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岛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06378922
作者:余秋雨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空岛》,借用余秋雨先生在题记中写到的话说:“我用历史纪实的笔调,写了一部悬疑推理小说。” 看似两种相聚甚远的表达,却向我们呈现了恰到好处的融合。故事起源于和珅对财富的追逐,他想把中国最大的海盗——王直的宝藏收入囊中。多番寻访之后,黑衣人何求,朝着目标之一,扬州赵府的藏书楼——海叶阁出发了。自此,秀才岑乙、黑衣人何求、赵府主人之女赵南、赵南的侍女小丝、藏书楼的诸位长老和扬州城里的老老少少,毫不相干的人们命运彼此牵连,连同海叶阁、梓园、辅仁书院这些传统文化的象征之地一起,卷入小石激起的千层巨浪之中,经受着种种考验。黑衣人究竟在寻找什么?岑乙如何被卷入其中?小丝与赵南有着怎样的联系?赵南的身上蕴藏了怎样的神秘?而空岛,究竟在何处?余秋雨先生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向人们讲述着从古至今的文化定律,大善大美,小丝小缕,相互维系,彼此相依。若硬生生的斩断牵绊,便只能从辉煌到没落、由追捧转为沉寂,留给人们的,只有凭吊和怀念。最终、岑乙和小丝在陆地的尽头相遇,他们找到了王直题诗的“武运岛”,武运,亦是五蕴,五蕴皆空,即为空岛。在海陆之界,他们找到了自己,也终于决定置身于“世”外。搁置自己,也搁置了争议,也许这才是与这个世界,最好的融合。空岛皆空,却蕴含了如此美丽的生命哲学。


 空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文/文小妖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于我是年少时期的一段深刻记忆。第一次看他的文章是初二语文里的一篇课文《信客》,记忆犹新,信客无意中裁剪的那小段红绸成了他一生的污点,至今想起,心里隐隐觉得心酸。后来友人送了我一本先生亲笔签名的《山居笔记》,我如获至宝,对这本书珍爱有加。每次翻此本时,都会洗净手,带着一种虔诚的尊重。随后,陆陆续续买了《霜冷长河》、《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以及《行者无疆》。先生的这些书籍中最为偏爱的是《文化苦旅》,很多篇章看一章,泪几行,为遗失的文化忧伤,为那些奋力保护文化的前人难过。当时友人让我用几个词来形容秋雨先生,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大气磅礴”。先生的那些作品犹如为我打开了世界的另一道大门,让年少的我为之惊叹,同时也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心里到底生了一丝锐气,要读好书,读尽天下好书。而今回头想起年少的自己,带着几分善意的嘲笑,也带着几分感动。那些年,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捧着秋雨先生的文章来读,每每读先生的文章,心总能沉下去,像是在浪里淘沙一般。2004年,先生的自传散文《借我一生》出来时,我带着怀旧的心情去图书馆借来阅读。书毕,我有些失落,我想少年时对先生的那份狂热崇拜已然不复。书里除了写尽家族的辛酸起落外,先生也用了好些笔墨在第二任妻子马兰及其家族身上。而对第一任妻子只字不提,也许第一任妻子于他只不过是一段插曲,乏善可陈,可这样抹杀到底是残忍的。于是,我的情绪里隐约有了一丝愤然。后来几年,先生沉寂了很久。我也随着年龄渐长,对先生的关注也渐渐减少,直至余秋雨成为我少年时期的一段阅读记忆。去年,在精典书店闲逛的时候,一眼就瞥见新书推荐架上放着一本余秋雨最新长篇小说《长河》,心里惊了一下,“先生何时开始转性写小说了?”在书店里草草翻阅了几篇,再无读下去的欲望。直至端午节的一个闲暇,同样在精典书店,我又看到先生的第二本小说《空岛》醒目的放在畅销书架上,带着一丝怀旧,一丝好奇,我拿了这本书到咖啡吧里,点杯咖啡,开始阅读……开篇,先生就写道:“我用历史纪实的笔调,写了一部悬疑推理小说,但是,聪明的读者很快就看出来了,纪实和悬疑都不是目的,而是指向一个‘意义的彼岸’。”故事发生在乾隆晚期至嘉庆初期,以赵家守护的海叶阁展开各个旁枝末节的情节。故事并不复杂,先生巧妙地带入很多历史情节装点故事,再加上抽丝剥茧的悬念写作手法,小说的可读性一点点增强。我边读心里边思考,先生写这部小说,难道是为了取悦现在的90后?因为这跟以前作品的表现手法基本是大相径庭。小说的可读性有了,但是文化底蕴被弱化了。当年先生征服我的就是那强大的文化底蕴在笔端上的呈现,而今,我在他的小说里再也读不到那样的感觉了。读完此本,我心里失落极了,当年那个少时读余秋雨的少女不复,当年那个写尽天下大气磅礴的先生亦是不复。时光荏苒,一切都会变,就让我把最美的念想留在当年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里吧。我还是想要说一句我个人的感受,先生真的不适合写小说。作为曾经余秋雨的粉,我还是想向他道一声谢谢。曾经有那么一段岁月,那些文字陪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黑夜,让我的精神世界一点点丰盈起来,至少现在想起是无愧于那段岁月的。~~~~~~~~~~~~~~~~~~~~~~~~~~~~~~~~~~~~~~~~~~~~~~~~~~~~~~ps.1910年,宣统二年。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那会儿并无“韩国”之说。而余秋雨先生的这本长篇小说写的是乾隆晚期到嘉庆初期时的故事,嘉庆在位年间为1796年至1820年。因而书里出现“韩国,韩国人”应该是错误的。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改为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补:那会儿朝鲜还没分裂,真正分为北朝鲜和南朝鲜应该是在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南北分裂,北方国家称朝鲜,南方国家称韩国。by.个人愚见~
  •     买书是奔着余老师去的,我以为是散文,后来发现是小说你说没有失望是不可能的。耐着心去看,慢慢的突然开始看进去了。从拌面开始.....故事很曲折,我一度忘记主角是谁。其实我只是想谈拌面,那灵魂的味道。江浙地区的拌面,特别是葱油拌面怎么是让吃货与犹未尽。作为一个单身大龄女青年没有了爱情的滋润,对于记忆里的闪光点只剩下各种吃的。北京的烤鸭,撸串。陕西的油泼面,上海的拌面,各种吃吃吃.
  •     小丝小缕维系大善大美全书基本就是讲这个,甚至可以说从余先生《借我一生》后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痕迹。当今时代大家讲的都是互联网+,好一点的讲到人人自利则社会大利。再呼唤什么大善大美,看起来很别扭,听起来很陌生,感觉起来很不合适。但69岁的余先生还是坚持在做,做的方式从散文到记忆文学,终于到了小说。第一本是《冰河》,这是第二本。世间的书,权谋算计太多了,机关技巧太多了,是非成败太多了,所谓智慧出,有大伪,那些书里都在讲如何聪明的成功的度过一生。而大善,大美,看起来无趣,做起来无用,辩起来无聊,最终很可能无果。但即便是这样,余先生的笔下总有岑乙、小丝、赵南、老信客、宋达…这样的小人物,他们地位虽低,人物虽小,也未必有远大的抱负,却永远敢于承担责任,家人的责任,身边人的责任,乃至天下大道的责任。所以,读这本书,总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总让人心生温暖,不是因为情节起伏,而是一种人格魅力。没有高大上,全是小人物的辛酸与坚守,数不尽的大灾大难随时可能灭顶,却永远压不垮这群人。余先生和马兰定居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了,那是他们的空岛。希望未来还能不断见到新作。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虎头蛇尾 结束草草
  •     个人比较喜欢其中的《信客》这篇小说,小丝小缕成就大善大美
  •     一般
  •     怎么说呢,个人认为作为一本小说它是不成功的,毕竟不是悬疑推理作家。但他要表现的内涵却显而易见,让人从内心发出对中国文化的感悟与思考。
  •     包袱有时候抖的太欢了(赵弼臣大揭秘的时候),有时候又没东西抖出来(结局),思来想去空岛实在写的一般。信客到还不错,语言勾勒的不够细致戳心,写小说还是得扎的深一点儿,有没有个结局也就那么回事。
  •     读书是比较主观的一件事,我总感觉大多数人对这本书太苛刻了。故事还是很不错的,尤其第二部分!
  •     喜欢这种语言风格,不管散文还是小说,能从文化知识积淀上给予支撑,不得不信服并愿意阅读。至于文以载道,美中不足那就凭个人理解了。
  •     有点说教,风格不喜欢,但是故事确实不错,说的也很在理,很有中国文化和风格
  •     还是写散文吧,比如山居笔记和文化苦旅,小说真的不适合。
  •     没看出深意!
  •      故事发展的节奏很分明,不过我觉得就推理小说来说轻重缓急还是不一样的,改朝换代的事情被轻淡带过,我想推理小说悬念会更悬。这本质上是一个文人的故事,处处是文人的情怀。 文辞是很优美,有厚度。
  •     意外的收获 《信客》
  •     如酒酵地,如泪流痕,即为人文
  •     人生真是凶吉难卜,方才还走得好好的,倾刻之间,眼看九要灭顶……
  •     一本不错的小说,读的很舒服
  •     以小丝小缕维系大善大美
  •     构思巧妙 环环相扣
  •     乏善可陈
  •     本以为不是自己喜欢的题材,但看了之后感觉还不错,就是结尾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岑乙,何求,赵南,小丝,人物关系交错,岑乙和小丝的感情让我意想不到,刚开始觉得 好巧啊,有套路,结果他们关系确定的那么快还是吓着我了,小丝也是随了赵南的性格。后面的信客中的两个信客相同又不同的生活令人感慨。
  •     人言可畏。真的是很能感受这个词。一句话一个谣传,再加上一群无知的人的肆意怂恿。就可以颠倒黑白,没有法制的社会真是可怕,每个人都能成为杀人凶手。
  •     前半部分很耐人寻味
  •     《空岛》和《信客》由浅入深向人们叙述着意义的彼岸,象征的艺术。空岛,即是五蕴岛,告诉人们五蕴皆空道理。信客,剪下一条带有画着为了防止信客监守自盗的小圆圈,给干女儿结婚时作为包裹礼品的布条,被村里人误会,找不到证明自己的方式。最终还是越不过,那就不越。
  •     小丝小缕与大善大美
  •     浓重的历史背景下人性的探究,亲情与良知的碰撞。
  •     2016年4月15日读,2016-122,图86。
  •     无蕴岛。无所蕴。茫茫天海,一切皆空。 《信客》。每个人都是送信人。 读来感慨,心素万千,只能无言罢了。
  •     【沧桑】故事情节的弱化让我猝不及防……甚至有些烂尾性质。
  •     既古朴又简单易懂的文字表达,整合我意。
  •     空岛前半段还挺好,悬念丛生,引人入胜,后面就不知怎么地了,结尾更不知怎么地了,相比空岛,后面的短篇信客着实精彩,短小的篇幅,两位信客的一生,包罗万象,最后又交织在一起
  •     有些深奥,但是回想起来韵味犹存……
  •     秋雨老师写小说还是应该努力一下哒
  •     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差吧。
  •     作者可能是因为散文写多了,就惯性地很直白地把道理写在小说里,读起来怪怪的。
  •     他的目的在哪里?
  •     表露得没有想象中含蓄。 是你吗,爱人? 我于茫茫人海与你相遇。
  •     淡淡的,有点不知所云
  •     五蕴皆空,空即至悟。这本书用历史纪实与悬疑小说的形式,展示了一种对文化的唤回与寻找:“散落,必然会遗失;遗失,有可能被找回。用什么办法找回?只能是艺术,象征的艺术。”主人公所做的一切,就是对这些文化的寻找,一直不断地寻找下去。“所谓终点,无非如此。”文化需要呼唤,文化需要探索。
  •     越看越有味道
  •     《空岛》这篇文章中,感触较大的一段是辅仁书院的文人对海叶阁的 额暂且说“批斗”吧,文中是这样说的“这里呈现了很多中国文人的特殊功能,那就是只要听到任何可以整人的风声,便发挥疯狂的想象力,在一些文字细节间生拉硬扯,罗织别人的罪名。”作者在这段话之后说到文字狱作为例子,我想到了现在社会中很普遍的现象 恩应该是看图说话的功力吧~总体说这本小说表露历史一定程度的深意。
  •     看空岛时,觉得其中出现的不同人物在文化苦旅之中都能多多少少找出原型。空岛的主角身上寄托着的是余秋雨老师对中国文人的美好愿望。作者所要传达的东西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也都有体现。 个人认为这本小说只是形式新了,内容还是余秋雨老师一直在呼吁的东西。
  •     推理很瞎,不过读起来很舒服啊
  •     很喜欢 淡淡的阐述着故事 有悬疑也有惊喜 让我这种不怎么读书的人开始对读书启发了兴趣 语气平淡略带些沉重 故事之中透露着对世事的一些了然和无奈
  •     说不出道理,就是忍不住想要读下去
  •     虽然从小说角度来看欠佳 但先生想说的话很值得深思
  •     按理说看完书都不到豆瓣马一下的,这个真受不了了
  •     这是一个与清朝贪官和申有关的故事
  •     史实谬误啊!
  •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余老的散文、随笔。本书用一段历史事件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有些离奇,又有些荒诞,但其题目却让我感触颇深。“佛曰:五蕴皆空”,佛语中的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贯穿人的一生,而人的一生又受“五蕴”所累,最终化作一座“空岛”。
  •     前面部分读起来还挺有感觉,后面简直不知所云。
  •     前半部分相当可以,后半部分觉得有点脱节。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