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部金融史Ⅱ:天下之财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5
ISBN:9787510826351
作者:陈雨露,杨忠恕
页数:303页

作者简介

本书讲述了从宋到明近七百年,中国封建时代最为辉煌时期的金融财经往事。实质上是以金融、货币及王朝政策为线索,全新解读中国历史,揭示历史、政治事件背后官民“天下之财”分配本质的一部书。全书涉及了中原王朝财富累积,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财经、金融之战,国家财富的官民分配与矛盾,财经失策及国际贸易保守对王朝的致命打击等丰富内容。与读者从一个全新视角解读历史、理解现在。

书籍目录

楔  子
第1章 东京梦华
杯酒能释兵权吗
争利者于市
争名者于朝
第2章 宣战,以货币之名
蜀地铁钱
交子纸币初长成
官民交子之争
澶渊之盟
第3章 变法风云
庆历新政:谁是先富起来的人
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
青苗法Ⅰ:众生即浮云
青苗法Ⅱ:皇帝的新装
流民图
第4章 书画君臣
青苗已死
《易经》里的凯恩斯主义
蔡京的货币改革
市场之魂
金国的诡计
金钱不雪靖康耻
第5章 错位的忠诚
武将不怕死,爱钱
复兴之路
货币战争之宋金之战
会子退金兵
第6章 战和之间
王霸义利之辩
错时的救赎
货币阳谋:关子困襄阳
宋朝小结:市场的原罪
第7章 忽必烈和他的理财师们
元初大通缩
阿合马:从奴隶到宰相
卢世荣:汉人的悲剧
桑哥:钱岂尔家物
从海盗到官商
第8章 开河变钞祸根源
流血的汗位
天下办事有几人
丞相造假钞
元朝小结:变异的铁骑
第9章 朱重八的家庭经济学
货币战争之朱重八传奇
一张纸币引发的血案
读书你千万莫做官
真假朱元璋
第10章 大明宝钞的玄机
货币战争之靖难
朱棣反用“量化宽松”
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学解释
宝钞终结者:仁宣之治
第11章 出局的大国
朝贡贸易续:土木堡之变
刘瑾的救赎Ⅰ:需求理论另解
刘瑾的救赎Ⅱ:无解的军屯
资本主义萌芽真相
残局
第12章 白银帝国
新大陆的白银去那里了
耀眼的暮光:张居正
万历矿税
东林党与魏忠贤
甲申之祭
明朝小结:历史大分流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杨忠恕,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后、金融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发展研究基金获得者。


 中国是部金融史Ⅱ:天下之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趣味指数:★★★★精彩指数:★★★☆脑洞指数:★★★★页数:303豆瓣评分:8.6读这本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书的内容是以金融、货币及王朝政策为线索,全新解读中国历史,揭示历史、政治事件背后官民“天下之财”的分配本质。文辞精彩、叙述真实,各种历史趣闻由作者信手拈来,即便是完全不懂经济学的读者也全然不会有晦涩难懂的感觉。屁股决定脑袋,中国是部金融史贰·天下之财!中国是部金融史2作者:陈雨露,杨忠恕主要内容《天下之财》讲述了从宋到明近七百年,中国封建时代最为辉煌时期的金融财经往事,其中涉及了中原王朝的经济恢复、财富累积,与少数民族政权幕后的财经、金融之战,土地、商业政策及对平民的影响,国家财富的官民分配与矛盾,财经失策及国际贸易保守对王朝的致命打击等丰富内容。1 赵匡胤的东京梦华屁股决定脑袋,中国是部金融史贰·天下之财!赵匡胤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在石守信、王审琦等“义社十兄弟”拥立下黄袍加身。立国之后,宰相赵普对赵匡胤说:五代十国灭亡的原因就是方镇节度使权力太重,干弱枝强。大宋王朝要想避免亡国之祸,就必须剥夺将领的权力、禁止他们在地方收取钱粮、上收他们的兵权,只此方能让天下安定。唐末以来,各地节度使的方镇就是一个独立王国,除了过年过节的时候给皇帝送上一笔供奉(学名“余羡”),其他事情根本不用听命于皇帝,他们自己收税、任命官员、训练军队。大宋王朝刚建立时这些节度使丝毫不见收敛,而令人惊讶的是,赵匡胤确实很快就做到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让这些刀头舔血的暴徒放下屠刀。赵匡胤的做法首先就是对他们进行安抚,表面上给节度使拨款,请其手下厢军去兴修水利,又抽取其手下精兵到外地从事建设,而又斥责他们管理不善,令派一些朝堂上的实权官吏前去架空其政务,目的就是以和平的方式让一众节度使逐渐散失对军、政、钱的掌控。此后大宋王朝军权统一于中央禁军,地方厢军成为纯粹的工程兵;方镇节度使不能擅自任命县尉,州县治权也再次回到中枢朝堂。赵匡胤推行彻底的以文治武政策,武将出身的人,即使在军队里也不得做一把手,必须在文官出身的官僚管理之下。陈桥兵变后大宋王朝善待后周遗孤,赵匡胤更是在太庙中立碑约束自己的后代子孙。这就是赵匡胤为大宋王朝历代君王树立的治国理念——容忍敌人、容忍异端。只有一个容忍异端的世界,才可能为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士农工商才可能获得更多财富。如果社会风气非此即彼、如果每个人都要无敌于天下、如果每个人都要消灭一切反对者(竞争),焉能为创新留下一丝一毫空间?“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不一定全靠阴损的权谋。只要天下人都鄙薄暴力,事情就算办成了!2 变法风云之范仲淹屁股决定脑袋,中国是部金融史贰·天下之财!范仲淹民间经济鼎盛、封建官僚“积贫积弱”的北宋是一个清平世界,而第一个下大力气改变这种情况的人叫做范仲淹。公元1043年,范仲淹从西夏前线调入朝廷中枢,这位出将入相的人物立刻提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这就是庆历新政的开端。实际上,这份著名的奏折其实就说了两件事:抓权和搂钱。在争取权利方面,范仲淹通过引经据典说明了朝廷大兴工程的重要性,要求朝堂给封建官僚以实权,尤其是下级官吏任免权,又指出必须给官员分配土地,让这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是范仲淹本人一定得是全国最有实权的官员,各路转运使可任命知州,至于各路转运使的任命,就由他说了算。抓了权就能搂钱。范仲淹为搂钱想出了很多办法,条条都跟金融有关。第一是货币贬值,铸造大钱搂钱,实在是谋财害命的不二法门;第二是重农抑商,他给商人起了一个带有侮辱性的绰号叫“游人”,又说只有让“游人”都回家种地天下才会太平;第三,建立官营信贷机构,通俗地说就是官府出面做买卖,以军费对外放贷。即使以最高尚的名义,封建官府一旦以合法的身份渗透进商业,所有赚钱的行业必然垄断在官府之手。庆历新政之后,北宋禁军开始全面渗入商业、银钱拆借,一批急功近利的人借机向范仲淹兜售自己敛财之术,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之时,便是荡涤天下钱财殆尽之日。3 货币战争之宋金之战屁股决定脑袋,中国是部金融史贰·天下之财!南宋市井图战火只能毁灭财富存量,却无法彻底毁灭创造财富的人,优秀的人力资本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所以,这些国家得以在战后迅速崛起。靖康之难后的宋金对峙就是这个样子。从当时的国际生产格局来看,南宋有丝织品、瓷器、漆器、宝船、铁铜、粮食、硫磺……周边国家有马匹、牛羊、腊肉、便宜的食盐……也就是说,南宋掌握着几乎所有产业的制高点、掌握了所有创新。而西夏、吐蕃、大理、高丽、日本等国家的皇族、封建官僚、贵族,要想过上好的生活,就必须拿您的初级产品来换南宋的高级产品。这便让南宋获得了一个极好的国际贸易市场。当时所有进入南宋贩运货物的外国人都必须使用铜钱,南宋铜钱已经遍及当时人们所见的全部世界,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代世界货币。周边国家基本没有独立的货币体系,大宗交易全靠南宋铜钱作为交换媒介。绍兴和议之后,金人也必须以自己的产出与南宋交换。由此,双方在南宋立国一百多年中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铜钱争夺战。由于铜钱在海外的购买力远高于南宋境内,只要能把南宋铜钱运出国境,那就发财了!大量铜钱通过熙熙攘攘的求利人群流向了金国。在这场货币战争中,如果南宋缉私力度大一些,边境守军严格执行朝廷命令的话,南宋或许还有点希望。然而,一种新兴商人的出现彻底断送了南宋最后的希望,那就是南宋自己的军队。高宗年间,南宋军队大范围卷入了宋金边境走私,最初集中于食盐,后来居然连军械、火药都开始贩运,所谓官办榷场很多也成为军队走私集散地。金国则是由布防在淮河一线的军队出面为南宋运输食盐,也承接南宋军队方面贩运来的铜钱、粮食、军械。嘴里全是“靖康耻,犹未雪”,背地里却全是“铜钱恨,何时灭”,还能指望这样的将领直捣黄龙?难怪在此后一百多年的宋金战史中双方经常互相投降,双方征战虽多,却极难见到大规模战争。商场就是战场,宋金双方早就在商场中结下了金钱的友谊!4 忽必烈和他的理财师们屁股决定脑袋,中国是部金融史贰·天下之财!忽必烈可能是忽必烈搂钱搂得实在太狠了,从第二代大汗开始蒙元帝国就进入了中晚期,帝国衰败迹象已经历历在目。只说到搂钱,蒙元贵族的脑子不比汉人官僚差多少。蒙元帝国征服金国、西夏之后,大片土地被改为牧场,粮食就成了北国最贵重的商品,南粮北运自然也就成了最赚钱的生意。铁穆尔朝,蒙元贵族马上发现了这种赚钱的生意,而且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同盟者——南人。朱清和张宣是生活在南宋的一对结义兄弟,《元史》称二人出身为“乡间无赖”、“亡命集党”,后来二人开始从事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海盗,聚众数千人在松江一带劫掠过往商船。华丽转身为“官家豪强”就是朱清、张宣的理想,所以他们最终选择了投靠蒙元帝国,因为贿赂金额比较高,蒙元帝国主将伯颜宣布不再追究他们的海盗罪行。1725年这对结义兄弟接受了招安,成为当时鼎鼎大名的汉奸,也成为击溃宋朝海军的决定性力量。平定南宋后,蒙元帝国实行种姓制度,两位汉奸虽然立了大功却还是地位最为卑贱的南人,只混了个千户之职,职责是从海路为蒙元帝国运送劫掠来的江南财富。因为京杭大运河因年久失修停止使用,于是两位海盗出身的南人找到了新的发财路径:通过海运,在南北之间贩运粮食。当时,建造一艘运力一千担的海船需要耗银一百锭,而从临安运输一千担粮食到大都的利润却有一百七十锭白银之多,来回一趟就足以收回投资成本,可见利润之丰!这对结义兄弟,很快就开始涉足粮食海外走私,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都有涉及,买卖做得相当之大。朱清、张宣敢冒这种风险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很有江湖义气:赚到钱,大家一起分。朝中重臣,无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无论级别高低,但凡能跟生意沾边的,出手那是一个大方。《元史》记载,二人败亡后,被揪出来的大臣、内侍、皇族有一万八千人,朝廷派了六支队伍在全国各地清点二人的财产,总计用了六年时间才清点完毕。5 老朱家的经济学屁股决定脑袋,中国是部金融史贰·天下之财!朱元璋1352 年,朱元璋投靠大宋红巾军将领郭子兴,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反元大业。几年后,朱元璋攻克徽州,元朝池州学政朱升前来投靠,并提出了那条著名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元末农民战争时期,很多富户逃亡或被人杀死,当其他各路人马大肆劫掠“寨粮”的时候,朱元璋却在自己的地盘上搞起了土地改革:但凡军队所到之处,由朱元璋本人亲自为愿意留在当地的无地户签发土地所有权凭证——户由,上面写明了这些人在朱元璋手中领到的田产、房宅。拿着别人的土地送人,朱元璋当然是有收获的:从他手中领取土地凭证的人就是他的自耕农,要向他缴纳 10%的收成作为税收,所谓“十而税一”。这些人辛辛苦苦奋斗了数代,如今终于获得了一份“户由”,怎能不盼着朱元璋成事?换句话说,如果朱元璋战败,那自己的“户由”由谁来承认?这一政策的作用力是巨大的,到了1361年,朱元璋的地盘已经基本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这一年朱元璋下令铸造“大中通宝”,只不过这种货币实在有点离谱——太重!是其他通行货币的数倍有多。纷纷乱世,铸造如此沉重的铜钱,摆明了是要吃大亏的。但以朱元璋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做赔本生意的。劣币驱逐良币,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朱元璋铸造的大中通宝大多被江南商人弄走重铸了。而朱元璋也正是利用了这个“格雷琴法则”在纷纷乱世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辖区以外的人要想得到这种货币,就必须来他的地盘上交易,也就必须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资——粮食、布匹,等等。当时张士诚控制着江浙,江浙一带的商人却纷纷来朱元璋地盘上做生意,朱元璋将商税降得很低,开始“二十而税一”,后来改为“三十而税一”,几追当年的文景之治!一开始朱元璋可能确实没有很多物资,但为了获得大中通宝,不知有多少人给他送来物资,这便是朱元璋能成功而其他对手只能失败的原因。6 东林党与魏忠贤屁股决定脑袋,中国是部金融史贰·天下之财!魏忠贤天启初年,木匠皇帝朱由校忙于自己的木匠事业,朝政落入一个叫做“东林党”的政治团体手中。当时努尔哈赤正跟明朝打得火热,边饷靡费甚重,为了增加“国家财富”,东林党人想出了征税这一贯路数。东林党其实就是集官、商、地主、黑势力于一身的“官家豪强”、最具备掠夺能力的强势分利群体,他们提出的财经政策可以概括为两条,“官民两便”、“贫不累富”。“官民两便”的意思就是丝织业等非农行业税赋要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帝国边患也不要挡着我发财的路子,要赚钱、找小农。如此下去,东林党人、官商将天天都是好日子。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逆天的人物出现了。这便是大明帝国第一太监,集道德败坏、阴险狡诈、贪污腐败等各种劣习于一身的人渣,贪官、地痞、恶霸的超级综合体——魏忠贤。魏忠贤的强项是溜须拍马、引导皇帝去干木匠活,他如果真的想控制朝局、想获得更多财富,最佳选择就是依靠东林党。所以,在魏忠贤尚未发迹时,他最初的选择是对东林党妥协示好。但在当时的情势下双方根本不可能合作。因为东林党人治国的方略是花掉皇帝的私房钱,而对于魏忠贤而言,皇帝的内帑就是自己的钱,他绝不可能容许东林党人毫无限制地谋夺自己的财产;另一方面,对魏忠贤这样的幸进之徒来说,聚敛财富的最佳手段是打击最强大的官商集团,而这些人恰恰就是东林党。随着魏忠贤的势力逐渐强大,大明帝国的税收结构突然从征收田赋转向征收商税,针对小农的田赋不见增长,一年时间多出来将近三百万两白银全部出自工商业。眼见利益被分割,东林党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一系列斗争中,魏忠贤摇身变成“九千岁”,而东林党人被屠戮殆尽,大明帝国再无任何人可以抗衡阉党势力。“九千岁”的业务范围开始大规模扩张,大到买卖内阁大学士、小到刑狱捞死囚,只要有钱什么都干,就连南京内库的金银珠宝也被矫诏盗取一空。阉党成员靠贿赂魏忠贤身居高位,抢劫财富可不像东林党,从来不讲文明、懂礼貌,什么损招都用,除了脸、什么都要。在不足三年之内,堂堂大明帝国居然被更无耻的阉党搞到“搜无可搜、刮无可刮”的地步,帝国的败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更多图片和内容请至芝士阅读网站或客户端。芝士君 整理————芝士阅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芝士~不止书摘,发现更大的世界
  •     流动的信用 不死的欲望——《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成败兴亡七百年  因为学医的关系,所以学了中国医学史,而上课时候感触最为强烈和震撼的是宋金元时期的故事:从那时候起,中国医学不再是少数人家传秘辛的传承,有了真正的医学校,让医学作为一种职业而非鬼神的秘密得以更加公开——无需托名“黄帝”,人们可以通过师业传承,获得百姓的认可;而也从那时候起,公开的方剂和成熟的定制剂型变成了百姓“简便廉验”的“家中常备”……我以为这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生产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就能够获得社会分工后的更加精细化和多元化的职业和成熟的社会结构。  然而没有什么是偶然的,也没有什么是必然的。《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通过不会欺骗我们的经济数据的推演,以及记载在史书上那些无法被主观设定左右的财政政策和施政纲领,给我们提出了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样一段从巅峰到衰落的“帝国的午后”时光。成败兴亡七百年,从不再“均田”却多次逃出亡国泥沼的读书人能够与君王平起平坐的年代,从尽管强大却没能守住“长生天”庇佑的黄金铁骑,从一个破产小农出身到专制敛财的疑心君王……本书中,很多对于君主的观点和国家的观点与我们的教科书有出入,但是却让我们不禁怀疑历史本身的客观性到底有多少。如果宋朝那么“积贫积弱”,那么真的会能够让“四大发明”中那么重要的科技成就出现么?如果元朝真的是一种对宋朝无能统治的报偿,那流民四起与民怨沸腾的原因又是什么?如果明朝一位无产阶级出生的君王真的能够代表小农的利益,那么为什么清兵入关前,亡国的起义烽烟早已点燃?这是一本更为详细而全面的历史书,用更加客观的角度,给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思路,让我们看到财富的创造、天才的设想、智慧的迸发、人性的贪婪……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火热而新鲜的时间。  “天下之财,岂有止数,不在民,则在官。”这是司马光的一句写于《宋史》中“本该垂名千古”的话,也是写在本书腰封之上的全文的精神所在,两位作者老师是用这句话的精神,阐释了这段历史的波澜壮阔:两宋人民的富裕、社会创造的丰富在于政府的权力的狭小、人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的规范和限制,信用成为了人们传递财富的最好背书;可是正是因为欲望的无穷无尽,当渴望获得绝对权力以攫取绝对的利益的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那么等待百姓和这个国家的,将是无法逆转的令人伤感的衰落。  在我专业的医学史的课堂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本专门为民众所谱写的政府信用背书的药物参考,人们可以用之来解决家庭常用的问题。这本药用成剂曾经有政府组织的药物的贩卖,标准化、简便化——而今想来,这是因为在那个“清静无为”的朝代,商品化和城市化的华夏大地上,曾经有过的精神。《局方》中有味叫做“龙血竭”的药品,在那个时代就是一味能够为普通人知晓和使用的进口药物(产地主要是东南亚),但是上世纪80年代前,这都是一味紧缺的药材。这中间千年的变革里,到底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流动的信用VS不死的人性的贪婪,当二者演绎在这700年的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到底有怎样惊心动魄却看上去平淡无奇的事情呢?  好书一本,一个午后,足以读这悠悠往事了。  By 林怿  2014年4月23日9:58:38  写于御庭园
  •     对于陈校长等人的这本书,多数人大概能认同的是“金融”这个切入点,从金融出发写遍清朝之前中国历史的,似乎前所未有。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毫无严谨可言,多处引用了没有靠谱出处的“史实”:包括引发舆论哗然的岳阳楼是青楼,还有元朝二十户一把菜刀,以及崇祯私房钱三千七百万(书中所用单位是两,而出处是锭,相差500倍,何况这个说法已经被证伪)。一本书读下来,感觉作者处处都在向我们述说:你们学过的历史都不是真的,实际如何如何。我想,如果有那么几处反转还算正常。但我们所学的历史总不至于不堪到让作者处处颠覆吧?如果真是,两位作者又从哪学来的呢?作者给我的感觉,很多时候是为了自己的论点而寻找史实,没有牢靠的就采用野史甚至传说,不惜故作惊人之语,为博读者眼球之快。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读物,但不论怎样也是历史书,作者这种在争议处不列明出处,不给出依据,仅仅书后一页半参考书目的做法,和岳飞孙子有什么区别?怎么写好这种偏通俗的历史读物,怎么让人信服,《万历十五年》和《潜规则》已经给你陈雨露做了榜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2015
  •     看看还挺有意思的,历史转来转去始终没有办法转出这个轮回。感悟只有真正的技术进步才能改变历史的前提和局限,才能提供更多的解题办法,解出之前历朝历代的难解之题。
  •     文风大气又幽默,处处有惊喜。
  •     读过这本书,觉得中国学者也是有思想的,不全是故纸堆里做文章。
  •     延续第一部诙谐的语言、经济的思维,分析北宋到明朝灭亡的历史兴衰。读这两本书对历史的了解真比我初高中上的历史课深刻全面多了。然后从金融货币的角度分析历史确实是直击要害。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希望以后能成为像陈教授一样博学多才、有经济造诣、著书论道的教授!
  •     这是典型的以论带史
  •     这本书应该列为中学生必读历史读物。
  •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续篇,宋至明的经济金融史。宋开始出现了盐钞、交子、宝钞等具有银行券特典的纸钞,但由于发行准备不足,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财富掠夺和更加激烈的货币战争;由于银、钱并行,二者比价的波动也导致财富在政府和百姓间的失衡。具有近现代意义的金融体系开始在中国发挥其“双刃剑”威力
  •     1.央行不能一直放水,否则通货膨胀带来的结果是掠夺了工薪阶层的财富。2.历代大部分改革起因是税收不足,土地集中,需要重新的财富分配。书本的内容是有趣的,但是作者随便且贬低的口吻使这本书只能定位于随笔杂谈,少了史书的严谨。
  •     值得一读。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推动究竟尺度何在?最近全球颇不平静,潮水再度退去,接踵而来的到底是一场迟到的清算,还是黎明前的最后黑暗?我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是什么也学不到,唯有拭目以待。
  •     越看越不爽,啥好的都没有,全是搂钱搂钱
  •     从经济角度解读的宋史略有颠覆感。货币收藏入门者也可以参考此书,了解各朝货币背后的故事。#读书打卡#好可惜啊本系列无清史近现代史……
  •     少了一些严谨,但也是开眼界的大众读物。适合高中生挑战传统的历史观。
  •     很多史料的出处没有标明。
  •     京东 受益很多
  •     简化一点来说,如何赚钱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     觉得不如1好,大概是唐代以后的历史我不熟悉
  •     最后并没有预告,这三悬了。。。
  •     这本书连同《世界是部金融史》的趣味性比较强,从金融,确切的说是从货币的角度来剖析中国发展过程中体制和社会文化形成的背后的原因。可以说对知识了解打开了另一扇窗,对认识中国社会和经济有帮助,是一本好书,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只能当做知识普及来看,有部分地方逻辑说的不清!
  •     在一定的阶段内,社会财富总量是一定的,一些人富了就有一些人会穷,而抢劫一分财富会毁灭十分。另外人民的意愿对于统治者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需要依靠的是官僚,要遏制的是蕃王。
  •     谈明朝绕不开黄仁宇了。
  •     宋朝民富,官厅积弱,看来也不算完美,最后外族入境,国破家亡,但是时也势耶?成吉思汗时代,谁能抗蒙古骑兵?在当今时代,其他发达国家虎视眈眈,确实国不强而民难安,民主集权又决定了目前官强民弱,理解了,忍耐吗?
  •     纸币的失败都大同小异,超发通胀变废纸;对比西方,资本主义之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民众积累财富的速度不够快,来不及形成改变产权制度的力量,财富就被社会革命或恶政所消耗
  •     boring
  •     @尼姑拉屎凯奇
  •     王朝的兴盛各有不同,王朝的衰败代代相似...
  •     写得很有趣,见解很独特
  •     第二部主要讲述围绕土地分配的多次博弈,以及延续上部一直存在的货币博弈。想想当今围绕房产的博弈。至少古人还是清醒的,人家土地上还长庄稼的。
  •     一套读下来,最清晰理解的还是豪强在乱世敛财的心态,当官的敛财心理还不太明白。
  •     写的超烂,历史部分存在硬伤,没看的建议直接pass
  •     财政金融史,简单易懂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进一步退两步,对比现在的经济改革,我们自身身处其中很难看的清那些政策和行政手段到底替谁赚了钱,如果政策的制定者本身正处于利益链条中,也算是司马昭之心了,封建时代是把财富附加的土地上,现在是在房子上而已。
  •     看到有网友说“挑战传统历史观”,颇不以为然,经由文人儒士的手笔、描写帝王将相的史书已经把真实的历史改的面目全非了,李世民、朱元璋父子都是有名的篡改历史的人物,中国传统历史观是做道德评判的,而对社会、历史、经济的演变及发展规律很少提及,站在发展规律的角度上、道德评语往往的确需要重新认知与修改。作者基于货币轨迹论述历史,非常具有启发性,尤其是对两宋、明朝的经济和商业活动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论述,其中很多观点与《明朝那些事儿》也是相吻合的,说明经济角度与社会、政治角度有时也并不矛盾,比如东林党的定性及论述上。另一方面,诚如作者所言,这样的角度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个人觉得,作者对于宋高宗赵构的拔高就并非具有说服力,岳飞等人的土地政策也并非就是罪大恶极,况且彼时除了经济因素外、政治诉求也是重要影响因子。
  •     切入点很新颖,但书中引用史实甚多错讹和令人存疑,有争议处难见附注。什么岳阳楼是青楼,元朝二十户一把菜刀,明亡时宫中私房钱三千七百万等等皆是没有可靠依据的说法。
  •     清朝也是很精彩的,之后的民国,国民党北伐,日本侵华,共产党夺权都渗透了金融史。日本NHK曾对侵华中日军金融行为出过纪录片,讲的非常细致全面。可惜现在蚊子肉时代,近代历史不能细说。
  •     准确来说应该是杨忠恕作品,陈雨露的真实水平应该不至于简简单单为一些历史现象翻案这么简单
  •     先思考个本质问题,中国是部金融史还是中国是部经济史,还是中国是部利益史。 经济、金融是同一个意思?
  •     真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啊!
  •     另一囫囵吞枣之恶补商业常识系列!此续作始于宋,结于明,那么清与民国直接略而不谈?金融、货币角度读史确有一番风味,兼以巩固了宋元明等“正统”朝代诸位君王变迁轨迹与年号之称。小生不禁思忖,作者似乎意在屡屡颠覆吾等固有观念,此为吸人眼球写法或是确乎以史为镜呢?但有一孰不可忍之处不可不述——此书小生听完的,不知乃念书人误念、小生幻听或是作者笔误——极少数君王年号竟至二字颠倒,如明第十帝隆庆帝,不止一次读成“庆隆”。末了一提,作者疑为武侠迷!
  •     延续了上一部的好质量
  •     读了1之后就来读第二部了。跟第一部一样的精彩,可读性强。一样推荐!!
  •     作者说人Pi难剥,且易腐烂,所以明初贪官剥皮实草很值得质疑,“众生无明,只有好恶,没有对错”。 我想说的是,只要作者看过屠夫是怎样屠羊宰牛、晾晒皮毛,就会了解到上述两个质疑意见很可笑。
  •     宋朝的部分过于美化了
  •     这书刷新了我很多的历史认知,思考的方式也有所变化,感激它,不过这本书中涉及的朝代都是窝不大喜欢的,看着总有点提不起精神。
  •     书中王安石变法部分写得精彩。 皇权只有借助封建官僚才能统治整个帝国,但是,封建官僚自身就是一个强势分利集团,他们会利用一切手段劫掠社会财富,土地兼并则是最强大的手段。当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成为流民,这种病毒式的财富掠夺就会成为帝国难以治愈的沉疴。
  •     封建王朝亡于与民争利。
  •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自古到今每一个朝代和社会从建立到繁荣再到衰退,从基因上来说都是相似的。
  •     有立论而无论据,只能做通俗读物看看
  •     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
  •     感叹作者对历史的宏观把握程度。 从金融、货币、财富的角度来解读历史、还原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浓墨重彩,以及对政策、对人性的的深刻解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