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出版日期:2014-9-1
ISBN:9787509763681
作者:邓野
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巴黎和会就其本身而论,只是一个纯粹的外交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但是,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在南北分裂、派系林立的特定条件下,外交不可避免地卷入政争……
一时间,国内政潮陡起:当年理直气壮地抵制对德宣战的广东非常国会,如今,又同样是理直气壮地要求向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表,争享战胜国的荣耀。不久之前,康有为还是张勋复辟的主谋,公然推翻民国,现在却反过来,以民国的名义,大义凛然地斥责政府专制。更为有趣的是,国会与国务院形同冤家,为转嫁对德和约的责任,彼此暗算,相互推卸,国会的不合作,屡屡把国务院置于难堪与孤立的地位……
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卖国”竟有难言之隐?
一战后,段祺瑞怎样从众望所归沦为众矢之的?
当民众舆论绑架外交决策时,会出现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
为什么理直气壮地抵制对德宣战的广东非常国会,到后来却更理直气壮地要求向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表?
为什么说五四学潮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下层学运?
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吴佩孚怎样实现了华丽转身?
巴黎和会紧要决策时刻,为何外交总长陆徵祥擅离职守出走瑞士?
为什么张勋复辟时主张公然推翻民国的康有为,五四时却以民国名义,大义凛然地斥责政府专制?
一个警察总监,为何竟能架空国务总理?
…………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欧战与中国政局的演变
中国对德奥宣战
国会问题与南北战争
安福国会的成立
徐世昌就职与南北停战
第二章 巴黎和会与中国的期待
中国朝野关于欧战性质的解读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准备
陆徵祥赴欧与中国代表团的组成
广东军政府对于代表权的争执
第三章 山东问题的提出与辩论
山东问题的提出与辩论
日使施压与中日密约的公布
山东问题说帖的递交
中国代表团的内部纠纷
第四章 山东问题的交涉与失败
中国另外三个说帖的递交
利益的平衡与美国对日妥协
直接归还山东的交涉与失败
中国代表团的应对方针
第五章 学潮与政潮
山东问题责任人的认定与追究
五四学运与各方评论
学生保释与政潮初起
广东方面的介入及其政治意图
第六章 南北和会的召开与破裂
南北议和与各自盘算
南北和会的召开与破裂
南北相互攻击与代表辞职
各方斡旋
第七章 北京政府关于签署对德和约的决定
曹陆章辞职、自辩与挽留
国会与日使对研究系的责任追究
国务院与国会的彼此算计
北京政府关于签约的决定
第八章 徐世昌辞职、留任与钱能训下台
上海的市民运动
罢黜曹、陆、章
徐世昌辞职、留任与钱能训下台
继任总理人选的争执与国会的搅局
第九章 几个不同的利益集团及其政治表现
英美在华势力对于山东问题的态度
特立独行的吴佩孚
广东军政府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性格
孙中山及其国民党人的冷热两面
第十章 拒签对德和约
保留签字的交涉与陆徵祥的脱身之计
龚心湛的推诿与拖延
顾维钧的最后交涉:妥协与原则
拒签对德和约
第十一章 余波
德奥问题的善后
芮恩施归去与陆徵祥归来
山东问题的继续
安福系的孤立与吴佩孚的崛起
结束语
征引文献

内容概要

邓野
重庆市人,1953年5月20日生。198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86年来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评聘为副研究员,2003年评聘为研究员。著有《中华民国史》《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民国政治的逻辑 》等作品。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读完后的第一印象是我们的北洋政府曾经那么优秀。历史教科书中的故事或许都是对的,但是抛弃了故事的背景,它所想表达的黑白却往往会被颠倒。除此之外,剩下的都是震撼,爱国与卖国,真的是表面上那样简单吗。
  •     四月上半月我一本书都没读完,踏入下半月之后,十二天我居然读完了五本书,居然还超额完成了每月度的读书计划!PS:看完此书之后,我对作者肃然起敬,同时身为广东人,对广东军政府所作所为感到羞耻。
  •     历史事件的演进过程,通常是设计和突发事件交织的过程。因此,读史时若过于关注小时间尺度上的前因后果,容易落入不可知论的窠臼。一旦把视野拉长,删繁就简,最终还是会发现,天行有常,无为尧存,无为桀亡。
  •     研究系是最为活跃的一个政派,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社会舆论,尤其是林长民,伶牙俐齿,巧舌如簧。
  •     要站在当时,全面地去看这一历史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以及北洋政府、广东政府等各方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以及国际舞台上的利益纠纷,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资料和描写。至于评论,更是超过意识形态的界限,站在一个相对客观和角度。所谓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书的典范,正是如此。
  •     第十章《拒签对德和约》 总统徐世昌和代国务总理龚心湛各打“算盘” 在巴黎和会签约前两天发出“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的电令 但这其实是一条废电 保证代表团收到时恰好过了签约的时间 一来对于公众舆论有个说得过去的交代 二来又故意不让代表团即使收到 这样无须承担拒约的责任 又可保留与列强周旋的余地 至此 签约还是拒绝 最终决策权不在北京而在巴黎了(209-216页)
  •     本书帮我理清了很多1918—1919年国内外政治错综复杂的事件,很赞!
  •     1.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政客的地方,那简直就是太平洋了。2.百年以来,中国的民意向来是各路政客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好途径。3.国家实力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外交手段不过是用以锦上添花或者雪上加霜罢了。
  •     考证很精道。
  •     每段历史都应该去细读,然后发现,你所知道的历史都是政治修改过的。。
  •     史料收集和分析水平很好 D829/7461 参考
  •     过去我们受到的教育基本都是“脸谱化”、“标签化”,本书冷静客观的将我们带入1918-1919年那段政府,北洋政府期间群星璀璨,牛人迭出,在文化是好事,在政治上则派系林立,不管是台上还是在野,均很难做成事情。破易,立难;批评易,建设难;以至于靠批评而博名。陆徵祥退出政坛晚年在比利时当神父,让人不胜唏嘘。
  •     逻辑调理非常清晰,组织史料能力极强,读来好像小说,线索四伏,趣味盎然
  •     四星到四星半之间。
  •     唐著重外交,邓著重国内政治。邓著的分析要比唐著精彩,对外交史实的梳理也不比唐著差。
  •     叙述清晰,史料连贯准确
  •     四星半。对民国初年的研究虽不如国共政争般微观深入,但仍然是提纲挈领探骊得珠的好作品,尤其是旧官僚在新时代的众生相,以及从一干庸才中脱颖而出的顾维钧、吴佩孚二人让人印象深刻
  •     陆徵祥与顾维鈞对比真是鲜明
  •     这种肆无忌惮打人教近代史脸的书是怎么出版的,这么个时间出版还是社科文献出版社,是借古讽今么!!!签字前对各人小算盘的描写很值得一看。
  •     筆力勁悍
  •     笔墨横飞,大气磅礴,可读性强
  •     几乎忽略十年来海内外的相关研究。或如作者所言,就是把二十年前压箱底的稿子重新翻出来出版而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