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散文

出版日期:2015-6-15
ISBN:9787508652290
作者:北岛,李陀 编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给孩子的散文》是著名诗人北岛和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陀联袂选编的最新作品。继《给孩子的诗》之后,北岛联袂文学批评家李陀,探勘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宝藏,采撷一个世纪的创作芳华,编选《给孩子的散文》,再度带来阅读的冲击。《给孩子的散文》收录散文46篇,涉及45位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选篇目,无论文风、样式,还是内容、题材、立意,无一不体现了作家们的郑重态度与高妙技巧,也是后来者最佳的学习、摹仿典范。《给孩子的散文》中作家、篇目、版本的择选,都体现编者北岛和李陀一以贯之、别具手眼的文学理念与美学目光。
与《给孩子的散文》相遇,孩子们的情感、美感、心性、知性,被如许精选的文字所浸润、滋养,一生都将受益匪浅。孩子们能通过《给孩子的散文》,领略散文的“包罗万象”,感受名作的巧思、大家的文心,进而体会世界的广阔、人生的丰富。
《给孩子的散文》的编选刊行,是对“五四”以来现代汉语散文成就的总结致敬,是对未来写作的热切期许。《给孩子的散文》也让孩子们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触摸经典、亲近文学。
“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读散文就像穿越田野,无边无际,遍地花开。合上书打开书,我们眼前会展开更广阔的世界。”《给孩子的散文》作为开放性的经典散文选本,因编者北岛和李陀的眼光与热忱,品质的特出和优异,势必在汉语世界产生广泛、持久而巨大的影响。

书籍目录

致读者 李陀北岛
鲁迅
好的故事

夏丏尊
白马湖之冬
竺可桢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郭沫若
卖书
叶圣陶
没有秋虫的地方
张恨水
对照情境
郁达夫
江南的冬景
丰子恺
野外理发处
朱自清
匆匆
老舍
四位先生
闻一多
贾岛
俞平伯
记在清宫所见朱元璋的谕旨
废名

沈从文
滕回生堂今昔
梁实秋
火车
巴金
一个车夫
冯至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傅雷
傅雷书信: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
萧红
饿
孙犁
报纸的故事
饶宗颐
金字塔外:死与蜜糖
陈从周
小有亭台亦耐看
——网师园
黄裳
怀素《食鱼帖》
汪曾祺
散文四篇
黄永玉
米修士,你在哪里呀!
——怀廖冰兄
新凤霞
左撇子
高尔泰
月色淡淡
西西
羊吃草
李零
史学中的文学力量
张承志
杭盖怀李陵
北岛
北京的味儿
史铁生
我的梦想
贾平凹
黄土高原
韩少功
月夜(外二篇)
冯象
太初
王安忆
窗外与窗里
莫言
卖白菜
顾城
学诗笔记
余华
麦田里
刘亮程
寒风吹彻
苏童
三棵树
格非
胡河清
孟晖
妙饮沉香一缕烟
毛尖
表弟
李娟
河边洗衣服的时光
编辑说明

内容概要

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诗人、作家,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现居香港。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作品被译为三十余种文字出版。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著有诗集《北岛诗选》、《太阳城札记》、《北岛与顾城诗选》,中短篇小说集《波动》,译著诗集《现代北欧诗选》,散文集《失败之书》,《时间的玫瑰》等。最短的诗歌作品是《生活》,诗歌内容只有一个字——网。
李陀,1939年出生。原名孟克勤,作家、文学批评家。曾用笔名孟辉,杜雨。达斡尔族,内蒙莫力达瓦旗人。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9年赴美国,先后于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校担任访问学者。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著有短篇小说《自由落体》《七奶奶》《愿你听到这支歌》。创作有电影文学剧本《李四光》《沙鸥》。曾主编《中国寻根小说选》《中国实验小说选》《中国新写实小说选》《大众文化研究译丛》《视界》《中国前卫艺术》《七十年代》。


 给孩子的散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北岛:“我是家中的陌生人”前几年,诗人北岛曾经历中风的病痛,经过治疗,如今渐渐恢复语言能力,但变得不善言谈,也许他已不再是那个我们心中的年轻诗人,甚至2011年怀着“古老的敌意”的北岛,有了不少变化。我们的谈话来之不易,时间不长,仅仅半个小时而已。这其中,他的表达是缓慢的,他说了很多个“不”,很多个“太复杂”。我们在同一张乳白色的沙发上并排坐着,声音都很低。我望着他,这位我心中的诗神般的人物,两个人都有些紧张。我带来了问题,我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设想中的答复。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独特,有时突如其来,命运是一条粗细曲折的弯道。北岛访谈录时间:2015年6月19日地点: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受访人:北岛(著名诗人,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访问者:严彬(诗人,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凤凰读书:继去年出版经典诗歌选本《给孩子的诗》后,今年您再次与李陀先生联手推出《给孩子的散文》。就您来看,什么样的散文适合中国当代的孩子阅读?北岛:你说这两本书吗?凤凰读书:《给孩子的散文》。北岛:其实,散文和诗歌很接近。《给孩子的散文》在图书分类中并不是儿童文学的概念。我认为,首先关怀的是童心的概念,应该超越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限制,甚至连成年人也可读,包括我自己。凤凰读书: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标准也会有一个变化?散文的阅读有没有它的时代性?北岛:克罗齐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今人们阅读和思考是此刻此时的。在某种意义上,在经典与时代之间有一种对话关系,经典是不断淘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寻找被忽视的文本会获得新的意义,让死去的作者复活,开始说话。凤凰读书: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民国时期的散文更加纯粹?北岛:回顾民国时期的散文,拉开一定的距离,反倒特别要精心甄选。过去的选本很多,驳杂繁复,我们试图找到新的思路,那是贯穿现当代散文的文脉.凤凰读书:全书包含46篇文章,集45位作家作品,可以说是篇篇经典。但我仍然发现,所选作家中没有周作人、胡兰成这样的现代文章大家。您觉得他们为何没能入选?北岛:筛选过滤的过程中,包括所谓名家,其中有种种原因,比如《给孩子的散文》,和选本的初衷不适合,也有篇幅局限等。从海选、初选、二选到最后定稿,不断调整,反复推敲,每一篇散文,应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凤凰读书:周作人和胡兰成的作品没被入选,是不是有其他的考虑,比如历史给予他们的身份?北岛:我们不会详细具体地讨论某位作家的作品。坦率地说,我们从未考虑作家的身份或政治背景。凤凰读书:为何单鲁迅收录两篇?这其中又有什么考虑?北岛:当然,鲁迅是五四以来最伟大的中国作家,这个选本特别为向他致敬。凤凰读书:近年来,除了一些经典的散文大家,包括您的几本散文集,木心、董桥、陈丹青等几个人的作品,深受读者喜欢。您怎么看木心、董桥和陈丹青他们的散文作品?北岛:刚才说过了,我们不讨论具体作者。凤凰读书:回到开始的标准问题,我们所选的散文有没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北岛:没有特别分类,我们强调“包罗万象”,诸如多种风格和体例,包括日记、笔记等。中文的“散文”和西方的“散文”不同,可以说无所不在,没有什么限制。凤凰读书:在《给孩子的散文》中序言,您和李陀先生也提到汪曾祺先生关于散文的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的散文不兴旺,很难说这个国家的文学有了真正的兴旺”。您是赞同这一观点的。能否深入谈谈其中原因。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散文的兴旺意味着什么?北岛:我认为,自古以来,诗歌与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推动力,明清散文更兴盛,而明曲为主的明清诗词的衰败,造成中国文学的重大缺憾。如果诗歌加上构成双重推动力的话,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凤凰读书:在您创作中,我的感觉,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今天您的演讲中也提到,很多经验值得写下来。《给孩子的散文》收录了您的一篇作品《北京的味儿》,而不是先前广为流传的《午夜之门》、《蓝房子》等作品中的篇章,有什么考虑?北岛: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说过,某种独特的气味才会建起记忆的大厦(大意)。或者说,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气味是最深处的一部分。从气味转变成文字,对我来说有点儿难度。凤凰读书:北京在您心中是什么样的分量?北岛:这么说吧,我是家中的陌生人。
  •     文/夏丽柠作家汪曾祺说过:“如果一个国家的散文不兴旺,很难说这个国家的文学有了真正的兴旺。散文如同布帛麦菽,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北岛和李陀将这句话引用在了他们选编的《给孩子的散文》的序言里,用以强调散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少年的语文课上,记忆犹新的教诲便是“散文旨在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与其说是语句及行文结构存在的状态,不如说是散落在生活里的人生片断。而神不散,意味着将这些细碎收集起来,汇集成一种情感以文字的形式发散出来。本书共计46篇,按年代分,从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到80后作家李娟; 按地域分,从地道的北京人老舍到定居香港的西西; 按创作领域分,从诗人顾城到专栏作家毛尖……可见,选稿者的艰难抉择非比寻常,好稿很多,选是选不完的。鲁迅的《好的故事》是首篇,的确有其惊艳之处。他说,“我在蒙昽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然而,他写下的竟然是一个“梦”。他所记载的梦,极其荡漾,宛若水波。场景从河心记录推移至河底,再从河底翻上岸来,充分体现了思绪里的“散”。可这一切被鲁迅比喻为“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待到小憩惊醒,他仍然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看似不着边际的描述与比拟,可读者却仿佛坠入生活的海洋,与鲁迅一起摸索生活的痕迹。丰子恺的《野外理发处》和老舍的《四位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两篇。选前者是因为丰子恺是将漫画和文章都描摹得栩栩如生的人,读他的散文就像看见了他的画面,而欣赏他的立轴就像融入了生活本身。剃头,这么一件小事儿,在他的笔下却生出那么多趣味,他以一个“被剃者”的口吻描述着“小人物”任人宰割的心态。本来为人服务的“剃头匠”反而成了高高在上的主宰。在生活里,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是一个海阔天空的结局。其实,好的散文在生活里汇集、发酵,然后散发出春的气息!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觉得他的好,在于放低自己,他的本事是找乐,能在生活中的苦里寻到乐。如果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里的人物塑造符合小说的需要。那么,散文里写下的却是活脱脱的与他自己有关的生活。在《四位先生》里,他分别写了吴组缃、马宗融、姚蓬子和何容的生活琐事,都是些养猪、约会、写字以及戒烟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在老舍的笔下,那断是笑料迭生的乐事。就拿吴组缃先生家的猪来说,他说,“假若吴先生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六百元啊,就是小猪的身价呢!所以我说,阅读散文的舒服之处就在于,散文家们呈现的都是读者特别熟悉的生活场景,而且以一种“自由”的状态呈现。相对于严肃文学,我觉得散文总体上来说是最有能力去呈现生活本身的状态,它可以是优美的、短促的、深邃的和发人深思的。纵然生活万般苦,却也需要“正能量”。即便是萧红的《饿》,结尾也以“闭了灯,又满足又安适地睡了一夜”收住。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如毛尖的“痞”和李娟的“大咧咧”的文风也颇受读者欢迎。其实,仔细想想,她们与丰子恺和老舍神似一脉相承。这就是散文的魅力,它可以完美地呈现生活的无处不在。之于本书的选稿,读者间颇有争议。认为所选的文章并不适合孩子阅读的大有人在。其实,我倒觉得选稿未必是大问题,只要每篇都是有特色的好文章。那么,“给孩子的散文”就是一个宣传口径的问题。这么想来,读者心里的忿忿不平也就该散去一些了吧。转载请豆邮联系
  •     小时候,觉得散文最没有味道,不痛不痒亦不轻不重。见不到宏大的场面、激烈的冲突,甚至连主人公都可以缺席。现在再不敢说这种没有见识的狂言妄语,恨自己被刻板印象毒害,一耽误就是这么多年。散文给人的感觉就如同孟晖在《妙饮沉香一缕烟》中,描写的宋人以沉香烟制作饮品的过程。将茶瓶倒扣于香炉之上,收集袅袅熏香,倒入滚烫的沸水,密闭一段时间后便可享用。与茶水的醇厚苦涩不同,这种用素馨花或檀香一类做成的“沉香熟水”自是甘甜可人。想想看,散文的语言多是细腻轻柔,作者把他所观所闻所读所感娓娓道来,好似缕缕香烟在屋中缓缓升腾,汇聚一隅。继而作者将视角放大,慢慢铺陈,就像那香烟静悄悄地拂过室内每一处角落。这时,突然有一句话说到你的心坎,那种感同身受让人激动得心跳加快,此刻的内心仿佛被注入沸水一般燃烧起来,唤醒尘封已久的记忆。文章戛然而止后,思绪尚不肯转移到别处,只待留自己与那些文字独处须臾。最喜欢北岛的《北京的味儿》,酣畅淋漓,读罢意犹未尽。那是孩子们眼中的北京城,散发着上个世纪的味道。堆满墙根的冬储大白菜、大杂院里的浓烟滚滚、家门口槐树上的吊死鬼,如果不是跟着作者又回顾了一遍短暂的童年,北京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不是只剩下首都和雾霾?当看到那条熟悉到再不能熟悉的路线:从三不老胡同到地安门大街,头脑里那些已经退去颜色的画面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在馋猫小北岛的带领下,找回了那段欢蹦乱跳、无拘无束的时光。《饿》和《报纸的故事》让人看到拮据中的知识分子的悲凉,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终究逃脱不了现实与理想这对永恒的矛盾。是要将全身心投入到艺术,还是向“只有饥饿,没有青春”屈服?前不久某公众号推送了胡适的《一个故事》,编辑后的题目取为《胡适:柴米油盐的日子就算过了一生吗?》。讲述的是一个有才情豪气的人迫于生计碍于情面,工作结婚生子,三十岁的年纪已白了头发,再写不出好文章,而后逢人便问,“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后来又看到几篇忆顾城的文字,原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存在于幻想中,现实版的激流岛是种不出庄稼的山坡,破败不堪的小屋,没有水源的孤岛和违反当地法律要在三天之内杀死两百多只鸡的残酷。相信每个人在意气风发的年纪里都有过豪情壮志,甚至不光自己发誓还要许诺给别人。后来被生活一次次地压倒,在目睹了人生的艰难后,有多少人坚持了下来,又有多少人选择了苟且。《表弟》一文中面对表弟的不幸离世,作者说,“或许我倒可以庆幸,表弟选择那个明媚的夏日午后离开,心中一定还有大梦想和大爱,因为那时,他身后的世界还烨烨生辉,有青山翠谷,有侠客,有神。”在大风大浪过去后,耳边回荡起卡尔德隆的那句“人生就是一场梦,梦也是梦。”这本书读得很慢很慢,想起韩寒在《皮囊》的序里写,“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对我来说,《给孩子的散文》就是第二种。阅读的时候时间停滞,全神贯注,就像捧着一朵挂着露珠的花蕾一样,恨不得将每一句话反复读上好几遍。小时候错过的东西,总有一种要加倍偿还的执念。如果你也如此,就让我们一起弥补曾经擦肩而过的遗憾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大人也读的很开心
  •     真正优秀的散文还是出自年少时读过的那些作家。涵盖经典,这书并非就只是适合“孩子”。
  •     用心挑选的散文集
  •     择选很有意思,有李零和饶宗颐。出题时翻完。
  •     散文集子 给小朋友之前迅速翻完 喜欢上刘亮程的文风 又想起新疆来
  •     我初买此书时,一个学生在我朋友圈留言,说这本书好看极了。我抽空断断续续看完,确实不错的。从民国时期素雅的白话散文到现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散文,篇篇都很夺目。除了少数一两篇因我个人偏见不喜欢外,其他皆是读来令人心生喜悦的美文。读完,不觉有“读书与教书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的慨叹,读书是愉快幸福的体验,而教书是一件渡人的劳累活,不是易事啊。
  •     读了几篇 觉得挑选得有些许不合理 不过很多作家的文章确实是值得细细品读的
  •     做选集是一种很安全也很困难的文学行为。安全在于有很多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限定主要阅读人群为孩子,便不存在“非要读得透彻明白”这一层教育意义在内;最后一点,散文恐怕是最难评价高下之分的文体(某种程度上甚至难于诗歌的评价)。困难则在于取舍与编排:这世界上实在有太多太好的作品,在做选集的时候,编者要做太多没有标准答案的单选题;编排则更加讲究,次序的问题实在是一件棘手的事,何况要给这么多作品进行排序(如果排除时间顺序等可以量化的顺序的话),则是难上加难。总之,不用评价北李二人的成效如何,但从这样一件文学事件的出现来看,这本选集绝对能够吸引足够多读者(而且不仅仅只限于年轻或者是幼年的读者)的眼光。
  •     其实,这本散文选集,给不了孩子,大多篇目孩子读不懂,也不下去的。 在喧嚣的尘世生活里,给大人更好一点,读出声来,别有一番文字的节奏和韵味。 鲁迅的文章,怎么读还是那么地好…
  •     和诗的那本比起来编选得不那么好
  •     比《孩子的诗》更不适合孩子看了……
  •     现在的状态真的不太能看的下散文,随手翻了一下,内容都是不错的,但是感觉鲁爷至少要上高年级才能读吧~
  •     我还是就喜欢一个刘亮程,小学生肯定不爱这一本。
  •     选文没什么太大的亮点,封面漂亮,内里的文字字体排版实在难以下咽。
  •     陀爷北岛赠,20160401,活字文化,香河园。
  •     智商仅限于散文和小说
  •     适合大人看,孩子看有点杂乱
  •     取中国近现代散文大家而合集,看起来确实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像我们这样的懒人,能从中知道那些离开教科书过度解读的作者原来都这么优秀。虽然题目是给孩子的散文,但我相信编者的意义并不在于说教给孩子些什么,更多的是告诉那些忘记散文韵律之美的我们,来呀,让我们从这些大家的眼眸中去看看世界。如果书本将散文归类或者分题,读起来会更好些,原作太混乱了。
  •     《給孩子的散文》| 說實話是被書名吸引過來的。散文難寫也難選,這本書就很明顯地暴露了這一點。選擇標准有些混亂了,全書沒幾篇是適合孩子讀的。 但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給孩子的詩》。 2017閱讀計劃進度:8/100
  •     会好奇“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加之,自己对于散文的阅读太少(一直读不下去),也不知道这样的选本好不好。原本打算送姐姐的小朋友的,我还是去给她买其他书吧。
  •     不管是《给孩子的诗》还是《给孩子的散文》,都不适合给狭义上的孩子读,也许‘孩子’应该被称作‘年轻的朋友’。写人写物的散文要比单纯抒情的好读得多。
  •     囊括的作家都是对中国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然而内容没有一篇是适合孩子读的,孩子是读不懂的。该叫《名家散文拾遗》。
  •     文章选的都是极好的,只是里面有很多不认识的字。你确定这是给孩子的散文。。。
  •     选的每篇文章都很有意思,见识到名家的让人或忍俊不禁或皱眉沉思的林林总总的另一面的同时,又感觉到他们的灵魂中存在一些奇妙的巧合。这大概就是人性之光吧
  •     我对散文的品味变了,那种啊啊啊的,总觉得 有点酸,不知道作者做为自己的第一个读者,自己是怎么个感觉呢?
  •     超级爱,翻来覆去看了两遍。准备入一本
  •     文章选的不明就里
  •     就这么一本书看了一个月表示很忧桑
  •     多少有点不适合给孩子看,但里面的一些散文还是很喜欢的呢。
  •     给大孩子的散文。
  •     散文选择的太文艺,有一些甚至比较晦涩,未必是孩子们喜欢和能接受的。
  •     老舍、沈从文、孙犁、汪曾祺,骨子里的幽默,生活里的温情,最最打动我~~~鲁迅的《雪》是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写得真是好极了,早读的时候听孩子们读,那种美那种力量,叫人动容,以至于我自以为是了一把,让孩子们把它背下来。“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朔方的雪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多美的句子啊!鲁迅笔下的孤独和死,总是那么带劲儿~~~
  •     除了王安忆的都好。读老舍写的戒烟,笑出了眼泪。
  •     在开往CBD的地铁上读这本书有种自带结界的感觉。看完留下印象和震动的就是好文章啦,沈从文文笔名不虚传、闻一多、老舍、郁达夫各有各的风范;不过更让人感触的是几个少在语文课本上出现的名字:丰子恺、饶宗颐、黄永玉、汪曾祺,别有妙趣、格调颇高呀。时间越靠近现在,写得越有点矫情了,另史铁生、莫言的文章走心派的。
  •     去现场本来想再买本诗集让偶像签了,阴差阳错买了一本给孩子的散文集,回来翻了翻发现是非常优质的文学启蒙读物,打算收几套送给养可爱娃的朋友们。有给孩子的诗/散文/古诗词/动物寓言/汉字王国/美的历程等一系列,诚挚推荐给各位宝爸宝妈,欣赏的中国作家们集体送给孩子们的清明世界,希望小天使们都多读书 懂礼貌 聪明又温和~
  •     给妹妹买的,但觉得这本不如给孩子的诗
  •     小盆友应该都还读不连贯吧,毕竟✏️手法用的比较深入浅出了。但是赵老师初衷是好的,要写好作文,除了新概念这种另辟蹊径的方式,剩下大部分人要做的,就是读好散文,会写散文。
  •     highly recommend
  •     选了很多好文章,最喜欢老舍的文字,写蹭饭都那么可爱,其次是沈从文、北岛、史铁生、余华,排名分先后。(2017年第四周)
  •     超级棒的选集,直击心灵的感受。
  •     全是名家作品
  •     恩,有些深得我心。如,李娟,高尔泰,沈从文,汪曾祺……我还想加点儿,比如说钱穆老先生的,何正璜老奶奶的,再稍稍做些延伸。书的设计还是一样不满意。
  •     北岛自己的那篇很好,其他的实在不适合孩子,最爱苏童《三棵树》……
  •     我到时觉得这本书挺适合十五六岁孩子当课外读物的,很多散文选的不错,很有教育意义。都是名家之作。老少皆宜吧。
  •     小学的时候,发的新书里面都会包含一本课外读物,当时很是喜欢,每学期发新书最盼望的就是这本课外读物,现在家里都还留有几本,只是可惜那书里经常都是节选片段,读起来很不过瘾。这本《给孩子的散文》就让我想起了我的课外读本,最喜欢的一篇是闻一多的《贾岛》,说贾岛是唐代的清凉和酸涩,是整个人生的版面,犹如一日之中有夜,四时中有秋冬,是‘叩齿坐明月 搘颐望白云’,书里还有篇《金字塔外:死与蜜糖》,配合着《贾岛》来看也很有意思,说金字塔是死的表征,埃及人一辈子都在说死,但是中国人却避讳,不爱提也不敢提,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相生相息,不过在稍后的一篇散文里倒是有作者说如果没有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生将是一次多么不光彩的欠债不还。这样三篇连起来看,倒确实是很有趣。当然,如果觉得谈生死太沉重,还能读读汪曾祺写吃。
  •     其它不说,格非那篇有点不舒服。另,167页最上重复了一行。
  •     最近 和龙老师蹲点文轩网 一到九块九活动日 就默默给猴子下单...
  •     2017003.看到有人说孩子是读不懂的。其实我们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啊,但是那些学过的东西就是深深印在脑子里的。以前写作文写大海波光粼粼其实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有一天真的看到夕阳下的大海了才感叹啊原来波光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呀。学古诗的时候只会抱怨古人怎么那么多感慨,等到自己真的有了那样的心境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两句古诗的时候就终于知道原来学的都是有用的。从小习得经典虽然不一定能理解,但他们会深深刻在你的骨子里,至少让你长大以后能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     枯燥乏味
  •     惊讶看到李雪。可是真选的好吗?真好不到哪去,选大家的作品,意义不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