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羽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32768279
作者:(美) 约翰·厄普代克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鸽羽》是厄普代克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结集,共19篇。这部创作于作者风华正茂年代的短篇集,所涉题材都是其青少年时代经历的曲折变形,力图捕捉生活中遭到忽视或不期而遇的“美”,呈现着一种别具魅力的青涩。其中几篇如《A&P》、《家》等,是美国各种文学作品选本中的必选篇目。

书籍目录

目录
沃尔特•布雷吉斯
挥之不去的欲念
静物写生
高飞
魔法师应该打妈咪吗?
庇护感
亲爱的亚历山大
说给妻子的爱语
鸽羽

大天使
亲爱的,你永远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
天文学家
A&P
医生的妻子
救生员
林中乌鸦
波士顿的幸福男人,外婆的顶针以及范宁岛
硬地,教堂礼拜,一只垂死的猫,一辆换来的车

内容概要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3.18—2009.1.27),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作品两获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获得欧•亨利奖等其他众多奖项多达十数次。“性爱、宗教和艺术”是厄普代克毕生追求的创作标的,“美国人、基督徒、小城镇和中产阶级”则是厄普代克独擅胜场的创作主题,他由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当代中产阶级的灵魂画师,被誉为“美国的巴尔扎克”。


 鸽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提起厄普代克,我们可以从媒体上找到一串光鲜华丽的标榜:奥巴马最爱的作家、呼声最高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美国版巴尔扎克。更多人记住厄普代克,还是因为他的“兔子四部曲”和对美国中产阶级风貌的精准捕捉。《鸽羽》是厄普代克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彼时他虽年轻,却有不少题材脱胎于他的少年经历,写来更显驾轻就熟,故有评论称之为厄普代克反映故乡风土最好的作品。撇开历史文化背景,厄普代克对于小人物生活状态的思考即使在今天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伏击:真实生活的轨迹厄普代克的小说聚焦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注重的不是故事本身的意义和戏剧化的效果,而是小人物的心路历程。我们未必经历过小说人物经历的场景,但大都有过类似的心理活动,有很强的代入感。譬如以杰克和克莱尔为主角的三个短篇,小小细节似乎只是插曲,影响不了什么,婚姻生活、亲子生活都维持原状,但隐约还是有什么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从回忆一个名字的执念到无视一只黑鸟的不合拍,表面看起来,他们还在孕育一个新生命,生活还在向前发展,交流和倾诉却渐趋内向化,埋藏的不快慢慢沉淀蓄积。厄普代克笔下关于恋爱的心理斗争也很耐读,不是电光火石的热恋,只是存在广泛的一点萌芽的小犹豫、小心悸。如《静物写生》中心知无果的爱恋,主人公焦急地阻止一段发展不惜暴露自己的内心,却也无力开展自己的追求。又如《高飞》中做出妥协抛弃的爱恋,主人公竭力表现得轻描淡写,又不可避免地要种下嫌隙。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好几个短篇的主人公爱读P.G.伍德豪斯的小说,他们自己的生活却是缺乏幽默感的。不能阻拦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不能为它多添色彩,就只能遁入书中寻求慰藉了。宣判:死亡换得的释然对死亡的思索贯穿人生的各个年龄段,从暧昧懵懂到寻根问底,再到寄托于某种方式的解释(宗教的、哲学的、艺术的或其他),待我们自以为有了答案,也常常是需要近距离接触死亡的时候。这时,想象中的答案和现实的碰撞迸发出异样的火花。同名短篇《鸽羽》讲述的是少年大卫对宗教和死亡的初探。他设法找到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于是旁敲侧击地向人询问,然而这个话题又过于敏感,答案始终不能令他满意。射杀鸽子见证死亡就是大卫寻得解答的契机。外婆刚提出要他清除谷仓里的鸽子时,大卫回答“我可不想特意去射杀任何东西。”但他旋即改变了主意,甚至感到“一股愉快的爽脆味儿”。鸽子灵活地躲避大卫的枪,大卫在与之斗智的过程中有种造物主的感觉。及后埋葬鸽子细细观察,他又惊叹上帝造物的鬼斧神工。用生命本身的死亡来诠释,给大卫的冲击自然大过所有人通过语言的表述。比大卫进一步,面对自己亲人的死亡,或单是感受到濒死的迫近感,就更深入更逼仄。最后两个长标题的短篇描述了死亡氛围中的平常生活。两者都约略有点加缪《局外人》的意味。《波士顿的幸福男人,外婆的顶针以及范宁岛》中,主人公接到外婆死讯时正在欢宴,他感受到的是一种解脱。向友人公布死讯后,欢乐并没有被克制太久,他斟酌着自己该有的适当反应,宣告要去教堂祷告,却未能兑现。《硬地,教堂礼拜,一只垂死的猫,一辆换来的车》里的主人公同样是从电话那头得知父亲命不久矣。他“立刻感觉释然了。压在身上的重负揭掉了”,次日继续欢庆生日。对照两个短篇,他们并非对外婆和父亲没有感情,他们可以怀念很多往事,找出很多感性的片段,却不能言不由衷地扮演心碎,生活的节奏没有为之停歇。我们需要仪式,仅仅是仪式,未必能走进内心。死亡不过是每天都会做的折旧换新的交易,是驾驶员已死却仍保持平稳向前推进的小车。推进:幸福不是一切人生总会进入稳定期,如果我们适应了某种生活节奏,愿意向平凡的生活妥协,是否意味着一旦启程就无须努力?哲学家说,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这样才能幸福。厄普代克借书中人物之口说:“幸福不是一切。”固然,出类拔萃属于少数人,在挣扎打拼后,自我的定位变得明晰,平常人总得找到奋斗和满足的平衡点,体验能够接受的幸福。这种幸福未必尽如人意,或许仍会有啮噬灵魂的隐隐不安吧。《挥之不去的欲念》中,主人公做出很冒失的尝试,兴许就是基于这种不安。不期然的偶遇当然不是计划要改变的轨迹,厄普代克设置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场景,主人公看完眼科医生的目力所及不足以让他看清女主角给他的纸条,他尽最大努力尝试阅读,也撩拨起读者的好奇心,偏偏还是辨认不清。倒是送给生活最好的暗喻,不顺遂的冲动酝酿成苦涩的欲念,缥缈的幻境却别有意味,缓缓释放甘甜的诱惑。曾读到过一句钟爱的话:“我们不是为活着的惯性活着。”芸芸众生,没有大能量,也不甘于碌碌一生屈于庸常的轨迹。在爱欲生死之间,偶然的一次推进终归是个徒劳的小插曲,最后还是湮没入平凡生活中归于沉寂,然而一瞬跃动的花火是生命气息的明证。——乙未年读约翰·厄普代克《鸽羽》
  •     文/俞耕耘厄普代克在美国20世纪后半叶文坛屡获大奖,久负盛名。这不仅因其旺盛的创作力,作品丰富多产;更由于他精湛的笔触,勾勒了美国中产阶层的精神气质与生活意趣。作家常以性爱、宗教这样的永恒话题作为叙事的景深,这也易使作品摆脱“速朽”危险,长葆现实的鲜亮。与作家成熟时期的长篇名作相较,《鸽羽》这部早期短篇集或许还带有明显的“实验”色彩,然而它的美学追求和主题开拓却具有重要意义。初读之后,这部结集“妙手偶得”的不可再拟、“无事之事”的情绪弥漫、“印象写生”的即时直感、“轻重徐急”的叙事节奏,让人深感作家处在最美年华的创作锐气与生命活力。《A&P》、《家》作为小说集中的名篇,早已成为诸多美国文学选本的必选篇目。我想它们集中呈现了这一时期作家的文字质感和作品肌理。《A&P》呈现了静态形式,叙事者:年轻人萨米,其实是个“窥伺者”。他以一个收银员的眼睛“凝视”穿泳衣购物的姑娘们。小说的描摹远远大于叙事,萨米只在小说尾声才介入了“故事”。他怀着对少女的懵懂冲动,为其打抱不平,辞职而去。他就像个“零余人”,具有透明的介质性。他富有性意识的观察、分析和自由联想:一厢情愿,皆是独白。谁也不知道他为了姑娘而辞职,老板不知,姑娘走掉。这是萨米一个人“欲念萌动”,是一缕没有交汇的情感,一段没有故事的闲愁。作家让我们体会“无事”的重量,和落空的“失重”。轻的悠游,重的压迫在节奏上又生成小说的徐急和突转。在《家》中,一切都由生活的琐屑铺就而成,作家的高明在于写出“无聊”本身的质感。下船接人、亲戚见面、返程回家原本无甚可写,但情绪就在细节里,隔阂就在无事中。小说题目“家”就是一个巨大的反讽,通篇文字弥漫的都是年轻夫妇与父母的陌生与惶惑,对家庭关系的疏离和厌倦。家庭内部紧张(儿媳吸烟将火星溅在孙女身上)最终转移到外部冲突上(与寻衅排外的司机对峙)。从而,一种百无聊赖的慵懒叙事被突转的压力所破,但你能发现小波澜只是厄普代克的小玩笑,很快紧张感就变为泡沫的“空虚”。作家在无趣中夹杂着戏谑的“漫画”调侃,同时中产阶层单子化的生活无趣和家庭仅存的外在“可怜躯壳”也显露出来。轻与重无疑成为小说中的叙事美学。作家将情节弱化到“轻”的平淡冲和,同时又使内蕴思考不断负“重”,这是一种厄普代克式的“不能承受之轻”。在题名小说《鸽羽》中,轻重美学得到了完美呈现。小说除了描绘一个小男孩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对宗教来世的怀疑,还蕴含了一个分量很重的哲学话题。大卫父母对于土地灵魂的争辩,代表着工具理性下的技术无神论与宗教语境下的万有在神论的对立。整个故事又是一个成长小说,一部微缩版的“心灵史”,隐喻着一个“皈依”的文学母题。这篇小说也许是个特例,大段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具有“癔症”般的现代派色彩,对藏书环境的渲染有如爱伦坡式的阴郁。初读你会以为这是哥特小说开篇的故弄玄虚,细读才发现厄普代克在展示“举重若轻”。鸽羽是“轻盈”的象征,死亡和宗教的沉重在大卫射杀鸽子的“狂欢”中失重,“就会如花般绽放成一个死去的敌人,带着沉甸甸的、最后的那份重量跌落下来”。小说后半部以近乎“死亡美学”的视点,对大卫的恐惧进行了“解题”:在死亡中理解了生命,在轻盈中缓释了重量。一位作家的结构技巧可以做加法,不断走向老境,而早期作品的“天成”、激情与敏感却常常被消磨钝化。年龄对作者是无可逆转的哀愁。厄普代克或许是个例外,《鸽羽》风华正茂的创作激情背后叙事能力的纯熟也毋庸置疑。这部题材意义上的“青春作品”,并没有因为主人公大多为青少年而流于简单稚嫩。相反,作家以繁复的日常生活细节,扑捉感觉、描摹情绪、唯独“情节”被淡化。但你能发现,就在“无事”背后,无以名状的愁绪、冲动、和焦虑被具象呈现;难解的宗教、死亡意识反复萦绕。“青少年”是厄普代克的一双眼睛,而你随时可以感受到一颗深刻沉思的“头脑”。(转载请豆邮联系作者)
  •     “鸽羽”之意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及他创造的一些主题:中产阶级的家庭纠纷、对于会思考的动物来说像谜一样的性爱与死亡、作为牺牲的社会存在、意想不到的喜悦和回报、作为进化的腐败。他说:“艺术家是将本不存在的东西带进这个世界,与此同时并不损坏别的什么”。他一直力图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体验与思考。在《鸽羽》这篇小说中,他描述了从城市搬到乡下农场的一家人,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产生的困境。父亲,中学的教书员,城市长大的人,厌恶农场生活却不得不妥协搬到乡下,大卫称他的工作像“整天在演戏中打发日子,还配以某种惊慌失措的古怪派头和毫无必要的使命感”;喜欢阅读的母亲,竭力买下了这个她出生的农场,她对农场,对泥土,有一种来自内心的归属;患帕金森症的外婆,她已是一位古稀衰弱的老人了,在努力享受着生命残余的眷顾;大卫,15岁的敏感少年,小说是以他的视角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青少年大卫对黑暗、对死亡、对未知充满了恐惧。年老患帕金森的外婆,远离人群的农场,胆小的铜铜,争吵的父母,黑暗本身以及黑暗里的虫子,催化了大卫的恐惧。他向多布森牧师询问灵魂的归处、何处是天堂,多布森牧师以某种姿态敷衍并嘲弄了他。他与母亲争论天堂是否存在,他说:“如果我们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你的太阳、天地和一切不都成了,啊,恐怖了吗?简直就是一片恐怖的海洋”。他看柏拉图洞穴文章,看外公的《圣经》。他自己就像洞穴里的被绑住头颈和腿脚的囚徒,看着墙壁上的影像,把那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有人解除了桎梏,站了起来,走了出去。他还是洞穴里的囚徒,在黑暗里,恐惧着。他想,牧师就像走出去的那个囚徒。他们的存在,标示着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刻,总有某个人意识到了我们不能、绝对不能屈从于死亡。在大卫十五岁生日的时刻,父母送个他一把.22雷明顿来复枪,调侃他变成了一个乡下小子。他拿着这把枪,走进谷仓,射杀鸽子。他有种造物主的感觉;这些小小的黑点和翼动,他不仅能聪明地看得清清楚楚,而且更能聪明的集中,即使它们躲在昏暗的椽子的隐蔽处——利用它们中的任何一只,他正创造出一个完整的鸟类。对于生命的小小一瞥、探究和轻拍,只要他击中了,就会如花般绽放成一个死去的敌人,带着沉甸甸的、最后那份重量跌落下来。他仔细研究着那几只鸽子,迷失在形迹优美、浑然天成的鸽羽,没有两根是重复的,仿佛在高度克制的狂喜中设计出来,这种喜悦就高悬在他头顶他身后的天空中。他埋葬了它们。他想,上帝对这些毫无价值的鸟儿都慷慨施以如此鬼斧神工,他当然不会因为拒绝让大卫获得永生而毁了他全部的创造。对世界充满未知却执于自我的青春期少年大卫,他通过阅读、宗教、询问身边的人试图明确死亡的意义,灵魂的归处。厄普代克的笔下从来没有英雄人物,他作品中的人物往往都是普通人,描述模糊不定的生活本来面目,从细微日常琐事中探寻令人深省的意义。他笔下的人物挣扎与理想与现实找不到弥补的方法,然而他们的生活与命运却能引起我们对自身与社会的反思。文中的一家人生活在乡下农场里,文字丝毫不显粗鲁。大卫拿起枪在充满灰尘的谷仓里的暴力冲突,字里行间无血腥之气。厄普代克的语言精致优雅,细腻流畅。他的作品中几乎从不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以权威的声音介入文中,他满足于笔下的人物生活,让事情本身说话,因此,他的故事总是“在表层下有很多未言明的、隐藏起来的东西”。我们可以去探寻、思考,产生自己的理解。而他,一个发声者,冷漠地站在旁边,神秘莫测。困于洞穴的囚徒,挣脱桎梏走出洞穴的囚徒,持枪走出困境的暴力少年,迷失于造物的感恩者,苦苦思辨的旁观者,是大卫,是我们。我们困于琐碎的日常生活,渴望不寻常,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把自己的绝望淹没在推搡与饶舌中。可有谁知道,我们看到的影像是否真实?是否是事物本身?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推荐《沃尔特•布雷吉斯》、《A&P》、《高飞》、《家》。
  •     相当考验脑容量,文本极为厚密,翻译(或原文?)较晦涩,读得很费神;读完就一个感觉:整本书都是干货!厄普代克文笔之厉害真让人有种望尘莫及之感,在日常生活流表象之下能开发出如许琐细而诗意的题材,能在平庸的无数片刻陷入孤高自由的境地,甚少有人能将如此“接地气”的素材写得这么细腻唯美,酝酿着绝望、讽刺且不无幽默,每个生活的瞬间都有无数奥秘微妙的空间和道路;整本短篇集在主旨和结构上有相当完整的一致性。
  •     晚上读密集厚实的小说真是催眠利器,那种阅读的愉悦感与舒适的倦怠感绞缠在一起,读着读着睡着了,过一会儿,又怀念那种感觉,就爬起来再看。一而再,再而三,终于抵抗不住了,终于昏死一般地睡过去,那真是一觉睡到天亮的好觉啊。
  •     20170304。
  •     今年看过最好的小说:因为这些故事让我心碎,又因为30岁的厄普代克文字之精准、意象之丰富让我陶醉且羞愧。
  •     精雕细琢,文笔细腻。值得精读/写作好范本。较为特色的是场景描写,厄普代克致力于用精准的比喻和细节还原场景,充满灵性。而不是像很多作家的景物描写那样枯燥。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     恩
  •     A&P
  •     厄普代克的早期作品,有很高的独创性和迷人的细节描述,三五个场景就搞定一个故事,人物也更单纯,不像他中后期的作品里男女主人公动不动就啪啪啪。里头有个叫《高飞》短篇反复看了好几遍,喜欢得不得了。假如哪一天我也能写的话,就想写这样的。
  •     厄普代克对生活细节的观察、选取、表达都是敏感、诗意、充满灵性的,但是在表达主题上却是不讨巧而尴尬的,很多时候不那么刻意,但又不太自然。我和译者一样,喜欢那种短篇应该是看似没有什么,但有魅力,具体说出来似乎又没有什么。推荐《沃尔特·布雷吉斯》《A&P》《林中乌鸦》
  •     耐读
  •     明知道要写书评,干嘛还要去看译后记;不过还好看了译后记,不然跟人家撞车了。下手再快快不过译者吧,况且又写不过人家,心里极不痛快……另起炉灶写了老半天
  •     这本短篇译得好多了。真是心有不舍地一读再读。
  •     太久不见如此技艺高超又三观正常的的作家了,Updick的文章是要放教科书里的那种,如果不是因为原版书比较贵,真的想把他四部兔子都好好拜读一下。
  •     在季风读完,想着翻两页坐了一下午。 “这一切像点缀着淡淡色彩的透明小球的圣诞树上的针叶般悬挂着。” 疏离的冷郁,隐隐克制中浮沉的深情。
  •     不过如此。不怎么样。
  •     厉害
  •     文笔犀利,想模仿
  •     写得好的就那么几篇,而有几篇中的繁复描写简直磨尽阅读的耐心。三星半。
  •     。
  •     厄普代克的虚构短篇真的是像被高压金属机器压扁过一样质密厚实 意象和故事性也是这样爆炸般丰富 人造标本感很明显 初读不太适应 但是读进去就有透不过气的阅读体验 补看长篇(兔子系列
  •     翻译毁佳作。
  •     短篇小说就看美国人的。
  •     把追忆似水年华写成短篇就是厄普代克了。一度觉得卡佛短篇与他的也有相似之处,一种气韵——卡佛是有花纹的冰块,厄普代克是精美的人造水晶。
  •     所以在短促之间,在绝望之间,在眩晕之间,能有什么让卑微渺小的个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脱的话,那就是在虚无之中自我创造虚无,“那种喜悦就高悬在他头后的屋顶”。
  •     觉得厄普代克跟唐德里罗的风格有点儿像,但是他在更宏观的地方进行时空的嵌套,他对细节进行打包,对整体进行意识概括。这里面的几篇短篇小说大多是描述一种处境,我最喜欢里面的一篇《天文学家》。后面有两篇短篇对时间和任人物进行了错位描写,有点儿像三明治的感觉,但是读完之后读者自己再串起来回味一下,也很棒。
  •     悠长假日与归来或离别时细微的尴尬或是思念
  •     啊!生活
  •     还没读完,都是一些平常生活小事,被作者写得津津有味。上海译文版精装,没书衣,排版密实,字体合适,用纸稍差。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原因,有些句子晦涩难懂。
  •     厄普代克的短篇结尾都很好…
  •     就是那种读过后,啥也没留下的感觉。
  •     高密度而又繁复怪异的笔法,读起来略吃力,早期作品可能仍在构建风格阶段,不过仍不乏灵光之句,鸽羽一篇也的确厉害。译者杨向荣最近风头很劲啊,哪哪都能见到,简直是多姆纳尔格里森附体。
  •     感觉翻译的有点拗口。。。
  •     很难想象可以遇到这样一本好书。书中鲁莽的人物,耀眼的细节,流水般逝去的情节融汇在一起。静物写生、高飞、庇护感、鸽羽、家、A&P、林中乌鸦、波士顿的幸福男人,外婆的顶针以及范宁岛。那些克制隐忍的日常琐碎始终如同落日的光点一般萦绕在每一个字里行间。读着读着放佛也随之平静下来。
  •     白描得太棒
  •     《说给妻子的爱语》
  •     本来极写实主义,却因为沉迷的细节、跳跃的描述和断点的记忆让整个阅读过程像捧着书几度欲睡又几度惊醒般游离着。特别喜欢《沃尔特•布雷吉斯》这种无意义无主题的夏日追忆,《鸽羽》轻重最近神作,《A&P》让核心自动爆炸,青少年情愫溯回《阿拉比》,婚姻生活则是另一个卡佛,标题长长长的有炫技感,其余的则稍显平庸了。
  •     当你面对完全无法理解的写作才华,你只能用努力显得平淡的语气说,奥,这毕竟是一部厄普代克的作品。
  •     对美国小说一直提不起兴趣,看电影的兴趣太多于读小说,总觉得畅销的小说早晚会被改编为电影,难道是习惯了影像叙事,无法对文本产生信任?
  •     新铸金币一样闪闪发光的短篇小说标本
  •     厄普代克看多了也是审美疲劳......
  •     喜欢的地方很喜欢,尤其是在密集而跳跃的意象中捕捉诗意的点:医生的妻子中的悬浮,救生员中的坠落,鸽羽中的顿悟。这种感觉就像喝下一大杯冰苏打水,刺激又神清气爽。厄普代克没有为庸常的生活追加太多意义,他只是让表面浮现出来——密密匝匝、支离破碎,夹杂着连珠炮般的联想与记忆,激起你自身的感受,而后回荡在结尾后的余韵中。在沃尔特、魔法师、家这几篇中,难堪与绝望本身成就了诗意,并注满了意识细小的间隙,厉害。难受的地方也是真难受,语言刻意的毛刺太多,读起来很生涩。最后一篇的两句话印象很深:向外对物质的征服越多,内心物质对我们的控制就越有力。对日落时分来说,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新娘,是交给我们来爱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