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忆录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05128484
作者:(日)夏目漱石
页数:196页

作者简介

《杂忆录》是夏目漱石晚期的长篇散文作品。1911年,夏目漱石患重疾,在修缮寺养病,又几近生死关头。恢复后,他细致地记录了期间发生和思考的一切。他说,疾病固然使其痛苦,但远离现实世界,他的心却飞跃到了本应有的自由当中。本书还附录了他的小说《趣味的遗传》和数篇散文。《趣味的遗传》以日俄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奇异的感情遭遇,也渗透着作者对于战争的厌弃。

书籍目录

目录
译本序
杂忆录
趣味的遗传
基布勒先生
基布勒先生的告别
战争造成的差错
夏目漱石传略
序言
凡是谈到夏目漱石的生涯的人,必然会讲起所谓“博士问题”这一事件。那是一九一一年(明治四十四年),漱石满四十四岁时发生的事。日本文部省根据天皇的敕令所规定的学位条令决定授予漱石文学博士的学位证书,他却谢绝,没有接受。同时被授予博士学位的还有作家幸田露伴(一八六七至一九四七年)和小说家森鸥外(一八六二至一九二二年),他们都欣然接受了。他是这么解释的:“从政府看来,博士制度作为奖励学问的工具,肯定是有效的。然而,倘若从而养成一种举国的学者全都为了当上博士而做学问的风气,或者带着让人觉得是如此的极端的倾向来行动,从国家看来弊端也很多,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不认为非废除博士制度不可。然而,假如给予博士的价值高到让世人觉得不是博士就不成其为学者,学问就成了少数博士的专有物,仅有的几个学者型的贵族掌握了全部做学问的权利,同时,没被选上的其他人就完全被一般人忽略,其结果,讨厌的弊病不断发生,这一点是我由衷地忧虑的。”
他又说:“我只加上这么一句,我之所以谢绝博士学位,彻头彻尾是主义的问题。”
漱石在这里所说的“主义”,指的是什么呢?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他在学习院①做了一次题为《我的个人主义》的讲演,热情地谈到个人主义。关于谢绝学位,他说:“直到今天,我是作为平凡的夏目某而处世的,并且希望今后也只想作为夏目某而生活下去,所以不想接受博士学位。”
日本文艺评论家佐古纯一郎写道:“漱石是这样表达谢绝学位的感受的。再也没有比这里所说的‘只想作为夏目某而生活下去’一语更能表达漱石思想面目的了。这里指的是个性的自由发展。漱石说:‘个性的发展又跟你们的幸福有着很大关系,只要不影响到其他方面,无论如何也应该有我看左边、你看右边亦无妨这个程度的自由,自己把握,也得赋予别人。这就是我所说的个人主义。”’
文摘
好不容易又回到医院来了。忆起在这里度过酷热的朝夕,那已经是三个月前了。在那些日子里,从二楼的房檐伸出六尺多的长苇帘子以遮日,把热得厉害的廊子弄暗一些。这个走廊上摆着的是公所赠送的盆栽枫树,人们探望我时带来的草花等,既消遣,又解除暑热。看得见对面那座高高的旅馆的晒台上,出现了两个赤条条的男人,我看到他们完全没把这么毒的阳光当回事儿,忽而冒着险走过栏杆,忽而故意仰卧在细长的横木上。我曾经羡慕他们闹着玩儿的那付样子,巴望自己什么时候也再有一次那样魁梧的体格。如今,一切都化为过去。那是再也不会出现于眼前这含糊的一点上,像幻梦般无常的过去。
出院时的我,有按照医生的劝告转地疗养的精神准备。然而,我没想到会在转移的地方再度患病,躺着回到东京来。我更没料到,回东京后没有马上进自己家的门,却又用担架,被抬入目前的医院。
回来的那天,出发的修善寺下着雨,抵达的东京也在下雨。我在人们的帮助下,下了火车,特地来迎接的那些人的脸,连一半儿也没看到。只能够对其中两三个人点头致意。我还未能尽情地跟人打招呼,就早已被横放在担架上啦。为了防黄昏时分的雨,把桐油浇在担架上。我觉得让自己睡在坑底儿似的,时而在黑暗中睁开眼睛,闻见了桐油的气味,听见了雨打桐油声,以及好像照管担架的人那轻微、断断续续的声音。然而,什么也没映入眼帘。在火车里,为了我,森成先生把一大枝野菊花插在枕边的布制提包里,在下车的混杂中,恐怕已折了。
担架上
桐油纸①下,
不见野菊。 这是后来把当时的情景缩短成十七个字的。我躺在这个担架上,被抬到医院的二楼,在三个月前亲近过的白色的床上,安详地舒展开消瘦的手脚。那是个雨声很多的寂静的夜晚。我的病房所在的那一栋,只有三四个病人,人声自然也经常杜绝,秋天反而比修善寺还静悄悄的。
这个安静的傍晚,我舒适地在白色的毛毯里度过了两个钟头左右,这时接到护士送来的两封电报。打开一封看了,写着:“祝贺平安归京”。而且发电报的是在满洲的中村是公。打开另外一封,还是祝贺平安归京,跟前一封一个字也不差。尽管平凡,我觉得这个巧合蛮有意思,边瞧边想,是谁打来的呢?并看了看发电报者的名字。但是,只写着□,全然不得要领。不过,是从名古屋的电报局打的,好容易才猜测出来。所谓□,是把铃木祯次和铃木时子的首字编在一起的,即妻子的妹妹与妹夫。我把两封电报摞起来,决定一见到明天早晨理应来的妻子的脸,就先谈此事。
病房里的草席也发青,隔扇也重新糊过,墙壁也刚刚新涂了一遍,一切都整洁得使人觉得舒畅,洁净到使我立即想起杉木副院长再次到修善寺来诊察时,给我妻子留下的话:换好草席面,恭候着。自从他许诺的那天起,屈指一算,已经是第十六七天了。发青的草席等人,恐怕也颇久啦。
思念意绵绵,
几夜蟋蟀鸣.
从那个晚上起,我决定暂时把这个医院当成第二个家了。
回到医院的十一日晚上,我问前来查病房的后藤大夫,近来院长的病怎么样了,他回答说,啊,曾经相当好,可是最近天气有点儿冷了,所以……,我就关照道,见到院长的时候,请代我致意。当天晚上什么都没理会,就睡了。次日早晨,妻子来了,刚一在我的枕畔坐下,就说,一直瞒着你来着,老实说,长与先生已经在上月五日去世啦。我已拜托东先生代表你参加葬礼。病情是八月底恶化的,恰好是你病危的时……

内容概要

夏目漱石(1867—1916年),本名金之助,是日本著名小说家、评论家。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心》等,有“国民大作家”的美誉。夏目漱石在日本家喻户晓,其肖像被1984-2004年间的日本一千日元纸币采为头像图案。夏目漱石的理想是一种尊重道义的个人主义,由此,他对当时的日本社会持批判态度。同时,在作品中,深入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杂忆录》这个集子里收入了夏目漱石的小说《趣味的遗传》(一九〇六年)、散文《杂忆录》(一九一一年)、怀念文章《基布勒先生》(一九一二年)、《战争造成的差错》(一九一四年)。


 杂忆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这本书可以有六星的。
  •     前面半本病中札记写得真切,适合病中之人慢慢体会,后面就不知道什么玩意了
  •     #纸质书# 略西化,但是不少时候犹如照镜子……(我真是会自吹自擂)
  •     我喜欢之前的片段,之后的趣味的遗传之类的,并不是很喜欢,因为没写到我内心,或是说我的文学素养不够,感受不了文字带给我的震撼。喜欢之前作者在那一段时期的所感,很灵动,很形象。这种散文读一读超有韵味。之后的先生篇,抓住的点很好,以致我对此印象深刻,所以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很吸引我。
  •     断断续续的
  •     图书馆就是有这个好处:毫无目的的漫游其间,也是能碰到一些好书的。就好比这本,我虽然之前听过夏目漱石,他写的的书却一本没看过,无意间看到这本病中杂忆,倒是倍感亲切,好像之前就读过他的其他书似的,有点读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感觉,只是夏目漱石更神游,也更寡静。
  •     记录了夏目病中的死亡体验:宛如从天体的一端,脚一滑,落入无限空间
  •     ‘ 我對生存在善意已枯竭了的社會中的自己甚感格格不入。 ’
  •     翻完后送人了
  •     2015.5
  •     像是夏目漱石病入膏肓后的梦呓。没有任何逻辑可言,简直要看不下去。文洁若的翻译也真是...感叹句后面加个啦字,竟然让wuli夏目大师有种萌萌哒的感觉...
  •     优美的俳句和浓稠的悲伤
  •     桃花馬上少年時,笑據銀鞍拂柳枝,綠水至今迢遞去,月明來照鬢如絲。翻譯非常認真啊!
  •     夏目的书读起来总是有种淡淡的芬芳,尤其是小说,前面平淡,后面波澜丛生。不过书的装订排版不怎么样。。。
  •     草草读过,想起去世的外婆。
  •     夏目先生在疾病与死亡之间的徘徊徜徉,我原以为这是他去世前所写,原来不是。其实我看的时候,觉得先生那个时候应该是迷惘的,不解的,大概人一旦触碰到死亡的裙边都会产生那么些情绪吧。 忘了在哪里看到,说先生早期是写一些讽刺类小说,后来因为某种桎梏,改写人性一类如《心》的小说。那时候有些失望,因为我希望我喜欢的作家能够无可畏惧地写自己想写的,想要表达的,想要让读者看见的。可是若先生真因如此而死,反倒是少了那些鬼斧神工的作品了。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做圣人,每个人都应该有畏惧死亡的权利。 那篇关于小浩的故事,先生一如既往地以极富表现力的写法描绘出来。 至于为什么是四星,不过是因为译者翻译得很混乱,一个句子看好几遍才明白,不够清晰。
  •     回天津扫墓途中读完
  •     翻译太差,简直想摔书
  •     天胜似人,默胜似语,恋人红蜻蜓,飞来肩上停。
  •     回忆录的部分相当喜欢,但 趣味的遗传 读起来有些乏味
  •     病中俳句的部分读着有感慨,既不为徘所累,也不为世情所扰。
  •     趣味的遗传那篇好神
  •     别光把保住了性命的自己放在心里,也忆起那踩空了命脉的人的情况,跟幸福的自己互相对应一样,否则既不晓得自己多么值得庆幸,也不晓得别人多么可悯。
  •     流水账
  •     死生,昼夜,黑白
  •     他人的心境我终于不得而知
  •     有病仍须养,不良于行时方知终究生有可恋。
  •     想起竹久梦二那本,也是病中记。
  •     前半本的杂忆录看得好有真切感,后半本的内容则很难走心,大概是时代不一样了吧。值得一赞的是书的封面和排版都很让人喜欢。
  •     生病时的记录
  •     编得不好,杂忆录就杂忆录,偏偏再加上三篇不相干的散文和一篇小说,没有脉络。不能因为译者译过什么就一锅炖啊。另,译者序中提到,“夏目漱石接连写了《过了秋分为止》(p4)”,这书名总算把“彼岸過迄”的“迄‘译出来了,但”彼岸“根据上下文还是”春分“才对,所以那本书最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过了春分为止》……
  •     突然想引两句诗:“垂死病中惊坐起,谈笑风生又一年。”
  •     治疗失眠
  •     第一部份雜憶錄好看,於如今心境讀來正是切中的。“我從病中重新活過來的同時,我的心也重新活過來了,也感謝那些爲了我不惜花那種程度的功夫、時間和善意的人們。而且但願自己也能當上一個善良的人。”
  •     封面好看是好看,但若内封名字写法都成问题,这好看要来何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