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访谈录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49526833
作者:皮埃尔•卡巴纳
页数:352页

后记

写下这个题目,心里立刻生出一点疑虑:会不会太放肆?人和人难道是可以随便相“与”的,尤其是对一些杰出的人?杰出的人只配让我们抬头景仰,而不是与之比肩的。倘若因为我对杜尚作了些研究,张口就说“杜尚与我”,人们就会当面笑话——“什么杜尚与你!有没有搞错?”可我真的想说的是杜尚与我。因为杜尚就一个,他在那里,喜欢他的人,就朝他走过去,凑近了观察。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有一千个观察者就有一千个杜尚。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有证据在这里:我曾看过一盘介绍杜尚的录像带,那是拥有最多杜尚藏品的美国费城美术馆摄制的。看了之后,大失所望,里面讲的全是对杜尚画作的分析,非常技术化,杜尚被当成一个画家介绍着,其中没有提供任何我想看见的东西(据我看,杜尚最精彩的恰恰不是他作画的那部分)。因此我知道了,那是杜尚与费城美术馆,不是杜尚与我。杜尚与我则用另一种方式交往着。人和人相交是要有缘分的,我们对那些已经作古的人心仪爱慕也一样是要有缘分的。我跟杜尚有缘分吗?我不知道。九年前我去芝加哥美术馆,走进收藏杜尚作品的展室时,迎面就遇上他的一件“现成品”——一个木制的衣钩,那种四面张开的,像花朵般的衣钩——用一根尼龙绳四面不靠地悬挂在半空。我的眼光落在上面的一刹那,突然浑身的汗毛竖了起来,活像看见一个幽灵。这非常奇怪,衣钩普通极了,既不怪异,也不凶险,静静地垂在那里,一动不动,许多人走过去根本没有注意。直到现在,我还真希望自己那次是见到鬼了,见到了杜尚的清魂。但我又知道,肯定不会了,杜尚亲口说过的,他一死,就要完全消失,他说:“我并不要另外一次生命或者轮回什么的,这有多么麻烦。”可我为什么如此迷恋杜尚?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有没有搞错?    十年前,当我读到那本《杜尚访谈录》时,便觉得自己乱七八糟的生活中透进了一线亮光。我说“乱七八糟”是毫不夸张的。那时我在美国学校学艺术史,成天通过书本跟无数的艺术家打交道,他们把我的思想彻底搞乱了。每个艺术家都在告诉我他(她)就是方向,他们试图引领我,同时又在彼此争吵,我听听这个,看看那个,谁都有理,谁都不能不理,简直惶恐极了。同时,美国的学院教育不是在为学生们澄清、理顺这一堆乱麻,反而津津乐道地制造出各种理论,并且还互相复制,根本就是雪上加霜。这一切层层叠叠,压得人不能透气……那真是一段非常痛苦而黑暗的日子。现在我不由得常常惊奇,我们人类的教育制度,甚至是我们人类的文明,最让人不能明白的地方,就是不断地炮制大量的垃圾来淹没你,窒息你。在这一大堆吓人的文明垃圾里埋没了多少年轻新鲜的生命,只有天知道。而整个的这一切还在继续有效地运行着,搞乱和埋没其他学艺术史的学生、学者以及无数学习艺术的人和艺术家。    想象一下吧,你赤手空拳,身上没穿救生衣,手上没有罗盘,艺术之海上又常常风浪大作,海岸又遥不可及,你怎么办?如果这时有一个救生圈突然向你抛来,天哪,你当然要死死地抓住不放了。就是像这样,我一把抓住了杜尚,伏在这个救生圈上,我安心了。海上风浪依旧,可已经不在话下,我知道自己再也不会被打沉了。十年过去了。    在这十年里,我为杜尚写下些文字,用尽了我能想到的赞美之辞。那些文字肯定描述了某种美好的东西,甚至能够打动一些人。我也借此获得了一点看待艺术的立场。    比如,有一次我在洛杉矶遇到一位在中国城一家书店里办画展的中国画家,他为能来美国搞画展显得意气飞扬,对我说:“我艺术的使命是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让人知道中国艺术是最高的。”我看着他用传统笔墨和构图法画成的山水条幅,不无惋惜地想:假如他对我说的是,“哎,画了几张画,想到美国来弄点小钱”,我肯定会多尊敬他一点。我还看着他梳得油亮的头发和神采奕奕的脸想,人一年年地长了岁数,有了年纪,肯定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要是做了艺术家,直比普通人又高出一截去了(世人都这么看!),那更该知道自己是什么了。可是怪,别的职业的人都挺本分,偏偏越是当上艺术家的人,越容易忘了自己是什么。艺术家自己,有时还得添上周围的人,都在使劲往他那个自我里吹气,吹成个彩色的大气球,拿在手里招摇过市,觉得挺美。而且,说来几乎叫人丧气,一世界的艺术家都在这么干。美国艺术家吹起他们自己的那个气球来,气还要足,色彩还要鲜艳。拿出去,比如拿到中国去,人人都仰头争看,啧啧称奇。    过去,我也在观看的队伍里,而现在却在手上拿了一根针——这根针是杜尚——逐个朝这些气球戳过去,看着这些漂亮的大气球被针一戳就破,噼啪炸响着,成为色泽黯淡的碎片残骸,落到地上,我觉得很痛快。    还有,看见一位海外艺术家这么自述道:“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断创新,每一幅画都要把自己的才气发挥到底,要跟别人不一样,发挥到淋漓尽致,要精进,要配合社会变迁的节奏,硬碰硬地求精进。画作要有哲理并要求完整。我个人对艺术抱着使命感,这一点一直是我坚守的信念。就绘画表现来说,建立自我特有的绘画语言,并强调时代特有的精神面目,也是我一向执著的。绘画可以提升文化,有使命感的画家在文化活动中是最重要的。”——他说的这一堆是什么?我不懂。可有一点我懂了,觉得自己的艺术重要,是错。就像我们活人,觉得自己重要一样,也是错。    我顺便也懂得了另一点:这个世界其实有两个体系,一个是人设的体系,在这里有一种人为的秩序,什么东西是该抬高了搁在上面的,什么东西是该搁在下面的;另一个是世界的本来样子:太阳照例升起来了,照耀着每一个活动着的人,这些被称为人的生物,有的在种地,有的在修鞋,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掏阴沟……仅此而已。其中没有上面说的什么“坚守的信念”、“特有的精神面目”,以及“最重要的”。说到底,我们全体只拥有一个事实:活着。然后用各种活动去充满“活着”这个空荡荡的大口袋。仅此而已。实际的情形是,知道这个世界“本来样子”的人非常少,数得过来的,老子是一个,他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杜尚也算一个,他说:“活着,画画,做一个画家——从根本上说不意味着任何东西。实际上,在今天事情还是这样。”    谁要是能看清世界的本来样子,我就佩服谁,管他是什么人。    不知不觉,我跟着杜尚,跟到艺术外面去了。我脑子里不再想着艺术这档子事,艺术史对我变得无足轻重。看着人们在这块地盘上争论辩解,我甚至觉得很奇怪——他们在说什么?其实也不必奇怪,在人为的体系里,没一件事不被弄得复杂,你的心思、感觉、精力全要拿出来对付各种主义,选择这个那个立场,搞清这个那个概念。你在里面磨合,挣扎,喘气,大汗淋漓……渐渐地,你就耗干了,像一茎枯草般地倒下,这一生就对付过去了。面对这个惨烈的事实,很自然的,艺术、艺术史就没法重要了。    杜尚其实对艺术没做太多的事(所以他有那么多时间去下棋),他就是在对人生的还原过程中顺手把艺术拿起来看了看,觉得在人为系统中,艺术的地位被抬高得有些滑稽。他笑起来,轻轻地——他从来不是一个激烈的人——在《蒙娜丽莎》上画了胡子。我们糊涂,还以为这一手既轻巧又来事,都跟着学。这太危险了!你穿透过这团错综复杂的人为体系了吗?你像脱一件脏衣服似的把它脱下了吗?如果你没有,就趁早住手,不然,你会显得不光要名,还想不付出劳动就得名得利,多贪呐。    杜尚是最难学的,这完全是一个向内的过程,你要放弃许多东西,然后转过身来,面对你自己。你要练就一副眼光,穿过层层叠叠社会的、观念的、自我的衣服,看清你自己,看清那个叫生命的东西。不然,你做的一切都是白搭——有时比“白搭”更坏,你把水搅浑了!    只要还是站在人为的体系里看艺术,即使一个艺术家“把自己的才气发挥到底,要跟别人不一样,发挥到淋漓尽致,要精进,要配合社会变迁的节奏,硬碰硬地求精进”,他也决不可能成为“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不在这里,它躲在人为体系之外,它在那个本来的样子里。它其实离我们不远,总在那儿呆着,可我们总看不见它。杜尚是一扇朝它打开的门。整个事情就是这样。    问题在于,我看到了这么多,并不等于我做到了这么多。我的思想走在我的自我前面。那个自我看上去远不如思想活泼矫健,清新可喜,甚至还有几分迟钝笨重,阴郁愚鲁,但它沉着地盯着那个欢快前行的思想,一点儿也不自惭形秽。它拿得准,它比那个“小家伙”要有力量得多。    它真有眼力,情况的确如此。    近两年我开始在想,凭什么总抱着杜尚不放?这些年下来,我为杜尚做了点事,杜尚也对我做了点事,现在,咱俩谁都不欠着谁了。就此分手,又体面又合适。再说,我压根儿不喜欢自己总跟人跑,杜尚难道比我多长了个脑袋吗?说起来他并不是一个好画家,他从来不是。他早年留下的习作,每个艺术学校的学生都画得出。他那张著名的《下楼的裸女》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他创作那张画时的1912年,表现运动的观念早已正式提出,而且成为意大利的一个响当当的流派——未来派(1910年);而他表现运动的手法——分解形体——也是立体主义提供给他的,又不是他自己发明的。他为这张画走红,简直莫名其妙。他那点艺术上的小试验其实不值多少钱,有太多的画家比他做得多,做得好。没有他,现代艺术的进程——仅就风格的发展而言——完全毫发无损。就算他那些反艺术的思想珍贵,现在也是尽人皆知,个个都拿来武装到牙齿。没有他,我自己就不能游到岸上去?岸已经是看得见的了。现在我可以撇开他,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我还真这么干了,我开始涂抹一些其他文字,有那么一篇两篇的,还颇能骗人,赚到一点读者的眼泪。我想:“有门!甩开膀子干吧。在艺术上我是熬不出来了,地盘全叫杜尚占了——他可够狠的。可是东边不亮西边亮,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现在,我坐在美国加州某个小城的一栋房子里,跟前是一张书桌。我们的小街静极了,男人们全出门上班,孩子们都叫学校给圈着,女人们被永无尽头的家务事拴在自家的房顶底下。加州的阳光真是灿烂美好,把窗外的一棵柏树、一大丛袅娜的夜来香照耀得熠熠生辉……一切是那么静谧和美,可我忧心忡忡地交握着自己的两只手,对着一杯渐渐冷下来的茶,由衷觉得,在平静如水的生活里危机四伏。往往只消一个念头,就足以荼毒我们不长的人生。这还不是说那些要去杀人偷盗的坏念头,偏偏还是些“好”念头,就比如说想做一个作家的念头。    这个念头让那些我在艺术里批判的一切重新回来了。它们笑容满面,对我完全不计前嫌,它们知道我舍不下这些老朋友。你说,人心究竟是一个什么?它到底能为你储藏多少脏东西?我对此感到惊奇、困惑,而且束手无策。我害怕着自己,可同时却有几分佩服着自己。在艺术界,我大刀阔斧,拿一把借来的扫帚清除了许多垃圾,可是在自己的内心,所有的垃圾原封不动,甚至被打包储存,拉栓上锁。这一切干得多么漂亮,而且神鬼不知。我走在人前,边缘整齐,表情明确。    看来,就目前而言,靠了自己,我还是游不到岸上去。杜尚来过了,又走了。他一走,我被留在了原来的地方,还是那个过去的自己,还是那个有欲望的、一心要了不起的俗物,在艺术界扮演一副超脱的嘴脸,可是跑到另一个地方去故伎重演。我瞧不起这个自己,可不知道怎么才能把自己彻底消灭了,让那个自我死得透透的。我站起来,不知所措地在书房里转了一圈,一圈都是书,可没有一本是我想读的,它们肯定帮不了我。    我只好再翻开那本薄薄的《杜尚访谈录》,头埋了下去,又一次读到:“我反对所有的这些……一种小心翼翼的盘算,一堆非常逻辑化的原因:我是该选择绘画,还是选择别的?”“我喜欢活着,呼吸,甚于喜欢工作。我不觉得我做的东西可以在将来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某种生活: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一个不露痕迹的作品,那既不诉诸视觉,也不诉诸大脑。那是一种持续的快乐。”    我被这些已经读过的话再次感动得眼眶湿润,并且在下面重重地划了线。

作者简介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他的存在却影响了20世纪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在本书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同卡巴纳聊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在这里呈现的,是一个完整、自由而独特的人。杜尚一生致力于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本书所记录下的访谈,或许可以算作他的又一件作品,如同他信手拈来的现成品,如同他的每一次呼吸,这件作品不事雕琢,却必将影响深远。
杜尚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在本书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同卡巴纳聊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本书可谓最权威的关于杜尚的文本,中文版由美术史专家王瑞芸翻译,更附有近七万字的对于杜尚和美国现代艺术的介绍。

书籍目录

001   译者序
004   英文版序一
012   英文版序二
杜尚访谈录
016   一、八年的游泳课
044   二、一扇朝向另一些东西的窗户
089   三、通过《大玻璃》
126   四、我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
169   五、我过的是一个侍者的生活
附 录
204   附录一:杜尚
269   附录二:禅宗、杜尚与美国现代艺术
314   附录三:杜尚年表
324   后记:杜尚与我

编辑推荐

《杜尚访谈录》编辑推荐:杜尚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在《杜尚访谈录》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同卡巴纳聊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杜尚访谈录》可谓最权威的关于杜尚的文本,中文版由美术史专家王瑞芸翻译,更附有近七万字的对于杜尚和美国现代艺术的介绍。

前言

我没有想到,一个艺术家可以活得如此精彩如此自由。杜尚一出,整个西方艺术史被重新改写;学习杜尚,能使我们的生存意义霍然改容。有如此影响的人世间不多,有幸和他接近是我们的运气。    在这本访谈录中,杜尚用对话展现了他自己的一生,这一生是由热中绘画,学习先进流派,后来却又放弃绘画,甚至放弃艺术构成的。可是,当杜尚否定艺术、放弃艺术时,他却因此成为二十世纪最了不起的艺术家。在这里,他让我们第一次碰到了在艺术史中逻辑没法进入的部分:大象无形。    正是在这里,杜尚把艺术的事变成了人生的事,变成提升精神境界的事。在艺术史中,没有哪一个艺术家像他那样,把对生命的思考变成艺术唯一的主题,而且,他为这个主题找到了独特的表述方式——完全放弃艺术的感性美,让它成为服务于思想的工具。    这个人的思想是如此独立,他拒绝接受一切现成的东西。在喧嚣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他如人无人之境,在自己思想掘出的隧道里一味锐进,然后,他抵达了把艺术和人生打成一片的境界。在他的前进过程里,我们孜孜维护的艺术和生活的界限、美和丑的区别、高和低的价值取向像皮屑一样脱落,他的生命因此像一朵清新可喜的白莲。伴随他一生的质疑和种种所谓的倒行逆施,并没有把他扭曲成一个怒目暴戾的凶神,他把自己与社会的对立表现得非常轻松,甚至温润,让我们看到力量的真正品质:无言,甚至无意。    他把这样的两极融于一体的能耐,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大美、至美的境界,它不在视觉的形式上,而在心灵的和谐上,在一种让生命活出了无滞无碍的圆融里。    在访谈录中,有较多的部分涉及作品的制作技巧和艺术流派之间的纠葛过节,可能会让不熟悉艺术的读者感到陌生,从而影响对杜尚思想和人生的感性把握。因此,读者不妨先读访谈录之后的附录,其中集中地介绍了杜尚的艺术和人生,聊可作为访谈录的导读。

内容概要

皮埃尔•卡巴纳(Pierre Cabanne 1921—2007),法国艺术评论家,撰写过关于凡•高、毕加索、德加和立体主义的著作,发表相关文章多篇。
王瑞芸,女,江苏无锡人,1985年获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俄亥俄州凯斯西方储备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现居美国加州。迄今发表的著述有:《巴洛克艺术》,《二十世纪美国美术》,《美国艺术史话》,《通过杜尚》等,在大陆、台湾和海外华文刊物上发表过散文、小说。

名人推荐

我没有想到,一个艺术家可以活得如此精彩如此自由。杜尚一出,整个西方艺术史被重新改写;学习杜尚,能使我们的生存意义霍然改容。有如此影响的人世间不多,有幸和他接近是我们的运气。——王瑞芸这位当代艺术中最多姿多彩、最扰乱人心的发明家愿意这样深入地、长篇大论地对人阐述并解释他的行动、他的反叛、他的感受和他所作的选择,这还是第一次。——马塞韦尔 (Robert Motherwell)杜尚可以成为一个君主,他会在兰斯加冕,然后,达利要求得到他的允许去画一张《国王和王后处在高速穿行的裸体中》——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í)杜尚对我的影响是,过去艺术家的工作就是画画或者雕塑,而杜尚却说态度是最重要的。——艾未未对我来说,当我八十年代读到台湾版的《杜尚访谈录》的时候,我打开了另外一个眼睛去看整个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你突然发现在这一切之外站着一个杜尚,你的眼界会非常不一样。——陈丹青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四、我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 卡:您说过:“一张画不能引起震动就不是一张好画。” 杜:这话说得苛刻了点,但的确是这么回事。在任何一个天才的作品中,他一生中数得上的东西也就四五件,剩下的就是一些填充物了。通常也就是这四五件东西在一出现的时候震撼人,无论是《阿维农少女》,或者是《大碗》,就属于那种震撼人心的作品。因此我不觉得要去夸奖雷诺阿或修拉的每一张作品……虽然我很喜欢修拉,但那是另一个问题。我梦想着稀罕之物,那种被视为超越的美。像伦勃朗或契马布埃那样的人每天都在作画,画了四五十年之久。然后,我们后代们就该因为那些作品是由契马布埃或伦勃朗画下的,就得说它们肯定是好的,任何契马布埃画下的废品也要去赞扬。在他画下的三四张杰作边上有的就是废品,我虽不太了解,但它们就在那儿。我把这个原则用于所有的画家。 卡:你还说过艺术家并不知道他作品的真正意义,还说观众总是通过自己的译读参与了作品的创作。 杜:一点不错。因为我认为,实际上,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或者竟是个天才——生活在非洲心脏地带,每天都画出非常出色的画来,却没有任何人看到它们,那么他等于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一个艺术家必须被人知道他才存在。因此,人们可以设想,曾经有千百个天才存在过,他们死了,自生自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让人们知道自己、吹捧自己,让自己成名。我坚信艺术家作为一个媒介的作用。这个艺术家做出了什么东西,然后有一天由于大众的、观众的介入他被承认了,然后他又被后代承认了。你是没法阻止这个过程的,简而言之,这是由两点构成的产物,一头是做出这东西的人,另一头是看到它的人。我给予后者和前者同样的重要性。 自然,没有艺术家愿意接受这样的解释。但你不妨定心一想:什么是艺术家?这对一个家具制造者也一样,比如布勒家具,既是人欣赏的对象,也是那个创造布勒家具的人。一件作品是由它的赞扬者造成的。 非洲的木勺在刚做出来的时候什么也算不上,它只有实用的功能,是在后来才成为美丽的物品,成为所谓的艺术品的。你不觉得观众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吗? 卡:当然。但我不能完全同意您。比如说《阿维农少女》,公众在它被画出来的二三十年后才看到它,然而它对于少数几个从毕加索那里看到这张画的人来说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杜:是的,但是可能还有一些在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却消失了。我现在想到了格雷郁德,我一向非常喜欢他。 卡:还有梅青格尔。 杜:是啊,清洗是在大规模进行的,才不过五十年啊! 卡:你认为像格雷郁德这样的人画了不为人知的杰作? 杜:不,并不。实在说来,任何杰作一旦被观众指认,就得了好去处。是观看者形成了美术馆,他们是构成美术馆的元素。美术馆应该算是领会形式、评判形式的最后的场所吗?


 杜尚访谈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世上本没有艺术这种人们用来意淫的产物,艺术与美无关,反艺术却又是艺术。不在乎艺术的杜尚成为著名艺术家,否定展览不代表不能参与,花了八年做的大玻璃之于他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一件作品是由它的赞扬者造成的”这更近似于摘要,也是一些读后的困惑。杜尚的观点还是石破天惊的,超前的,具有启发性的。------2015-10 多读其它史论和美学的书会有助于理解。杜尚最初未必不在乎艺术家的身份和艺术,只不过后来也许厌倦了当时的游戏规则,那就反艺术好了,带着一点点自得。他的行为恰好激励了达达主义者,他的作品成为“什么都不是”的艺术,成为与生活之间不再有边界的艺术。
  •     一直以来我对当代艺术都没什么好感,当然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它们在拍卖行竟然能拍出那么高的天价。在欧洲一年,我去过巴黎的蓬皮杜和伦敦的泰特当代艺术馆(仅此两个),进去后只觉得莫名其妙,云里雾里,在我看来那些当代艺术品就像是一个个哗众取宠的玩笑,在挑战观众的智商下限,又或者带了些无厘头的荒诞幽默感。欧洲这片历史深厚的土地,似乎天生跟现当代艺术有很多不相容和不协调性,你看,大名鼎鼎的巴黎铁塔不也是过了那么那么久才被大家接受直至成为旅游景点的吗,如果在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欧洲小镇的广场上放一个造型异想天开的当代艺术品,那感觉就像是从天突降一个不明飞行物那样让人惊异。所以偏爱传统文化的我更钟情于那些久负盛名的博物馆,比如卢浮宫(巴黎)、乌斐齐美术馆(佛罗伦萨)和国家美术馆(伦敦)等等。我喜欢那些能让我看到数百年前的时代风貌的作品,为贵族们的华美服饰心生艳羡,对平民百姓的穷苦报以同情,向雕工精美、线条刚健有力的雕塑作品致敬。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会有一段伟大的历史或者传奇,或是一部家族的史诗,观众能被带入特定的时代情境,也就能对创作者的思想感同身受。反观当代艺术,很多都是艺术家脑洞大开、突发奇想的结果,即便有时在旁边加上了注释却还是让人不得其解,你不禁要怀疑,是自己智商太高,看不懂这种孩童般的手工游戏了,还是自己智商太低,无法看透艺术家在简单的装饰背后所要表达的深邃哲理?不过当我终于看腻了欧洲那千篇一律的市政厅、教堂、博物馆以后,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那么欧洲艺术家要去美国开辟艺术的新道路了。那时候的欧洲大陆非常地骄傲自负也相当保守。它把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奉为圭臬,对艺术的门槛有着严谨而近乎苛刻的标准。艺术领域被开拓和创新的可能性小得可怜,即使有所谓的达达主义打着反传统、反理性的旗号高调地崛起,其最终结果也不过是沦为了另一种树立权威和话语权的艺术门派。杜尚算是第一个敏锐地意识到欧洲文化的这种狭隘性的人。出生于艺术世家的杜尚本可以走一条顺风顺水的绘画道路,像他哥哥维龙一样在巴黎画坛混得风生水起。结果他却偏偏不走寻常路,把自己画画的天赋和大好前途全部舍弃,而跑去捣鼓他认为有趣新奇的现成品。杜尚对于时间的利用可以说是奢侈的——他可以花八年的时间研究如何把颜料固定在一块玻璃上,又或者是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只是全神贯注地完成了一件作品!他所追求的是心灵的绝对自由,不需要房子、车子、金钱、家庭等人生任何方面的羁绊。他所有的选择,所有行动的出发点,都是随心而动的。他从不刻意去迎合某类人群或者某种潮流,只自得其乐地待在自己感到舒适的那一方天地里。如此自我的人,照例说是要惹很多人讨厌的,但杜尚却是个例外,他与生俱来的绅士风度和幽默睿智的品性使得无数人尊他为偶像或导师,纷纷希望他为自己的运动或者“主义”代言。然而杜尚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注定了他不会在任何一个派别之下停留,他轻轻地来了,又轻轻地走,茕茕孑立于现代艺术之林中,沉着而自信地坚守着他“变艺术为非艺术,让艺术等于非艺术”的思想,等待着后来者去发现他思想的超前和伟大之处。可以说,对于艺术(更确切地说是生活,因为杜尚认为生活就是艺术),杜尚终其一生都保存着孩童般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平和豁达。他不会因一时的声名鹊起而狂妄自大,也不会因为时不与我而消沉。他由着自己想要的方式过完了一生,因此他在自传里也频频说“我感到很幸福”。在当今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要做一个像杜尚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凡之人,怕是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吧。一个艺术家要是没有商业头脑,作品在市场上无人问津,那肯定会被认为是失败的,当代艺术家也肯定没有那样的耐心,在秘密的状态花如此长的时间去完成一个装置作品(至少他一定会三天两头弄出个大新闻来,让公众知道他在做着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杜尚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够成为第二个他,就如同跟随杜尚的思想而派生出地波普、偶发、环境等艺术类型,也都只学到了他的皮毛,而永远达不到真正的心灵上的契合。因此,能够有机会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书中来一次对话,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反复地告诉了你名和利只会带来一时的快感,而永恒的快乐是来自心灵的,是无关乎外界的一切事物的。我感到开心的是,像我这样一个时常感觉和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妄想去追求纯粹的精神生活的人,能在杜尚这里得到一丝慰藉和共鸣。即便离开书本后,我仍将去往一个追名逐利的世界,但每当想起杜尚,我就会感到有一种力量,去对抗庸常的生活,去拥抱美好的理想。
  •     第一次遇到这么荒唐的译著,可笑的译者。译者将自己的文章放在正文后面的附录里,比例占了全书的1/3。不知道译者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添加这些文章,是解释杜尚,还是对正文的必要补充?读完《杜尚访谈录》的正文后,我看了译者的文章,曾经想把这些文章撕掉,感觉附录是对正文的亵渎。

精彩短评 (总计66条)

  •     读完之后只感到了王瑞芸对杜尚过于夸张的崇拜和赞美之情,后记中禅宗那块有些东拉西扯。。。其实在当前这种“做什么都无法令人感到困惑和震惊”的语境下,杜尚的价值主要还是心态层面上的、纯粹肯定性(认为有趣而不是打倒谁)的自由吧,艺术语言层面上的自由已经完全被滥用和服务于庸俗、功利的目的上了。最佩服杜尚的一点是他敢于放弃艺术家这个身份。。。这是一个检验所谓“自由”艺术家真诚或虚伪的关键。。。
  •     我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
  •     最重要的是杜尚的态度,而不是对他本人的崇拜
  •     纸张可以,图片印刷得不错,字体大小合适
  •     很有启发的一本书,值得拥有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     开篇就深得我心。哈哈。“我从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和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
  •     感觉对杜尚的评价过高了,有点谄媚。
  •     因信了序言的建议 从附录读起,导致杜尚的对话没有兴趣读完,倒是先对他的“迷妹”王瑞芸更有了几分好奇。她概括的“杜尚艺术哲学” 是我喜欢的~
  •     适合每隔五年拿出来一读再读。
  •     书这次送的挺快 包装的很严实 基本上书的表面没什么破损刚拿到手 读了一些 说不出什么感觉 但觉得这不紧紧是一本让我吸收知识得书而已而是真正的生活思想
  •     大师自是非凡,所思所想早已超越那个时代的局限才能为今人引路。
  •     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记录~两天内读完了这本书——准确的说 是两个晚上    上一次是5年前,读的是《在路上》    以前并没有过分的关注杜尚,这次是刚上了王瑞云老师的课,所以找来看看。说实话,王老师的课可实在没有她的这本书写的精彩,倒是不如课上就发我们这本书来的更好。    关于杜尚没有太多好说 一个回归生活的人 一个体悟到生活简单之美的人 一个不让任何东西 甚至是生活之美所牵绊的人 与杜尚比起来 其他的任何艺术家 都是被人生所迷惑的 更甚至说 对杜尚而言 连迷惑中的清醒 都是陷阱    所以 生活吧 不要再疲于追求 因为你所追求的一切 都是你自己的想象    很爱杜尚的一句话:“活着本来就很累了,所以我不想要更多的牵绊......”,还有他那句“我爱生活,远远超过所谓的艺术。”
  •     杜尚如当年的老子洞悉大道便骑青牛翩然而去留给世人寥寥数语却足以掀起影响数世的思潮。至于艺术,广义的,如杜尚所言,固有观念而已,唯活着、感受着才是根本。
  •     译者的附录真是烂尾
  •     “为糊口而工作挺傻的”
  •     还在翻看,质量不错,正版
  •     读完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又会感觉很多事情可以放下了。
  •     作者建议,先看书里关于杜尚和艺术发展的《附录》部分,当作导读。而我觉得,如果先看《杜尚传》,再看这本书,效果更好,这本书可以当作《杜尚传》的辅助阅读。... 阅读更多
  •     听说别人看的才买了,内容好象与生活有些不搭边,倒是有点内容可以借鉴
  •      “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和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得我得以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这样,我的生活比之于娶妻生子的通常人的生活轻松多了。”
  •     呼吸也是一种艺术
  •     一本画无可恋的访谈录
  •     感觉很好玩的一个人。 附录翻的欲望都没有。
  •     杜尚说,我爱呼吸胜于艺术。于是我在想,别,没有那么多使命感,艺术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名字,当然这和我用它来生活并不冲突,只是别给自己找个非得不可的借口,缺了谁不是过呀,难道还有比呼吸更重要的事嘛?
  •     ,,,老杜,,一看就是李念的菜
  •     读过的所有艺术家访谈里面,杜尚是最明白的
  •     先了解杜尚,再谈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入门必看读物。
  •     开始,啊这人怎么这么无趣,慢慢发现,有趣已经作为他的生存原则,“我只是做我认为有趣的事罢了”,“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觉得杜尚更多是作为一位思想家
  •     杜尚的生活态度很好,随和平静,与世无争。
  •     艺术不再局限于绘画、雕塑,从这一刻开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艺术不再只为强权服务,而是为了我们自己。不必再迎合任何人,不必具有任何的权威性,艺术就只是艺术,你喜欢的,才是艺术。
  •     杜尚是个优雅的,圆融的,超然的,富有才智,不断打破既定规则的………搅屎棍… 有些观点挺欣赏。如果我活在那个时候,和杜尚做朋友应该很愉快。但书除访谈之外的部分也就是附录,译者的很多观点和描绘都有失偏颇,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呀,褒赞杜尚的同时把传统的艺术就贬低的如此狭隘也是一件很狭隘的事情。
  •     喜欢他
  •     杜尚,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既不是画家、也不是雕塑家,虽然他早期从事纯艺,但最终被自己否定掉了。正如他说的,他只是在游戏,在自娱自乐,在怀疑,他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生活就是艺术,他活着,并且快乐的活着,做着他喜欢的东西。
  •     圈地为王,就和自由永远说再见吧
  •     恩恩 还可以看过了还没看完
  •     读完感动启发。老头子跟我想的不同,反艺术反出天际,要以无分别心对待呼吸与活着本身。你们艺术家继续自以为是画地为牢,人直接下棋去了。羡慕他一生从不为生计工作不为爱情家庭金钱声名所累,赤条条自由来去。最后说我过了很幸福的一生。附录值得一读,自省的文字也真诚共鸣得我等凡夫俗子欲落泪。
  •     也许一个塞尚还没有让大家完全明白,一个杜尚就彻底颠覆了艺术,现成品的艺术,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艺术不是出自一番冥思苦想,但杜尚却告诉我们任何的艺术都有自己的发源地,即使是现成品,他也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艺术无处不在,无处不是!~
  •     观念先行的艺术是烂艺术
  •     杜老爷的思想
  •     内容略显得单薄把,不过还算可以
  •     真性情、有意思的老头,四、五两篇访谈给人的启发更大,译者的介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她对杜尚的强烈感情,让人觉得可能有点过了。。。个人感觉比起禅,杜尚更多一点道家的味道
  •     卓越你给我寄的书里面被用蓝色中性笔画了60%的内容是想说你们的员工都很好学 书都看过了才发货是吗?!你画也不画些真正有意义的重点!!!其实想买二手的我干嘛来你卓越花这个钱!!!
  •     新年第一本
  •     老实说,要不是研究杜尚或者对其有好感的话,整个访谈看下来还是挺沉闷的。
  •     杜尚是重要的,与众不同的,但是地位和作用被抬的太高了,译者附录里那种毫不掩饰的个人崇拜真是够了..对话部分还是客观的..最惊喜的是书里杜尚最近看电影也是我最近看的一部233
  •     头一天还有,结果第二天下单时就没了,后悔当时没拿下:(
  •     非艺术
  •     作者和译者都很棒!
  •     杜尚是好的,译者是差的。
  •     傻瓜才去跟人生较劲
  •     译者的序和附录可以不必读,把杜尚视作天才、完人,几近谄媚,读来别无意思。倒是作者的序写得好,提的问题也聪明,假如是译者,大概是提不出这样聪明的问题来吧。
  •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偶发艺术及它们之后的分支,极少艺术、行为艺术……及其发起人物在这本书里都有介绍,而杜尚的思想还要比他们早二三十年,总之,现代艺术一直致力于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不再依附于精湛的技艺,而是别出心裁,但无论何种流派最后都避免不了穷途末路,因为把艺术非艺术之后,又该往何处走,杜尚也没有给出答案,更何况,把艺术作为思想表达的载体,这其中的独立思想和投机的庸俗鱼目混珠……
  •     这本书有一半是访谈录, 另一半是王瑞云对杜尚令人肉麻的吹捧, 读来让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     老爷子说,我非常幸福
  •     作者是研究杜尚的专家,内容生动详实
  •     喜欢最后王瑞云对杜尚的品读
  •     整个附录都是热情洋溢的赞颂 各种不中立的导向..附录一主要驳斥为艺术而艺术、规范和理性对人自由和想象力的束缚 杜反的是艺术在神坛上的规范,寻找无意识的灵动和不加束缚的纯粹。不是把生活当作题材而是让生活与艺术消除边界,蛮自由的人。杜20y的舍是生命中的得,接近自己无意识的大道,抛开束缚本性的外界恐惧,(但放弃是一种本能,而坚持是难能可贵的,难道不值得被歌颂吗,读书时一直疑惑:难道杜自己身上不也带着浓厚的商业炒作气息吗,可能我多心了,毕竟他也在耕耘自己的大玻璃)当代艺术不再单纯提供美,而成为表达思考和话语的工具,“他不是通过放弃来表现自己,却通过放弃来完成自己”这是一本禅修书吗?60年代的先锋艺术家把“反艺术”当作了“艺术流派”,是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当代艺术是个伪命题,革新了形式 观念不过如此。
  •     隔段时间回次血
  •     相信每位热爱当代艺术的人都值得一读!
  •     老版的装帧封面我更喜欢,因为太喜欢,又买了新版,还没重读。之前已经读了很多遍。我把这本书列为影响我人生的几本书之一。
  •     共鸣和启发很多 需要在时间里慢慢回想 在31岁读到杜尚还不算晚
  •     翻了一下,总共343页,访谈录本体189页(55%),译者序+译者抒情散文差不多140页(40%),而且非常不好看……也许叫《杜尚访谈录与我对杜尚的理解》之类的更合理吧。相较之下宁愿就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保留个达利的序就够了。
  •     艹,后面的译者手记就像自慰完后用过的手纸,真tm恶心。果断裁掉,书本残缺了,但干净了
  •     有些想法观点是很值得玩味。一个有才华没功利心,偶尔自娱,状态轻盈,容易满足又容易厌倦的人,但认真的赞扬?
  •     入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