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08652843
作者:李开复
页数:250页

作者简介

李开复曾任职苹果公司,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后转战Google, 2009年离职创办创新工场,这些不同的角色让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但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一场疾病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是李开复对过去一年的动情回顾,情真意切,字字珠玑。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让读者看到了他重生之后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不忘初心,心怀感恩,随缘随喜,这是当身边人问及他抗癌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这本书写出了作者患病期间的人生感受,可谓劝世贤言。读之,能从中获益匪浅。

书籍目录

推荐序 未来自己主宰
自序 意外的假期
楔子 噩耗
第一部分 死亡交手
01 末日悄然来临
02 徘徊在地狱门前
03 26个肿瘤
04 未知死,焉知生
05 确诊
06 彷徨歧路
07 自己研究病情
08 开始化疗
09 我的人工血管
10 最后阶段的治疗
第二部分 病中觉悟
01 与过世的父亲“偶遇”
02 如果生命只剩100天
03 与星云大师对谈
04 从容和自己竞赛
05 审视墓志
06 放下骄傲
07 学会感恩
08 生命是最严厉的导师
第三部分 最有价值的人生
01 每天都是“最特殊的一天”
02 放开手,你就拥有全世界
03 做最真实的自己
04 乐助有缘人
05 平衡,让人生更丰富
第四部分 健康,我对自己的承诺
01 我的重生之路
02 癌症给我的礼物
03 天天睡得好,烦恼自然少
04 吃出健康
05 运动,活力的源泉
06 从追求100分到只要80分
07 涓滴储蓄正能量
08 幽默感是我的良药
第五部分  家人,教我懂爱
01 追随父亲
02 我的老小孩儿
03 六位老天使
04 古之真人
05 我的开心设计师
06 守护一个快乐摄影师
07 设计我的家
后记

内容概要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厂,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创新工厂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在此之前,曾就职于谷歌、微软、苹果等世界顶尖科技公司,并分别担任全球副总裁职务。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11年、2015年被授予香港城市大学荣誉博士、卡内基•梅隆大学荣誉商业管理博士。李开复博士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曾任美国“百人会”副会长。2013年当选为《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向死而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6条)

  •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2013年9月,那是我正在读大三,正处在实验室疯狂奋斗的阶段,听到创新工厂李开复先生罹患癌症的消息,当时也没有多大的感觉,反正我自己也和他不太熟悉。李开复先生也慢慢淡出了公众视野。直到后来有报道说李开复康复的非常好。这一下子又改变了我对癌症的认识。李开复先生的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他在患癌症期间的一些事,包括治疗,生活、锻炼、家人的关爱等等,描述了他从诊断出癌症到治疗再到慢慢恢复的过程。用向死而生这个题目是最贴切不过了。俗话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在意的话,命和天也不回太爱帮我们的忙吧!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每个人在生病之后的心态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身处高位、事业有成还是一个普通人,向死而生之后,改变的是对待生活、工作、家人和未来的态度。生病之前,李开复绝对是一个工作狂,白天号称收到邮件10分钟内就能回复,晚上号称2小时内回复,每天刷微博至少20条。重生之后,每天工作时间减少,刷微博的次数能少则少,开始注重休闲活动。生病之前,早餐几乎不吃,中午凑合着吃,晚饭狂吃海河,顿顿无肉不欢。重生之后,早上绝对吃好,中午随意吃,晚上绝对吃少,并且大量食用蔬菜,减少肉食的摄入,生病之前,忙于工作,无心关爱家人,重生之后,会给家人更多的关爱。而这些都是由于这次向死而生的经历。读李开复的这本书,就像站在他的身旁,陪他走过那段痛苦的时光。不管是谁,读完这本书,注定会对生命和生活有新的感悟。沉舟2016年7月1日
  •     对未知的恐惧与期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对危险的担忧,让我们更希望自己是站在崖边的人。可命运无从琢磨,当癌症噩耗袭击了李开复后,他是愤恨的,随着心态的转变,我们看到了一个“向死而生"的真实的他。不得不说,优秀的语言描述,真实的情感描写,确实很快就让我产生共鸣,从而用另类的视角来俯视这个从悬崖下挣扎求生的人的转变。阅读本书前,可以先查看高晓松年中拍摄的《向死而生》纪录片。不过文字的力量无可替代,本书完全从作者角度,透过他的眼睛,他的心灵,发现他自己的变化。读起来有种超乎寻常的感染力,并非昂扬奋进的无畏,而是看透虚荣的智慧。此外,书中很多细节值得探寻:大量插图选用小女儿的作品,海量段落用来描述家人的温馨。不在意工作得失,那平淡的生活在书中变得格外难得,特别感人。所以,本书虽长,但值得慢慢阅读!那些李开复幼年时期的搞怪照片,更是书中难忘的惊喜。初印象:对于李开复,我之前的印象是绝对的导师,拥有绝对自制力与天赋。更新的微博也不时让我感受到他语言的力量,自律的风格。即使对他了解不深的人,相比也会在新闻中听说过这个名字。毕竟,能在苹果,微软,谷歌任职过的人,必有过人之处!他号称的”收到邮件,白天必在10分钟内回复,夜里必在2小时内回复的说法,其实我是不相信的。。。直到阅读本书,才发现过去的李开复究竟多么的繁忙多么累!阅读中:跟随李开复自己的复述,我从他开心的旅行展开观察之旅,随机便发生了体检意外。当得知癌症的消息后,我想多数人如果有李开复相同的物质基础,也会不遗余力的四方搜寻办法延长生命吧。期间,他用过的偏方不禁让人捧腹→海量的药瓶让医生诧异问道”李先生,这木铎要你吞得下去呀?“而与星云大师的对话也让我认同李开复也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的说法。作为一个之前影响了世界的名人,在面对癌症时,其实也那么脆弱无力。得体会:虽然全书讨论的是李开复自己修习”死亡学分“的过程,可这段路绝不枯燥,甚至处处充满新期待!因为心态与眼界的变化,李开复第一次见到生长了10年的桂花树的芬芳惬意,第一次发现女儿爱好摄影背后的美好愿景,第一次后悔曾经自己的名利寡情。不过,随着时间流转,往好的方向转变的不止是心态,还有身体。如同《秘密》中描述的吸引力法则,当发现生命中存在的一处美好时,其实自身早已被幸福围绕。读完本书,我想说,李开复这回又成功修完了”学分“,拿下了”死亡“这门课。整个修习过程痛苦又难忘。所幸,他收获良多,庆幸,我收获良多。
  •     从“电梯吃人”到“向死而生” | 晓雅心灵美文2015-07-27文/ 晓雅(澳大利亚首席华语心灵导师)微信公众号:晓雅心灵工作坊今天,手机被湖北的电梯事故刷屏了。在一个百货商场里,一个年轻的妈妈,用那么意想不到的方式,匆匆地离开了人间,留下了见证灾难、险中获救的孩子。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让人难过。我在叹息和难过之余,更加感到生命的珍贵。其实我们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生命的尽头就是死亡。可是几乎每个人都刻意让自己忘了这件事,似乎觉得死亡永远都不会到来一样。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特别忌讳谈论死亡。我们不喜欢任何和“死”字沾边的东西,手机号码和车牌号绝对不要数字4,任何人在聊天中提到死亡,我们都下意识地反应:“呸呸呸,别瞎说,太不吉利了”。可是这样谨慎地避讳死亡,并没有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终将死亡”的事实。每一天,都有无数人出于各种各样不同的原因离开这个世界,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电梯吃人”的新闻刷屏,是因为事故的特殊性,大家很少想到在百货商场用个电梯也会失去生命。可其实,这样的“特殊性”并不特殊。当年大家也都没有想到,原来坐个高铁,也会失去生命;坐个飞机,也会失去生命;甚至去海边看看风景,竟然也会被海啸卷走... ... 事实上,即使是因为疾病或年老这种大家认为“正常”的原因导致的死亡,在死者的亲人眼里,也都是意料之外的。也许电梯事故的新闻,大家谈论几天,也就慢慢淡忘了,就像当年的洪水、地震、马航一样。之所以容易淡忘,是因为死去的人,是我们生活圈子之外、并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陌生,生命变成了一个符号,我们并不能真的从悲伤的照片中真切地感受到“生命逝去的遗憾”和“失去亲人的痛苦”。直到有一天,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离开;直到有一天,我们自己也面临生死的抉择。那时候,我们才会被迫停下脚步,认真思考“生命对于我们,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早知道这一天来得这样早,我们又会怎样度过每一天?”每一次听到有人离世的新闻,我都提醒自己:这是上天给我的一封信,它在告诉我“现在我还拥有的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我还健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幸运。”生命本就是无常的,一生一死,真的就在呼吸之间。即使我们掩耳盗铃般地逃避这个话题,也依然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悲观于世的论调,反而是真正积极地对待生命。与其被动地恐惧死亡,不如积极地拥抱死亡,在它真正到来之前。最近,李开复在罹患癌症的17个月之后,带着他的新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回归到公众视野。他用诚恳的态度记录了他自己在治疗癌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生命思考。我特别喜欢这个书名--向死而生。活在这世上的每一个人,哪一个不是向死而生呢?可是“被动地向死而生”和“主动地向死而生”,差别是很大的。李开复是幸运的,他在被迫走到生死边缘之后,重新回到了生的轨道,还收获了一颗更加珍惜生活、活得明白的心。可是也有很多人,在无常到来的那一刻,走得太急,甚至连句话都没有时间留下。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就是幸运的那个人呢?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健康的时候,主动地修一修自己的死亡学分,主动地去做“向死而生”的生命功课。去思考看看:在生命的最后,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生命的时间不多了,你最希望做些什么?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之时,你将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如果你要为自己的一生做个总结,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什么样的话?... ...我相信,如果你认真地思考了以上的问题,你会更加珍惜现在你所拥有的,会更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爱谁,请主动明确地告诉他吧,不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如果你有梦想,请鼓起勇气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没机会的时候。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谁都无法预知,我们能够真正拥有的,只有当下。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珍惜吧,珍惜我们还拥有的宝贵生命、珍惜还在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这个充满无常却也无比美好的世界。感恩。“晓雅心灵工作坊”原创微信公众平台点击量已破百万,致力于协助更多人,走出自我的盲区,疗愈过去的伤痛,活出精彩的人生。微信公众平台 搜索 :xiaoyaxinling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2017年第二本书 记住你即将死去。只有真正直面死亡的恐惧,才会有那些点点滴滴的感想,才会真诚的写下一笔一笔的感念。感受自己的身体,留下最难忘的时刻,感恩亲人的爱。
  •     通化图书馆借的书,很快就看完了,果然是书非借不可读也。读的过程给了我一些启发,很多时候我对情绪的掌控不好,从前愿意发怒,现在愿意焦虑。有时候还会悲伤和忧郁,担心很多事情。其实我i是个很注重养生的人了,从大学开始关注养生,到工作以后更加注意。不过养生用在我身上,不太合适,更合适的应该室惜命,哈哈,再过点儿,就是疑病症了。其实对于功成名就的李教授,他在病愈后,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还挺容易理解的。而像我这样踌躇满志的选手,想大展身手,想事业有成,想身体健康,想轻松愉快。反正想法很多,实现的不算多。但是书中提到平衡和适度,我相信,一定可以在这其中找到平衡点,让我们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并不是身心苦痛的。
  •     名利与影响力一线之隔;尽力做好自己,不必改变世界;时间有限,为自己而活;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做某个特殊又有用的领域的顶尖人才;
  •     向死而生是作者在死亡边缘的思想和行动过程,读完此书,让我想起了很多身边的人,死是每个人的终点,人生就像过山车,无论过程多么激烈、曲折,滑向终点的那一刻似乎平静的居多。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指的就是在死亡边界走一遭后的心态变化吧。
  •     爱是一切的良药
  •     电头毛打发时间看的,一下午就看完了。李的书看来总觉得是由他人代笔,所以中规中矩、乏善可陈,生病的人总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才会遭此不幸,但事实上书里写了更大的可能性是运气不好而已。
  •     如果想写自己的琐碎,写成博客就好。如果想要给大家带来点什么,你可以写书。但是,请不要把博客写成了书,一股脑的鸡汤,道理大家都懂,你说再多,大家也不会改变多少的。
  •     人必得受过挫折,才能了解骄傲的含义;必得接近死亡,才能知道时间真正的意义
  •     健康很重要,别拿健康当做成就的祭品。 渐渐走出藏身的洞穴,坦然面对自己独特的价值,找回自信。
  •     要注意健康问题
  •     ②真诚,朴实,无求品自高。 —2017.2.4京东
  •     说来惭愧,我是喝着《世界因我不同》的鸡汤度过高三的。
  •     健康的活着
  •     扫了一眼样章,鸡汤味太浓就没读下去。相信感悟是一致的,生过一场大病才知道慢下来,有多重要。
  •     心存感激,珍惜每一天。
  •     当作一个警醒吧,健康最重要
  •     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开复。最大的启发是,生活是要平衡,但追求仍然不止。
  •     挺好的,读读净心!
  •     在高铁上看完了龙泉寺的《烦恼都是自找的》和李开复的《向死而生》。两本书都很适合在路上读,时候忍不住大笑,时而眼眶含泪,时而让人有所思。 向死而生里面的感情特别真挚,不要自负,不要骄傲,要与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和谐相处,要顺从本心去做事,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龙泉寺的漫画则充满禅理,放下我执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类似的还有一些灵修类的书,比如张德芬的,读完以后都能让我很安静。 书虫写的书也能让我内心平静,比如王强,詹宏志的。 还有一本念念不忘的是沈从文的边城,我现在连情节都记不太清了,但我总能想起他笔下水乡潺潺的流水。
  •     一个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人 在这个竞争力为先的时代可以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自我管理和控制做出自己的成就我觉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输在惰性上 李开复先生很厉害 但是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 我深有体会 这一年我也算是疾病缠身不得安宁 但是我是因为矫情和无意义的熬夜 而李开复先生也是为了自己的事业 我讨厌无意义的生活
  •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黑他
  •     药医不死者
  •     灰常不深刻啊,对于送别3位至亲以后的我完全没有感觉。
  •     开复老师的文笔还是那么好,修过死亡学分后世界观的转变让人感动。
  •     我觉得挺有感悟的
  •     中午和间隙时间翻看完了。能写出来就说明还没放得下,太理想化,不太相信,也许没接触过这个阶层的,但我一直相信我们是人,就会有阴暗面。最后的家庭那段还有点人的气息。最后最后:老天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     生命本身并没有意义,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
  •     读过之后感觉对生活多了一分理解
  •     全书基本上都在抒发李先生对生命意义的新感悟,读起来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引人深思的感觉,但或许是自己尚未到达此境界。所以关于对生命的领悟,本书值得一读,四星。
  •     主要是谈了自己生病期间的感悟
  •     自视甚高这件事,鸡汤大师还是丢不掉自己的ego
  •     喝了这碗鸡汤。
  •     死亡其实是一个将自我彻底消解的能量蜕变过程,是物质肉身的能量转化,使人回归到另一个能量体系。
  •     记住你即将死去
  •     我觉得这本书就挺好的,满分,很真实,很正面,正能量。
  •     一年前读过,好像就是这个时候
  •     死亡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活着的我们无法体验它的感觉。开复老师最感动我的地方在于他的感恩之心。但全书还是像一本关于生死,关于博爱的鸡汤,有感而已,触动少了些。
  •     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感觉一般 虽然他说顿悟,但字里行间还是能感受到他骨子里的骄傲与优越感。文中有多处重复段落,确实有鸡汤拼凑之感,不值这个定价。
  •     刚开始看时,感觉李开复确实好像有所顿悟,对人生有新的理解,可是看到后半部分,抛开他那些感觉特别虚情假意的对家人的忏悔不说,最后的忠告竟还是“用更大的能力去承担更多的责任”诸如此种的功利化人生观。人啊大概就是这样吧,当老天把你的时间期限一延长,你就又忘了到底什么东西真正重要了。
  •     还是有收获
  •     茧子在哪?
  •     元旦期间看完的,提醒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     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要兼顾亲情和健康。
  •     我只想好好的过完这一生。
  •     未知死,焉惜生?
  •     所以不要加班。。。
  •     真诚剖析
  •     人生中最重的病中读的,之前的人生也是一帆风顺,不在乎身体健康,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我的人生就是缩小版的开复老师的人生,很幸运年轻时就生病有了这些感悟,更幸运有了开复老师关于死亡的见解加深了我的感悟。一段时间内对我来说最好的书,没有之一。
  •     可推荐给父母看。
  •     一口气读完,颇能体会病后新生之感。珍惜健康和已有。适时放空。@20170305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