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存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119084039
作者:胡适
页数:3712页

作者简介

《胡适文存》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最重要的著作,在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1927年散文家陈源推选新文学的十部杰作,《胡适文存》名列榜首。此书集中体现了胡适先生的哲学思想、学术主张、文学理论、白话文思考,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探索,可以说涵盖了其一生的成就。

书籍目录

《胡適文存》目錄索引
《胡適文存》
序例 1
卷一
寄陳獨秀 1
文學改良芻議 7
附錄一 文學革命論(陳獨秀) 24
附錄二 寄陳獨秀(錢玄同) 29
寄陳獨秀 39
附錄 答書 42
歷史的文學觀念論 45
答錢玄同書 51
附錄一 錢先生原書 57
附錄二 錢先生答書 67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71
論文學改革的進行程式 97
(1)
盛兆熊先生來信 97
(2)
答書 104
答汪懋祖 107
答朱經農 109
(1)
原書 109
(2)
答書 115
答任叔永 121
(1)原書 121
(2)答書 127
跋朱我農來信 133
致藍志先書 137
答藍志先書 139
論句讀符號(答“慕樓”書) 145
答黃覺僧君《折衷的文學革新論》 149
講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修正案) 157
論短篇小說 175
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 195
追答李濂鏜君 215
讀沈尹默的舊詩詞 219
談新詩 225
《嘗試集》自序 257
《嘗試集》再版自序 284
什麼是文學(答錢玄同) 297
中學國文的教授 303
《國語講習所同學錄》序 325
卷二
詩三百篇言字解 1
爾汝篇(藏暉室讀書筆記之一) 7
吾我篇(藏暉室讀書筆記之二) 15
諸子不出於王官論 23
《墨子小取篇》新詁 35
實驗主義(七篇) 75
問題與主義(五篇) 147
杜威先生與中國 199
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 205
井田辨(四篇) 247
論國故學(答毛子水) 285
卷三
國語文法概論 1
《水滸傳》考證 18
《水滸傳》後考 147
《紅樓夢》考證(改定稿) 185
卷四
歸國雜感 1
易蔔生主義 13
美國的婦人 39
貞操問題 63
論貞操問題(答藍志先) 79
論女子為強暴所汙(答蕭宜森) 91
“我的兒子” 95
(1)汪長祿先生來信 95
(2)我答汪先生的信 99
不朽 105
不老(跋梁漱溟先生致陳獨秀書) 119
(1)梁先生原信節錄 119
(2)跋 123
我對於喪禮的改革 127
新生活 147
新思潮的意義 151
工讀主義試行的觀察 165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173
許怡蓀傳 191
李超傳 207
吳敬梓傳 225
先母行述(1873—1918) 237
寄吳又陵先生書 245
朋友與兄弟(答王子直) 249
《曹氏顯承堂族譜》序 251
《吳虞文錄》序 255
《林肯》序 261
一個問題(小說) 271
終身大事(遊戲的喜劇) 283
《胡適文存二集》
序言 1
卷一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 1
發起“讀書雜誌”的緣起 29
王莽 31
記李覯的學說 43
費經虞與費密 75
讀《楚辭》 139
古史討論的讀後感 149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165
附錄一 《清華週刊》記者來書 185
附錄二 答書 185
附錄三 梁任公先生《國學入門書要及其讀法》 190
梁任公《墨經校釋》序 237
附錄一 梁任公先生來書 246
附錄二 答書 253
論墨學 259
《章實齋年譜》自序 273
《淮南鴻烈集解》序 279
卷二
《科學與人生觀》序 1
附錄一 陳獨秀先生序 29
附錄二 答陳獨秀先生 41
附錄三 答適之(陳獨秀) 44
孫行者與張君勱 53
讀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75
附錄一 梁漱溟先生第一次來書 86
附錄二 答書 86
附錄三 第二次來書 89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91
附錄 日本譯《中國五十年來之文學》序213
五十年來之世界哲學 217
卷三
十七年的回顧 1
祝《白話晚報》 9
黃梨洲論學生運動 11
《政治概論》序 17
《天乎帝乎》序 25
我們的政治主張 27
附錄 關於《我們的政治主張》的討論35
我的歧路 91
附錄一 王伯秋先生來信 102
附錄二 傅斯棱先生來信 104
附錄三 答伯秋與傅斯棱兩先生 107
聯省自治與軍閥割據(答陳獨秀) 109
附錄 對於現在中國政治問題的我見(陳獨秀)119
國際的中國 128
一個平庸的提議 129
一年半的回顧 141
與一涵等四位的信 153
這一周(六十七則) 157
卷四
吳敬梓年譜 1
《西遊記》考證 51
附錄 讀《西遊記考證》(董作賓) 106
《鏡花緣》的引論 119
跋《紅樓夢考證》 169
附錄《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蔡孑民) 183
《水滸續集兩種》序 193
《三國志演義》序 219
高元《國音學》序 233
趙元任《國語留聲片》序 239
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245
《中古文學概論》序 261
評新詩集 269
《嘗試集》四版自序 289
《蕙的風》序 295
歌謠的比較的研究法的一個例 309
北京的平民文學 323
附錄 談北京的歌謠(常惠) 335
《國語月刊》“漢字改革號”卷頭言 353
讀王國維先生的《曲錄》 359
《胡適文存三集》
胡適文存三集自序 1
卷一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3
附錄 機器與精神(林語堂) 23
請大家來照照鏡子 39
漫遊的感想 51
(一)東西文化的界線 51
(二)摩托車的文明 53
(三)一個勞工代表 58
(四)往西去 61
(五)東方人的“精神生活” 64
(六)麻將 68
歐遊道中寄書 73
寄慰慈(三封) 73
寄志摩(兩封) 77
名教 91
卷二
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 111
(一)引子 112
(二)顧炎武 116
(三)顏元 121
(四)戴震 133
(五)吳敬桓 151
治學的方法與材料 187
整理國故與“打鬼”(給浩徐先生的信)207
附錄一 西瀅跋語 213
附錄二 主客問答(浩徐) 218
讀書 221
廬山遊記 235
卷三
《左傳真偽考》的提要與批評 277
(一)著者珂羅倔倫先生 277
(二)作序的因緣 279
(三)什麼叫做“《左傳》的真偽” 280
(四)論《左傳》原書是焚書以前之作 282
(五)從文法上證明《左傳》不是魯國人做的 287
(六)關於這一部分的批評 292
(七)下篇的最後兩部分 299
入聲考 311
附錄 寄夏劍丞先生書 339
後記 350
讀《呂氏春秋》 353
(一)《呂氏春秋》的貴生主義 353
(二)《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363
(三)《呂氏春秋》與李斯 386
卷四
禪學古史考 395
從譯本裏研究佛教的禪法 423
菩提達摩考(《中國中古哲學史》的一章)449
書後三則 462
論禪宗史的綱領 467
(一)湯用彤教授來書 467
(二)胡適答湯用彤教授書 468
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系 475
跋宋刻本《白氏文集》影本 481
附錄一 單不庵先生來書 489
附錄二 答單不庵先生書 498
附錄三 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 501
附錄四 再答單不庵先生書 511
附錄五 單不庵先生三次來書 512
附錄六 三答單不庵先生書 517
附錄七 單不庵先生四次來書 519
附錄八 四答單不庵先生書 528
附錄九 單不庵先生五次來書 530
海外讀書雜記 533
(一)敦煌寫本的略史 534
(二)敦煌卷子的內容 535
(三)神會的“顯宗記”及語錄 538
(四)所謂“永嘉證道歌” 541
(五)《維摩詰經唱文》的作者與時代 544
卷五
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 551
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 565
(一)殘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565
(二)脂硯齋與曹雪芹 568
(三)秦可卿之死 575
(四)《紅樓夢》的“凡例” 579
(五)脂本與戚本 584
(六)脂本的文字勝於各本 593
(七)從脂本裏推論曹雪芹未完之書 600
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傳》序 607
(一)《水滸》版本出現的小史 607
(二)十年來關於《水滸傳》演變的考證 611
(三)我的意見 624
(四)論百二十回本 636
(五)《水滸》版本源流沿革表 657
卷六
《三俠五義》序 661
(一)包公的傳說 661
(二)李宸妃的故事 670
(三)《三俠五義》與《七俠五義》687
《海上花列傳》序 707
(一)《海上花列傳》的作者 707
(二)替作者辯誣 714
(三)《海上奇書》 721
(四)《海上花》是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728
《兒女英雄傳》序 741
《官場現形記》序 767
《老殘遊記》序 789
(一)作者劉鶚小傳 789
(二)《老殘遊記》裏的思想 801
(三)《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 814
(四)尾聲 823
《宋人話本八種》序 825
附錄《燈花婆婆》(節本) 847
讀吳承恩《射陽文存》 851
重印《文木山房集》序 855
關於《鏡花緣》的通信 859
附錄一 孫佳訊先生回信 860
附錄二 《鏡花緣》補考(孫佳訊)862
卷七
《陸賈新語》考(跋潮陽鄭氏《龍溪精舍叢書》本《新語》) 873
漢初儒道之爭 879
再論王莽 885
讀《北史》雜記 891
(一)北方名族的“鑄象蔔” 891
(二)魏朝曾訂正北方語音 893
(三)《北史》記男色之風 894
(四)崔浩 895
(五)北朝的女權 896
蘇洵的《辯奸》 901
歐陽修的兩次獄事 903
考作象棋的年代 911
胡笳十八拍 915
建文遜國傳說的演變(跋崇禎本《遜國逸書》殘本) 917
焦循的《論語通釋》(與馬幼漁先生書) 929
翁方綱與《墨子》 931
跋朗兆玉刻本《墨子》(傅沅叔先生藏) 935
墨字 945
附錄一 邵瑞彭先生來信 947
附錄二 墨子入神仙家之雜考(邵瑞彭) 947
《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 951
附錄 《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單不庵) 954
除非 959
中國教育史料(與陳世棻先生書) 971
《吳淞月刊》發刊詞 975
卷八
《白話文學史》自序 981
《詞選》自序 997
詞的起源 1007
元人的曲子 1027
《曲海》序 1037
揚州的小曲 1043
《吳歌甲集》序 1047
跋《白屋文話》 1055
附錄 《白屋文話》自序(劉大白) 1060
三百年中的女作家(《清閨秀藝文略》) 1067
賀雙卿考 1081
《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 1087
《小雨點》序 1093
論長腳韻 1099
(一)單不庵先生來書 1199
(二)答單不庵先生書 1101
(三)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 1107
論翻譯(與曹孟樸先生書) 1123
附錄 曾先生答書 1125
卷九
人生有何意義 1143
(一)答某君書 1143
(二)為人寫扇子的話 1144
愛國運動與求學 1145
中國公學十八年級贈言 1155
今日教會教育的難關 1159
祝賀女青年會 1171
慈幼的教育 1175
《市政制度》序 1183
《四角號碼檢字法》序 1189
後記 1206
追想胡明複 1211
《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
自序 1
卷一
說儒 3
附錄一 周東封與殷遺民(傅斯年) 82
附錄二 毛西河論三年之喪為殷制 90
附錄三 三年喪服的逐漸推行 95
評論近人考據《老子》年代的方法 103
附錄一 與錢穆先生論《老子》問題書 128
附錄二 致馮友蘭先生書 131
校勘學方法論(陳垣《元典章校補釋例》序) 135
卷二
論《牟子理惑論》(寄周叔迦先生書兩封) 151
陶弘景的《真誥》考 155
《四十二章經》考 177
附錄一 寄陳援庵先生書 187
附錄二 陳援庵先生來書 189
附錄三 答陳援庵先生書 194
楞伽宗考 198
《楞伽師資記》序 239
菏澤大師神會傳 248
《神會和尚遺集》序 291
《壇經》考之一(跋《曹溪大師別傳》) 294
《壇經》考之二(記北宋本的《六祖壇經》) 304
卷三
辨偽舉例(蒲松齡的生年考) 324
《醒世姻緣傳》考證 333
後記一 390
後記二 391
附錄一 柳泉蒲先生墓表 張元 393
附錄二 跋張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 396
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 403
跋《四遊記》本的《西遊記傳》 416
《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序 420
《西遊記》的第八十一難 425
卷四
我們走哪條路? 439
附錄一 敬以請教胡適之先生(梁漱溟) 454
附錄二 答梁漱溟先生 465
《王小航先生文存》序 468
慘痛的回憶與反省 471
信心與反省 479
再論信心與反省 486
三論信心與反省 493
悲觀聲浪裏的樂觀 500
寫在孔子誕辰紀念之後 506
領袖人才的來源 513
論六經不夠做領袖人才的來源(答孟心史先生) 519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 524
教育破產的救濟方法還是教育 530
所謂“中小學文言運動” 535
我們今日還不配讀經 542
大眾語在哪兒 548
試評所謂“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 552
充分世界化與全盤西化 558
卷五
論《春秋》答錢玄同 565
附錄 錢先生來書 568
司馬遷替商人辯護 570
談談《詩經》 577
論《詩經》答劉大白 588
附錄 劉大白先生來書 591
論觀象制器的學說與頡剛書 593
明成祖禦制《佛曲》殘本跋 598
讀王小徐先生的《佛法與科學》 600
《參同契》的年代 604
朱起鳳《辭通》序 608
趙萬裏《校輯宋金元人詞》序 618
董康《書舶庸譚》序 621
《人權論集》序 625
《四十自述》自序 626
介紹我自己的思想(《胡適文選》自序) 629

内容概要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文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文/王观泉在谈《独秀文存》和《胡适文存》时,首先要谈一谈亚东图书馆。《独秀文存》的出版是亚东图书馆介入“赤潮文化”的第一本书。此后,这家出版社出版了不少进步书刊。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它在整理国故弘扬文化上的不可磨灭的勋业。亚东图书馆最早标点《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皆汪原放的标点)等等古典名著,并得到胡适、陈独秀作序文予以肯定,出版后又受广大读者欢迎,开标点古典文籍风气之先河。鲁迅就表扬说,汪原放“标点和校正小说虽然不免小缪误,但大体是有助于作者和读者的。”(《热风•望勿“纠正”》)这里,大学教授胡适和中共领袖陈独秀合作默契。《胡适文存》和《独秀文存》在1921年和1922年相继出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旧向新转化之交的象征之一。对千方百计复辟封建制度的清朝遗老遗少到北洋军政府来说,两部文存都是在意识形态上危及其生存的舆论压力。《独秀文存》的生存与胡适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三者:一个出版社和两位学者,不是作家与出版社、稿酬与出版商的关系,其关系要深得多。可以说亚东馆老少叔侄两代汪孟邹和汪原放,与胡适、和陈独秀,是共求新文化出版生存权的三位一体。亚东馆主人、胡适和陈独秀的关系一直维持到1942年陈独秀去世。亚东图书馆的前身是1903年创办于芜湖的科学图书社。它的创始人汪孟邹是前清秀才,胡适的绩溪老乡,世有乡谊。由于亚东图书馆的编辑和工作人员都是绩溪老乡,其中不乏博古通今的学士。因此与胡适的关系就非同一般。直到1949年胡适从北平经上海离开大陆前夕汪原放去告别,关系维持了四十年。从五四时期到大革命失败,到陈独秀1932年入狱到1942年病逝,汪家一直是胡适和陈独秀事务联系的桥梁。陈独秀与亚东图书馆的友谊,比胡适还要早还要密切。陈独秀早在1901年就与汪原放的父亲汪希颜结识,汪希颜曾在给其弟汪孟邹的信中称新朋友陈仲甫为“皖南名士”(安庆时为安徽省府)。令人惋惜的是,抱着“努力求学,努力做事,务养成二十世纪上一个人之资格”的汪希颜于次年英年早逝。陈独秀与汪希颜的友谊就与孟邹之间得到继续。陈独秀小孟邹一岁。其时汪孟邹正在芜湖筹备科学图书社。1904年陈独秀从日本归国,就奔向芜湖科学图书社,编辑出版他的《安徽俗话报》。《芜湖科学图书社廿周年纪念》序中记载:“二十年前,孟邹以毫无商业经验的秀才,跑到芜湖开书店,实是盲目的行动;然当时为热烈的革命新感情所驱使,居然糊糊涂涂,做到现在的状况。我那时也是二十几岁的少年,为革新感情所驱使,寄居在科学图书社楼上,做《安徽俗话报》,日夜梦想革新大业,何物臭虫、虽布满吾衣被,亦不自觉。” 据汪原放回忆科学图书社内进一客堂里曾悬挂着陈独秀手写的小中堂:推到一时豪杰扩展万古心胸生动记录了年少气盛的革新伟业的穷开心生活。这是陈独秀与亚东图书馆最早的出版关系。被保守派视为“洪水猛兽”的《安徽俗话报》出版到第二十三期,陈独秀突然只身去了上海,人莫知其所往,后来始知他是投入蔡元培制造炸弹的秘密活动。此路不通,陈独秀去日本协助章士钊编《甲寅》杂志。这是陈独秀与亚东第二次联系。次年,陈独秀又突然只身返回上海与亚东第三次联系。这次是他走向辉煌的开始——创办《青年》杂志。与此同时,亚东老板也有个转型时机。辛亥革命后,汪孟邹激动不已,以为革命终于成功,革新大业已结硕果,于是就到安庆找到坐在都督府中的陈独秀和另一位共同的朋友安徽都督柏文蔚,表示不再纸上谈兵,欲重新找回当年“弃书学剑亦英雄”的感觉。哪知事与愿违,陈独秀已经看出安徽时局不靖,南京临时政府疲软,孙中山手无兵丁也不想励行“金铁主义”(武装斗争)。袁世凯欲独吞辛亥果子等等迹象,遂与柏文蔚力促汪孟邹继续书业,动员并资助他到当时书报业印刷工业最发达的上海去创业。1913年上海就有了亚东图书馆,后来受到了胡适、陈独秀,甚至蔡元培的支持和北京大学出版部的襄助。陈独秀1916年去北京,接受蔡元培先生的礼聘加盟北京大学。据汪孟邹回到上海与亚东同仁回叙蔡元培礼聘陈独秀的故事,说:“蔡先生差不多天天来看仲甫,有时来得很早,我们还没有起来,他招呼茶房,不要叫醒,只要拿凳子给他坐在房门口等候……”,听者无不感叹,视之为“现代三顾茅庐”。但是陈独秀仍不为所动,因为他放心不下《新青年》这个已经在全国知识界引起莫大反响的刊物,于是蔡元培立即拍板,《新青年》编辑部随独秀迁京,列入北京大学出版部。于是汪孟邹带着北京大学出版部委托书,皮包鼓鼓地回到上海。陈独秀则安家箭杆胡同开始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伟业。《新青年》则确立了全国性传布新潮文化刊物的地位。不久胡适从美国归来出任文科教授。一个是《文学改良刍议》,一个是《文学革命论》。前者的“八不”和后者的“三个推倒”加上鲁迅的《狂人日记》,钱玄同刘半农等与林琴南等保守派的斗争,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从言语和文学发难。然而当时又有谁能想到两年后碰上巴黎和会使中国再次受辱而发生五四运动呢!陈独秀,甚至胡适,都在这场运动中从单纯的学者成为介入社会革命的先行者。蔡元培则从北京大学校长一跃而成为立场鲜明的政治革新家。亚东图书馆不仅从此受到北京大学、陈独秀、胡适的支持,连在运动中脱颖而出的新锐如傅斯年等,把《新潮》出版权也交给了亚东!亚东派员常驻北京,汪原放则京沪两地联络,不久就有了胡适的新诗集《尝试集》的出版,一书唤起了新兴诗歌运动,不久东瀛就交来了郭沫若、田寿昌(汉)和宗白华的《三叶集》,汪静之吹来了《蕙的风》、蒋光慈出版了《鸭绿江上》和反映四一二国共从合作到分裂的小说《短裤党》、杨之华《妇女运动概况》,名译家里李季交出了《通俗资本论》……本来还有为瞿秋白集1926年前的论文编《瞿秋白文存》的计划,因“四一二”急转的政治风云,放弃了。亚东在新文化领域新锐作家和学者群中名声大噪。从那时起,胡适每到上海多住在亚东主人为其所设的居室或亚东为他设的办事处所。出版界名人张元济、高梦旦、王云五等成为胡适在亚东居住期的常客,在亚东整理出版古典文学的全部运作过程(1920~1926年)中,教授的胡适与政治家的陈独秀密切配合优势互补,不只关注古典小说的普及,还深入经史书册策划。有一次胡适为汪原放开列一份提供出版参考的“中国古代哲学文论系列丛书”目录,陈独秀看过后首肯并加上《神灭论》和《非神灭》两部著作,在出版西方哲学、历史著作方面两个政治上异途的安徽老乡,进入亚东馆就多有共识,胡适称道陈独秀是“心直口快的朋友”,诚是知己之言。有时候,胡适与陈独秀在亚东图书馆里争得面红耳赤,然而共同语言仍然超越了他们的政治理念,双双办成了一些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书,其中就包括文存系列的出版。
  •        ——漫说《胡适文存》中的趣味      《胡适文存》是典型的学者作品,篇章大多为学术类专文。然而,胡适先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的学术文章严谨,直白流畅,最善举例,同时也充满了趣味。他在《中学国文的教授》一文中谈及教材选古典小说:      教材一层,最须说明的大概是小说一项,一定有人说《红楼梦》、《水浒传》等书,有许多淫秽的部分,不宜用作课本。我的理由是:(1)这些书是禁不绝的。你们不许学生看,学生还是要偷看。与其偷看,不如当官看,不如有教员指导他们看。举一个极端的例:《金瓶梅》的真本是犯禁的,很不容易得着;但是假的《金瓶梅》——石印本的,删去了最精彩的部分,只留最淫秽的部分,——却依旧在各地火车站公然出卖!列位热心名教的先生可知道吗?我虽然不主张用《金瓶梅》作中学课本,但是我反对这种“塞住耳朵吃海蜇”的办法!(《胡适文存》卷一)      这个例子可谓直入我辈心胸。少年时代,虽则老师父母一再告诫,某些书是不允许看的,因为怕读了坏书“中毒”,但还是和同学们忍不住去偷看。当然,那时读书已经十分驳杂,似乎也有了些免疫力,倒也没有“中毒”。      在《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一文中,胡适明确的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理论,并成为其一生的治学理念。他认为“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证据不充分,不能使人信仰”。他以清代学者戴震(东原)考据《尚书·尧典》中“光被四表”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蔡沈解“光”为“显”,这是最普通的解法。但是孔安国《传》说,“光,充也”。光字作显解,何等近情近理?为什么古人偏要解作“充”字呢?岂不是舍近而求远吗?但是戴震说:《孔传》,“光,充也”。陆德明《释文》无音切。孔冲义《正义》曰,“光,充,《释言》文”。据郭本《尔雅》,“桄,颍,充也”。注曰,“皆充盛也”。《释文》曰“桄,孙作桄,古黄反。”用是言之,光之为充,《尔雅》具其义。……虽《孔传》出魏、晋间人手,以仆观此字,据以《尔雅》,又密合古人属词之法,非魏、晋间人所能,必袭取师师相传旧解,见其奇古有据,遂不敢易尔。后人不用《尔雅》及古注,殆笑《尔雅》迂远,古注胶滞,如光之训充,兹类实繁。余独以谓病在后人不能遍观尽识,轻疑前古,不知而作也。   戴震是不信伪《孔传》的人,但他却要为“光,充也”一句很不近情理的话做辩护士。我们且看他的说法:   《尔雅》桄字,六经不见。《说文》,“桄,充也”。孙愐《唐韵,》,“古旷反”。《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郑康成注日,“横,充也。谓气作充满也。 ,'《释文》曰,“横,古旷反”。《孔子闲居篇》,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郑注日,“横,充也”。疏家不知其义出《尔雅》。   《尧典》古本必有作“横被四表”者。横被,广被也。正如《记》所云,“横于天下”,“横于四海”,是也。横四表,格上下,对举。……横转写为桄,脱误为光。追原古初,当读“古旷反”,庶合充雾广远之义。 这真是大胆的假设。他见郭本《尔雅》的桄字在孙本作光,又见《说文》有“桄充也”的话,又见《唐韵》读桄为古旷反,而《礼记》的横字既训为充,又读古旷反,——他看了这些事实,忽然看出他们的关系来,遂大胆下一个假设,说《尧典》的光字就是桄字,也就是横字。但是《尚书》的各本明明都作“光”字。戴震于是更大胆的提出一个很近于武断的假设,说“《尧典》古本必有作横被四表者。”这话是乾隆乙亥(一七五五)年《与王内翰凤喈书》里说的。过了两年(一七五七)钱大昕和姚鼐各替他寻着一个证据:  (证一)(后汉书·冯异传)有“横被四表,昭假上下”。  (证二)班固《西都赋》有“横被六合”。  过了七年多(一七六二),戴震的族弟受堂又替他寻着两个证据:  (证三)《汉书·王莽传》,“昔唐尧横被四表”。  (证四)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化溢四表,横被无穷”。过了许多年,他的弟子洪榜又寻得一证:  (证五)《淮南·原道训》,“横四维而含阴阳”。高诱注,“横读桄车之桄”。是汉人横桄通用,甚明。  他的弟子段玉裁又寻得一证:  (证六)李善注《魏都赋》,引《东京赋》“惠风横被”。今本《东京赋》作“惠风广被”,后人妄改也。  这一个字的考据的故事,很可以表示清代学者做学问的真精神。假使这个光字的古本作横已无法证实了,难道戴震就不敢下那个假设了吗?我可以断定他仍是要提出这个假设的。如果一个假设是站在很充分的理由上面的,即使没有旁证,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假设。但他终究只是一个假设,不能成为真理。后来有了充分的旁证,这个假设便升上去变成一个真理了。    这一个字的故事引得虽然长了些,但却可以看出胡适在“考据”上下的功夫。他是毕业于欧美的大学者,但却丝毫没有漠然于自己祖国的学术。他将科学的方法引入到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他曾在《国语文法概论》里讲过一个故事,以说明“历史的研究法”。      清朝康熙皇帝游江南时,有一天他改了装,独自出门游玩。他走到一条巷口,看见一个小孩子望着墙上写的“此路不通”四个字。皇帝问他道:“你认识这几个字吗?”那孩子答道:“第二个字是‘子路’的‘路’字,第三个是‘不亦乐乎’的‘不’字,第四个是‘天下之通丧’的‘通’字。只有头一个字我不曾读过。”皇帝心里奇怪,便问他读过什么书。他说读过《论语》。皇帝心里更奇怪,了:难道一部《论语》里没有一个“此”字吗?他回到行宫,翻看《论语》细看,果然没有一个“此”字。皇帝便把一班随驾的翰林叫来,问他们《论语》里共有几个“此”字。他们有的说七八十个,有的说三四十个,有的说二三十个!皇帝大笑。   《论语》里有“斯”而没有“此”,这正是语言本身所表露出来的语境的不同。在翻看其他同时代的典籍,就能较为明确的求证出文法特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由此也可看出胡适先生“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另一面。胡适先生写学术论文,却能写的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也可见其功夫之深浅。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好东西
  •     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陆陆续续读完,影印版准确性当然好于排印版。影印质量还是有点瑕疵,个别字脱漏,字行歪斜的情况都有,但整体不影响阅读。
  •     网上很难找
  •     277印张,140元入手,不到三折,尽管是轻型纸,但仍属白菜价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