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光灯

出版日期:2015-11-7
ISBN:9787567536080
作者:王寅
页数:276页

作者简介

《灰光灯》是“第三代诗人”中的重要诗人王寅诗歌创作三十年的自选诗集,其中包括他传播最广、脍炙人口的名诗《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说多了就是威胁》《飞往多雨的边境》《灰光灯》等,也收入不少他近年创作、首次正式发表的新作。这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版的王寅诗歌精选集。
∮ 诗人王寅是80年代崛起的“第三代诗人”中的代表性诗人。
∮ 王寅诗歌超然、飘逸,文字纯净自然。
∮ 书中收录著名青年版画家周蕴智六幅石版画作品,与王寅诗歌相得益彰。
∮ 北岛、林贤治、多多、柏桦、翟永明、欧阳江河、钟鸣、王家新、陈东东、黄灿然联袂推荐。
∮ 全国多家独立书店将陆续举办《灰光灯》新书分享会、诗歌朗读会以及王寅摄影作品展。

书籍目录

晚年来得太晚了(2005—2015)
昨夜下着今天的大雨
幽暗中的人弹着吉他
此刻无须知晓生死
La Serra
你的头发
我抚摸着你的肩膀
只有你知道我是谁
昨夜有雨,今晨有雾
那一片蓝色
巴黎已经令我心生厌倦
我们没有谈论抑郁症
雨滴中的一滴雨
喝过咖啡的下午
而黑暗就在那里
北方的海边生长着三棵松树
你为什么围绕着我旋转
黑暗中的花瓣上升得如此之快
晚年来得太晚了
你来到了孤单的巴黎
这是最黑的黑
灰光灯(1993—2004)
直呼其名吧,泪水
忧郁赞美诗
飞往多雨的边境
白色的海洋
花卉的时间
终于有了昨日
必然是重复,必然是怆夷
灰光灯
秋天的气味
疲倦的白银
没有爱情的日子
隐士
闲人街上的虱子
明亮的仲夏夜
由于阴谋,由于顺从
也许还有缺陷
音乐变慢了
生活无法交换
最近七年
如果阅读
时光旷费得太多了
过敏的音乐
我敬仰作于暮年的诗篇
向下生长的春天
水手失去爱情
复活的骨头
时辰之书
惧色
我又一次说到风暴
和幽灵在一起的夏日(1990—1992)
说多了就是威胁
送斧子的人来了
大师的一瞬
利刃
缅怀
鹈鹕
乌鸦
国王
往事
我亲爱的畜生
花园
珍藏
齿上的星光
与奥西波夫精神病院不辞而别
靠近
风暴
光阴
生平
灵魂终于出窍了
和幽灵在一起的夏日
秋天
痕迹
陡峭的时辰
崩溃停止了
今天的光芒
寂静的大事
给一位朋友的信
撒旦的琼浆
回忆诺瓦利斯
何时从黑暗的谬误中解脱
神赐
当代时光或九月
因为
冬天
恐惧的尊敬
黎明的马槽
谁是上帝需要的儿子
生活之事
我已看见了上帝
远离海滩的人们
没有窗口的春天
悲伤太多了
白痴之歌
漂亮的世界
炎热的冬天
我的前生是一个补鞋匠
你的命运
疲倦的一刻
对位
羔羊
割断春天的神经
天仙的睡姿
苦难
服从
在去天堂之前
夏日的肌肤
夺去吧
我站在我的门前
你判决吧,我的上帝
我们之中有谁可安慰他人
今天不是历史
暑气正在消散
第二次
穷人之歌
为了幸福而不是虚荣
如果我们也有相同的命运
朗诵(1981—1987)
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
午后
英国人
开花的手杖
这是个秋天
白日
你告诉了我死者的形象
夜色中的墙
战后
存在方式试论
红色旅馆
华尔特•惠特曼
一点小伤
罗伯特•卡巴
照片
你进入我的生活
我们如此成功
日历
朗诵
与诗人勃莱一夕谈
一个人从半空中落下
阳光
读书
初春
纪事
芬兰的诗
人总是要死的
臭皮囊
水静止的时候
溯流而上
一个人
核桃之诗
夏日即事
手套
继续

重要的事情
赐福
冬日
致梁晓明


诗之五
电影音乐
诗之七
考完修辞学坐在鞋匠的板凳上修鞋面前一片青草
河水冻结了
大陆新村9号
已经读完这一天
倾斜而上的土坡
中午时分
手松开了
5号
25号
32号
小狗密勒之死
忧郁
翻一翻手掌
音乐
一度是幻想
非洲
精灵之家(1987—1988)
闯入者
局外人
舞蹈者
睡眠者
梦游者
纸人
赋闲者
情人
病人
老年人
窥镜者
目击者
受伤者
死者
老鬼
园丁
使节
诗歌随笔
复得的诗歌
展览会上的图画
生命的利刃
我看见了白色的波兰

内容概要

王寅,生于上海。
诗人、作家、《南方周末》记者。著有《王寅诗选》(2005)、随笔集《刺破梦境》(2005)、艺术家访谈录《艺术不是惟一的方式》(2007)、《异想天开——蔡国强与农民达 ·芬奇》(2010)、摄影集《摄手记》(2012)等作品。


 灰光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昨夜下着今天的大雨/冰冷的天赋一样美丽”,翻开王寅新出的诗选《灰光灯》,这开篇第一首的头两句,便电流般触动了我。那让我们一再凝望并流泪的雨,时间,记忆,先知般的预言,黑暗中生命面容的呈现,似乎都尽在其中。我为触及到什么而暗自惊心。的确,一个诗人本身即是一个“炽热的谜语”。他不仅是写出几首好诗的人,更是能带来一种美学品格和精神气质的人,或者说,是那种能把我们“带入一种命运”的人。王寅正是这样的诗人。作为一位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成名的优秀诗人,王寅早期的《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朗诵》等诗已广为人知。有人把他归入“第三代”,有人用“纯诗”理论描述他。他的沉静、优雅、自如和超然,似乎已成为他的风格标志。但是,这却不仅仅是一个风格意义上的诗人。对我来说,王寅的创作真正让我激动和惊异的,主要是他在1991年前后写下的那一批诗,如《送斧子的人来了》(“送斧子的人来了/我们的头来了”)、《说多了就是威胁》(“抛向空中的分币必须有正反两面/亲爱的朋友,说多了就是威胁/说对了,就是死亡”),等等。在那个荒凉的、空气中还飘着几分恐惧的日子里,我几乎是满怀颤栗地读到这批诗。我惊异于一个人精神内部所发生的突变。我钦佩一个诗人起身向“无敌的黑暗”“致敬”时所具备的那种勇气。我庆幸终于有更多的诗人打破禁忌,并重新发出了他们的声音。当然,在后来,我还不时诧异于人们的漠然。我不知道那些批评家们都在关心些什么,我只知道正是在这样的诗中,透出了一个时代和一代诗人最灼热的秘密。这一批诗,都收在《灰光灯》“和幽灵在一起的夏日”(1990—1992)这一辑中。这让我不能不受震动,一个看上去温尔文雅的诗人,居然转而召唤一条“乞灵于夏季的狗/一生孱弱的狗/……疯疯癫癫的狗/大师一生啧啧称奇的狗/长眉遮目的狗/沉默无语的狗”,并高叫道“来吧,幽灵/……沾上一脚血污/做我敢做敢当的仆从”(《我亲爱的畜生》,1990)。而在一年后,诗人还写出了同样惊人的《灵魂终于出窍了》:“亲爱的教父/向你致敬/灵魂终于出窍了”“以你全能的手/加入我所受的创痛吧”。这位“亲爱的教父”是谁?死亡大师?摘下面具、径直来到诗人生活中的命运之神?但不管怎么猜想,诗人内心的那种绝决却是可以感到的:命运的加速运转,多年来的准备,已把他推向了一个临界点。他看到命运的利斧闪亮,但他更迫切地感到“我已不能缺席”。他那时爱用的句式还有“留给”“交付”等等,在一首诗的最后他甚至这样声称:“血已经准备好了”(《白痴之歌》,1992)。 一个让人惊异的诗人就这样出现在我的面前。当然,灵魂还是同一个,但写下那一批诗篇的诗人却经历了换血般的阵痛。那是挺身进入命运的时日,是获得灵视、更尖锐听力和勇气的时日。那也是和语言、甚至和死亡建立更亲密关系的时日。从那以后,诗歌不仅是美丽的言辞了。多年后,我读到诗人在同一时期写下的随笔《复得的诗歌》,一切都明白了: “生命翻到这一页,诗歌闪现了光芒。我终于打开了内心,解除了禁忌,在文字上、在脸上、在身体的每一个动作上。”这就是精神突变之于一个诗人的意义。失败的余烬仍在燃烧,但是生命已“翻到这一页”。他的文字成为“突然启动加速的闪亮颗粒”。他身体中的那双翅膀闪闪发亮(纵然它会被风暴折断、“遍布胆汁的颜色”)。这个“和幽灵在一起的的夏日”,他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他从更高的意义上,担当起了“诗人”之名。而在今天,纵观王寅三十多年来的写作,我更加感到这一“突变期”的特殊意义。这一突变,既预示了他的未来,也使他早年的诗获得了新的意味。或者说,这使他作为诗人的一生都获得了一个燃烧的內核。从那以后,“已无所谓什么征兆/风暴就是一切”(《风暴》,1991),纵然很多时候这是一种不出声的风暴。多年以后,诗人在散文《我看见了白色的波兰》中引证了米沃什的诗:“只有我劫后余生,/活过咖啡馆里那张桌子,/那儿,冬天中午,一院子的霜闪耀在窗玻璃上。/我可以走进那儿,我愿意的话,/而在凄冷的空中敲着我的手指,/召集幽灵”
。的确,如同之于许多中国诗人,米沃什的诗也曾像“寒冬中的篝火”照亮了他。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更多地联想到了曼德尔施塔姆。曼德尔施塔姆式的表面的超然、矜持与内在的激烈,他那不合时宜的美学品味,他的“一系列大胆的智力突袭”,他的天赋及牺牲,他对命运的洞悉,重要的是,他那先知般的声音,我都一再从王寅这里感到了:“我终于得以回忆我的国家/我的麂皮手套和/白色的风暴
已无影无踪”(《靠近》,1991),这是谁在说话?一个生在上海的还是来自彼得堡的诗人?他手中的“麂皮手套”是从哪儿来的?这是劫后余生者的絮语,还是出自一个幽灵的回忆?不管怎么说,在王寅90年代以来的创作中,抒情音调变了,甚至可以说他获得了某种先知般的气质。这是他和许多同时代诗人迥然有别的地方。他的声音往往也带有预言性,如“牺牲毫无光泽”,如“今天的光芒就是/未来的寂静”,等等。他的语言方式和句法也都变了。他的诗仍带着“琴弦上的痛楚”,但却愈来愈倾向于直接说出:“直呼其名吧, 泪水”。他抛开繁复的修辞,想要获得一种更为直截了当的语言的见证和命名力量,这就像他在那篇预言般的随笔《展览会上的图画》(1987)中所设想的:“此时我衰老,我变得越来越言简意赅、明晰透彻。语言的表达及其方式明白如镜,多余的花枝不复存在……” “昨夜下着今天的大雨”,要给这样一位诗人的创作分期其实是徒劳的。诗人在其散文中也曾谈到“中断”,但并非否定过去,而是为了落入更深的沉默并在那里准备。《灰光灯》的第一辑“晚年来得太晚了”为诗人的近作,收有2005-2015年间20首诗。相对于“说吧,无言的秋天/……在潮水涨落不定的木桌上/沉默绷得太紧了”这样的迫切音调,他的一些近作显得更为放松,带着更为混合的抒情色调,同时,晚来的爱情也给一颗诗心带来了更多的温柔。他已经历了很多,但他似乎并不想去细查时间的皱褶,而是致力于一种新的、更接近于赞颂的生命境界:“早晨的海穿着白色的袜子/海浪用唇语口述秘密/它的咽喉,哑了又哑/它是陌生的星球/瞬间苍老,转瞬年轻/你忘记了诸神的名字/却记住了灯塔的喘息/这已足够……”(《那一片蓝色》,2014)这样的诗令人沉醉。但是,正如我们同时看到的,“嘴唇下的秘密贴着狂风”,诗人仍行走在他特有的命运中。在他的近作中,有“赞歌的沉默”,也仍有着“利斧的寂静”。我猜不少读者会喜欢《我抚摸着你的肩膀》这首诗,但它却不是一首一般的爱情诗:“在你光滑的肩膀下面/有着突出而锐利的肩胛骨/小小的、独一无二的骨头/有着精致的形状”,而结尾是:“我们侧躺在床上久久亲吻/谈论生死一样谈论爱情”!这个结尾的惊叹号是我加上的,因为我自己所受到的震动。在诗人迎来的“晚年”中,“音乐变慢了”,而“死亡始料不及”(《音乐变慢了》)。他所书写的,仍是命运的抒情诗,而非消费时代的闲愁。或用他自己谈论诗歌的变与不变的话来说,在他的世界内部,“冰山依然坚硬而晶莹”。而这也正是我特别赞赏的:在一个日趋腐败的世界上,他却能保持作为诗人的纯洁品质。他曾这样宣称,他也这样做到了:“这启迪我的生物,我惟一的教师/从来是沉默的石头/但却有着至高无上的命运。”(《闲人街上的虱子》,1999)而从语言风格看,相比于90年代初期的那种激烈,他的近作看上去更从容、也更精致和轻盈了,但却是“轻盈的钢铁”(“白色的海洋穿过黎明的医院/轻盈的钢铁叙述着/锈蚀已久的夏天”),轻盈中有着骨感、硬度和份量,有着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转换性张力。这是他长久练就的结果,他以此叙述着“锈蚀已久的夏天”。王寅是那种诗不多、也从不刻意去写的诗人。他也无意于加入这个时代的任何竞争。让我欣赏的是,有时在他那里还有着某种“美学的疲倦”,《巴黎已经令我心生厌倦》这首近作就再次显示了他要“远离”的意愿。他在渴望什么?也许,他仍像当年那样渴望“撒旦的琼浆”,并任由它“割开干渴的喉咙/吞食着暴力和柔情/变成火、变成水”?王寅的这部诗选就这样吸引了我。从80年代到现在,我们天各一方,但又一起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年代。“我,我们,我们这多变的时代/星辰跟随着各自的神衹/转动着颈项”(《终于有了昨日》)。而我写下这些,不仅因为我从中看到一代人青春的脸庞,也不仅因为唤起了对90年代那个特殊年代流泪的记忆,更在于在今天我们依然分享了很多。按照茨维塔耶娃的观点,一个诗人的最大美德是忠实于自己。王寅做到了这一点。正是这种忠实使他成为自己又突破自己。正是这种忠实使他一生的不同阶段相互贯穿。他的近作《雨滴中的一滴雨》,马上就会使我们想起《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的那个结尾。这是命运的闪回,也是诗之交叠。这就是诗人为什么会写下“昨夜下着今天的大雨”。在一种命运里,过去写的也就是现在要重写的,而现在写下的“终于有了昨日”。同样,不是“晚年来得太晚了”,而是它早已出现在那里。它期待我们的,无非是去辨认,去倾听:“别评论/别评论破碎的激情/别评论转瞬即逝的光明/首先是痛苦的诱惑/首先是祈祷的回声……” 文 / 王家新此为完整版,精简版见2015年12月2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链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12/20/content_614381.htm
  •     和十年前出版的《王寅诗选》相比,《灰光灯》增加了最近十年的二十首新作,相应地则是将上一本诗集里较弱的诗作排挤掉。另一个变化是删掉了第一本诗集里他人撰写的几篇评论王寅诗作的文章,代之以王寅自己的几篇有关诗歌的随笔。作为诗人,王寅非常早熟,他最早的诗作《朗诵》、《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等就已经显露出优雅、节制的成熟风格,随后三十多年的写作,只是在既有基础上持续不断精细地打磨。他从没有另起炉灶的想法,因为一开始他的路径就非常接近诗歌的核心地带,他所要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朝诗歌核心发起冲击(一首诗可以视作一个单独的战役)。王寅的诗多是短诗,语调从容优雅,内在又有一种隐忍的坚决,我以为在中国当代诗人里,王寅是极为少有的抱有纯诗理想的诗人。他动用他的经验(近作有不少漂亮又感人的爱情诗),但是他写作时注意力显然更多地集中在词语神秘的音色和复杂的意义场域中,显然这是古往今来杰出诗人共有的写作路径,而优秀之作则是其自然的产物了。文 / 凌越刊于南方都市报(2015年12月27日)
  •     “灰光灯”又称钙光灯,本系T. 德拉蒙德于1816年发明的一种以钙为燃料的灯,在有电之前曾被广泛地用于照明,且与后来的剧场演出中使用聚光灯有一段渊源关系。这点残缺的历史知识或许并不为读解王寅的这首诗所必需,但似乎也不多余。当然,对诗人来说,作为实体的灰光灯并不重要,他要紧紧抓住的,是这个词所提供的诗的可能性。第一节五行,前三行都是在拆解、敲打这个词。“这声音里有阳光”可缘于“灰光”一语本指太阳光经由地球反射到月亮上形成的微光,亦可缘于英语Limelight(灰光灯)中的Light常用来指阳光;“这骨头里有歌声”稍稍复杂一点,其中“骨头”是钙的转喻,“歌声”是舞台的转喻;“这灯光里有透明的空隙”显然是指舞台上聚光灯的视觉效果。接下来的两句不再围绕这个词本身,而是缘前句的“灯光”和“空隙”转向了舞台;但保留了“这……里有……”的排比句式,因而是同一口“气”所贯通。是一口什么样的气呢?句型是揭示性的、强调的,意在指明被“灰光灯”一词所遮蔽,或我们看不见的事物:阳光、歌声、透明的空隙、红裙里的雨、舞蹈里的血。我们会注意到这些事物在视觉或质感上具有敞亮、鲜明、轻灵、热烈、青春等性质,它们和直觉中“灰光灯”一词的幽昧、模糊、黯闷、清冷、迟暮等构成了内在的反对。这一意向以变奏方式在第二节的前两句中获得了对称的发展。指陈的语气变得更像是在争辩,也许是自我争辩。字数的增加——尤其是第二句——缓减了语速,这似乎与“不是……不必……”的双重否定所具有的劝解意味相协;但与此同时,前一节的排比所积蓄的势能也在必要的限定(“八月”和“深秋”)和修辞(“如此”和“像海洋那样不住地”)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使劝解和讥讽、斥责混而不分,而讥讽的意味更甚。其结果是,一方面,“寡言”和“叹息”这两个原本就发散着“灰光”的语象变得更灰,另一方面,发话人的内在反对姿态却显得更加孤傲和强硬。我不能说是最后三行使我产生了推荐这首诗的念头,但它们确实令我深为感动(包括激情和纯意象两种风格的转换无痕)。仿佛突然有心事来袭,又仿佛是突然被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所控制,诗人几乎是喃喃地说出了“暮色盛开的花朵”这个短语,语气也变得柔和。这种无主句为古典诗歌中常见,在本诗中则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它至少可有四种读解:暮色中(下)盛开的花朵;由暮色催发而盛开的花朵;盛开着暮色的花朵;暮色/ 盛开的花朵;但无论怎样读,都可解出诗中原本对立的色调(在这里则是“暮色”的昏暗和“花朵”的鲜艳)在刹那间的融溶为一。接下来的“蝴蝶为露水所湿/ 如同天堂的眼睛”承续着前句的“花朵”和“盛开”,一连给出了四个轻盈、明亮的意象,且“蝴蝶”和“天堂”都和飞翔有关,但由此造成的上升感却被一个有重量的“湿”字挽住。这两行也至少有两种读解:为露水所湿的蝴蝶就像是天堂的眼睛;天堂的眼睛也像蝴蝶一样为露水所湿;然而无论怎样读,也无论是重读还是轻读,“穴点”都会是“天堂的眼睛”。这来自高处的湿漉漉的凝视是否再次影射了“灰光灯”?在这种近乎强迫性的凝视下,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再读这首诗,重新品味其精湛的诗艺,其既单纯又丰富的意蕴;而最终我们可能会发现,在同样不自禁的情况下,我们已经阅读了这位诗人迄今的大部分作品。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好到哭。。想写的诗都被写完了
  •     掩卷,想起诗人柏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王寅,这个很少被谈论,或者说很难被谈论的诗人,他的生活、写作、阅读、摄影,乃至他成长的80年代都在精确地表明他就是一个时代的漫游者。
  •     这不是我喜欢的抒情风格
  •     我们这个时代的内心
  •     1989年一首也没有
  •     冬天已走 依然爱一个诗人
  •     有些失望,隔一段時間再讀
  •     诗人王寅诗歌创作自选集,三十年磨一剑。
  •     “只有你知道我是谁”(里尔克语),诗歌是你我之间的秘密。
  •     王寅用三十年写尽了一生。死,就不要像任何一片花瓣。
  •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在冬天仍然爱一位诗人”
  •     买了个签名本。
  •     这真是悲剧 岁月不再宽慰我们 总觉得就要发疯 但老是疯不成
  •     我们因狂喜而湿润的眼睛
  •     在方所见到王寅,跟他讲,王老师,我还是更喜欢你早期的诗作。他说,等你到我这个年纪,就不这样想啦!蛤蛤。
  •     因为几首好诗,还是给4星。
  •     I was doing well until they said your name.
  •     王寅的诗带着奇妙的画面感,他诗里的东西真实可见,以致于你一抬头看见某种东西就想起他的诗。 他的诗像是走廊的灯光,你往前走,灯光忽明忽暗,像是通往另一个地方。
  •     送斧子的人來了 我們的頭來了。
  •     海水太冷,白天太长
  •     多重身份,诗常在心。
  •     早期作品还不错,后面的真不喜欢。上海诗人吧,普遍给我一个感觉,脸色苍白,神经过敏。都五十岁的人了,和女人亲个热也要写首诗,下午喝杯咖啡也要诌几句。我觉得这样的诗人不配进文学史。
  •     很好的诗集。
  •     说多了就是威胁 送斧子的人来了
  •     打高了
  •     很有意象派的感觉,这本书从内容到装帧设计都堪称工艺品。
  •     诗篇来晚了,春天始料未及,必然是重复,必然是怆夷
  •     书做得很好,也算是一次总结,可是我觉得特别的遗憾——王寅我最喜欢的地方,那种灵动的电影氛围,剧场的张力,果决的叙事语调,还远没有发挥到极致就过早消退了,只留下零星几首、几句若隐若现,时有时无。
  •     我的马在雨中独自回家
  •     读王寅,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另一个自己——世界在彼岸狂舞,我却隔岸观看,不为所动,又蠢蠢欲动。犹豫之中转而观看春天、风暴、走廊里的灯光、黑暗,那是内心不死的欲望,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     王寅终于出新诗集了,期待已久,灰光灯微信公众号也很赞~
  •     很喜欢诗人独特的视角 没有撕裂的呐喊 没有过分的痛苦 从诗人时而温和时而冷峻的句子里 猜测他应该有张干净英俊的脸孔。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