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上的修道院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210077219
作者:范毅舜
页数:264页

作者简介

半世纪前,一位自称为无神论者的西方建筑泰斗,为西欧培育神职人员的古老宗教团体设计修道院,他们之间会擦撞出什么火花?
几十年后,一位来自东方的教徒兼摄影家,在这座世界知名的建筑物里恣意徜徉,他如何藉由这座经院建筑整合自己,端详出背后更庞大的生命故事?
全书分为两卷,卷一共三章,逐步探索了勒·柯布西耶和拉图雷特修道院结缘背后的故事,第一章讲述作者初至拉图雷特修道院,开始对勒·柯布西耶与该修院结缘好奇,第二章作者简单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发现一连串神秘的照片,由此了解到了惊世骇俗的阿兰·高提耶神父,第三章为了深入了解阿兰神父如何给古老宗教注入光明,作者开始走访欧洲其他地方的经院建筑,其中包括了朗香教堂;
卷二共三章,仔细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建筑背景和内容,前两章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道明会士的生活和背景,最后一张介绍拉图雷特修道院的内部结构。

书籍目录


前言
楔子
卷一 勒 ·柯布西耶的拉图雷特修道院
第一章
拉图雷特修道院的最初印象
大师在人间的最后一夜
无神论者勒·柯布西耶争议不断的一生
第二章
我们的修道院
揭开一连串探索的神秘照片
活化石般的罗马教会
将古老宗教带入现代的梵二大公会议
惊世骇俗的阿兰·高提耶神父
第三章
阿熙教堂——精心料理的走味大餐
旺斯的马蒂斯教堂——可口的开胃前菜
烁古震今的朗香教堂——伟大的盛宴
高潮迭起的换角风波
卷二 五百年来未被诉说的伟大故事
第四章
拉图雷特的道明会士
将自己奉献给神的会士生活
第五章
对真理的追求殊途同归
道明会的创始与兴衰
宗教与艺术,真理与美相互映照
第六章
拉图雷特修道院建筑巡礼
1. 光影起舞的中央走道
2. 浑然天成的屋顶花园
3. 美景当前的修院餐厅、团体会议厅
4. 仰望星空的屋顶阳台
5. 寂静辽阔的空灵教堂
6. 粼粼光海的地下教堂
7. 压抑人性的会士房间
人间难圆满,慈德能永恒
有一处名为心灵的地方
尾声 人间的每一个清晨
后记 谁也无法取代的位置
出版后记

内容概要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国加州布鲁克摄影学院硕士
曾受邀于美国华府参议院、德国的徕卡(Leica)艺廊、法国尼斯的阿兰·高提耶(Alain Couturier)艺廊、台北的诚品艺廊及新光三越百货公司艺文馆举行摄影个展。
著名的135相机发明者——德国徕卡(Leica)相机公司、瑞士仙娜(Sinar)相机公司、瑞典哈苏(Hasselblad)相机公司、英国依尔福(Ilford)相纸公司及美国的柯达(Kodak)软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摄影作品做为产品代言。台湾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数位摄影器材。
瑞典哈苏专业相机公司更曾推崇他为全球最优秀的150位摄影家之一,他也是在徕卡相机公司德国总部举行摄影个展的唯一华人。
美国国会图书馆、参议院、加州布鲁克摄影学院、台北市立美术馆皆收藏有他的摄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体,极具影响力的《华盛顿邮报》、瑞典发行全球的《哈苏》摄影杂志、德国的《徕卡》摄影杂志、美国的《柯达影像新闻》都曾以大篇幅专文介绍这位杰出的摄影家及其作品。


 山丘上的修道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文字太美了,作者那种身临其境写出意境、感悟、读起来让人莫名平静最先开始拿到书时,其实是几次拿起几次放下的,因为我对基督啊、建筑啊并不感兴趣,脑子里的印象就是枯燥的,模式化的,但图片和作者的文字很吸引人,真的读下去后,觉得那个年代下人们生活才叫精致不过感觉这书还是挺高端的,针对的读者,可能真的信徒和对建筑痴迷的人更有东西
  •     文:徐阳春知名建筑与知名建筑设计师的名号不可分割,譬如麻省理工学院科技楼与贝聿铭,北京地质馆与林徽因等。一般来说投资方都会倾向于聘请已经成名的建筑师,很少有寂寂无名的新人因为设计了某个惊世骇俗的建筑而声名鹊起。究其根本,是因为建筑行业有更多的风险,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来尽量规避。不过天朝大陆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地方,建筑师的名字往往听起来很陌生,不过在高桥大厦如豆腐渣般崩塌时建筑师往往能一夜成名。比起普通建筑,宗教用建筑的设计拥有着更多的羁绊。如拉图雷特修道院的重要促成者阿兰神父所言,“基督徒的艺术若能由一位虔诚且富天分、近乎圣者的信徒来实现,可说再理想不过。”虔诚教徒的身份至关重要,至少也要对《圣经》有所了解,这样可以把神的意志融化在教堂的每个角落,从而使得进入教堂的普通人能感觉到天堂触手可及。当然阿兰神父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能人并不存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阿兰神父更中意没有信仰的天才勒·柯布西耶,最后柯布西耶以绝对的优势在公投中胜出。虽然柯布西耶不算是最虔诚的教徒,但是他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令人瞠目结舌的创意保证了他出色的造成了这座修道院的设计。依靠大大小小的窗口所营造出的光影效果令人惊叹,使人瞬间有如置身人间之外。法国朗香教堂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从摄影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墙壁上通过多处不同的窗口和投射进来的阳光改变了室内的格局。并通过地板和粗糙墙面的折射,使得原本颜色统一的室内出现了不同的明暗度。而在拉图雷特修道院,我们能看到更多惊世骇俗的设计,譬如大教堂的屋顶周围通过一圈细天窗来营造出屋顶浮在墙上的假象,似乎天堂就在此墙之外。作者范毅舜是一位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这本书中的摄影作品也出自他手。按照他的理解,屋顶阳台的简约设计拥有着东方的禅意。从他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楼顶阳台前的杂草已经长到了一人来高,却无人去轻易把它铲去或者刻意修剪整齐。这是西方建筑设计的特色之一——不会去让建筑物破坏自然的布局,而是试图让建筑和自然背景尽量融为一体,看起来就让人觉得舒服而不突兀。这样的风格和我们“天人合一”的理论暗合。事实上我们国家的建筑风格也是大体相同,很多小区都在试图让绿化带和居民楼有机结合,兼顾了方便和环境。根据作者的考证,柯布西耶在设计大教堂的时候坚决不设暖气,冬季的大教堂寒冷刺骨。而修士的房屋如蜂巢般整齐而狭窄。没有更多的空间意味着断绝享乐,这证明这里是更适合苦修的场所。而按照苦修者的说法,身居苦难中的人能留下更诚挚的忏悔,也能在肉体的压榨下升华灵魂,从而得到救赎。于是这光影斑驳的教堂成为了苦修者的圣堂,那也是柯布西耶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这里是世界上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     建筑、道明会的发展与衰败、传统宗教与前卫艺术的格格不入、无神论者与有信仰者的矛盾、历史与当下的时代演变,《山丘上的修道院》引入了这些有趣的议题,作为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传统教徒,范毅舜的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介绍建筑作品的摄影集,在他的行文中,我看到更多的是自省和对艺术及信仰的思考。这本书的创作背景非常有趣,拉图雷特修道院位于法国里昂地区,属于道明会修士,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完成。而在这片传统宗教势力最为强大的土地上,代表教徒信念的修道院却是由一位自称是无神论者的伟大建筑师创作的。范毅舜由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起初并不能认同勒•柯布西耶的立场,二十年的远离后,他应教士朋友的邀请,再次来到了这个修道院,这一次他的感受大为不同。单看拉图雷特修道院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色,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作品,但若以功能性论,我能想象到这个建筑作品对传统教徒的冲击。看修道院的正面,就感觉色彩和形状在扭曲并互相交织起来,有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让人觉得极不真实,但仔细一看,才知是有意为之下的效果。与传统修道院相比,它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整个经院像一个空洞的大盒子,没有拟人化的石像以供教徒移情,选用的色彩大胆明亮,光影效果让人有种洗涤心灵的感觉。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教堂入口处的铜门十字架,当门旋转到与门框垂直时,呈现出一具气势磅礴的十字架,这一刻仿佛艺术与宗教完成了最美的融合。范毅舜从道明会的历史,以及拉图雷特修道院选用勒•柯布西耶做设计的前因始末来讲述艺术和宗教的因缘际会,不禁让我看得都觉心潮澎湃。阿兰神父对艺术的坚持推动了这一伟大建筑的诞生,而其后巴黎的学生革命使道明会走向衰败,然而修道院的艺术价值使得这个日益空寂的建筑保留下来,如今修士们还要负责向前来参考的人讲解其艺术特色,这看起来像是宗教与艺术力量的此消彼长,但这两者真的是对立存在的吗?范毅舜在历经人生的历练和沉淀后,有了与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的解读,宗教不是信仰的唯一归属,教徒与艺术家有着各自的信念与坚持,因此殊途同归一点也不奇怪,就如同那具铜门十字架,最终达成了对彼此的理解。 宗教与艺术的一体两面在于它们都是某种信仰,当我们能将对心灵和禀赋的追求发挥到极致时,这两者也就不分轩轾了。范毅舜娓娓道来,也让我思考良多,信仰是多元的,我们也需要有开放宽容的态度面对与自己见解不同的人事,如此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范毅舜在修道院工作生活的这段日子让人觉得特别可贵,远离了电子产品的干扰,全身心投入一种信念中去,感觉是特别好的修行。此外他说到的另外一点也让我颇为赞同,心静不下来的人别指望在修道院里就能改头换面,这样反而只会感受到空虚的巨大压迫,沉下心来,方能觉出其中真味来。这本书能琢磨的地方有很多,我的思绪还游荡在光影的长廊中,漫天飞舞。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以为是建筑书,其实是文青书,不是我的菜QwQ
  •     图不错,文字一般,很快就能翻完
  •     从摄影家与基督徒的视角看柯布西耶与拉图雷特修道院,不重分析重感受,在逻辑之外更关注神性,这是与建筑师视角不同之处。印刷和排版都很精致,非常用心。
  •     一言不合就写字。。照片和建筑设计本身还是很酷的。
  •     喜欢
  •     非常美
  •     gawd好想去
  •     特别流畅,像看了一部旁白动听的纪录片,就流畅这点来说,很多专职写作者都应该汗颜
  •     好的照片要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超赞的拍摄对象和美妙的光影色彩。
  •     国立西洋美术馆就是他设计的!为什么我有种擦肩而过的遗憾感,回东京要好好去看一下.
  •     建筑与宗教,美与信仰
  •     照片拍得真好啊。建筑艺术心灵之旅。
  •     一位自称为无神论者的建筑师,为两千年历史的古老宗教——天主教的道明会设计修道院,如书中所言:“原始的设计理念究竟是服膺于宗教之下,还是自我的艺术追求全然凌驾于宗教之上?”
  •     建筑作为人类对躯壳的具象,秩序和安全感总是会存在其中。宗教建筑,或许更像一个禁欲者,虽不需太多的人类气息,但却要注入更多的思想和灵魂。用两天的午休和凌晨的一点时间读完。对于这种体裁,丰富的文案和摄影内容,经过良好设计的排版、配色以及装帧都使整个阅读过程愉悦不少。
  •     太棒了
  •     美丽山林中的这个修道院水泥外墙呈方形,是无神论者的建筑大师50年代的作品,作者是教徒也是摄影家,他在20年前到访时完全不能接受,但今天他用镜头展现其美,探究这个修道院的历史渊薮,解析一连串的历史谜案,是谁请来柯布,为什么?大师遗嘱要求最后一晚停在该修道院,为什么?阿兰是神父也是画家也是宗教建筑创新者,阿熙教堂是第一个实验室其中众多的艺术家作品惊世骇俗,马蒂斯教堂的彩色玻璃和近似涂鸦的壁画很独特,柯布出手不凡之雄踞山顶状如蘑菇的朗香教堂成为西方现代宗教建筑扛鼎之作,安藤忠雄当年见此遂筑建筑师梦,阿兰力挽狂澜推翻原设计在即将离世前确定拉图雷特修道院由柯布设计,1960年启用,1968年罢课后几无会士学生却渐成为艺术旅游盛景。宗教与艺术一体两面滋养人的心灵,中央走道和屋顶花园,光线游走之美。
  •     去法国之前可以再读一次
  •     光影与色彩的凝固之美。
  •     极度感性的宗教人眼中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关于宗教与艺术联合的小故事有趣而生动,建筑师背后的甲方的作用不言自明。一帧帧影像中可以感受到空间的极佳的氛围,败就败在了一堆矫揉造作的文字。
  •     宗教要依托艺术表现,建筑作为一个空间场地要兼具艺术性。现代建筑与宗教的关系在书中有所展现,二战后也是相当艰难。
  •     一时想不到语句去赞美
  •     打开一扇新门!
  •     殊途同归
  •     很特别的读书体验,让人深深的陷入其中,那些光与影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还有神灵般的启示; 那些色彩,红,绿,明黄,蓝,灰,是造物的恩典; 大自然的山丘草地,树木鲜花,还有修道院中清冷的静寂…打开书之前,我以为是哥特式,罗曼式或巴洛克式,但这出乎意料的现代修道院,却慑服了我。
  •     美的修养
  •     宗教建筑艺术很小的一个截面,在书中,作者说了宗教艺术改革,还要谈建筑设计的特点,又要从摄影师视角赞美其美学理论,同时身为教徒大部分还是在抒发宗教情感,难免有泛泛而谈感。
  •     讀有信仰的人寫出來的東西,雖然語言平淡,但能仍舊能從其中感受到安寧。攝影圖片很美,但是柔的東西見得很少,可能是與修道院的建築與氛圍有關。凌冽冷峻理智與崇高。
  •     8.4分太虚了,增加一倍照片还差不多。
  •     学好法语,去la Tourette。还有马蒂斯小教堂和朗香教堂。高提耶神父了不起。
  •     在方所翻了一下原版,太沉拿不动,在IPAD的阅读体验很棒。摄影集,读下来有一种看完关于两座建筑的纪录片的感觉。 60年代建成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和古典罗马风格宗教建筑不同,在书中看来是在当时一座非常前卫破格的宗教建筑,内部没有任何装饰,仅用水泥造出出令人心生向往的神圣氛围,而柯布还是一个无神论者,阿兰神父的眼光和远见太独到,也是有他的坚持才有今天的修道院。看完书隐约觉得安藤忠雄有受他的影响,翻资料发现安藤是在来了这里之后才立下心意要做建筑,有生之年必须要克服害怕坐飞机的心态,去一次郎香教堂和拉图雷特修道院,“建筑最美妙的部分,就是得经由人的身躯来体会空间的美感”
  •     一直不懂朗香教堂的造型美在哪里,看完这书对大师对宗教肃然起敬。空间营造氛围,建筑的艺术性更在于对人观感和心灵的影响。
  •     看行家介绍建筑之美,同时体会信仰的力量,美的享受,灵的升华。
  •     以一个教徒的视角揭开背后的故事,照片不错
  •     学识太浅 看的朦胧
  •     视觉与心灵的洗礼,重新认识建筑,重新认识宗教
  •     章节和节奏感很美好,柯布西耶的朗香和拉图雷特,跨越建筑形态之下植入的古板理念,形成了一种强烈对比下的和谐
  •     建筑与信仰的融合~
  •     近来颇喜欢读建筑一类的随笔,总觉得人世嘈杂,与凝固的不能言语的空间相处,反而更加安心。
  •     “美的識見需要訓練與積累,在這方面,沒有信仰的勒·柯布西耶是位先知。”
  •     至少装帧非常精美。想起我未能参观的光之教堂,在我看来,好的建筑是会说话的,尤其是教堂,总觉得置身其中便能了聆听神祗。
  •     艺术与宗教的交相辉映
  •     两个白天、三个黑夜。 从零到满,从未知到了解,从封面到第240页。 勒·柯布西耶,和阿兰神父的最后风景。 书中写了法国里昂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封面上白袍加身的修道会士,还有柯布西耶的设计中巧妙呈现的十字架。 我以为教堂都应该是传统的样子,而无神论者柯布西耶设计的教堂融合着光与影、天与地、日与月,还有神与众人。 当信仰与艺术相结合,所呈现的一切都让人叹为观止。 道明会士的生活,没有手机、电视、收音机,他们在狭小的空间里放下世俗的追求寻找真正的内心自由,他们在晨、午、夜祷中思考神是什么。 书中最后简短的写了两个故事,为有信仰的人所带有的慈悲而动容。
  •     年度最佳
  •     我是哪根筋不对了,花90块买了这本书。其实只是因为柯布。但这本书反倒让我对阿兰主教有了深刻的印象。
  •     大陆简体版
  •     看不下去了 文笔真心不行
  •     “妈的!这阶梯怎么这么窄?” 在场的人惊愕不已哈哈哈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
  •     当柯布西耶遇到文艺小清新……
  •     文字不咋地,可见作者还是怀揣一颗浮躁的心走进了拉图雷特修道院。人类短促的一生能够知道什么,这就是无神论的柯布选择建造一座别致而空灵的修道院,最后决定长眠之地。
  •     勒克布西耶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