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书评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229060367
作者:方方
页数:200页

万箭穿心,笑泪以对

这篇文章,是书评和影评的合一体,因为是在阅读了小说和观看了电影以后才写的,书与电影的主题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上略有差异,引发的感慨也类似,合在一起并不突兀。书和电影都很好,推荐一看。方方是我非常喜欢的女作家,和池莉一样,写活了武汉。武汉这个城市,因为有我的亲密战友秋叶一家住在那里,所以对我来说也是个有特殊情感的城市。2月12日,在NUS的自习室,我本来展开另一本书,突然间想到李一夕同学推荐的《万箭穿心》,就问他要来看,他的宿舍很近,于是去拿了来,阳光充沛的自习室里,一口气读完。百味杂陈。2月15日,看了《万箭穿心》的电影,还是百味杂陈。看到李宝莉收拾东西离家的一幕,不禁落下泪来,她很平静,然而那种平静,比之前的闹腾更有力量。好的小说和电影是把人带进一个情境,好的角色是立体的,丰满、鲜活,不脸谱化。小说中的李宝莉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这不只是武汉特色的泼辣女性,也是中国部分传统女性的缩影,美貌、火辣,咋咋呼呼地活,训丈夫训儿子训外人,对公婆冷脸子,心里却是热的,照顾得无微不至,没文化有劳力,坚韧而又强大,有极强的原始生命力。没知识的人,往往也就不会悲春伤秋,不会考虑太多的里子面子问题,说不上情商,遇到生活的难题,像蛮牛一样闯过去,日常的生活,也像蛮牛进了瓷器店,打落一地的碎瓷,一地鸡毛,她也能够收拾起来,只是需要付出青春、情感等作为代价。颜丙燕的演绎很好,演活了李宝莉。武汉是个奇特的地方,三江交汇,夏天奇热,有小火炉之称,武汉女子性情直爽,动不动就是老子(这些话用武汉说来毫不突兀,用普通话讲还是多些文气和不协调)。人的性格铸造自身的命运,李宝莉的性格源于母亲,在这部小说里,女性的形像明显比男性丰满,男性方面,不管是李宝莉的父亲、马学武,还是儿子小宝,都是有些畏手畏脚的,施展不开,太多在乎,就会被绑缚住。马学武的变化,固然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忍终究有尽头,但也因为地位的变化,他的死,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懦弱,以死作为抗争,也以死作为逃避和报复,年迈的双亲、幼小的儿子,全都抛下,李宝莉可以毅然决然地出卖劳力,他做不到,因为还有面子。李宝莉有美貌,但是不要面子,她就像一尾活鱼,就算上了岸,也能够挣扎着找到水。只不过,她的悲剧在于,太活在自我的世界,不清楚外界的变化。马学武变了,她没感觉到,世界变了,她也没有感觉到,她是憨直的,一门心思地用肩膀挑起各种货物,穿行街巷,她以蛮力赚钱,用不上头脑,物流终究会取代扁担,她也不是不知道,但她无能为力。她不知道如何经营家庭,只念着当初马学武如何求自己,但是这样刻舟求剑的情感观,是作不了用的。面对马学武的出轨,她选择的是报警,马学武的崩溃,是双重的结果:知道妻子的作为和下岗,其实又以下岗为甚。小说虽然不算长,但是信息量很大,情节也很丰满,一些细节非常到位,十年的跨度,有清晰的交代,小宝的成长和变化,也都有交代,电影中这部分处理的很牵强,所以故事到了后来,明显有些牵强,如果十年间有些闪回,哪怕这个闪回是在万小景的倾听或观察里,故事也可以更好。书中,为了支付儿子的学费,李宝莉没日没夜地干活,仍然无法满足儿子的需求,只好去卖血,在电影中砍去了这个部分,人物的悲剧性不能很好地展现,建建这个人物的设定也和小说中不同,其实最后建建来接李宝莉这个,并不算好,小说中李宝莉离开了自己为之奉献多年的家,离开了儿子,融入沸腾的汉正街,其实也代表了某种独立,但电影的处理削弱了这部分的意义。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人,让人爱恨交织的生活,都是这样的,生活充满快乐也会有万箭穿心的时刻,说是风水,并非没有道理,因为风水决定于人心,李宝莉说,难道住在这栋楼上的住家都会有事?每家都有大大小小的麻烦,归诸于风水未尝不可,但面对生活,是过成万箭穿心模样还是万道光芒模样?这个说是取决于自己,但自己又往往又不自知——有多少人在看书看电影的时候面对李宝莉情绪复杂,而在生活中自己却又是李宝莉的?但如果读完书看完电影,开始迷信风水,这肯定是走上了歧途。李宝莉和她的母亲,所代表的是女性强大的生命原力,她们用自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她们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虽然这个方式不见得惹人喜欢。人生没有太多如果,不是慨叹几句“李宝莉如果能够这样”就好,李宝莉自己也说,如果当初答应了马学武的离婚要求,也许都会过得很好,但时光不能回头,如果马学武不死,她也不会背水一战。《万箭穿心》写活了小人物,他们可能没有尊严,可能精神追求的层次仅限于看肥皂剧,但是,这也是他们的生活,在背后,有他们愿意为之牺牲血汗去付出的其他,比如家庭,比如儿女。他们在大地上奔忙如蝼蚁,他们是卑微的也是可敬的。也许他们的付出并不能赢来所得,最终可能沉寂下去,甚至如同2010年的一则新闻,一位五十几岁的扁担,在扛过一千五百公斤大米后,疲累地倒在推车上休息一下,然后长眠不起。生命的形态是多样的,生活的艰辛也是不须置疑的,在书中电影中,需要去面对的故事情节,在生活里也是如此,在每个人自己的生活里,其实不是要选择做李宝莉还是马学武,而是要选择怎么应对生活。是隐忍着退缩着逃避着甚至放弃生命,还是咬紧牙关勇敢地冲锋,就算万箭穿心,也还是不失强悍的生命力?

典型的方方

方方的书历来比较阴暗,和同城的池莉相比,方方就像一把手术刀,把生活一点点地剥出来,摊晾在你面前。不错,方方想写一个女版的“富贵”,但是家庭地位的冲突和社会的动荡不可同日而语。方方试图想表现一个宿命的命题,但是对于宝丽的家庭有基本上没有太多话语。不过,依然喜欢方方,她就像周星驰把小人物的悲哀无情的暴露并加以嘲笑,方方的人性的残酷也全部暴露,让你在阅读之后有一种珍惜自己生活的庆幸。

读者也是万箭穿心

先看的电影再看的小说。天涯上还有一个贴子,是关于电影的,里面也有不少精彩的评论。看电影的时候,既同情李宝莉,又憎恶她蛮,看完后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得体的女人。可是再看小说,我的心也跟着宝莉万箭穿心了,心也是冷透了。李宝莉毁就毁在她这张嘴上,心比菩萨,嘴若利刃,把别人的心剐出一道道沟又想贴上去抚平可就太难了。中国人不就活一张嘴一张脸,宝莉把别人的脸撕烂绝了别人的路,有这下场说实话也不能说不是报应,可这结局又实在太冷,冷到骨头里了。中国还有句俗话,好死不如烂活。子孙满堂是个活法,孤家寡人也是得活。纵然伤痕累累,万箭穿心,李宝莉这个武汉女人还是会努力坚决地活下去!

李寶莉和馬學武的七宗罪

讀完小說,很是唏噓,誰有錯呢?命中註定,萬箭穿心。美麗。如果李寶莉不是美麗,馬學武也不會看上她,他也沒有必要忍耐這樣一個女人,李寶莉自然也沒有吵吵鬧鬧的權利。如果那只是一張普通的臉蛋,也許李寶莉會有很好的性格,沒有驕縱和野蠻,也許會有一個更加平常一點,更加瑣碎一點的生活。只不過,還是不要說紅顏禍水,就算放下了扁擔,扛起別的東西,又有區別嗎?李寶莉的美麗有錯嗎?馬學武喜歡美麗的女人,這又有錯嗎?不過是命中註定,萬箭穿心。 財富與地位。馬學武的變心太過正常了,如果有能力去擁有更好的東西,爲什麽要被道德捆綁。金錢常常會改變人心,既然不必忍,那就不要忍。於是,一旦他喪失了支撐他不必忍的條件,也就是財富和地位,回到了小車間,他就只能繼續忍。我始終覺得,跳江的原因下崗大於出賣。因為下崗就意味著財富與地位的喪盡,便意味著永無休止的躁動。從前能夠忍耐,不過是因為相信忍一忍總會過去的,而下崗后彷彿就更加看不到忍耐的盡頭在何方,好累。愛情。李寶莉如果是愛馬學武的,她就不會去打那個舉報的電話,馬學武就不會身敗名裂。馬學武如果是愛李寶莉的,那就不會有外遇,不會要離婚,李寶莉就不會狠下心做出這樣瘋狂的事情。他貪戀她的美貌,她貪戀他的學歷,好像是一場交易,各取所需,卻從來沒有人關注,夫妻之間,是否有過一絲的愛情。馬學武給李寶莉寫過很多情信,那好像也就成了一種手段。沒有愛情,這是彼此的悲劇與苦難的源頭。哪怕愛情會有保質期,但是沒有愛情就衍生不出責任與擔當。一旦美貌不再,就有了出軌,一旦失去婚姻,就有了出賣。親人。 李寶莉是因為兒子而轉變的,李寶莉能夠忍,就是因為兒子。兒子卻因為馬學武而痛恨李寶莉。馬學武沒有在意兒子就去自殺。如果沒有這個兒子,也許李寶莉不會去忍耐,就不會吃那麼多苦,而且心甘情願。這個小寶真的太狠了,哪怕害他沒有爸爸的元兇確實是李寶莉,但他爲什麽從來沒有責怪出軌的馬學武。李寶莉說,就當自己是來還債的,那麼小寶和馬學武欠下的債更多,他們要在下輩子去慢慢還,就像李寶莉日日夜夜扛起扁擔。知識。爲什麽馬學武有文化,小寶有文化,馬學武的父母也有文化,但是卻釀造了這麼多的悲劇呢?我想責備知識,它不涵蓋道德與擔當,不涵蓋真善美,還有寬恕。有學識的人卻沒有情感,有學識的人依舊冷淡。考思想品德的時候,小寶是怎樣想的呢。李寶莉欠下的債理所當然去吃苦,這是知識教育他的嗎?沒有寬恕能力的人,自己以及身邊的人都不會幸福。如果知識能夠教會讓人去寬恕,去原諒, 那就不會有萬箭穿心。忍耐。忍耐有時候並不是一種美德,因為忍耐,縱容了一個美麗去犯錯,縱容了親人去犯錯。我並不相信前世來世,沒有人是生下來就要去還債的。如果馬學武不去忍耐,早一點爆發,就離婚了,他同樣也可以當上主任,住上好房子。如果李寶莉不去忍耐,就不會有那樣白白吃苦,看不見回報的生活,可能還可以另外再嫁一個好人家。忍一忍就會好的,未必就是一種正能量,可能只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悲劇。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罪,是命中註定。我雖然不相信前世來世,但是我相信命。總有幾根箭穿過人心。哪有那麼多的幸福,只有很多我們都看不見的眼淚。 2014年1月22日寫於家。

生活的面目

女性要有安身立命的本领,不是李宝莉那样数年如一日忠诚于扁担女这份压榨身体的活计,不是万小泉那样全凭养小三小四的丈夫养着,连帮助好友都是靠介绍男人给对方依靠这种法子,从这种层面来说,当真是人以群分,这对好友缺乏成为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眼力与本事,同时也说明美貌妥妥的随着年岁快速贬值,尤其是对于没有内涵的女性。书的前面小段清楚明白的展示了李宝莉和马学武这对夫妻严重缺乏共同共通的东西,后者敏感,当蝴蝶翅膀扇动,干脆利落的去死了;前者钝感,被生活粗暴的磨砺,被儿子排斥记恨,对年迈的父母无力尽孝,可怜可悲又可恨。

命由心生 莫怪风水 从电影到原著 也谈《万箭穿心》

导语:儿孙满堂也好,孤家寡人也好,你都得自己把人生走完。生活就是这样的。——方方《万箭穿心》由王竞导演的电影《万箭穿心》在2012年的11月上映。那一年,大部分观众的眼球被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和陆川的《王的盛宴》吸引。没有国际大腕和超级明星,这部小成本国产电影并不被太多的观众所知。而在2013年,却是电影《万箭穿心》逐步走入人心的一年。颜丙燕凭借饰演李宝莉一角斩获“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 最佳女主角奖 ,并摘得“2013年第十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影后桂冠。与此同时,电影改编自作家方方的同名原著小说《万箭穿心》也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最佳影视改编图书奖。故事从李宝莉一家搬进风水不好、被誉为“万箭穿心”的新房子开始,拉起了李宝莉十几年不幸生活的序幕。李宝莉的丈夫马学武是一名国企厂主任,新房子是单位分配的。搬新家时李宝莉已经是一名下岗女工,只有小学学历的她下岗后在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卖袜子。即便如此,李宝莉却仗着年轻时漂亮能干,处处凌驾于曾苦苦求婚的丈夫马学武之上。她的性格过于不饶人,嘴上的厉害让马学武日渐陷入生活的压抑之中,并不顾忌公婆的存在和儿子的感受。马学武自觉没有男人尊严要离婚,李宝莉万分不解暂时收敛了脾气。疑神疑鬼跟踪丈夫却发现他与女同事秘密开房,震怒心碎之下打电话报警举报,马学武和女同事在旅馆当场被抓,家丑外扬,他从厂主任降级到普通的技术工人。当90年代下岗大潮汹涌来袭时,马学武没有躲过也丢了饭碗,在得知是李宝莉报警举报之后跳江自尽。上有老,下有小。马学武的死并没有摧垮李宝莉,她坚忍地挑起了挣钱养家的重任,到汉正街做起了女扁担,替死去的丈夫尽责。但一颗仇恨的种子却已经在儿子小宝的心里萌发。李宝莉万万没有想到,她平时呵斥丈夫、泼口大骂、驱赶婆婆的形象早已深入儿子的心。在失去父亲的刹那,儿子小宝对于母亲李宝莉除了怨恨,什么都不剩。她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卖苦力,挣的钱全给了婆婆贴补家用。儿子生活念书都是由婆婆来照顾,从小学到高考,李宝莉根本没有参与到儿子的成长中去,更不会有与儿子倾心交谈的机会。她既是母亲,又似乎只是这个家里的苦力长工,贫穷的生活让她顾不上那么多,挣钱是迫切不能停下来的,哪怕是去卖血。顺着李宝莉生活的脉络,《万箭穿心》的创作,原汁原味地将那些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小人物角色一个一个带了出来。做厂主任风光在家窝囊的马学武;嫁给爆发户、忍受丈夫打骂出轨的闺蜜小景;住一晚只要一块五毛钱宿舍的女扁担何嫂子;替人顶牢饭换50万救母的混混建建;唯成绩论马首是瞻的高考火箭班老师,甚至是那些搬家的工人……每一个人物都被刻画的鲜活、真实,每一句台词都犀利有重量,每一处对生活的描写都脚踏实地。在《万箭穿心》中,你发现每个人都必须遵从着规矩,小心翼翼地生活。他们内心充满着隐忍,外表必须撑好一把保护伞,哪怕那伞不够坚强。因为如果守不住,再强大的内心都会被攻陷。那个创伤无需真刀真枪,一句无心插柳的话足矣杀死一个灵魂。上世纪 90年代,像马学武、李宝莉这样的双下岗职工家庭有很多。正如李宝莉所说,“这世上下岗的人几多?哪个不难过?哪个不伤心?一难过一伤心了,就都去跳桥?都去寻死?长江里的水是用来喝的还是用来泡死人的?这种男人,根本不值得为他哭。” 事实上,掐灭马学武生活希望的并不是下岗,正是李宝莉的泼妇、叫骂性格。就像电影里一句犀利的话“谈感情,伤钱”,同样,话戳人心,要命!外人三句无心的话戳痛了马学武,要了他的命。一句是搬家师傅说的:“我们虽然出劳力,打粗活,但屋里的老婆都还贤惠,活得比你自在。当了干部又怎么样?被这种女人罩一辈子,比条狗都可怜。”这是马学武坚持离婚的原因。下一句便是通知马学武下岗的厂长说的“到外面乱搞的人多的是,但是被警察抓到的就你一个,你想厂里哪还能留你?”最后一句便是情人告知马学武 “那天报警的是个女的,会不会是你老婆?”马学武觉得人生真是苦,跳江自杀了。同大大咧咧的老宝莉不同,马学武是阴柔软弱的。崔健看完《万箭穿心》之后说很喜欢这部作品对男人的批判。让他联想到中国阴盛阳衰的现象,他们对女性的社会压力和内心微妙的变化并不关心。当灾难突如其来时,他们素手无策,没有能力…影片结尾一幕是个很有趣的比喻,中国男人就像一辆抛锚的面包车,有时候需要女人推一把。是的,《万箭穿心》中的女人比想象中的坚强百倍。丧夫后的李宝莉不但没有哭,反而说“这把生活我总得扛。再累再难再委屈,我都不得去死。我不能光疼我自己。我的命不是我一个人的,我活在这个世上,还有蛮多人需要我。我有责任陪他们一起过日子。我不能让我一屋里的人为我担心为我操心,更不能让他们为我伤心。这世道,男人不晓得讲责任了,我们女人要晓得讲。”可如此坚韧的李宝莉,却被儿子击垮了。儿子小宝很争气,高考得了省状元,在李宝莉看来这苦日子熬到头、喜悦之极的时刻,却也是难以预料、万箭穿心的时刻。故事的高潮冲突仍然绕回到房子,儿子要将李宝莉轰出去,从此不认亲娘。李宝莉痛心疾首、万般不解,也绝不会让世间最亲的母子关系毁灭。可她不知这仇恨已积蓄多年,儿子小宝对李宝莉哭着吼:“是你害死爸爸的,爸爸跳江不是因为下岗,是因为你向警察举报有色情活动被抓,是因为你让他出尽洋相,丢尽脸面,毁了他的前途,却还装作原谅他包容他的好人。爸爸觉得跟你这样的人生活是他的耻辱!所以他活不下去!你害我爸爸40岁不到就命丧黄泉,你害我刚满10岁就没有父亲。没得爸爸我心里有几苦几痛,你哪里懂得?我一生一世都不会原谅你。”丈夫去世十几年来,儿子对李宝莉说过的话,加起来都没有这一次多。却只这一次,有如排炮,生生将李宝莉摧垮,真真应了那句——万箭穿心。回想这么多年来,丈夫出轨,自杀去世,自己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做扁担吃苦受欺负,为了儿子凑学费卖血,这么多苦难都挺过来了。可这一次的疼痛,是难以平复的。小说中,李宝莉回想起父亲说她这房子风水不好,条条马路都跑到家门口的转盘打转,哪条路都像箭一样,直朝你住的楼房射,叫万箭穿心。从自己搬进来,再到被儿子轰出去,每一天的日子都是万箭穿心,万箭由心头穿过,这十几年的时间,心里早已满是窟窿。李宝莉思忖、揉搓着心头的每一个箭孔,回想到自己的儿子从来不像别人的孩子那般快乐、无忧无虑,他才知道,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包括她自己。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开篇名字《万箭穿心》出现时,特意打了一行小字 “feng shui” 风水的汉语拼音。试问,这一切真的全怪风水不好么?记得搬了新房,宝莉对儿子说,你有单独的房间了,爸爸妈妈为你创作更好的学习环境。可紧接着她便开始呵斥丈夫,连带儿子,毫不顾忌孩子弱小的内心是否接受。事实上,无关风水,以宝莉的脾气性格,如若不改是很难让儿子和丈夫有好的家庭环境的。所谓种因得果,李宝莉如此惨痛的半生,很大一部分责任不在于自己么?如果懂得尊重丈夫,不至家不和睦;如果不是眼界狭隘,不分轻重,更不至报警抓夫,毁了男人的颜面;也就不会有半辈子沦做苦力,儿不认母的结局。所谓噩运,到底由风水所致?还是人自身的言行作为所致?或许这就是作品中隐隐暗含,不愿说透却始终不离这一主题的用意吧!电影的改编,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小说原著,所有演员使用地道的武汉方言演绎,十分传神到位。李宝莉看的电视剧是《戏说乾隆》 ,汉正街里每天播放着杨钰莹的《轻轻地告诉你》,郑智化的《星星点灯》 以及尹相杰的 《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等流行歌曲。电影通过这些细节巧妙地勾起了人们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回忆。在地域文化与日常生活裹挟的浪潮里,借由贴在工厂里推进经济建设的横幅,与张也的一首《走进新时代》为背景,带出了整个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变迁,泥沙俱下,震动人心。国企改制,许多工人下岗了,伴随社会转型而来的是时代的阵痛。其中裹挟着家家户户的命运。社会变迁的复杂,同人性的复杂一样,难以言说,也难以盖棺定论。方方写《万箭穿心》将笔触着力在下岗女工这个群体,她们的坚强、乐观给每一个经历了那个年代,现在还深受影响的人以温暖。在方方眼里,李宝莉是不讲究生活品位的,是谈不上文化教养的,是粗粗拉拉的,是高声武声的,是脾气火爆的,是在丈夫面前颐指气使的,是有小小心计的,是平凡而庸常的。但同时,她也是热心快肠的,是刀子嘴豆腐心的,是刚烈坚强的,是忍辱负重的,是孝敬和爱戴家人的,是能把眼泪往肚子吞的,是乐观面对生活的,是敢于担当的,是有大爱和大善的。这是她熟知的武汉女人形象。走到街上,坐上公汽,进到菜场,在武汉,她们的影子随时都在身边晃动,她们的声音也几乎无处不在。像武汉这样一个老工业城市和一个老商业都市,有着无数下岗的女工,也有着无数做小生意的女人。她们像男人一样,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节奏快捷而又市场纷乱的时代艰难的讨一份生活。方方描绘这样一个群体,是因为相信她们中的许多人都遭遇过人生的大劳累和大苦痛,但你看到她们的时候,却很少像小女子一样哭哭啼啼,或是时时露一副苦瓜脸,更或是见人便痛诉自己的遭遇。她们常常用咋咋唬唬的大笑把自己内心的痛楚掩盖起来。顶多说一句,么办呢?天塌下来还不得自己扛?总不能天天哭唦。所以,方方说,有了李宝莉,我的心也变得温暖了起来。面对生活,大家各有各的活法。人生有多少快乐、幸福和温暖,就会有多少辛苦、苦痛和残酷。并借李宝莉之口说道:“儿孙满堂也好,孤家寡人也好,你都得自己把人生走完。生活就是这样的。”本文已刊于 《文艺月刊》

一步一步,万箭穿心

前些年浑浑噩噩,泡在豆瓣上找电影看。无意间就发现了一部《万箭穿心》,刚好那年颜丙燕还凭借电影得了一个影后。当时和闺蜜烦闷得每天都在大学校园里散步,对未来惴惴不安的我还说不想成为李宝莉那样的女人。惶恐之间却也记得清楚,感觉身边很多女人的身上都有李宝莉的影子。李宝莉多爽快,吃完一碗热干面,尾随丈夫捉奸小旅馆,一怒之下报警举报他嫖娼。小说中有一句话这样讲:她知道,自己当年一年之间,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包括她自己。悲剧往往就像多骨诺米牌,命运之手轻轻一推,丈夫和情人被带到公安局,第二天他就丢了厂里主任的职位。男人在外头忍受无止境的嘲笑,在家里终日像一头被鞭打的牛,李宝莉再难听的话都得往肚子里咽。最后下岗丢工作,才发现举报自己的人竟是妻子。眼前恍惚记得自己还是一个穷小子的时候,遇到小学毕业就在菜场卖菜的李宝莉,她是那么的俊俏美丽。心动之下,那些写给她的情书过了那么多年还记得温存的遣词造句。也是不曾想到,李宝莉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通宵吵架。但也知道她是善良人,只不过争强好胜,能让就让着呗,男人嘛。日子一久,也就落下了个“妻管炎”的名头。儿子小宝的诞生让平日吵吵闹闹的生活有了一个欣慰的开口,能让在家不能言说之苦有个寄托。除了妻子彪悍,事业倒也顺风顺水,一路从技术工人升为办公室主任。如若无意外,厂长日后也有可能当当。仕途顺当,单位自然分了房。从新家的窗户望过去可以看到汩汩流过的长江,两房一厅三人住也宽敞,从一个只有中专文凭一无所有的人混到今天,妻子貌美儿子听话,人生也是不错。但人也会变不是。妻子仿佛永远无法体谅你的那些难处,除了吵架就是吵架,虽然长的尚可,但文化素质低。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现在已经是主任了,在外头有头有脸,凭什么还受那个婆娘的气?终于,在新房搬家那天,李宝莉还是那么肆无忌惮的在外人面前跌份,这样的婚姻还有什么意义呢?要不就离了吧。房子不要也罢,下半生活的轻松自在也是一个好选择。何况心里头现在那位温柔体贴,和她在一起的话,一切都是新的生活。不想再面对李宝莉那张愤怒,狰狞,带着一点点丑陋气息的脸了。直到那天,警察破门而入,在情人身上极尽欢愉的喘息,像一曲悲喜交加的调子,轻飘飘地浮在沉重的生活中,转眼就没了声响。从二桥跳下去的那天,或许下着雨,被李宝莉阉割了的男人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有多少这样被女人阉割了的男人,又有多少这样被男人折磨的女人?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碾压,不留下痕迹。感谢方方。

情理。

看电影万箭穿心,总感觉不对劲,能看出是个好底子的故事,但剧情的窟窿又晃晃的放在那里。比方丈夫马学武的窝囊,好赖是个体制下的厂办主任,过了;比方儿子的冷酷和绝情,只一个“十年后”就一笔带过,毫无说服力;再比方婆媳之间的友好和平,有悖人情也有悖于故事前情;再再比方建建和李宝莉的关系,本来是想三言两语要带出来,结果说不清道不明成一团泥水。故事破了洞,人物言行也是一惊一乍,铺垫是做了一些,但是远远不够,于是就激烈又生硬。总的感觉,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冲突,都在合理的范畴内憋不住,夸张出来了两寸。结果就是这两寸,故事看得出是个好故事,人物也都是些有血肉的,只是不耐砸吧,一砸吧就满是狗血的味道。看了方方的小说,才缓过来,李宝莉马学武们自然是活泛了,双方的父母,也不只是在故事里起作用,捎带手也把两个人的性格和出身交代了清楚。就算是李宝莉的闺蜜,也自成一路,全然不似影片里,只起个串联故事的作用。今时今日,要在大小银幕上看到一个通顺流畅的故事,是挺难的一个事。看完电影,再看小说,当然会产生额外的好感,但所有的好感都基于三个字:合情理。小说万箭穿心并不是多惊艳的作品,无非写一个家长里短的中国女人,归拢起来,仍是个性格决定命运的故事。只是在小说里,李宝莉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是合情理的,丈夫的一蹶不起,婆婆的恶毒仇恨,儿子的冷酷绝情,每一个都在嵌在完整的故事里。一个写人的故事,起码要做到的是,言行举止符合人的情理。电影万箭穿心的毛病说穿了,就是把故事里的人当了木偶,随便摆布。像婆媳和睦,像儿子冷血,都没什么铺垫,只拿一个“十年后”省略,那是讲故事人的无能。行吧,一部一般厉害的小说,让我再次困惑电影这种形式存在的必要性,就是这么回事。

人生需要适时归零——读《万箭穿心》

借用书中的一个武汉方言,方方的《万箭穿心》犀利得近乎“残薄”,直抵生活的真相。但是另一方面,作者又借用李宝莉的声音告诉我们:一个女子有多弱小,生活的压力就有多大;生活有多“残薄”,一个女子的能量就有多无穷。生活总是出现许多岔路口,预示着人生有多种可能,但每次选择都是一条不归路,选择了其中一条,就选择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如果当初李宝莉不是因为嫌弃建建的学历低而选择了马学武,那么她也许不用承担这十几年的辛劳,甚至最后被至亲抛弃;如果马学武选择李宝莉不是因为的美貌而是她的人(包括性格、文化水平等),他不会在生活的摩擦中与她渐行渐远……但是谁又敢告诉你,要这样选择,不要那样选择,每条路有每条路的残薄,即使李宝莉嫁给建建,建建十年的牢狱带给她的又是怎样的人生?即使建建没有十年的牢狱生活,建建母亲因为患癌又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艰辛?谁都不得而知,谁都不敢保证另一条路就是一马平川阳光大道。所以生活总是无情的,人要生存,要做的就是比生活更冷酷。即使生活将你压得直不起腰,也要鄙视得啐它一口,在生活面前没有了尊严,那才是真正的失败。李宝莉做到了,生活越让她哭,她笑得越大声。而人生之路又总是孤独的,生活永远是你自己的,没有任何人能替你扛,即使是父母、爱人、儿女,将人生的期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结果就是加倍的沮丧、失落,甚至绝望。马学武在人生路上撂了挑子,他的绝望是因为他将一切责任归罪于李宝莉,当然,李宝莉有她的可恨之处,但这些不成为马学武懦弱的理由。马学武的死、做母亲的责任、做儿媳的责任,使李宝莉失去了自己,她的目标单纯,只为养活四口之家,于是,在亲人的冷漠面前,她唯一做的就是隐忍,唯一的信仰就是责任,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母亲将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儿子,似乎天经地义,但是生活的残酷往往就是许多的天经地义变得毫无道理,再强大的人也有他的阿喀琉斯之踵,儿子的绝情是给李宝莉的致命一击,人生突然被归零。如果说这样的结局是残酷的,或许我们就误解了造物主的本意,如果李宝莉的人生不被归零,如果公公婆婆儿子并不将她赶出家门,而是继续相对无言冷漠无关地生活下去,那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被完全否定完全抹杀,才会有新的开始新的人生,即使这花费了李宝莉十几年的时光,使她从一位光鲜的少妇变成如今年将半百的“扁担”,只要有开始,就不怕晚,从此她可以为自己而活,也只有这样才会活得精彩。走过一个人生阶段便去忘掉它,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而在陷入僵局的生活面前,主动开辟一段新的旅程,也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方式。

残酷的真实

真实,残酷。生活中一点点的期望也能推动一个女人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整个过程让人无法去恨任何一个人,一开始以为男人的错,但后来觉得是不懂事的孩子,最后认定是公婆的无情,然而女主一开始的性子太急才是一切的起点。总以为有个美好的结局结果心情却不好,太压抑。只是期待像女主一样人们,最后都能得到幸福。

穿心的不是风水,是生活

不关风水,风水只是小说的一个由头。也许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电影改编得也不错,精简了头绪,不失小说真魂。作为世相书是称得上优秀的,只是觉得仅止于讲了一个故事,有回味,却还不能令人震颤。也许这样的要求太严苛了吧,伟大的作家到底不是随处可见的。

活在这世上几多人,不都是在残薄地过日子

小说远比电影来的惨得太多,心疼李宝莉命途多舛,又欣慰在故事的结尾重新意气风发挑着扁担在汉口街万丈光芒。有什么可怕的, 啐一口“个婊子养的”,从头来过,日子还不是照样过下去。李宝莉要是生个女儿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想到了希腊神话的雅典娜,因为是从父亲脑壳儿里蹦出来的,在俄瑞斯忒斯杀害母亲一案中,将最终决定票投给了俄瑞斯忒斯,呵,就这一票标志了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小宝的情感实在无法理解,站在出了轨还是玻璃心父亲那一边儿的原因我估摸着就是他本身是个男的,而这小白眼狼总感觉将来会重蹈覆辙他父亲的旧路。

血缘并不能溶解一切,包括仇恨!

电影在很早之前就上映了,可惜没看到。如今终于把原著读完了。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感觉一块大石碎在了胸口,堵得慌!李宝莉是个典型的武汉嫂子,对外泼辣,在家里也不让人清静。不分场合的吼骂丈夫,硬生生地把儿子越推越远。这个女人的作,有点让人忍无可忍。尽管她为了养育儿子把苦往肚里咽,但种在儿子心里的仇恨种子,早就已经萌芽了。如果她一开始选择跟建建在一起,选一个对自己胃口的丈夫,也许日子就不一样了。

我们为文中的闺蜜情谊赞一个吧

翻来覆去看了两三遍小说,简单又坚强的宝莉让人印象深刻。她很真实。很庆幸结局是这样,被儿子扫地出门,快结束被人虐来虐去的日子吧。即便是她年轻的脾气秉性导致了这样的结局,那么她十几年的隐忍和责任也足以弥补过错,就像宝莉自己说的,她和马学武扯平了。宝莉性格好单纯,心里怎么想就马上反应在脸上和嘴上,甚至表情上,其实这样的女人只是没有遇见合适的性格的男人,焉知她会不会幸福呢。也许她的简单直爽会更会得建建的喜欢。其实女主角也还不算命太差,至少有一个闺蜜不论怎么样都不离不弃。来来来,我们为宝莉和小景的友谊赞一个。也是福气,不是么。

命比运差一点

李宝莉是典型的老武汉市井小民。还记得第一次去武汉上大学,第一天就遇到两对情侣在公共场合大打出手,刷新了武汉民风彪悍对我的认知。李宝莉和马学武放在大武汉中,是千千万万对欢喜冤家的缩影——但是他们俩并不欢喜。开头交代了,李宝莉和马学武的关系——下嫁。虽然李宝莉家里父母是下岗工人没钱没势,但是她有颜值。反观马学武,虽然没有颜值,但家里两老都是教师出身,有文化。但在他们俩的关系里,马学武是被李宝莉又打又骂顶着红手印上班的那个人。也许一开始两人之间还存在着美好的感情。但在柴米油盐琐碎的生活中,两人的棱角非但没有被磨平,反而愈发明显、尖锐。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多。李宝莉脾气暴躁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定时炸弹。已经升职加薪的马学武已然无法忍受李宝莉的颐指气使。而李宝莉虽然意识到马学武的地位已不同于以往但仍不改往日的女主人气势。搬家时李宝莉与几个搬家工的摩擦及搬家工临走前对马学武说的那番话(大意是马学武虽是干部却在家里受窝囊气,我们虽是搬家工但是回了家还有人疼。这段话我觉得在文中真的很中肯,是点名道破生活真谛的一句。)让马学武最终下定决心要和李宝莉离婚。为了挽回已经的婚姻,李宝莉跟踪自己的男将(武汉话男人)捉奸。原本我以为李宝莉的火爆性格会捉奸在床,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她打电话报了警,这一发不可收拾。所有人都知道了马学武偷女人,干部职位也没有了,马学武生活一落千丈。就在李宝莉暗自得意生活回到正规时,她又犯了最不该的错误。在马学武忏悔之时一而再再而三地揭他伤疤,纵使马学武愧疚,也经不过李宝莉这样狂轰滥炸。父母同住的过节和面临下岗的威胁让他深陷压力,最后得知报警的人是妻子时,马学武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被压垮,跳江——一了百了。从这个高潮,整个故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李宝莉变了,为了儿子,她只能放下自己的自尊心养家糊口,而面对公公婆婆使的矛盾心理也被她转变成理所应当地负责。然后,这才是这部小说悲剧的真正开始。李宝莉以为自己用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却不知道她和儿子之间已经筑起了不可逾越的高墙。儿子恨她亲手葬送了父亲的生命,恨她欺负爷爷奶奶。而对李宝莉来说尽管她也是受害者,却没有哭泣的权利。最后,儿子出人头地了,有能力持家,却要和李宝莉一刀两断。这是李宝莉受到过最沉重的打击,儿子于她是精神支柱,是她唯一的动力和希望,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人生是自己的,不管是儿孙满堂还是孤家寡人,我总得要走完它。”李宝莉最终接受了现实。青春已经不在,亲情也茫茫,但在命运的洗礼下,她还是那个笑骂声充满汉正街的女扁担。命一开始,李宝莉看不起面色苦菜的电梯工,看不起有千万资产老公的万小景,也看不起爱慕自己还吃着牢饭的建建。然而时境过迁,李宝莉也把自己活成了最底层的人民,甚至比电梯工还“低贱”。万小景总是说李宝莉命贱。“贱”到什么程度呢, 她可以为了养活家人不惜当下身段成为女扁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去医院照顾婆婆(最后差点被截肢),为了给小宝凑学费不惜卖血。她还“贱”在即使对建建有好感,但还是为了小宝拒绝了自己的爱情。小宝不止一次忽略她,她却用小宝学习刻苦来搪塞自己,小宝对她成见越来越深,这样愿打愿挨的李宝莉成就了自己人生的悲剧。她人生的悲剧很大的成分得归咎于自己的性格,对马学武的颐指气使、大打出手,对公公婆婆的恶语相向,对小宝照顾不够耐心细致导致了家庭的破裂。而她盲目的母性之爱又没能让她解开儿子的心结。运但从李宝莉的运来说,相比起她人生要好一点点。当初看房子时爸爸的话一语成谶——万箭穿心。好巧不巧,生活自从搬进了新家就乱套了,李宝莉不止一次觉得宁愿挤在旧屋里生活。失去男将,自己讨生活,被家人冷落……李宝莉经历了太多。好在她一一咬牙抗住,幸运的是,还有万小景这个闺蜜,还有对她爱慕如初的建建。虽然富太万小景和李宝莉的生活千差万别,他们俩的友谊却没有变味。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小心机”变成两肋插刀的姐妹。万小景还带着建建又一次闯进李宝莉的生活。看有有的豆友标题是《总有一个建建在等你》,我也感慨,建建是那个洗尽铅华愿意陪你看世界的人。如果放在以前,那个刀子嘴豆腐心有点高傲却又勤快的市井小民李宝莉,我觉得不值得;但是现在,这个乐观坚强的女人值得那么一个人为她等候。也愿她经历这么多之后,能遇见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尾声 刚开始读完小说,我个人的感觉很压抑。也许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与我的伴侣也有过争执和矛盾,而在家庭中,争吵更是家常便饭。我能体会李宝莉的火不打一处来,也能体会马学武憋屈和无奈,更能体会李宝莉与马学武吵架时小宝害怕无助的心情。这部作品不仅仅展现了武汉的生活故事,也展现了许许多多家庭的不如意。我认为最能避免这样性格悲剧的方法还是有效的沟通——更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读者不难发现,书中李宝莉和马学武没有进行过深度交流,他们之间最常见的只有争执。而最让我痛心的是对小宝的教育,因为夫妻二人的不和睦给小宝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从马学武葬礼上小宝让李宝莉赔爸爸就可以看出那时起,小宝就认为是李宝莉断送了爸爸。而李宝莉当时虽然也意识到了隔阂,却没有做到有效地沟通。(宝莉洗碗,爷爷奶奶坚持让小宝跟他们睡,但宝莉想和小宝睡,增进感情,最后被姆妈一个字劝住了:忍)从此一错再错。看到这样的悲剧我很压抑,也很痛心,甚而认为这部作品是极好的教材。教导人们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但是当我写书评时,宝莉的形象又在脑海中浮现,原本给我不佳印象的那个市井小民好像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坚强乐观的女强人。故事的中心好像变成了最后一节,生活还是要继续,希望永远在眼前的美好憧憬。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吧!附:虽然武汉民风彪悍,但就我在大武汉生活的两年经验来看,武汉人很彪悍很爽快也很热情。最喜欢说“蛮”这个词哈哈哈,问路会说蛮远~吃东西会说蛮好吃~我很珍惜在武汉学习生活的这段时间!

《万箭穿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至少你还有自己

生活,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场中存在。生活本身的定义因生活模式的简单而清晰,那么,重复的方式、生活场的变迁,存在的姿态等等又因其中所蕴含的容量而变得愈加模糊。如果说生活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靶子,靶上的每一圈轮回可以看作众人对生活的期待尺度,正中靶心的那个人必然可视为赢得生活的强者。那么,《万箭穿心》中的女主人公李宝莉在兜兜转转尝试了诸多挫折,虽然万箭都由心头穿过,历经十几年的时间,心里早已满是窟窿,然而在众人看来疲倦不堪的她,最终走上了属于她的生活场。与其说这是命运的捉弄,不如把这看作是一个女人从生活泥淖里摸爬滚打的一段抗争史。李宝莉的生活和成千上万出身卑微的女人经历着同样的轨迹:出生于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母亲工厂下岗后在菜市场卖鱼,父亲体弱多病,在李宝莉拮据不堪时积劳成疾离世。当然,她也有欣慰的地方,母亲是她这辈子最佩服的人,李宝莉一身廉价衣服,却大方掏钱让爹妈在邻居家放手放脚玩麻将,自己在屋里做家务,她觉得这是世上最快乐的事。丈夫马学武曾经甜言蜜语写给她情书无数,让李宝莉抚摸着那些字因而认识到世上有一种最美好的东西叫爱情,他还曾放出豪言“我们屋里不需要道理,宝莉就是道理”。公婆是退休教师,儿子小宝有赖他们的悉心教育,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闺蜜富婆万小景堪称李宝莉的999,她是她全天候倾诉衷肠的对象,也是临时抱佛脚时有求必应的神仙。最令她骄傲的是,在新搬的房子,透过窗口,能望到绵延不断的长江,李宝莉父亲看到能见到四条大道和三条小路有如放射线一样由新房下的花坛散开来,说这是万箭穿心,风水上的禁忌,没成想一语成谶。然而,所有人的命运都因李宝莉一念之间打通的电话而走向逆时针,她跟踪到出轨的丈夫和情人欢爱的“人间仙境”旅店,打电话举报那里有淫秽活动。从此,没有给李宝莉留下一个字,马学武跳江身亡,公婆小宝都和她反目成仇。当全世界以她为敌时,如果不想让脑子想事,手上就得做事。她不得不纵身于扁担生涯,在沉甸甸的来往中感受生活粗糙的质感,像房客一样,除了拿钱回来,其他一切都与她无关。她牢记住母亲的语重心长:这个世上没道理的事比有道理的事要多,而且各人都有各人的道理。人活着,不用去想什么道理不道理。万事万物,除了忍,没有哪个字对她更加刻骨铭心。日子平静得让人只看得到安稳的生活,而看不到李宝莉疲于奔命的劳累。她直言快语的个性成了她命运的包袱,一个人跟自己的天性别着来,是天下最苦的事。因为那份苦,苦的是心。原来在娘家,只要有她,一屋子就只剩下她的声音,说话语速快得像机关枪一样。马学武的突然离世让她没了发泄的途径,李宝莉把自己当成维持一家人生存的支柱,一双腿走无数路,一个月走烂一双球鞋,用不停歇的劳动宣泄着快感。公婆和小宝却不以为然。李宝莉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成才,将自己未来的养老、享受以及幸福,一切的一切都押在小宝身上,她自己的这条命就是赌注,为了小宝的教育讨好公婆,即使热脸贴冷屁股;为了筹学费,不惜去卖血。小宝的沉默最终爆发,揭穿了她深埋心底十几年的秘密。小宝早就与她无了母子之情,从小看她欺负爸爸,跳江不是因为下岗,而是因为他老婆让他出洋相,丢面子毁了前途,却还装出原谅包容他。李宝莉十年间的沉默是在重复着马学武过去的生活,在厂里不想说话,在家里不能说话,马学武将每天的语言都屯集在心,这番沉重如今转移到了李宝莉的心头,人生是有报应的。在本命年那年,李宝莉像马学武没有留一字给她一样,她没有留一字给小宝。还掉了所有债的她,用讨生活十几年的扁担为自己挑了一次货,装着自己的全部家什,身轻如燕。抛下没有臭气的卫生间,没有了宽敞明亮的厨房可以大展宏图,幸福不是房子装修的味道,一块五旅店也可以因为她的到来蓬荜生辉,所有的赌注都输光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顺着时间,回想着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仿佛将回忆当作了针,将时间当作了线,李宝莉一点一点地缝补着心里的箭洞,疤痕累累,但没那么疼了。站在汉正街上听见李宝莉的笑声,就像她爱看的韩剧,悲喜交加,人生是自己的,不管是儿孙满堂还是孤家寡人总要走完它。2013.07.31 现代阅读http://www.readit.com.cn/djxx/cbyxx/2013/07/91151.shtml转载请发豆邮告知,谢谢。


 万箭穿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