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你的日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32762323
作者:钟文音
页数:282页

作者简介

刘若英说:这本书我买了三次,因为每买一次就被别人拿走。
++++++++++++++++++++++++++++++++++++++++++++++
波西米亚般迷人的猫样风格女子,天生有着流浪性格的书写才华,惊人的笔触与观察,加上说故事的平易近人,使得钟文音不论小说或散文,皆表现出一派自然通俗风味,让我们可以很快进入她所描述的曲折情节,是继三毛之后,唯一让我们在流浪文学里,看到一丝丝人的味道和孤独寂寞况味真性情的作者 。
《写给你的日记》,是钟文音在纽约放逐两年的真实日记本。因遭遇困顿从而远走美国纽约,客居他乡两年,打工、留学、习画,同时与自我对话,寻找心灵的安顿。她写下手记,也时常拍些照片,返台后择取若干适合出版的部分成书。
置身纽约的动荡与陌生不安,生活里五味杂陈的酸甜苦辣,以《游牧生活》《信箱》《画室》《柴米油盐》《街头》《邂逅》五个部份架构脱轨的真实人生。作者在序言里说:我们在人世里本身就是个旅人,于是就让我们“一个旅人望向一个旅人”。打开本书,即能走进一个单身旅人的生活声色。

书籍目录

自序:一个旅人望向一个旅人
游牧生活(7/22-6/10)
有些事情从来没有过去,
有些角落却总是让人遗忘;
有些气味挥之不去,
有些人在心口生了根……
信箱(8/02-9/20)
爱情的冬天,
会不会悄然降临了,
我打了个寒颤,
深怕我们彼此的热情,
禁不起寒冬的试炼。
画室(8/01-5/23)
我呆在这里比其他地方快乐,
然而也更沮丧,
它打开我的双眼,
而我却想阖上它。
——温德斯《美国梦》
柴米油盐(2/10-2/19)
一只猫,一个女人,昏暗的光线。
午后,睡觉打盹,
时间是凝结的,心情却是浮动的。
街头(7/29-5/20)
一个刚在这里落脚的人,
才不想离开呢。
——卡尔维诺《美国日记》
邂逅(7/27-1/26)
1月26日,南施消失了,
等于让我陷入更庞大的孤独,
她本来是我纽约友人中
最感到自在的朋友,
最是可以分享一切的朋友,
她走了,
让我在这个城市,
更加沉默着……
终宵共舞

内容概要

钟文音
Wen-Yin(nina),Chung
九十年代崛起的台湾优秀小说家与散文家。土地、家族、性别、情欲、异文化、生命的安顿,是她创作的立足点。热爱旅行、喜爱游荡,十多年来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现专事小说和散文写作,兼及绘画,热爱影像并常周游列国。曾获得台北国际书展小说奖、中时开卷十大中文好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创作年金、云林文化奖、吴三连奖、林荣三小说奖、世界华文小说奖等十多项文学奖。

持续写作不辍,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一天两个人》《过去》、长篇小说《女岛纪行》《从今而后》《在河左岸》、散文集《写给你的日记》《三城三恋》《巴黎情人》《昨日重现》《永远的橄榄树》《远逝的芳香》《奢华的时光》等多部,质量兼具,创作勃发。2011年甫出版百万字巨作“台湾岛屿三部曲”《艳歌行》《短歌行》《伤歌行》,备受瞩目与好评,目前已有繁简中文版、日文版与英文版。


 写给你的日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个旅人望向一个旅人。”这是钟文音写在《写给你的日记》自序里的一句话。她说:“我相信你也是个旅人,我们在人世里本身就是个旅人,于是就让我们‘一个旅人望向一个旅人’吧。”  嗯,让我们通过文字描述来望向钟文音这位旅人。  这几年,台湾作家被介绍到内地的越来越多,但对于内地读者来说,钟文音还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她1966年出生于云林县,因为家庭关系,整个小学到中学阶段她都在不停地转校,直到考取淡江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才稍微安定下来。但是大学毕业后,她又去美国深造、四处旅行。可以说,钟文音一直在迁徙、移动。这种总是在路上的流浪感觉,给了她生命情调与写作的源泉。于是,有很多人将她视作三毛后另一个流浪文学之人。  《写给你的日记》是钟文音1995-1996年间游学纽约时记下的一篇篇日记。她说,她是“为了开启密室而到纽约的”。所谓的“密室”大概是指之前一直从事文字工作的钟文音想在纽约开始学习绘画。不管是文学,还是艺术,对于创作,钟文音一直有自己的看法,“创作于我是在黑暗中摸索自我的层层内里,通过摸索而开启人生的锁链,它属于我,属于我的光亮与黑暗,所有突出水面的缺口都为了面向一片如汪洋般的完整”。当然,钟文音口中的密室,也或许是指她在体验人生和恋爱关系上的另一种可能性。  1994年,钟文音获得了《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开始崛起于台湾文坛。她的小说充满了魔幻和影像感,但是散文则是一派纪实、自然、通俗的风味。《写给你的日记》以日记体记录纽约的两年游学生活,语言则更加生活化,只在有关她和台北的恋人互通情书的“信箱”部分表现得与旁有异致。  《写给你的日记》全书由“游牧生活”、“信箱”、“画室”、“柴米油盐”、“街头”和“邂逅”六个部分组成,在钟文音自己挑选的诸多日记中,她分门别类地将它们塞进了这六个部落。“信箱”部分记录的是她收到大洋彼岸的恋人寄来的信件时的感悟。这两位的情书没有柔情蜜意,倒是各自在抒发自己对于人生与创作的思索,也有男友推荐给钟文音的书单,甚至男友在心中给她系统分析东方佛学与西方萨特和梅洛-庞蒂的哲学主张。完全是精神层面的。单身旅人,又恰在一个寂寞之城,难免思绪纷乱,也难怪她会写道:“纽约让我感到与世隔绝,即使认识了路,还是有不断在迷失流失之感。”  其余的五个部分则都是纽约生活的遭遇,有从皇后区到曼哈顿不停搬家的艰苦,有在China Town巧遇阿尔·帕西诺、在SOHO区遇见马友友、在中央公园邂逅口袋里放着莎士比亚舞台剧节目单的拣狗大便的人这样的奇遇,也有支票被西班牙人盗用等惨事……  To be or not to be,作为一个双鱼座,我们从这些日记里处处看到钟文音的矛盾与纠结,不光是在生活上——对陌生人亲信或者疏离,也是在恋情上——相信距离不是问题又担心两人渐行渐远。  创作上也是如此,钟文音在“多练技法”与“大胆创造,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之间徘徊。  一个要收,一个要放,当然这是一体两面。做到收放自如,谈何容易?但是就是在这收和放的学习绘画过程中,钟文音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奔放的热情。她也在流浪中明白了“出走,也可以是一种存在的静止方式”。(刊于10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
  •     Q1、你曾经说你是“把阅读当作旅行,把旅行当阅读”,与此同时你也是一位作家,而写作本身也是在那个“用文字创造出来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关于写作与旅行的关系,你自己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旅行比较是阅读的立体化,阅读则像是旅行的平面想象。也可说是写作的养分之一,尤其是文化的建构与感官敏锐的培养,图像的田调训练等等。当然经过这么多年,我已经可以不需要旅行(但若有,仍是幸福的日常脱轨),我比较需要不断地回到书桌前好好写作(然而,生活困顿时,仍需要出走以活络思维)。Q2、你曾经把写作比喻成“一个人的午夜嘉年华会”,这和只身旅行又有一点相像,在“相对性的孤独感”这件事上,旅行带给过你什么感触吗?一个人上路的旅行,本身的孤独是因为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所以和一个人写作很像。但旅行更像是一种学习,一个实际的行动,类似云游僧,苦行僧。必须通过自己的「行脚」的实践过程以感知这个世界,而不只是运用知识。而孤独是人生的本质,不旅行时也常感孤独,写作本身就是苦工,孤独上路有时候也颇折磨,二者都是甜蜜的折磨。Q3、在《三城三恋》中你写道:“我恰巧厌倦了旅行,不是厌倦旅行的本身,而是厌倦了自我行为模式的重复。”远方对你来说,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呢?远方有一种向往,当远方突然近在身边时,好像整个人太投入了,以致于产生疲惫感吧。Q4、那么在你心中,“旅行的意义”应该是什么呢?旅途中最容易打动你的又是什么?人与人的遭逢,在旅途交到的各国朋友是一生的资产。旅程是思想的促成者,当转换时间与空间,还有转换交通工具,都会带给我思维的震荡。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旅途上,人生就是一场大旅行,而「心」是最大的行李,感情也是旅途的丰收,也曾因为旅途中的爱情,而有萌生不再移动的时候。但基本上,旅行的重点是「行」这个字,就像修行,也是「行」为要,实际的行动就是旅途本身的最大意义。移动带来新的视觉,新的时空。且通过自己所见所闻所思,而非是别人的经验,这是「旅行」行动本身的意义。Q5、可以谈谈你选择旅行目的地的标准吗?什么样的因素会让你产生想要去旅行的欲望?旅行和异国人的「灵魂私语」,「抵达生命与阅读的现场」,这是我后来认为旅行给我的意义。旅行不是观光,是一种投入在异国的生命现场。我喜欢结合我心目中的文学,带着文学人物上路。不是旅行把我带向世界的,是阅读,是阅读的力量把我带向缪思的现场,把阅读当作旅行,把旅行当阅读,平面与立体互为交错。我恐怕是看过心仪作家书房最多的人,一种执念式的灵魂探访。不断用书信扣问自己的终点,在异乡重重跌入文学的乡愁,曹雪芹、张爱玲、林徽音、徐志摩、鲁迅、巴金、叶石涛、钟理和、赖和、沈从文、莒哈丝、卡蜜儿、西蒙波娃、安娜.梅迪耶塔、埃米莉.狄金生、芙烈达.卡萝、卡夫卡、孟克 杜斯妥耶夫斯基 普希金 托尔斯泰 安娜阿赫玛托娃 佛斯特、狄更生、雨果、巴尔札克、吴尔芙、普拉斯等等。当妳与他╱她们开启对话,我也藉此一步步涉入其间。我竟走访过这么多作家的(灵魂)遗址现场….Q6、在迄今为止去过的那么多“远方”中,如果要挑一个最美的画面来回忆,那个画面会是?黄昏之后,我就走进我的画室,在纽约的艺术家工作室回想我年轻时在这里的青春岁月吧。就像「写给你的日记」,一个旅人望着另一个旅人。Q7、“再也不想再去了”的地方,有吗?没有,每个地方都有值得一看再看的不同「面向」与「细节」,何况人事物地变迁,不同时间去会有不同想法。Q8、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请与我们分享一件在那次旅行中最为感触的事吧?应是南非吧。在克鲁格国家公园和老虎狮子大象近距离的感动,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还有当地的导游都很帅,呵)Q9、在你“有生之年一定想要去一次”的旅行清单中,还未到达的最远的目的地又是哪里呢?那个远方有什么吸引着你? 想去北极看北极熊,看冰川融化的生态危机,暖化现象造成的问题。我现在很关心环境生态。Q10、如果有一天你将停止旅行,你觉得会是出于怎样的原因?走进日落书房,在黑暗里,坐拥世界灵魂。(我过去经典的阅读情人,与当代最好的写作对手也都伏伺在此,只要一思及此就会觉得既美好又荒凉,书架的灵魂顿时化为血色的荒原。)世界很大,我的步履行得很远,在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每个落日里,我总是想要回家,回到我的世界——我的窝我的书房,这是我的美丽陵寝,也是我的百忧解。房间阴暗,只有文学的语言被光晕照亮。离开是为了回返。移动是为了窝居。
  •     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有个疑问,作者究竟在纽约呆了几年?从再一次出现娣娣、大陆房东、双鱼座的另一个“你”、搬家、上学的情节来看,哦是在同一段时期,然后从不同角度记录的日记啦。于是可以玩上拼图游戏:“你”寄给我的那本中文书,与后文中名叫tiger的小猫有合影;收到“你”的信件后,大哭一夜,于是红着眼睛第二天去画室上学;去超市被搭讪的spice girl其实那天还去打小工赚生活费……学旅纽约的生活变得好饱满,生活、友谊、孤独、画室、爱情,一遍一遍细细刻画。每一段长久的背乡旅路,皆以心灵逃亡始,以降服欲念终。曾经也因为在某一环境下学习工作得心浮气躁而想离开,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搭地铁逛美术馆泡书店写作画画,想一口气读完一整份存在主义结构主义批判理论文化理论的书单,以列为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作引,给自己的西方文学或美学理论打下两年前就想要的基础。或是把存在主义与佛理一并阅读,体会不同维度的“存在”。想要跳脱。岁月的湿气浸淫到生命的骨子里,蔓延成一种虚妄的不安。出走,也可能是另一种存在的静止方式。可是,可是,太多的“可是”是自己太懦弱的借口。害怕一个人去地球的另一端,害怕吃饭没有人陪,害怕自己找房搬家,一想到下了飞机一个人在机场的状态就晕头转向--好似一只匍匐在网正中不知方向的蜘蛛。接下来,仍然会有的老问题是,如何为自己的爱/理想/希望的生活寻找指针。最终我还是我自己,不是钟文音,不是。相较于冲破阻塞,我还是更愿意蜷缩在爸爸妈妈和“他”的身边。可做个乖乖女并不是可以让自己浑然度过一生的理由,还是得努力、坚持,甚至是更努力、更坚持,更需要在当下却跳出当下的勇气。因为即使是以早早看清了情爱的不灭与幻灭本质的钟文音,似乎也徘徊在理想/爱/生活/的道口。出走,只是适合她的寻找清明的方式。我们都一样,只是以不同步调却精神契合地一起生活着。一本一本的日记,出自不同之手不同之笔不同之世界各地咖啡店,却都深深浅浅地喃喃自语着:以日月为经纬,以无常为主轴,以寂寞为调味,以相思为节气,以自语为形式,以惘然为结束。可是书写就是一种治疗,一种看清自己的不二门法。这是一本刚看完序言,就爱上的书。也是一本买回家第一天,拆塑封纸时就被封腰划破手指的书。透着灵气,告诉我:小心哦,这里有你不敢要的另一种生活,但是你会疯狂的爱上。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尤其记得某天下班,地铁上看这本书,忽然觉得心情十分平静,像一面水镜,只觉得世界是如此温柔。
  •     一个旅人望向另一个旅人
  •     不客气一点,我觉得她就是在无病呻吟故作说辞。
  •     近几年来喜欢看别人的生活方式来改变自己!
  •     22. 算是纽约旅居日记,有点像三毛,但似乎更孤单些
  •     花了一晚上就把整本看完的书,谈不上写得多好,也不见得有多少情节和内容。只是灵魂间的一点触动,像一个旅人望向一个旅人。那些寂寞的回声和独自快乐的心境,只有孤身处于异地的人才能体会吧。
  •     “从机窗看到疲倦的脸庞映到了透明玻璃上,当下突然明白这一举步,似乎看到了往后将不断长途跋涉的自己。”
  •     NY.
  •     一般吧。消遣。写的东西太空洞虚无了。
  •     一般般!
  •     2013.10.17
  •     一般吧,我没有感觉到文字有多温暖,甚至,并没有兴趣读完。呼呼~ soryy~
  •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在台北有情人的女人在纽约留学期间遇到各种肤色各种人种男人搭讪的故事 - -结论是我再也不乱买书了
  •     真他妈浪费时间
  •     这会儿看「写给你的日记」最大感触是,以后写日记少些自言自语自说自话,预设一个「你」,或者「他」,叙事或许更有趣。
  •     有时会在文字中找到自己
  •     人影疏离,灵魂稀释。九十年代纽约,想起塞林格的纽约。另,台式中文,别有韵味。
  •     来译文的第一本书哪
  •     “假如我有这样的勇气,那么我的生活大概就会是这样。”看的时候,一直把书里的日记当成是另一个我的生活来看。
  •     比较一般吧 除了个别语句 很少有文字可以打动我
  •     7
  •     不喜欢,风格跟喜欢这本书的刘若英一样,看似温暖的小情小调,其实说了等于什么也没说
  •     翻过。没有旅行经验、心思不再文艺细腻,所以,目前的我再读不进那午后阳光迷离的文字了。
  •     一个旅人的独白。
  •     看在纽约的份上也就值三星。十五年前的纽约。
  •     哪里有流浪 明明就是一直在搬家 但每个地方都有朋友 不孤独
  •     “从机窗看到疲倦的脸庞映到了透明玻璃上,当下突然明白这一举步,似乎看到了往后将不断长途跋涉的自己”。
  •     仿佛自己也跟着孤独了起来
  •     坦村实在无书可看,也只能拿这种烂书翻翻了。
  •     一般般,太小资了,各种无病呻吟……
  •     在让人失望的pageone 买的坑爹的书...
  •     自我沉迷的女人。
  •     旅人日记的合集,记录着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无处安放的心情,异国他乡的流浪者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不管身处何处,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状态是一样的,一如自己。
  •     201508:跟着作者到纽约游牧一番,感觉很好
  •     台北爱上纽约
  •     在纽约旅居时候读的,觉得很一般啊
  •     不懂,也许,是因为不懂 ,才迷人
  •     即使是刘若英说买了三次,我还是有些后悔买了这一次
  •     不知所云
  •     好细腻能文字,能把日记写得这么丰满的,必须得有深厚文字功底,读的书必须多,也让我通过作者的真实心情、观察、感触些许了解了伦敦。
  •     又翻了一下,还是加一星,比起很多游记随笔类的深刻很多,晚上放在枕边看。
  •     旅行很重要
  •     文字挺隽永的手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