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越疯狂的旅程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01991136
作者:[美] Elyn R.Saks
页数:291页

作者简介

《我穿越疯狂的旅程: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由萨克斯编著。作为病人,在大学时期,艾琳渐渐感到“精神分裂症像一层雾一样正在慢慢地向我袭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浓”。但凭着惊人的毅力、朋友的帮助、家人的关怀,再加上对专业的挚爱,艾琳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而且获得了去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全额奖学金。不幸的是,到英国不久,她的症状急剧恶化,使她无法按时上课,而且不得不数次接受住院治疗。作者详细描写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精神病院相对人性化的治疗体制、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作者也生动地阐述了多年来在美国的就医经历:令人不寒而栗的捆绑式保护,患者的权利和病耻感,对医生的依赖与不满,与医生进行的持续多年的有关是否用药及药量问题的惊心动魄的拉锯战。

书籍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我的现在 艾琳·萨克斯访谈

编辑推荐

《我穿越疯狂的旅程: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让读者从作者的描述中了解西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医疗保险制度、教育体制和心理健康法等。

前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美精神疾病联盟统计,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患上精神分裂症。不论是在哪个国家,该病都多发于青壮年,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延续多年。精神分裂症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情绪掌控、做决定以及交际的能力。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幻觉和妄想,即他们会听见或看见不存在的事物,相信不真实或不符合逻辑的事情。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常会有误解,认为他们是疯子、有危险、无法医治,因此很多患者及其家人都不愿意公开去医院诊治,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其实,各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都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为此,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及政策决定者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起因、治疗、预防和康复。同时,也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后主动分享自己与疾病斗争的心路历程。他们的顽强、勇气和坚持激励着千百万患者去战胜病魔,令人敬佩。    在此为读者奉献的就是这样一位勇士(一位来自美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著的感人励志自传。作者艾琳·萨克斯(E]yn R.Saks)出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美丽的迈阿密。她拥有幸福殷实的家庭——满有爱心的父母和两个相处融洽的弟弟。然而在快乐的童年里,疾病的前兆却悄然来临。艾琳以细腻、生动、时而幽默的手法详细讲述了她人生曲折跌宕、交叉重叠、紧密相连的三重身份:病人、女人和名人。    作为病人,在大学时期,艾琳渐渐感到“精神分裂症像一层雾一样正在慢慢地向我袭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浓”。但凭着惊人的毅力、朋友的帮助、家人的关怀,再加上对专业的挚爱,艾琳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而且获得了去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全额奖学金。不幸的是,到英国不久,她的症状急剧恶化,使她无法按时上课,而且不得不数次接受住院治疗。作者详细描写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精神病院相对人性化的治疗体制、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作者也生动地阐述了多年来在美国的就医经历:令人不寒而栗的捆绑式保护,患者的权利和病耻感,对医生的依赖与不满,与医生进行的持续多年的有关是否用药及药量问题的惊心动魄的拉锯战。此外读者还会从作者的描述中了解西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医疗保险制度、教育体制和心理健康法等。    由于精神分裂症通常会妨碍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其中包括建立与维持浪漫关系的能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表达和发展。作为女人,艾琳坦然地描述了自己来之不易的几段爱情关系,其中的羞涩、酸楚、无奈和甜蜜跃然纸上。    作为名人或成功人士,艾琳充满智慧,勤奋好学,目标明确,坚持不懈,甚至有些执拗,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无论做学生、义工还是教授,她都争取做到最好。从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到获得去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全额奖学金;从被多家名校的法学院录取,到著书立说,最后成为知名终身教授。读者会从作者的自传中了解她是如何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日日夜夜中取得这些连“正常人”都难以取得的成就的。其中还有令人羡慕的温馨友情和亲情描写贯穿全书。这些宝贵的情谊成为艾琳一生的福祉,也是她得以康复的重要原因。    这本译著的顺利出版,凝聚了译者和校对者的心血。翻译的统筹协调工作由本人承担。全书的翻译工作由本人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王建平教授共同承担。王教授是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同时还是心理学硕士和博士以及临床心理学博士后,并在精神医学领域工作近10年,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对该书中出现的专业名词以及相关语句在翻译的前期给予了解释,并帮助参与的译者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内心世界,准确表达翻译的词汇和语句。译稿由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资深翻译李子亮先生精心校对修改,统一全书风格、人名、地名。之后,我又通读了全书的译稿,对个别词语再次进行修改。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讨论,反复审校,并请教美国朋友询问相关文化背景,使翻译的文稿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使读者在阅读真情、感人的故事的同时,也获得精神卫生预防和保健的专业知识。在此,我们特别感谢李子亮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校译此书付出的辛勤汗水:感谢何婷婷对具体翻译工作付出的努力;感谢易社强教授(John Israe])为我们理解书中描绘的美国文化所提供的帮助:感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的孙蔚雯编辑对译文修改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对整个出版过程给予的大力支持。    尽管我们兢兢业业,反复推敲审核,但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作者:(美)萨克斯 译者:李慧君、王建平
艾琳·R·萨克斯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古尔德法学院的教授,也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精神病学兼职教授。她还是美国新精神分析中心的临床研究员。艾琳现在和她的丈夫威尔在洛杉矶居住。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有一类人,占人类总数的1%。他们深陷无法言说的孤独之中,与现实几近隔绝。为了远离自己的类似感受以便远离焦虑,跟他们不一样的所谓的正常人,将这些人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个诊断名称如此荒唐,而这个诊断所描述的状态却真实如铁。    我在精神科工作了26年。我一直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丧失了自救能力,只能依赖外界帮助。所以读这本书直接导致了我的精神的分裂——既往的信念坍塌,新的信念升起:原来他们也可以如此有效地悲壮地自救。    精神分裂症的自救,是整个人类寻求自救的一部分,而且一定是最惨烈、最辉煌的那一部分。在我们满含泪水地观看的时候,也别忘了施以援手,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他们,他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他们代替我们变得疯狂,所以我们才得以远离最深重的苦难。    ——曾奇峰精神科医生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    在穿越疯狂的旅程中,艾琳·萨克斯不断地从浩瀚的治疗宇宙中的许多角落搜集光亮……于是,她也变成了一颗耀眼的星宿,自豪地与世界同行,并照亮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也让我们为自己的职业能守护着像她一样的人而自豪不已。她不是第一个在这场暴风雨中艰难航行的人,但她的故事将成为一个传奇,指引后人在这场严酷考验的洗礼中驶向光明的未来。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表面上看,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家庭生活是很和谐的,俨然一幅诺曼·洛克威尔杂志封面的景象,或者类似轻松的20世纪50年代情景喜剧中的完美家庭。的确,我妈妈是今天所谓的“全职妈妈”。只要我们放学回家,她肯定是在家迎接我们,而且总是确保我们有一些美味小吃——直到今天仍然如此——速冲麦片粥是我最喜爱的食物。我们全家人一起就餐,虽然妈妈不经常下厨做饭(我们有一位管家为我们做饭,有时候爸爸也会为我们做,而且他做得非常好),但食品室总会有蛋糕(尽管是从商店买来的),冰箱里总会有水果,而且衣柜里总有干干净净的衣服。 然而,在这愉快的表面之下存在着许多更为复杂的事情,就像家庭琐事在所难免一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我的父母也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彼此极为亲近。他们喜欢待在一起,这种喜欢远远胜过他们对和其他任何人(有时候包括他们的孩子)待在一起的喜爱。在20世纪50年代诸多夫妇的相处方式中,他们似乎绝对不是以任何相互独立的方式相处的。在公共场合,我妈妈对我爸爸总是表现得很亲昵,他对她虽没有表现得特别亲昵,但从不反感或漠视。他是一家之主这一点总是确定无疑的。对于我妈妈来说,她总是表现出一副“亲爱的,一切都听你的”的样子,就像她妈妈一贯表现的那样。至于她当初进入大学时是否在职业上有任何抱负,我向来无从知晓,然而她却对她和我爸爸共同创建的古玩生意的成功起到了核心作用。虽然如此,他们关系的本质在那些年中也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根本的变化。最近,为了支持我爸爸的政治主张,我妈妈宣布她已放弃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就我爸爸来说,尽管他在遇到与粗俗沾边的事情时常常能保持一种幽默感,但在他的观点和反应上永远是绝对不含糊的。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他也总存有一丝疑心,尤其是在涉及钱的问题时。在这一方面,他正像他自己的父亲。 我父母对宗教偏见或种族偏见的憎恨都是直言不讳的。比如,我们想骂什么脏话都无所谓,但使用诬蔑种族或人种的词语是绝对、永远禁止的。早些时候,虽然迈阿密看上去算是个小地方(我父亲常说这里有大城市的全部缺点,没有大城市的一丁点儿优点),但在这里,非洲裔美国人和古巴裔美国人的紧张关系以及1970年发生的骚乱(在这一骚乱中,我们的非洲裔管家不断地受到警方的侵扰)让我们明白了,在偏见的迷雾中,即使是你非常熟识的环境也有可能会变得充满暴力而深不可测。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无论他们有何过错(或者我们有何过错),我父母总少不了说一句“我爱你”,即使现在也少不了这句话。直到今天,他们也还是毫不掩饰对我们三个孩子的爱,就连迎接我的朋友们时他们也会给一个拥抱和一个吻。我父母对我们从不严厉苛刻,从不惩罚,在管教我们的方式上从不进行体罚。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就让我们明白他们对我们的行为有很高的期望,当我们达不到要求时,他们就尽力帮助我们。


 我穿越疯狂的旅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一、被文明藏匿的精神病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留心那些黑暗动荡的灵魂。这项爱好带给我的收益是,我对人类心灵遭遇的困境所知越多,就越喜欢人类。关于人类的可被喜爱之处,从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如果我们能通过文明来设立边界,把那些人类害怕的东西放逐到黑暗中间去,世界就会变得纯洁可爱;另一种看法则不同,他们感到人身上的矛盾之处是如此之多,如果把一切不可接受的都剔除掉,必将缩小人性的范围。这两种观点可以被称为“完美说”和“完整说”,持完美说者关注对人类理想的描述,持完整说者关注对人类复杂性的整合。我曾经是完美说的信徒,现在却越来越喜欢完整说。在人类历史上,最严厉的放逐行为是中世纪对女巫的猎杀和现代社会对精神病人的藏匿。与之相比,哪怕是麻风病人的境遇都要好很多。麻风病人被认为拥有人的情感和理智,而中世纪女巫被认为是魔鬼的化身。在女巫和魔鬼都消失了的现代社会,人们无法再证明精神病人和正常人是两个祖宗的后代,便对之采取了忽略不计态度。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与精神病人近距离接触的经验发生在童年时期。好像在每个孩子的住处周围都有一个疯子存在,等待我们去冒险。我们一旦长大,疯子就会渐渐从视野中消失,因为文明赋予了我们一张防护网,它在很多时候可以使我们对疯子视而不见。原理是这样的:只要我们把一类人单列出来,视之为偶然、例外、统计学允许的数据误差,从而停止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我们就再也看不到他们了。这套机制在大多数时候都运行地很好,除非这个疯子给了文明沉重一击。精神分裂症患者艾琳•R•萨克斯就给了文明重重的一击,不是靠惊天动地的破坏行为,而是靠她穿越疯狂的旅程。二、疾病是一种不白之冤如果有一种出身接近理想的话,那就是艾琳•R•萨克斯的出身。她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迈阿密,住在一座被果树和花丛包围的房子中。每天早晨迎接她的是万里晴空和窗外大西洋上的滚滚碧浪。晚上和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她和弟弟一起看电视、吃零食、在动物园和野地里玩耍,一只肉滚滚的小狗紧紧地跟着他们。艾琳死也想不明白,她是怎么得这种病的。她从未经历过对物质的渴求,因为一切好东西她都已经有了。她也从来不缺少父母的爱和温柔,多年以后她回顾往事,依然心怀感激地写到“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很和蔼可亲,借用心理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他们‘足够好’”。“足够好”是英国客体关系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概念,意指在养育关系中,恰如其分的关注和爱护。温尼科特认为,在足够好的父母照顾之下,孩子将获得最健康的成长。但命运好像偏要让艾琳背负不白之冤,因此把她送上了另一条道路。用童话的语言来说,这是一条被魔鬼诅咒过的道路。十七岁那年,世界的色彩忽然变得格外浓郁,所有的东西也都开始变形,周围的房屋在对他喃喃细语。它们说:“仔细观察一下,你与众不同,你特别糟糕”。从这一天起,就有一些小人侵入了她的头脑深处。此后二十多年,无论是在教室、法庭、病房还是婚礼上,她都无法预测下一分钟小人会不会突然醒过来,向她传递一些不可违抗的诡异指令。在自传的“引子”部分,艾琳记录了在耶鲁大学图书馆遭遇的一次尴尬。在小组讨论中间,她忽然带领同学冲上楼顶,一会儿宣布要对大屠杀负责,一会儿像只小鸟一样飞来飞去。这天她吓傻了同学,第二天她又吓呆了教授。她口袋里揣着12厘米长的钉子,腰上绑着一根电话线做成的腰带,在教授的晚餐桌上一边转圈一边宣布自己是上帝。三小时后,这个贬职了的上帝就被皮带绑在精神病医院的病床上痛苦呻吟。镇静剂在咬死的牙床上流淌,在药物奏效、意识萎缩的时刻,她看到在门的另一边,那个发布指令的家伙正在注视着她。她问道:“那是谁?是真的人吗?我就像一只被大头钉钉住的小虫子,无助地蠕动着,而有人却费尽心机想要揪掉我的脑袋”。三、 疾病塑造了她的人生这次发病时,艾琳的身份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生。此前她已经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选择哲学,原因是她试图使用另一种高强度的精神风暴来对冲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既然哲学拥有一种致人疯狂的魔力,如果她能够驾驭那种力量,也许就可以驾驭疯狂本身?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奏效了。在大学时代,哲学安顿了她动荡的心灵、并为她获取了去牛津的奖学金。在牛津时,她无数次披头散发、满身污垢地躲在地下道里,接收大脑深处发来的命令,用电炉、开水或打火机烫伤自己。那个小人反复宣布:“你什么都不是,你什么都不配,你不存在”。疾病在灵魂上蛀出的孔洞需要更多东西去填补,这迫使她去寻求更好的支持系统和对人性更敏锐而丰富的见解。四年后,艾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另两项成就更为重要,一是与她的治疗师建立了充分信任的治疗关系,二是选择了她愿意终生从事的事业。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验使艾琳越来越被心理学和法学所吸引。她关心精神病抗辩权、非自愿监管的合理性。她了解那些因为精神疾病而被迫犯罪的人、那些因为试图融入人群而被皮带绑在病床上的人、那些必须赤身裸体在护士面前大小便的人,以及那些已经被文明社会滤除在外的人。艾琳•R•萨克斯有一种独特的意识,她觉得“我极有可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这样的陈词暗示她是一个潜入文明社会的疯子。从选择哈佛法学院开始,她将用一生来整合文明人的学术理性与精神病人的个体经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对这一人类根本问题的追索使她成为了加州大学的法学和精神病学教授,并在2002年出版了广受好评的学术专著《拒绝关怀:被迫治疗和精神疾病患者的权利》。谁都没有想到一个疯子能够把理性用得这样好,她不但证明了精神病人有与文明合作的可能,更增加了对人性的认识。艾琳的工作在精神病人和文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她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正常”与“不正常”的边界,并把精神病人所承受的苦难当做人类本性的一部分来考量。她给了文明重重一击,却扩大了文明的范围。四、 你不等于你的疾病艾琳把她认识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在她清醒的时候,凑在她的耳边恐惧地说:“那些精神病人是另一类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一种是在她发病的时候把她揽在怀中,告诉她“艾琳•R•萨克斯还在这里”。她非常感激一位名叫安东尼•斯托尔的医生,因为在别人都只看到她的疯狂时,是这位医生看到了她自愈的本能。他建议艾琳不要因为疾病而休学,而且正因为病得太重,所以需要靠工作唤起强大的自我来对抗疾病。她也拥有一位终生好友,她在耶鲁的同学,后来的哈佛教授史蒂夫•本克。他是艾琳在病痛中的救护车和防火墙,也是学术上的合作者和挑战者。在艾琳的婚礼上,他们一起躲在轿车中,手拉手抵挡那个邪恶小人发来的指令。史蒂夫让艾琳意识到,她确实是一个人。史蒂夫说:“当你得了癌症时,人们会送鲜花。而当你发疯时,人们则不会”。人们倾向于把精神疾病当做一种邪恶而非当做一种不幸,认为某人一旦患病,则将陷入永远的疯狂和精神错乱。这甚至被看做所有邪恶中最糟糕的一种,一个杀人犯可能在神恩下流下忏悔的眼泪、一个偷窃者可能在服刑结束后重新融入社会,但精神病人却是绝对不可信的,不管他是否按时服药、是否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地和常人一模一样。精神病人在很大程度上被等同于病症本身。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人类而言,失去控制的恐惧甚至大于失去生命。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人性过于复杂,为了能顺利地想象光明,只能把人性中黑暗动荡的部分归罪到那些被诅咒的人身上去。文明人将疯子圈禁在铁丝网中,在外面种上花草树木,以自欺的方式宣布:“人类很正常”。只有离他们最近的人才知道他们的价值。精神科医生曾奇峰在看过这本书后说:“精神分裂症的自救,是整个人类寻求自救的一部分,而且一定是最惨烈、最辉煌的那一部分。在我们满含泪水地观看的时候,也别忘了施以援手,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他们,他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他们代替我们变得疯狂,所以我们才得以远离最深重的苦难。”他们不是魔鬼,而是被挑选出来去与魔鬼搏斗的人。在他们的脑海之中所进行的残酷斗争,正是人类灵魂征战的缩影。他们穿越疯狂、历尽千难万险而最终平安抵达,只有这样的旅程才能真正说服我们,人性值得信任。
  •     很孤独,但是幸运的是,她从吞噬她的黑暗中找到光明。看了一半,感觉很奇妙,多多少少会有相同的地方,似乎看这种自白性质的书,会有很大的代入性,有点害怕自己以后考虑事情会跟着作者走,其实没有必要这么想。也许是自己太孤独,人生太孤独,对于主人公的孤独,感情共鸣特别强烈。孤独,吞噬所有的美好,带来无尽的黑暗,可怕。人生太孤独了啊。为什么不去接受一些东西,那么固执得拒绝这个世界?突然想到五月天的歌,你不是真正的快乐,谁也走不进的心,已经破碎,无法信任,直到带有攻击性的毁灭。
  •     之前读过狂躁症、自闭症方面的书,关于精神分裂也如作者所说的就是以为是人格分裂。读了这本书才有了些基本的了解。原来是自我的瓦解,不是分裂,而是破碎。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也不认为特殊的人是上帝的宠儿,但我一直相信特殊的人会在某一方面表现的很优秀,可能是这种疾病的不幸,会激发其他感官的潜能吧。很羡慕作者描述的大学生活,很喜欢那种很努力很努力地要做好一个课题,查阅各种资料,终于能写出点什么的感觉。作为一个大学生,不管是我本身还是环境,似乎都没有让人全身心投入的那种热情。好像,写论文就是为了给老师,然后得到一个分数,基本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努力做到原创都是很难得的了,更不用提创新之类的了。话说回来,一学期十门左右的课程,如果像作者那样的话,估计大学就不能毕业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似乎有很多的时间,能够学得那么多的知识,望尘莫及啊。关于精神疾病,所知甚少,就连我身边的同学似乎也对此讳莫如深,对于我看这本书甚至觉得很诧异。可以想见,其他人更是对它充满了恐惧吧。少数看过的电影也都是国外的。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平等、客观的看待他们,试着去接受他们。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书中讲述的作者的经历让我感觉很沉重,她能够将这些经历写成文字的勇气值得尊敬,很有阅读价值。
  •     她的勇气令人钦佩 写的很实在 但文采一般
  •     这是一本好书,有患者的从小孩到上学,再到上大学……同病魔抗争的经历。给我感觉患病不可怕,但一定要配合治疗。
  •     每个人的生活一直都在,在自己心中、在自己手中——带着希望、坚持不懈!
  •     他们代替我们变得疯狂,所以我们才得以远离最深重的苦难。我们身上所共有的人性比不被我们共有的精神疾病更重要。ps:住院期间读完别有一番滋味及成就感
  •     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精神分裂对于患病者而言就是一场需要穿越的疯狂的旅程。该书的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自己与精神分裂病抗争的过程,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很多时候是在于似乎承认我们需要服药、承认我们身患疾病,就等于承认了我们的弱小,而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是弱小的。那些出现在脑海中的疯狂的不能控制的想法,让我们恐惧、害怕、胆战心惊,以至于无法分散注意力来面对真实的生活。作者将自身的痛苦、挣扎一览无余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对我们了解精神分裂有一定的帮助,但在叙事或者翻译方面,感觉还不够生动。
  •     即使要克服重重困难却依然活得精彩!
  •     书不错,但有些人说一天之内读完,22.8万字,你们他妈的那叫读吗?
  •     图书馆半小时匆匆翻完。写了作者如何从精神分裂中挣扎的人生经历。和普通精神科医生的什么手记角度不同,是从精神分裂患者自己的角度去看这个疾病。整个世界瓦解,没有中心,思维混乱。似乎更多写的是作者的人生历程,而没有读到更多其心理状态,或许本难以用语言描述。
  •     书本身内容很好,只是纸张好薄,背面的字都能透过来, 非常像是盗版的。
  •     看书不如看人,不过书也算不错吧
  •     一次收获颇丰的精神之旅,我们和那些疯狂、挣扎、束缚与进取共鸣,终于全然理解、接纳,活出自由,为生活所作出的努力,我们都一样,无关疾患。
  •     Elyn R.Saks作为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以优异的成绩在国际名校完成了哲学/法学/心理学的专业,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好奇所在。因为在多数人眼中,患有精神疾病基本上等于失去了完整感受生活的能力。然而,读过之后,最让我震撼的却是作者将患病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记载的那样清楚,也让我们所谓的正常人有一扇门去窥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的感官世界。
  •     作者太有勇气了,能这样直面自己的S,而且最痛苦的其实不是知道自己是S,而是懂得专业知识,知道那些可怕的症状,知道预后,却还是要面对自己S的事实。
  •     稀松平常的文字透着惊心动魄的挣扎,有令人揪心的痛楚,也有令人振奋迈进。对于一个人的战争来说,这是我们见过的最伟大的胜利。
  •     两天时间看完之后。挺激动的,作为一个精神分裂患者,作者提到了精神分析对她的帮助,她是个女汉子,够硬。让人不禁觉得精神分析是给硬汉们准备的,是为了那些选择了智性的挑战和人性的深入的人们而准备的。
  •     难得一天之内吞完一本书。作者平静而准确的描述读着很顺畅。
  •     是否推荐阅读我很犹豫,我不知道读完了是否更接近更了解,还是更误解。只是我希望,任何人都可以免受那些苦难。若不定要相遇,愿予你温暖和安心。
  •     作者在TED有演讲。于是我更加坚定了精神分析是救人之术的想法。
  •     欢迎关注万千心理官方微信:wanqianxinli1998
  •     她与疾病抗争,她与药物抗争,她与歧视者抗争,她也和她自己抗争。这里面有人性有冷漠,有正能量有负能量,有幸运有宿命,而作者就在她那支离破碎的精神世界里一步步前行与后退。光从文字,我难以感受到真正面对一个精神分裂患者是怎样一种感觉,但如果真的遇见了,至少能少一分恐惧吧,这本书的意义大致在此。此外在书中还能窥视到一些那个年代的精神病药物、精神病院、精神分析师们的状况。
  •     看了这本书,“勇敢的女孩”这首歌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艾琳,你真是个勇敢的女孩,只有经历过,才会理解你的痛苦和艰辛奋斗的历程。多年前,当医生告知我的亲人也是患上这种病时,我觉得就像是被判了死刑一样,天哪!不治之症啊!这意味着以后只能是面临黯淡悲惨的人生……但不甘心啊,在痛苦中挣扎,总相信世上任何一种病都会有相应的药来治的,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拯救亲人,我也要做个勇敢的女孩……不断的遍寻名医,那怕是倾家荡产,后来经过专家确诊,原来是误诊,应该是躁郁症,感觉好像没有精神分裂那么恐怖吧!不过就算有多恐怖,当今医学的进步,还有艾琳你的勇气,不但战胜了它,还过上富有成效的生活,震惊啊!佩服佩服!
  •     昨天刚拿到,看了两三页,感觉不错,我想这是一本有趣的,又能让你很好的理解精神分裂的书。
  •     “别把我的魔鬼带走,因为那样的话,我的天使也就跟着走了”~
  •     很励志很有启发。对于那些极端敏感的人,多年的痛苦挣扎不可避免。但最重要的是,慢慢学会和自己敏感的部分共处,并找到一个可以接纳和支持自己帮助自己面对这个部分的人际关系体系,治疗师,伴侣,师友等等
  •     震撼
  •     虽然翻得差,好在不影响关键问题的 理解。
  •     很有好处,也会觉得自己很幸福
  •     坚强的内心!要克服这么多负面情绪,别说作为本人要面对这种人格,作为读者来看都觉得艰难……
  •     云胡不喜
  •     想起学心理咨询时的很多知识,值得一读。我总觉得,精分患者的世界也是一种精彩。
  •     对知识的渴望使她不至于彻底崩溃,这反过来让她取得更大的成就。药物的使用保证了她可以专注自己的学业和事业,精神分析帮助她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     很赞的书,精神世界是一个何其复杂的世界,谁也理不清,道不明,简单地平淡地活着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     很坚强 的女性
  •     已读 那些挫败压力和失望都不要成为让世界坍塌的理由 你可知有人爱着你的灵魂 完整的你
  •     了解精神分裂症。
  •     作者的突破之旅、英雄之旅真的很赞~~“别把我的魔鬼带走,因为那样的话,我的天使也就跟着走了”
  •     力荐的一本书,佩服艾琳,更珍惜拥有
  •     我在与恶魔战斗
  •     强烈推荐相关人士看这本书。同时刷新人生观,比起彼之痛苦,此生怎可虚度?
  •     很坦诚的一本书,刷新了我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我原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说的话是完全无意义的。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作者的成绩还是年年第一,屡屡获奖,从中学到博士到获得终身教职,这才是真学霸啊!
  •     看得呼吸短促、心跳加剧。2013-6-12 再后来是泪流满面。2013-6-22为什么我没有疯掉呢?究竟是哪些因素聚合了,会使人疯掉的呢?2013-6-23如果要发疯,一定要去英国,就目前所知信息分析决策。2013-6-26
  •     克制而温柔的娓娓道来,不煽情,不炫耀,不自夸,不自怜,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动的故事。艾琳,虽然身患可怕的精神分裂症,却活得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更正常。向她,也向她的可爱的医生和朋友们脱帽致敬。
  •     半年前买的书,最近才看,看到50页才发现51页是空白的,然后翻后面,发现54、55、58、59……等页都是空白的,隔两页有内容就有两页空白的,总共有16页空白,也就是少了16页的文字内容,看不下去~~~~~~~~~~~~~~~~~~~~~~
  •     对精神分裂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很详实,很专业。
  •     一直对有深层心理障碍的人那么关注,其实我不愿意轻易说出精神病人这个词汇,因为它往往招致歧视,书中说“当你得了癌症时,人们会送鲜花,而当你发疯时,人们则不会”。作者与精神分裂斗争了30多年,到现在都未停止,但“我的幸运之处不是我已经从精神疾病中康复。我还没有康复,我也将永远不能康复。我的幸运之处在于: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活”。从坚持不服药-崩溃-被迫服药-好转-拒绝服药-更崩溃-换药-停药……不知道多少次反复,病症把她炸成碎片,她用了半辈子的时间抗争“自己有病”这个观点,从没见过那么顽强的人格。走到今天,她是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她拥有幸福的家庭,并不是说这跟疾病有什么必然因果联系,只是她能够直面苦难的勇气实在是让人难忘,好友前天跟我说:人在遇到真正苦难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这种真实要珍惜。
  •     艾琳不爱读哲学,我爱读。艾琳给我指路,给人希望。谢谢,艾琳!
  •     拒绝放弃不甘心被打败
  •     翻译很一般。
  •     感谢艾琳,写出自己的故事太不容易。祝福。
  •     1502 火车上一天之内读完的一本书,晚上看病人的时候,看到那些或茫然、或慌张的眼神,似乎能体会到一些以前体会不到的东西
  •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感恩作者与我们分享了她真实的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生,与生病的自己斗争并最终接受的过程,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拼命想要改变或者隐藏或者为此斗争的部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的surrender让我们获得内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也就随之而来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