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3310284
作者:杨照
页数:200页

作者简介

杨照是台湾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擅长将繁复的概念与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故事,是极少数有能力全方位解读经典的名家。
本书中,杨照借由讲述南美洲内战和政治背景、马尔克斯独特的童年养成,当记者时观察到的各地民情……不厌其烦地将《百年孤独》中繁复的线索一一搜集、整理,带读者一步步寻找、梳理、解开书中一个个伏笔和谜题,指出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巨著不仅是布恩迪亚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则南美历史的隐喻。文字简白畅达,深入浅出,句句浅显易懂,字字言之有物,是第一部解读《百年孤独》的华语专著,带你真正读懂《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部奇书,本书则是打开它的钥匙!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代表作
《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震撼二十世纪文坛的奇书!
“《百年孤独》到最后其实是在考验我们对生命、对命运的抉择。它不再是一个故事,一段记录,甚至不是一部小说,一部长篇的saga。它成了一个预言,一本命运之书。”
读《百年孤独》,像走一座迷宫。
沿途风光旖旎,引你驻足逗留贪恋于此地美景,而往往忽略了指引方向的路标——那是马尔克斯埋下的重重伏笔与提示。
杨照拿着线头,带你走进这座回环曲折的迷宫。他不厌其烦,将所有繁复的线索收集、梳理、引证,一一解读书中那许多美丽难懂的隐喻,解读南美大陆无法改变的命运,以及那块土地上那群人已被注定的结局。
《百年孤独》是部奇书,《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则是真正读懂它不可或缺的钥匙。

书籍目录

作者序 多重时间叙述的奇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绝景
第一章 作为一个文化单位的拉丁美洲
第二章 魔幻写实的文学舞台
第三章 写实主义、现代主义与福克纳
第四章 加西亚•马尔克斯写作的三大主题
第五章 线性开展与不断循环的时间观
第六章 从上帝之城到人间之城的转向
第七章 依赖理论与社会的集体记忆
第八章 极度悲观的绝望之书
第九章 超越科学理性的文学之眼
附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主要作品创作年表

编辑推荐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活着是为了说故事》编辑推荐:《百年孤独》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代表作,是《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震撼二十世纪文坛的奇书,《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则是打开它的钥匙!

前言

多重时间叙述的奇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绝景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部分取材自我的外祖父经历的短篇小说《黯魂》。小说发表后,受到了许多重视,前前后后被收在超过十本以上的选集里,成了我创作初期的“代表作”。我自己心里明白,《黯魂》得到的热烈回响,不全然是因为作品写得特别好。更重要的是这篇小说应和了当时台湾社会的脉动。那是一个重新挖掘历史的时代,那是一个以文学探触禁忌记忆的时代,还有,那是一个尝试探求新鲜小说写法的时代。《黯魂》用了当时最主要的一种新的小说风格—魔幻写实。叙述从小说主角颜金树生平最后一次面对镜子开始,镜中将要预示他自己死去时的影像……会用这样的手法写,不消说,当然是受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刺激影响。我之前读了杨耐冬先生的中译本,后来又在台湾大学对面的“双叶书廊”找了英文译本,再从头读起。下笔写《黯魂》时,我几乎读过两次《百年孤独》。说“几乎”,是因为两次阅读,都没有真正读完。读中译本和读英译本有完全一样的反应,读到最后的三分之一,开始产生强烈“舍不得读完”的感觉。我相信小说最后会有一个气势惊人的结局,一个真正能总纳前面那么丰富奇特叙述的结局,我相信读到那样的结局,一定会产生心神荡漾的恍惚之感,带我进入一种最高又最深的阅读境界,正因为如此相信,所以拖延着,不想那么快走到那终极之处。写完了《黯魂》,我知道自己应该、也可以走向那阅读绝景了。我又将中译本找出来,再从第一个字读起,这次会一直读到最后一个字。阅读过程中,我无可避免注意到了:我自己模仿的“魔幻写实”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原汁原味的“魔幻写实”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办法,愈读愈明白差距有多大,也就愈读愈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得出来的,我就是写不出来。我特别注意到了时间的问题。我自己写的,是单一叙述时间中夹杂着记忆倒叙,看来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很像,但绝对不是同一回事。我仔细分析检查了他的时间序列,冒出了一身冷汗,他挪移出入了多少不同时间!我开始怀疑他的叙述时间,恐怕超过了中文翻译所能表达处理的,拿出英译本比对,唉,果然如此。逐步分析、逐步对照,在文本中徘徊游移,终于还是来到了马孔多的命运终点。读完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我激动不已,不只是我的期待与信任没有落空,更重要的是,《百年孤独》的结尾,和《黯魂》一样,写的都是预见死亡,得到关于自己死亡情境的答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还没读到《百年孤独》终篇的我,写出来的小说,却和《百年孤独》有同样的结尾?是纯粹的偶然,还是意味着《百年孤独》书中其实已经藏着结局的暗码记号,潜意识中的我已经感觉故事只能以这种方式收场?那可能的暗码记号,又是什么?在某个意义上,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当年创作疑惑的持续思考。从一个小说写作者的身份出发,多次出入依违在读者与研究者的身份间,互相印证,彼此诘问,借着讲授“现代经典细读”课程的机会,终于得以整理出来。因为是以多重身份的立场进行的思辨,谈说的方式无可避免显示了多层次的摇晃碰撞。整理过程中,我刻意保留了一些穿梭不同角度的趣味,让解读的流动,可以更接近我真实的思考经验。我是这样接触、接近加西亚•马尔克斯及《百年孤独》的,或许也可以这样来帮助一些读者接触、接近,进而享受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

内容概要

杨照,台湾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
著有《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暗夜迷巷》《黯魂》《迷路的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在阅读的密林中》《故事照亮未来》等多部小说、散文及文化评论,并在《新新闻》《晶报》等开设专栏或任主笔。
在诚品书店举办的四十六期“诚品讲堂”中,杨照担任三十一期主讲,为普通读者解读系列经典作品:将繁复的概念与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故事,在宏观视角上深入文本细节,又不失幽默。本书即是他解读文学经典《百年孤独》的专著,带读者领略经典作品魅力的同时,分享其中的人文情怀。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之前读了杨耐冬先生的中译本,后来又在台湾大学对面的“双叶书廊”找了英文译本,再从头读起。下笔写《黯魂》时,我几乎读过两次《百年孤独》。说“几乎”,是因为两次阅读,都没有真正读完。读中译本和读英译本有完全一样的反应,读到最后的三分之一,开始产生强烈“合不得读完”的感觉。我相信小说最后会有一个气势惊人的结局,一个真正能总纳前面那么丰富奇特叙述的结局,我相信读到那样的结局,一定会产生心神荡漾的恍惚之感,带我进入一种最高又最深的阅读境界,正因为如此相信,所以拖延着,不想那么快走到那终极之处。 写完了《黯魂》,我知道自己应该、也可以走向那阅读绝景了。我又将中译本找出来,再从第一个字读起,这次会一直读到最后一个字。 阅读过程中,我无可避免注意到了:我自己模仿的“魔幻写实”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原汁原味的“魔幻写实”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办法,愈读愈明白差距有多大,也就愈读愈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得出来的,我就是写不出来。 我特别注意到了时间的问题。我自己写的,是单一叙述时间中夹杂着记忆倒叙,看来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很像,但绝对不是同一回事。我仔细分析检查了他的时间序列,冒出了一身冷汗,他挪移出入了多少不同时间!我开始怀疑他的叙述时间,恐怕超过了中文翻译所能表达处理的,拿出英译本比对,唉,果然如此。逐步分析、逐步对照,在文本中徘徊游移,终于还是来到了马孔多的命运终点。读完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我激动不已,不只是我的期待与信任没有落空,更重要的是,《百年孤独》的结尾,和《黯魂》一样,写的都是预见死亡,得到关于自己死亡情境的答案。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还没读到《百年孤独》终篇的我,写出来的小说,却和《百年孤独》有同样的结尾?是纯粹的偶然,还是意味着《百年孤独》书中其实已经藏着结局的暗码记号,潜意识中的我已经感觉故事只能以这种方式收场?那可能的暗码记号,又是什么? 在某个意义上,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当年创作疑惑的持续思考。从一个小说写作者的身份出发,多次出入依违在读者与研究者的身份间,互相印证,彼此诘问,借着讲授“现代经典细读”课程的机会,终于得以整理出来。因为是以多重身份的立场进行的思辨,谈说的方式无可避免显示了多层次的摇晃碰撞。整理过程中,我刻意保留了一些穿梭不同角度的趣味,让解读的流动,可以更接近我真实的思考经验。 我是这样接触、接近加西亚·马尔克斯及《百年孤独》的,或许也可以这样来帮助一些读者接触、接近,进而享受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对很多我的疑惑没有给出回答,书里写了太多的写作背景,对书中内容分析还不行。而且我发现作者很多地方写的很模糊,意思指向很不明确。我需要的是一本马瑞芳解读红楼梦那样的书啊!把内容从头扣到尾,而且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     1、活着是为了将那些被掩盖住的故事讲出来。【P48】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成长的那段时间,独裁者的崛起终止了内战。年轻一辈在独裁者的统治下出生、成长,很容易将独裁视为理所当然的、正当的、甚至是唯一适合本国的统治形式。在极权社会中,独裁者敌视记忆。官方会用各种方式对历史进行修正,如果实在做不到全面一一改写,还能够以高压手段叫人们忘掉那些“不方便”的事情,既不准提及,也不许讨论。独裁者觉得,没人提没人讨论,也就等于那些往事不存在了。《百年孤独》小说酝酿时,拉丁美洲的历史看起来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马尔克斯来说,最大的影响在于独裁者倒台后所揭露出来的内幕。他看到了这些人取得那么大权力后的病态反应。每一个独裁者,都是心理、精神上的病人。2、马尔克斯的小说中有三个重大的主题,那就是:孤独、命运与荒谬。【P65】在一般人的概念里,妓院是肮脏的、阴暗的、污秽的,是人与人之间最疏离的地方——正因为肉体贴近,更对照出精神、感情上的疏离。而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妓院却承担了社会纽带的作用,变成一个综合的人群活动中心。马尔克斯看到了一大群在拉丁美洲历史背景下成长的人,到后来都失去了支持、同情与团结。他们得不到支持与同情,也不懂得如何去支持和同情别人,他用笔来写下拉丁美洲巨大的历史变化,看见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位好朋友读过他早期的作品后,建议他去读希腊悲剧。这也是他后来的作品中涉及的第二个主题:命运。为什么会有“悲剧”因为人的一种奇特内在性质——即使知道不能改变命运,却仍然无法顺从,必然要进行无望的反抗。而马尔克斯意识到,如果写作小说的前提是要虚构拉丁美洲一个不同的结局,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拉丁美洲小说家了。于是,那种从希腊悲剧独来的宿命主义,绝不是单纯地接受命运,而是要去描述人在命定状态下,如何继续努力、继续奋斗,如何继续以人的尊严活着。不会因为明明知道自己的宿命,明明知道不可能脱开宿命,就不去努力。在无法突破那个命定终点的情况下,他活过的所有日子还是有意义的,不会因为无法换来不同的结局而失去其价值。如果只想知道小说的结局是什么,那便不能读懂《百年孤独》。在孤独和命运之外,马尔克斯的第三个写作主题是:荒谬,现实的荒谬。这与他做新闻记者所接触到的一些事有关联。当记者的经验,马尔克斯学会以记者之眼观察这个世界,他认识到:社会上发生的现实,可能荒谬到超过小说家的想象。而通过学习同位记者和作家的海明威,马尔克斯的写实风格即少用形容词,避免虚词,尽量只用实实在在的动词、名词。因而阅读这样的小说,一项基本的感受就是快要喘不过气,现象与事件一直不断发生不断发生,连气都快喘不过时,谁还会去计较: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以海明威式的节奏进行着写作,读者“被瘫痪”了。3、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带点诗意地主张:《百年孤独》其实是一首歌,一首叙事曲,一首具备特殊拉丁美洲形式的叙事曲。【P40】杨照觉得,对于这部叙事曲,不能像做功课一样画时间表或者人物表。这种方式能够拿学问,却“不一定是享受马尔克斯丰厚心灵质地的最佳途径”。因此,“你可以试试每天睡前读《百年孤独》,读者睡着”。这样的话,说不定三五天就能读完一次。五个星期内,或许可以读个十次。于是这部小说就进入了你的生命,成为你随身带着用以观察、理解世界的一面透镜,你的生命也就因此变得不一样了。形式上,这是一本悲观的书,它对拉丁美洲的读者说:你们不要再痴心妄想地以为命运会有什么改变。然而在走向悲观结论的过程中,它却塑造了一种对于预言,对超越力量信仰,对于民俗“小传统”的尊重。《百年孤独》逼迫我们反思“命定论”。理性和科学已经将宗教,尤其是小传统的民俗信仰,挤到现代人意识与生活的偏僻角落,而马尔克斯却呈现了这些东西具备生命实存价值的一面。这种信念自有其迫使我们应该予以尊敬的力量。如果你被这本小说打动了,你知道它不是以写实的方式,而是用充满非理性信仰的细节打动你的。而像《百年孤独》这样杰出的文学作品,其最高价值就在于:它是抗拒标准答案的。文学教会人们重新去怀疑,重新看见标准答案中不确定的性质,也看见写实中伴随的魔幻性。为什么要读文学,要读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过影响的重要著作?因为这些著作提供了可以冲击统一社会视野的重要资源,凭借这些资源,我们才得以一直提醒自己:我一定要这样想,一定要这样感受吗?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写的不错,特别是关于赫鲁晓夫造成的意识崩溃那一段
  •     百年孤独像红楼梦一样,既是由作者用作表述,也必须被读者解读,书里的解读和梳理非常克制,我猜多数是对小说身后无数的解读中那些最为人公认的观点所进行的概括,冲着百年孤独的鼎鼎大名而去的读者们往往很难主动去了解小说背后的政治与历史图景,而马尔克斯的关怀恰好出自于此。我最喜欢杨照先生平易宽和的讲述,但很可惜这书来自一连串讲座的备课稿,读的时候等着最后放个大招“圆满结束”,结果讲着讲着就没了,显然没讲完。
  •     key
  •     没错,看完这本书,你还是看不懂百年孤独。
  •     高级的审美活动给人带来的那种精神上的愉悦是我们都该去追求的。为了能够达到那种水平,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各种知识。果然还是大脑战胜了生殖器。
  •     有一点点的帮助
  •     因为没有看过《百年孤独》,但知道这是一部巨著,于是,前一阵子从当当上浏览的时候,发现这一本书是对这部名著的解读。心想着光是解读就整了一本书,看看吧。作者在书中对《百年孤独》的成书背景以及作者背景做了近乎于详尽的叙述。而且,在叙述的时候,对某个事件之后的大背景也做了详细的陈述。看来,作者读书之广泛啊!看身边的同事和同学,觉得自己还算是个读书人,时不时的会看看书,但是,越是多读书,越会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太多,太多。但无论如何,这个好习惯,还是要坚持下来。前后三两天吧,看完了这本书。欣赏书中的一句话:“活着是为了将那些被掩盖住的故事讲出来。”是啊,趁着还健在,多说些,多写些,记录下生平小事也好啊,未来好歹留些记忆。Now, 22:55, October 10th, 2014。
  •     一下午看完,真痛快。对百年孤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有感触的,是在科学理性的overwhelming power下,在边边缝缝里,那些“小传统”必不可少的力量
  •     不是论文式的对内容的解读,更侧重于对《百年孤独》成书背景和历史的梳理,还不错!
  •     回忆是条没有尽头的路,我最喜欢的作家,
  •     读得迷迷糊糊的百年孤独。这么一看,有理有据。老马功夫了得,作者看得这么透也很厉害。具体还要重读几遍原书再看看。
  •     备课笔记么这是,必须拉低虚高的评分
  •     看到杨老师讲解之前,我原本以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只在海峡此岸引起过轰动和模仿,没想到在海峡那头也有共鸣。说到底,在被资本和商业裹挟之前,我们拥有的是相同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这一同马尔克斯所面对的拉美社会,贫穷却也丰富,苍白却也神秘诗意,静滞却也生机勃勃。
  •     不是阅读的辅助书,而是读者的交流之书。
  •     因为太喜欢《百年孤独》,特意买了这本书来看,觉得对解读《百年孤独》还是有帮助的。
  •     帮助读者读懂百年孤独,但是那长长的名字。。。。。。。还是记不得。。。。。。。
  •     打开那扇魔幻的大门
  •     其实我觉得可以把百年孤独诠释得更悲观一点 它包含了整个人类的秘密 我相信我们的忙碌与拉丁美洲最终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     提供了很多背景分析和启示,很值得一看,但因为其中有一些事实性瑕疵所以少给一星了。
  •     里面讲到时间与性别的分析很有趣!
  •     最有感触的还是对"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一句的解读。 由于中文翻译模糊了时间层次,实际上那句话是三重时间的描写而非二重:在某个时间点回想起过去某个时间点想起更久远时间点发生的事件。
  •     看到了没见过的马尔克斯,有书真好,他给了你一个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世界。
  •     出版之前就不能先检查下错别字吗。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太过喜欢《百年孤独》,有些观点论证的并不扎实,似乎强要人信服。不过还是从书中获益些新知识,有些内容还是需要再读过原著去品。
  •     受益匪浅。
  •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是一本极佳的注释。文字简白畅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作者杨照站在宏观的视角,通过简析马尔克斯的家庭背景及生平经历、指出那些影响过马老的作者及作品、着墨于“百年孤独”与拉美国家命运的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百年孤独》中的“魔幻写实”,为何产生且为何流行。
  •     书评写得蛮深入的,除了我----作为一名比较成熟的读者----阅读后已经体会到的,杨照还提到了不少理论,比如:解放神学,依赖理论,科学理性,等。这里面的部分内容,我没有经验,读起来,文字过目、没有走心,比较浮。另外,本书应该是杨照口述/演讲的集结,所以有一点口语化,反观上面提到的理论,口头讲起来可以更“疏离”。 话说回来,本来就没看出《百年孤独》味道的人,就不必看杨照这本了吧。
  •     先读了百年孤独,再来读杨照先生的这本导读/读后感,收获很多。虽说是导读,到底书还是要自己读的,杨照先生这本书应算是提供了一段台阶,让我们从高一点的视角看到更全面一点的“百年孤独”。
  •     学到两件事:1.不以事件而以情感为核心的故事能有更大的容量;2.时间永远不是线性的,进步也值得商榷~感觉是时候再读一次马尔克斯、海明威、福克纳和本雅明了~
  •     没有一个庞大的知识架构在支撑,又怎么能如此细致地解说《百年孤独》呢?看过一些老头对《百年孤独》的解说,读了这部书之后,坚信那全是肤浅而主观的瞎扯。 推荐了。
  •     很好读,而且有意思的点很多,有很多地方的解释和我自己的感受是一致的,也带给我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小传统和大传统,阴性书写,双重时间结构,解放神学,依赖发展理论……还有对历史背景的补充,对19世纪拉美思潮的概括等等。
  •     分析得很好,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好。现在有点后悔《百年孤独》读得太早,那个时候对文字的敏感度没有现在高,读得粗浅。
  •     读了不少关于解读《百年孤独》的书,这本浅易,视野开阔,读后收获最大
  •     垃圾书!有句还中英混杂,错别字,内容简直搞笑。讨论具体现实事件时,没有引用就别特么写了。还有那段神之比喻,一台自动售货机投钱出一瓶饮料,另一台出两瓶,然后问你哪个好,然后告诉你出一瓶那个一次投两块钱,出两瓶那个一次投5块钱,然后说傻逼你选错了吧。。
  •     解读范围很宽宏,脉络清晰,文笔简练易懂,于个人而言,获新知良多。
  •     20140502@home从历史、文学、国际关系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对理解原作确有帮助
  •     我是看过百年孤独之后在看此书的,对作者有认识,也理顺了部分自己混乱的地方。孤独,命运,荒谬便是主旨。
  •     “男人的时间是线性的,由起点朝终点去,冲到终点就结束了。女性的时间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一直不断地巡回,她们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
  •     2016 8月31日 读完百年孤独之后的一年读的这本。不同的文化水平与背景知识读一样的书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     “奥雷里亚诺,马孔多在下雨。”多年之后,我依旧记得这句伤感的台词。
  •     文笔流畅 思想稳健
  •     2014147,很有帮助~
  •     有作者独家的思考。
  •     就爱听八卦背景故事
  •     从理性和时间轴来阐述战争,真是有趣。
  •     作者背景和哥伦比亚历史的简述 读后更理解原文很多隐喻 值得入门一读
  •     马尔克斯怎么可能是个只会讲故事的男同学。看完我不是来演讲的再看这本书,不得不为马尔克斯的爱国之心所感动。国家不幸诗人幸。 这本书更多是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百年孤独。想找一本教科书似的解读的同学请绕行,想要懂得百年孤独还是要细细品味原著。
  •     浅显,适合我,有收获
  •     蛮有收获
  •     对这种纯文学分析与个人观点我真的看不下去。
  •     过于口语化,有时太啰嗦
  •     非常适合读完《百年孤独》后再读
  •      三分之二讲的是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总结陈词,如果想以次书作为百年孤独的详尽解析书,大抵会叫我这一类人失望吧。
  •     是初读"百年孤独"的一本入门导读,对创作历史、环境有简明、易懂的介绍,对从没读过马尔克斯、拉美文学的读者很合适。
  •     前半部杨照都分析得很好,拉美历史、梦幻呓语、迷宫时间、女性思潮,唯独最后说科学理性那部分扯得远了点。
  •     很好的传记,还有明信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