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法国革命回忆录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06081695
作者:[法]托克维尔

作者简介

本书是法国托克维尔所写的关于1848年法国革命的回忆录。托克维尔不仅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而且是1848年法国革命的当事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外交部长。在书中他回忆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对这些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当时一些重要的政界人士进行了评论,体现了托克维尔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所以这本回忆录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也是珍贵的思想记录,不仅为后人研究1848年法国革命历史和托克维尔本人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而且也能为人们对历史和当前阶段的思考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848年革命之前的概况
第二章 宴会运动
第三章 2月22日的骚乱
第四章 大臣们的抵抗计划
第五章 奥尔良公爵夫人
第二部分
第六章 我对2月24日发生的事件的理解
第七章 新革命的社会主义特征
第八章 关于旧议会成员的犹豫不决
第九章 我在拉芒什省的候选人资格
第十章 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
第十一章 我和拉马丁的关系
第十二章 1848年5月15日
第十三章 协和广场的盛会
第十四章 六月起义(上)
第十五章 六月起义(下)
第十六章 立宪委员会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重返法国
第十八章 内阁在6月13日暴乱发生后的举措
第十九章 内阁的内部纷争
第二十章 外交事务
附 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内容概要

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他生于贵族世家,一生经历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晚年主要从事历史研究,直至1859年病逝。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是1848年革命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本书是研究当时法国革命乃至整个欧洲革命的权威著作。


 1848年法国革命回忆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中国的“人人争读”(凤凰网评论),让托克维尔在遥远的东方又火了一把。有价值的思想,历经思想实验和历史现实的双重淘洗后,超越国别,超越时间,仍旧放射出不朽光辉。托克维尔既是一名思想家,亦是一位革命者,同时又是一个贵族政治家(担任过法官、外交部长),并最终定格在历史学家、政治社会学家……这些多重身份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些扞格,但在法国传统中,却是如此的理所当然。文人从事政治,政治家搞文学创作,贵族带头闹革命……早在托克维尔出生前的大革命时代便已成为常态。托克维尔的出众和独到之处在于,他同时拥有这些身份,却雅不欲以任何一种身份自处,更不愿自始至终抱持某一种身份。律师罗伯斯庇尔成为理性僭妄的“最高主宰”而难以自拔,传教士富歇成为政坛上翻云覆雨的变色龙……法国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几乎都无一例外将自己的原初世俗身份全盘抛弃,义无反顾地拥抱了政治,成为纯粹的政治人物。托克维尔却说:“我偶然会遇到一些文人,他们从未参与公共事务却书写历史,还有一些政客,他们只热衷于制造事件而从不想去描述事件。”(《1848年法国革命反思录》页码,下同——第85页)时代在变。已经经历了大革命、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反复阵痛的法国,多少留下了政治之外的一些空间,让人们有机会从政治怒涛中金蝉脱壳。被推翻的拿破仑、查理十世、路易·菲利普均得以善终,托克维尔也得以卸脱政治身份,在隐退之后“反复思考当时那些我亲自参与或者亲眼见证的事情”。(第5页)博能返约,杂能归粹。一个时代的智者,自然有着比同时代人看得更早、想得更远的见识。他有着分析革命的学识,也有预言革命的能力,更在革命爆发后,身处其中。“在议会里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亲眼目睹了革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1848年革命爆发时,托克维尔正在议会工作。(第109页)这本《1848年法国革命回忆录》,更集中展现了托克维尔的这种见识,或者说是——焦虑。是的,焦虑。托克维尔的焦虑来源于,在法国数十年来接二连三、此起彼伏的革命浪潮中,他看到的历史进程既非跳跃攀升,也非螺旋上升,而是拉锯前进着——法国经过数十年的革命——无政府状态——专制复辟——继续革命,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1848年革命,从二月推翻国王,到六月起义,他能够洞悉、预言这一切。在革命爆发不到一个月之前(1848年1月29日),托克维尔在议会演说时提到:……人们告诉我没有暴乱,也就无所谓危险的存在;因为在社会表面不存在明显的秩序混乱,也就没有即将到来的革命。先生们,请允许我告诉你们,你们都被表象蒙蔽了。的确,现在并不存在一些明显的混乱,但革命早已深入人心。(第17页)革命的激情挣脱制度的羁绊,民主的泛滥冲破自由的藩篱。2月24日革命爆发,目睹民众武装侵入议会,在场的托克维尔却抱持着独特的冷静:“我一直在座位上坐着,虽然全神贯注,但并不十分激动。……这些场景毫无庄严可言,因为它们根本不足以反映真实情况。”原因何在?答案是——“我们法国人,特别是巴黎人,总喜欢将对文学和戏剧的回忆与最严肃的示威活动搅合在一起。”(第73页)革命,对于法国人而言,并不困难。革命,并非是手无寸铁的人民大众,对抗全副武装的国家机器。相反,自大革命之后,特别是拿破仑帝国之后,法国政府愈来愈软弱,又根本欠缺“旧制度”所长期积累的荣崇、正统和神圣性,这都让法国人的革命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仪式化,以至于革命者刻意用文学和戏剧来塑造革命。托克维尔冷静地观察出,“七月王朝是我见到过的最腐败的政府,而且也是最不残暴的政府。”(第51页)“七月王朝在面对胜利者的时候,它没有做任何抗争就倒下了。”(第83页)然而,法国人并未能在每一次革命中创发多少新的自由,也并未能够守护住多少已经取得的成果,历史只是在缓慢地拉锯着爬行。抛去革命、专制、民主的话语交锋和暴力更迭,法国的制度、民情、公民社会成就却收效甚微。托克维尔痛苦地写道:旧制度之后是君主立宪制,君宪制之后是共和制,共和制之后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之后是王朝复辟时期,接下来就是七月王朝。每一次都会有人说革命结束了。……我们难道只能处于这种断断续续的无政府状态中吗?(第92页)托克维尔还观察到,革命已经成为惯性,以至于无人愿意为革命负责,却纷纷愿意在革命后收割:通过民众情绪的高涨来完成革命,通常情况下是大家事先期待很久的而不是预谋的。那些夸夸其谈说他们策划了革命的人只是想利用革命。(第47页)他在革命山雨欲来之时写道:一种不安和焦虑让这场运动的罪魁祸首感到十分沉重,他们的内心有一种不确定的焦虑感。(第27页)与革命进程中各派力量一样,托克维尔的内心深处也充满了焦虑。不同的是,他在革命前、革命中、革命后都深深地为焦虑所困扰。他在思想实验和现实参与中交叉证实了这种焦虑。他虽然是亲历者,却也无法阻止这一切。明知革命即将到来,却无法阻止革命;努力参与了革命,却难以让革命取得“建设”。推翻七月王朝的革命结束后,他决定返乡,参选国民议会议员,挽救摇摇欲坠的临时政府。竞选中,面对质询他坦言:“我不想看到革命的发生。”(第126页)居然当选了。5月4日,国民议会也召开了。托克维尔反对新的革命,并不代表他否定之前的革命,更不能说明他留恋旧制度。他坦言:“我对君主政体没有任何信仰,对王亲贵族也没有任何感情或遗憾;除了自由和人类的尊严,我没有什么需要维护的。”不过,当他看到旧贵族起来镇压暴动时,他发出了由衷赞叹:“旧贵族是多么的富有活力!”(第230页)自由和人类的尊严!这就是一个自由派贵族托克维尔的价值寄托。不管是革命还是反动,无分民主或是“专制”,在托克维尔那里,评价他们正当与否,全系于此。旧贵族大肆反攻倒算,平民接连暴动,无疑都违反了这个标准。托克维尔观察到,1848年2月推翻国王的革命发生后,法国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平民”两大派别,新的革命又一触即发。暴动的平民要求取消财产权、废除所有权,实行无差别的平等。这些人并不具备行使权力的经验和能力,“那些习惯在河里航行的舵手突然发现他们需要在海里航行”。(第112页)托克维尔的焦虑成为了现实。5月15日,国民议会被暴动的平民解散了。紧接着便是六月起义,又一场血腥的战斗。战斗持续了四天,暴动被镇压了。他终于欣喜地看到暴动终结,秩序重建。他参与了新的立宪委员会,并在之后短暂担任外交部长。不过,1851年拿破仑三世政变再次颠覆了共和制,托克维尔被逮捕后又被驱逐,并永远退出了政坛。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48年革命,再到1851年拿破仑三世政变,法国既没有构建稳定的宪政共和制度,也没有开拓出稳定的个人自由。中央集权伴随始终,地方自治难以成立,私有产权都还未曾得到公认和法律保障。“民主”让议会甚至无法建立起基本的议事程序,而在他亲自考察过的美国,“900名美国农民都能很好地再现政治团体”。民主与自由之间的张力,历史与未来的冲撞,理论与现实的抵牾,法国与英美“闪电与阳光”的差异,凡此种种,都构成了托克维尔的全部焦虑。“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站立着的,是一个知其所以、清醒有为,却又进退失据、充满焦虑的托克维尔。不幸的是,托克维尔于1859年英年早逝,没能看到1871年之后法国真正稳定共和制的到来,这种焦虑,伴随了他一生。幸运的是,若托克维尔看到今天的法国,将不再那么焦虑。谨以此文纪念托克维尔诞辰110周年。
  •     1848年是历史课本上必不可少的一段,当年上学时背得很是痛苦。因为同一时期发生的事件较多,各国革命内战不断,除了英国荷兰几个进行有效改革,避免事态激化的国家以外,几乎波及整个欧洲大陆,意大利,法国,德意志,丹麦,奥地利,瑞士,比利时等等。跟法国相关的就有七月王朝(忘了的想想奥尔良鸡翅),二月革命(三个2那天),六月起义(两个2那天),短命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这些主要事件在此书中都有涉及。可以说1848是多事之秋,这本书就是亲历这次大动荡的托克维尔所写,跟普通讲史的书不一样的是,这本书里面多了当时人们的状态描写,还有作者自己的内心戏。看一个政治家在革命前中后期的煎熬,以及反思,角度独到,配上插图,看当事人写当年事,很有代入感,给读者一个机会回到那一年,认识这个品格高尚的人。如作者所说,这本回忆录是他写给自己的,一本自我消遣娱乐的书,揭露了很多人当时行为的动机,不会因为有顾忌而曲笔,所以读着难免有点儿零散的感觉,但也正是如此,才觉得跟作者很接近,就像听邻居老王给你讲张家长李家短,赵家丢只狗一样轻松。只不过书里的张家李家换成了查理一世,威廉四世,路易拿破仑,丢只狗其实是亡了国。这书不用拿太严肃的态度来读,看随笔一样的了解那段历史就好。整个读下来,觉得再动荡的时局,走马灯一样更迭的政府也不过是历史上短短的几年,教科书上的几段文字而已;再精明的人行为动机也不过是阶级利益加私欲,图片中的人也都生动起来。一个一个活灵活现的来耍宝,当时的伟人也会有婚姻的烦恼,一样会吐槽他国的国王有多挫。当然书中除了碎碎念,也有作者对革命的看法以及时局的分析。托克维尔经历了五个王朝,又参与政治,见过一堆国王的起起落落,也经历了几次革命,退出政坛后,隐居生活,由当局者变成旁观者,开始回忆反思,制度,革命,民主这些问题。他对革命的看法是阶级矛盾的必然产物。用马克思的话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伟大战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有道理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要流血要有牺牲是必然的,尤其是政权的更替,政治制度的改革,即使你个人不愿见到,但也不能阻止历史的进程。
  •     读托克维尔的《1848年法国革命回忆录》,最大的感受是:当我们能够从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去回顾一段历史的时候,便不会像阅读历史课本那样感到枯燥、乏味与刻板。因为我们“看到的”、“经历的”都是“正在发生的”。作为一个经历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人,埃里克斯•德•托克维尔恐怕比任何人都有资格去记录和评说这段历史。从1848年革命之前的概况、宴会运动、2月22日的骚乱,到大臣们的抵抗计划、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六月起义的始末,等等。托克维尔一方面忠实地记录了革命发生前后的法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社会状况以及革命形势。另一方面也记录了他自己对政治形势的判断,对社会发展、执政者的观察,以及与统治者、社会名流的交往的经历细节。如果只是把托克维尔的画像摆在面前,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个文学家或者诗人。他清澈、坚定的目光,他忧郁、沉稳的气质,都令他和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的身份相距甚远。而他写作这本回忆录的初衷也是为了寻求一种内心的整饬与平和。但是,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去充当历史的记录者,而这将为后世留下极为珍贵的参考与研究资料。《1848年法国革命回忆录》既没有被修订,也没有被托克维尔做任何修改。整本书的语言风格都极为亲切、自然、生动。如果不是以历史和政治为主题,我们几乎可以将其想象为一部小说作品。期间,托克维尔多次提及法国人对戏剧的热爱,就连革命也带有某种“表演”性质。而他的作品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文学性与生动性。书中还配有大量人物肖像、照片,建筑物、社会历史场景绘画作品,辅助读者对内容的理解。虽说《1848年法国革命回忆录》的首要价值在于对法国历史乃至整个欧洲革命历史的参考与研究方面,但是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我更加关注的是回忆录中那个天资聪颖、为人正直、尽自己所能为人民的自由与尊严争取与奔走的托克维尔。在这样一位伟大政治学家的叙述和回忆之中,历史和政治这两种最为枯燥的学科居然也变得生动和形象起来,开始有了令人咀嚼不尽的营养与滋味。托克维尔的热情、理想与信念,他对民主的深刻认识,他作为一个亲历者的坦诚与从容,都将令阅读过《1848年法国革命回忆录》的读者对这段历史产生更加客观、生动、深刻的新认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