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溃败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50608208X
作者:张鸣
页数:328页

作者简介

擅于写“小历史”的张鸣,这一次是带着研究体系回来的。
《帝国的溃败》开篇直指“帝国溃败的根源”——养人的官僚制度、怀柔的天下体系。由此之下,亦不失笔锋犀利、细致入微的帝国细节。
读过“灭秦者,秦也”,知道宋朝激烈党争的清帝乾隆,身在帝国官僚制度之中,甚至是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再精明,也没发摆脱、根除这个帝国顽疾;而当他面对英国使节马嘎尔尼的到访,所表现出的怀柔天下的大国风范,实则为目空一切的自以为是,是杀死他大清帝国的另一个病根。
王朝末年,不管是李鸿章、袁世凯,还是康梁二公,多少能人都挽不回颓势。他们捣鼓出的洋务运动、清末新军、戊戌变法,在体制不改的情况下,收获甲午战败是必然的结局。帝国的最后几年,经将就木的帝国和西太后,做出了立宪改制的重要决策。但为时已晚,此时的清廷尽失政治强人,只知揽权的青年贵胄把最后的支持者——地方士绅立宪派得罪得够呛,最终被革命党夺了天下。
民国,是近代史中最精彩纷呈的部分,各路名角儿先后登场。政治上,孙中山、袁世凯关于江山的角力,带来了南北议和、北伐、国民政府统治这些“大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则是在联省自治、军阀混战、币制改革的缝隙中,演绎着生动的“小历史”。而那些毁灭帝国的劣根性,并没有随王朝倾覆而消失。
历史的惯性带着中华帝国的顽疾,以不可抗力来到了当今。作为大学老师,张鸣也没有放过当今社会的诸多毛病,依旧是笔力浸透细微处:教育行政化、寒门无贵子,中国人变得焦虑、浮躁、不敬业、不信任……过去的历史不是读过就完了,还要用来引以为鉴。
1、本书作者张鸣是当代知名历史学家,目前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历史类图书市场中的畅销作家。其个性鲜明,敢说敢言,文学造诣和学术水平都非常高,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都拥有众多拥趸。
2、作者张鸣已出版的图书《重说中国近代史》,其销量突破30万册,《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的销量也分别突破了10万册,使作者在图书市场拥有大批拥趸和忠实读者。
3、《帝国的溃败》一书成稿文章全部为作者未发表的作品,且秉承了作者一贯的还原真实历史的笔力,为读者呈现出与教科书迥然不同的真实历史。同时,本书提出了成系统的历史梳理体系,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当代史中重要事件的剖析,解释历史的规律——帝国溃败的原因是养人的官僚制度、怀柔的天下体系。和张鸣其他由已发表作品拼凑而成的文集相比,本书的内容更具新鲜和震撼感。而对作者张鸣的忠实读者而言,本书绝对是必读之物。
张鸣携2015年最新力作回来了——教科书以为自己讲圆满的历史,中国人以为自己知道的历史,在张鸣这里,都要推倒重来。全新的文章,深入的思考逻辑。
教科书中“腐朽的帝国”到底是因为什么亡的——书中主要以清廷的覆灭为例,用近在咫尺的历史剖析帝国溃败的根由。从林则徐到袁世凯,这些重要的历史名角,不存在“教科书式”的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从洋务运动到清末立宪,腐朽的清廷其实一直在革新。杀死帝国的元凶是养人的官僚制度、怀柔的天下体系。
本书可作张鸣所有历史著作的导读——本书就像一根提纲挈领的引线,高屋建瓴地串起了其过去著作中的“小历史”,将其归于体系化。带着逻辑体系阅读,收获融会贯通之感。

书籍目录

目录
前面的话
帝国为什么溃败?  / 001
第一篇 帝国的溃败 / 001
养人的制度梦魇 / 003
谁能灭了大秦 / 010
皇帝的政敌是自家人 / 013
画眉张敞与五日京兆 / 019
权力者的生肖迷信 / 025
元祐党人碑 / 028
清朝皇帝的乘车难题 / 031
内务府的油水 / 035
清代教授们的生财之道 / 038
温柔的天下体系 / 041
火攻的逸事 / 047
钦差大臣去了澳门 / 050
抄查琦善 / 054
中国兵船远航记 / 058
袁世凯借钱记 / 063
第二篇 清末新政:最后的挣扎 / 067
洋务剪影:玩具火车推动历史 / 069
清末新军:好铁要打钉 / 074
戊戌失败:没人敢见外国人了 / 077
甲午战败:不可遏制的惰性 / 080
深度改革:亡国刺激下的帝后二元结构 / 088
清末新政:科举到底该不该废除 / 093
老佛爷的脾气:欺君的照相术 / 101
气数已尽:摄政王的胆气 / 105
改朝换代:北洋军姓什么 / 108
清廷遗老:死心眼的碰上活心眼的 / 111
第三篇 民国硝烟 / 115
半新不旧的袁世凯 / 117
一个俱乐部和一次选举 / 120
武力统一的悲哀 / 125
联省自治:士绅和丘八的平衡 / 130
军阀混战:夏斗寅和女人的短发 / 135
中国有两个“五四运动” / 138
自由的“运动悖论” / 141
族际冲突:洋人下毒的魔咒 / 144
羞辱卖国贼:青楼救国团 / 147
西南联大的政治课 / 150
能嗅出自由气息的漫画 / 153
民国报人:世间已无史量才 / 156
国民政府:曾经有这样一个党报记者 / 160
币制改革:打虎等于饮鸩 / 163
国民为汉奸“异样的喝彩” / 166
敦煌的王道士有点冤 / 169
第四篇 中西回响 / 175
天朝的气派 / 177
皇帝的“床帏之事” / 180
大清死刑的洋难题 / 183
爱北京的洋人们 / 186
曾经的租界洋人 / 189
“卧式合作者” / 192
第五篇 帝国的惯性影响 / 195
中国人为什么焦虑 / 197
中国人为什么浮躁 / 203
中国人为什么不敬业 / 206
傻子一多,骗子就不够用了 / 208
彰君之丑的马屁精 / 212
能不能批评领导 / 215
什么是“正确的意见” / 218
学者矫情是种病 / 221
人在中国式职业体育的位置 / 224
春运,无解的难题 / 226
别冤枉了西门庆 / 229
阴谋论与行路难 / 231
别让自己的敌人越来越多 / 234
弱者的权利与商家的商机 / 236
梅兰芳论合作 / 238
习惯性撒谎 / 241
侥幸和南柯一梦 / 244
谈天说地 / 24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256
后记 我的由来 / 293
我父季高——父亲的赎罪 / 295
我的小学 / 310

内容概要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一辈子养过猪,做过兽医,大学学的是农业机械,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帝国的溃败》《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重说中国近代史》等。
张鸣个性鲜明,宁折不弯,因此一生碰壁无数。而在嬉笑怒骂中,又藏着严肃的悲悯之心,对中国社会各种历史性问题的探索及研究从未停止。由幼及长,与书为伴,又使他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等高,笔下文章有史可考、有据可查,道出的问题一针见血。他笔下的历史,因此残酷而真实。


 帝国的溃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还在修改中,所以请大家直接在企鹅或者微信上评价给我就好,谢谢~前不久看到一篇朋友圈文章叫作 《上司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莫言最经典的十句话」,感觉很脑残,怎么办?》 ,该文原是知乎上的同名问题(一个上司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诸如“莫言最经典的十句话,读到哪一句你心碎?”、“白岩松告诉我们的十个道理”等等内容。我觉得上司很脑残,但他毕竟又是我上司,怎么克服这种心理?)的最高票回答,截止目前已有3321个赞,虽然相较于知乎上大火的问题这个数字并不算高,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大家已经习焉不察到不耐烦的问题来说,这三千多位点赞网友和这位答主在某些方面还是挺感人的。比如答主在回答的第一段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近几年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一般混的比你好的人,如果看起来比你傻,那说明只是看起来。(此加黑是答主自己加的,真不是我故意凸显给大伙的)看完这仅有一句话的第一段,我也陷入了沉思,想起自己曾经写的一篇文章,讨论为何有些长得不好看证明也没有演技的演员竟然成了红星而且被称为演技派,我的一位爱看国产剧的朋友给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由,虽然她看过我举例的那位明星演过的几乎所有影视剧,仍不能举出哪怕一个例子说明他有演技而是——你管那么多干嘛?人家长得又不好看又能在影视圈混下去肯定因为别人有演技!之后又有一位集中国式逻辑大成于一身的朋友更用万能句型想要对我造成五百点的暴击效果:既然大家都说他有演技,那他肯定有,如果你觉得他没有,那就是你没看出来!这无疑与获得三千赞的答主的思路如出一辙,打动人心,在这些不管上没上知乎的答主们看来:周围的人认知水平大约都永远停留在初中时期,所以一句佛山狮子吼即便吼出来的话只有智商指数为三十的水平,别人也应立刻五体投地口吐白沫被其收服。题目中的白岩松老师是不是真说过十个道理我们姑且不论,前阵子肃宁枪案评论事件中,倒了大霉的白老师虽然身在电视台无法获取老汉有啥苦衷的直接证据,然而人家会反推啊,自觉身负了为百姓请命感天动地义务,却又无法给出证据证明警察肯定欺负老百姓了的白老师说:然而——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端起了枪?!以上几位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值得信任简直有资格代替我们思考”的信息来源,三千赞的答主是名校法学博士,我的两位朋友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见的普通人,白岩松老师是其他国家中极具知名度堪称政府镜鉴群众喉舌的高级别主持人。相信大部分的朋友智力正常的朋友看到这里也能明白了我想说什么,太多心理学社会学的高人都分析过这类可笑现象——强行归因与自我感动以及背后的原因(其实也涉及到社会学的“区群谬误”概念,此处不做过多阐释):虽然以我现有的知识水平明明不足以理解这事是怎么回事,但是我就是要硬给出一个看起来可以自洽的正确解释,因为我不能容忍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什么是我不能控制的,所以我要假装无所不知。武志红先生说的更为直接,这就譬如小孩子走路摔倒了,总之要赖到旁边的高桌子低板凳头上:就是你坏,就是你让我摔倒了。无论活到多大在思维上都始终是一个以自我为世界中心的“巨婴”,决不能容忍有任何事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所有让我觉得受到伤害的,包括我不能接受、不能理解的事必须要立即的、马上的归罪到至少一个人的头上。如此围绕我而运转的世界轨道才能重新恢复正常。那些老头子老太太走路摔倒就赶紧拉住一个过路的显得最好欺负的人诬陷之也是如此,讹诈金钱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摔倒——必须有人对这个事故负责,而且一定不是我!就事论事的说,如果我们碰上的是前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尽管他们几乎无处不存在与这个社会,但如果我们在一个真正自由平等的环境,身为一个聪明又善良的人自可以赚够了钱远离这些自我感动的蠢货或坏人。然而问题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会不会任由或者真蠢或者真坏的群体如此得意洋洋的当众忽悠别人呢,对吧,如果政权在聪明人手中,蠢货怎么会大当其道呢?这就让我想起来前阵子读《帝国的溃败》时看到的一篇:《老佛爷的脾气:欺君的照相术》看到题目,熟读近代史的人便知晓说的是慈禧太后和岑春煊的事,事情梗概是这样:庚子逃难的时候,慈禧算是吃了生平最大的苦,又惊又怕,宫里的护军七零八落不顶用,路上餐风露宿,乱兵几乎打到驾前,第一个前来护驾的是时任甘肃按察使的岑春煊,虽说千把人真碰上八国联军上来了也未必顶啥用,但是慈禧太后咔擦一下给感动的不行,因此岑春煊一跃成为慈禧太后眼前的大红人,跻身于晚清重臣行列。回銮后慈禧突然对照相很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特别来劲的程度,但凡打算照相便要选黄道吉日、换中意的衣裳,不但李莲英,还捎上各家格格们积极化妆cosplay摆pose作陪衬,忙的鸡飞狗跳。然而大领导就是领导,虽然爱拍照,照相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才不想知道,被伺候着玩就对了。正受宠的岑春煊大人就被人利用了慈禧的不了解倒了大霉。岑大人身为官二代(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又是老佛爷面前一等一的红人,做事哪里有一路攀爬上去的大员们那种前想三后想四的习惯,走到哪里都要整肃官场,对贪腐人员是一撸到底的收拾。人送外号“官屠”。尤其是碰上针对庆亲王和袁世凯的事就更加起劲。于是在不扳倒岑春煊,大家就都很难做的情况下,老佛爷的案头多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有两个人,一个是康有为,一个是岑春煊,两人相对而坐,似乎在谈着什么。慈禧对于康梁的态度不论原因如何,深恶痛绝是板上钉钉子的,决不能容忍朝臣跟这俩货中任何一个有丝毫勾搭,谁敢这事上拎不清楚就不要混了,以岑春煊的政治觉悟当然不敢作这种大死,按理说以当时的照片伪造技术两个人影像洗到一张底片上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爱照相的老佛爷哪懂这个,但人家强行归因啊,可能当时还是有人建议调查一下,毕竟岑大人一向忠心耿耿。老佛爷说铁证如山照片在这哪你什么意思说我傻啊,而且她还自我感动——我这么个知恩图报又大人有大量为了给小岑你最后的面子都不去核实了。直接把岑春煊开缺,再不见这个昔日的宠臣了。岑春煊自此懵逼,等明白过来的时候慈禧已经死透透的了,无论后来查清此事就是庆亲王和袁世凯主使,还是把具体操办的蔡乃煌借广东军阀龙济光之手给咔擦了——然并卵~回首一百多年前挂掉的慈禧和宠臣的往事,且不说岑春煊以及其他曾受到重用的宠臣们究竟是好官还是坏官,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清的,也是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重点是,我们尚且不是岑春煊而是这个社会的芸芸众生之一,都不用提大环境如何,那极少能碰的上顶顶开明又事物通达的幸运儿就不说了,摊上业务能力不错,其它事情虽然不懂但也不瞎指挥的人们也不必多说。当你碰上的是1)业务尚可但觉得自己无所不知的到处给下属当人生导师的;2)利用历史,身家怎么发达都不可多说在如今环境中侥幸还没倒闭但还洋洋自得等几类的领导时,工作已经足够糟心,偏偏还有些学历高所以被默认有文化的、掌握了社会舆论的坏人和蠢人忽视一切条件,以偏概全的要给你脑子里下蛆——他是你的领导,所以哪怕是领导拉的屎,都一定馥郁芬芳营养丰富(某种程度上粪便确实是富含氨基酸的),你一定要识好歹吞下去时。请回忆下《帝国的溃败》中这桩公案,想想自己建功和背景可抵得上岑春煊,想想你的上司是不是还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洞察一切,并且自我感动觉得已经宽容了你罄竹难书的大奸大恶……你还要干了这杯翔继续跟下去么?【本来也确实不是书评,没人欢迎你来逼逼做人生导师和帝师哈】
  •     初识张鸣,始于《重说中国近代史》,此次阅读《帝国的溃败》却已然是3年之后再次相遇。然而,即便过了这么许久,还是记得张鸣说史的风格,以史带论,论而简单,并没有太深入探讨更多,也许跟篇幅有关,也许是作者认为点到为止即可。我们在这本书中,可以多出看到这种点到为止的做法,要么以问句结尾,要么谈论事实结束作为结尾,两种写史的方式在笔者看来,作者似乎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或者阐述一个论点而已,并不想就此获得更多,铺开更多。这样的写史方式,能够让读者完整接受一个事实,却很难得到更多的东西。比如文《联省与自治:士绅和丘八的平衡》说到了当时中国的一种政体制度的更改尝试,从起初到结尾,然而,说到底,却没有说更多之前为何会走向如此的深层缘故,以及之后此次尝试没有发生的影响等等。张鸣自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畅销书作者,而是一个读书人。诚言,张鸣不仅仅是一个读书人,同时也是一个畅销书作者,这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这本《帝国的溃败》的历史时间跨度其实不仅仅是晚清到民国,而是延伸到了今天,这也是为什么张鸣这个读书人写的历史如此受欢迎。以史为镜的传统虽然被虚假的历史和传说所击碎,然而还是有人能够用历史这块镜子来照射今天的林林种种病态,而张鸣则是其中之一。帝国的溃败的缘故,张鸣将其归结为两个原因,其一为对内的养人官僚制度,其二为对外怀柔的天下体系。而这两个原因,究其根本,在于帝国中的“人”的能耐与眼界。从马嘎尔尼的访华到甲午战役失利,从洋务派登场改革到辛亥革命革掉清朝,终究是因为人的缘故。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清,由于为外族统治,贵族和贫民之间的距离近似乎为满汉之间的距离,而当这一切改变,李鸿章之辈,袁世凯之辈控制权利的时候,他们反而是感受到了威胁,是他们自己养坏了八旗,养肥了臣子;当英格兰人展示先进的事物在面前的时候,满朝文武的不屑,目中无天下的时候,清朝已经腐烂在高高在上的自以为是了。然而,即便清军有着亚洲第一的水军实力的时候,日本军依然轻而易举地将其蹂躏,这是对国的侮辱,更是对将大清支撑的人的侮辱。而民国的到来,用战乱取代了看上去的腐败,而人之争夺与利益博弈并没有消失。张鸣并没有终止于告诉我们晚清的人有多么的失败或者上进改革,而是跳到当下,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会忧虑,为什么我们会浮躁,为什么这个社会变成这么不堪一击。教育一只都是张鸣所关心的所在,他在这本书中同样给予了教育足够的位置。他的眼光触及到学校的领导,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出名靠校花等等事情之上。他或者有些失落了,也有些愤怒了,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他似乎并不能凭借一己之力将其改变。或许我们会佩服那个在微博上每日一呼要求正义的张鸣,或许我们也同样在支持着教育之上的不正义。如这本《帝国的溃败》一般,或许我们也将在这样的帝国惯性之中走向社会的某些部门的溃败,或者是教育,或者是商业,或者是道德,然而,面对历史的溃败,我们观望着,但是没有想起,原来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帝国之中,一个我们自己用惯常的眼光建造起来的帝国。张鸣用历史提醒了我们当下的事,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不仅仅是一个读书人,更是一个畅销书作者的缘故吧。
  •     “帝国”溃败的渊薮历史上的皇权王朝,无论是由多么英明的帝王开创,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腐败,这是历史铁定的规律。纵观历史,靠个人威望或崇拜建立起来的廉政终究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纵然有短暂的中兴盛世,终归都无法扭转走向溃败的宿命。既然无力回天,“及时行乐”“权力通吃”“官商勾结”等“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就成了“游戏规则”,或部分掌权者的信仰。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鸣教授在其历史随笔《帝国的溃败》中认为,这就是“帝国溃败的根源”,“在旧式的帝制结构中,官僚体系原本是王朝的支柱,但这个体系却有自己运行轨迹和性格……慢慢从支柱变成蛀虫和赘疣”。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灭秦者,秦也,非楚也。”一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言,张鸣以鲜活、详实的史实再次全面地解读了帝国“成败”。秦“因奢而亡”绝非偶然,简单残酷的执政思维早已注定秦帝国溃败、灭亡的历史命运。 “秦亡于奢”的“奢”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生活奢侈,而应该放在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视野来理解,而应泛指执政团体骄傲自大、专制独裁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行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机统一,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规律性和必然性。“秦亡于奢”像一面镜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不断战胜“自己”,并清除自身的“病菌”和“毒瘤”,才能促进组织肌体的青春和活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启了“中国两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但专制制度的本质,注定了专制的帝国只能依靠暴力与谎言来维持统治,而暴力和谎言非但无法抑制腐败,而且加剧了民众与统治阶层的矛盾。以清帝国溃败为例,即便李鸿章、袁世凯、康梁二公燃着“洋务运动”“清末新军”“戊戌变法”等维新变革之火,但只要体制不改,收获的只能是甲午战败。即便“励精图治”使时政一时“气象万千”,但依靠暴力与谎言粉饰的“太平盛世”,本质上只是掩盖了帝国内在的危机,或短暂地拖延了帝国崩溃时限,并不能挽救帝国溃败的宿命。 历史变革中的帝国政府似乎认为,通过将最优秀的人才——即便他们并不都有最纯良的品性——安置在政府部门,可以最有效地确保政权的稳定。但,不少不具有纯良品性的官员“从来都有对自己视力之外的事情存在不论的本事,它们不来,就假装它们不存在”。张鸣认为,这样的惰性不消解,换成什么样的制度都无济于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帝国的溃败》主要以清廷覆灭为例,用近在咫尺的历史剖析帝国溃败的根由,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当代史中重要事件的剖析,解释历史的规律——帝国溃败的原因是养人的官僚制度、怀柔的天下体系。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9月11日检察日报 第六版http://newspaper.jcrb.com/html/2015-09/11/content_195529.htm9月12日乐清日报第四版http://www.yqrb.cn/html/2015-09/12/content_282526.htm原创稿件,谢绝任何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号等以任何形式转载,若转载或商用请致函致电商洽索取原创及润色后的完整版。但是,欢迎转发和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新浪微博,欢迎互粉:http://weibo.com/1391089223/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非常有意思的历史解读,让我对很多标签化和盖棺定论的人物和事件有了奇妙的看法。最后的自传让人唏嘘。好想见见张鸣老师啊。
  •     “对内的养人官僚制度,对外怀柔的天下体系。”
  •     张老师的书,一篇一篇读下来,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历史观、价值观。我立志向张老师学习,读书破万卷。读一辈子书,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了。
  •     从历史的角度折射出很多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很赞成某一章节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观点,听到张教授的高论如同醍醐灌顶。
  •     一本历史的杂文集,从帝国到民国再到现在,每个点都值得人们思考~
  •     前四章调侃了诸多历史人物,不乏趣味;最后一章感觉适合做微信,但个别语句较为偏激和狭隘(写他父亲的那篇很有趣)。感觉可以和袁腾飞放一起,作为相关领域科普入门读物~
  •     写的一般,有几篇文章很有见地,也就那几篇了。与其专门买书,不如上知乎…
  •     历史杂文集,适合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看。“养人的官僚制度”、“中国人为什么焦虑”这两篇最引我思考。
  •     not bad
  •     前半部分是关于清末的一些历史细节,后半部分则是作者对当今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总体一般,很一般!
  •     一向喜欢张鸣老师的言语风格,他不仅关注大人物,小人物也是他写作的重点。历史需要真实。
  •     想描述一个宏大的事件,却用了无数零碎的细节;想把事情讲好,却发现概念一堆逻辑一堆。撑出来的结论让人昏昏欲睡!一日看尽,当个历史小品文吧
  •     后半部分关于现代社会许多常见现象的剖析和观点更引人入胜
  •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调侃,俯瞰整个时间轴。不深。
  •     零零散散不成篇幅,随便看看吧。
  •     三星是因为后面穿插了许多作者的思考,无新意老生常谈,但是前面的小历史还是很好玩的。但是总体感觉思想性不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