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不如期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05728332
作者:月下
页数:232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从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出发,再联系她自身,映现张爱玲的思想,属于思想传记。全书提到宿命、纯粹、虚无、爱情等几个命题。其文笔柔而不腻,瘦而不柴,是对张爱玲的深度解读。
与通常张爱玲的研究著作关注于她“做些什么”和“写些什么”不同,这本书旨在通过张爱玲”写些什么”体会她“想些什么”,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可能与今天的读者有更多的共鸣。
——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 止庵
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景区中一处无法不看的景点:幽深而又绚丽,凄清而又喧闹,纯净而又驳杂,临水照花顾影自怜,而又大红大紫摇曳生姿。您手上的这本书,无疑是“爱玲景观”独具匠心的解析与导游……
——翻译家、学者 林少华
月下的书没有学者腔,对张爱玲的会心处,直逼精神的痛楚。知道文本的隐秘者,才能解人解世。此书读人时的灵动与机敏,颇值一赞。
——中国人民文学院院长 孙郁

书籍目录

宿命: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人是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都不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选择:红玫瑰和白玫瑰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刻薄:到底是上海人
“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独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我们不幸生活于中国人之间,比不得华侨,可以一辈子安全地隔着适当的距离祟拜着神圣的祖国。那么,索性看个仔细吧!”
纯粹:我们回不去了
“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自欺:我爱你跟你无关
“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遍的妇女的职业……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分别。”
自恋:孤标傲世偕谁隐
“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
爱情:哦,你也在这里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想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
悲悯:青灰调子上一抹亮色
“浴室的玻璃窗临着阳台,拍的一声,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弹回去去了。我弟弟在阳台上踢球。他已经忘了那回事了。这一类的事,他是惯了的。我没有再哭,只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苍凉: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孤独:心是孤独的猎手
“他是一个孤零零的旁观者。他冷眼看着他们,过度的鄙夷与淡漠使他的眼睛变为淡蓝色的了,石子的青色,晨霜上的人影的青色。”
心经:原来现在海枯石烂也很快
“我是一生一世不打算离开你的。有一天我老了,人家都要说:她为什么不结婚?她根本没有过结婚的机会!没有人爱过她!谁都这样想——也许连你也会这样想。我不能不防到这一天,所以我要你记得这一切。”
欲望: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
“难不成我跟了个残废的人,就过上了残废的气,沾都沾不得?”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荒谬:西西弗的幸福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
媚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人类天生的是爱管闲事。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的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没有多大损失而看的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愉悦?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虚无:终归是要被打翻的
“敦凤独自坐在房里,蓦地静了下来。隔壁人家的电话铃远远地在响,寂静中,就像在耳边:‘噶儿铃……铃!……噶儿铃……铃!’一遍又一遍,不知怎么老是没人接。就像有千言万语要说说不出,焦急、恳求、迫切的戏剧。”
背叛:被背叛的遗嘱
“遗传就是这样神秘飘忽……”

编辑推荐

《爱恨不如期》继畅销书《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后,有关张爱玲最具个性的解读——从张爱玲笔下人物出发,还原她的思想世界:冷与暖的悖论统一。关于人生命题的深入探讨——全书深入剖析宿命、纯粹、虚无、荒谬、爱情、孤独等人生命题,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与独特性描摹得恰到好处,再现一个最小资、最时尚、最人性、最自我的张爱玲。张爱玲、周作人研究者止庵、《挪威的森林》译者林少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联袂推荐,给予高度评价。作者多年研究张爱玲点滴所得。字字玑珠,以及酷似张氏的文字风格,让作品在饱含内容价值之外,更具观赏性和可读性。

前言

岁月并不静好因为是写小说的人,所以喜欢研究小说中的人性及人文价值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及思想脉落,现代几位小说家,最爱张爱玲。她的思想像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奇花异草,不由人不一一采撷。张爱玲小说一贯的基调是苍凉,她曾在文章里反复用到“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这句话,而这句话像极了张爱玲存在于世的姿势——孤傲、苍凉、唯美。本书从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出发,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本质、人类的生存境况和对生命走势的取向。全书提到宿命、纯粹、虚无、爱情、媚俗等多个命题。比如宿命是讲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这个注定的意思并非简单的指规律性的东西——人总是要死的,它潜在的含义多少得牵扯上神秘主义,比如冥冥中的力量,不可逆转的性格归宿,所谓一种性格植种一种命运。宿命论让人绝望,也让人安适,这得看你的人生态度——出世与入世的区别,不争者庄子最逍遥,但平凡的人不是庄子,在世间沉浮的过程里就有了某种无力感,卡夫卡、昆德拉,甚至安妮宝贝都是写过这种无力感,只是卡夫卡的故事对普通人来说有些冷硬,昆德拉的文字理论太多以致抽象,而安妮宝贝的内容据说只有大学生水平,所以对哲学命题表达最灵动、最贴切的人仍属张爱玲。诗人气质的作家喜欢把人物写得唯美以至于缺乏真实感,很多时候是爱之深,责之切。与此相反,张爱玲的小说所写的是无爱,她对感情的处理方法令人惊诧却又提不出异议:《倾城之恋》是试探的,自私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是无奈的,自我出卖的;《金锁记》是腐朽的、沉沦的……总不能奉上一片真心。她笔下的男子自恋又无情,姜季泽、乔琪乔、范柳原,不知不觉中,读者会爱上这样书中的人——只是,那自恋是否缘于他们的无知?那无情是否缘于他们的懦弱?没有原则没有担当的男人实在不能叫人喜欢;而她笔下的女子,曹七巧的庸俗、刻薄,白流苏的精明、世俗,葛薇龙的虚荣、堕落……连虞姬惊艳一死也暗藏玄机。世间的不堪,都被张那双利眼穿透,巧心捕捉,丝丝入扣,暗中抛索,像白公馆四爷手中的胡琴咿咿呀呀地响着,道出一个古老而又真实的故事。在四五十年代的上海,由于政治情势所迫,很多作家屏气凝神,处于隐匿状态,只有张爱玲横空出世般地夺目,她喊出“出名要趁早”。也因此,柯灵曾劝张爱玲千万别站错了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一个人开始把自己划分到某个行列之内的时候,他就不再是自己。艺术是很纯粹很干净的一个词,艺术家不能进入任何组织,否则,他的作品就会或多或少地扭曲。爱玲是孤僻狂妄的,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什么江湖大义,什么国家安危,都不在她的眼里,所以她的人物和观点没有政治倾向,也没有虚伪的教化,她的文字是最最真实的表达,她是真正的文艺奇葩!有些人鄙弃她的繁丽,有些人斥责她的立场,还有那些崇拜她的人,只爱她身上与众不同的光环,欣赏、爱慕,却并不真正懂得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爱取巧的胡兰成恰巧出现,让她以为遇见了爱情,因为他懂得。胡兰成总说,“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那是一种陶醉的语气,他喜爱她身上的一切特点,自得的模样如数家珍;他还能欣赏她的聪明,由爱而敬,“我是生平不拜人为师,要我点香亦只点三炷半香。一炷香想念爱玲,是她开了我的聪明。”他写下 :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然而,岁月并不静好,但张爱玲仍有一身惊艳留存下来。

内容概要

月下,80女子,现居北京。出版长篇小说《你是笙歌我是夜》文化随笔《爱恨不如期:遗世独立张爱玲》多家报纸、杂志特约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157424540)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与通常张爱玲的研究著作关注于她“做些什么”和“写些什么”不同,这本书旨在通过张爱玲“写些什么”体会她“想些什么”,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可能与今天的读者有更多的共鸣。    ——张爱玲、周作人研究者 止庵    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景区中一处无法不看的景点:幽深而又绚丽,凄清而又喧闹,纯净而又驳杂,临水照花顾影自怜,而又大红大紫摇曳生姿。本书无疑是“爱玲景观”独具匠心的解析与导游……    ——《挪威的森林》译者 林少华    月下的书没有学者腔,对张爱玲的会心处,直逼精神的痛楚。知道文本的隐秘者,才能解人解世。此书读人时的灵动与机敏,颇值一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孙郁

名人推荐

与通常张爱玲的研究著作关注于她“做些什么”和“写些什么”不同,这本书旨在通过张爱玲“写些什么”体会她“想些什么”,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可能与今天的读者有更多的共鸣。——张爱玲、周作人研究者 止庵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景区中一处无法不看的景点:幽深而又绚丽,凄清而又喧闹,纯净而又驳杂,临水照花顾影自怜,而又大红大紫摇曳生姿。本书无疑是“爱玲景观”独具匠心的解析与导游……——《挪威的森林》译者 林少华月下的书没有学者腔,对张爱玲的会心处,直逼精神的痛楚。知道文本的隐秘者,才能解人解世。此书读人时的灵动与机敏,颇值一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孙郁

章节摘录

宿命: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事实上,一个享乐主义者总是避免使自己的生活被改造成命运。命运吸着我们的血,压在我们头上,它像一个铁球拴在我们的脚腕上。——昆德拉“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范柳原说:“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人是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都不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写《倾城之恋》那一年,张爱玲只有23岁,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加之又生于大家庭的末落时期,看多了人间的勾心斗角、悲苦无着、生离死别,所以说出我们做不了自己的主的话。柳原应该是她笔下最有魅力的男人,却生得这样恣意放荡,他这些话惹得拿命运作赌注的白流苏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香港沦陷的时候,悲风长鸣,流苏爬到柳原身边,隔着棉被拥抱着他。这个时候,她想: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她应该懂了,命运的大起大落,即便是他那种无拘束的人,也不能真正掌握的……那时候的张爱玲还没有爱情经验,小说里的人却已是把调情的游戏做得这样高超,滴水不漏,不然怎么说是天才呢,天才就是天生的才华,不需要历练打磨便已灼灼生辉。《倾城之恋》里这对自私的男女,各取所需,上演一场精彩又迂回的调情戏。流苏是颇有姿色的女人,姿色也是女人的一种资本。而且,流苏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她当年可以不顾三纲五常的离婚,现在也不会屈就于那些人的威胁利诱,她要赌一赌。殷素素临死前告诫儿子张无忌时说:“你长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明明是给七妹宝络相亲,相亲的对象却跟流苏跳了几圈舞。她不是有意的,但她给了她们一点颜色看。宝络虽恨她,在心里也不由肃然起敬。“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白流苏不顾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再次把全部的希望放在婚姻上,以迟暮美人的残篇断简,去追求一些切实的东西。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大多清醒的可怕,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透彻,以至疏于浪漫,不会说什么海枯石烂的誓言,更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不天真,不会像那个小男孩一样指出皇帝的新装是一片虚空。这就成了一场有意思的竞技,推推拉拉,你来我往,谁先开口谁就输。调情会上瘾的,如果不是一场车祸,恐怕《两小无猜》里的男孩和女孩那场你敢不敢的游戏会永远继续下去,以互相撕扯对方的心为乐。流苏的游戏将会怎样收场?一开始谁都不知道,不管怎么样,她愿意一搏,不是飞蛾扑火,而是步步为营。她看似含蓄温婉,但却有超乎一般女人的胆识,她的矜持也是她的武器,比如范柳原说:“有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笑,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这场景让人想起徐志摩的莎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但是流苏并不买账,故意傻傻地说道:“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流苏心里怙惙着:他使她吃醋,无非是用的激将法,逼着她自动的投到他的怀里去。她做梦也休想他娶她。……很明显的,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他有意当着人做出和她亲狎的神气,以诋毁她的声名,让她无路可退,而两人相对时却又是恬淡的,端庄的,始终保持着距离。她在心里恨着他,这样一个自私颓败的人——他是机智的,伶俐的,却没有热情。他不相信人,甚至不相信他自己。他不相信她会爱他,他说:“对你来说,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一语切中流苏的命门。我想,这也是张爱玲的婚恋观——没有爱情的婚姻里的男女就是嫖客与妓女的关系,怪不得马克思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是一个道德感不强的人,张爱玲也是,范柳原也是,但是,我们仍旧愿意把爱情这个词看得圣洁,只是,却未必相信爱情的存在——追求不等于存在。比如范柳原,他玩世不恭,随波逐流,表面上是快乐的,其实他骨子里有一层宿命色彩,让他不敢认真。然而有一天,他却忽然变得颓废的悲凉,柳原看着流苏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当他认真的时候,会变得悲戚,宿命的人容易感觉到无奈。你可以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赚到财富,你也可以用自己不相信的药治好病,但你无法从不爱自己的人身上获得幸福。对范柳原来说,没有回爱,就只剩下了欺骗、侮辱、利用。他要的是她的心,但是流苏是带着寻找依靠的心来香港的,她没有恋爱的闲情逸致,她精打细算寸步不让,她根本没有想过要了解范柳原,更不会全抛一片心,她分分钟都在盘算有无可能和他结婚。这场感情游戏玩到第二轮的时候,已见分晓。一天晚上,他吻了她,她想自己以后就是他的人了,甘做情妇。谁都没有赢,她没有得到婚姻,他也没有得到她的心。在这场角逐里,爱情注定要失败。不能洞察生活的作家不会是一个好作家,而现代编剧都喜欢给电视剧或电影一个圆满的结局,把他的角色弄得容易成功也容易感动,所谓意淫。他们说:你总得给人们活下去的希望吧,我们需要一些励志的东西。爱玲是看透了生活的,她没有庸常地让他们爱上对方,给生活一个虚假的希望,也没有给出一个悲惨的结局,赚一把同情的眼泪。她反其道而行,落了一段传奇下来:“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战争爆发,才使得柳原不得不回到流苏的身边,她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婚姻。这个故事算得上完满——爱玲的小说结局很少完满——一座城的陷落,成全了一段婚姻。这个传奇始终是一种讽刺,范柳原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成全,流苏的婚姻也非来自她自己的努力。他们是两种人,但都没有逃出命运的怪圈。这个世界上就有这么两种人:一种人拼命的争,名利、地位、爱情、幸福、快乐、舒适。《万凰之王》里的兰妃知书达理,然而为了保住皇上、保住皇子就狠下手段,她的心变得越来越冷,皇太后临死的时候说,现在的你就像当年的我,等着吧,有一天,你也会感觉到高处不胜寒,众叛亲离,孤独一生。皇太后说得没错,孤独原来就是万宫之首的宿命;另一种人在开始之前就看到了结果——生命是沉浮不定的,比如范柳原,他不相信人心因你或我或他会有什么改变,随波逐流,风把你吹到哪里你就呆在哪里,《红楼梦》里林黛玉也说:“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流。”她把自己嫁与命运,自怜自艾,对她来说,命运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她不会逼着宝玉许诺,不会讨好贾母、王夫人,她只是独自流泪。当胡兰成抛弃张爱玲的时候,她也是流着眼泪走去回上海的船上,说“我自将萎谢了。”《白马啸西风》里的李文秀牵马回中原,也是一样的怅惘: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地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胡兰成喜欢了小周护士,他的喜欢是轻贱且轻薄的,周护士是个甜美的小天使,在高智的张爱玲那里,他也许觉得累,高智的女人傻起来让人觉得矫情——爱情让一切女子皆变得痴傻,周护士却傻得天真,傻得恰到好处。唉!变心就是变心了,还找这么些借口,不爱就是不爱了,再回头分析也是徒劳。可是,他爱过她吗?生活始终不是传奇,尽管张爱玲喜欢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传奇人物,可她又从传奇人物身上看到平凡的人生。“有你的地方就会有奇迹。”多矫情的一句话,你若不爱,不会产生奇迹的,你若爱,也未必会产生奇迹,生活是很现实的,而现实是残酷的,就像严歌苓的《小顾艳传》,那个嫁到文艺大院的凡俗女子辛苦又恣睢的一生,不管如何努力、效仿、委屈,她始终进不了杨麦的生活,最后还是被抛出了文艺圈,却仍旧告诉别人,画家杨麦才是她最爱的人。杨麦在醉酒的时候叫着她的名字,她是扎到他的骨子里去了,或许不是爱,只是习惯,她注定进不了他的生活,但是她进得了他的骨子。可是张爱玲却没有扎到胡兰成的骨子里去,也许,胡兰成这人根本没有骨子,他整个是一软体动物,扎得再深从另一面又露出来了,他就像当下流行的洋葱男人,你剥下一层层皮,辣着自己,剥到最后,才知道他是没有心的。没心的人自然不懂得思考,所谓锦心秀口,他嘴里出来的话不会是秀口:你长得太高了,这怎么可以?据说他是个小个子,大概是调情,你长得太高了,跟我怎么配?这样粗糙的调情哪里比得上范柳原,“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也就是玫瑰,也许不是……我想从的你的窗户里看月亮。”这雅语,透露出多少情趣?流苏虽然没读过几年书,放在当下,也算个小资女人——你以为喝着咖啡,听着爱尔兰音乐就小资了吗?完全不是,女人的可爱不在于漂亮,不在于才华,而在于性情——流苏虽然算不得多么可爱,但是她却有小资女人的情调,在香港的舞场里,流苏说,“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柳原想了一想道,“不懂。”流苏又解释道,“你要我对别人坏,独独对你好。”范柳原不喜欢流苏去舞场,却要她跟他跳舞,流苏便一语道破了他的自私心理。当年,83版的射雕热播。伙伴们都在议论杨康杨康如何了,却没有人提郭靖。可见,人们对“好男人”是视而不见的,而“坏男人”的魅力总是侵入骨髓,反之,亦然。“坏女人”才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对这个“好”和“坏”下过明确的定义,以至于让某些“老实人”时常叫冤,看到受伤回来的小鸟也要斥责一番:谁让你喜欢“坏男人”的?其实,此“坏”非彼“坏”,“坏”是一种情调。流苏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懂得拿捏分寸。却又并非一味的拿捏,不然同样聪明的范柳原也不会喜欢她,他是看到了她内在情调的,流苏说:“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瞧瞧这句话,多文艺!爱玲必当更胜一筹,不然胡兰成也不会说:我只觉得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皆成为好。而他自己呢,“除了从张爱玲那里鼠窃狗偷,就是背靠传统好乘凉。《今生今世》用词旧,文法旧,意识旧,见解旧,胡兰成完全是一个旧得不能再旧的旧式才子。”“我父母的一生都是连没有故事。”“我连不以为她是美的。”“她的人是这样鲜洁,鲜洁得如有锋棱,连不可妥协,连不可叛逆。”“邻房是个德国人,悭吝得叫人连不好笑。”——这种“连……”字句式已成旧而不通的胡文标记,几乎每页都有。并非“叫人连不好笑”,而是叫人连连好笑。爱玲不会没看出来,她似乎曾经指出他用滥了的“亦”字,亦是美的,亦是好的……但好不容易碰上一个懂自己的人,暇疵全略过。世间知己最难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胡兰成确实是懂她的,“看了(她的小说)一两段,身子不由自主地坐直了……他向朋友推荐,朋友也说很好,他仍然觉得不足,因那一声‘好’太平淡,可以给所有的事物。”有人却说张爱玲辞藻过于华丽,他们怎么懂,她的辞藻再华丽,也已经化为无形,曼妙的修辞任是他们其中哪个也写不出来的——“这张脸好像写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她的文字绝对不是简单的辞藻堆砌,那华丽是一种天赋,与生俱来。正如凡高的向日葵,迎面冲击而来,表面是极度入世的热情,背后却是浓烈的孤独感。本色出示,毫不伪装,就像“出名要趁早!”这话一样实在。可是,谁懂?“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兰成出现的时候,她以为她遇见了爱情,他将是她人生中的重彩,因为他懂得。被人欣赏、被人理解也是人的欲求之一。空空的世界里,忽然有这么一个反复咀嚼她的文字的人找上门来,就像有朋自远方来,岂不快哉?“才去看了她三四回,张爱玲忽然很烦恼,而且凄凉。女子一爱了人,是会有这种委屈的。她送来一张字条,叫我不要再去看她……”爱玲一定是个悲观的人,眼看着即将到来的爱情不由得生出“十里搭长篷,天下没有不散筵席”的悲哀来,或许也有幽怨,你爱他,却觉得他待你并没有你想要的那般好,怀疑、失望、担心,然后就想放手,无论如何,先到安全的地方静一静,再说。然而他不以为然,仍旧来,她再见了他,亦是欢喜——“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把这句话写在送他的相片背面。而胡兰成呢,“端然的接受,没有神魂颠倒,也并未有相思,只是想啸歌”啸歌代表了一种快感,暗含了征服后的快感。她的爱情经验第一次从理论到实践,不由深陷,还以为是神仙眷侣,“晨出夜归只看张爱玲,两人伴在房里,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连同道出去游玩都不想,亦且没有工夫。”结婚的时候,他写下: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岁月并不静好,轻浮浪子始终是轻浮,爱玲也不能使他回头。她再怎样的洞察世事,怎样的受不得半点委屈,也于事无补。一不小心着了他的道,在爱情路上狠跌了一跤,伤口,再也不能愈合。本来就是个看客,这下更把热情在生活中全部抽离了。张爱玲是一个旁观者。正如胡兰成所说,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孤傲、敏感、卓尔不群,但是却逃不开心灵之篱栅。这样的女人大都会用文字来跳舞,舞跳得过于高明,便没有了舞伴来陪,只落得人在高处,灵魂总是寂寞。她是寂寞的,所以,一份看似相知的东西便来得极其珍贵,她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企图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然而这花却并不如她用的一个比喻,像刚蒸熟的馒头尖上那个红点,充满喜庆的色彩,这花像鲁迅《秋夜》里那朵瑟缩着做着春天里的梦的小红花,终将萎谢了。李碧华说张爱玲就像一口古井,任由后人来淘,淘出的都是一地清冷的月光。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个个精明的了不得,但她自己却不是一个充满机心的女子,她看破,并不效仿,也不斥责,只是置身事外,冷静地观摩、书写。记者问54岁的杨丽萍:“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她回答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爱玲亦是这样的一个旁观者。记得很久以前有个女作家等待着她未出生的孩子,种了一盆女儿花,她说,她不愿意有个女儿,女孩子太容易受伤,她不想她的孩子在尘世里伤痕累累,不忍、不舍得。李碧华却说:欺骗?那能怪谁,只是你自己太蠢。也许,这是女孩子和女人的区别,成熟往往意味着敌对,对整个世界都防范着,怀疑着——终究不愿意炼就的铜墙铁壁,八面玲珑。爱自己,就让那颗心自由的舒展。都说爱玲是个极冷的人,其实极冷的人是李碧华和亦舒,她们自认为洞察世情,然后以凉薄面世。而张爱玲,只是一个真实的孩子,他们看到罩在她外面的一层迷雾,却看不到她那一颗热心。因为她不随便施与,有时候蔑视也是一种珍惜,《橙血》里的女主人说:不卖给中国人树胚,是因为任何东西在中国人那里都会得到淹没般的繁衍。她对繁衍一向恐惧,并不完全是恐惧一种极品的贬值,她更在意任何精良物种、抑或人种持续他们的优越。不仅如此,张爱玲还怕碰了世间的冷,骤然惊悸后的不适应。有一次,香港放假,她唯一女友炎樱独自回上海,没有告诉她,她竟哭了半个下午。一个纯真的孩子,从小缺乏爱,需要爱,但是她又太明白,世间,没有爱,至少,没有纯粹的爱。没有纯粹的爱,范柳原和白流苏也可以因为那一刹那的谅解相依,把婚姻维持个十年八年,可是他们却不成,胡兰成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男人,你搭理我我便搭理你,你需要我讲几句笑话,我也乐得逗自己,而搭理他的女人从来都不少,他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享受的机会。没有心的人是不大可能记得过去的,这样的男人,穿行于花丛中,粘得满身脂粉味,你得时时提醒着他,他一不在眼前,就有可能不是你的了,以爱玲的心性,决不会粘着他不放,再说,有些男人,你越粘他跑的越快。这不,没两年功夫,他已经倒到小周护士那里去了。你的要求一旦涉及到他的利益,他就会缩起来,躲起来,跑到另一边自得其乐去了,让你抓不着,假若你不搭理他了,他也就忘记了,若是因了什么契机又想起来,心里痒痒,也不妨捏根干芦苇挑逗一番,你来他便得意你不来他也不会失意。这是对一般的女人,但是张爱玲太厉害了,他不得拭目以待,就像他自己说的:“男欢女悦,一种似舞,一种似斗,如薛仁贵与代战公主在两军阵前相遇,舞亦似斗。民歌里又有男女相难,说书又爱听苏小妹三难新郎,民间也说王安石就黄州菊花及峡中茶水这两件博识折服了苏学士。我向来与人也不比,也不斗,如今见了张爱玲却要比斗起来。”所以,当他得知张爱玲对他的《山河岁月》不置一词时,感到被轻视,而当张爱玲又从容地给他寄来一张明信片,说明她已然将他放下,胡兰成有点受伤,于是他在回信中说,我把《山河岁月》与《赤地之恋》来比并着看了,所以回信迟了,他这是把张爱玲和自己拉到一个水平线上,想以此打破张爱玲的平衡,他想张爱玲知道自己的作品被他的灼灼目光照了一下肯定有点心慌。可见,他虽不爱她,却要她把他放在心上的,对爱玲,他一边戏谑得意,一边又有着自卑的。作家的身份让张爱玲成为显在人物,她本无意,她的名气和文章却仍旧时时提醒到他,她的存在。所以,他不妨把几个女人罗列一下,炫耀自己的功绩,爱玲自然是逃不掉的。她是看透了这人的,她回复不喜欢写信。还一味客气,这客气不仅是陌生更是防范。石评梅遇到的那个男人,恬不知耻地威胁着她要把信件全部公开,使得她没有和高君宇结成婚,高君宇死了,她也郁郁而终,徒留遗憾。对于胡兰成,爱玲也是有所顾忌吧,但她这种顾忌又表现的坦荡,不卑不亢,没有语气,不多一个字也不少一个字,就像一份电报函文。毕竟爱过,她也还不至于就此悔青了肠子:我怎么就爱上了这么一个人?即使再不堪,也有过“同情”(相同的感情)的日子。他的确不堪,他不懂沉淀的忧伤,不会像范柳原那样忽然有一天醒悟到生的无奈,虽然都是情场上的老手,柳原吸引人的地方也只是那一刹那的低沉,而胡兰成呢,像湖面上那一摊摊的浮萍,没有根,不知痛,索性天天嬉皮笑脸。让外人看来,总觉得恬不知耻的过了。他爱怎样怎样,爱玲全不理会,爱的彻底也会恨得彻底,所以留给他一个决绝的背影。你喜欢玩,我陪你,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爱玲不会这样的,她的感情是纯粹的,她的心里容不下一点不尊重。He is not her cup of tea,村上春树说男人和女人就像切开两半的苹果,他们得互相寻找,胡兰成和张爱玲不是那一整个。她认错了人,一错就是一生,尽管后来嫁了赖雅,我想,那一段之间是没有爱的,像她这样一个彻底的人,余烬不会重燃,无论是她的爱情还是对胡兰成的感情,她曾说过我自将萎谢了,就真的萎谢了。命运像一个顽皮又邪恶的孩子,他随时都有可能在你面前扔下一根横切的树木,堵截你的去路,其实早已明了人作为玩偶存在的实质,在多年前的一首诗里就写下:如果他愿意,他将轻而易举地将人类捣成粉齑。时间是单线行使,她只能前行。“回不去了,我们回不去了。”爱玲小说中的警句俯拾皆是,但这一句最让人心痛,隔了十年再相遇,曼贞所能感受到的只有绝望,一切都是无可挽回的。有人说《半生缘》里的曼贞是懦弱的,常人处在她的位置上又能怎么样呢?与姐姐反目,杀了祝鸿财,弃了孩子,拼死找到世钧吗?可是他却早已有了自己的妻——尽管他的妻爱得是他的好友许叔惠。我们喜欢跟谁在一起,过怎么样的生活,并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得了主的。无可奈何的感觉像一种无形的灰色网罩盖下来,所有的人都被笼络于内,无一漏网。达官贵人也罢,平民百姓也罢。张爱玲的人物都是普通人,《澳门街》也是讲平民的市俗生活的电视剧。风和日丽的天气掩饰不了悲苦的人生,依文踉踉跄跄地摸上狭窄的楼梯,她双目失明的母亲问道:“小姐是算命还是摸骨?”“摸骨。”她说。语气也是恨恨的,就像痛恨她的命运。“小姐后半生钱的问题不用愁,会有很多男人给你钱,但是没有一个会长久。”君好对依文说:“找一个善良的男人嫁了吧,你也该安定下来了。” 依文说:“你以为每一个人都像你那么好命?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对你好;我就是这个命,我认了。”缘分各自有定,不会因为巧合我们就爱上谁,但是,婚姻却可能有太多巧合。“宁愿没拥抱,共你可到老,任由你来去自如,如若碰到,他比我好,只望停在远处,祝君安好——”他不比我好,可是我仍旧不能将你靠近。我比她更适合你,可我只能远离,岁月是一个苍老又无情的词汇,我们是回不去的。许叔惠喜欢翠芝却不敢开口,翠芝喜欢叔惠却要嫁给世钧,世钧喜欢曼贞却找不到她,曼贞爱着世钧却要为祝洪财生儿育女,与其说是曼璐打破了这个平衡不如说是命运——曼桢和世均、翠芝和叔惠,他们始终不敢放下一切掩护,以一颗心坦诚地面对另一颗心,因一些芥蒂让两颗心相互躲闪,最终失之交臂。人心太复杂,猜忌、顾虑,造成情感上的空洞与荒漠;人心又太愚蠢,无法洞悉他人的想法。于是只能在误会与错过中苦叹生之悲凉、命运之坎坷。人,正如被操纵的木偶,不管自己如何去奋斗去抗争,总因无法预期的原因而最终无法掌握命运。《茉莉香片》里聂传庆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憎恶之情,却也无力摆脱它,就跑到言子夜差点成为自己父亲的幻想中寻找安慰,他憎恨言丹珠,不仅仅是因为他觉得她夺取了他的美好生活,还有他的变态心理对她的活力、朝气产生了一种畸形理解:“她对于任何事物都感到广泛的兴趣,对于任何人也感到广泛的兴趣。她对于同学们的一视同仁,传庆突然想出了两个字的评语:滥交。”当对言子夜的梦幻破灭,又觉出丹珠不把他当男人而受辱,忍不住对她施暴,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戕行为。“他爸爸并不是有意想把他训练成这样一个人,现在他爸爸见了他,只感到愤怒与无可奈何,私下里又有点怕。”父子关系的紧张、他对父亲的厌恶、父亲对他的恐惧,都是由他父亲那种封闭的,阴郁的,抽着鸦片过日子的特定生活方式所铸成。爱玲在小说结尾以四个字作结:“他跑不了。”即是说,他根本就无法逃脱他的家庭背景,丹珠回来了,她的存在会一直提醒着他。他还会继续变态下去,这就是聂传庆的宿命。我在天涯里发过一段小说,有人留言:死丫头太纠结了,何必活得那么拧巴?其实不是我们活得拧巴,生活本来如此。记得有个笔友说:“人生大抵如此,被所爱的人深深地伤害,与不爱的人共度一生,却深深地伤害了爱自己的人。”所以真实的作者无法硬给小说安插一个美好的结局,他们的波折不一定来自外界,或者说根本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心魔——是内心深处那根深蒂固的宿命感。

图书封面


 爱恨不如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一边长大,一边感受到另外一个自己在被扼杀。没有办法在某种高度感受到她的美,却不自觉得靠近。血液里流淌的,内心跳动的,为什么一直惶惶不安着,像是丢了某样东西,失魂落魄,又像是从来都未寻得,而在茫茫人海里愈发迷茫着。本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女子,最后又活成了什么样子?看着别人的故事,看着看着就哭了。然而在自己人生的故事里,却铁石心肠地做了一个无心人。多少次内心的起起伏伏,都是一个人的故事。应该是敏感而多愁善感,却又没心没肺什么都过目就忘。囿于自己感官的感受毕竟都是为赋新词。谁是困兽?不懂放手?“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你想和她上床,她也想和你上床,你们都知道总有一天你们会上床,但不知道你们会在哪一天上床,这就是最好的时光。”侯孝贤如是说。“人生大抵如此,被所爱的人深深地伤害,与不爱的人共度一生,却深深地伤害了爱自己的人。”他的确不堪,他不懂沉淀的忧伤,不会像范柳原那样忽然有一天醒悟到生的无奈,虽然都是情场上的老手,柳原吸引人的地方也只是那一刹那的低沉,而胡兰成呢,像湖面上那一摊摊的浮萍,没有根,不知痛,索性天天嬉皮笑脸。“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他写下: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胡兰成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男人,你搭理我我便搭理你,你需要我讲几句笑话,我也乐得逗自己,而搭理他的女人从来都不少,他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享受的机会。她的文字绝对不是简单的辞藻堆砌,那华丽是一种天赋,与生俱来。本来就是个看客,这下更把热情在生活中全部抽离了。张爱玲是一个旁观者。这样的女人大都会用文字来跳舞,舞跳得过于高明,便没有了舞伴来陪,只落得人在高处,灵魂总是寂寞。终究不愿意炼就的铜墙铁壁,八面玲珑。爱自己,就让那颗心自由的舒展。都说爱玲是个极冷的人,其实极冷的人是李碧华和亦舒,她们自认为洞察世情,然后以凉薄面世。
  •     张爱玲如果不是因为与胡兰成的一段恋情,估计不至于有这么大的争议。也正是这段感情,当张爱玲与之决绝后,那曾经的写作才华也随之而逝了。有太多作品分析张爱玲了,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如果你喜欢张爱玲,那么你必然对她的书甚是喜欢,由此带来的阅读的喜悦则更甚。而本书不是从张爱玲的家世、身世、成长以及写作角度来描述张爱玲的,而是在对其作品中各类人物命运、性格等方面的概括和总结基础上,形成了全书的章节。这也就是张爱玲一生命运的总结以及性格的显现。透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再次体味一下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诸多特征,而由此更进一步的体会张爱玲自己的性格特征。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作家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自己的文字创作,来反映自己对人生、命运、生活等诸多方面感悟与体会。张爱玲就是如此,她正是用她的文字,揭示她生存的当世的沧桑、冷漠,由此反映出自己的孤独与悲悯。她黑暗的童年,给她留下的只是冷漠、孤僻,因此,她一生都对外界采取退缩、警戒和冷漠,所以小说中善良的人都活得很悲苦。当张爱玲离开父亲逃到母亲那里时,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她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这也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她写不少文学作品,但是真正能够体味到她创作的魅力或者领悟到她文学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滋味,这样的人很少。她在寻找知己。更或许缺少一种被爱的感觉,张爱玲很渴望爱,当她遇到胡兰成,因为相知,所以懂得。懂得,比理解更高一个层次。这就是为什么智者总是寂寞的,因为难得有人懂得他。而张爱玲碰到了,所以她义无反顾的遵循。张爱玲渴望爱情的纯粹,可是现实并非如此,因此,她的小说中也几乎没有纯粹的爱情。当自己爱情也这样消失的时候,她更深的体会到人生中的那种宿命感:人生的波折不一定来自外界,或者根本就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心魔-是内心深处那根深蒂固的宿命感。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     张爱玲遇到金庸会会怎样?这里说的不是棱角峥嵘的张小姐遇到四平八稳的査老板,而是白流苏与郭靖擦胸而过。这幅奇异的图景,是在女作家月下作品《爱恨不如期》中看到的。月下是张爱玲与金庸的双料粉丝,在书中多处可以看出来。一般读者都觉得两位名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然而月下却偏偏打通了其中的关隘,像把长江之水引到黄河,又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气血运行周天,可以陆地飞行,发现了新世界。于是,她自信满满地写道:“最爱张爱玲,她的思想像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奇花异草,不由人不一一采撷。”她写张爱玲的孤僻狂妄,“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什么江湖大义,什么国家安危,都不在她眼里”;她写张爱玲情伤之后“我自将萎谢了”,像“《白马啸西风》里的李文秀牵马回中原,也是一样的怅惘”;她从《色,戒》王佳芝和易先生的关系,想到《飞狐外传》里“田归农也没有爱上南兰,只是喜欢她的美艳,想据为己有,后来就厌倦了”……这些比附都很陌生,很精彩。张爱玲在短篇小说《爱》中发了一句流传至今的感慨:“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想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却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这句话被后人们反复念叨,谱成了曲,唱成了歌。到月下这里,唏嘘成了江湖剩女的一声叹息。“这个刚巧赶上是多么难。袁紫衣错过了胡斐,胡斐错过了程灵素。男人的过错日后可以挽回,胡斐又有了苗若兰,令狐冲又有了任盈盈。而女人一错就是一生,李秋水如是,李莫愁如是,程灵素如是。”我很欣赏月下的穿透力,她从《心经》里的许小寒,看到了《小李飞刀》中的龙小云,同是“孩子似的天真,孩童似的残忍”。这种穿透力让我们发现很多书中惊艳处都是相通的,就像柳河东的“伐竹取道,下见小谭”,像黄山谷的“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也像杜丽娘“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真的是枉然。也许是张爱玲的悲剧人生,感染了月下的情绪,这本书给人感觉最深的是怅惘。月下有一双类似张爱玲的眼睛,过早显露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天分,目光尽处是一层淡淡的暮霭,笼罩于斜阳草树之上。一叹清角吹寒,再一叹,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对于胡兰成,书中多处有微词。她认为,“《今生今世》里的胡兰成是中国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唐璜式人物。他对女人,情虽不伪,却也不专”。这话说得很客观。首先,因为世人了解胡兰成,批判胡兰成,用的绝大多数都是他半自传体的作品《今生今世》中的材料,用他自己的话来骂他,这样的结论是否正确恐怕骂人者自己也要怀疑。其次,“情虽不伪,却也不专”,对很多女人而言并非可憎,不信你去看那《天龙八部》中一张国字脸、浑身细皮白肉的段正淳,他要比胸怀大志的慕容博父子强上多少倍?书中还写道:“张爱玲的交往完全随心所欲,不受束缚。她和日本人池田笃纪相交甚密,又经常出入周佛海家,从来不会避嫌。在张爱玲眼里,人是按照聪明人和不聪明的人,而不是按照好人和坏人划分。所以她宁可和聪明的坏人来往,也不愿和愚笨的好人相处。”在道学家和民族主义者眼中,这一句分明是在为张爱玲护短了。因为,彼时正是日本侵华,池田笃纪是日本外交官,周佛海是汉奸,张爱玲此举算不算糊涂呢?然而,这正是月下的可爱之处。我笔写我心,你有意见是不是?请保留,或者来辩上一辩,这厢奉陪到底。最后,我冒昧向月下进一言,其实你的文字和胡兰成相近之处甚多。不是我灌迷魂汤,你且思量,或许另有乾坤。文章来自胡兰成网http://hulancheng.com/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别具一格的解读,很吸引人,但书里有错别字
  •     封面不错买来送人包装很好很满意!
  •     看降价就毫不犹豫的买了。如果你没看过张的名作看起来比较困难。
  •     不管是张爱玲写的,还是写张爱玲的,都值得期待。
  •     内容很细腻,思想深刻。
  •     虽有瑕疵但从整体阅读感来说还不错。有作者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特点很鲜明,从她写什么分析她在想什么。
  •     多读书读好书,一定要开始认真看了!~
  •     一口气一天读完了,对张爱玲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遗世而独立
  •      见解犀利,文笔极美
  •     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不是因为纸张不好什么的,这本书的纸张很好,可能当时就想买,货到,但有觉得没意思了,我觉得这本书,文字比较平淡,假如你喜欢看这一类型的,可以买。
  •     买回来同事翻了两页就借走看了,说不错
  •     这本书挺不错的,质量也可以,价格也可以,不错。
  •     之前在图书馆有看过些,很喜欢,所以在买林徽因传时也一起买了。从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出发探讨张爱玲的思想,写得比较细腻。不错!
  •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原以为这本书也是讲张爱玲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的,开始看着看着就发现原来这是作者在用张爱玲书中的人物故事讲述自己的感觉,以及他对张爱玲想要说的话语。张爱玲的文字很是孤傲,就像她留给众人的感觉。但是她笔下的很多人物很小众,也许就是你或是我。假如我的生活中有这样性格的人,她绝不会主动和你接触,而你去找她聊也似乎很难找到合适的话题,我想我会选择不接近的吧。但这并不影响我读她的文字,读其他人读她评她的文字。人世间有太多感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就好比她和胡兰成。其实啊,爱也好,恨也罢,经历了,过去了,就这样吧,再去谈个什么对与错,也回不来了呀!现实中的我们,其实不也是这样吗?趁一切还在,就好好珍惜吧!Now, 21:22, September 12th, 2015。
  •     很喜欢张爱玲,这女子的一生不平凡,波澜起伏。
  •     刚好你们哥们看,吗客户机, 没看, 控股,
  •     很好很喜欢,还没有读,书质量很好
  •     很棒的一本书,非常喜欢。文字舒服,剖析得极到位,挠到心窝去了。
  •     很适合我们女生观看,
  •     我爱张爱玲,对张爱玲的文字有深刻的共鸣。我不赞扬她,不讴歌她,但我爱她,相知何必相逢?她是怎样的人,便写出了怎样的文字。见字如面,想必就是这样的。至于对张爱玲的思考,读者大有不同,但大同小异。我读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觉得此书除去字词优美,全本在写胡兰成与张爱玲的分析较多,不像是分析张爱玲了。读过崔久成的《翻手翻手苍凉覆手繁华:张爱玲的时光剪影 》觉得此书大致是从传统手法和传统思想去了解张爱玲,可是张爱玲是天才,不是凡人。倒是此书,比较深入地分析张爱玲在想什么,写什么。像止俺说的,确如其实。也许能够引发更多像我这样疯狂的喜爱张爱玲的人的共鸣。
  •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却爬满了虱子。不得不说月下对张爱玲的性格方面分析的是十分透彻的,并加以升华为人性的荒诞感。但阅读中的有些地方却不尽我心,在有人提出对张爱玲的反对时,反应似过于激烈,有太过痴迷张之嫌,唯恐旁人折煞了她去,说出的理由并不使人信服。言语之中缺乏一种客观的角度,也许这是所谓的性情,却是我所不喜的。有一种因张爱玲,所以所有的批评都竞成了爱之深责之切,未免自己也沦入了一个怪圈??
  •     文字清雅,读来亲切;很深刻的解读却没有学者腔,故事很有趣,没有囿于为人熟知的陈词滥调,叙述起来旁征博引、大开大合,很有大家风度。
  •     很喜欢,质量好,
  •     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喜欢那种淡淡的忧伤!
  •     煽情呀,文艺呀,小资呀,没读完呀。
  •     张小姐生的孤独,死的寂寞,难得有月下这样的隔代知音,因为懂得,足以欣慰。
  •     單純從閱讀感說,這是本很好讀的書,如果你曾通讀過張愛玲的作品。但卻不是一部好書。不喜歡作者的構思邏輯,雖然文中不乏各種經典的旁佐和引言,仿佛作者多麼文藝,多麼懂張愛玲,多麼透析她的生平。然而私不以為然。在我看來,不過是作者以張愛玲的名義寫得一部抨擊玩世不恭或者負心漢或者缺乏擔當男人乃至不健康愛情的偽傳記。視角太狹隘,重筆墨反覆提及她與胡蘭成這樣那樣的感情挫敗對她的影響,卻沒有提到少年時代成長對她人生的影響,至於她的後半生也幾乎是幾筆帶過,至於為何她的一生充滿戲劇性的悲劇色彩,她全然不解,除了欣賞,迎合,看不到更多深層的分析,張愛玲是近代傑出的女作家,但個人以為你不能因為某人作品傑出而不去看TA為人處事,仿佛她是純天然高貴的她的人生她的性情都是最好的無謬的,。誰說的,往往天才都是深井病。
  •     包装得很好!书也很快收到!
  •     这是一本,通过张爱玲写的书籍来解读张爱玲的书籍,看之前要涉猎一些张爱玲的小说,也要有自己对张爱玲的见解,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     很喜欢看的一本书,读了很多写张爱玲的,唯独喜欢这部。
  •     这本书内容完全是作者意淫,不喜欢
  •     真是令人沉迷……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毒药似的爱情。 红玫瑰与白玫瑰……多老的一个段子。谁曾想到过连作者自己本身都未曾把这个道理想清楚想透彻过。 现实太严酷,所以只好躲在思想的夹缝里。 这本书看得难过啊。问题是现实就是这么难过。甚至比这本书写的还要难过。虽然有逃避现实之嫌,但看完这本书真得换本治愈点的看看。 人生之疾苦,远远不可知。
  •     很好看的一本书。收到书的当天,我已经看了大半,实在是太好看了。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分析了解张爱玲本人,也分析了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语言也很优美,文章也充满了哲理。喜欢张爱玲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     内容很不错 讲了很多她的文章 封面也很美
  •     不怎么样,内容一般
  •      看了月下这本《爱恨不如期》让人感概月下同学又一次肢解了张爱玲。 张爱玲一生逃离,恨不能离人群远远的,让人找不着她,恨不得低到尘埃里,可是喜爱张爱玲的粉们的迷恋和痴狂,又一一次用自己的话语解读分析感悟,也让我们一次次在文本中慢慢感受一个越加真实的张爱玲。当然也欢迎各种角度各种方式的“肢解”。
      
      此书副标题是“遗世独立张爱玲”,当然句句皆关乎张爱玲。借分析张爱玲文字中的主角们,将之总结为十六个女性关键字:宿命、选择、刻薄、纯粹、自欺、自恋、爱情、悲悯、苍凉、孤独、心经、欲望、荒谬、媚俗、虚无和背叛。三十二个字,字字诛心。
      
      尽管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于是在四五十年代情势所迫,其他作者屏气凝神隐匿时,张爱玲横空出世般夺目。尽管被人誉为文艺奇葩,誉为天才,誉为传奇,但她身上从来毁誉参半,“有些人鄙弃她的繁丽,有些人斥责她的立场,还有那些崇拜她的人,只爱她身上与众不同的光环,欣赏、爱慕,却并不真正懂得她。”张爱玲本不欲为人所知,不见陌生人,不搭话,不喜沙龙,连在异国他乡得知早年作品被发表都会来信禁止的她,几乎就一生活的旁观者和观察者。张粉们总想从她的寂寞故事里刨出一些更显“懂得”她的元素,于是肢解分析,也从其经历文字人物种种线索中寻找各种证例,并冠盖各种鲜词标签,张粉们满足于这些标签拼合出的这个看得见的张爱玲。可到底能够多懂她?都说张爱玲有三段情,但相信她的决绝,她欲懂其的人始终只一人。胡兰成的投机取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从此以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岁月终是不静好。让人真恨这无常,爱恨真不如期。
      
      我读这本《爱恨不如期》很惊喜。作者对张爱玲及其作品都非常熟悉,不光是张爱玲,对红楼梦,对金庸亦是,于是她的文字不光立足于张氏及其笔下人物,更将之延伸开去,借此说彼、旁征博引之力十足,谈女性,谈爱情,谈人生,谈宿命,谈虚无,谈两性等等皆是游刃有余。明看不过为张氏笔下角色们的解读,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环境背景、外力因素等等,其实更是三四十年代的世情洞悉以及女性形象成长变化及其复杂成因。作者叹息这些纸上女性的命运,也纵横笔墨将意蕴超越于张氏笔下人物。更难得月下的文字清醒、睿智又饱含温情的关照,张迷们不能不一读《爱恨不如期》。
  •     以前在图书馆借过一本张爱玲的传记 ,翻了几页就再没动过,总觉得她离自己很远,遥不可及。这本却很不一样,读过终于觉得算是认识了她,总会产生很多共鸣。
  •     内容还没看,里面纸张还不错,快递很给力,昨天拍的,今天上午就到了。很喜欢张爱玲的有关书籍。
  •     喜欢张爱玲的独自精彩 孤傲 爱她的文字
  •     这本书当时买的时候特别划算,内容很好,正版书
  •     本来以为是单纯的张爱玲传,结果是通过她笔下的人物来分析的,基本上没看过,所以不是很想看下去。
  •     有思想, 有风格........
  •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何不及时享乐?
  •     书做的挺精致的
  •     非常棒的一本书。当当来的真的很快!而且不小心多买了也可以很方便的取消,很方便!推荐当当!
  •     从不同方面了解了这位民国才女!
  •     从未读过张的著作,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决定读读,也许我会喜欢上她。
  •     这本书,文字洋洋洒洒,落花涕零,虽不见悲却令人动容,虽无大喜却心生温暖,挺好。
  •     休闲度假小憩,值得一读的书,
  •     一直很喜欢爱玲的作品,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作者是爱玲的知音。推荐入手
  •     月下的筆觸是靈動的,正如她的思維一樣,有破除霧靄的穿透力,將愛玲與金庸和其他作家、哲學家相互串聯在一起,啓發了我新奇的認識,給了我很多靈感。不過有些完美主義傾向,她也是有她的缺點的,但是我們看到了,懂得了,所以理解了。
  •     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原来大家都理解错了,而且是错得离谱了 ...
  •     喜欢张爱玲的可以看看哦
  •     月下写的这本关于张爱玲的书对于了解张爱玲很有帮助。对于解读张爱玲的作品也很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