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出版日期:2016-6-6
ISBN:9787539991194
作者:度阴山
页数:312页

作者简介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越。
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次,最后硬是把穆彰阿给感动了;
曾国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尚拙”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曾国藩打仗从没有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断地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再慢慢攻城,最终用四场胜仗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曾国藩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聪明人。

书籍目录

自序 / I
第一章 “笨鸟”初飞
曾家笨小孩 / 1
相当于进士 / 4
笨招接近穆彰阿 / 7
初露政见 / 11
和朱熹理学的蜜月 / 13
有惊无险过关 / 18
意志力的表现:曾国藩戒烟 / 21
第二章 京官路线图
“意外”的升官 / 24
臭骂咸丰 / 28
京城权贵们的唾骂 / 34
结束京官生涯 / 36
第三章 巧计建湘军
出山任团练大臣 / 41
团练无用也 / 45
就地正法 / 48
打脱牙和血吞 / 51
皮包湘军的崛起 / 58
曾氏军舰 / 63
咸丰三催曾国藩 / 67
曾国藩见死不救:江忠源之死 / 70
第四章 湘军首胜
讨粤匪檄 / 74
岳州之败 / 78
第一次自杀 / 81
咸丰的大棒加萝卜 / 85
第五章 坐困江西
曾国藩轻取武昌 / 88
有功,不赏 / 91
胜利的喜悦:田家镇大捷 / 95
当头一棒:湖口惨败 / 100
怎么抉择都不对 / 108
搞掉陈启迈 / 113
失去左膀右臂 / 118
打虎亲兄弟 / 128
可望不可即的兵权 / 132
第六章 东山再起
和咸丰摊牌 / 138
重塑“金身” / 142
出山进行曲 / 145
到处一场空 / 152
李鸿章到来 / 157
绝不去四川 / 160
第七章 目标:安庆
终极战略 / 163
解救左宗棠 / 169
洪秀全力助曾国藩 / 173
进祁门 / 177
困祁门 / 183
李鸿章、左宗棠的光辉 / 189
战安庆 / 191
曾国藩福星高照 / 195
第八章 布局东南
为左宗棠谋浙江巡抚 / 197
组建淮军 / 199
四拒借洋兵 / 203
向天京前进 / 210
第九章 覆灭天国
瘟疫来袭 / 214
天国版地道战 / 218
锁紧天京城 / 223
攻陷天京 / 234
李秀成之死 / 237
反还是不反 / 242
曾国藩怒了 / 245
第十章 步入失败的怪圈
新的战斗 / 252
万难迅速出征 / 256
只有苦劳 / 263
中兴幻梦 / 270
第十一章 最后没有辉煌
见慈禧 / 274
去天津 / 279
怎么做都是错 / 285
一个“诚”字而已 / 291
审理刺马案 / 292
去世 / 298

内容概要

度阴山,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天下和书院讲师,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知行合一王阳明》系列《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帝王师:张居正》作者。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度阴山的这本《曾国藩》,和其他曾国藩传记最大的区别就是,全书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晚清楚地人材辈出,比曾国藩资质优秀的能人不知凡几,为什么最后是看上去智商平平的曾国藩成了大事?曾国藩从14岁参加县试,考了7次,直到23岁才考上秀才。如果生在上世纪80年代,估计考五六次也考不上大学。比他小他1岁的左宗棠则厉害多了,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1。李鸿章中秀才时17岁,出生稍晚一点的梁启超则在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材质很一般不能怪曾国藩,因为他父亲曾麟书的基因就很一般。曾麟书自幼读书非常用功,奈何天资愚钝,考了10次县试都名落孙山,直到43岁才中秀才。次年他考了7次的长子曾国藩也终于中了秀才,屡屡落榜的两父子差一点就成了“同学”。曾国藩读书用的是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中了秀才的第二年,曾国藩就中了举人。四年后,他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中了秀才的同学,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表面上看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实际上是厚积薄发的硕果。这让曾国藩发现原来笨拙有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困免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曾国藩以湘军扬名,但他根本就不是什么高明的军事家。他一辈子打的败仗不计其数,这一点从他数次兵败自杀就可以管窥一二。咸丰四年四月初二,湘军靖港战败,“曾国藩自咎调度无方,投水三次,幕客亲兵力救乃免”。人虽被救,死心尚存,回到水绿洲,他命弟弟曾国葆买了一口黑漆大棺材。好在被左宗棠看到了,把曾国藩骂了狗血淋头,骂醒了。咸丰四年十二月,湘军兵败九江,事极危急时曾国藩“复欲投水”,被幕客亲兵强拉住送到罗泽南陆军营。到罗泽南营后,曾国藩写好遗书准备单骑赴敌以死,被罗泽南、刘蓉等阻止。咸丰九年,湘军惨败三河镇,他的胞弟曾国葆和爱将李续宾阵亡,6000湘勇除两三百名侥幸逃走者外,全部战死,以至于湘乡遍地缟素、处处招魂。这时的曾国藩不再轻言自杀,而是痛定思痛后的昂扬斗志。曾国藩从不投机取巧,就是打仗也是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结硬寨,打呆仗”,具体一点就是不停地垒墙挖沟、垒墙挖沟、垒墙挖沟……曾国藩的湘军每到一地,先是找个背山靠水的地方垒墙挖沟,墙高八尺厚一尺,沟深一尺。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用来防敌军的马队。光是“结硬寨”防守可不行,曾国藩的任务是进攻敌军、收复失地。湘军的进攻叫打呆仗,在进攻太平军占领的城市时,湘军的任务是在四周挖沟,从不主动跟太平军打。不是挖一天两天,是驻扎一天就挖一天,一道加上一道地挖,内壕对付城内的敌人,外沟对付城外的敌人援军。数年如一日地挖挖挖,一直挖得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等敌人断了粮草饿得四肢无力、人心惶惶,湘军再攻城。安庆、九江等城的外围,地形地貌都被这些湖南农民挖得变样了。同治三年,天京(南京)城外被一道又一道的壕沟围得密不透风,这是湘军挖沟两年的成果。此时的天京,如同被一头被巨蟒死死缠绕的小兽,奄奄一息,湘军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天京陷落,宣告太平天国game over。像这样的胜仗,曾国藩之前也就打了三场,第一场打下武昌、第二场打下九江、第三场打下安庆。加上打下天京,一共四场像样的大胜仗。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叫“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不喜欢灵巧的东西,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
  •     这本书当然不是和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一样的书——否则我也不会再读。所以,首先你不能期待从这里读到一部文学意义上厚重的、复杂的、恐怕要再三回味才醒悟的小说,它是一本更加纯粹的传记——甚至可以说是作者用现下流行的「解读历史」的轻松笔法来为快速节奏的生活当中的读者来为曾国藩复杂跌宕的一生做个简明快速的解读,并且,最重要的是,说好自己悟出的道理。我并没有丝毫诟病的意思,较之诸多成功学或者鸡汤的流行,曾国藩其人其事,我们现在社会恐怕不是谈的太多,而是谈的太少,作者愿意花心血来重鸣黄钟,善莫大矣。书里行文流畅、轻松的笔调配上时不时的「上帝视角」,把曾国藩的起起落落、和晚清舞台上或贤或不肖的对手朋友的交集、和太平天国间的殊死斗争写的清楚明晰;固然很多时候,如果用小说的评判标准而言,庄谐之间的切换、文笔的铺垫失之轻佻,不算是我最喜好的风格,可是,如前所述,放在这样一个目标明确的「传记」/「历史解读」书里,却显得颇为恰当。那么评判书籍值不值得读的标准就更清楚了,作者格局高下就看他所归纳、所展现给读者的到底是他从曾国藩的人生中悟出了什么样的哲理?且让我离开键盘,静静的想一想。曾国藩其人,不同的人看待他,哪怕仅仅功利的从「成功学」角度看,都会大相径庭,而透过这部书,我所看到的文正公的高人之处,可以说很好的体现在了下面不同的层次上:资质鲁钝平平如我,倘若要从曾公身上学到什么,那自然就是向书名所点,笨、慢无妨,「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恒心所致,普通资质的人未尝不可能成功;倘若再进一步,平平资质的人凡几,而一心一意的人也绝不在少数,为什么只有曾国藩可以成就大事?那么,显然,识人、用人、信人的功底是最重要的,他所谓「诚」字立身,更重要的是以「诚」能服人,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资质平平」但是用人得当、驭人得法的成功者,上限足可开国立朝,毫不让人意外;这些品质,足以让曾国藩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者」,加上其余很多人称许的符合中国官场、儒学的那些「明哲保身」、「韬光隐晦」等等,他能成为满清汉臣第一人,的确算是水到渠成。但是,在我看来,能让曾国藩具备如此高的地位,却不仅仅止于这些; 他真正让人折服的是他真的跨过了「术」的范畴,而近乎「道」的层面,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他不仅仅是个「政客」而是真正的「政治家」;他缔造湘军、促成淮军、平定太平天国、急流勇退、为晚清的洋务运动定下基调、在身后也留下了当时所能安排的最好的后继者,而他所留下的火种,无论是洋务运动那批先行者,还是在返乡湘军后人所发蒙的湖湘锐进的风气,都是支撑着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在那个沉沦、黑暗的时代熬过来乃至转折向上的关键。而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气度、眼光?这已经超越了「成功学」的范畴了,心有浩气,并且终其一生真正的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放在心里,并且知行合一,是称大儒。所以,这本书,前半本看的是曾国藩的坚持、中间又更体现了他的识人用人气度,而最后以残年辗转维持摇摇欲坠的清廷来和列强周旋则真正体现了曾国藩的伟大之处,这本书,做到了我对它的期望,这便足够了。受益匪浅。
  •     很早之前有人跟我讨论高晓松,他认为这个人太高,不接地气,要怎么样形容他的意思呢?毕竟很久之前谈的了,总之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样子了,但是我实在没兴趣对于这类话题进行无聊的辩论,毕竟我觉得这是常识性问题啊,虽然他的言论有些是存在争议和有点儿非主流之类的,但是我觉得是究竟是他太高还是大多数人太低了啊?套用周星驰电影里的一个梗,在座的都是垃圾,你们品味太低了别人想要拉你都不能够。总之最近看过不少的书或者文章推送,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是非常一般的。我自己给文章或者书籍定义为:一般,凑合,干货,良心,精品。五类,也许是我实在见识短浅,最多只看过算得上干货的。大多都是些一般,凑合之类的。虽然我自己写的东西也很垃圾的,但是不能代表我的品位不能高点儿啊!就说这本儿书读过之后的感觉好了,大概七八个小时就看完了,根本没有兴趣看第二遍,基本上就是鸡汤高级版,带有科普性质,但是水分也很多啊,励志鸡汤,鸡汤多了就有人搞毒鸡汤之类的,但是历史小说版鸡汤就是在叫人够了,还是前段的问题,有句话一时想不起来怎么说的了,大概就是你把标准拉低之后,所有人都按照最低标准来干了,想不起来该怎么说了,不知道以后可不可以修改这段儿。写书的标准要是变成了小白文,就是一般看看呗,买不买无所谓,可以通过活动签到之类的获得看看就可以了,你还把它推荐给别人,把别人的标准也拉低了,拉低整条街的智商,很多读者评价的标准也被拉低了。要我说就是一星,推荐指数半颗星。打发无聊时间看看还是可以的哦。前面的废话算是完了,说说书里的几个关键词儿好了,官油子(我的看法),笨蛋成功了,贵人,打天平天国,捻军,湘军集团。要说早期呢曾文正还算不上官油子但是后来越来越像了,不仅为了自己更加为了湘军集团这个帮派体系,彻底成为了官油子。袁宫保也玩儿的套路,很多类似的传记都是这类套路啊,大家都这样玩儿有啥可非议的啊!说曾文正笨的就是小偷儿那个故事了。至于他的成功呢就是作者还是别人?说圣人从古至今两个半,孔子,王阳明,曾文正。要我说只有一个半,没曾文正啥事儿的,曾文正家书不过是学前人把戏,作伪而已。我可是很认可王阳明的,在我眼里该称王子的,有孔子和朱子的!至于打太平天国就是主要的着重点儿了,仅次于他的人生,要我说不过是官场把戏玩儿的熟练了,为了打击异己,各种把戏,虽然不可以否认他没钱兵的战斗力低,没武器之类的,但是呢,大家都该清楚的事儿就是,只是给鸡毛别当令箭,所以能怪曾国藩?后来打捻军就是淮军不听指挥了,算得上败笔,至于天津教案,马刺案回光返照了,垂死挣扎,榨尽最后一点儿用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我说曾文正的成功归功于被集团利益绑架了,彼此博弈这玩儿,倒霉的就是普通人,后来城破肆意烧杀奸淫掳掠,让你看看人性喽。我很不满意的就是励志梗,科普儿还使劲儿掺水的。曾文正一直用笨不走捷径征服了当年的同僚后来又征服后来人,不否认想要成功需要艰苦奋斗,有付出,但是呢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的,我记得大概很早很早之前看到一篇文章不是所有的花都会有结果,好像是月季还是玫瑰没有结果用扦插来繁殖,就是无性繁殖了。大概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很悲观的,但是仅仅悲观,不极端最少我这样认为的。我认为不好就是不好,你非得说好,只会让别人分不清好坏的,比如没常识这事儿,有人认可有人就认为你是喷子。或者还有人认为你是黑,崇洋媚外,是汉奸走狗,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阻止咱们文明前进的脚步非得拖后腿呢??????我想了好久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有谁能帮我回答一下儿吗????????????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我是个急躁的人。慢慢的学着不急不燥,既然终点都是一样的,何必那么着急呢
  •     曾国藩留下的大多文字都是告诉我们要努力,他的一生,也是勤奋的一生,又笨又偏执又用尽全力,但是他又在临死前讲“不信书,信运气”;知乎上有句话讲,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不足以比拼天赋,此处同理,当你用尽全力之后,才有资格讲此路不通;尽人事安天命,如此罢了。
  •     诚然,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解答,爱迪生说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这样说来,曾国藩算是用了百分之百的气勤奋才能有此成就。我自认为才智浅陋,比不上身边很多人,身处二十来岁人生年龄最尴尬的时期,时常面对人生迷茫兴叹,不知未来路在何方,心在何处!但,从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告诉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     好久没读书了,确实能让人平心静气,这本书和我现在做的事也是暗合,为自己加油!
  •     20160911…今天读完了。不错的书。看作者名字才买的。接下来再看几本曾国藩的书,再了解下左宗棠和李鸿章。度阴山的第3本书。
  •     虽然是历史人物,读起来却一点都不枯燥。在作者幽默的文笔下,展现了一位憨憨的伟大历史人物,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哪个是历史人物的真面目?曾国藩是否只有一面?自裁湘军,纵容慈禧,真的对中国好吗
  •     评分虚高了,很后悔用一整天来读甚至微惭愧承认这一天没干啥净看这个了……虽然我对历史没啥研究可是还是觉得太水了读完跟没读一样,你说想学历史直接看名著想修身直接看四书五经好不好……有些流行语还挺有意思的。唯一有用处的大概就是拿曾国藩屡考屡不中的踏实劲儿来给自己励志了
  •     "诚" "知行合一"分场合 克己
  •     捷径就是歧路。心中无捷径,最慢的道路,就成了最快的道路。
  •     让我对曾国藩的影响大为改观
  •     研究曾国藩的一个导读,感触很深
  •     封面这四个字的确概括了曾国藩一生的精要,虽然其飞黄腾达还是靠了穆彰阿贵人提拔,但后来的成全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逐步接近自己的目标,没有灵光一闪的奇迹,只有一个个前进的脚印,但最终达成了莫大的成就。
  •     谈笑风声~
  •     头一次接触关于曾国藩的书,不好说是否很客观或者说属实,然鹅综合看下来曾大人这人品真是,啧啧......就这,还立德?作者真的不是高级黑么?请容我再次祭出功能百变的那句:呵呵~
  •     不错吧,作者的文笔偏幽默。
  •     另外一个视角的曾国藩,总体的感觉是真大很不顺,非常大不顺,各种挫折,完全没有一个伟人那种指点江山大,感觉,但是这样的小说看的更让人反思,难道伟人都是那种大而全的吗? 慢慢回味一下细节,还是会有很多的发现。
  •     叙述一般般,不敢肯定都是历史,但看完后毕竟还是有些收获。曾国藩毕竟也算是清末风雨人物,近代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     不是特别严谨的写曾国藩,重点突出了曾国藩的决策的慢和拖。读过《战天京》,那本书有大量的原文引用,比较中肯。
  •     还不错
  •     第一本度阴山的书,喜欢上这个作者了。其他陆续会看。当然还会看同类型的参考书。毕竟历史。。。
  •     作者的文笔很好看着很轻松,之前不了解曾国藩,看完这本书对他有了个基本的映像。一个资质平庸的人,通过自己的坚持,坚忍,脚踏实地的前行,不断修身,终究成就一番大业。曾国藩很了不起的人,值得作为学习对象。
  •     算是一本小传吧。没什么特别的情节。
  •     曾国藩的一生告诉我们,坚持和毅力是成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做到曾国藩的成就确实不简单,他本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能在清朝末年的实力达到了半个中国,不仅在于乱世出英雄,也在于它一颗坚定的心。当然能在如此之高的权势之下安然退离,也说明他确实深谙为官之道,战场和官场都能有如此成就之人还能顺利功成身退者确实不多见。虽然临终前后悔了裁剪湘军的决定,也是因为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始终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做到了。
  •     一辈子怪不易。买的是kindle电子版。这种畅销书读电子版最好,便宜又不占地方。
  •     到成功的路,捷径最远。
  •     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
  •     语言轻松幽默,一开始读来会有错觉,作者是不是没什么文化,实则得到最后才知,作者的功力深厚。本书从曾国藩的二十岁讲起,从他的笨拙讲起,在考试上屡考不中,随机做官,但也到二十大几岁才在其恩师的帮助下走上仕途,第二段就是曾国藩团联了。这里开始武官生涯。第三段则是太平天国灭亡后的曾国藩的几件事。总体说来,这本书介绍了曾国藩生平的 大事,介绍了他的思想,也说出了曾国藩的精神灵魂。前后呼应,蜒蚰这个前后呼应的点在最后长长的铺垫下,真的感动了我。曾国藩最后墓志铭是「不信书,只信命」。 我相信,从曾国藩的生平中,可以给读者很多启发。
  •     一般般啦
  •     平凡的人只要努力也能成功,他的毅力实在无人能及,但在他人生最后却说人是靠命运,一生崇尚儒学的积极向上,晚年又回归道家的顺其自然,实在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又极富哲学的辩证思想的人生总结。伟人的一生,看后对他的人生智慧回味无穷。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