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镜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9
ISBN:9787508641799
作者:郑也夫
页数:228页

作者简介

《语镜子》是一本语言文化类杂文集。作者郑也夫自如出入于语言学、社会学、生物学、历史学诸多学科,语言材料随手拈来,从法国大革命对语言的大规模清洗,到“文革”贻害至今的语言烙印;从官腔、黑话、国骂粗口,到长满荆棘的民谣、具有美学意味梦幻般的儿歌等,无远弗届,全书用语言现象折射社会万象,从习语改动窥见世代人心价值变迁,既具独特的学术底蕴,又不乏趣味畅读性,是一部有趣有益的语言新知佳作。

书籍目录

序:语言,社会的舞动(阿城)
自序:我乃侏儒,它是富矿
编一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
语言,活着的历史
语言,民族特征的写照
方块字——中国文化的脊梁
语言的强制力
语言,中华民族的审美主弦
语言社会学的视角
“吃了吗”——民以食为天
“好天气”——可望发扬的遗俗
“谁?我!”——封闭的社会
兄弟伯叔——人伦之秩序
“哥儿们”——关系之网
“先生”-“同志”-“师傅”——鄙俗化过程
学术著作中的“先生”——真理面前的不平等
“老张”与“小张”——老人的统治
“张老”——势利的恭维
“爱人”和“气管炎”——称谓变革与妇女解放
“长”字满天飞——官本位的社会
“爷”的变迁
“棒”——性崇拜之痕迹
“他妈的”——移情的心态
“撑的”——饿人的文化
“新鲜”——保守社会中的咒词
“革命”——现状的守护神
“红”与“黑”——意识形态的社会
“砸烂狗头”——“文革体”语言
“劳逸结合”——为尊者讳
隐语大泛滥
民 谣
“沙发”、“干部”、“胡萝卜”——外来文化的印记
编二 粗口·俗话·联语·儿歌
商标与人名
仪式语言
沟通与误解——语言是双刃剑
保护方言
关防暴客来
“牛逼”不是京骂
朗诵的用场
语言产生之猜想
语言是本能
“被”字声中听惊雷
“恪”字后面的俗人心理
谚语——各说其理
儿歌——玩之天性
联语——礼之上品
参考书目

内容概要

郑也夫,1950年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7月离校赴北大荒,务农、造砖、伐木、采石、教书,逾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读书。1979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获哲学硕士。1985至1986年在美国丹福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先后在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供职。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曾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却有洁癖,若游戏规则不公正宁可不参加。青年时代思想步入异端,终生绝缘于正统。微染自虐症,少时习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以争辩为快事,虽对事不对人,却常常得理不让人。


 语镜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其实以前很讨厌那个“逼”字,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后来,类似的词语被更多的人用了,比如TMD,TNND,草泥马,尼玛等等,自己也不得不用了。这就是顺应潮流。因为别人用,你不用,亲近感便没有了。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彼此心灵交流的通畅,不得不用。你的朋友买了一个新钱包,若想夸奖,怎么办?哥们,钱包不错。哥们,你欣赏水平真高。哥们,你真有眼光。其实,千句万句,不如一句:哥们,逼格真高!关于苏轼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苏轼对佛印:“我修行时,观君如一泡屎!”而佛印却说:“我参佛时却看君是一尊佛!”苏小妹的解释是:心中所想便为外物所化,即:佛印心中有佛,东坡心如臭屎。从这个故事中可见,苏轼骂人也不怎么样,还要带一个脏字,当然佛肯定要更胜一筹了。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现代人的水平简直可以同佛相比:苏轼,我去年买了个表。不知苏轼大文豪在天有灵,是否能听懂。
  •     看到作家阿城为这本书写的推荐序,他说,看也夫的文章,又心酸,又快乐。摘记全文:————————社会学说起来是一门学问,可以研究得很深而且奥,达到我们一般人完全不懂的地步,但我非此界中人,所以心目中的社会学家,是一种达人,表述亦非常通达,读者会随时悟到自己的日常经验:啊,原来如此。也夫是我很关注的此类学者,这次他集社会语言搜集和研究的文章成书,当然是我非常关注的事情。中国的社会学资料非常丰富,例如《二十五史》若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就是两千多年的连续性的社会学资料。中国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了社会学的学术领头人,例如陶孟和、潘光旦、费孝通、吴文藻、林耀华等诸人,与世界社会学科衔接紧密。虽然社会学在中国断过三十年,但中国老百姓久经沙场,无论生灭,总能留下入骨的言语,让当时的人和后人会心彼时的好恶,也留给也夫这样的学者浩瀚的材料。看也夫的文章,又心酸,又快乐。我一直认为东北人会说话,去了东北,才知道他们冬闲时间长,炕头时间多,一件事,嚼来嚼去,锻炼成精。我体会这就是现场修辞,后来发现修辞的高段都是人精,即体察人情入微者。老话说人情练达即文章,让我明白文盲不是文字盲,而是人盲,不懂人的关系的勾连变化,是文化盲。所以很多学者的文章我看下来,感觉是文盲状态。也夫我看就是人精,所以他对社会语言作社会学的研究,体现出他对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互动的敏感入微,分析的结果让我们对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的构成有活泼的认识,意义涌出。20世纪初,有白话文运动,后来有人不满意,例如鲁迅,于是极端到大众语的程度,即我手写我口,其中有浓厚的民粹意识。现在到了网络、微信时代,才看出来最生动的状态是书面语和口语再加上图形符号的组合,例如“囧”的使用,“囧”本来已经是个死字。也许也夫已有分析妙论,让我们继续追踪也夫的文章。
  •     郑也夫教授最近刚出了一本书《语镜子》(中信出版社),探讨的是语言与社会制度、人情心理的种种关系。封面上的一行字诠释了该书的主题: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据作者说,文集最初定名为《语镜》,担心读者以为是“语境”之笔误,干脆写成《语镜子》。虽已更名,但音之相同仍令人想到“语境”,别生一番滋味。你想啊,理解一句话我们要看语境,从中学时代就有老师教我们要“结合语境”,但是如同郑老师书中所说,任何“一个社会广为使用的词汇实际上已被众人有意无意地推敲、琢磨、比较和筛选过了。它必然是高度适合于人们每每逢到的社会场景,必然简练而又恰当地表达出了人们在这种社会场景中所要表达的情愫,也必然暴露出这个社会的结构和其价值观”。因此,可以说,语言这面镜子,折射的是高度适应它的“语境”。中国的独特语境下,自然产生了映照其独特性的语言了。“语镜”所映照的,实际正是“语境”啊。作者在序言中确定的主旨是“认识社会和人的行为方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者却是“跳出三界外”,绝不干自设牢笼的勾当。用一个学生赠送联语中对其人格的概括:“读书无类,治学无派”。这种风格使得本书很多文章难以归类:历史,语言,社会,生物,或许都是,又都不是。正是这种治学风格使得本书在关照语言问题时体现了鲜明的个人特色:旨在解惑,不重体系,没有大话,讲的都是和你我息息相关的小道理。探究小道理不等于缺乏大关切。这大关切从作者对官话套话的探讨中可见一斑。当今时代,借助互联网之力,新潮词汇井喷般涌现。作者以其慧眼独独挑中“被”字。作者在该文中说:“不知牛年何月何日,‘被’字完成了一个刁钻的组合,由一民间异人当作‘飞去来’掷出,数月间,四面回响,八方共鸣。被就业,被捐款,被自杀,被幸福,被小康,被增长,被自愿,被失踪,被开心,被代表——这一词法被迅速克隆,令人目不暇接。我以为这是09年新生词汇中最智慧者。其深刻的社会含义,不是‘被’的词法,而是其共鸣和复制。”更特别分析了“被字族”中的尖端“被代表”:“代表众人的利益,难乎其难。人的性情不同,有人喜甜,有人好辣,有人乐意开源,有人愿意节流,有人吃光花净才过瘾,有人省吃俭用不消费。人的角色不同,资方和劳方,商家和顾客,医生和患者。人群中有上百种追求目标,追求每一目标都有上百种手段,叠加起来有上万个选择。代表大家利益者,该怎么运作,该怎么伺候?谁是优先的?谁是可以委屈的?受委屈的被代表了吗?现代社会中,全方位的代表只好蜕变成一时一事之委托性代理人。……‘被’之合声是权利意识领地的报春惊雷。”一个字词的流行有其偶然之处,但不容小觑的是让这个字眼得到广泛认可的社会环境。一个社会,注定是先成就了某种怪诞现象,后才可能让概述了这一现象的特异词汇大红大紫。很多看似“语言”的问题,单从语言学的角度几无争论的空间,而挖掘出背后的社会心理,可以柳暗花明。比如该书中对陈寅恪名字中“恪”字读音的讨论,实属另辟蹊径:“que是恪的地方音,有人说是客家话的发音。为什么地方音很多,大家将一个字典上都没有的发音独独用在中国现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身上,几乎看不到如此方式用在别人的姓名上。我以为,首先是“套近乎”的心理。que是陈先生家里人称呼他时的发音。最亲密的朋友跟随这种发音是颇可理解的,是亲近、不见外的表达。而更外一层的学人,未必能出入陈宅,但能够频繁地听到寅恪密友说‘寅恪’时别具一格的发音。最初听到必会诘问,答复是:人家家里就是这么叫的。于是有了发生学的第二层理由:向他人显摆——我知道大师家里的事情,你们不知道;学问大的人如此读这个字,这么读是有学问的标志。一个字典上没有的发音飞落到最伟大的学问家头上,决非偶然。对大学问家的敬畏、高攀、套近乎、吹嘘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来往、乃至近乎迷信的崇尚,都有庸俗的一面。但是在一个扫荡和打压文化的年代,即使是硬币的丑陋一面也发挥着积极的功能。”如此已经追问到人性中势利的层面。岂止读音,就是字形,也可能受到权力、地位的影响。据说前总理朱镕基先生的“镕”字,原本并不“合法”。在权威词典中,“镕”作为“熔”字的异体字而存在,1955年底颁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明确规定,被放在括号中的异体字,“从实施日起,全国出版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但是到了1993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作出了一个《关于“镕”字使用问题的批复》,“镕”字获得正名和承认,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不同于“熔”字的正规汉字。字音与字形,皆随人贵也。作者说:“一个被偷换了概念的词汇在无数次的使用中会使人觉得它的含义就是目前的样子。”作者雄辩地指出,“革命”一词在近百年来经历了从狭义的“不满、变革”变成了广义的“好、正确。……提倡节约,非要说‘节约闹革命’,‘过日子’竟也冠之以‘革命’。……(再往后)大家私下议论某人革命,竟指的是他不近人情。”如此庸俗化的过程将“革命”彻底变异。其实不止“革命”一词有此命运,“改革”一词也在经历类似的路径。作者在天则所的一次演讲中说:“改革这个字眼甚嚣尘上,极为时髦,一番又一番,一出又一出的讨论会在伺候着。……如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意思是三十年一直进行着,我不承认,我认为有几个阶段发生了改革,推动了一桩或几桩事情。是不是贯穿了三十年?没有的事。”讨论革命和改革的虽众,但从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词语选择方面入手的大概不多,这种分析着眼处细微,但落脚点有大的关怀。借用作者在书中的一种说法,我认为评价一本思想著作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读得懂,二是想不到。读得懂才能易理解,想不到方能有收获。然而时下学术圈——尤其是社会学圈——更常见的要么是那种读得懂同时想得到的“大白话”,要么是那种想不到但是也读不懂至少不易读懂的“天书”,这样的作品显然无益于学术思想的传播。然而,郑也夫的作品,即便是最严肃的学术著作,譬如《信任论》,也是不难理解的;而他看似随手写就的杂文随笔,譬如这本《语镜子》,也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思想收获。张龙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社会无学
  •     not bad
  •     前半部分文章更好,后半部分偶尔陷入一些情绪中,抛开语言谈社会,失了卖点。
  •     脑洞大开
  •     有趣,有内容,颇堪玩味。语言永远不只是语言学的范畴,而是整个社会学应该探讨的。
  •     十分有趣的一本书。有点小顽皮。整体上的三观很吸引我。比如说方块字维系中华民族啊,生殖崇拜啊。
  •     3.5星吧……其实有些过于正经的文章不收也罢。我最爱看的是他那些锋芒毕露的批判现实文章,在谈论当代中国的时候,“语言”实际上是个重头戏,也夫君的选点很好,可惜相比直面教育问题的那些书,这一本还是显得平淡了,没能将他寸铁杀人的长处发挥出来。
  •     西方学者用一些更加通用的词汇在讨论类似的现象,话语,语言,修辞……郑老师用的咒语,黑话,官话,俗语,其中的况味真是难以言说。
  •     很喜欢这本书的前半部分 很多话题我一度也很想写 但终因为懒且笨放弃了 做了很多笔记 其实值得一买。
  •     前面有启发,但是更适合非专业读者科普之用。后半部分都是文章拼凑,几乎读不下去。
  •     “语言社会学”与传播学。有些是费孝通《乡土中国》的观点。编一精彩,编二平庸。
  •     语言所反映的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形态
  •     戾气好重,好不容易扯到一点有意思的东西立马就开始瞎吐槽= =我觉得搞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不至于观点这么极端啊。比较起来稍微有点水平的就是扯了点乔姆斯基,维果茨基这些人提出的的语言学入门常识。好吧,多多少少还是介绍了点社会语言学知识。
  •     3.5 前半部分撑起了这本书
  •     读也夫先生的文章,着实有趣。知识面广,随心所欲,心情舒畅。最后的联语篇让人惊叹,现在撰联的人很少了,玩文字游戏的人都有别样的魅力。
  •     《“恪”字后面的俗人心理》挺有意思
  •     2016/03/27 Kindle CN on the train from London Kings cross to Edinburgh
  •     短篇集结,感觉没有特别新的看法
  •     阿城推荐的,结合那句“方言是土里长出来的语言”,实在是贴切。
  •     编一比较好看
  •     挺好玩的一本书。从语言看社会的文化。就是很多文章可能成文较早,选的例子时效性已经不强。
  •     参照“恪”字后面的俗人心理一文,是否也可用于钱锺书的“锺”字?
  •     前半本有生趣,后半本凑字数。
  •     最后一篇文有凑字之嫌,不过瑕不掩瑜。
  •     厚度不能代表力度,但是可以折射力度。 太薄,且后半部分有凑数之嫌。
  •     从语言的棱镜里折射人类社会的光,很有意思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其中关于谚语的一篇尤其发人深省。一个槽点是最后那篇关于对联的文章太长了,而且对我来说不那么有趣。
  •     很有启发,语言是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是什么?
  •     很不错,平常话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