,大家不妨可以尝试下。

永远拖延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

标题是写给自己的,和这本书没啥关系。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方法:针对一个主题(问题,想法,创意等),集中用一分钟时间,把想到的,写在一张A4纸上,4-6行,每行20-30字,每天写10页。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思考效率,让思考变得更深刻,有效。试过了,还满有效果的。1 对于一个问题,不停地追问下去,把能写到的都想到,为什么,怎么,何时,哪里,谁,什么感受,哪种条件下,有什么资源,资料,途径,方式,缺什么,用谁,什么,怎样,哪里来改进,补足,等等。会想的很全面,一次想不起,下次会补充。在寻找根源和出路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深入下去,象一个树根那样伸展下去。2 我来写的话,没有时间限制会一直写下去,用一句广告词说就是:根本停不下来。但有意义的不多,写尽之后心情会好,多是废话,牢骚、抱怨以及边沿,浪费时间,精力。然后很可能之后忘记了。思考,释放情绪是其中的功能之一,重要的进行下一步,要解决问题,有进展。写半小时和写十分钟,有效的内容没多大差别。给思考定个期限,很有必要。特别是对那些想的多,做的少的人,耽于空想,活在想象的完美中的人,这个限制太必要了。拖延的时候,都是用来空想了。3 这种方法让人直面现实。主题很具体,如果最初的主题不具体,一路想下去也会很具体,具体到如何实现,去做,要选择,要结果。所以,对于、习惯于拖延的人,会很有帮助,也有点可怕。因为拖延的人很多时候怕结果不完美,怕不是自己想象的结果,怕自己做了得不到结果。可是呢,一个人面临的事情,特别是近期就要完成的事,最好的结果只能是在限期内尽力而为,早上和晚上想到的可能会不同,心境不同,角度不用,可是无论多少次的灵光乍现,总有个尽头。提高需要学习、积累、成长,进步,这需要更多的时间,没一件事能让人无休止地准备下去,一生也是限的。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写在那儿了,然后只能果断去做。得面对“有限”这个事实,我们的时间、精力、能力,都有限,可还是要向前走,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不能停下来。4 这本书指给的这个思考方式,让思考更清晰有条理,也更理智现实,所以更有效率(我的感觉)。但有时候想明白一件事,做好计划规划,和勇敢面对事实,承担责任,起而行动,还是有距离的。这样的方式很利落,高效,甚至让拖延的心情无处可逃,敦促人放下包袱,及时行动。它是一个推动。作者说坚持用这种方式能快速成长,嗯,希望如此。会继续学着用下去,想学会用好,也不是那么简单。对于大多人来说,如果做到了想到过的一半,就会比现在的自己优秀好几倍。可是很难说,是想的不对,还是做的不够。我们没有聪明到每一次思考都是正确的。最好,想到就去做到,边想边做,边做边提高,不盲目冲动,也不耽于幻想,停步不前(说的还是太好听,太完美了,呵呵)。人生中大概不会有一只蝴蝶振了一下翅膀,就掀起一场风暴,把我们推上云霄,那样会被摔死的。呵呵。。。无论期望多高,人生都是一日日堆积起来的,每一件真实发生、做过的事情,走过的路,遇到的人,付出的感情和精力,一丁丁、一丁丁地建立起现在的人生。高效的人生应该就是,每一丁丁都是坚实的,向前推进,有结果,有进步。学会这一分钟的思考,学会这日式的认真踏实,能做到,那还真是不一般的高效呢。

《零秒思考》,练出刀片一般锋利的思考力

我的身边有一些人,他们思考问题全面、深入,表达观点有层次、有重点,始终保持情绪的平和、稳定。而另一些人与其通电话三五分钟不听也不会漏掉什么,传达指令需要再三确认,还有的人情绪经常处在不受控的状态。这一些人和那一些人的差别咋这么大呢?我始终对于思考的话题感兴趣,以成为前一类人为目标,但在这方面的努力却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具体表现在文章的长度,写千字文是OK的,需要一定思考深度的二万字长文却如高山,只能仰望。最近看到一本书貌似对我成为第一类人提供了可行的指南,我愿意实际操作一段时间来验证一下。书名叫《零秒思考》,是麦肯锡公司的咨询大师赤羽雄二所著。薄薄的一本书,只有150多页,日本作者的这一类畅销书通常是一事一议,整本书只是介绍了他在实践中觉得行之有效的一种思考办法,使用口语化的叙述方式,事无俱细地向人们介绍他的这个经验。我是看了秋叶(@秋叶)大叔的介绍买来看的,秋大本身已经具备了结构化的思考力,他读此书更多地是用来验证自己的思考方式,可能他不会照搬雄二所推荐的A4纸记笔记的办法了。而我还是一个初学者,完全可以照搬照抄地实践一番。 这里也向你简单介绍一下书中的A4纸记笔记的方法吧,说出来真是非常简单。A4纸横放。每页纸上左侧写一个主题,右侧写上时间。主题下面写上关于这个主题的思考,4-6行,每一行使用“-”的符号来表示一行。每张纸用时控制在1分钟,每天写10页。就这么简单吗?那真的有效吗?作者自己实践和他在近千人中推广使用这个办法。我总结这个记笔记的办法最大的功效应该是捕捉,他帮助人们捕捉头脑中稍纵即逝的意识和情绪,这样飘忽的意识就像白色的毛絮,在你的身边飘来飘去,很是扰人,很多人采取的办法是忽略,或者是积攒一段时间后量变产生了质变,某人可能突然发怒或是抑郁,却不知道原因竟然是当初的一个小毛絮在起作用。把自己的一闪而过的意识或是情绪捕捉下来的另一个好处是让我们可以看清楚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模糊的自以为是。人的头脑倾向于自己骗自己,白纸黑字写下来就不会给头脑这个欺骗主人的机会了。“想”比较偏好“兜兜转转”,同一个问题,左想想右想想,始终停留在一个层次上,把想过的事情拿出来再想一遍再想一遍,这就不是回锅肉而是“回锅想”了,写下来可以避免这个情况,写下来的文字是向导,他不会允许你重复兜圈子的。这正是捕捉的必要。手机上的相机可以随时随地捕捉美好,纸和笔可以帮助我们随时随地捕捉混乱,先捕捉下来然后才有可能厘清。世界上的美等待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而头脑中的千头万绪也等着纸和笔去捕捉。每天思考10个主题,每个主题思考1分钟,每天记上10页思考笔记,这如同给僵硬的头脑做一套柔软的思维体操,而做完这套体操却能让我的头脑变得如刀片一样锋利,哈哈,好向往这个境界啊。这本书总体来说是一本实操技能方面的书,可以和菜谱以及游泳指南归为一类,是拿来用而不是拿来看的,看百遍不如练一遍。我反正是打算给自己一个提高思考能力的机会了。你呢?

利用笔记方法减少思考压力

本书提出了一种笔记方法,用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思考压力。书比较薄,论述的内容更像是博客风格,一篇文章大概就说得明白了。我在这里从自己的角度总结一下本书的核心内容。大多数人陷入的思考误区启发思考的过程在大多数人看来很困难,一般人很难在思考的过程中捕捉核心意思,反而容易陷入杂乱的误区。针对这种情况的两种解决办法:“沉思默想”和“滔滔不绝”都是不对的。“沉思默想”的过程没有其他人参与,而自身在思考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可能跳跃到很远,这样就无法将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有效地形成结果。有些人喜欢“滔滔不绝”向他人地论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在论述的过程中容易发现思维的纰漏之处,并立即修正。但修正的过程容易打断当前的论述,也给他人带来困扰。所以,这样做也是不好的。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思考思考过程并不一定要多花时间。现在有很多管理层喜欢花费一上午乃至一天的过程用来讨论、开会。他们乐在其中,因为花费时间的让他们感觉工作很充实。然而,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下属员工,这种时间花费都是无谓的,无法得到深入的结果。反观优秀的经营者,往往具备当机立断的特质。那如何才能有效思考呢?作者提出,可以用做笔记的方法整理思维。如何做笔记从标题、正文格式、内容、时间、介质等角度说明了自己找到的最优方法。首先,拿一张A4纸,横放。标题应该在A4纸的左上角,为了和内容区分,要划一条线。每页纸正文写4~6条。这样,字就可以随性写,不用想太多。日本人做事比较细致,作者还讨论了如何不造成心理障碍。比如把笔记写在A4纸的背面,这样,就不会因为浪费纸张而造成心理负担。做笔记的内容、频度和花费的时间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说明。想到的事情,无论是什么,都要立即写下来,不要留在脑中过度思考。有些想法是稍纵即逝的,写在纸上,才是最好的思考方式,这样方便自己以第三者的角度好好整理问题。人脑毕竟不是软件,不可能完整地记录思维演化过程。但是写出来就不一样了,思维脉络清清楚楚,要继续思考的,或者要做出总结的,都一目了然。作者建议每个人每天要做10页笔记,每页花费时间1分钟。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二三十页的笔记量可能更好。人从有所思考或有所情绪,到形成结论的过程需要几个步骤。长期锻炼写笔记能够让自己快速熟悉这个流程,并最终达到零秒思考的境界。笔记之外写完笔记之后,并不是就结束了。有些人会先想到整理,为了方便整理,这些人可能会选择把笔记写在笔记本上,并贴上标签,但是笔记多了以后,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做分类,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样做徒然增加了做笔记的工作量。作者提出用A4纸做笔记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此外,有些人试图对笔记分门别类收集起来整理。这样做也很难,因为作者给出的方法只提倡在标题栏写上时间。内容之间可能并不具备关联性,整理起来很复杂。重复的笔记有没有用有些人遇到重复的内容,就试图找出以前的笔记,通过增加的方式继续写。这样做是不好的。因为会增加操作和思考的复杂性。重复的方式也要重新拿一张纸,可能你需要对重复的内容写上很多次,问题才能解决。没关系,就这样干。深入归纳如果需要写策划书之类的东西,可以拿出过往的笔记,一张张摆在桌上看。有些笔记的标题就是前面笔记的内容,这样,就形成了一棵逻辑树,便于深入整理。如何整理细致的整理是没必要的。把过往笔记散装进一个透明的文件夹就可以了。桌面上也没必要放太厚的文件夹。每3个月,略读过一遍就行,不要放在心上。如果需要分类,也可以贴标签,为了方便修改,作者用了一种特殊的标签。总体说来,这本书只讲了一个方法,或者说一个工具,用来提高工作效率。花费两三个小时就可以通读一遍,没必要太深入地阅读。作者列举标题分类的章节,跳过就可以了。似乎战隼也看了这本书,感兴趣的人可以搜搜他的评论。

如何潜移默化的训练快速思维能力

打开这本书就知道,这就是我最近一直想要寻找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方法。在工作中,常常羡慕有些人可以对事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而大部分普通岗位上的人,甚至打一个电话还要瞻前顾后,唯恐记得了一件事,却忘记了另一件事。尤其电话那头是客户、或者是老板,更加觉得压力重重。《零秒思考》如它书名所言,希望大家训练的是一种快速反应的能力,缩短思考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简而言之就是练成条件反射。谈及方法,我认为思维训练固然是有方法的,但看来看去实践性强的不多,上手也不是很容易,有些连方法都没看全,就觉得自己做不到。而本书中所介绍的方法,非常简单,所需的时间不多,难度也很小,甚至有点随心所欲,唯一要做的是坚持,并严格遵照作者赤羽雄二所介绍的方法。他的方法就是每天在A4纸上,随着心情快速的回答预设好的问题。准备多个问题,比如“如何提高会议的效率”,“为什么我总是很快就失去了干劲”,“为什么我没能将英语学习坚持下去”,甚至可以问自己,怎么和同事A处好关系,部长为什么没有时间和我说话?花一分钟写下自己心里的答案,在A4纸的右上角写上日期,最后归档。这个方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首先,它训练了思考的速度,因为它规定你必须在1分钟内将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其次,可以问自己的问题不仅包括了工作学习方面,也有心情方面,坏情绪的输出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胡思乱想。第三,它上手非常简单,也容易学习模仿。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把自己的心情都写下来,其实怪不好意思的,哪怕知道没有人看,却觉得这份心情是独属于自己的,喜欢哪个人讨厌哪个人,写下来就落了字据,总怕别人偷看到。那么就想个办法藏好它们吧!因为只有写下来,才能将一些不良的情绪抛开。好比是水管,不良的情绪就是堵塞水流的垃圾,不将他们输出就无法顺畅的流水。正如有人所说,难过的时候要哭出来才行。如果思维输出的路径只有一条,那么就更要时常清空管道中的垃圾,或者是堵住的其他内容。将一些不成型的思路先写下来,然后忘了他们,再下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重新迅速思考并写下来,其实每一次都会比上一次更有收获。记笔记的方法在书中描述的非常详尽,对格式的要求,亦或是你不知道要问自己什么问题,书中已经罗列了一些大多数人的苦恼,以便快速的上手。在读到对格式的要求时,我非常质疑是否真的有必要用一张A4纸,因为一分钟可写的内容并不多,用A4似乎太不环保了。然而读到对这些满载思想果实的A4纸如何收纳和整理时,我认为用A4是有必要的,这样就能方便的放入文件夹中。何况赤羽雄二建议大家写在背面已被使用的A4纸上,其实不存在浪费纸张的问题。在分类归档的A4纸中,并不需要时时去review纸上的内容,只要隔几个月对部分分类下的问题进行回顾就可以了。彼时,应该更会觉得获益良多。除了书中的内容,我琢磨着这个方法也适用在阅读上。一个是学术类的著作,为了避免前看后忘记的悲剧,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给自己预设问题,待读完后,对每个问题进行一分钟的回答,通过自己答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再读一遍著作。再有文学作品,许多经典著作本就是常看常新,如果没有时间写读后感,可以花简单的一分钟谈谈自己最深入的感想,或者是疑惑,对下次阅读或者是读书会的聊天也有所助益。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坚持下来,三个月左右便能看到成果。如果你不想再做一个浑浑噩噩、对外部世界毫不敏感的人,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做判断时犹豫再三的人,就可以从读完这本书开始,训练自己的快速思维的能力,做一个令人羡慕的聪明人。

技巧和方法

在看《零秒思考》前,我也在看其它“思维总结”的书,有注重技巧的书,也有偏于方法的。个人想法,方法是个大路,技巧是路边的指示灯,想要走的远,还得长久地实际操作,运用于生活与工作中,这是提高自己的基本。之前我习惯于做周记晨记,先写在纸上,分工作类和生活类两大块,内容是今天要做的事,工作内容一般是要开个会,工作要完成的内容,分为要见几个客户,配合部门出什么方案,客户反馈统计度等等,生活内容一般是今日想要买的网上促销在几点,和朋友约的羽毛球在本周几时,周日读书交流会的内容是什么,学习内容一般是今日要看完几页书,等等。完成一个目标就会划掉或写上完成效果,晨记的好处是量化细节,想要做的事情也很清楚,事情也可以按数字排列好缓急,锁事也可以随时加上去。周记的好处是不会感觉到事情做不完,每周能做多少事情看的出来,这样就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从而提高效率和执行力。自己的记录效果是有点,在看过《零秒思考》后,发现在处理事情上,会少了点人情味,过于专注于要把一件事情给做好,所以局限也呆板,对于扩展思路也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比如P95的[和上司的沟通变得容易],所列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工作中就会有帮助,作者在如果与同事们沟通变得容易会提出很实际的问题,部长的工作方式,如何配合部长的工作方式进行沟通?部长和上司是怎么沟通的?这个我在工作中很少深思熟虑过,所以和同事沟通时也许会产生工作文件传达不到位,方案不清晰等问题,现在按照这些问题一个一个来想方法来处理,也许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哦。做笔记的思路目前也在扩展,通常我会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也会想去解决。但如何细节化地分解成多数小问题去解决,想的很少。说白了就是想的不够深远,视野略狭义。从P87-P105,作者罗列了不少常见问题,都是生活和工作中的,这样就可以少走点弯路,我所要做的就是对应上自己的不好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解决掉,过些时间看效果。书中对于如何高效率地工作我也很认同,就像开会,并不是时间越多才是真的有效。我会把这个慢慢引导到工作中。最后,还是那句话,想要真的提高自己,除了思考,也要有长久的执行力才能成功。

如何做笔记

这本书虽名为《零秒思考》,实际上主要的篇幅在将如何通过做笔记整理思路,搞清所面临问题的逻辑顺序,从实际工作中,我的一位同事在记录领导安排的任务时,就是基本按着着这种方法来做的,他可以很快地把握领导的思路、问题背景、主要问题、解决方法,安排工作思路清晰,井井有条,这个方法的确有效。对于我们大多数而言,我们或多或少地都在使用这种笔记的方法,但是我们大多数没有像作者讲得那样反复的去整理笔记,而是用过之后就当做废纸处理了,这样就失去了再次提炼整理思路的一个机会,也就不容易看清自己思维的特点和不足。作为小学堂的一本小书,认真读下来,其中的方法还是很有启发的。

用笔思考

零秒思考,顾名思义就是快速思考,本书说的就是怎么提高自己的思考效率。每天每时每刻我们脑袋中都有很多的想法不断产生和消逝,要怎么才能从这些想法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想和思考是不一样的,想法可以天马行空,但思考是有目的性的。正如我们去餐厅点餐,拿到菜单以后好像什么都想吃,这是想法,当然我们不能把菜单里的菜都吃了,我们只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这选择的过程,就是思考,判断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作者用了最原始的方式整理想法,那就是--写下来。既然想法是稍纵即逝的东西,怎么才能把它具体化呢,很简单,那就写下来,让想法成为可见的文字。笔记写得越快就是思考得越快,越系统越精准,从而提高思考的效率。不要让好的想法随风流逝。把想到的事,无论是什么,先写下来。把想法通过文字变成材料,再整理、分类,取精华去糟粕。看到这里,不禁让人疑惑,这不是说关于思考的书么,怎么说到记笔记那里去了。其实这正是这书的中心。通过记笔记训练思考,锻炼思考的速度和深度。作者对于记笔记的方式也很特别。在以前的学习中,记笔记是学生的日常工作,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以前记笔记通常是记重点,老师给的重点,课文中提出的重点,考试重点。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记下些什么呢?在没有人给我们划重点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找出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的重点,怎么找出困惑的重点?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手里掌握的信息不充分,那就必须在短时限内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查找信息的做法本身是好的,但如果仅是一味地花时间做这件事,那么判断也会被延误。看这段的时候,我觉得这不就是拖延症吗?本来查找信息是为了更好地做判断,但信息找得越多却越是掉进信息的泥沼,很容易就令人忘记初衷。生活中的重点是什么?现在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每人寻找答案的方式都不一样。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寻找方式,对作者来说是完美的方法,但对读者来说真的适用么?我觉得还是要靠自己亲自试试才知道。

你终会明白自己

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会用这样的题目来描述一本整理思维逻辑的工具书,这也许是印入脑海中最适合的了吧。反而这样的随性颇具书中最基本的前提:将浮现在脑中的意象、感觉变成语言。“如此‘畅所欲言’一番之后,人便会变得积极坦荡一些”。因为准备写点什么,便看了下此书的书评,书中内容有的书评有好多,写得十分具体明白,清晰明了。所以,索性写一点感想吧。首先,《零秒思考》讲述的不是教你如何在短时间构建出身处所在的语言环境及状态,并根据收集的信息做出准确回应的书,它讲的是一种思维碎片整理方法,依靠平日的练习和整理,对于自己的状态和所处的常规环境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认识,从而帮助你在工作和社交中不再疲于应对令自己头疼的各种问题。随时记录,通过记录问题笔记不断建筑并重建对自己和问题的认识,时间一长,你就会从自己的笔记中,发现真正的问题和解决之道。而所谓的时间一长,其实,可能仅仅是一周之长。其次,这种方法有规律可循。“情感涌出—想法浮现—整理思考—某种程度浮现出语言—做笔记—着手解决问题”(引自原文)。开始的阶段,对于作者的方法论提不起精神,暗自思忖,这算哪门子的零秒思考,我看起来像是那种没有想法,不知道自己想什么的人吗?但是脑袋里诚实勤奋的小人告诉我:你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一脸的黑线和惶恐。这才重新对于所诉的方法重新思想,并尝试以作者的提供的方法用来记录自己在阅读时出现问题的原因:心理防御机制。是的,懒惰且自负的小人发起攻击了。以这样形式的开头实在是有些可笑,但这样的形式终于开始正视一直以来试图规避的问题:懒惰散漫。如开头所叙,“一番之后,人便会变得积极坦荡一些”。我试着写下这样的问题“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能改变不满意的地方吗”“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呢”当写出来,即使没有答案,你也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怎么说,比鸡汤管用,对味。最后强调,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在短时间构建出身处所在的语言环境及状态,并根据收集的信息做出准确回应的书。因为懒惰自负的我以为,会有这样的捷径。认识自己,不更重要么?在想什么,写下来试试看。

小方法,大智慧

瞬间、刹那、霎时、一念之间、电光火石……这些词语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活动的快速。然而,这些词语所描写的状态,大多是偶然发生的,人们无法预料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更不要说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了。因此,当看到一个人在突发问题,能够有快速的应对行为时,我们尤为赞叹他(或她)思维的敏捷,决断的快速。我们往往不知道,这种“敏捷”“快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这本《零秒思考》就是一本训练人快速思维的训练指南。在这本书中,作者号召大家用记笔记的方法向“零秒思考”进军。在A4纸上,每次一分钟,尽可能写下4-6行,每天写十张,记录内容为自己的情绪、所遇到的问题、新产生的想法……。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方法,其实背后有着很大的学问。首先,把头脑中的想法文字化,其实就是对头脑的一种梳理。正如《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跨学科研究》一书指出的“文字表达不仅仅反映我们的思维活动,而且还会以一种之前未曾有过的认识方式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清晰、敏锐并且具有丰富性。”而且“当我们书写某物时,在纸上和脑海中都对其进行了创新。故,随着我们的书写,我们变得愈加丰富。”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这个方法,就懂得作者告诉我们“准确地使用语言”和“捕捉语言的核心意思和偏差”的重要性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把头脑中的念头写下来,让笔记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大脑,无疑是这个方法成功的第一块基石。其次,什么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呢?在怀疑自己的时候、在遭遇训斥的时候、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因为每次只要一分钟,所以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可拿出A4纸来写下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这样的做法,既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有针对性地反思某个行为,又能快速化解一些不良情绪。尤其是在遭受训斥时做笔记,作者认为可以起到“使人变得心平气和”的作用——通过书写舒缓不良情绪的方式,已经在心理治疗上广泛应用。在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方法无疑还能起到自我心理调节效果,可以使人迅速抛弃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和生活。第三,为什么要限时“一分钟”且要规定“写十张”呢?这个时间限制其实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因为限时其实是为了促进一个人能量的爆发的添加剂。我们都听过一种被称作“头脑风暴”的思维训练的方法。而这个限时的“一分钟”,无疑是让记笔记的人在一分钟内,全力以赴地进行一番“一分钟头脑风暴”的训练,这样的做法无疑大大地促进人的思考速度。而一天要“写十张”,无疑就等于在一天中要经历十次的“一分钟头脑风暴”训练!把模糊的意象清晰化、及时有效地思考与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限时的头脑风暴训练,这三方面无疑是这本书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所在。至于书中其他的内容,书写格式,如何整理分类等内容只不过是一些善后工作而已。按说,这三个方面内容,也并不是什么多么神奇的知识,但是要把这三方面的知识聚合到一起,整合成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则无疑是一个很难做到的内容。可以说,这种化繁为简的聚合思维,也是作者向我们所展现的零秒思考的原则之一。相信通过这样的头脑训练,相信任何一个人的思考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动手记笔记带来的益处

上学那会,背诵文科,老师和家长总会扯着嗓子喊:多动笔写呀!不要光背不动笔呀!班主任尤其焦虑,总是说:别以为自己的脑子好用!要知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这是至理名言!别懒呀!动笔呀!那时年轻,还不屑一顾,我不动笔,文科成绩仍旧是状元,才不信你们必须动笔什么的。及至今年,明显感觉到记忆退化,很多上一秒的想法,转身就忘。这才惊觉,把想法什么的记下的重要性。《零秒思考》,就是教会你动笔写如何能达到最大效用的一本书。做到零秒思考的前提便是,开始做笔记。作者介绍做笔记的方法很简单,准备一张A4纸,横放在桌子上,一根流畅的笔即可。每页一个标题,4~6行的内容,在1分钟之内写完。每天写10~15张纸,这样,也才不过花费15分钟,我们每天无所事事、发呆的时间都不只15分钟呢。所以每天拿出半刻钟来写笔记,坚持1个月,最终修炼成为零秒思考达人!初始动手做笔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即刻马上记。脑中想到的事情,浮现的想法,只要出现,立刻付诸笔头,不用管内容是什么,有没有用,也不管笔记的语法、遣词造句等,只记录最原始的感受就行。做到这一点,下一步就是坚持了。每天写10页,坚持1个月,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显现。头脑的思考会越来越灵敏,脑中的想法会越来越多,思路越来越清晰,表达也就会越来越好。在坚持做笔记的时候,还要逐渐的锻炼加强做笔记的技巧了。起初只是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之后,笔记的质量就要有所提升了,即笔记内容的深化。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的笔记,内容肯定会比较浅或者杂乱无章,待养成习惯后,就要尝试把每页笔记的每行内容,重新作为一个标题,开始深入思考记录。比如我今天不高兴,因为浪费时间,浪费哪段时间,为什么会浪费,那段时间你在做什么,如何改进等等,这样深化下去,就会做到有量也有质,逐渐形成从整体看问题的视角。文中还写到多角度看问题,笔记的拓展等等,这些都是做笔记很好的延伸方向文中对“零秒”做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所谓“零秒”,就是瞬间便能认清现状,瞬间便能整理问题,瞬间便能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便能决定该如何行动。没有犹豫的时间,也没有烦恼的时间。实现零秒思考,在职场中,会让你沟通更顺利,思考问题更全面。我从本书做笔记的受益,引申到其他方面,比如写书评。书中说我们与一些想法是一期一会的。一闪而过的念头,当时忘记,事后如果还能够再想起来,那真是莫大的幸运。读书过程中,有时自己会想到一个很好的写作角度,很好的题目,在别人看来可能没什么,对自己来说却是绝佳的。如果不马上记下来,等读完全书再回头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所以读书的时候,身边习惯放张纸和笔,以便随时记下灵感。再就是根据已有的想法,深入、展开去写,丰富内容。这样读过一本书后,既有了读书笔记,又有了真情实感的感悟,自然就可以写书有自己见解的书评,而不是干巴巴食之无味的内容了。零秒思考是最终目的,书中的记笔记的方法才是学习的重点。

细节处高潮迭起,浅层下暗流涌动

(一)关于“浅层下暗流涌动”这本书我花了2个小时翻阅,整理笔记。而在这2小时之外,我将用来咀嚼书中内容和笔记的时间 —— N个周?N个月?甚至N年?我不确定。总之,此书中的方法论看似容易,但背后所需要调动的思维方式十分深刻。对于社会经验尚不丰富,思考方式尚不成熟的我来说,想要彻底参透很需花费工夫和脑力。站在一个未出茅庐的学生角度,《零秒思考》一书最值得反复花费时间咀嚼的部分,不在于其贯彻始终的记笔记方法,而在于第三章第10节那400句范例。没错,就是这400句!如果说其他部分,我只是用印象笔记简单地扫描、圈点甚至直接把句子浓缩输入(当然,这些部分也都很精彩,我后面会推荐几处),那么在由例子构成的3.10,我每一张都认真地拍了照。我知道这是要花时间去反复思量的东西,绝不只是在扫书的这短短一两小时内可以做到的,要参透其中的思维方式,我需要在反复推敲和实践中慢慢去磨。这400句范例,是作者思维方式再好不过的侧面反应,是读者可以离作者之思想最近的地方。它引导你思考问题时的顺序和路径,正面和反面,纵向和横向……用浅层例子指导读者发掘深层含义,这是作者在此书中最善意和无私的地方。反正,我是一定要花时间好好琢磨的~作为读者,若没耐性钻研范例,只学到书中做笔记的皮毛,任由自己每天10张A4去摸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固然可以摸索出相对更高效的思维方式。但是,既然作者把他自己已经成熟的逻辑展示在读者面前,又为何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重走旧路呢?—— 你走得也未必比作者更快。花心思钻研作者的思维方式,再坚持每日实践,这样得来的进步,我相信成效会尤其显著。(二)关于 “细节处高潮迭起”除了专业而深刻的思考方式,本书在阐述观点和背景的细节部分也常提出一些颇有启发性的见解。“人们都希望花费了时间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思考的时间和想法的质与量是不成比例的。思考迅速的人会变得越来越惊人地迅速;反之,慢吞吞的人会变得慢得让人难以原谅。另一方面,再来看看经营者,他们中大多数人做事都是当机立断的。当然如果是需要慎重讨论或是与他人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他们也会谨慎行事,但是从心理上来讲,他们早已拿定了主意。即使有犹豫的地方,他们心中也非常清楚A方案、B方案以及C方案的利弊。”这是在本书中我最喜欢也是影响我最深的两段话,直接改变了我的完美主义拖延观。后面还有方法论,我就不摘录了,分析得也很精彩到位。另外还有零秒思考的概念是“ 瞬间认清现状,瞬间整理问题,瞬间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决定该如何行动。没有犹豫时间,也没有烦恼时间。”“没有犹豫时间,也没有烦恼时间”非常解决心理问题。同样戳痛点的还有第二章教授了如何高效无浪费地收集信息,吐槽了大公司因为吹毛求疵而造成信息泛滥,以及人们为了逃避判断的那一刻才会没完没了收集信息等事实。读来获益匪浅。一言以蔽之,此书方法论浅白好懂,方便易记。而若要彻底参透其中价值观,把思想深度潜下去,那便是“功夫在诗外”了。

为了可以极简地写写写,找了A4纸的替代品……

收到这本书时一开始用A4白纸,后来因为个人喜好改用A4方格纸,50页一本方格纸很快用完,如果没有常备A4纸很难坚持下去。于是想到了下面的方法:对于准备过极简生活的人来说,那堆A4纸看着会很心烦。为什么?因为我以前就很喜欢用A4纸记录各种灵感,密密麻麻的文字,偶尔画图,现在看到会很心烦,再整理的时候觉得扔不是,不扔也不是,占地方……笔记写好之后用手机拍照,然后擦掉再写下一个笔记,撰够10个笔记以日记的形式存到印象笔记里。印象笔记安卓和iOS都能用,省去了以后换手机不知道怎么导入旧笔记的麻烦。移动硬盘也考虑过,但还是没印象笔记方便,因为系统的关系。零秒思考用来训练“快速思考”和“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决定”还是有好处的。但是要我存上千张A4纸放在床底,搬家的时候还要带着它们,还不如让我带一块A4大的白板和一支白板笔好了。不过零秒思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样的问题重复可能会陷入死循环,时间限制很难让思维再开阔一点点,来来去去就那几个答案。

清空杂念的方法

把脑海内的困扰都写下来,无须考虑逻辑,遣词造句。横放A4纸张,写一个标题(即是你的困扰),然后在标题右边写下时间。在1分钟内写出你对这个问题的任何想法,一个想法为一行,每行建议字数多于15个字,写4-6行。如:男朋友为什么今天不来接我?2015-1-1他很忙。但是他总是很忙,都不是第一次啦!爱一个人不是应该包容他吗?我真不是一个好女友。不过好女友的标准有很多的。.......在上案例中发现讨论的话题延展了,你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想法作为标题,另写一页。在写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短,你可以知道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而在不断的写中,你会挖掘到最在意的点,消除一些疑虑等。

熟能生巧,还要多动脑

很多人都会做笔记,也会复习笔记的知识,可是很多人却很少去写一本生动会思考的笔记。这就是为什么看似很多人都很努力,可是却进步的很慢,之后就会被人说成“哎,用功是用功,就是天生脑子笨。”,久而久之,这些人自己也会对自己丧失信心,真的就变成脑子笨的了。我从不认为能从铁矿里挖出来的锋利的刀,每一个铁块都要经过合理的方法才能锻造出锋利的刃,就好像哪里有那么多天生脑子笨的人,只是后天的教育方法不对。光会吃苦流汗永远创造不出巨大的价值,必须学会思考,再加上身体力行的勤劳,才能自我成长,不断提高创造价值的能力。《零秒思考》关于做笔记的方法,也许每个人开始去尝试的时候,一定会有各种的不适应,不过相信经过痛苦的适应阶段,就能收获到不错的成果,同时,你也会慢慢发现,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伴随的是我们的大脑可以进入到高速运行的新阶段,对于事物发展的未知阶段,也会有很好的预测能力,而这些收获,正是我们可以超越大部分人的宝贵财富。思考、记录、执行、反思、调整、评判、回顾,相信一系列的加强自我认知和思考,能让我们迅速开启大脑的深度运作,瞬间的思考做出正确判断,高效决策先人一步找对方向,不管在职场还是生活中,都可以当仁不让地变为真正的智者。

零秒思考

1将浮现在脑中的意像,感觉变成语言。当某一想法刚一浮现就立刻将其用语言组织出来。如此畅所欲言一番之后,人便会变得积极坦荡一些。2将这种心情转换成语言,毫无顾忌的写下来,这样做就可以将这种郁结于心的情绪发泄出来。写出来并不是为了让被人看,所以也就完全不用有所顾虑。反正把它写下来,既不会成为现实,也不会发生什么坏事。3将思考的各个阶段和脑子综合那个想到的事物都写下来,就不会再空兜圈子,单纯的情感碰撞便会消失,而写下的东西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所思所想也就会自然的进一步展开,不用费力就能深入思考,而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人。4所谓的统观大局,换句话就是知道整体是怎样的,知道朝向哪个方向,能够整理总体的架构,如果用一份资料来比喻,就是有了目录。脑海中系统的明确了最初该说什么,接下来该说什么,再之后的内容,最后该怎么归纳。如此一来,头脑就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整理,想法如涌泉,思考中漏洞也会减少,对于听者来说也很容易理解。5做笔记能够消除自我意识,可以使自己坦率的思考问题,我认为,在1分钟的这个时间限制内,迅速且毫不犹豫的写出大量内容是至关重要的。6做笔记可以说是让僵硬的大脑放松下来的一种柔软体操。也是最不费力的,最合适的开动脑筋的练习方式。将脑海中浮现的疑问和想法当场写下来,头脑就会越来越灵活,心情也能够得到整理,被自我意识束缚的烦恼也会消失,通过做笔记,任何人都可以迅速的达到这一境界,甚至连自己都会惊异于自己的反应之快。7做笔记不单单会让头脑运转的快,而且就连之前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想法和事情也能够清晰化,也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变化过程。这样一来大家就会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8做笔记能够让人变得心平气和,是因为这样做的可以在不用考虑他人看法的情况下进行发泄,而且还能够看清自己所发泄的内容,最终,使得自己能够客观的开袋现状,明白现在发生的事情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对此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9做笔记能够整理大脑的思路。大脑思路得到整理也就意味着人可以随时明确现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现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即便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发生,也能够不慌不忙的收集必要的的信息,按照从重到轻,从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解决。这样做也会越来越多得收获。最终,人会变得自信并且积极乐观,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轻易感情用事。即使是以前立刻会生气的事情,也会明白对方这种言行的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忍耐,而是让自己能够以自然的状态去面对。自然的状态是指自信并且谦虚的状态,不盛气凌人,不瞧不起别人,虽然对方比自己地位高也不会过于紧张,或者畏手畏脚。即使对方比自己地位低,也不会把对方当小孩或者傻瓜。

A4纸上的瞬间灵感

文/河北小珊 评《零秒思考》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一读这本书,因为我深深地被这本书的简介所吸引,这本书里有个教你把心中想法落实到语言和实践中的方法,按照此方便可达到零秒思考之奇效,进而告别盲目和拖延,让思考事半功倍!经这么一说,不禁对这个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也对这个方法充满期待和疑问,真的有这么神奇吗?问题颇多的我真的能因此而改变吗?我要好好地读一下!最能够引起共鸣的是第一、二章节,虽然作者说这两部分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是否跳过,但是,这里面谈到的一些困扰与问题在我身上都有出现,于是这两部分内容就更舍不得错过,甚至觉得如果能对号入座,那么读后面的方法便是对症下药,也许这一方法真的能对我有所用处!最为头疼的问题是说话的问题,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很欠缺,一是不爱说不敢说,二来有些事情认为自己很清楚,一旦到了要说出来的关键时刻,就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能简单的描述一两句,之后就大脑空白,本来浮现在脑中的意向全部变得模糊,根本抓不住。记得刚毕业准备公务员面试的时候一位老师问我加入让你说一下对中国加入WTO的看法你怎么说?我当时就想本来就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这个还不小菜一碟?谁知就说了一句即是机遇又是挑战,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之后就再不知道说什么了,当时自己也傻了,过后一想学了那么多专业知识,怎么不会用!与此同时,一些同学、领导、同事在辩论赛、会议、迎来送往等不同场合,不同话题都能侃侃而谈,并且言之有物,自己一方面羡慕不已,一方面深感自卑!在认真读完整本书的内容之后,我按照作者所介绍的方法,开始了我的“自我改良之路”,我记下的第一张笔记题目就是:是什么让我不自信?于是安作者介绍的方法快速的写出标题和正文,控制在一分钟之内。之后总结了一下,很容易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一方面想在别人面前维护一个好的形象,一方面知识有限怕出丑,于是导致了现在的局面。瞬间感觉问题并没有到足以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自卑的境地,一切不好的感觉只是自己难为自己! A4纸做笔记这个方法确实不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不仅仅能够帮助记忆,也能够帮助我们忘记烦恼。生活中工作中烦恼随时可能打扰到我们,这时候不如写出来,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做策划写公文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下手?想到什么记下来,框架出来了,在填充内容,出来的作品有骨有肉不会跑题!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讲述也十分透彻,作者做到了掰开揉碎,很简单的一个做笔记方法,逐条讲解并列举大量事例,该注意的点也反反复复强调,就像一名敬业的老师在授课,当然有的地方就会稍显繁琐。总之,方法可贵,贵在坚持,一起加油做个有思想有条理的人吧!

高效思考,告别拖延。

每当老板交办给我一个策划方案的时候,即使大纲自己已经列好,但还是要揪着脑袋听着豆瓣FM再跑出去抽根烟拖上几个小时才开始动笔继续,美名曰整理思绪。    我想很多人都是,总是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想法在脑袋里面横冲直撞,而有些想法用“稍纵即逝”来形容并不为过。大概这样循环往复,导致脑袋里面明明装了很多东西,却没办法说出个所以然。 简而言之可以称之为表达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在掌握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写方案、报告、项目计划及提案时,就可以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不再有词不达意、说不重点毫无逻辑等烦恼。也不会再给自己冠上“拖延症”的名号遭老板白眼。   本书作者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如何快速的抓住心中所想,并有效利用自己脑海中那些“横冲直撞”的小思绪,从而达到“高效思考”的目的。即,每天拿A4纸记录10条笔记,把心中所想的所有都用纸笔记录下来,每条一分钟,每天十分钟。写出最原始的感受即可,无需注意笔记的构成、格式甚至语法,自己可以看懂即可。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把脑中所想的问题或是idea迅速的做好拓展延伸,并且定期整理归纳。作者建议用透明的文件夹进行分类整理,每三个月整理一次。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印象笔记、GNOTES等工具APP拍照存储,在标好标签之后,既不浪费空间,也可以随时搜索查阅及整理归档。     其实很多事情,在脑海中的状态,即是在“飘”,当你写下来之后才进入“落地执行”的状态。很多细碎的事情,无论是莫名的思绪、奇怪的点子甚至是心烦的情绪,写下之后脑袋里面才会有被“捋顺”的感觉。所谓高效思考,即是迅速且有效的运用脑海中的思维碎片。    非常简单干净的一本小书。不过还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方法有了,自己也要认真执行并且努力坚持才可以。

@基基 的笔记~~记录~

本书提到了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比如临近deadline,却还在兜圈子拖延着不去解决问题;有意见有想法要提出却说不出来等等,但是我们又缺乏好的解决办法。这本书想要教你如何把心中的想法落实到语言和实践,也就是“零秒思考”。什么是“零秒思考”方法?·简单来说,“零秒思考”指的是将浮现在脑海中的想法用1张A4纸记录下来,并且不能花时间慢慢写,这张A4纸也需要在1分钟以内快速写完。像这样每天写10张,放在文件夹里,并在当天就整理完毕。·先培养思考的能力- 将浮现在脑海中的意向、感觉变成语言- 避免肤浅&徒劳无功的思考-“沉思默想”&“滔滔不绝”都是误区- 零秒思考和信息收集·再掌握记录的方法找到一张A4纸,横放在面前,在纸的左上角写上标题,并在标题下画上横线。不用将A4纸写得很满,4-6行即可。写的内容也不局限于文字,也可以记录简单的图画。- 想到的事情,不管是什么,先写下来- 笔记控制在1分钟之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善用整理强化记忆- 深入挖掘笔记- 多角度地写同一个标题- 每三个月整理一次并粗略泛读

记录个人思想的外部存储器

有的人喜欢说,我就认识一位老板,只要他听完培训,就会找人讲,说是通过讲能让自己记住,也是,无法给别人讲清楚,说明自己就没有真正理解。有的人喜欢思考,但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做到收放自如,不失准确,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确是一种能力。我曾经在政府办公室工作过,知道写材料这件事是“好汉子不干,赖汉子干不了”。可是中国特色就是这样,只要有好处或潜在好处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赖汉子,于是你就会听到有人说某人“坐在那里半天也没写出几个字,烟到抽了不少”。这种情况指的是脑子里没有东西,因此也就无从下笔。但是,面对电脑或白纸,你想了很多,却写不出那怕一段文字,领导或老板安排的任务交不了差,怎么办?或者你的情绪很糟,无从发泄,积压在心底,时间一长就会引发其他的事情,怎么办?又或者你只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结果发现自己的思绪繁杂,理不出个头绪,怎么办?《零秒思考》的作者赤羽雄二结合自己在麦肯锡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将零散的思想落实到文字的办法,那就是在1分钟之内在一张A4纸上写下自己当时灵光乍现的思维碎片,每天坚持写10张,再归档并整理。所谓零秒思考就是强调思考的“质”与“速”,瞬间认清现状,瞬间整理问题,瞬间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决定如何行动。具体到用A4纸记录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在写的时候不要考虑前后顺序,不要拘泥于形式,不要考虑语法,也不用顾及事后如何处理,只要把脑海中浮现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写下来就可以了,因为稍一耽误,你可能就忘记自己想的是什么了。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想都不要想,直接而又如实地写下来”,这与“零距离”表示关系近是一样的道理,只是一种形容。沉思默想和滔滔不绝都会让你徒劳无功。“零秒思考”好比是电脑运行时随时做备份一样,A4纸就成了你大脑的外部存储器。通过将自己的思想文字化,可视化,避免自己的思考在原地兜圈子,而且,整理了自己的思绪,看清楚让自己劳神费心的事情是什么,烦恼也会大大减少。它解决了平时信息收集,并加以整理的问题。平时掌不掌握必要的信息?信息不足时何处、用何方法获取?零秒思考就是方法之一。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可能各人的方法千差万别,但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大都十分注重做笔记。比如东汉时期的王充,他曾在住房到处安放刀和笔,每有感触,可信手把它写到竹签上,几年后,他在此基础上写成了巨著《论衡》。宋代诗人梅尧臣和唐朝诗人李贺外出时都会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佳句妙语,每当触景生情或想到好的句子,就写在纸片上,放入小布袋。之后取出纸条,或予以引用,或启发思维,或把零散的诗句加工成完整的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书斋里摆满各式各样的陶罐。每个陶罐都有贴标签,里面装有他平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每隔一段时间就倒出来,把它们整理成篇。据说《白氏六帖》就是这样完成的。清代的龚自珍用一个竹簏来储存自己的诗作,旅途中,他每有诗作,便写在纸上投入竹簏中。旅行结束后,他打开竹簏,整理诗作,共315首,这就是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已亥杂诗》。《繁星·春水》是诗人冰心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整理成了两本小诗集。我喜欢在读书的时候将触动我的一些句子、词语圈圈划划,喜欢直接将我的想法写在页的空白处,而不管我当时想到的是什么,只管写就是,甚至还能边读边把自己读后感的框架结构整理出来。其时它跟在A4纸上做记录是类似的。作者也承认,他的这个方法很少有人做到,大多数人基本坚持不了一个星期。这就是所谓的彼之蜜糖,吾之毒药。但是不是这种方法没有推介的价值呢?绝对不是。首先,它是经过作者本人亲自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其次,尽管各人情况不同,但对待这种方法的态度应该如此:先接受,试着做,坚持一段时间,调整和改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固定下来,坚持不懈,而不是从开始就抗拒。假设本书的读者有5000人,但如果有10人能够把它变成自己的方法,那就是成就斐然。不管从哪一方面看,毕竟成功者是少数。我喜欢查阅英汉词典时在自己查过的单词或例句下面划线。时间一长,词典几乎没有哪一页没有划过,除了方便自己再次查阅时易于定位外,看到自己的“足迹”日益增加,这难道不也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吗?而这个方法是我在大学听一位师姐介绍自己学习经验时知道的,当时听众3个班差不多160人吧,或许就我一人坚持使用这种方法也未可知,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同学几乎没有以英语为生的,他们还有什么必要画词典呢,估计词典早已束之高阁,或不知所终了吧。另外,零秒思考主要解决的是从思想到文字的转换,或许不会给你带来其他的收益,当然,如果你利用零秒思考整理你如何改进管理、如何申请贷款或如何改进绩效,那自当别论。我认识一位老板,她采用的是在笔记本上写总结的方式,每周日她会把本周的工作总结一遍,写得很详细,也坚持了很长时间,她不但自己每天写工作日志,而且要求员工也要写,并制定奖惩制度,已经坚持到员工厌恶的程度。但是这并不能给她带来现金流,企业自然无法运转,最后,中标某政府的工程,借钱赌了一把,却要不回来钱,结局就是因为欠债而锒铛入狱。这就属于不抓主要矛盾的恶果,企业最需要的是拓展销售和设法融资,而她却在变态地坚持写日志。

纸质笔记与电子笔记“之争”

收到两本后浪的书,恰好分属“大学堂”和“小学堂”两个系列。两边定位还是比较鲜明的,前者偏知识,后者偏技能和经验。这本《零秒思考》是很典型的日式生活小技能风格,教你用A4纸快速记笔记来训练思维。虽然行文稍显啰唆,但每一章的标题下面都会先列出几个point,基本就能把握这章要讲什么。比如第一章“启发思考”下面是“将浮现在脑中的意象、感觉变成语言”、“以自如准确地使用语言为目标”、“捕捉语言的核心意思和偏差”、“避免肤浅和徒劳无功的思考”、“‘沉思默想’及‘滔滔不绝’都是误区”。这章是讲思考时间长未必能深入,要快速转化为语言写下来。之后结合作者经验教你具体的笔记方法。书名有点玄乎,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快!把一张A4纸横过来,要思考的问题后快速列出4~6条想法,不需要字斟句酌,那样反而会阻碍思考。每天10张,不仅训练思维的灵敏度,还能缓解压力。其实这本书对我的价值不仅是多了一个记笔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重新平衡纸质笔记和电子笔记的关系。最近半年,我开始用印象笔记,有意识地把生活和学习上的大部分事情都交给它管理,纸质笔记大量减少。电子笔记的优点很明显,如果说信息的分类和整合对笔记本只是稍显不便的话,那检索功能和携带便捷则是不可代替的。有趣的是,这本书的理念恰好从这两方面给出了我独到的启发。其一,在海量的信息中建立体系固然便于整合,但平时遇到的问题都是处在具体情境中的,快速而自由的书写可以训练具体场景中思考问题的速度,而不是回顾整个知识体系。因而其核心是对“人”的训练,而不是对信息的处理。其二则关于人的虚荣。书里有张照片,作者积攒了几年的A4纸笔记足足有几十个文件夹。作者特别提到,做完笔记不需要经常复习,只要定期整理就好,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不需要回看,而是重新思考再写一次。长期坚持,看着厚厚的文件夹会有莫大的成就感,并且成为一种激励,这是冷冰冰的电子文件大小所无法带来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这个类比的精妙不仅在于说明了电子书所带来的高效率,试想一下,哪幢大楼可以只装电梯而没有楼梯呢?因为它们承载着不同的功能。纸质笔记与电子笔记的关系与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训练思维速度,不断激励自己。这就是这本书所介绍的方法给我带来的对电子笔记的补充。

零秒思考,零秒执行

在看过很多日本人写作的书籍,尤其是方法论一类的书籍之后,我常常会想,即使找来一个日本人,然后劈开他的脑子来看,大概也不会明白他们是怎样思考的。他们有时候的思维简单直白到你不敢相信,我们朴素的国人常常觉得背后似有深意,但更多的时候,那些书的意思就是字面上的那么浅白易懂。我曾经读过一本名为《整理的艺术》的书,而且这书还出了续作,成了一个庞大的系列。它的真实销量如何我的确不清楚,我只是记得当初我翻完这本书的心情:坑爹啊这是!教人收拾桌子房间可以增加效率?这种事谁不知道啊!这东西也值得写成一本书?那我妈早就著作等身了啊!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各种成功大师或者方法泰斗,心中期盼的大概都是背后某种点石成金的玄术魔法。我们并不想听他们是如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练习修行,我们想听的只是巴菲特9岁滚雪球时顿悟财富之道,又或者乔布斯的张扬奔放激情天纵……总而言之,都是一种超人的传奇。虽然也有很多你也可以成为XX大师之类的励志书籍,所传授的也都超乎常人的情感习惯。而日本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写出来的书,真的是在教你成为大师。但你细读下来,发现都是一些早睡早起,勤奋苦读之类的废话时,那种期盼一步登天的心情顿时堕入凡尘。比如这本《零秒思考》,一句话总结它的内涵就是:好好学习,勤做笔记。作者的意思甚至都不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蛋炒冷饭。他甚至认为即使是情绪的波动释放也可以并且应该通过笔记下来来舒缓发泄,更别说是思维的组织罗列了。比如对上司的猜疑和不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文字化,就能成为一种正面积极的能量。小时候连写个日记都样上锁的我们,现在连抱怨生气的情绪都要记录下来,这让我们情何以堪。还是那句话老话:这尼玛又什么好记的?而这种方法又称得上什么成功良方?又凭什么著书立说?而且还顶着麦肯锡之名。事实上,细细一想,很多道理的确我们都懂,方法也都相当明了,大局细节更是可以口若悬河。然而却总是止于思绪,永远难以落实于行动。日本人的书大概一遍一遍地都在教我们这个道理。知易行难,要知行合一。就论具体的执行操作,以国人的思维灵活,真动起手来,比日本人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呢。然而脚踏实地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意志,需要长年累月磨砺养成。纸上谈兵也是一种习惯,却轻松写意不花气力。真愿意选择荆棘大路而非鲜花小径的人又有多少?日本人的务实精神在世界堪称异类,因为他们不只是务实,简直顽固而迂腐。他们追求的总结的似乎都是最朴实甚至笨拙的方法与招式,磨练出的是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精神,这与很多惯于机灵取巧和清谈玄理的民族并非同道。他们用他们的横平竖直方圆规矩一度让世界最强国也感到危机与挑战。正如这本《零秒思考》一样,将飞快的思绪强行用缓慢地笔记复述一遍,在很多人看来简直蠢笨而原始。然而,郭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正是其蠢笨而执着;杨康起点更高资源更足却一事无成、身败名裂,正是他沉迷于聪明而自误。如果你没有过目不忘的天赋,最好试着用笔记录;如果你并非心算神速的奇才,最好试着用笔计算;如果你并非每时每刻都确切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最好用笔罗列计划。零秒思考,其实不是一种最快的思考方式,而是培养一种思维的执行力。你都愿意把你想的那些话记录下来,还有什么你不愿去做呢?

坚持,是让方法变得行之有效的唯一充分必要条件

这一篇写于这一年白天最长的一天。当这一天的太阳落下,白昼就越来越短了。书看过有一段时间了,也试着在实践书中提到的方法。每天每件事用1分钟写一张A4纸,列出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个很傻瓜的办法,非常容易执行,而且正如作者所强调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曾经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念头,不再那么调皮了,你可以抓住它们记住它们;曾经折磨你失眠睡不着觉的困扰,当你集中注意力想对策时,也不再那么让人为之抓狂了。生活变得简单起来,只是因为你用了一张A4纸。听起来不可思议是么?实际上真的很好用!我曾经试过,在1分钟之内写下了问题,却说什么也不出那4-6句话,结果,我度过了非常漫长的1分钟。可,绝大多数能写下那4-6句话的时候,我还在抱怨,难道是因为日本人写假名要比写汉字省事,所以1分钟之内写得完6句话么。瞧,你是否真的集中精力在你需要找答案的那个问题上,还是蛮显而易见的。当然,看过书的人会发现,在书后面部分的章节,作者其实给出了A4纸的2.0使用方法:将A4纸分左右,同时列出问题和解决办法、现象和本质、现在和未来、plan A和plan B等等。这种方法看起来比1.0高大上了许多对不对?那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介绍这种用法呢?很多人都有过那种,一开始就把目标订的很高,结果三五七天之后发现离自己太原根本够不到,所幸就放弃了的情况吧。要知道,再好的方法,如果不应用,都等同于废纸。可如何才能坚持应用呢,深入浅出、简单易行、便于实践,特别容易有成就感满足感的,才会让人多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接下来,既然已经养成了习惯,那么再提升就变得非常简单、也顺理成章了。当记录变成了一种习惯,你自然而然就会对它进行升级,只不过作者将升级的小窍门提前透露给你了而已。万事万物都是有惯性的。当懒散成了习惯,一滩泥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当努力成为习惯,再高的山峰都只是前进的阶梯。

笔记的一期一会

迅速下单--到货---一口气读完,在两天之中,这也是速度奇迹了。本人有严重的笔记癖好,记笔记(主要是人生思考和习惯养成)已经有十几年历史或更长了,但是一直是成效很差,多的是体会,却随着堆积如山和数量和越来越深刻的思考(忧虑),最后没法整理成了一堆乱麻,而自己的进步也几乎为零。想必笔记有时也成了一种逃避和混乱之源吧。总是有一种记了笔记自己便不再需要努力的错觉(或者本身这努力步骤太多)看完这本书深深感慨,原来所谓的笔记思想就是及时思考(限时限量),反而促使了积极思考和解决了整理的繁琐,真正的像日本人的哲学---一期一会,用好了,经历了才是真吧,不然记得笔记也许只是心灵的垃圾和负担。已经十分向往这种方法,期待其效果。也许今后会在它的基础上去改良。最后,奋斗吧,每个人!笔记让人积极!

思考,然后行动

有人说过,这是一本讲了一句话的书,整本书都是围绕着笔记而谈,总结起来就是如何做好笔记,如何利用笔记来思考,如何通过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这种实用类的书来说,很多人在读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收获,就像我在读的时候,对其中很多的点都感到感同身受。以前常被人说到讲话没有逻辑,对此我并没有太在意,等到工作的时候,才知道无逻辑性,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因为脑海中经常冒出大量的想法,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在意说法的方式和顺序,也不太考究将“想法”变成“语言”时,应该要怎么转变。一直就是任想法跳出来,然后说个不停。在读这本的时候,通读一遍之后,我停息了一段时间,并按照作者说的思考方式,将问题层层递进列出来。对于我这种状况,应该就是书中说到的,想法太活跃,无法沉淀成真正的思考,或者只是浮现于在表层的思考。作者对于这种人,有一种专门的对策。就是将思考的问题分层次,并在一分钟之内,按主次问题分层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按照作者的说法,在提问题方面,自己有意训练,往有逻辑的沟通。而一个星期之后,有意无意的脱离了书中的思考方式,并且重回以前的思考方式。这个时候,我又返回来看这本书,看这本书的时候,又有不一样的感觉,因为有实践过,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跟上作者的思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烂笔头还是需要付诸行动上才有效。这个也是大多人在读了好多道理而依然过不好生活的原因。很多人学会了做笔记,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对是非的分辨,却一切只止步于脑海中,却不开始,所以万事如旧。在这本书中,根据人对待情绪的方式,把人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就是属于常常有很多情感想表达,但只是让情感涌现而不表现出来,这种人就是属于抹杀情感的人。而第二个层次,就是有情感涌现,而即将形成想法的时候,就放弃思考或者思想只局限于这个步骤,这种人就是不思考的人。第三个层次,就是遇到某些事物会涌现情感,思考事物存在的问题,并持有自己的想法,但一切又止步了想法。这种人就是最常见的普通人。而对比这个表中,却发现了普通人和出色的人之间,相差的是思考的方式,还有对待事情的方式。表中到第七个层次的时候,出现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精英或者优秀人才。他们比普通人多的是能够形成自己的想法,并且梳理成逻辑性语言,将想法记下来,并且付诸行动。思考是第一步,而不行动就一切枉费了。书中有不同思考的主题排列,虽然是作者日常中遇到的问题,但读过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人陷入的烦恼都是一样的。而有人走出烦恼,有人一直在烦恼与问题的漩涡中那些挣脱不了烦乱的人,大抵是因为心智不静。就像我们在烦恼一件事情时,其实更多时候只是在烦恼,而不去想解决方式。如果在面临事情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时,那这个时候,就应该停下来,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解析问题。而这个时候,笔记的主要性就显示出来了。层层递进的分析,需要将它简单而又突出的指出来,然后进行树形状分析。这本书中有很多作者提出的问题,读一两遍可能会有所得,但都是表面的收获。可能要多读几遍,才能够更好训练自己的思考方式,形成更好的思考能力。

A4纸以及不要执着于A4纸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很感兴趣,是因为在看此书之前,A4纸已经是我笔记的主要载体。近两年来,只有在A4纸上,我才能找到那种自由淋漓地记录自己想法,整理思路,构思下一步计划,做行动提纲的快感。所以,能找到作者这样一位功成名就的高手来印证一下“武功”是十分让人开心的。和作者一样,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寻找最佳的笔记心法。在几十年内,我试过普通笔记本,活页笔记本,日记本,电脑笔记软件等等。但是最后,我和作者不约而同地采用了A4纸,这很可能是我对笔记问题的最终解答。A4纸有几个非常好的优点:白纸一张,灵活无格式束缚,便于事后归纳整理,便于随身携带,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便宜啊,一张不到1日元。笔记本太小太薄的,固然便于携带,但一会儿就写完,字也必须斤斤计较地用蝇头小楷;精美厚重的笔记本,固然书写愉快,但是其尺寸,重量却难以携带。而笔记本最大的缺点是,难以整理。笔记本天然在前后页的笔记间建立了一种逻辑联系,如果第5页的笔记是讲红烧肉的做法,第6页的笔记变成《游褒禅山记》则未免太怪。因此只适合按时间顺序的日记式的记录,而事后查阅索引则效率很低。但我们对笔记的使用、补充是恰恰是按内容和事件类别进行的。电脑软件,如Evernote和OneNote等等,可以很好地解决笔记分类和扩展的问题,但缺点是输入效率太低了,任你再运鼠标如飞,在电脑上画提纲草图总是没有在纸上写写画画快。电脑的携带也是问题,即使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与其在5寸的屏幕上按个不停,我宁愿随身带一张A4纸和一支笔。所以兜兜转转,我最后还是回到了一张A4纸上。但是我的做法和书中作者的做法还是有很多不同。比如做笔记的范围,作者就比我宽泛的多。作者喜欢把“担心项目失败”,“如何和老王交流”,“部长似乎总是和夫人吵架”这些内容做成笔记,而作为一名庸俗的事务主义者,我笔记的范围就狭窄许多,基本上是项目中的一些粗略计划,文档的提纲,专利的想法,还有一些杂项,比如你们此刻读到的这篇文章,其提纲也是我在一张A4纸上用5分钟时间列出来的。我基本不做各种纯信息的记录,除非这些信息很明确地和我将要做的某事相关。信息社会的弊病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泛滥”,无用的信息就是“噪声”,记录下来有害无益。我也不会像作者一样每天强迫自己写10分钟10页笔记。我写笔记的都是因为任务驱动的,没任务,没活的时候时候我把时间用来刷豆瓣,看书。事实上,记笔记很多年之后,我发现过多的笔记是一种负担,它们需要你更多时间去整理,归纳,复习,而其中大多数笔记很可能对你都没有任何作用,反而淹没了真正有用的信息。所以我选择尽量少记笔记,少就是美,就能突出重点和精髓。偷懒也是一种方法论。我写A4纸,习惯竖起来写而不是横写。原因之一是我随身携带的容纳A4纸的文件夹是竖式,但是更深层次的是我不喜欢把字写得太大,而是宁愿留下更多的空白,以待以后补充或者涂抹。作者喜欢不断就同一主题写新的的笔记,但是我更喜欢把新内容附加到旧笔记上,反映自己思路的变化。最后的归纳整理,作者喜欢买很多文件夹,将各张A4纸仔细地按不同的分类收纳到不同的文件夹中,并在书中自豪的展出了12年间积累的满满一桌子的文件夹的照片。但是我最讨厌整理东西,有那功夫还不如搞搞室内卫生,而且笔记太多搬家也累还容易丢。说实话,这个笔记的事后整理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我最后找到一个很完美的方案:扫描仪。我会扫描每张我的A4纸笔记,并将扫描后的文件放到电脑中相应的项目和任务文件夹下面,这样分类、移动很灵活,而且永远没有丢失的风险。至于A4纸笔记原件,我也没有浪费,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会把它折成一个简易垃圾纸盒,用来放置我零食和水果的残渣,然后就无情地扔掉。说这么多不同,其实是想说,每个人的工作方法论都是在自己的日积月累的工作学习中总结形成的。我们学习,参考其他的人工作方法论,不是照搬其形式,而是要领悟其核心,并将其核心与自己工作学习中的具体方法和环境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工作方法论。至于本书作者的工作方法论的核心,我觉得是:条理化思维,形象化记录,快速判断减少拖延,效率实用至上等等, 这就类似于独孤九剑中“无招胜有招”那句总决。有了这个方法论的核心,既不用计较是A4纸,A1纸,B2纸还是ipad了,去找一件自己用的顺手的兵器就好。

准备及时抓住一闪即逝的思绪,养成随时笔记的习惯

整本书主要讲了怎样在思维出现的时候,即刻(即零秒间隔)做好思维笔记,书中讲了很多好处,方法,我认为最有用的就是那些思维弹出的一刹那,书中的标题比平时自己想的精炼很多,这个可以多看看,就我自己而言,我也可以对照这些标题,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计划的。最终目的是锻炼人的思考能力。这本书提到的记笔记的方面注重短,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分钟以内。方法:1、使用夹纸书写板,笔记分类归放至透明文件夹。文件夹上按照笔记分类贴上小标签。笔记分类:(1)工作/将来/阅读/利用时间/健康管理/。(2)未来的目标、想做的事情/和他人的交流/团队管理/关于新想法的各种事情(在商业和生活中感觉不错的想法)/思考的事情/收集信息(收集信息的方法、高校的整理方法、如何检索收集到的信息)/听到的事情/会议。(3)还可以按照每个工作岗位分类。2、一般一天写10次,基本上将一天所在意的事情、想到的事情都概括完了。。每三个月整理一次分类的文件夹,并粗略的泛读。整理后,从下往上一次为旧——新。3、过了6个月再重新整理一遍,重新看一次。P79 通过做笔记,整理思绪和使自己的思考体系化将不再耗费体力和精力。。。P135 一旦写完这份笔记,消极的情绪和被害者的一是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整个人也会变得平和、积极起来。P148 一份笔记昨晚之后过了6个月就不用再看了,但是,这些笔记的存在证明了自己思考的积累,也将成为自己自信的源泉。

写出你的想法,锻炼你的思考能力

很明显这是本实用类的书。赤羽雄二从正确的认识思考入手,围绕“一分钟A4纸笔记法”展开论述,如何做到“零秒思考”和具体运用的方法。雄二认为思考是可以通过训练深入加强的,那就是把自己所想的通过写的方式表达出来。据作者所说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一分钟A4纸笔记法”是“最”有效的,这里的“最”是相对的,我觉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但毕竟没有实践,还是没有发言权。什么是零秒思考?零秒就是瞬间便能认清现状,瞬间便能整理问题,瞬间便能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便能决定应该如何行动。一分钟A4纸笔记记录法:时间是一分钟+15秒+2秒,一分钟为正常做笔记的时间,15秒是为初级练习者额外增加时间,以防有写不完重点情况出现,两秒是完成后的回看,限定时间的原因是为了让做笔记的人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快速写出真实的想法,不纠结,不考虑条理性、叙事性、理论性。搭笔就写。A4纸横放,由左向右写,标题在右上角,时间写在左上角。内容要求写4-6行,每行20-30字。内容中每行可扩展成一个新标题,细分量化,继续深入思考,可形成逻辑思维树。关于重要的标题,可从多角度反复做笔记。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可花两分钟的时间做副标题内容。每天最少做十页笔记。一定要坚持。我做了几页,发现一分钟的时间根本不够用,也许是因为日语书写起来比中文简单,一秒钟写三到五个汉字也不是不可能,但过段时间后恐怕自己都不认得自己写的什么了。书中提出的如何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被赵周老师用来作为拆书的案例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讲解。即先作出判断,然后提出假设,通过收集信息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一步对假设进行改进。此方法也可以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去。一句话,写出你的想法,锻炼你的思考能力。

使用A4纸笔记法100天帮你增强逻辑思维

在企业中,有个关键能力是逻辑思维,最简单来说就是在处理事情上迅速抓住重点,层次分清的清晰表达和传播观点,看起来不难,但想掌握好这项能力可要花些时间和精力才行。如果你跟麦肯锡一类的咨询公司打过交流,就会发现他们在进行资料整理、案例分析、战略制订等工作时,用的方法都是逻辑思维。掌握逻辑思维之后,在工作中遇到在写企划、报告、项目计划、提案时,可以立刻就写。回答别人问题或在演讲时,可以流畅的表达想法和观点,不再为词不达意,说不重点而苦恼。最近在读《零秒思考》时,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A4纸笔记法,感觉这种方法类似于大纲类的思维导图,简便易用,可以帮你在几个月内培养逻辑思维,做到零秒思考。大家可以用这种方法坚持100天,就能培强你的逻辑思维,帮助你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立刻抓住关键,学会清晰表达,做出准确判断。#具体做法#:将A4纸横放,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至6行,每行20字至30字。一张纸控制在2分钟之内,每天写10页。换句说,就是每天用10分钟时间手写笔记。#作用和效果#:在做的过程中头脑和情感会得到快速的整理,理清头绪。一旦坚持做3个星期到1个月时间的笔记,脑海中的语言就会层出不穷,甚至在做笔记之前,就已经想到该怎么表达了。1个月前还很朦胧不知道该如何叙述的事项,现在已经可以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想法也会不断涌现,最后动笔的速度已经赶不上大脑的运转速度了。再坚持几个月,就能做到瞬间从宏观上看待问题,逐渐接近“零秒思考”。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能瞬间抓住问题的关键,并进行整理。#相关规则#写标题和正文时,别思考太多,想到的事,不论是什么,先写下来。严格坚持每页2分钟,一想到就立刻写下来,这会让你不拖延。别用笔记本、日记本、word,用A4纸是最快最方便的方法随身准备好A4纸和纸板,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或者把A4纸折成三折可以把写好的笔记,4-6行的内容做为正文,继续深入下去对于,同一个标题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写很多页,处理问题和视野都能扩展开来。写了很多张之后,可以把笔记像扑克牌一样摆弄。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就继续补充并整理这样做笔记可以理清思绪,变得自信积极,心平气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最原始的感受写下来就可以了,不用想的很复杂,也不需用考虑笔记的构成、格式、遣词造句、随时想到随时写深入挖掘笔记的拓展大多数人虽然平时总是在思考各种各样的事情,却总是犹豫不决,在原地兜圈子。将思考的这些事情,每页纸写 1 件,那么这件事情就算大致得到了解决,所烦恼、忧虑的问题也会锐减。虽然您可能觉得,由于这件事情还留在脑海里,所以每天还是会想到、思考很多事情,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因为每天都要想出 10 个新的烦恼和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范例#标题:整理自己的梦想:1年后,自己想干什么?1年后,自己变成什么样才会感觉满足?3年后的梦想是什么?3年后,自己变成什么样才会感觉满足?为此,今后半年内应该怎么做?为了实现梦想,必须要学会什么?自己的强项是什么?关于梦想应该和谁怎么商量?梦想对自己来说究竟是什么?#笔记的整理#作者建议用透明的文件夹进行统一整理,按不同分类进行标记,每三个月整理一次,重读一次。个人建议可以直接用印象、有道笔记做为存储方式,直接拍照就可以,加上相关的Tag,使用时搜索一下,这样效率很高,而且可以随时查阅。注意做笔记时一定要手写,别用APP或电脑。大家现在就可以找一张A4纸,用1分钟来尝试一下。刚开始时可能会难一点,多写几次,思维就会清晰不少。很多人都没看见明白,我在微信上又写了后续的文章:10天前跟大家分享A4纸笔记法,在这几天中收到非常多的问题,统一回复一下:### 问题1:1分钟之中每页写4至6行,每行20字至30字。写不完?特意尝试了一段时间得出的结论,这个可能是翻译问题或者是日文的字数跟汉字无法对等。这个条件应该改为,每页写4-6行,每行8-12个字,2分钟就可以尝试了练习了很多次,发现绝大多数人1分钟内写上40个字问题不太,刚开始时,写4行,每行10个字不难或者写6行,每行7、8个字。有少数人1分钟能写到50-60个字,但字非常难看,###问题2:可以把写好的笔记,4-6行的内容做为正文,继续深入下去?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问,实际上就是把这一行的内容,当成标题,再重新找一张纸写下去。而且同一个标题也可以反复写好几次,在写之前不一定要看以前写的内容,可以完全凭借印象去写,一分钟内写不完就换张纸写。###问题3:为什么要用A4纸,其它笔记或纸不行吗是的,我当初也很疑惑这个问题,为什么必须要是A4纸,是否能改用其它的纸。写上几天之后,把我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方法是针对办公室职员,在办公室中A4纸非常容易获得。当然对于学生,A4纸比较难搞到,也可以考虑找其它纸做为代替。一页A4纸只写一个问题,这种方法非常费纸,有些浪费。 除了正面,还可以用背面,如果对折的话,一张纸可以写上4次,10分钟也行3张纸。但用A4纸的优势非常多,容易获得到,顺手拿张纸就可以写,如果要是笔记,还要必须要找到笔记,翻开,有时还需要用手压着笔记本,写字时也需要按列,而且有大小,如果考虑这么多的条件,1分钟内之后写不完多少字,但用一张空白的A4纸不一样,先横放,只写4-6行,字可以写得比较大,比较草,一行尽可能写的多一点,这样字就写得比较快,拿一张纸写完一个问题,休息一下,思考一下,然后再换一张纸,继续写下一个问题,写作能收到的干扰会减到最少。###问题4:为什么要横放?纵放不行吗?作者说他尝试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横放时写作更方便,可能是我现在写得少,还没有感觉到横放跟坚放的区别,字大一点,一行写10个字左右,横放的纸就可以一直写下去。在尝试把A4纸对折,就可以写2张了,目前没看到太大区别。###问题5:为什么是1分钟?可以放到2分钟的吗?个人感觉把手机放到纸边上,用手秒上的秒表来计时,在写作的同时,时间在快速减少,有一个时间限制会刺激你思考。对1分钟会非常敏感。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时间很容易就没了,3-5分钟也还是不够。我经常有把纸放到面前想了好几分钟,也写不出来或者写了两三行觉得不满意,再重新开始。但写上10多天之后,也经常会超出10、20秒。但会先从重点的地方开始写,尽量具体一点。习惯之后,能做到一想到就能立刻写下来,基本是第一反应。###问题6:想不到什么标题怎么办?把A纸对折,(向同一个方向)再对折,会出现三张竖线。然后把能想到的想法都写上,有时间就补充一下,这样写满1、2页纸,能有100、200个问题,想不出现要写的标题,就可以从这上面找个标题开始写。###问题7:其它写作时别过于在意书写顺序,想到什么就先写下来,笔不要停。这类方法跟意识流写作相类似,输入:"创意",有一篇文章叫【怎样使用零散时间来收集创意?】可以看看。###问题8:例子先写标题,然后日期,每行前面加-比如:做笔记的方法 20141218-笔记的左上角写标题-像这样写4-6行-每页都在2分钟之内写完-用自己能看明白的字写就可以-书写内容要占每页的一半左右,某种程度要详细写------------------------------------------------ --------我是warfalcon ,微信(read01)的目标是让你成为行动者而不是阅读者,不定期分享一些五花八门的读书笔记和书评,每天更新。正发100天行动,通过100天来帮你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欢迎订阅微信跟几十万人一起成长,帮你改变自己。

用纸笔记录才是思考最好的方法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了。我们已经慢慢脱离了纸质时代,而且我们身处的时代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庞大了,用手机记录每天的待办事项,用电脑发邮件,轻轻按键就可以把信息和想法发送给很多人。我们再也不用那么麻烦的拿起纸笔去记录,每天携带厚厚的文件夹,也不存在在会议上那么严苛的记录笔记,因为互联网可以省去我们很多的麻烦,把生活变得更加简洁了。但是你有发现这种简洁只是看上去的“简洁”吗?就是因为这种我们生活大环境变得越来越便利,我们便会忽略掉生活里需要去思考和总结的问题。从读书的时候开始,我便喜欢买很多的笔记本。在课外书里找到好玩的句子,自己想到的一句心情,我都喜欢把它记录在本子里,甚至会贴上一些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和故事,附上自己的一些读后感。后来习惯了做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笔记之后,我又开始看了很多文学作品和小说,自己在本子上模仿写一些小文章。当时用电脑手机这些工具记录并没有现在这么便利,但我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枯燥和无趣。《零秒思考》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鼓励大家用一张A4纸平铺开来,每天做10页笔记。每页写4—6行,笔记的内容是"将浮现在脑中的意向,感觉变成语言",也就是你在1秒以内想到的问题和想法都可以马上记录下来,他又举例列举了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和不同人的交流问题(男朋友,上司下属等),可以是规划你的未来,整理你的梦想。例如一年后自己想干什么?三年后的梦想是什么?你知道想法用纸笔记录下来的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吗?我觉得那就是通过你一笔一划的写下来的那个时候,你的答案也会在脑海里认真的过滤一遍,清晰起来。书中还讲到了及时把自己遇到的不愉快的事和人用笔记下来,把事情的原委一遍遍的写下来。在你写的过程中,你的想法就会改观,在你写的过程中你的坏心情也能够释怀,因为在你边写边思考的时候,其实就正是你在客观审视这件事的过程。我当时就是用那种小的记事本把自己的想法和喜欢的文字记录下来,以至于现在的我依然保留了这种做法。增添了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每日待办事项,心情语录,财务支出等,因为这些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变得更加的高效和目标清晰了。我觉得这是互联网时代不能抛弃的工具。我们的生活很便利,我们的大脑却没有因为工具的进步而变得更懂得思考和总结。用纸笔记录很重要,它是大脑能够真正思考最好的方法。

职场工具书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默默的把这本书归为工具书了。整本书只讲述了用一张A4纸怎么来使你的思维更清晰的去掌握事情的脉络。就是类似于头脑风暴,直接记录下当时的灵感,并且将这种模式每天持续,来锻炼自己的大脑。而且,因为记录的时候采用的是逻辑树的方法,会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其实最有用的就是三、四两个章节,同时作者也在其他地方描述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方便我们学习和模仿。不管如何,在了解《零秒思考》的方法的基础下,坚持作者的A4方法,才能发现改变。当然这是作者说的。我现在刚开始,真有什么好的发展,后面补上。我在阅读的时候,有喜欢做笔记的习惯。这本书,是我做抄录最多的。比如:大多数工作都是在一次次的交流和邮件往来中开展的,如何做到准确表达。在合理不要太顾虑客户的话,就能更容易的推进。有些话是基于每一个人的标注、价值观、背景、成功经失败经验得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决定某些话的意思。这3条却是深入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一句话,在不同人的理解中,是不同的。书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来诠释作者的方法论。比如延误的判断,企划案的欠缺,麦肯锡报告书,对应的解释也是到了点子上,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参考以及改进。而且在阅读中,不由的想到了小学老师教我们如何写议论文,后来也没有将议论文的方法使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经过这本书的提醒,发现这方法其实是生活中最需要的逻辑。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罗列出来,避免零时大脑短路。列好目录后,再思考如何排列下,紧接而来的灵感,会将每个分项逐渐细挖到点,从最根源处来发现原因,便于自己的改变。尤其是随时记录事情的提醒,这个在工作中真的是很需要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现在唯一的相信的真理。平时也试过不少东西来记录工作事项,关于日历记事的软件不知道换了多少个,最后发现:乖乖的拿出一笔记本,每天记录以及补充才是最好的方法。在与顾客或者上司沟通的时候,提前在纸上打好草稿,效果会比心中打稿好了很多,不用担心大脑短路或者思路打断,就无法再继续沟通的问题。PS: 近几个月同时跟进多个订单,其中A`B出现了问题。A中将一次可以搞定的事情的,延误了半个月,并且3次才收尾干净。B中由于沟通上的问题,现在还在与客户的无限扯皮中。 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了一篇《零秒思考》的读书笔记,厚着脸皮跟编辑讨了一本。结果是生日这天收到的,超级惊喜,这边谢谢了。希望这本书提出的方法论能改善我目前的工作状态!

论一张A4纸的思考

刚拿到书《零秒思考》,看到腰封上的简介说利用A4纸整理思维碎片,我就想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那时我在一家生意非常火爆的西餐厅做前台收银,每天中午的12点到下午两点这两个小时,一个人要同时应对电话订位、外卖订餐以及服务排着长队买单的顾客。而且那时候的餐厅也还没有像现在普遍都装了电脑系统点菜和买单,我们可是一张单一张单的手敲计算器。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在高峰期来临前在桌上摆一张如A4大小的草稿纸,这样我就可以随时记下接听电话的内容和领班临时传达的工作琐碎。有一些可以高峰期后再处理的,我就画个圈标记着。每次忙完后我都会把纸上的涂鸦重新看一遍,一些熟客的讯息可以摘抄在顾客资料本上,还有一些找领导的电话也可以工整的搬到便条纸上交给上司了……把书看完很惊喜,原来我这个习惯和作者做PPT的思维如出一辙。只不过作者的要求比较高,A4纸上的内容要有标题,4至6行脑海闪现的想法,再对想法进行补充和整理,最后就是看着A4上的“笔记”在PPT中完成。作者说的思考,并不是局限在工作上的,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例如个人的烦恼。这两年很红的青年作家刘同,在高校巡回演说的时候有提到,他的思维顿悟就是在一张纸上。他写“我为什么不招同学待见?我为什么成绩不好?我为什么会被甩……”一条一条的列出自己的困惑,再一一试着回答自己,最后得出所有问题都来源于自己不努力。接下来他就从学业开始改善,越努力越幸运,人一旦有了自信,许多困惑就不再是困惑,反而变成进步的方向。如果你从来没这么审视过自己,没关系,因为这本《零秒思考》里作者举了很多的例子教你如何打开思维。比如:变得不再说别人坏话、和别人熟络、决定减肥、改善工作瓶颈、要不要结婚等等。你可以跟着作者列出的标题,像工具书一样按他提供的条例解答自己的问题,自然会慢慢清晰明了。这和我们写日记的方式也有些像,我们都会偶尔在夜深人静时思考自己的不足,却受不了别人来告诉我们这些事。不知道这能不能说是我们“死要面子”。但既然人都有这一心理障碍,那不如勤快一点,在别人指出你的不是前,自己来发现并加以改正,做更好的自己。不过作者也说,最好还是用A4纸,这是有原因的。像我们经常写日记的人就知道,在没有内容可写的时候也会随便涂鸦,为的就是填满这一页。也因为是一篇文字,就会尽量语句写得漂亮些,还有为了美观等。而用A4纸的话就没了这些压力,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重点是在思考而不是写作。 我们把问题写下来是为了抓住关键,告诉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但关于文字描述,有一点我也很赞成作者的做法,就是最好用上一些具体要求的话语。比如说,决定会议议事日程就要写“认真决定会议议事日程”。“认真”二字可以提醒我们这一项内容的重要性,这样自己也会把事情重视,而不是草草完成。其实我在想,作者应该是蓝色性格的吧。同为蓝色性格的我知道,我们都是有话说不出口,总要在脑袋或纸上兜兜转转几圈,再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零秒思考》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讲解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时间成本,我都表示认同,因为和我的性格非常相符。但后篇作者说,让同事和家人也这么做我就不这么认为了。性格使然,每个人的做事风格和习惯都不一样,我们没必要去强求任何一个人和我们一样,说不定他人有属于自己更好的方法。但,我们仍然可以分享,把好的东西拿出来分享,能帮助别人当然再好不过,就算别人不适用,我们也能收获别人的思维碰撞。 也不赞成作者说的,每天要写上10页纸,还要装订成文件夹规划保管。看到书里作者拍的图片,堆积多年的文件夹,我想到我们财务每月的凭证档案,有些恐惧。还没习惯这种思考模式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天写上十几二十张来练习,掌握到技能的之后,应该就可以抛弃固有的框架了。正如作者说的“零秒”就是“瞬间”,当我们驾轻就熟的能快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何必非得原原本本的再写下来存档呢。我们的目的是学会思考,不是学会写下“思考”,太硬性的要求不就本末倒置了吗?看过几本日本作家的书后,我发现日本人的思维都偏向于从简,用最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他们一再强调人要“清空杂念”,才能得心应手。我觉得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一样,把精髓和思维掌握,而要不要照着书上的方法,将标题、字体大小、句子长度以及每天完成的量都标准化的去做,就因人而异吧。我是这么认为的。

进入思考的终极境界

作者提出“零秒思考”的概念,可以说是提出了一种思考的境界。书中事无巨细的讲述如何训练人的思维,使之在瞬间即思考出具有深度的想法。但作者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零秒思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难免让这一概念显得有些玄乎其玄、神乎其技,通读全书之后,我认为,大概可将作者这一概念分为三个层次:①快速产生想法;②是个好想法;③并能用精准的文字表达出来。在作者的意图之上,我想帮他完善一下,再提出第④点——这个想法可执行。就好比,如果你是个广告人,就算你为客户生产的安全套想出再绝妙的创意,也要考虑国内的广告审查环境和广告发布机制,在这里,你很难将一个明显、大胆、open的创意执行起来。因此,好想法不一定是可执行的想法,唯有可执行,前三者才有意义。一招鲜,吃遍天。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作者对这些俗语的理解似乎毫不逊于中国人,所以在书里没有介绍五花八门的训练思考的方法,而只教了一招:记笔记,随时随地的记笔记。无论是日本人的用语习惯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总之,这”记笔记“三个字,难免会给中国人造成畏难情绪,一听到记笔记,马上就想起上课、听讲、马不停蹄的写写写。那么你如果还没看书就先看我这篇书评的话,我索性就把作者”记笔记“的说法换个称呼:随时随地在A4纸上写下你的想法,就像日记那样,但要比日记记录得频繁的多。作者为了教会你如何达到”零秒思考'的境界,真可谓煞费苦心:要用折叠起来的A4纸记录,要在1分钟之内写完4-6行的正文,用什么样的水笔更便于记录(若要寻得这种日本笔,看来你微信朋友圈里搞海外代购的朋友将派上用场了),等等,就像我前面说的,那真是一个事!无!巨!细!但是,我不信这些。我是说,我不愿按照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去执行。尽管作者说,一定严格按照他所教的那样来记笔记,并且说是经过了数十年的实践检验而得出的最佳记笔记方式,但我还是认为,既得其心法,便不必拘泥于形式,好比风清扬传授令狐冲剑法,一记白虹贯日,剑尖顺势拖下来,克敌制胜才是根本嘛。又或者,作者本就是虚张声势,越是说得详尽,便越显得他这方法可靠管用,其实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法罢了。总之,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这本书便可扔了:随时随地,记录下你大脑中产生的想法。我想大家都听过一个词: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现在经常用于企业中开会想创意的时候,大家集思广益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从中挑选中最精当的主意。同理,这种随时随地的记录,就是你个人的头脑风暴。在室外,你可以在身上揣着纸笔;在家里,你可以在床头、卫生间、厨房、阳台,任何地方都放上纸笔,以便记录你任何时候灵光一闪的想法(如果实在来不及了,你也可以写在床单上,纸巾上,衣服上,甚至情人的身体上)。顾城广为流传的短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就是在深更半夜朦胧之间偶得佳句,立刻起身摸黑用炭笔写在了墙上(当然,如果他事先在枕边准备好纸笔,就不用第二天再刷一遍墙了)。广告文案大师路克·苏立文在给波旁酒写广告标题时,便组织公司的人进行头脑风暴,记录下他们所能想到的所有表现波旁酒特点的广告标题。●关于储存年限的想法(1)我要点一种需要9年才能酿成的酒。(2)在丑陋的库房里的橡木桶中待了9年——我们认为,这9年的每分每秒都有其价值。(3)大陆板块的漂移都要比波旁酒的酿造快。(4)我们还是无法让酿酒足够慢。……●品牌创意的历史(1)当第一瓶酒装瓶时,美国的历史还没有那么多沉重的故事。(2)当第一瓶酒装瓶时,美国的历史还是现在进行时。(3)110岁的高龄,仍每晚出现在酒吧里。(4)这种优质的波旁酒最早是以牛为运输工具被送往市场的。……●关于肯塔基的想法(按:肯塔基是波旁酒的酿造地)(1)有点像肯塔基年迈的老驴。经典,顽固,给你刺激和挑衅。(2)来自肯塔基老仓库的第三层,来自天堂。(3)爽滑,浓烈,可遇不可求。就像我们取水的那条小溪。(4)它在肯塔基的老家是一个木桶。……只是,这是由众多广告人合力完成的,就算是张三丰的真武七截阵,也需要至少两个人联合才能施展。而你有了一支笔几张纸,便可以独力发动阵法,以一敌六十四了(不熟悉《倚天屠龙》的童鞋略过此句)。但读书到此处,我又要为作者补白了。因为直到看完全书,也只是见他说记笔记、记笔记、记笔记,最多分类保存,也就完事了。这就完事了?那记录想法有什么用?!所以说,这个作者提出的思考境界是有意义的,达到这种境界所必需的训练方法,也是说的有道理的。但是,话只说了一半,那么,读者循规蹈矩的去照着做的时候,也会只达到一半的效果。因此,我要补充的一点:做记录、分类之后,还要时常复习,时常修正已有的想法和思考,不断完善成一个专题和体系,并且通过读书、与人交谈、旅游、工作实践、写文章,来丰富一个想法或创意,使之内化为自身“智慧框架”中的一个部分(注意,我说的是智慧,而非知识)。我所补充的这一点,也包含2个要素:(1)复习,修正想法。中国有句老话:吾日三省吾身。那么你时时刻刻的用纸笔记录下你的想法后,如果写过便罢,那么也无非就是一种发泄,好比哭过一场,眼泪流出去,心里痛快了也就算了。只有面对你亲笔写下的内心隐衷、隐秘、各种情绪,在冷静之后再回首看看之前的不解、气愤、怨恨或喜悦、快慰、自认为思考出的一个big idea(大创意),是否还那么值得或高明?这时你大可以在原来笔记的基础上,用异色笔进行修订,写出最新的想法。如此再三,必能进步。(2)完善为专题和体系,在智慧框架中有所精进。你随时随地记录的内心想法和感受,是琐屑的,是不成规矩的,其中绝对不乏大量闪光之处,那么你在复习并修正自己的想法,使之更趋完整之后,不妨按专题来汇总。例如,你今天看了个电视辩论赛,辩论题目是:“少数服从多数”这个说法正确,还是“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正确。在观看的过程中,你有所吸取,有所领会,你记录下了自己的想法。等过了几天,你听家中几位老人聊”蚊格“时候的事,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都拥护这个运动,而所有有异议的人,不是噤若寒蝉就是惨遭酷刑,你开始思考,少数真的应该服从多数么?又过几天,你看到美国最高法院的宣判历史,那个年代的精英大法官竟然宣判黑人奴隶是合法化的,这时你会开始质疑,真理真的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么,即使这少数人当时是一个国家的智慧象征?这时你开始想不明白了,就来找玉面神君桃花眼求教。玉面这人很装X,其实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于是告诉你,这个问题要从书本中找答案,你去读读约翰·密尔的《论自由》吧,或许会有所启示。你就真去找来一本,硬着头皮咔嚓咔嚓啃完了,然后发现还真比之前明白了点。那么,这个时候——你便可以把你这数天以来所记录的想法、所闻所见、看书时候画下的重点标记,汇总为一个”真理掌握在谁手中“的专题,来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能得出一个鲜明、不可攻破的结论的水平的时候,也没关系,你只需把你收集到的观点,分门别类的重述清楚。注意,是重述,是用你自己的话来总结,来用纸笔重新说一遍。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思想深度的积累日渐完善,总有一天你会在一个合理的逻辑基础上得出你自己的结论。而无疑,你在这一专题上的见解,就来自于你的积累与思考。我还提到了体系。体系既是几个专题汇总之后形成的思维树,也是你的智慧框架中的经脉,好比堆金字塔,专题就如同砖石,砖石多了,搭建的越发规整了,体系这个金字塔也就巍然屹立了。实践完我所补充的这一部分内容后,再回头看”零秒思考“这一境界,你会发现,长年累月的知识积累与储备,可以让你在面临问题时迅速产生想法,想法是自己喷薄而出的,就像九阳神功那样势不可挡,而且这些喷涌出的想法中,好想法会自己跳出来,名列前茅的供你选择。你往日的观察也使你早已具备判断一个想法是否可行的能力。而唯独用精准的文字表达……在工作了这么多年后,我才发现,”写东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个大难题。其实我自己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按照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来不断记录你的想法,这就不是个问题了。鲁迅大神曾经告诉青年们一个训练写作的六字真言:多写写,多看看。你对生活巨细无靡的观察已经完成了”多看看“的要求,而你每天随~时~随~地~的记录,也远比一般人写得要多了。所以,你从今天,哦不,现在开始,就拿出张纸,写下读完我这篇文章后所获得的想法和收获,那么,你就已经向”零秒思考“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写在纸上,才能看清思考全貌

四星确实高了。但最后一星真的是感情分,因为看完试了试,嗨!你别说!还真有用!你有没有那种气急败坏抱着脑瓜子呜咽的时候:老资明明记得!前一秒还记得,怎么一扭脸儿就忘得一干二净!!我确实有,尤其是只见老不见年轻的当下。记忆力稳健的年月已然绝尘而去,这个时候看见这本书当真是欢喜。呵呵,是这个词儿。11区的人写书永远都是这个调调,絮絮叨叨,操着没完的心,生怕你没留神掌握每个步骤细节。于是几千字儿能说清楚的事儿愣是憋了好几万字儿。就像这个天儿老在耳边叨叨要你穿秋裤的母上大人,听多了是烦,可最后也乖乖穿上了不是,还真不冻腿了不是。我有时候会觉得脑子无比好用,尤其晚上。每到峰值脑子突然喀喀喀全速运转,各种电光火石火花乱冒,以前老仗着年轻撑腰,种种复杂程序直接在脑子里运行,现如今不太行了,大事儿小事儿都忘。看了这本书后也学着记笔记,趁脑子好用时,猛写猛划拉,虽然不太可能像社交网络里小卷毛一样划拉出脸谱网,但至少能整明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的事儿。苦逼码字为生,能掌握把脑中所想语言化文字化的技能真该偷着乐了(你造我是鼓起多大勇气才把这些字贴在这儿的吗)。作者说,“我认为,人与想法都是‘一期一会’。因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想法很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所以要当场写下来,只有这样才不会消失不见。”这句真是戳到了我文艺的小心脏!既然都一期一会了,那就好好整理,世当珍惜吧。总之,确实是又简单又实用的方法,你的床头案前值得拥有!

分享给所有刚进广告公司或公关公司的小盆友

首先必须申明,我不专业。我写的这段文字更不专业。【本篇不是鸡汤,亦不是指导工具】只是个人做公关推广的心态变化和看完书后的一点感想。追求工作方法方式的,请购买此书。曾经自我介绍过,我是一名失败的新闻系学生。新闻学毕业之后并未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当然,我也曾在报社电视台进行短暂的实习。那段在小城报社电视台实习的经历告诉我:发新闻,是有通稿的。通稿,是在公关推广中的一项大活:做活动,需要通稿。做发布,需要通稿。做事件营销,需要通稿。做日常宣传,需要通稿。通稿是公关公司生存的必需品。能写通稿的人,算得上公关公司的尖子生吧。而我进入公关公司工作,被老板看中的原因是:思维很灵活。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找到自己“灵活”的点。倒是每次头脑风暴的时候,我看大家都很灵活!心里一直惊叹“这怎么也想得到!”“哇,这个创意太棒了!”“哇,此君的思维真跳跃!”诸如此类的。那时,有前辈告诉我:一定要随身携带笔记本,将每天看到的好玩的,有趣的,或者书中看到的好例子都记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灵感要赶快记下。因为灵感一会就走了。前辈还告诉我,她的大部分的文案,都是从她的创意笔记本里找到的灵感。有时候连海报都是!还有前辈告诉我,比如写产品文案,可以将你对这个产品了解的特点,一样一样的去写下来,一定要用大张白纸。muji的草稿纸系列就很好。(是广告被雷劈)用大张白纸的好处是,能在一页内写更多的要素,涂涂改改都很简单。这也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方式。直到满一年之后,发现,不管什么案子拿在手里,我的思维已经有一个习惯性工作方法了!我发现思维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了“惯性思维”!因为一切案子的做法都有迹可循,有路子可以套用。一个做的好的PPT,照着修改就能出来好多好多的版本。——以上,并不值得一个“公关广告人”去学习。“惯性思维”能帮助你更快的完成一个项目。但不能帮助你做一个好的项目。做好项目,就是要“好好思考!”废话说完,开始讲这本书——零秒思考。这本书是《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系列丛书。翻开这本书的原因自然是希望自己可以像麦肯锡的精英一样能干,能够在书中偷点师。但吸引我的原因是第一篇中说的“将浮现在脑海中的意象、感觉变成语言”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你不满意老板的安排,你可能会在心里抱怨老板。可能心里面很不开心。好想发牢骚。但是,你真的找到一个人去发牢骚?当然不。你可以选择将这件事,这些感觉,这事引起的你的思考都写下来。“为什么老板不让我做这个项目?是因为我对我有什么不满?以前我也举手表示想做某个项目,可是也没有给我做。如果交给我做,我绝对能做好!······”我感觉很搞笑,谁要将这么鸡婆蒜皮的事情写下来!!吃得太饱了么!!但是今天,我突然试了一下。前两天老板带了另一个同事出席某场活动,但是没有带我。我就想,“为什么”。平时类似这样的活动都是我参与的。为什么这次不是我。待我将那些牢骚全部写完了后,我突然发现了最近工作中的毛病。我已经很久没有将我目前的工作对我的老板进行汇报了。可能他觉得我还是很忙没有时间参与。可能他觉得我对这块工作不是特别感兴趣。当我下午抽了20分钟时间讲了一下我最近的工作和接下来的安排了之后,他说,“下周要去##出差,我怕你可能不太想去,没有叫你,但是我觉得那个场合,你应该去看看。你想去吗?”我说,好!假如我一味的在心里发牢骚,偷偷的骂老板,并没有像这样,写完一张草稿纸,随便的瞎写点什么。可能下周的这场活动,我还是不能去参加。下周的这个时间,我还是继续生闷气,默默的郁闷。【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是有用的。我看完书后,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已经算晚了。但是希望刚入职的小盆友们,可以早一点学会处理这些”需要思考“的小事情。

透过A4纸,让思维活跃

透过A4纸,让思维活跃在麦肯锡等世界名企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人在两年、三年之内要么升迁,要么走人,许多曾经在麦肯锡工作的人后来都成为了大公司的CEO,堪称“CEO的摇篮”。日本学者赤羽雄二即是从麦肯锡“走出来”的经营战略专家,他不但领导了经营战略的立案和新组织的设计和导入、市场营销、新视野创立等众多项目,还从零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促使许多韩国企业,尤其是LG集团走向了世界。2002年,又和他人共同创建了Breakthrough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在麦肯锡工作的压力非常大,有不少人因此而离开。但是,在麦肯锡工作,可以形成或养成独特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使工作高效而简单?关键是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工作习惯,而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深入思考”。赤羽雄二的《零秒思考》一书即是帮助我们如何把心中的想法落实到语言和实践中。赤羽雄二在麦肯锡工作了14年,参与了企业的经营改革,深知员工的战斗力会很大程度上左右一个公司的未来,所以非常重视一个人的深入思考、制定解决方案,并能够彻底执行的能力。“零秒思考”就是他从多年实践中总结而来的。一张A4纸有多大用处?那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赤羽雄二的眼中,通过在一张A4纸上做笔记,混乱的思绪、尚待解决的事情、自己的想法都会得到整理,人也会变得更加有条理。这一结论,是作者赤羽雄二从各个方面进行尝试的结果。“比如我曾经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和很多人进行讨论,在笔记本或A4纸上做笔记,甚至是用B6的小卡片或便签纸……在绕过不少弯路之后,我终于发现‘使用一张A4纸做笔记’最为行之有效,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轻松解决。”零秒思考,零距离成功。麦肯锡亚洲太平洋地区原董事长大前研一先生说过,“从今往后,是大脑的时代,也就是知识与想法创造价值的时代。”透过一张A4纸,不但能让思维活跃起来,还对任何人都行之有效。这个方法就是将浮现在脑海中的想法一个一个的写下来,仅此而已。当然,并不是写在记事本或电脑里,而是将每一个想法都用一张A4纸记录下来。并且不能花时间慢慢地写,这张A4纸要在1分钟以内快速写完。像这样每天写10张,放到文件夹里,并在当天就整理完毕。只要这样做,便可以使麦肯锡课程中并未详尽教授的、确实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一如赤羽雄二在书的《前言》中所言,“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还能够让我们逐渐接近‘零秒思考’这一终极境界。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自己的内心,压力、不安以及恐惧也会有所减轻,生活态度也会变得积极乐观。而且,这个方法也无需花费重金,在短短的3个星期内应该就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效果。”就像是世界上出现锁以后就必然有与之相应的钥匙一样,问题与方法也是共存的。而如何找到最合适、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赤羽雄二在书中指出,“做笔记的时候,先将A4纸横放在面前,然后再纸的左上角写上标题,并在标题下画上一条横线”,这个方法简单至极。而且,并不需要把整张A4纸写得满满的,而是仅写4至6行,这样既不用担心纸不够用而将字写的很小,还很快就能完成,写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有负担了。“虽然在原则上,笔记的正文要写4至6行,但是最开始时照哦你是想不到要写什么。这种时候,只要努力写到3行就可以了。”同时,写上去的内容也并不局限于文字,也可以简单的画一些图。简单来说,就是运用A4纸整理思维碎片,集中1分钟时间进行“头脑体操”。其中,主要是从3个可行解决方案出发,高效收集目标信息。提起麦肯锡,很多人都对其问题解决技巧或逻辑思维等技术性的要素赞不绝口,而这种思考的“质”与“速”的终极目标便是“零秒思考”。所谓“零秒”,就是瞬间便能认清现状,瞬间便能整理问题,瞬间便能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便能决定该如何行动。与市面上很多“思维训练”的书籍相比,“零秒思考”看似简单、不足道之,实则极具实践性,不但易学,实操性也很强。作者在书中不但对“零秒思考”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还从理念到具体步骤作了极为详尽的分步解析。一旦坚持几个月每天写10页笔记的话,“零秒思考”的感觉就逐渐的形成了,就可以像麦肯锡的精英们一样的思考了。

都市丛林生存法则

思维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不言而喻。特别对生活在现在社会的人们,复杂的人际关系,爆炸性的信息进入你的脑中。如何在这样的世界中生存?唯一的答案是:依靠人类的动物性本能。而所谓成功人士成功的基础就是高效。效率越高,单位时间能做的事就越多,成功的机会就更多。高效有两个部分,一是高效的思维,而是高效的行动。而任何高效的极致就是动物性本能。市面上谈思维锻炼的书千千万,但很多都是理论重于实践,《零秒思考》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简单直观可操作性强,通过简单的做笔记锻炼你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麦肯锡的思维及写作的相关最出名的可能就是《金字塔原理》其实我一开始学金字塔原理感觉很吃力,现在我知道那是因为表达能力受限,不能把思维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那么就更难以用金子塔模型来构建文章内容。《零秒思维》锻炼基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你能在第一时间通过语言描述出你的思维,思维具象化以后再结合金子塔的结构,就能更加全面客观迅速的做出反应。以下是我对书的一二章的一些读书笔记,书二章之后是讲做笔记的笔记的具体手法。1、 人的思维到语言表达有个过程,转化的效率和转化的准确性就很重要,无障碍表达是个适应语言的过程,而且最终会成为人的本能。2、 适应语言后就是使用语言,语言表达追求自如准确。3、 语言信息的传播后会产生误解,语言偏差的原因很多,但你能掌控的一是关注受众的关注点和思维模式,二是用直接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达。表达要明确,最好有详细的解释,越详细就越有可能吧你的想法没有障碍的传达给别人。4、 锻炼思维能力要学会整理对象事件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关注近因也要注意远因,在平时可以针对任何发生的事进行思考练习。5、 单纯的思考需要适当的行为来加强思维的深度,譬如:做笔记、做实践。6、 多花时间思考未必是个好主意,普遍来说,无效率的思维无论花多长时间都不会有好结果,而且用在这样用在思考上的精力恢复起来很慢。7、 当机立断是因为平时有收集相关信息,有敏锐的感知力以及恰当的思维方式,还需要一点点的冒险精神。8、 零秒思考是人类潜藏的本能,可以通过锻炼重新获得。9、 零秒思考需要高速有效的信息收集做保障,高效的信息收集需要设定锚定目标,在一定的方向根据权重顺序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虽然可能遗失一些有效信息,但可以避免太多的噪声干扰决定,特别是决定比较紧急的时候。10、 做笔记练习的好处:a、消除自我意识,客观面对问题。b、理清头绪,将抽象思考化为具体有序的语言表达容易找到问题的重点。关注重点可以将精力从不重要的事上分开。c、让人犹豫的事情在梳理表达后就能有适当的行动策略,能一定程度消解因为犹豫产生的焦虑,而且客观的面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可以一定程度消除负面情绪。如何做笔记我就不说了。可以看看其他人的书评或是自己买书学习。不得不说后浪这一套“技术”书籍真是很好。没有那么多废话,都是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值得学习。

无巧不成书。

说来也巧,在周六拿到《零秒思考》前,公司部门开会时,我被领导狠狠地表扬了一番,由于我是新人,对于领导的表扬其实还蛮莫名其妙,只是隐隐约约似乎明白为什么会被表扬,可这些理由就好似在云雾之间般,令人捉不住,够不到。于是,我便铺开了一张纸,在上面罗列出我认为我被表扬的几点原因,当时写完,便觉得这个方法好用,下意识的觉得以后若是遇到其他问题,也可以去试着使用。没想到,翻看《零秒思考》才发现该书正是讲到这个方法,真有些如获至宝的感觉。书里面很细致的讲解了遇到问题,尤其对于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面对负面情绪,如何理智的解决;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该如何层层解决;在生活中面对犹豫不决的事情该如何作出决断。书里面的内容列举了很多方面,可以说是触类旁通,涵盖工作、生活、学习等很多面。翻看本书前,我简略翻看了作者的介绍,日本赤羽雄二,东京大学毕业,留学斯坦福大学硕士。整本书带着日本人写作向有的细腻、耐心,将所有的重点及细节部分一并解释描述出,虽然看上去对于步骤的介绍有些啰嗦,连做笔记时用的圆珠笔都要求是水性圆珠笔,甚至是A4纸张的解决办法,但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思,希望读者可以更好地完全地去理解、使用《零秒思考》。《零秒思考》吸引我去阅读的地方是瞬间抓住问题关键,瞬间清晰表达,瞬间做出准确判断这三点。书中通过例举,清晰详细地教会我们如何深入层层递进的思考,每个步骤如何完成,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书中关于“企划笔记”那一章,作者说,不要想着一气呵成,先把想到的一一列在A4纸上,一个点子一张,然后对其进行排列,在进行增益修改等等方法,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一项新事物、新工作时,都是无从下手的,但是这种方法令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触碰之,进行渐渐发现与这件事情的联系,通过一项项的罗列,即便我们可能因为经验、知识等不足引起的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但是可以及时、迅速做出反应,通过查找罗列的问题,逐渐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书中第三章,作者给出大量的举例,不论是学习、工作、婚姻还是其他方面,给出了很多参考的问题,这令深陷烦恼问题的读者可以模仿学习这种提问的能力。书中有一处特别喜欢,“我认为,人与想法都是‘一期一会’”。借用日本茶道用语“一期一会”,一生仅此一次的机遇,来指代因脑海中浮现出的想法和忧虑很有可能不会在出现第二次,所以要紧抓时机,将其纪录。

高效整理思维碎片,稳步提升个人能力

在大概初中时候开始,我的父亲就开始锻炼我在每个学期开学前针对学期的课程进行计划,开学后是每个星期的计划。后来父亲让我在本子上进行计划和备注,这个习惯坚持到现在,自己变成了一个擅长策划和判断的姑娘,却常常卡在与人交流上——我擅长吸收、统计信息,却不擅长抓住要点;消化之后我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十分明确自己的目的,但说出口时却总是变成不着边际的漫谈,尤其是当我需要向别人讲解自己的工作领域时。这个短板让我十分苦恼。后来,就开始观察我的师兄和老板,发现他们的语速十分快,与人交流也是火花四射,很少有我那种缺少底气的缺少核心的自言自语;哪怕是针对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们简短地问几个问题,便能十分迅速地捕捉到这个领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看了《零秒思考》,我开始理解,或许我这个短板的出现,是由于平时很少拿着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分析。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每天刷网页都能吸收很多信息,但在脑海中留下了不少“垃圾碎片”——大多数人只理解了它们,而从未探究过其背后的更多信息。不同于推荐PC机上的各类笔记软件,也不同于普遍使用的笔记本、活页纸或者便签等纸质材料,《零秒思考》提供了一种“在A4纸上思考”的方法:A4纸一张、好用的笔一根,一个标题,4-6行内容,在一分钟之内将混乱的思绪、尚待解决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组织称语言,动手写成文字。长久之后,能够更明白“效率”的要义。而深入挖掘笔记,一张只有几百字的A4纸将变得更有分量,随着思考的深入,一直未能搞清楚的问题以及疑惑会逐渐“守的云开见日出”,我想这个方法尤为适合与我类似的很多情绪丰富并且遇到问题之后偶尔不知所措的年轻人们:首先,一分钟进行“A4纸上的思考”可以让混沌的情绪宣泄并学会理性思考;其次,将思考深入挖掘,难题会被分成诸多小问题并一一整理、解答,于此同时也能养成整体、客观看待问题的习惯;最后,一有想法就写下来,对于保持年轻人天马行空的创意也是十分可贵的。久而久之,清晰的个人思考模式逐渐养成,并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思维锻炼和性情塑造,不得不说,在一张简单的A4纸思考,如若坚持,对于个人成长定会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不动脑,人就不会成长。书中的小例子和详细方法告诉我们,零秒思考并非仅仅局限于工作的技巧,它同时是我们记录瞬间灵感的好习惯、发泄情绪和寻找人际交流原因的主要渠道、理清人生规划迷茫期自我想法的鼓励方法。从小老人就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写能够强化记忆和思考,打包思维碎片,清理含混朦胧的思绪,让你从大脑开始变得轻松、高效,从深入“零秒思考”开始,稳步提升判断力、思考能力和相应的行动力。

抽丝剥茧

人的大脑是这个世界上最精密的器官,人的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玄妙奇特的领域。思想的奇妙在于每一个人都只能展现冰山的一角,不能窥探全部的真相。《超体》里说世界上最聪明的爱因斯坦大脑才开发10%,而平常人不到10%,如果能够全脑开发,人类将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一度想,要是能全脑开发就好了,不过也只能是想想而已。这么一颗小脑袋里的思想有时候都能人搞的晕头转向,分不清楚东西南北,怎么把其他的思想运用完全,如果思想太过混乱,试试只抓着一个点进行抽丝剥茧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应该才是《零秒思考》的主题,我们以为在脑子里完美呈现的企划和文案,都是假象!脑子根本记不住这么多信息,只有动手用纸笔记录下来,才能清晰的看见大脑思考的过程,才能看清楚哪些是死去的枝叶,哪些是必要的主干。在快节奏的时代,有多少人还会拿着纸和笔一点一点记录着点点滴滴。过去上课,我们都会带着本子和笔,一笔一划的抄下老师讲解的重点,回家慢慢消化;现在只需要带上手机和录音笔,甚至是U盘,就能够全盘复制老师讲过的点点滴滴,动笔去写,可能已经少见了吧!过去见面,大家拿出纸和笔,真诚的写下对方的名字、电话和地址,后来是递上一张名片,现在是加个微信!时代在飞速进步,我们被各种科技包裹着前行,有好有坏,总体还是好大过坏。无论是朋友圈短短的几行字,还是微博上140字的新闻箴言,都开始打破人的思维,过于碎片化的信息并不利于人们进行系统逻辑的思考。于是,一大堆年轻人写出来的文案都有一种被打断腿或者折断腰的感觉,总觉得无法出彩,甚至不能清楚的表达出写作者的本来意图。拖延症患者会觉得完成一个企划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往往拖拖拉拉才结束一个,有开始另外一个。没完没了,打开ppt或者文档,脑袋里的想法一个接一个蹦,好像有小人在你脑子里放暗器,你接都接不过来。一边写,一边找资料,等结束的时候又是一堆毫无逻辑的词语和不相关联的图片。有时候不是不想写,而一动手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一开始了就不知道哪里去精华需要多加渲染,哪里去鸡肋要及时舍去。也许你会说,不是我不想写出好的文案,我第一是书读少了,第二我脑子里想法一大堆。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第一书读少了,赶紧读书,第二,你试试把脑子里的东西慢慢的简单的写下来吧!《零秒思考》里建议大家准备一张A4的纸张,横着放,认真选好标题,写下日期,在一分钟之内,把你的想法用6句话写下来,每一句话写一行。写好的笔记整理好,在根据自己的每一句话又写出另外的标题,层层细分下去,书里说一个相关的企划往往写上数十也就能完全掏空脑子里的东西和思路。所以你大脑的想法万千,其实写到纸上也不过就是数十张只写着5,6行字的A4纸,没你想象中那么多。写下来,把所有的纸张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比如:A——下面排列着A1,A2,A3;B——下面排列B1,B2,B3。这种逻辑关系搞不清楚的,你可以尝试着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最简单的三部曲进行排列组合,后面这种方式我经常用在我自己的思考当中,简单快捷。但是如果希望进一步提升逻辑思考能力的,可以参考《零秒思考》有关逻辑的章节。整理的过程中,把思路再次理顺一遍。做些删减和增补,一个漂亮的周全的雏形就能冒出身影来,这个过程往往不过是半个小时左右,把你写在纸上的思路按照你排列好的逻辑顺序,写进PPT,加以润色,针对你想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再做一次总结删减,留下精华。就能毫无压力快速的完成一个企划。一项新习惯都会有些不适应,根据我自己的经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A4纸比较软,放在包里容易烂,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买一个文件袋,把A4纸装进去,再买一些小小的彩色夹子,根据你手里边正在处理的不同项目用不同颜色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这样存档找起来也方便。如果已经做成PPT或者word文档的进行保存的纸张,每一年都记得段舍离,别给自己增加负担!我不赞同作者全部保留的想法吧!因为很难搞卫生,已经变成电子档了,纸质的也可以断舍离了!

我的零秒思维

/儿歌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是这本书核心内容,做任何事也不例外。包括我在内和许多人一样,明明知道做一件事儿前,要做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可是结果总面临思考不充分、陷入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尴尬境地。绞尽脑汁却原地踏步、毫无进展。书中有一条诡异的论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头脑浮现出一些想法不和不安,然后随即消失,如此反复浮现、消失,反反复复,大多数没有成型。对我而言的确如此,有时候会上网搜索一些信息,又会被其他信息信息吸引,觉得一个想法不错,看下一条。如此下去一两个小时过去,其实真的什么也没得到。转瞬即逝的主意也乐此不疲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可是稍微转动逻辑自己的想法就会被朋友所点破,我的一位老师说我很幼稚,不够稳重、成熟,大概就是从这些细节断定的。书中有个方法,改掉我这种习惯:就是做事儿前将自己脑海里浮现的想法写下来,想一点是一点,前后没有语言上的逻辑记录下来也没关系。这种方法我用在了其他方面而且收效甚好,其一是高中时一点经验,那时我身上会带有笔和纸,我们语文老师说灵感最不容易抓住,走两步也许就会忘了。为了抓住它,写诗词,我就会把想到的诗句或某个词、字潦草的写下,一般而言一时我是想不出一整首的,我就晚上拿回家把它们都放在盒子里,每到周六下午放学回家我就看一遍我所写的东西,然后拼接,成型的诗句保留下来。当然有些因为写的潦草和觉得没用会舍弃,还有一些会继续放在盒子里。周一我会把拿到学校让我的三个好朋友看,修改。高中三年别的不多说,诗词留到现在足足百首余。所以坚持做一件事,随时拿支笔记录下来,会对你成长的方方面面,规矩和完善。这是我的笔记方法。提炼下书中记笔记方法:每天出一张拿A4纸做10条笔记,把心中所想的所有都用纸笔记录下来,每条一分钟、每天十分钟。写出最真实的感受即可。当然这只是个框架,也许很科学,但不适用于每个人,但作为参考我认为还是很棒!初中我们班主任在我们踏入初中没多久给我们一个本子,叫做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我十分感谢他的这个方法,每隔一周会看我们的一些想改变的地方,我记得我写下是我的英语单词早晨朗读和语文汉子默写。想一想都是《零秒思维》衍生物。是个随意的人,我每天睡前会整理自己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写在“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小组里。经常梳理自己的想法,为了让自己不盲目化和不情绪化。还有一点老生常谈的事很重要,人一天24小时,工作、学习10个小时左右,可是真正有用的难道真的有那么久?你也许坐在那里时间比别人久,算上加班一天12小时你会常抱怨自己这么能干?!一天这么充实为什么还没升职加薪?这就是有用功的问题了,基于每个人标准、价值观、背景、成功经验、失败经验等不同,每个人对“效率”尺度把握千差万别。书中举了很多例子,解决了我很多疑惑矫正了我很多坏习惯。带给我的共鸣我就不再赘述,希望你有机会拿到实体书看一看,毕竟工具书带给我们每个人理解大不相同嘛。零秒思维是个积累的过程,很理想,如果每天坚持你会发现你进步很快。俗语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嘛。

拖延是病,药不能停!

一、狗头军师A:开会啦开会啦!狗头军师B:又开会?!才刚开完会没两分钟!狗头军师C:就是,她自己拿个主意那么难么?!狗头军师D:别这么说么,她也是想有人帮参谋一下嘛!狗头军师E:哼,想有人帮参谋,她还嫌我们烦呢!狗头军师F:别废话了,这回又讨论什么?想写书评?狗头军师D:写书评,我觉得很好的想法啊,朝着梦想前进!狗头军师B:笨嘴拙舌的写什么书评啊!写出来也逻辑不通,写出来人家问两句又回答不上来!狗头军师C:她写那玩意能叫书评么?小学生写作文式的叫个读后感也就算了。狗头军师A:我觉得叫什么不重要,能写自己的想法就最重要!狗头军师E:哼!想写东西不是一回想两回了,看她写出来什么了么?!没有!还回回叫我们出来开会,搞得跟多大件事似的!狗头军师F: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你们觉得能写不能写吧。狗头军师B:不是不能写,可写了又能怎样?又没有天赋,写的也没什么美感,又没有什么自成体系的想法。狗头军师D:那总是要练习才会进步的嘛,你们连练习都不给她机会,自然也就看不到进步啊。狗头军师A:就是就是!狗头军师C:那反正不能叫书评,让别人知道了我嫌丢人!狗头军师E:blablablaBlablabla二他们开会我旁听了一下,大体也明白了!你这个啊,是病,得治!哦,是拖延症,你自己知道么?那你还行啊,好歹对自己还有点认识,以前治过么?来,给我说说你以前吃过些什么药?嗯,时间管理类的,这个是传统药。吃着什么感觉?嗯,很多病人都给我反馈说这类药吃着没啥效果,能轻松用时间管理的人根本就没有拖延症,也根本理解不了拖延症的痛苦!还吃过什么药?心理分析类的,这个层次比较高点,能稍微理解点自己的行为,有助于接纳自我,正视自己这个病。 还有么?还有儿童教育类的?嗬!你这够狠,没打算要孩子还吃上这药了,是想从根上找毛病啊。找着了么?我知道你那感觉,觉得小时候没被正确的对待,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时间长了,拖成病了。你们这一代很多人都是这么得病的。现在知道得病可能的影响因素,又觉得于事无补,因为已经这样了。这个拖延症是慢性病,不是一下就能药到病除的,得一步一步慢慢来,这病发作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呢,也不可能一下就好了,每天能比前一天少拖延一些,就是进步!思维整理类的你吃过么?我看你想法挺多。 做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方子,你自己吃着感觉怎么样呢?哦,感觉思路容易被细枝末节的东西带着跑,主干就进行不下去了啊,还容易花很多的时间在怎么布局上面,最后什么思路也没整理出来,又拖延了。这样的话,你试试这个新药吧,叫《零秒思考》。三说起来挺简单,就是把一张A4纸横放过来。左上角写主题,想到什么主题写什么,没有限制。右上角写时间,以年-月-日的格式写。然后在页面靠左的部分写对于这个主题直观的想法。每个主题写4-6行,每行20-30个字,要在一分钟之内写完。是个什么原理呢,我给你说说。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想法和意象。这些想法要么就是稍纵即逝了,要么就是想表达的时候思维乱成一团抓不住重点,要么就是表达出来以后说的人和听的人觉得不是那么个味儿。 这就导致大家要么沉思默想想想就完了,要么滔滔不绝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什么。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时候,写下来比较好。可写下来又容易跑去纠结怎么布局、怎么措辞,怎么表达华丽顺畅,最后因为一直关注细枝末节的东西又无法认真的写下想法整理思路了。所以才会要大家在纸的左上角写上主题,这样能保证在写这个主题的时候,你心无旁骛。而一分钟之内20-30字的写4到6行,是因为在限定时间内最先浮上你脑子的想法不管是推动你的还是牵绊你的,都一定是对你影响最大的。所以才要求你在一分钟内把这些对你影响最大的想法原原本本的不加修饰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意象清晰,所以才会要求20-30个字。一般写4-6行,大体思路就理清楚了,也知道自己的心意想法究竟如何。如果觉得这个问题还没有想的非常明白,那可以就主题下的某个条目进一步写新的主题,或者就某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当然也可以在当前的主题条目下补充具体的想法或做法。主题可以是任何困扰你让你思路混乱,或者想改善却无从下手的事情,比如想写一篇书评。为什么我想写一篇书评 2014-12-20想要在写作方面有所发展,希望以后能够有作品刊登发表。但是总担心自己写的不好,或者写出来的观点不成体系。可是谁又能一次就写的很好呢,不都是一点点练习出来的么。可是写了就总是会有所期待,希望能得到认可。又想有进步又不动笔,光想的话永远不会有东西写出来的。所以,现在我有了第一篇书评。

如何在碎片化时间里拥有像麦肯锡精英一样的深度思考力?

文/兰言寄墨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困境:话在嘴边却不能顺畅表达出来?想法千千万一提笔却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开会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和提问?头脑空空、迟迟无法动笔写企划案?01我最大的困境就是不会提问题,这就跟我和陌生人交流永远为如何开话头一样费劲。并不是不敢提问题,而是不知道提问什么,该怎么提问,但是还没等我思考清楚,大家早就进行了下一轮。我发现我不会提问题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瞎提问题,瞎提问题的人不仅会遭会让答问题的人无奈,还显得自己的水平low得不行。有一次某老师来学校推广新书,讲座最后照例给大家留出提问时间。其实,在讲座开始之前,提问题的托早就找好了,提的问题也在小纸条上写好了,大致是关于新书的内容、写作意图之类,旨在宣传新书。谁知,同学们一个个很积极很迅速地举手,老师高兴,也就不提托,但几位同学提的问题超级超级无厘头,老师又碍于情面不得不含混回答。还有一次在广告博物馆举办了个众媒时代大讲座,探讨新媒体是技术重要还是内容重要的话题,由副校长胡正荣主持,请的大咖有知乎的创始人周源、VICE中国总经理孟金辉、澎湃新闻副总编辑常河、财新传媒副主编高昱和腾讯新闻咨询部助理总经理郑坚。因为大咖云集、还有魅力男神胡老师坐镇,现场挤满了人,以至于前后门都被人流堵住。由于时间有限,讲座本身就已经超时,最后胡老师只给在场的人三个提问的名额,随机叫,并一再提醒,节约时间,第一个提问的人还好,第二个提问的人,说了有十分钟与主题全无关的话,什么个人很崇拜周源了、孩子上初中喜欢打游戏,现场有点躁动,胡老师最后无奈地说,这样,咱们有问题可以继续会后交流,现在着实有些晚了(当时大概到晚上十点半左右了),最后一个提问机会留给看直播平台的观众吧。第二个人有些尴尬,现场的人有些唏嘘。我第一次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的时候是看访谈节目,比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看似唠嗑一样的谈话,其实里面充满了技巧性,如何提问让人不反感?如何问出你想要的?如何让别人自愿并更多的说出你想要的以及意想不到的?02提问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回答也是一种能力的彰显。王菲有很多回答记者提问的金句,曾经微博盛传她的一张gif动图,动图里的文字是,记者问:你现在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她一手撩着头发,一边故作无奈地说:太红了。说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很机智有木有!虽然总被认为话少,其实是废话不多而已。高中的时候,有个男生跟谁都能聊的起来,别人问什么他都能回答,确切地说不叫回答,叫扯,当时还特别羡慕人家这种口才,真是沟通高手啊,可是跟他打过交道的人并不喜欢他,甚至还在背地说他话多每一句到正点子上,一点都不靠谱。03 提问能力亦或是回答能力,其实背后体现的都是一个人的思考力。我们都知道,这是个强调快速、碎片的浅薄时代,很少有人会停下来认真思考些什么,更何况在我们潜意识里思考向来是一件很耗费时间的事情,一天二十四小时,谁又有大把的时间去花在思考上呢?在日本作者赤羽雄二《零秒思考》这本书里强调的概念“零秒思考”,是深度思考的终极境界。当不断接近这种境界的时候,我们就会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内心,压力、不安以及恐惧也会有所减轻,生活态度也会变得积极乐观。最重要的是,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头脑中的想法用一张A4纸在1分钟以内快速写下来。坚持3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感受到明显效果。这种方法与东尼博赞开创的思维导图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还会更简单,我画过一阵子思维导图,总是感觉太麻烦,比如你要准备几只不同颜色的笔,画的时候也很耽误时间,至少半个小时。但是赤羽雄二推荐的1分钟用A4纸写下头脑中的方法却快速得多,很适合如今多碎片化时间,书中要求写每天写10张A4纸,也就每天花10分钟时间而已。我自己将这种方法戏称10分钟梳脑法,很实用,只是并不是说每天10分钟,写够10张纸就算完事了,写前、写中、写后都是有讲究的,毕竟是日本作者,很严谨的,最近读的几本日本坐着的书,都是把读者当成猪来养的,这本书里用什么笔、什么纸都有所推荐,让我这个大大咧咧的女汉子也是汗颜的不行。在写之前,纸与笔一定要仪式般的存在,好吧,这句是扯淡,准备好一只好用的笔,一踏A4纸。准备写的时候,要把纸横过来,每张纸上写4——6行,每行写20——30个左右的字,纸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写上日期以及题目;写完之后保存。这是最初的时候,写的差不多有一摞子了,就要开始分类保存了。我说的这些对应书中的就是书中所写的如何做笔记才能实现零秒思考、笔记的整理和活用章节。前面的两个章节论证的是为什么我们要思考以及零秒思考的好处,我就不再次多说。值得一提的是,此方法唯一忌讳的就是不能用其他书写工具代替A4纸,比如日记本、word文档、笔记本之类,A4纸最好不要竖着写。《零秒思考》这本书很薄,内容也不多,提供的方法也很简单,实操性极强,我试过了,感觉就像一个杂乱无章的房间被你打扫得井井有条,很敞亮。毕竟,我以后也是一枚像麦肯锡精英一样的精英。

捋一捋思维顺序

书店看到的,对名字感兴趣,豆瓣标记了想读。后来兮兮先找来读了,分享了一些内容,好奇心驱使下找来看。在书店看完的。分了两回看,大约总共用了不到六个小时。没一字一字的敲,属于中度略读。连拍照加上写小笔记。果然是书非借不能读。这效率杠杠的!扯淡完毕。主要来说收获:1.书里的方法可以试试,貌似还蛮好玩的。完全按照方法做,好像比较废纸。2.在读,拍照,做笔记的过程,其实书的内容已经在起作用了。让我笔记变得更加有条理。而所谓的条理是:只用记住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而不用整理顺序(大脑整理顺序比较费时,这个书里有提到)。另外我自己加了个触动的内容(就是能迅速抓住我注意力的内容),这个内容,我也记了下来。3.关于顺序排布,书里用到的是树状图,用不同的笔记组成的树状图,但如果不停的添加内容深入思考的话,是能排出一个 很大的树状图的,这种方法,对于我这种小p来说,是十分的有帮助。其实,这算不上一篇书评,只能算一篇收获整理。

思考吧,年轻人

当你为明明有绞尽脑汁地在思考却依旧原地踏步没有成效而烦恼时,当你还在为没有在足够的时间内能清晰地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困恼,当你无法集中精神使大脑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时,这本《零秒思考》绝对可以帮助到你。教你怎样进行“深入思考”,让你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逐渐进入“零秒思考”这一终极境界。零秒思考,顾名思义,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思考,在这段时间内使大脑充分运动起来,达到更高的效率。本书调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每章节内容环环相扣,内容介绍直戳重点,没有冗长的篇幅,却能让你立即领悟,如果你正有此意,那么就去做吧。行动起来,那才是关键。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向读者解释关于启发思考和“零秒思考”的内容。第三、四、五章具体描述实践方法去接近“零秒思考”的境界。我现在又出现新工作。销售。大区对于带我们这些新人虽然有些埋怨我们什么都不懂,但还是有很耐心地教我们销售技巧等一系列的东西。接下去的每周开会,都会要求我们提出问题并且给出解决方案等等。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平时不思考,关键的时候怎么才能让大脑转起来提出问题呢。说实话,我最怕提问题了,尤其是开会,培训的时候,要求每人提出一两个问题啊之类的。虽然有时候确实会有地方不懂,但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提不出问题。归根究底,还是平时不怎么思考的原因吧,然后也不能很清晰地用语言组织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是病,得治。治法:一张A4纸,每次1分钟,4-6行,一页记一件事的笔记,每天写5-6张。这练得就是速度,要快速写完,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样想的时间越久,或许纸上还是一片空白。还有一点就是想到什么就得当场写下来,不然灵光闪现的时候,没记录,有可能之后你就很难再想起来了。至于具体记笔记的方法,书中已写的很详实,请翻开之后仔细阅读。坚持每天做一件事,很难,难的是坚持二字。但是,如果想成功的话,又怎能缺少坚持二字呢。所以,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得坚持,坚持记笔记了。坚持每天多想一点,多思考一点,笔勤快一点,看得勤快一点。即使,曾经好像没有一件事能坚持超过1个月的,这次,我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在属于自己的职场上,谁不想做的更好更高呢?坚持思考,达到零秒思考的境界,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请把你的大脑活动起来吧,思考吧,年轻人。

一分钟写一页秘笈

有这样一个问题,曾让我愤愤不平又百思不解:大家花一样多的时间,而且自己也确实非常努力,没有偷懒,为什么总是不如某些人更有效率呢?难道人家天赋异禀而我生来迷糊?这个问题和我曾经很想弄明白的很多问题一样,一直以来,还停留在提出问题的阶段,没有个像样的答案。我安慰自己说,生活就是这样啊,又不是一加一等于几的填空题,又没有可供选择的ABCD,很用力想了啊,想不出来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得承认,思考有时候真是个折磨人的事。要不怎么有个词叫一团乱麻呢,扯不断理还乱。可能大把的时间只能用来为第一步犹豫不决,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瞻前顾后,翻来覆去,难以判断。也可能思绪万千又转瞬即逝,刚才灵光一闪,才一眨眼的功夫就是使劲拍脑袋也想不起来了。越折腾越混乱,深陷其中,就像毛线团困住的猫咪,到最后精疲力竭,无可奈何,只好缴械投降,听天由命。更要命的是,如此三番五次后,就开始对想问题怵头,还没交上手就已经开始恐惧了。于是找各种理由拖延,就是没信心面对。你看,我就是这样不会思考又害怕思考。我想,绝不是我一个这样,搞不好我还代表了大多数。在我等这些总是一团乱麻状态的人们看来,懂得怎样整理自己的思绪真是一样了不起的神奇本领。而《零秒思考》就是介绍这种神奇本领的书。作者赤羽雄二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超强思考力,只要应用得法,就能实现零秒思考。而掌握零秒思考的关键在于一个习惯的养成,做笔记——想到什么事,先写下来,找一张A4纸,写上五六行字,就这么简单,花一分钟时间写一页秘笈。人际交往中,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不喜欢的人,一时半刻想不明白摆脱不了的,可以写笔记。这样做能有效整理思绪,分析可能被忽视的原因,检讨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全面的看待问题,冷静下来,变得理智宽容。而且更加安全无害,如果带着情绪bulabula和别人去诉苦,不仅说上几个小时也不能解决问题,还增添对方的负担和烦恼,如果内容再被添油加醋转告当事人,就辩解不清危害无穷啦。工作学习中,遇到复杂的课题,一时半刻没有解决方案的,可以写笔记。想到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刻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渐渐就会整理出越来越多有用的东西。一旦对整个结构有了认识,整理出一个类似目录的框架以后,问题就变得具体而简单了。做笔记的确是一个整理、检阅、积累、归纳的好办法。无论是萦绕不去的思绪,复杂的情感,还是电光火石的灵感,记录的过程就是一个使之更加清晰、全面、合理的过程,既锻炼了表达自己心思情感的能力,也更有利于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书,作者不仅详细说了笔记的标题和正文格式,给了400多个问题示例,关于用什么样的笔和纸来写,以及用什么样的文件袋来装笔记,文件袋上贴什么样的标签也都详细做了介绍。作者结合自己亲身实践做笔记的经验,和指导很多不同国籍人们做笔记的经理,告诉读者要避开可能遇到的误区,如此周到细致的说明之下,相信读者一定也会按部就班“亲测有效”的。尽管大家每天都在为了生活努力打拼,但相信还是会挤出一些零碎时间的,比如排队的功夫,等人的功夫,发呆的功夫,上厕所的功夫,躺在床上还不想睡的功夫,与其拿出手机游戏淘宝朋友圈,不如花一分钟的时间偷偷写一页秘笈吧。

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零秒思考》书评文/笑然《零秒思考》为何让我如此期待?一直以来,我都有种话到嘴边无法顺畅表达;想法千千万一提笔却不知该从何写起;开会抓不住重点,不知如何提问和回答;头脑空空如也,迟迟无法动笔写企划案的疑难症状,这也是我心中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零秒思考》的出现让我有哪些举动?直到前几日在“扎书堆讨论群”中我看到了《零秒思考》。我迫不及待的点击鼠标,飞也般的速度浏览完书的简介,然后小窗管理员,我总算得到了一本自认为很有用的书。这如久旱逢甘霖,我顿时有种被天使解救于水火之中的解脱感。我满怀期待的打开我梦寐以求的《零秒思考》,随即便如饥似渴的细细品读了起来。这本书果真没有让我失望,给了我想要的答案和实践的方法。《零秒思考》读后我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1、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把心中的想法落实到语言和实践中好书!2、这个具体的方法你一定想知道吧?笑然告诉你,这个具体的方法就是将浮现在脑海中的想法一个个的写下来,但是并不是写在记事本或者记在电脑里,而是将每一个想法都用一张A4纸进行记录。3、这是一本多功能的书,实践性超强,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整理思绪,让你的条理变得更加清晰。4、这本书介绍了成百的案例,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说的理论的正确度,不像大部分书籍,空谈理论,让读者看完后仍然无从下笔,最后回归到零的境地。《零秒思考》五大优势是什么?(1)适用人群广。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早已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也不论男女,学历高低,甚至是国籍,这本书的方法对任何人都行之有效。(2)方法简便,通俗易懂。准备A4纸1张,签字笔1支,将脑海中的想法记录于纸,不用考虑文采、词藻是否华丽,也不用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只需4-6行,每行20-30字即可。(3)方法逐步深入,渐渐细化。你一定有很多疑问想要问作者,难道这样就可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就能写出一部好的策划案?就能增强我的逻辑思维?不要着急,笑然告诉你这本书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此,这本书中用了大约两个章节,专门阐释了如何步步深入,逐渐接近你的理想(写作、策划、逻辑)目标。不信你看看就知道了。(4)标题多角度。从笔记中可归纳企划书,也能大大拓宽视野,对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也能冷静的做出判断。(5)降低错误概率,节约时间成本。不用翻之前的笔记,只要一张A4纸就能将脑海中的想法一一记录,而且写完后你会发现你的记忆加深了,你的思路清晰了,之前的烦恼也一并忘掉了。《零秒思考》这样一本好书我将如何推广?这本书让原本语言冗杂,不顺畅的我,渐渐变得有条不紊,逻辑有序。如此绝妙的一本好书,我岂能放弃分享呢?我将采用三种方法推广:A、通讯工具的推广。运用微博、微信、豆瓣、空间、邮件的方法进行广而告之。B、朋友推广。好书岂能独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C、课间推广。这本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妨推荐给学生阅读,在阅读之余不仅让学生增加了见识还学到了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做笔记写文章的好方法,实在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从我的文字中,细心的你应该不难发现,这个方法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实践了,你一定要看《零秒思考》,它让你的生活不再单调!能让你的语言顺畅自如,能让你的思路清晰明朗,选择它,这将是你明智的选择哦!

方法论众多,重要的是落地执行

早上上班赶上大堵车,堵在高架桥的中段,上不上,下不下,司机在全车人的抱怨声中干脆熄火了,不禁感叹,生活处处是博弈,几点出门,哪趟车,是否中途下车换乘别辆,都是选择。车厢里洋溢着一股焦躁不安的气氛,等待的同时,我把手里这本薄薄的《零秒思考》看完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明明话就在嘴边,却说不出来;灵光乍现有个好想法,想好好梳理记录下来却不知从何着手;说的话没有重点,词不达意。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那推荐你看看这本书。本书适合人群:话在嘴边说不出口者、信息收集癖、拖延症患者。本书方法一句话概括:用一张A4纸张记录下你的思考。关于锻炼逻辑思维的书有很多:《思维导图》系列、《启动大脑》、乃至这几年大火的康乃尔笔记法、evernote、晨间日记、九宫格笔记等,说到底,都是把脑海中零落的念头提取整理,归纳成系统。但本书教授的方法更为简单,不需要画繁复复杂的树形图、不需要固定早晚的时间、不需要任何电子设备或软件,只用一张A4纸一只笔,随时随地把自己脑中的想法、念头、片断记录下来即可,不需要推敲语句,想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作用和效果如何?-在做的过程中头脑和情感会得到快速的整理,理清头绪。    -一旦坚持做3个星期到1个月时间的笔记,脑海中的语言就会层出不穷,甚至在做笔记之前,就已经想到该怎么表达了。    -1个月前还很朦胧不知道该如何叙述的事项,现在已经可以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想法也会不断涌现,最后动笔的速度已经赶不上大脑的运转速度了。    -再坚持几个月,就能做到瞬间从宏观上看待问题,逐渐接近“零秒思考”。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能瞬间抓住问题的关键,并进行整理。 方法论众多,重要的是落地执行和坚持。书中作者也说道,想要知道效果如何,坚持21天再来评价,共勉。

重剑无锋,一招致命

在工作中,我们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想像武侠小说情节中描述的一样,遇到个绝世高手,或者隐退的大侠,教给我们一个绝招,或者一套武功,一下子打败所有对手,解决所有问题。犹如令狐冲遇到风清扬,一朝学会了独孤九剑,一招破剑式,便可破解天下各门派剑法,打遍天下无敌手。对此,我的答案永远是:“NO!”是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工作中事,错综复杂,琐琐碎碎,此起彼伏,没完没了,即使同一件事,时空不同,处理者性格不同,条件略有改变,发生的状况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案更是大异,怎可一招解决?!但学一些有效的技巧和方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应用,巧似张无忌学乾坤大挪移,对付天下各门派、世上各高手,以一招胜万招,笨如郭靖学降龙十八掌,基本功过硬,重剑无锋,大巧乃工,遇到对手,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招亢龙有悔,内力如滔滔江水连绵而出,管他什么派什么招,一律被打得东倒西歪,落花流水,倒也是有可能的。如这本《零秒思考》中的所述的技巧和方法,就是。首先解题。所谓零秒思考,核心是思考,要诀是零秒,也就是瞬间。思考是一件比较抽象的事,一直以来难以表达,也难以训练。但解决问题的前提,做好事情的起点,就是要思考。为何要思考?因为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理清事情的脉络,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最终给出有效方案,解决掉你所面临的问题。其次,讲讲这本书的重点。这本书的重点有二:1)记笔记。在书中,作者无限强调了笔记的重要性。关于这点,我非常认同。记笔记,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代替记忆,防止遗忘。我们的理解大致是没有错的,但作者认为,仅至于此,就有点浪费了笔记的功效了。笔记不仅可以帮我们记录信息,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可以将意象和零星飘散不固定的思绪提炼转变成语言,如此以来,可以纠正偏差(思考不集中,迷迷糊糊兜圈子,表达不清晰,想法太朦胧无法展开后续工作等),剔除和避免徒劳无功的思考。但怎样记、记什么、怎样用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关于这些,此前,我就没有太强的概念了。本书作者恰是在这些我们觉得似懂而其实又非懂的地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手把手教了很多我们记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还在书的后两章做了展开,讲了如何利用和挖掘笔记,使之产生更大价值的方法。具体的细节,我就在这里不写了,免得剧透(主要还是我无法准确转述出来作者的精彩),还是推荐你直接看原书来得更好。2)A4纸工作法。这是作者在记笔记中提到的一项技巧,但也是训练我们快速思考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简单讲,就是要将一个想法在一张A4纸上,用1分钟以内的时间快速写完。想这样的笔记,作者建议每天写10张,放在文件夹里,并在当天整理完毕。作者认为,这个方法是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能够让我们逐渐接近“零秒思考”这一终极境界的有效工具。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插一句,关于这样的技巧,建议那些宣称自己一天读1本乃至7、8本书的高手们谨慎。特别是那些只喜欢读目录就觉得掌握了一本书的核心的哥们谨慎。虽然我也认为这本书2个小时可以看完,但唯这一招,光看完是学不会的,只有不厌其烦,日复一日的训练后才能领会和掌握。第三,做个阅读补充。也是两点:1)关于记笔记,其相关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尤其是日本人写的记笔记的著作,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有兴趣的朋友可找来一读。本人就曾过专门介绍笔记书籍的日记《不要说你会记笔记》(http://www.douban.com/note/474967017/),其中介绍了记笔记的一些书籍,我认为做为本书的补充材料来读,也是合适的。为何我强调这个,这又回到了我开头所说的观点,我不认为一个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虽然我很欣赏本书作者所提的利用笔记的方法来训练思考力的方法、技巧和观点,但我还是不认为一个招数就够。任何一个看来在别人那里游刃有余使用的方法和技巧,都是经过多年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到的,而且可能不是通过单一的技能训练得来的,而是各种技巧的融合才能达到你所看到的效果。例如记笔记,我有一法,一直沿用,对我很有效。我记笔记时,每页对折,只记左边,右边和背面整页都空,相当于两页(一页的正反面)我只用了一页的四分之一,目的是为了后面追踪和补充。 但我在笔记背面留空的一页,我一直没有怎么派得上大用场过。读过本书,我觉得,那背面留出来的整页用A4纸的方法似乎是个绝好的方法,不但能提高笔记的质量,还可用来训练自己快速提炼问题和表达的能力,又可有效用掉我7、8年来一直浪费的一半笔记本。2)关于A4纸笔记方法,作者讲的非常好,但是内容偏少。如果有童鞋感兴趣,我建议你找另外一本叫《A4纸工作法》(三木信雄)的书来补充。在这本书中,三木信雄将A4纸的使用方法几乎发挥到了极致,从日程,到例会、乃至创意检查、演讲、领导力强化、职场生涯规划,都有涉及和介绍。如果你将其心得和技巧移植进来,与本书作者的强调的通过记笔记训练零秒思考力相结合,肯定能产生化学效应,让你得到更多。为何我反复强调到要多学,多看,多思,多练,多借鉴、多融合、多提炼,而不要囿于一招一试或者一本书去解决所有问题?我的观点还是:那是不可能的。读一本书,其中好东西,我们可学、可仿、可抄、可练,但绝对做不到所有招对你都有用。所谓学以致用,重在用,而不在多,而不在炫。而运用之妙,则又存乎一心。凡技巧、方法、工具,唯有用出自己的心得,才能用得好,用得妙,用得呱呱叫。就像靖哥哥打架抢小媳妇蓉儿时,小时候跟江南七怪、丘处机学了那么久的武功全用不上,最管用的招,竟然还是蒙古摔跤术,楞是把后跌下来的欧阳克给摔地上去了,因为那才是天天跟拖雷哥们打架用出心得的招啊。到后来当大侠了,江南七怪、丘处机从小教到大的武功还是用不上,倒是黄蓉用天下无双的厨艺骗来的降龙十八招用得顺手,每遇危险,必亢龙有悔。但这也并非说七怪和丘道长早年教的东西就没用了,那是因为靖哥哥慢慢将所有武功技巧和心得都融到亢龙有悔里去了。真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乃工,一招好用,融进万招,方能致命。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写下自己心里的答案

打开这本书就知道,这就是我最近一直想要寻找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方法。在工作中,常常羡慕有些人可以对事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而大部分普通岗位上的人,甚至打一个电话还要瞻前顾后,唯恐记得了一件事,却忘记了另一件事。尤其电话那头是客户、或者是老板,更加觉得压力重重。      《零秒思考》如它书名所言,希望大家训练的是一种快速反应的能力,缩短思考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简而言之就是练成条件反射。谈及方法,我认为思维训练固然是有方法的,但看来看去实践性强的不多,上手也不是很容易,有些连方法都没看全,就觉得自己做不到。而本书中所介绍的方法,非常简单,所需的时间不多,难度也很小,甚至有点随心所欲,唯一要做的是坚持,并严格遵照作者赤羽雄二所介绍的方法。      他的方法就是每天在A4纸上,随着心情快速的回答预设好的问题。准备多个问题,比如“如何提高会议的效率”,“为什么我总是很快就失去了干劲”,“为什么我没能将英语学习坚持下去”,甚至可以问自己,怎么和同事A处好关系,部长为什么没有时间和我说话?花一分钟写下自己心里的答案,在A4纸的右上角写上日期,最后归档。      这个方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首先,它训练了思考的速度,因为它规定你必须在1分钟内将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其次,可以问自己的问题不仅包括了工作学习方面,也有心情方面,坏情绪的输出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胡思乱想。第三,它上手非常简单,也容易学习模仿。

学会快速,有效的思考

生活中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思考,但思考这件事做了二十几年,甚至三四十年,有些人都还没学会如何思考。我一个高中同学跟我抱怨,每天工作繁忙,却还经常被主管喊去开会,主管还喜欢发散思维,开会本要解决的是问题A,却在讲述A的过程中引发出问题B和C,继而开始一会讨论A,一会又讨论B,又会在讨论问题B的时候,绕到问题C。,结果到最后是哪一项都没有具体结果,大家在执行的时候也摸不着头脑。《零秒思考》中说,越是重要的会议,在决定出最终结果之前,下属就越难开展工作。 我还有一个和这位主管类似的朋友,小聚会的时候大家在讨论一个问题,他参言进来,总是聊着聊着就跑偏,讲到最后他有时还会问我们,我想表达什么来着?还有些人想法很多,就是表达不出来,开会的时候大家发表意见,轮到他的时候总是话在嘴边不知道如何表达。也有一些人是领导给了一个任务,却不知从何做起。作者说,“说一个人聪明、工作能力强,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这个人的语言感觉敏锐,良好的沟通能力展现了其闪光之处。 ”我也一直觉得,聪明的人都是会思考的人。而语言和执行能力就是思考的结果,有些人思维活跃头脑清晰,三言两语就能把问题讲述清楚,而听有些人讲话,你总需要听上几个回合,再三确认才能知道对方真正的意思。这就需要学会思考,这本书中举了很多我们经常遇到的不会思考的例子,并给出了具体解决的方法。作者在麦肯锡公司工作14年,参与见证了企业对未来的改革与探索,他深知员工的战斗力会很大程度的左右一个公司的未来,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也左右着这个人本身的未来发展。所以作者非常重视如何思考,如何制定并有效执行思考后的解决方案。这本《零秒思考》就来源于他这些年的实践总结。其中我感触颇深的有两点,作者说,“我认为,人与想法都是‘一期一会’。因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想法很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所以要当场写下来,只有这样才不会消失不见。” 从会写字开始,我就在不同时期都有各种笔记本,有些用来记账,有些用来写日记,有些用来摘抄优美句子,而更多的,就是我随时记录想法和观点的小本子。这些本翻开基本是到处都是字,有的横着写,有的竖着写,毫无章法。有时候看到一句诗,就联想到一个故事,记下来。高中的时候甚至会经常会因为一句歌词,就胡乱写出一首打油诗,这些都统统记录在本上。偶尔犯懒,比如看到一个新闻,自己有些独特的观点,但是懒得记,想着等用的时候打开新闻就会想起这个观点了,结果经常导致这个新闻看了n遍却再也回忆不起当时的想法。懊恼不已之后学会了遇到任何想法,都喜欢记录下来。所以对作者说的那个“一期一会”特别有感触。除了这些观点想法需要随时记录,作者也鼓励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把与问题有关的一切都写下来,比如上司为何不委以重任,是这个项目你不熟悉导致能力不足,还是因为其他,不要一遇事就感到沮丧想要放弃,而是要学会分析问题,我尝试过这个方法,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遇事极度生气的时候,都可以写下来,慢慢整理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想明白事情的始末,还能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谓一举两得。    读罢此书,获益匪浅,作者通过生活工作中的小例子教会我们用记录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面对任何谜团和问题,都可以做到瞬间抓住核心要素,并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相信这本书也可以帮你告别面对问题的不知错所,让思考事半功倍,让工作难题迎刃而解!

突破“理都懂,然并卵”的束缚,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

01突破“理都懂”,“然并卵”先来看看现实中存在的三个小例子:1.有的人在工作上喜欢思考,每次布置一项任务,问他进展如何,他说“我在思考,我喜欢把整个流程想通再写项目报告”,等到截止日期到了,也没见他想通,最后草草交上来的报告内容乱得一塌糊涂,让人不忍直视。2.有个女生经常抱怨她受女上司“欺凌”,心里压抑得不行,找我哭诉说“她是不是看我年轻嫉妒我漂亮,老是找我茬”我问她针对这个事情,你再深入问自己几个问题看看你有何感想再来问我。比如:“你上司只针对我吗?”“她也不是谁都骂,骂完她自己心情都很糟糕…”“我做错了什么吗”“我怎样做才能不被骂”“怎样才能跟她好好相处呢”还没等我说完她说她懂了,会好好想想的。3.非常佩服非常羡慕一些说话有条有理极具说服力的人,就像在海外遇到的同事Leo,我们见到他都会尊称喊他一声磊哥,每次听完他说话,总觉得他讲的那些事情道理我们也都明白,似乎自己也想到一些,但若是让我们先说,总是感觉话题讨论停留在事情的表面,无法有根据有逻辑的讲出来,也没有说服力,经常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各执己见,谁都不服气谁,谁都有一套道理。现在社会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聪明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会阅读,会上网,可以跟陌生人交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待事情会有自己的思考点。但针对同一件事情,交流起来我们会发现大家相互之间的观点差异却非常大,你可能觉得是不同的年龄,学历,性别,经验这些条件不同导致的观点有差距,但在当今信息传播如此之迅速的时代,年龄,性别,经验,学历这些条件不同带来的观点差距并不大,就像现在流行的网络语“理都懂,然并卵”。我认为之所以人人之间观点存在差距,关键在于思考的深度与思考的逻辑性。02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多花时间并不意味着思考可以深入面对众多追求者,你说你需要好好想想该选择哪一个;面对布置公司重大产品发布会,你说你需要好好想想该如何操作;面对择业创业,你说你需要好好好好想想该走哪条路;面对重要问题及事情的时候,你都喜欢说我需要时间,需要好好想想,讨论会议开过一次又一次,耗费了体力与精力,你说你心累了,结果事情仍无任何进展,问你,你说你还需要好好想想……2015年海外新公司成立,领导层一直对分公司运营模式及今后的走向不决断,竞争对手趁机连连挖角,人员大量变动流失,留下来的人身心疲惫,失去信心,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职场上,公司管理需要的是当机立断的能者及优秀的经营者,我们在职场上需要爬摸滚打三四十年,倘若你一直停留在思考问题的表面,或一直在假装深入思考而拖延时间,这三四十年的职场生涯开端便错了。我之前的职场上一直不是很顺利,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思考浅显,说话逻辑性逊色,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训练人思考的书,但市面上针对任何学习的都有,但是教人如何思考的书却是少之又少。遇到赤羽熊二的《零秒思考》纯属偶然,日本人一向以小事做到极致被知晓,这本书也是一样。03终极目标:零秒思考从零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协助LG走向世界的赤羽熊二,用这样的一本书,详详细细的讲述了他实施近二十年的秘密方法,教你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深入思考,快速整理思维碎片。秘密一揭开,你才发现原来这样简单,你只需要按照他给的方法去做就好了,不需100天,你就可以做到。赤羽熊二《零秒思考》的秘密就是A4纸笔记。A4纸横放,就是这么简单将A4纸横放,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至6行,每行20字至30字。一张纸控制在2分钟之内,每天写10页。换句说,就是每天用10分钟时间手写笔记。在做的过程中头脑和情感会得到快速的整理,化解情绪,理清头绪。赤羽熊二提醒你,注意事项:1.写标题和正文时,别思考太多,想到的事,不论是什么,先写下来。2.严格坚持每页2分钟,一想到就立刻写下来,这会让你不拖延。3.别用笔记本、日记本、word,用A4纸是最快最方便的方法4.随身准备好A4纸和纸板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或者把A4纸折成三折5.可以把写好的笔记,4-6行的内容做为正文,继续深入下去6.对于同一个标题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写很多页,处理问题和视野都能扩展开来。7.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最原始的感受写下来就可以了,不用想的很复杂,也不需用考虑笔记的构成、格式、遣词造句、随时想到随时写深入挖掘笔记的拓展按照之前提到的例子说明:职场新人遇到领导责骂,心情十分糟糕:A4 横放写下:“为什么吴珊珊总是责骂我呢”(请直接写上司名字)- 吴珊珊到底用怎样的心情在责骂我呢?- 她都骂谁,又不骂谁- 骂完之后,珊珊有什么感受呢- 骂完之后第二天,珊珊的态度如何- 珊珊在什么地方会做出这些反应呢- 为了让珊珊不发火,我改做什么呢- 被骂了后,我是什么心情- 我做错了什么吗- 我需要怎么改善- 珊珊的有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 她看起来易怒是因为她自卑吗- 她能信任并处的来的人是谁- 怎么做才能和珊珊好好相处呢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作为下一个标题,再展开来写4-6行,十五分钟左右,你心情就会好很多,也会冷静下来找到自己的错误点或两人和平相处的办法。带着感情情绪在职场工作是极力被排斥的,请务必保证写着上司名字的A4 纸不被别人看到。范例:标题:整理自己的梦想:- 1年后的自己此时在干什么?- 1年后的自己变成什么样才会感觉满足幸福?- 3年后的梦想是什么?- 要实现3年后的自己现在该怎么去做?- 5年后自己变成什么样才会感觉满足幸福?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写都可以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扩展,你会发现原先脑海漂浮着的念头情绪明了起来,深入思考不再是件让人绞尽脑汁的事情。二、易如反掌:从笔记整理项目报告、企划案深入挖掘多角度撰写笔记像之前的“被上司责骂”的例子,多角度深入挖掘工作项目,把一摞笔记像摆扑克牌一样摆开在桌子上,有了新的想法就继续补充并整理,按照目录、企划主旨、目标客户、推广方案等等摊开分类,写企划案,项目报告就一边看笔记一边写报告,非常简单了。赤羽熊二还从如何省钱的角度教你使用回收纸背面写或其他花费少的纸张,并对笔记放置归类,审视文件夹分类及笔记二次活用进行了个人经验的总结及详细说明。大多数人听到写“归纳总结”脑子就不转了,坚持运用赤羽熊二的A4纸笔记法,你不需再刻意去归纳总结,只需要将感受到的东西原封不动的写下来,思考就得到大幅提高,掌握思考的终极目标“零秒思考”,对深入思考这件事,不再有情绪抵触,对现状的把握,问题的整理和实际行动都会很快产生极致想法,从而感受到心情舒畅,高效率的生活与工作。

相信直觉,想太多会误事!

一般很少看工具书,因为我一直认为工具书只是别人的方法总结而已,对自己根本就不实用。特别是在这个各种鸡汤书和教你怎么做人的文章横行的年代,所谓的工具书只不过是别人对自己偶然成功的总结而已,根本就没必要花时间去看它。所以一直以来,我应对工作的技能大多都是跟前辈学习和自己总结的,也算是勉强够用。但互联网瞬息万变的发展,特别是自从带市场部之后,我发现已有的技能和工作方式已经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在繁忙的工作中也常常被诸多如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和如何推广等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甚至有的时候,我还会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怎么那么好的想法就是实践不到项目中去……种种困顿之下,便决定开始从工具书中找方法。要说这本书对自己最大的启发,就是像书名说的那样——零秒思考。在做各种决策时,有时真的不能想太多。这种感觉就好像高考时,或者是考试做选择题的时候,第一直觉通常都是对的,选半天,算半天,反而是错的。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更加不能想太多,众多的垃圾信息会让你想过来想过去还是想不清楚。所以只凭着对市场的感觉,将自己的第一想法一一记在纸上,随着自己的感觉去走,就永远不会错。当然在零秒思考之前,学会如何筛选众多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一次关键的市场决策,都要做详细的市场调查,还要参考众多的案例和资料。但在信息过载的今天,过多的无用信息很容易干扰第一判断。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零秒思考》这本书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在A4纸上思考。如果你也是做市场工作的,我强烈推荐这个方法。因为用它确实很快就能将混沌的思维、要去做的事情、有待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第一想法立体展现在自己面前,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不过说实话,想要玩好零秒思考,关键还是得勤快!遥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要求自己随身带笔和纸,这样一有的好的灵感和想法就能及时记录下来。万万没想到几年下来,事实通常是要么就是忘了带笔纸,要么就是带了也懒得记上去……如此看来,良好的自制力才是做到零秒思考的基本保证啊!

几个字就能说明白的问题,为什么要写成一本书?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第一时间拜读了学习型达人warfalcon写的书评。warfalcon是我特别崇敬的一位老师,他已经坚持多年几乎每日都会阅读一本书,并且还不断无私分享各种优秀的书评。同时,这些努力并没有影响到他个人的事业,还有诸如经营豆瓣、微博、微信账号之类的事情。这一次,warfalcon老师再一次贡献了一篇质量很高的书评,以非常清晰的逻辑线条为据将整本书梳理清楚,我读完书之后再看这篇书评,的确有一种温故知新的感觉。但,warfalcon似乎只用一千多字的文字,就把整本书非常精缩的梳理清楚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用读书评就可以,不用看书了呢?甚至,warfalcon几乎每看一本书都能写出如此出色的书评,是不是意味着他已经超越了原作者在其专注问题上的水平了呢?我觉得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似乎有些人并没有真正想明白这个问题。我时常写长文,缘故很简单。描述一件事是一种需要负责任的,严肃的行为,其事件的诸多线索,诸多可能,我都要详细描述,给出足够的理由解释,才能算是不在误导人。解释清楚了,字数就会变多,字数一变多,看的人就少,少数看的人又会调高期待,而看完之后就常有人抱怨,唉,这么简单的事情,不过就是XX而已嘛。没有想清楚这一点和没有想清楚前一点的人,实质出现的问题是一致的。世间万事,只要能说理的就能有个解释,有解释的就能总结点规律,规律积攒起来就成了道理,道理再多加凝练,最后就变成大道理。可是,一来大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听到大听到耳朵长茧的,没人能再听进去。二来,如果所有人的写作都要凝缩成大道理,那就干脆别说了。诸如我谈成长过程中许多纠结导致我最终决定要坚持自我和坚持阅读的长文,只需干喊一嗓子“大家加紧成长,坚持自我,然后多多读书”即可。warfalcon这些年写的大概百八十万字的文章,浓缩浓缩也不过就是“日日自省,加强运动,规律生活”,而这本已经出版的书呢,则更简单了,只是让大家“做笔记”而已。那倒不如缩到极致,一本书只印几个字“请大家做笔记”就好了,然后被日本的出版社煞有其事的编辑出版,再翻译到中国来,由后浪负责发行发行。当然,这只是玩笑,说这么多,也不过证明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可是,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呀。为什么warfalcon用千余字概括的书评,不能代替书本身呢?为什么我仅说“记笔记有大大的好处,请大家坚持”效果远没有把书读了好呢?因为,正如我之前所讲——大道理,大家早就耳朵长茧了。谁不明白记笔记好呢,谁没被教育过这个道理呢?可真正做的人却很少,更不要提还有很多人一心只想着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却根本想不起来自己曾被灌输过无数次“请做笔记”。“请做笔记”与许多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大道理一样,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没人把它当回事。用一本书而不是寥寥千言甚至一行字去说明白一件事,是促使人把道理真正内化,指引人投入实践的一个过程。一个道理要被真正讲明白,需要很多因由和解释的,反正说的不好听一点,这个时代选择太多,大家都是稻草堆前犹豫的蠢驴,没有一个详尽而有说服力的推动,谁愿意去做事儿呀。而一个道理真正要推向实行,又需要许多案例,许多说理,许多实践性的指导。这些内容,作者说的越少读者就越不明白,读者越不明白就越缺乏生活中的指导性。现在有不少说理的书很流氓,读完了你会发现没有方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呢?就因为作者他自己也没想明白,他说不清楚该怎么指导读者去做。好在《零秒思考》不是这样的,每个人读完都知道该怎么办,而且它的方法看似也太简单了,简单到一个人想提高自己的时候几乎不会意识到去做,正是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人意识到需要怎么做,所以这么简单的方法真正去用它的人,少到几乎没有。《零秒思考》的前言建议想要快速了解方法的读者可以跳开前两章直接阅读第三章,幸亏我看书从来不跳。头两章作者很好的解释了动机问题,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后面详细阐述执行和实践,则钜细靡遗,详尽到毫厘。作者配合其在麦肯锡的工作经验和个人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经历,提供了大量实操方面的标靶性参考,这不得不让我佩服日本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怎么说呢,简直就是在把读者当猪教。于是呢,读完这本书,我就有了实践的信心和决心,而且我也很快的意识到了其实某些简单的方法一直就在我眼前,只是多年的视觉盲区,让我忽略了这些诀窍的存在。可以说这本书不仅启迪了我,而且也启迪了我去读更多需要整本阅读的东西,因为看似很简单的道理,里面可能有很多的门道,而正因为人们是如此的忽略大道理,所以把这些方法在多年的实践里都视而不见了,我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些东西都捡回来。我几乎天天都要写点什么,而且我喜爱写,也喜爱钻研写,然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在“写”(表达)上存在的问题。现在有一些豆邮急急忙忙的想问我该如何提高写作,其实学我远远不如学行家,行家已经做过上万次笔记,而我才刚刚开始而已。所以我自己要勉励自己多多读书多多学习,也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勉。这篇书评总结成一句话其实就是,当我告诉你“亲,请做笔记吧”的时候,你会不会立即开始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呢?——当然不会了——为什么不会呢?因为我上面讲了啊,如果你看懂了那就请去看书吧,如果你没看懂那你更需要赶紧开始看书,而且这简直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让思考停留在纸上

对于我这种“读书太少,想得太多”的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今天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一个问题,明天又继续花时间思考同一个问题,周而复始。没买kindle的时候我都是把电子书下到手机里来看,当然像我这样爱装文艺的人通常不会只看一些小说,一般情况下鸡汤文以及时间管理类书籍是我的最爱。但是有时候会发生这种情况,当我看到某一本书有吸引我的内容时会忍不住下下来看,看完之后觉得还挺有用的。然而不经意间翻一下目录会发现这本书已经看过了,而且仔细回忆一下当初看完之后貌似也是这种感想。重复看,重复地以为自己收获了很多,其实不过是反复炒冷饭而已。《零秒思考》这本书归根结底就是教我们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不管什么都可以。目标也好,计划也好,吐槽也好,爱咋写咋写。我以前也曾经写过很多诸如一年计划,一月计划的东西,很杂,甚至列出了早上几点烧水、每天花多少钱买水果。很不幸写这些内容的本子被别人翻到了,继而被狠狠地嘲笑了一番。从此有什么想法我也只闷在心里默默地想想,期待着能付诸行动。但是真正能把想法变成现实的时候是很少的,因为经常性的过不了多久我就忘记了,哪怕脑中零星想到些也再拼凑不出当初的完整计划了。作者比较了在各种工具上写下思考内容之后就提出一定要在A4纸上写,一定要在A4纸上写,一定要在A4纸上写,重要的事说三遍。自从学会在A4纸上乱写乱画,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别人嘲笑胡思乱想啦。当然我没有完全按照作者的方法去做,我没有规定自己每天用多少张纸,用怎样的格式去写。随心所欲,不拘泥于格式,写下什么是什么,写完后把有用的东西提取出来记在每日行程本上,然后就可以撕掉扔垃圾桶里了。干干净净不留痕迹。此外作者还教了大家A4纸要折三折,很普通的一个方法,但是照做之后我突然小小的惊喜了一下。我的行程本就是一个普通的A5本子,A4纸对折后塞在本子里其实是很尴尬的,上下长度都刚好,但是宽度会稍微多出来那么一点。就那么一点,但是能让强迫症患者的我难受一整天,看一眼就浑身不对劲。折三折之后这种烦恼就没有了,一张A4纸轻轻松松夹在本子里,边上不会再多出来一点什么了。“零秒思考”要培养的就是“快速收集信息,做出决定,并迅速付诸行动”,说白了就是让你的效率噌噌的往上升。虽然刚买到书的时候我也怀疑自己花28买这么薄薄的一本是不是在烧钱,但是仔细想想学到了一个新技能,并且这个技能是长期有效的,那么就已经值了。至于你觉得值或者不值,那就看你怎么用它了。

像顾问一样瞬间抓住重点

就像传说中的苏格拉底让学生每天甩胳膊一样的方法,但是据说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柏拉图一个学生,《零秒思考》中简单的方法,不知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瞬间抓住问题关键】看《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时候,总感触于福尔摩斯超强的推理能力,在瞬间就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瞬间做出决定,抓住罪犯。然而当福尔摩斯向华生解释他的推理过程之后,大家会觉得就是这样啊,理所当然啊,为什么自己就没看出来呢?为什么自己就想不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经过训练的大脑,会忽略很多很多的细节,而且就算我们看到了所有事情,也根本无法把它们和自己的现状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整合,所以即使面对相同的状况,拥有相同的资料和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是天差地别。幸运的是我们并不需要想福尔摩斯那样厉害,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不是高智商罪犯,我们面对的是每天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难度福尔摩斯小多了,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面对问题瞬间抓住关键呢?就像英剧《神探夏洛克》第一季第一集当中,当福尔摩斯第一次见到华生的时候,借到华生手机发短信之后,就问他是去过阿富汗还是巴基斯坦,还说他在看心理医生,也许有个哥哥,但是关系不好,可能因为他哥哥酗酒等等。这对于我们常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些都是私人信息,别人怎么可能在第一次见面就知道这么多,瞎猜不可能这么准啊?当福尔摩斯解释他的推理过程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真牛X啊!《零秒思考》虽然有点夸张,我们要是能做到分钟思考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如何在纷繁的思绪中找到重点,直击要害,解决问题,这就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方法。【快速写在A4纸上】本书的方法很简单,不要光想,写下来,把你头脑当中所有的想法写下来,写下来才是思考,在头脑中只能算空想。一张A4纸左上角写上面临的问题右上角写上时间用1分钟的时间写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4-6个想法换一张纸写下另外一个问题(可以从之前的4-6个想法中挑一个)右上角写上时间用1分钟写下自己的4-6个想法以上方法循环往复,每天写10页纸,也就是10个问题,花费10分钟样子。【先别在乎质量】不要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够成熟就不写下来,想到了就写下来,反正写下来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的思考草稿,帮助自己梳理思绪。为什么是1分钟写一张纸?因为我们要训练的就是快速思考,而不是慢吞吞的思考。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写的东西非常幼稚,没有深度,甚至可笑,也有可能根本不知道写什么,没关系。当我们写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思考越来越有深度,因为浅思考都已经在最初的那几天写完了,而自己就会开始思考其他方向,不会在原地兜圈子,不会每次思考都从头开始。【真的有用吗?】有没有用,试过才知道,一个方法可能不会适合所有人,但也许你就是那个人,不试怎么知道呢?作者说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我真正试的时候才发现不简单,1分钟根本写不到4-6条,而且有的时候大脑就只会纠结于几个观点,无法跳出去思考,像作者说的一样在原地兜圈子,只是换了地方兜圈子而已:原来是在脑袋里,现在是在纸上。看来需要多多练习才可以,但是注意:练习的内容最好私藏,不要让别人看到,不是说有什么秘密,而是别人可能觉得这样做很傻。在出现成果之前,避免别人说傻也不是一件坏事吧。---------------------看完整本书,你会发现作者的干货其实就那么多,但是硬是写出了一本书,作者一直都在用他的经验来证明这个方法是有用的,大篇幅都在告诉我们这样做的好处。至于怎么做,作者更是将方法讲得非常详细,可以说,作者把所有的读者当成小学生来教,然而,估计大多数读者都不会像小学生一样去学。

用“记笔记”养成深入思考的个人管理习惯

日本人和美国人特别善于出各类学习方法或者时间管理、人生管理的书,追求效率的国度必然需要如此。看了不少此类的书之后,会发现其中的道理都是想通的,例如学习方法的完善建立在时间管理的有效上,学习方法的有效又有助于时间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生活、甚至人生的自主和完善,这些都是技术活,技术是可以被学习的,但这些又都取决于你能否去按照这些技术去实践、总结、再调整,最后成为自己的习惯。《零秒思考》一本书,讲了一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记笔记。自我开始时间管理起,我便开始训练自己“做计划”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和“做笔记”有想通之处,但并没有作者所做的那么“系统化”。两者之间的核心共通是,为你的问题/目标进行提前思考和安排,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再不断总结和调整,时间一久,我越来越依赖这种“每周只需花个十分钟但能‘条理’一星期”的行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在一些事情发生之前其实你已经有过预想,在它发生的时候你自然能很好地去解决,实现某种意义上的“零秒思考”。“记笔记”是种形式,这种形式的背后是养成思考的习惯并将其系统化、分门别类,不让大脑里的信息乱撞。我倒并不觉得一定要像作者说的,所有的形式必须统一,一定要a4纸,一定要横着写,一定要……这些可能都是让你习惯得以坚持的方法(但也有可能让实践者受到束缚)。它内在的好处是帮助梳理你情绪层面的、思维浅层的东西,拨开后,发现情绪底下或者是现象地下真正的原因。比如,我有时会觉得我很郁闷,心情很糟,很多时候“消极面对”或者“自暴自弃”让其发展,但如果你仔细想想郁闷的原因,想不清的时候在纸上画一画,就能理清原因所在,发现郁闷的原因不过是一些小事情,根本不值得为其烦恼,也就得到开解。所以,归根结底,“记笔记”是督促自己去思考,并进行系统化和条理化,时间久了,思维习惯就能养成,遇到问题自然非常快地就能找到解决办法。这类方法都有助于个人的时间管理,工作和生活管理,作为一个实践派以及技能爱好者,打算以此学习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个人管理技能,并尝试新的挑战!

时代需要新思考

时代需要新思考文/泊南如今,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各种“快”各种“速”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快餐,高速铁路,速度速算等等,思维如若落伍,必遭淘汰。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告别盲目与拖延?让思考事半功倍,让工作难题迎刃而解?《零秒思考》有办法。这本书是日本作者赤羽雄二工作多年来的实验总结,目的是培养你的逻辑思维整合能力,利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教你如何解决所面临的各种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作者在序言中就明确指出“无论是小学生、大学生,还是已步入社会的人也不论男女、学历高低,甚至是国籍,这个方法对任何人都行之有效。”《零秒思考》在副标题中写道: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拟出一个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副标题呢?只要了解了作者的从业经历,就会明白一二。从事有关咨询和管理职业的人大多都知道麦肯锡咨询公司,这样一个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几乎是家喻户晓。而作者赤羽雄二正是出身麦肯锡公司,并且在其工作了14年,“麦肯锡理念”深入内心。因为他,LG集团从韩国走向了世界。作为参与了企业精英改革的精英,深知员工的战斗力的强大,所以非常重视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快速抓住问题精髓,迅速做出判断并制定解决方案并能够彻底执行的能力。 动笔,思考,整理,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加上持之以恒,便可以迈上零秒思考的康庄大道,达到你所想要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度。想到的事,无论是什么,先写来,这是作者认为最能实现零秒思考的方法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每天我们都会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解决各种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但是常常因为不成形的思维模式,无法有效思考,所以没办法瞬间学会清晰表达,从而还会衍生出新的问题等着去解决,还有可能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这个时候,通过阅读本书就会知道:你需要一张A4纸,快速而有效地写出你的问题症结所在,逐个分析,归纳这些有用的信息,改变原有的无效的思考方式,不仅要用到你的大脑,还要同时动手,最后归纳总结,日积月累,最终实现零秒思考。零秒思考中的“立即去写”,是现代人通病“拖延症”的主要克星。拖延症是表层是自我调节失败的一种体现,究其深层原因,多数是完美主义和自我贬低在作怪,患者绝大多数无法正确评估自己,或高或低。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尤其心理方面。而治疗拖延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马上做事”,与零秒思考的“立即去写”步骤不谋而合,既获得了整合思维的能力,又可以一步一步实现克服“拖延症”这种陋习的目的。学习《零秒思考》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至于可操行的方法,简单归纳来说,就是运用A4纸整理思维碎片,集中一分钟时间进行“头脑体操”,从三个可行解决方案出发,高效收集目标信息。方法简单有效,可操性强,成本不高,大家不妨放手一试。学习之后,即使不能人人都像麦肯锡一样去当精英,多数也能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正确的思考方法,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零秒思考,还原头脑与生俱来的超强思考力。


 零秒思考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