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青年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35464309
作者:王翔主编/七堇年/周语/莫小邪/米米七月,蒋方舟/步非烟/苏枕书/林静宜/颜歌/莫小邪/郑小驴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理想青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内容简介:曾满怀理想,曾鄙视一切,一腔激情却不知希望在何方。无论多匮乏的现实,你总有梦想的权利。若干年后,回看这些文,或觉得幼稚、无病呻吟,而捂脸跑开;或重拾信心和热血,感慨万千,感动自己曾如此努力和纯粹。不管如何,这一阶段都是生命的状态,最真实的存在。因为不管现实如何,理想永远不曾放弃,哪怕时日渐远,始终与生命相伴,不曾老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理想青年。如今的我们为什么耻于谈理想/即使各种掩饰/心底都有一道伤痕/不想,但它依旧在。但是我们并不孤单,在各自的路上,邂逅不同人生,记录真实青春生活。斑驳陆离的青春自白书,关于青春、关于理想,关于残酷现实和浪漫爱恋。

书籍目录

《理想青年》精彩摘录:
***很冷的半夜,我还走在没有尽头的归途上,我面无表情地走过,走过了十米才忍不住依依回头张望着,再扭回头,就猝不及防地掉下许多眼泪来,一块黑色大陆也有了裂痕,我有了不能称之为斗志的斗志,我心想:Fool me once,男盗女娼。
***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精神,别具一格的辨别能力,特立独行的本质。在普遍雷同的现状面前,我们太需要多几根反骨,多几个独行侠了。
***我很真诚的写下这些字,我想召唤一些能量。我觉得我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我承受的痛还不够深刻,还不够值得别人同情,也不够写出什么书被人称之为偶像。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痛苦,自己痛过,就让别人少一点痛。
***在离开前的一个晚上,朋友说要骑着马弹着吉他为我送行。唱一首歌喝一口酒,歌唱我们的理想,祭奠我们逐渐远去的青春。那个晚上我只睡了一个小时,却做了最美的一个梦。远行的路还是看不到尽头,但是我们都还在路上。
***如果觉得辛苦,就这么想:让自己这么辛苦,是为了让你继续有做梦的可能性。30岁,35岁,40岁之后,哪怕你再辛苦,梦也没得做了。听上去挺贱的。

编辑推荐

《理想青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蒋方舟、七堇年、张佳玮、颜歌、步非烟、郑小驴、苏枕书等20位新锐作家集体致敬青春。这是一次对青春的自我拷问,事关理想,事关爱情、事关人生。在此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一次迥异人生思想的激烈碰撞、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字盛宴。《理想青年》精彩摘录:很冷的半夜,我还走在没有尽头的归途上,我面无表情地走过,走过了十米才忍不住依依回头张望着,再扭回头,就猝不及防地掉下许多眼泪来,一块黑色大陆也有了裂痕,我有了不能称之为斗志的斗志,我心想:Fool me once,男盗女娼。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精神,别具一格的辨别能力,特立独行的本质。在普遍雷同的现状面前,我们太需要多几根反骨,多几个独行侠了。我很真诚的写下这些字,我想召唤一些能量。我觉得我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我承受的痛还不够深刻,还不够值得别人同情,也不够写出什么书被人称之为偶像。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痛苦,自己痛过,就让别人少一点痛。在离开前的一个晚上,朋友说要骑着马弹着吉他为我送行。唱一首歌喝一口酒,歌唱我们的理想,祭奠我们逐渐远去的青春。那个晚上我只睡了一个小时,却做了最美的一个梦。远行的路还是看不到尽头,但是我们都还在路上。如果觉得辛苦,就这么想:让自己这么辛苦,是为了让你继续有做梦的可能性。30岁,35岁,40岁之后,哪怕你再辛苦,梦也没得做了。听上去挺贱的。

内容概要

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现已出版作品9部。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评奖中,蒋方舟获得散文奖。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代表作品:《打开天窗》《第一女生》《正在发育》《邪童正史》。
步非烟,武侠小说作家,被网友称为“北大才女”。她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被授予古代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在读博士。她的作品有《华音流韶》系列、《武林客栈》系列、《昆仑传说》系列、《修罗道》等。
郑小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一届签约制作家。鲁迅文学院十五届高级青年作家班学员。在《十月》《山花》《花城》《天涯》《今天》《上海文学》《江南》《文艺风赏》《天南》《芙蓉》等刊物发表小说80余万字,《鬼节》等部分作品译介至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美国《Words WithoutBorders》等杂志。著有小说集《1921年的童谣》、长篇小说《西洲曲》等。
张佳玮, 2002年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当年秋入上海东华大学读电子商务专业。2002年底开始以信陵公子为网名写东西。2003年暑假中完成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倾城》。2004年4月被南方都市报列为“80后实力派五虎将”之一。
颜歌, 80后十大实力作家。现就读于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比较文学专业。从1994年起发表作品,2000年开始在榕树下发表小说,作品广受欢迎,被众多电台杂志转播转载。2001年,加入四川散文协会。2001年,被鲁迅文学院评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小说十佳”。2002年2月,荣获“全国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有《锦瑟》 《马尔马拉的璎朵》等。
甘世佳,男,1982年12月4日出生于上海,填词人、独立撰稿人。代表填词作品有《爱的那么深》《钗头凤》《倾城》等。
苏枕书,现居京都。作品风格沉静舒展。2005年获得第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散见于《花溪》《人民文学》《私家地理》等刊物。短篇小说集《相见欢》。长篇小说《阑珊》《再见,如果还会再见》等。
七堇年, 2006年,她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终于写下第一部长篇《大地之灯》。在众多或偏激或强说愁或疼痛苍白的青春文学领域里,七堇年的独树一帜已引起众多评论家的瞩目。

名人推荐

七堇年“思想深刻、文笔成熟”,远远超过作者本人的年龄和阅历。——郭敬明(步非烟)文化底蕴扑面,文字功底娴熟,以神韵走工尺,玩小兽若大虫,有举轻若重之概,兼好整以暇之雅。凌波人不见,江上一云轻。若持此为业,鸿程岂可量哉!——北京大学教授 孔庆东喜欢蒋方舟的写作风格,算一算 都关注这个女生,快8年了,嘿嘿。——豆瓣网友他华丽,他风骚,他博古通今,他琴剑双绝,他已成为一个现象,他已成为一段传说。张佳玮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征。——天涯社区评价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你的名字叫红 七堇年/文 1 关于安纳托尼亚高原金红色的落日,我只在书中读过,也或许在一些色彩忧郁的无名油画中见过。那是文明在历史中受难的伤口的颜色,又有时间赋予的触目惊心的结痂。那种红色,名字叫做土耳其。 到达伊斯坦布尔那夜,下着大雨。飞机引擎静下来之后,听到雨点撞击在舷窗上发出的昏闷而细密的声音。机舱里的灯都亮了,陌生乘客全站了起来,取各自的行李。 那夜有些张皇,头一次离开祖国,在深夜到达异乡的陌生地,拖着行李到车站要转车,又临时发现长途汽车票全部售罄,幸好来接我的青年收留我在家里过夜。他家里还有一个德国女孩,来这里准备读医科,现在正在拼命学土耳其语。我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天,很快困乏至极。夜里我睡在客厅沙发,沉沉的一觉,醒来的时候,睁眼看见来到伊斯坦布尔后的第一个清晨。窗子外面焜黄的梧桐树叶在明亮的光线中招摇。风声入耳。清真寺的宣礼塔上回荡着穆斯林高亢的早祷之歌,一群鸽子随之飞散在空中。在翅膀的阴影下,我重新闭上眼睛,隐约体验到一丝所谓流浪的寂然。 冬天来了。 曾很喜欢的一个作者这样写,"……而伦敦总是灰色的,连鸽子的眼睛都不例外。这样我便开始穿灰,那年我四十岁,在圣詹士街开了一爿旧物店,因为心中的恋慕与忘却,所以店子叫'波希米亚。 很早以前我一度以为波希米亚旧地属于土耳其,后来才知道错得荒唐。甚至后来去了捷克,也就是真正历史上的波希米亚之后,我仍觉得它应该属于土耳其的况味。这是一个历史久远得连名字都似乎附着着一层灰尘的国度,抚开那一层灰尘,是一片长久眺望海洋的大地。过去听说过有一种蓝色叫做土耳其蓝,印象极深,令人联想起全身裹着黑色头巾和长衫,神情平静略带忧郁的穆斯林少妇。 早晨在街上逡巡的时候,我停在橡木色的橱窗前窥看里面闪亮精致的瓷器和气色非凡的各种地毯,美丽羞涩的土耳其年轻女店员一直无声注视着我,神情迟疑而温暖。叮铛作响的有轨老电车经过身边时我后退避让,无意中伸手触摸了一块拜占庭时代的青砖,大理石浮雕凹凸有致,触手冰凉。 看到在塔克辛广场上拍照合影的恋人,相互偎依,因畏惧耀眼的阳光而微微皱起了额头,神情更加忧伤,或许即将分别。 小伙子给了喂鸽子的老人两个里拉。太冷了,到黄昏时分,我想回家休息,但是青年并没有给我他家里的钥匙,于是我只能等他回来。坐在咖啡馆硬得让人腰疼的木长椅上喝完一杯土耳其红茶,仍剩下漫长的时间。那只长得像郁金香般的小玻璃杯散发着余温,我双手握着杯子,顿觉潦倒,只能无所事事地观望夜幕低垂,夜空渐渐下起了雨,疾风从窗缝挤进来,其声如泣。 像是走进了一部布景地道的欧洲电影,只是身边还没有撑着黑色雨伞,竖起毛呢风衣领子沉默不语的行人背影。我总觉得十月的秋天,就该是属于伊斯坦布尔的。一条街道便是一场帝国旧梦。一片落叶便有一则皇朝陈事。 翌日,我在黄昏时分离开伊斯坦布尔,赴南部城市Denizli。坐着大巴士经过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巨大斜拉桥,三分钟时间从欧洲到了亚洲。故都在在这个秋日黄昏显得忧郁而苍老。铅云沉沉的阴霾天色下,宽阔冰冷的海面被烈风吹起不断翻滚的波涛,紊乱而破碎地不断幻灭与再生,其状之隐伤,令我无端想起一些脸孔来。眉目淡秀,神情之中有一种一目了然的无情与不信,仿佛就是一些叫人心疼的少年们的样子。


 理想青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谁的青春不迷茫?评《理想青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文/小刀最近和三五好友聚会,免不了怀念起“年轻”时候的糗事。说年轻也就是初中,高中那一段所谓的青春。这样的话题除了拉近彼此的感情,更多少有些悲凉的意思,多少有些不甘心和失落的成分,因为潜台词是,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本集子也正如此,编者当初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做一本有关八零后的书,对这一代人的梦想、命运、现实等等,在文化层面上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回望,约了很多稿子之后,发现之前的主题实在太过宏大,这个多人合集无法体现,但是作者朋友的文字让编辑爱不释手。好比要开一个100人的大会,最后被变成了三五好友插科打诨的小聚会,各自撒娇扯淡,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一本小集子。青春、当初的理想,永远是聚会里生冷不忌的话题,哪怕是再不善言谈的人,谈到那段也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且几乎都会越说越兴奋。我们可以在对方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找出一个类似的事情,表示自己当初更牛逼,或者更傻逼。活跃于媒体的蒋方舟在赶场录节目之后疲惫不堪,会这样发牢骚:“我渐渐习惯了一个动作,就是用手掌将脸从下往上推起,再从上往下拽拉,然后不断反复。这个动作是我观察老人做保健操时学会的,学名叫作“干洗脸”,我叫它“老人搓”。我猜测,老人爱做这个动作,是因为他们的泪腺太过发达,现代人需要减压,老人需要减泪,搓脸能把眼泪止住。”红极一时的七堇年在土耳其那次治愈之旅这样记录“我转过脸去,面对车窗外异国他乡的夜晚,在他们一家人温馨欢娱的背面,感到阵阵心酸如蚀,终于失去控制,顷刻之间泪如雨下。满脸都湿了。一直咬牙不敢吭声,侧着脸,面向窗外,确保这场痛哭无人知晓。”拥有总多武侠粉丝的作家步非烟这样记录了自己在北京以文换房的故事:“存钱的时候,它们都只是一个数字,冰冷、遥远,却是这十年来我写下的文字所换。当我最初写下这些文字时,从未想过他们能换来这些数字,也没想到几年中它们已不知不觉累积到七位数之多。我有些惊喜,也有一点小小的骄傲。说不上多,但却每一个都是自己亲手创造。”七堇年/周语/莫小邪/米米七月/蒋方舟/步非烟/苏枕书/林静宜/颜歌/莫小邪/郑小驴等,这些熟悉的名字,讲述着自己故事和悲喜。我们这个年纪,每个人都开始有自己的故事,当然并不是都愿意找人诉说。这本书的宝贵之处,在于这些同龄人愿意将自己抽屉里珍藏的文字,本不愿也根本没想过与众人分享的文字,交给了编辑,并且汇集成册。这本集子希望是一次让人愉悦的阅读体验,不管当时多么伤心,多么迷茫,如实记录,只为祭奠那终将逝去的青春。
  •     一口气读完,合上书,写下一个似乎是病句的标题。我想我大概又要把书评写的很主观和感性了。对于《理想青年》一书,我不能是个以局外人的视角阅之的读者。在读书的时候,我一直想着《蜗居》里海萍对海藻说的一段话。『那天,陪妈妈去逛街。其实我们都不用走,那个人流就推着我们向前走。我不想走都不行,想停下都不行。我当时就笑了。我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来不及细想,没有决断,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被人推着向前走而我青春年少时候的理想,上哪儿去了。我的理想,就被这匆匆的人流,推得无影无踪。我曾经的坚持,内心的原则,和我年少的立志,就被这孩子,被家庭,被工作,被房子,被现实生活,磨砺的不剩些许。』作为仍旧在校念书的大学生,算是还正在经历着青春吧,然而看到这段话我已感概良多;我想对于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的八零后来说,对此感受应更为深刻吧。青春,理想,这些原本最该充满活力的名词,在如今的社会似乎日渐显得苍白和沉重起来了。虽然一直不喜欢以“××后”去对不同年代的人做划分,但对于八零后这一代人,我一直都是非常喜欢和欣赏的。不管是曾经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好,还是当初的叛逆轻狂,或者后来的隐忍埋首努力奋斗,等等等等,不管被冠以怎样的特征,不管我是否赞同他们的很多观念,我都是喜欢这一代人的。这样说的感觉有点怪怪的,毕竟相交之下我是更为年轻的,但是喜欢就是喜欢。尤以文字为代表。蒋方舟,步非烟,七堇年,安宁……这都是伴随着我的中学时代一起成长的名字,此外必不可少的也还有张悦然和韩寒等等。的确,《理想青年》所摘录的这些零碎的文字,在若干年后回看,连我都感觉或幼稚或无病呻吟,也有刻意掉书袋的,装文艺狗的,虽然这些都是少年时候的我所顶礼膜拜甚至努力模仿过的,但如今再看心中所感所想已是另一番风景。也许这样说有些对不住作者们的文字,但的确是,这些名字、这些人的故事、这些人对成长的唏嘘,带于我的触动更剩于文字本身。其实我还很年轻。我正走在青春疾驰的路上,我似乎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做些什么。但正如《动心忍性》一文中提到的那本捡来的杂志上的一句话,『我最感到苦痛的,就是我的心太活跃了。』此外让我沉思最久的文章是《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我努力回想着自己曾写过的文字,回想着年少时自己曾怀揣的梦想,然后回到地面上来,冷观自己现在的生活,以及正在忙忙碌碌的事情。现在我正在没日没夜的为一年之后的一四年考研做准备,在综合了来自父母兄长以及老师的各方面意见之后,断了自己跨考现学的新闻双学位的执念,还是选择了极其严肃理性的本专业,虽不讨厌,但这并非我兴趣爱好所在。我从年少至今的理想,在所要面临的现实面前都显得有些苍白,连我自己都显得无力。我大概还是懦弱的吧,没有违背父母意愿放手一搏的勇气,或说一定要有人不开心的话,那还是我自己不开心吧。快乐是件太自私的事情。我现在所能做,也只是好好走完既定的这一段行程。我知道,对我来说,这只是一段路,不是我想抵达的终点,也不是我要就此停歇之地。『今天的放手,是为了明天更好的拥有。』我的理想还在。在等一个更强大的我。
  •     我们都在路上——读《理想青年》  当80后一代部分人已过而立之年,进入集体怀旧时,我们不禁要问,你的理想被时光吞噬了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风靡,大概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  听故事的人已经长大,说故事的人正在老去,而故事中的人却依旧年轻。没有人窜改他们的年龄,时间仍固定在某一年,如果你想永葆青春,最好的方法是在人们心中留下一段诡谲的传说。说这话的是1986年生的李晁,在一本新近出版、名为《理想青年》的书中看到的。  这是一本关于传说的书。徐衎在书里说,好多年前的青春,好多年后还叫青春。关于青春的传说,蒋方舟、郑小驴、米米七月、颜歌、步非烟、莫小邪、苏枕书等都以文字的方式、告别、缅怀、祭奠。这些文字汇入一条岁月的河流,于是便有了这本《理想青年》。  这些作者都是80后生人,如今他们都以各自之笔在文字的江湖闯下了或大或小的天地,当他们不约而同地拿起笔来回望走过的路,喜怒哀乐愁,得失寸心知,这是思索、反省的过程。  书里诸篇文章,基本都是个体经验的呈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书的意义在于,集中个体经验的集中,管中窥豹也好,可以从中梳理出一个时代的脉络,抑或是其中的一条经脉,文字之脉搏,生活之经络。三十而立,也确实该到了做阶段总结之时了。  那些时光,是林静宜最理直气壮地坚持自由和继续追梦的时光;也是戴日强“能挥霍的是青春,不能忧伤的叫捉迷藏”的流年,是蒋方舟“我的泪水就像老年人一样来得又急又怪,还不自知,只有用这种方法,把所有无奈、沮丧、失望都拦腰截断。”的无奈和坚持。那些时候,是坚强的,是坚韧的,也是艰苦的,更是艰难的,那时的一代人除了青春,一无所有。有太多的人像步非烟那样,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读书,那是一个多么好的读书年龄呀,与之矛盾的却又是,“想要的书和兜里的钱是永远的矛盾”。  从文字之书读到人生之书,从韩梅梅、李蕾到朝九晚五或四处求职,也是很多人“梦想输给现实”的过程。用文字华丽地安身立命的步非烟就以过来人的经历写道:房子是横亘在80后一代眼前的一座高山。磨圆了很多人的梦想,也毁掉了无数段纯真的爱情。  房子之外,就业是另一座高山。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步非烟的才气和运气,在文字的大道上,“每天醒来的时候,看到阳光穿过纱帘,照在地毯上,心里会有一种温暖的感动”。同样有才的小说作家郑小驴,2006年,提笔写下了第一篇小说,后来他回忆说这完全是没有任何冬季的行为,纯粹是一种对苦闷的倾诉和本能驱使。他的感慨是:文学作为一种理想,成了纯粹乌托邦式的抒情,对这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像前几代人那样靠文学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郑小驴的感慨,大概也是太多曾经企图以文字安身立命之人的感触,正如那句流行语“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那样,多年后我们还能从更年轻一代身上,还能找回曾经的自己吗?  当青春呼啸而过,铁轨依旧,我们也还都在路上,因为我们的心还在路上,——“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前行,让这个城堡里有更美的风景。”(步非烟语)二〇一三年三月七日晚,北京,鲁院515室(《理想青年》,王翔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定价:28.00元)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挺好看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似乎所有人都在怀念青春。刘同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是以过来人姿态,回看青春的迷茫。柴静以看见的方式,讲书自己的十年,赵薇以电影的方式致终将逝去的青春。因为我们都曾是理想青年。此书唯一的缺憾,是短文。不过文字都不错。
  •     是冲着里面有蒋方舟的文章去的,其他的没看
  •     
  •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还不错
  •     骄娇
  •     故事源。
  •     很兴奋的拿到这本书 包装物流都不错周末本想读一读 结果大失所望读了10多页吧 错别字好几个 很多语句不通畅本想给编辑部打个电话 后来想想 没必要,书直接扔掉了真心希望 编辑能负点责 爱书的人 回应为一本书 喜忧很久
  •     好多年前的青春 好多年后还是青春
  •     初高中时爱看,现在倒真喜欢不进去了
  •     一般般,快递不是很给力,书保护的不是特别好~~
  •     挺好的~挺文艺的一本文集,汇集了多位当前主流青年文学作家的关于理想和现实的文章
  •     111买了这么长时间一直没看。。。。
  •     很多人写的散文集锦,怀念一个已经被说滥的词--青春
  •     总体来说,这本书内容可以总结为好多个文学青年在文艺路上的内心苦闷历程,有迷茫、彷徨,正能量不足。除了个别作者外,大部分的作者文章文笔一般,内容空洞,可读性较差。不建议购买。
  •     果然年纪大了,看的时候脑袋里满满都是,青春年少的时候怎么会这么迷这类东西。。。
  •     挺喜欢的!!不错的书
  •     说实话,已经看不下去了。不是说不好,但是对于过了三十的人而言,青春已经远去,梦想难以实现,看了不过是YY。
  •     赠送的书很不错,看着像正版的,好评
  •     青春,大地的包容,天空的辽阔
  •     十八以上·禁。除了蒋方舟,其他都
  •     非常喜欢安宁的那篇
  •     湿腻的青春文字。口味再也回不去了。
  •     初中或者高中读,我打满分。现在读总觉得腻味,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里面有句话说得好,“自恋、无病呻吟、都市伪文艺、颓废等等,在劳动人民看来都是吃饱了没事干撑的。”
  •     集结的有些勉强,纸张差,统筹还是有才华的
  •     其实不是这本书多么不好,只不过我过了看这书的年纪了。。。书中有几篇不伤不痛的文字还是不错的。
  •     走入八零后的回忆,再老气的生命也会感染春花般的气息。
  •     我以为自己没有青春,之后遇见王小波:书 旅行 恋爱 才知道,这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青春。看了《理想青年》才知道,原来寂寞长大的就是青春。
  •     刚出的时候买来觉得还不错,所有作者中当时最出名大概是蒋方舟吧,今年有看了几篇,才发现竟然还有近来比较火的知乎大神文青张佳玮,那一篇 26了 现在读来依旧触动
  •     内容很不错,很值得买。
  •     今天一搜林静宜还真不少,这本书没有看过,不知道有没有收集林静宜的《恋人等不起》,我是因为这篇文章才会想去看杂志,建议如果没有看过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看一看!
  •     杂文集罢了
  •     奔着蒋方舟去,但是与理想有差距,高级鸡汤。
  •     还没看,应该不错吧,
  •     书里有很多错别字 感觉没有校对过 而且书里完全都是作家以前出版过的杂志文章 或者散文 完全没有购买的意义 仅供参考
  •     青春美文
  •     2014年8月2日读。2014-228。
  •     书看上去很厚啊,不过翻翻看没几页吗。还是很不错的
  •     有几篇确实不错
  •     坑……
  •     疼痛文学吧 以我的阅读习惯 如果在书店看到这本书 是不会下手买的 总觉得 读这样的书浪费时间 因为豆瓣推荐 看了介绍和书评 不知怎么就有了想读的欲望 把蒋方舟放在第一篇 但说实话写的一般 没有很触动我的字句 没什么大营养 只是让我不断的想起高中的时光
  •     烈日当空,青春的鸡血早被晒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